城广场绿地设计

合集下载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章城市绿地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植种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均可称为绿地:泛指所有被植物覆盖的种植地·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临界值,侧重于引导和控制,依托于理性的分析而不是感性的直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任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系统管理提供依据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最终目的: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的最佳环境系统·覆盖率:城市一定范围内绿化覆盖率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绿化覆盖率:在范围内所有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地被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性质:政府管理和调控土地利用的途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1.与城市总体规划:是其一个组成部分,是深化细化,两者互相协调与尊重2.与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相互交叉,土对绿有决定性作用,反之有积极反作用3.与景观规划: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对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1.从实际出发,综合规划2.远近结合,创造特色3.功能多样,力求高效4.网络分隔5.均匀分布,比例合理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产与发展·古代城市绿地规划1.城市选址对城市绿地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实例:六朝建康南宋临安2.总体而言,古代城市绿地功能较为单一,主要为少数人享乐所用,规划设计取决于主人的意志·国外近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19世纪下半叶,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称为“公园运动”2.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对城市绿地规划的影响:【1】带形城市理论——里亚·伊·马塔(西班牙)主张城市沿道路两边建设,宽度500m,长度无限,每隔300m设一条20m 宽的横向道路,联系干道两旁的用地,用地两侧为100m宽且布局不规则的公园和林地【2】田园城市理论——霍华德(英)以同心圆放射大道,外围农业用地为主,并强调要在城市周围永久保留一定绿地来控制城市的无线扩张(1902年的莱奇沃斯是“田园城市”的第一个试点城市)【3】卫星城镇规划理论与实践——昂温在大城市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4】有机疏散思想——伊利尔·沙里宁(美)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内又可分成不同的活动所需的地段,应把工业用地疏散出去,来开辟绿地,试图缓解因城市集中所产生的各种弊端【5】邻里单位规划思想在较大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邻里思想把居住的安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6】现代建筑运动中的空间集中于空间分散规划思想(集散主义、分散主义)1.勒·柯布西耶——空间集中规划思想《明日的城市》2.赖特——空间分散的规划思想,主张将城市分散到广阔的农村去共同点:空间集中与空间分散规划思想的共同点是已经认识到了绿地对城市生活的重要性,在他们理想的城市中,都有大量的绿化空间,都已经开始思考当时所出现的新技术(电话、汽车等)对城市的影响·环城绿带规划思想的当代实践1.环城绿带的功能与发展目标适应城市的发展,因此,要素复合性,结构复杂化,形态灵活性,功能多样性,越来越成为环城绿带建设的趋势2.绿道: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自然走廊(强调的是自然与人平衡发展的生态观):沿着自然走廊或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3.绿色基础设施是:自然和人工的各类绿色要素构成的相互连接的网络【1】作用:养育本地物种,维持自然生态过程,保持空气和水资源,促进人们生活的健康和质量【2】原则:全面、综合、战略、公开【3】目标:保护生态功能与过程,保护自然生产性的土地,保护开放空间,服务大众·中国当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背景与方向1.工业化——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将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放在首位2.城市化——城乡可持续发展——规划中心向外转移,承担城乡绿地一体化重任3.土地资源短缺问题——善于利用土地资源,发挥综合效益4.人口与闲暇背景——节假日游人增多——承担满足人们休闲活动需求重任第三章城市绿地分类·红线:各种用地的边界线·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道建筑物或构筑物靠临街面的界线,在建筑红线以外不允许建任何建筑物·我国现行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5大类13中类11小类(p69)·服务半径:指公园使用者从居住地到达公园的距离尺度·国内参考指标:全市性公园2-3km 区域性公园1-1.5km 居住区公园0.1-1km小区游园0.3-0.5km·带状公园: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型绿地,带状公园位于规划的道路红线以外,宽度一般不小于8m·防护绿地:指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防风林......)·风景名胜区:也称风景区,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森林公园: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国外城市绿地分类特点:1.区域一体化2.层次体系化3.要素多元化第四章城市绿地的功能与实现生态、游憩、景观、避灾、文教【1】生态功能:1.保护城市环境——a吸收有毒气体b净化水体c净化土壤d减轻放射性污染f滞土减尘作用e改善城市小气候g减噪作用h杀菌作用I环境监测作用j缓解热岛效应2.防震减灾——防火防震防风固沙保持水土3.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生境【2】景观功能:1.改善城市形象(丰富建筑群轮廓线美化市容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2.营造优美风景(营造城市景观特色5要素:道路边界标志物区域特征中心点)【3】使用功能:1.提供游憩休闲的场所2.提供修养身心的场所3.提供文化教育的场所(传承地域历史文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形成环境教育课堂)4.避灾避害【4】避灾功能、防灾功能:避难场所、防火隔离带、战争藏身地等【5】经济功能:1.直接经济效益——观赏收入生产收入等2.间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关产业社会环境效益第五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绿规的依据和原则:【1】依据:1.相关规划成果 2.现状基本条件 3.相关法律法规(最重要)4.技术标准规范【2】规划原则:1.城乡一体化系统整合原则2.生态优先多功能利用原则3.因地制宜区域分异原则4.远近结合动态规划原则5.地方特色原则6.可操作性原则·绿规的层次【1】空间层次:1.市域——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2.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以及城市行政区内其他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3.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2】阶段层次:1.总体规划阶段2.分区规划阶段3.详细规划阶段·绿规的主要内容:1.城市概况及现状分析2.规划总则与目标3.市域绿地系统规划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结构与分区规划5.城市绿地分类规划6.树种规划7.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8.古树名木保护规划9.分期建设规划10规划实施的措施·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的面积·绿地率:指区域内各绿化用地总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绿化覆盖率:指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上面三个是三大基本指标,作为衡量城市绿化规划指标的规定)第六章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利用城市现状、山水地形与植被等条件,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对绿地进行合理规划【2】系统性原则:城市绿地规划系统作为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必须明确其与其他系统和因素的互相关系,使之互相联系成为稳定高效的系统,从而更大程度的发挥其效益【3】均衡性原则:规划布局时应以服务半径为基本依据,考虑均匀分布,点线面结合,大中小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将城市绿地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4】以人为本原则:再达到功能作用的同时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的需求,提高绿地可参考性,可观赏性,供人们休闲、游览、娱乐、活动,并最大程度的满足居民可达性要求·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基本模式:通常情况下有:点状环状放射状放射环状网状楔状带状指状8种基本模式【1】点状绿地布局:将绿地成点状均匀分布在城市中,方便居民使用,点状绿地规模较小,位置分散,难以充分发挥绿地调节城市小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艺术面貌的功能(多应用于旧城改建中)【2】环状绿地布局:外形呈环状,多与城市交通同时布置,绝大部分以防护绿带、郊区森林和风景游览绿地的出现,在改善城市生态和体现城市风貌等方面均有一定作用【3】放射状绿地布局:从城市中心区向周边放射方向建设绿地,并沿放射路两侧的绿化带形成绿色通道,利于将新鲜空气引入城区,较好的改善城市通风条件【4】放射环状绿地布局:放射状与环状布局的有机结合,将城市分散的绿地有机联系,组成完整的体系,使居民区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方便居民游憩,利于小区城市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利于丰富城市总体的艺术面貌【5】网状绿地布局:通过点、线、面、片、环、楔、廊等结合,将各种绿地构成一个自然、高效、多样有一定自我维持能力的动态绿色网络结构体系【6】带状绿地布局:利用现有要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带交织的绿地网,在城市周围及功能分区交界处需布置一定规模的带状绿地,起防护隔离的作用,还可以联系其他绿地使之形成网络,还可创建生态廊道,保护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7】楔形绿地布局:由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到窄的绿地,利于改善城市小气候,将城市环境与郊区自然环境有机组合,利于将新鲜空气引入城区。

小广场-海绵城市设计说明

小广场-海绵城市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概述:北太路为城市主干道路,本次升级改造长度约为4.605公里,建设范围包括机动车道(加铺沥青、优化交通标志标线、更换恻平石),慢行系统(人行道铺装、非机动车道铺装、盲道、无障碍等),城市家具(照明灯杆美化、人行导向设施,人行栏杆、垃圾桶、装饰井盖、公交站及候车亭等),植物绿化(中央绿化带、路侧绿化带),建筑立面(建筑侧墙美化等)及小广场等。

现状设施简介:北太路现状道路有1.5m宽侧绿化带及2.5πΓ4m宽中央绿化带,道路两侧绿化退缩带基本被建筑或工厂占据,无海绵改造空间。

小广场为荒地,可按海绵城市要求进行设计。

2、设计依据>《北太路升级改造及三个园区标志工程项目建议书》(2017.12)>《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2017年6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2014年10月)›《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3、设计原则>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水文状态,尽量减少开发建设区域的不透水表面积;>尽量充分利用入渗能力,延长径流时间,减轻开发魅设行为对原有水文状态的冲击:>与景现原来相结合,在处理雨水的同时,提供良好的景观价值。

>以最小的改动范围、工程投资达到最优的海绵城市改造方案落实。

4、设计要求根据《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2017年6月),白云区新建或改造道路广场类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为65%,北太路及景观标志广场位于01-07-01分区,该分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为77%.本工程以较产值作为控制目标进行设计,其余要求如下:(1)新建或改造后的雨水径流量不超过建设前的雨水径流量;(2)新建或改造后的综合径流系数一般按不超过0.5遂行控制:(3)新建或改造后的道路或广场,透水铺装率面积的比例不小于50%:(4)新建或改造后的道路或广场,下沉式绿地率的比例不小于45%本工程海绵城市设计范围包括北太路及三个园区标志广场,其中北太路绿化带宽度有限,难以进行海端化改造,故本次北太路升级改造工程建议不做海绵城市设计。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条文说明]GB50420-2007(2016年版)目录1总则3基本规定4竖向设计5种植设计6道路桥梁6.1 道路6.2 桥梁7园林建筑、园林小品7.1 园林建筑7.3 厕所7.4 园椅、废物箱、饮水器7.7 园灯7.9 标识8给水、排水及电气8.1 给水8.2 排水8.3 电气1总则总则1.0.1 城市绿地设计要贯彻以人为本,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城市与自然共存,有利人的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的生态、景观、游憩环境,设计要体现适用、经济、环保、美观的原则,同时要注意各种设施的安全。

1.0.2 本规范适用的范围: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

1.0.4 绿地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设计标准的规定。

3基本规定基本规定3.0.1 城市绿地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为区别“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单项绿地的总体规划统一称为绿地总体设计。

3.0.2 绿地设计必须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其用地范围既不能超出总体规划范围,更不得被任何非绿地设施占用或变相占用;绿地的出入口设置要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流量、标高、附近人口密度、人流量等因素。

3.0.4、3.0.5 城市绿地设计是一项工程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创作活动.要继承弘扬我国传统园林艺术精华,并借鉴吸收国内外绿地设计的先进理念和技艺,结合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和审美情趣,不断探索、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地方风格和个性特色的城市绿地。

3.0.6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化用地面积占总用地比例必须符合法定比例。

城市绿地内的水面大小差别很大,可因地制宜,合理设置。

绿色植物种植面积采用按陆地面积大小确定比例。

3.0.7 本条款规定是为了保护、利用拟建绿地基地内的原有植物资源。

在旧城改造中出现工厂迁移等基地改建为开放绿地时,更应充分考虑有效利用。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2016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2016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条文说明]GB50420-2007(2016年版)目录1总则3基本规定4竖向设计5种植设计6道路桥梁6.1 道路6.2 桥梁7园林建筑、园林小品7.1 园林建筑7.3 厕所7.4 园椅、废物箱、饮水器7.7 园灯7.9 标识8给水、排水及电气8.1 给水8.2 排水8.3 电气1总则总则1.0.1 城市绿地设计要贯彻以人为本,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城市与自然共存,有利人的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的生态、景观、游憩环境,设计要体现适用、经济、环保、美观的原则,同时要注意各种设施的安全。

1.0.2 本规范适用的范围: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

1.0.4 绿地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设计标准的规定。

3基本规定基本规定3.0.1 城市绿地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为区别“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单项绿地的总体规划统一称为绿地总体设计。

3.0.2 绿地设计必须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其用地范围既不能超出总体规划范围,更不得被任何非绿地设施占用或变相占用;绿地的出入口设置要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流量、标高、附近人口密度、人流量等因素。

3.0.4、3.0.5 城市绿地设计是一项工程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创作活动.要继承弘扬我国传统园林艺术精华,并借鉴吸收国内外绿地设计的先进理念和技艺,结合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和审美情趣,不断探索、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地方风格和个性特色的城市绿地。

3.0.6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化用地面积占总用地比例必须符合法定比例。

城市绿地内的水面大小差别很大,可因地制宜,合理设置。

绿色植物种植面积采用按陆地面积大小确定比例。

3.0.7 本条款规定是为了保护、利用拟建绿地基地内的原有植物资源。

在旧城改造中出现工厂迁移等基地改建为开放绿地时,更应充分考虑有效利用。

国家标准---城绿地设计规范-中国景观绿化网(最新整理)

国家标准---城绿地设计规范-中国景观绿化网(最新整理)

国家标准---《城市绿地设计规范》前面刊载了我们广州市的地方标准-----公园规划与设计规范,尽管还有一些不足,但毕竟是一个目前国内内容较为详尽的,理念较为先进的,可操作性较强的一个城市公园规划和设计规范,它对公园绿地的生态方面的要求,如生物多样性指标、乡土植物的应用比例、乔木为主多层结构的比例、公园的园道、铺装的透水透气性、甚至于原有地形表层土壤的保护利用、公园厕所的自然通风透光设计都作了清晰而明确的规范,还有停车场的绿化覆盖率、城市防灾避险的功能设置和应急预案等等都有了明晰的要求。

作为广州市的园林设计人员,要好好学习,深入体会其中的道理,并在相关的设计中贯彻落实。

外地的设计人员可以作为参考,如果要竞标广州市公园的规划设计项目,也有学习和落实的必要。

行业规范标准是我们园林从业人员的专业行为依据。

有些人不重视,有些人不知从何得到,考虑到这些问题,我将一些我多年收集的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规范分别刊登出来,供大家学习参考。

现在将一个2007年颁布的国标《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刊登如下,这个标准听说是上海方面作为地标起草的,后来升格为国标,但很多同行反映这个国标不太理想,理念相对保守,条文偏于简单,可操作性不强,听说有关方面还计划另起标准将它覆盖。

不管如何,既成国标,还是有学习了解的必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642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绿地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城市绿地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420--2007, 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0.8、3.0.10、3.0.11、3.0.12、4.0.5、4.0.6、4.0.7、4.0.11、4.0.12、5.0.12、6.2.4、.2.5、7.1.2、7.5.3、7.6.2、7.10.1、8.1.3、8.3.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广场绿地设计—广场类型及特征

广场绿地设计—广场类型及特征
2、空间多层次 3、对地方特色、历史文脉的把握 4、注重广场文化内涵的重要性
1、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行为与场所:活动方式:个体活动、成组活动、群体活动
活动内容:休息、观赏、游玩、散步 交往活动:公共交往、社会交往、亲密交往 行为与距离 行为与时间
1、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行为与场所 行为与距离 行为与时间:淀
上海人民广场
为缅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城市中修建主要用于纪念 某些人物或某一事件的广场
南昌八一纪念广场
(1)纪念广场是在广场中心或侧面以设置突出的纪念雕塑 和纪念性建筑作为标志物,主体标志物应位于构图中心。
(2)广场通常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以纪念历史上的 某些人物或事件作为主题和背景。
(3)广场设计中应体现良好的观赏效果,以供人们瞻仰。
南京新街口交通广场
(1)商业广场包括集市广场、购物广场。 (2)用于集市贸易、购物的广场,或者在商业中心区以室内
外结合的方式把室内商场与露天、半露天市场结合在一起。 (3)商业性广场宜布置各种城市中具有特色的广场设施。
文化休闲广场通常有明确的主题,为了展示城市深厚的文 化积淀和悠久历史,经过深入挖掘整理,以多种形式在广 场上集中体现。 广场的活动内容主要是市民的休憩、交往和各种文化娱 乐行为,布置台阶、座椅、花架等供人们休息,设置花坛、 雕塑、喷泉、水池及其他小品供人们观赏
都江堰水文化广场
宗教广场是宗教活动重要场所。 宗教活动是人类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而大量宗教 礼仪、宗教活动以及宗教节日等均在广场举行。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前广场
结合城市的遗存古迹保护和利用而设的城市广场,代表 一个城市的古老文明程度。
南京汉中门广场
1、多功能复合。古代的城市广场,其功能主要是交通、集会、宗 教、商业集市等。现代城市广场的发展,在功能上增加纪念、交 往、休闲、娱乐、观赏等内容。

绿色广场改造工程方案范本

绿色广场改造工程方案范本

绿色广场改造工程方案范本一、项目背景绿色广场是城市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民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绿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的质量和数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城市中心广场由于受到汽车、人流等多方面的影响,往往呈现出了杂乱无章、景观单一、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因此,对城市绿色广场进行改造,提升其环境质量和服务功能,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改造目标1. 提升环境质量:通过改造,提升广场的绿化覆盖率,减少灰尘和噪音等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增强城市绿地的功能和观赏性。

2. 丰富景观风貌:通过改造,增加广场内的景观元素,打造多样化的景观空间,创造宜人、独特、充满活力的城市绿地环境,提升市民休闲娱乐的体验感。

3. 改善配套设施:完善广场内的配套设施,增加休息椅、垃圾桶等公共设施的设置,提升广场的便利性和舒适度,增加方便市民使用的便民服务点。

4. 增加功能性:在改造过程中,根据广场周边的城市规划和交通情况,改善广场的交通组织、增加游乐设施、休闲广场、音乐喷泉等功能性设施,满足市民多元化的需求。

三、改造内容1. 绿化改造:对广场内的绿化进行升级改造,增加植物种类和数量,以增加绿地植被的覆盖率,改善环境质量,增强景观效果。

2. 场地改造:对广场内的道路、广场坐椅、文化景观墙等场地元素进行整治,修缮和升级,增强其整体的美观性和实用性。

3. 设施改造:对现有的公共设施,如休息椅、路灯、垃圾桶等进行升级改造,增加便民服务设施,提升广场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4. 水体改造:对广场内的水体景观进行改造,增设音乐喷泉、景观小桥等,提升水体景观的观赏性和娱乐性,打造宜人的水景环境。

5. 交通改造:根据广场周边的交通规划,对广场周边的交通组织进行调整,提升交通安全和便捷性。

6. 增加游乐设施:在广场内增加适当的游乐设施,如儿童游乐场、健身器材等,满足市民不同年龄层次的娱乐活动需求。

城市带状绿地规划设计带状公园设计

城市带状绿地规划设计带状公园设计

(二)社会功能
(1)提供休闲消遣场所。城市带状公园的线性带状、高连接性、良好的 可达性使之成为广大市民休闲游憩的理想场所。同时,人们在休闲娱 乐中增进彼此交流,增强了人际交往,从而有助于改善邻里关系,满 足人们的社会需求、被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2)增强城市景观美感。城市带状公园往往是沿着小溪、河流两岸而建, 能优化城市景观格局,增强景观美感。人们通过良好的视觉感受进一 步强化城市意象,解读、感知城市。
但它不能完全脱离本地原有的文化与当地人文历史沉 淀下来的审美情趣,不能割裂传统。在处理这个问题 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保留传统园林的内容或文 化精神,整体上仍沿用传统布局,在材料及节点处理 上呈现一定的现代感和现代工艺、手法,这是20世纪 30年代园林师们逐渐从古典园林设计中走出来时采用 的一种谨慎小心的做法,即“旧瓶装新酒”。另一种 是目前国际景观设计界流行的做法即在设计中汲取 “只言片语”的传统园林形式移植人现代景观设计中, 使人在其中隐隐约约地感受历史的信息与痕迹。
(三)经济功能
(1)防灾、减灾功能。城市带状公园具有大面积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 是广大市民休闲游憩的活动场所,同时在城市的防火、防灾、避难等 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作为地震发生时的避难地、火灾时的隔火 带。
(2)绿地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通过在城市带状公园中融入适量经济林, 或者将绿地建设和游憩设施相结合的绿地产业化方式,适量开发一些 以生态为主题的休闲游憩项目,一定能带来不可低估的经济效益。
三滨水景观绿地设计的原则一超大尺度空间原则由功能决定尺度原则古典园林只为少数社会特殊阶层服务其一个设计原则就是小中见大咫尺山水即人在画外以观画而现代景观设计的成果是供城市内所有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休闲欣赏使用的因而这决定了它要以超常规的大尺度概念来规划设计

城市绿地设计要求规范2016年版修改

城市绿地设计要求规范2016年版修改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2016年版)修订说明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2]5号)的要求,由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2007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主要技术内容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年颁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的要求,对原规范中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的要求不协调的技术条文进行了修改,并增加了城市绿地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和技术措施的条文。

本规范中下划线表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22.0.19A 湿塘 wet basin用来调蓄雨水并具有生态净化功能的天然或人工水塘,雨水是主要补给水源。

2.0.19B 雨水湿地 stormwater wetland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和功能,达到对径流雨水水质和洪峰流量控制目的的湿地。

2.0.19C 植草沟grass swale用来收集、输送、削减和净化雨水径流的表面覆盖植被的明渠,可用于衔接海绵城市其他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主要型式有转输型植草沟、渗透型干式植草沟和经常有水的湿式植草沟。

2.0.19D 生物滞留设施bioretention system, bioretention cell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留、渗滤、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

2.0.19E 生态护岸 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采用生态材料修建、能为河湖生境的连续性提供基础条件的河湖岸坡,以及边坡稳定且能防止水流侵袭、淘刷的自然堤岸的统称,包括生态挡墙和生态护坡。

33.0.12 城市绿地中涉及游人安全处必须设置相应警示标识。

城市绿地中的大型湿塘、雨水湿地等设施必须设置警示标识和预警系统,保证暴雨期间人员的安全。

【条文说明】本条款的后半部分是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而新增的,明确了城市绿地内的所有海绵设施必须有相关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人身安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1

(2)《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
1993年,根据《城市绿化条例》第九条,为加强城 市绿化规划管理,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国家建设部颁布 了《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1993]784 号)文件,提出了根据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确定人均 公共绿地面积指标。
3、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则、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
规划文本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规划目标与指标、市域 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城市绿地分类规划、树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 规划、古树名木保护、分期建设规划、规划实施措施及 附录。
பைடு நூலகம்
规划图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区位关系图、现状图、城 市绿地现状分析图、规划总图、市域大环境绿化规划图、 绿地分类规划图(含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 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规划图等)、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 要求图纸比例与城市总体规划图基本一致,一般采用1 ︰5000~1︰25000,并标明风玫瑰,绿地分类现状和规 划图如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其他绿地等可适当合并表 达。
2004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中,提 到我国城市绿化建设指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以 上,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以上,绿地率38%以上。”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
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的要求,《城 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 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
3、林地 林地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
地,不包括居民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 的护路、护草林。
4、牧草地 牧草地是指生长草木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

城市带状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分析

城市带状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分析

城市带状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分析城市公共绿地是由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管理的。

公园绿地指的是城市中向大众开放,用于休憩游戏的设施,与此同时,它还具有美化城市景观和健全生态的综合功能。

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整体环境水平的重要指标。

本文主要对城市带状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原则以及不同类型公园绿地设计要点进行分析。

标签:城市;带状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公园绿地指的是城市中向大众开放,用于休憩游戏的设施,与此同时,它还具有美化城市景观和健全生态的综合功能。

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整体环境水平的重要指标。

带状公园在城市中常常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结合水系、城市道路以及城墙等这样的设施而建立的。

在城市中承担者重要的绿化职能。

带状公园一般以狭长型为主,其宽度主要受到用地条件影响。

1 城市带状公园绿地特征城市带状公园绿地与其他类型的公园绿地相比而言,既具有相同特征,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首先,城市带状公园绿地与其他公园绿地一样,都是游憩场所,它提供开放的环境,其显著特征就是游憩空间。

第二,城市带状公园绿地与其他公园绿地一样,都具有美化城市的功能。

第三,城市带状公园绿地与其他公园绿地一样,都具有保护城市环境的作用。

第四,城市带状公园绿地与其他公园绿地一样,都具有防灾救灾功用。

但是,城市带状公园绿地也具有自己的特征,第一,从形态上来说,他是呈带状分布,城市带状公园绿地一般都是依照地形而设置,沿城市街道开拓和延伸。

第二,城市带状公园绿地与其他城市公园比较而言,它具有更强的开放性。

因为带状公园在设计上一般都采用的全部免费开放,没有围墙。

这样的设计能够与周边的其他景观资源形成密切联系,最终形成辐射群,起到美好城市的作用。

第三,城市带状公园绿地与其他的绿地公园相比较而言具有更显著的廊道作用。

(完整word版)《城市绿地设计规范》2016

(完整word版)《城市绿地设计规范》2016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条文说明]GB50420-2007(2016年版)目录1总则3基本规定4竖向设计5种植设计6道路桥梁6.1 道路6.2 桥梁7园林建筑、园林小品7.1 园林建筑7.3 厕所7.4 园椅、废物箱、饮水器7.7 园灯7.9 标识8给水、排水及电气8.1 给水8.2 排水8.3 电气1总则总则1.0.1 城市绿地设计要贯彻以人为本,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城市与自然共存,有利人的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的生态、景观、游憩环境,设计要体现适用、经济、环保、美观的原则,同时要注意各种设施的安全。

1.0.2 本规范适用的范围: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

1.0.4 绿地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设计标准的规定。

3基本规定基本规定3.0.1 城市绿地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为区别“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单项绿地的总体规划统一称为绿地总体设计。

3.0.2 绿地设计必须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其用地范围既不能超出总体规划范围,更不得被任何非绿地设施占用或变相占用;绿地的出入口设置要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流量、标高、附近人口密度、人流量等因素。

3.0.4、3.0.5 城市绿地设计是一项工程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创作活动.要继承弘扬我国传统园林艺术精华,并借鉴吸收国内外绿地设计的先进理念和技艺,结合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和审美情趣,不断探索、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地方风格和个性特色的城市绿地。

3.0.6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化用地面积占总用地比例必须符合法定比例。

城市绿地内的水面大小差别很大,可因地制宜,合理设置。

绿色植物种植面积采用按陆地面积大小确定比例。

3.0.7 本条款规定是为了保护、利用拟建绿地基地内的原有植物资源。

在旧城改造中出现工厂迁移等基地改建为开放绿地时,更应充分考虑有效利用。

广场绿化方案

广场绿化方案

广场绿化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广场成为人们活动和休闲的重要场所。

为了提升广场的美观度和环境质量,营造宜人的城市氛围,绿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广场绿化方案进行论述,为读者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目标广场绿化的目标是改善城市环境,创造舒适宜人的公共空间,提供休闲娱乐和社交交流的场所。

同时,绿色植物的引入也能够增加城市氧气供应量,改善空气质量,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二、植物选择广场绿化植物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观赏性、生命力强、适应性广的特点,并参考本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水源情况。

常见的绿化植物包括大叶榕、紫薇、红叶石楠等。

可以根据广场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选择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合理搭配,以达到绿化效果的最大化。

三、布局设计广场绿化与道路、建筑的布局紧密相连,需要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可以根据广场的整体形状和大小,在四周建设绿化带,形成绿色屏障,既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又能有效缓解交通噪音带来的干扰。

在广场中央或主要活动区域,可以设置花坛、草坪和景观水池等,形成独特的景观,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四、景观照明合理的照明设计不仅能够提供足够的亮度,方便行人夜间活动,还能增加广场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照明设施可采用柱灯、地灯、投光灯等多种形式,根据广场的特点和功能进行合理布置。

同时,考虑到能源的节约和环保原则,照明设施应选用低能耗、长寿命的LED灯具,实现绿色、环保的照明效果。

五、智能化管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广场绿化进行智能化管理,能够提高绿化养护的效率和精度。

可以采用远程监控、自动浇灌等系统,实现对绿化植物的全方位管理。

同时,加强宣传和普及绿化知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形成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绿化维护的良好氛围。

六、预算和持续维护广场绿化方案的实施离不开预算和持续的维护工作。

在编制方案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预算,并制订详细的养护计划。

维护工作包括除草、修剪、病虫害防治等,需要定期进行,确保广场绿化持续健康发展。

《绿地规划》---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绿地规划》---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五.城市垂直绿化设计主要特点
在有限的空间中,扩大绿化面积,减少第了 城市钢筋混凝士生硬的感觉,给人以今为止,南宁市的步行街仅民生路步行街-段,其绿化建设为花钵花盆和树池 栽植点级,未形成系统的模式。
从以上南宁城市道路绿化发展的例子可以看出,道路绿化从简 单普通的“一路树"开始发展成为综合的多样化生态景观,其被 赋予的含义也大大加深。我们需要在观念意识上转变“就景观 论景观"的传统思维,对城市道路景观的总体考虑和设计手法上 需要“把个体或整体景观建设与更大范围内的城市综合发展紧 密联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以道为媒,支持步行相非机动交通出行,倡导低 碳绿色生活方式
深圳绿道空间布局结构
全市绿道层级划分
全市绿道网分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3个 层次。
区域绿道是连接城市与城市,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和生态支撑系统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绿道。。
城市绿道是连接城市内重要功能组团,对城市生态 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的绿道。
5号绿道由光明森林公园进入深圳 市域范围内,由北向南延伸至银湖森林 接入2号绿道,全长62km,连接了光 明森林公园、大水坑水库、茜坑水库、 横坑水库、石樟坑水库、银湖山郊野公 园等多处景观优质地区。5号线在光明 森林公园处预留了与东莞的城际交接面。
谢谢大家的观看!
一.城市主干道绿化的风格和特点
1.民族大道绿化设计一生 态型:主要特点:重视绿量结构,通过乔木、灌木、地被、草皮的合 理搭配,两侧绿化较为郁闭,追求生态和景观的综合效益,强调人行道上行人的生态融入性。 2.大学路绿化设计一-简 洁型:主要特点:运用西方几何美的设计手法,采用大面年积、高密 度的种植,达到简洁、明快的效果,适合车速较快的道路绿化运用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案例分析 《绿地规划》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1.分车绿带靠近机动车道,其绿化应形成良好的行车视野环境。分车绿带 绿化形式简洁、树木整齐一致,使驾驶员容易辨别穿行道路的行人, 可减少驾驶员视觉疲劳。相反,植物配置繁乱,变化过多,容易干扰 驾驶员视线,尤其在雨天、雾天影响更大。分车带上种植的乔木,其 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宜小于0.75m的规定,主要是 从交通安全和树木的种植养护两方面考虑。
为便于广大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有关 单位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编制组按章、节、 条、款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供国内使用者参 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欠妥之处,请将意见 函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条文说明》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3.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便于管 理的树种。
4.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应选择萌芽力强,枝繁叶茂,耐 修剪的树种。
5.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易 管理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其中草坪地被植物尚 应选择萌芽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绿色期场种类。
四、道路绿带设计
4.1分车绿带设计:
分车绿带设计:两侧分车绿带对非 机动车有庇护作用。因此,两侧分 车带宽度在1.5m以上时,应种植 乔木,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 复层混交,扩大绿量。
◆花园路分车绿带形式简洁,多 种灌木混合配置,设计合理。
◆朱仙镇荒废状态的两侧 分车绿地…
4.2行道树绿带设计
1.行道树绿带绿化主要是为行人及非机动车庇荫,种植行道树 可以较好地起到庇荫作用。在人行道较宽、行人不多或绿带有 隔离防护设施的路段,行道树下可以种植灌木和地被植物,减 少土壤裸露,形成连续不断的绿化带,提高防护功能,加强绿 化景观效果。当行道树绿带只能种植行道树时,行道树之间采 用透气性的路面材料铺装,利于渗水通气,改善土壤条件,保 证行道树生长,同时也不妨碍行人行走,且树池上覆盖池篦子。 2.行道树种植株距不小于4m,是使行道树树冠有一定的分布 空间,有必要的营养面积,保证其正常生长,同时也是便于消 防、急救、抢险等车辆在必要时穿行。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 距离不小于0.75m,是利于行道树的栽植和养护管理,也是 为了树木根系的均衡分布、防止倒伏。 3.快长树胸径不得小于5cm,慢长树胸径不宜小于8cm的行道 树种植苗木的标准,是为了保证新栽行道树的成活率和在种植 后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绿化效果。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特点及设计案例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特点及设计案例
13
安全视距:指行车司机发觉对方来车、立即刹车恰好能停车的视距。安全视 距计算公式为

D=a+tu+b
公式中
D----最小视距,m a----汽车停车后与危险带之间的安全距离,一般采用4m t----驾驶员发现必须刹车的时间,一般采用1.5s u----规定行车速度,m/s b----刹车间距,m
14
18
导向岛:路口上分隔进出行车方向,一般常用于立交桥周围。安全岛在宽敞的街道中 供行人避车的地方。 立体交通绿岛:立交桥下的绿化用地。
19
交通岛绿地规划设计
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 用,在行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 配置。
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 视线通透,布置成装饰绿地。
立体交叉绿岛应种植草坪等地被植物 。草坪上可点缀树丛、孤植树和花灌 木,以形成疏朗开阔的绿化效果。桥 下宜种植耐荫地被植物。墙面宜进行 垂直绿化。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特点及 设计案例
1
目录
城市道路绿地的原则及功能 城市道路绿地样式及绿化特点 城市道路绿地设计案例
2
城市道路绿地的原则及功能
3
道路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道路绿化设计应统筹考虑道路的功能性质、人行与车辆交通 的安全要求、景观的艺术性、道路环境条件与植物生长的要 求、绿化与道路工程设施的相互影响、绿化建设的经济性等 因素,并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6
道路绿化的功能
生态保护功能 遮荫、净化空气、降低噪声、调节改善 道路环境小气候、保护路面、稳固路基
交通辅助功能 防眩作用、美化环境,减轻视觉疲劳 、 标识作用、交通组织
景观组织功能 道路绿化植物和道路构成景观、衬托城 市建筑、对周围环境进行空间分割和景 观组织、遮蔽及临 时装饰美化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评审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一般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 书、规划图则和基础资料汇编等4部分 组成 。
五.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内容 1. 调查城市绿地概况,进行绿地现状分析 2. 制定总则,包括规划范围、依据、指导思想与原则、 规模期限与规模
3.制定规划目标与指标 4.制定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5.确定规划布局与分区 6.城市绿地分类规划(包括公园绿地、生产与防护绿 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等)
四.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步骤
现场调查
主要包括现场踏勘,文字、图纸、电子 文件、音像等资料收集,座谈访问,现 状问题分析研究,绘制现状图等内容。
规划方案或纲要 规划草案 中期汇报
对规划建设现状评价分析、确定规划基 本原则、目标、规划控制指标、基本布 局结构、各类绿地规划要点、投资框算 等。
在规划方案或规划纲要确定之后,对规 划内容进行调整修改、深化完善,按照 有关技术规定,形成评审成果和最终成 果。
三、布局形式 1 绿地分布的基本模式
•点状布局:主要出现在旧 城改建中,利用一些宝贵的 空间进行绿化。
•环状布局:绿地和城市用 地由市中心一层一层分布出 去。
•网状布局:由城市中的道 路、水系等一些线形要素的 绿化相互交织而成的。
•楔状布局;由郊区伸入城 市中心的由宽到窄的绿地。 可增加城市通风。
4.编制城市绿地系统的图纸和文件。
5.对于重点地、大型的公园绿地,还需提出意向图和规划方案。
6.城市园林绿地树种规划。
三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层次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分区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分区规划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CJJ75-19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含条文说明)

CJJ75-19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含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ode for Planting Planning and Design on Urban RoadCJJ75-1997主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8年5月1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7]25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8)城标字第141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CJJ75-1997,自1998年5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城市规划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归口管理,其具体解释工作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7年10月8日1总则1.0.1 为发挥道路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中的作用,避免绿化影响交通安全,保证绿化植物的生存环境,使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化,提高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水平,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广场和社会停车场的绿地规划与设计。

1.0.3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0.3.1 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1.0.3.2 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1.0.3.3 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1.0.3.4 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1.0.3.5 修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1.0.3.6 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1.0.3.7 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

城绿地设计规范

城绿地设计规范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1.总则(1)为促进城市绿地建设,改善生态和景观,保证城市绿地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健康、环保、美观、防护等基本要求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绿地设计。

(3)城市绿地设计应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经济合理等基本原则,创造良好生态和景观效果,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4)城市绿地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1)城市绿地以植被为主要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绿化、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五大类。

(2)季相植物及植物群落在不同季节表现出的外观面貌。

(3)种植设计按植物生长习性和绿地总体设计的要求,合理配置各种植物,发挥其功能和观赏特性的设计活动。

(4)古树名木古树泛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泛指珍贵、稀有或具有历史、科学、文化价值以及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也指历史和现代名人种植的树木,或具有历史事件、传说以及其他自然文化背景的树木。

(5)驳岸保护水体岸边的工程设施。

(6)自然安息角土壤在自然条件下,经过自然沉降稳定后的坡面与地平面之间所形成的最大夹角。

(7)标高以大地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并作零点(水准原点)起算地面至测量点的垂直高度。

(8)土方平衡在某一地域内挖方数量与填方数量基本相符。

(9)护坡防止土体边坡变迁而设置的斜坡式防护工程。

(10)挡土墙防止土体边坡坍塌而修筑的墙体。

(11)汀步在水中放置可让人步行过河的步石。

(12)园林建筑在城市绿地内,既有一定的使用功能又具有观赏价值,成为绿地景观构成要素的建筑。

(13)特种园林建筑绿地内有特殊形式和功能的建筑,如动物笼舍、温室、地下建筑、水下建筑、游乐建筑等。

(14)园林小品园林中供休息、装饰、景观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所用的小型设施。

(15)绿墙用枝叶茂密的植物或植物构架,形成高于人视线的园林设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城市道路及广场绿地设计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掌握道路绿地的形式,种植设计的方式,树种搭配与组合等。

了解文化广场的设计特点,基本要求和内容,掌握设计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交叉路口、交通岛的种植设计。

滨河路绿地种植设计。

广场绿地种植设计三、教学内容1、城市道路绿地设计基本知识2、城市道路绿地种植设计3、城市广场绿化设计四、教学方法与辅助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讲授。

五、作业与思考第五章城市广场绿地设计一、城市广场的分类城市广场的分类,一般可从广场的性质、广场的平面组合和广场的剖面形式三个方面来进行分类。

(一)按广场的性质分类城市广场的性质取决于它在城市中的位置与环境、相关的主体建筑与主体标识物以及其功能等的性质,而现代城市广场越来越倾向于综合性的发展。

因此按性质分类也仅能以该广场的主要性质进行归类,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1.市政广场2.纪念广场3.交通广场4.商业广场5.休闲娱乐广场(二)按广场的平面组合分类广场的形成有自发和规划两种形式,也受地形、观念、文化等多种影响,因而其平面组合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形态,基本可分为单一和复合两大类型:1.单一形态广场(1)规整形广场正方形广场、长方形广场、梯形广场、圆形和椭圆形广场(2)自由形广场2.复合形态广场(1)有序复合形态广场(2)无序复合广场(三)按广场剖面形式分类1.平面型广场2.立体型广场(1)上升式广场(2)下沉式广场二、现代城市广场设计趋势(一)多功能复合(二)空间多层次(三)对地方特色、历史文脉的继承(四)注重广场文化内涵的建设三、现代城市广场设计的基本原则(一)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1.人在广场上的行为心理分析(1)行为与场所(2)行为与距离(3)行为与时间2.人在广场中的活动规律分析(1)活动方式个体活动、成组活动、群体活动(2)活动内容(3)交往活动公共性交往、社会性交往、亲密性交往(二)把握城市空间体系分布的系统原则1.位于城市空间核心区的广场(1)首先解决交通问题(2)从市中心空间体系的整体构思出发(3)将广场作为大的主空间处理,又组织若干次空间,使广场空间体系化、小型化、领域化、人情化(4)整个广场由几栋高层建筑限定和标志空间,使之聚而不散(5)各层次空间以建筑、树木围墙以及纪念物来分割和界定,形成封闭空间,给人以舒适、亲切和宜人的感觉2.位于街道空间序列或城市轴线节点的广场3.位于城市入口的广场4.位于自然体边缘的广场5.位于居住区内部的广场(三)倡导继承与创新的文化原则(四)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五)突出个性创造的特色原则(六)重视公众参与的社会原则四、现代城市广场的绿化设计(一)植物绿色空间是城市生态环境的基本空间之一,它使人们能够重新认识大自然,拥护大自然,以补偿工业化时代和高密度开发对环境的伤害,以强调环境对人的养成作用。

绿化具有自然生长的姿形和色彩,经过人工修整的树形更具人文色彩,无论从生态角度、经济价值、艺术效果和功能涵义等方面,都应列人广场空间要素的首位。

芦原义信在(续街道的美学)一书中指出:“在城市当中进行绿化,以生态学观点来说是理所当然的。

从视觉上来说,绿化又可带来休息和安静气氛。

从色彩学上来说,天空的蓝色和树木的绿色都是镇静色,可使人心情平静得到休息人类本来就是和绿化有着共生的命运。

作为软质景观,绿化是城市空间的柔化剂。

现代城市高层建筑鳞次栉比,街道越发显得窄,由于绿化的屏障作用减弱了高层建筑给人的压迫感,并且还可以适当地掩蔽建筑与地面及建筑与建筑之间不容易处理好的部位;从远处看,建筑矗立于绿色怀抱之中,建筑下方被虚化,越发显得建筑雄伟高大,且树的自然柔和的曲线与建筑理性刚硬的直线形成对比,更能显示建筑本身的阳刚之美。

在广场空间处理上,绿化可以使空间具有尺度感和空间感,反衬出建筑的体量及其在空间的位置。

树木本身还具有表示方位、引导和遮阳的作用。

树木本身的形状和色彩也是制造城市广场空间的一种景观元素。

对树木进行适当的修剪,利用纯几何形或自然形作为点景景观元素,既可以体现其阴柔之美,又可以保持树丛的整体秩序;树木四季色彩的变化,给城市广场带来不同的面貌和气氛;再结合观叶、观花、观景的不同树种及观赏期的巧妙组合,就可以用色彩谱写出生动和谐的都市交响曲。

在广场绿化的设计手法上,一方面,在广场与道路的相邻处月利用树木、灌木或花坛起分隔作用,减少噪音、交通对人们的干扰,保持空间的完整性;还可利用绿化对广场空间进行划分,形成不同功能的活动空间,满足人们的需要。

同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大,不同的气候特点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很大影响,造就了特定的城市环境形象和品质,因此,广场中的绿化布置应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气候、气象、土壤等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法。

例如,在天气炎热、太阳辐射强的南方,广场应多种能够遮阳的乔木,辅以其它的观赏树种方则可以用大片草坪来铺装,适当点缀其它绿化。

另一方面,则可利用高低不同、形状各异的绿化构成各种各样的景观,使广场环境的空间层次更为丰富,性格得到应有的烘托。

此外,还可以利用绿化本身的内涵,既起陪衬、烘托主题的作用,又可以成为空间的主体,控制整个空间。

(二)色彩色彩是用来表现城市广场空间的性格和环境气氛,创造良好的空间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个有良好色彩处理的广场,将给人带来无限的欢快与愉悦。

查尔斯·摩尔设计的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那红白相间的同心圆式的地面色彩设计,加上园中的碧水喷泉,给人们以赏心悦目,清晰明快的欢愉感。

然而,并不是有了强烈的色彩设计,便会取得良好的广场效果,也并不是所有城市广场都应以强烈色彩来表现。

在纪念性广场中便不能有过分强烈的色彩,否则会冲淡广场的严肃气氛。

相反,商业性广场及休息性广场则可选用较为温暖而热烈的色调,使广场产生活跃与热闹的气氛,更加强了广场的商业性和生活性。

南京中山陵纪念广场建筑群采用蓝色屋面、白色墙面、灰色铺地和牌坊梁柱,建筑群以大片绿色的紫金山作为背景衬托,这一空间色彩处理既突出了肃穆、庄重的纪念性环境的性格,又创造了明快、典雅、亲切的氛围。

色彩处理得当可使空间获得和谐、统一效果,在广场空间中,如果周围建筑色彩采用相同基调或地面铺装色彩也采用了同一基调,有助于空间的整体感、协调感。

在空间层次处理上,在下沉式广场中采用暗色调,上升式广场中采用较高明度与彩度的轻色调,便可有沉的更沉,升的更升的感觉。

尤其是在层次变化不明显时,为了达到更沉与更升的感觉,这种色彩设计有较好的效果。

色彩对人的心理会产生远近感。

高明度及暖色调为膨胀色,仿佛使色彩向前逼近,又称近感色,反之为收缩色,宛若向后退远。

因此,色彩的处理有助于创造广场良好的空间尺度感,深层的高层建筑在蓝天的衬托下显得体量比浅色的小,暖色的墙面使人感到与之距离较近,冷色的墙面则使人感到距离较远。

在广场色彩设计中,如何协调、搭配众多的色彩元素,不致于色彩杂乱无章,造成广场的色彩混乱,失去广场的艺术性是很重要的。

如在一灰色调的广场中配置一红色构筑物或雕像,会在深沉的广场中透出活跃的气氛;在一白色基调的广场中配置一绿色的草地,将又会使广场典雅而富有生气。

每一个广场本身色彩不能过分繁杂,应有一个统一的主色调,并配以适当的其它色彩点缀即可,切忌广场色彩众多而无主导色。

这样才能使广场色调在统一的基调中处于协调,形成特色。

波士顿市政广场铺地在设计过程中,大面积地使用了传统的建筑色彩砖红色,主体建筑局部也有意识使用了这一色彩,使广场与周围建筑达到了和谐、统一。

(三)水体水是城市环境构成的重要因素,有了水,城市平添了几分诗情画意;有了水,城市的层次更加丰富;有了水,城市注人了活力。

水体在广场空间中是人们观赏的重点,它的静止、流动、喷发、跌落都成为引人注目的景观,因此水体常常在闲静的广场上创造出跳动、欢乐的景象,成为生命的欢乐之源。

那么在广场空间中水是如何处理的呢?在气候寒冷的地方,水也许并不是很重要的。

在气候温暖的地方,对广场空间来说,水体就有了重要意义和价值。

水体可以考虑是静止或流动的,静止的水面物体产生倒影,可使空间显得格外深远,恃别是夜间照明的倒影,在效果上使空间倍加开阔;动的水有流水及喷水,流水的作用,可在视觉上保持空间的联系,同时又能划定空间与空间的界限喷水的作用,丰富了广场空间层次,活跃了广场的气氛。

水体在广场空间的设计中有三种:(1)作为广场主题,水体占广场的相当部分,其它的一切设施均围绕水体展开;(2)局部主题,水景又成为广场局部空间领域内的主体,成为该局部空间的主题;(3)辅助、点缀作用,通过水体来引导或传达某种信息。

我们应该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水体在整个广场空间环境中的作用和地位后再进行设计,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四)地面铺装地面铺装可以给人以非常强烈的感觉,这是由人的视觉规律所决定的。

人们使用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双眼观看,其视野是一个不规则的圆锥形,大的左右为650,向上为450,向下为450,所以水平视野比垂直视野要大得多,向下的视野比向上的视野要大得多。

而国人在行走的过程中,向上的视野更为减少,人们总是注视着眼前的地面、人和物及建筑底部。

所以,广场地面的铺装设计以及地面上的一切建筑小品设计都非常重要。

底面不仅为人们提供活动的场所而且对空间的构成有很多作用尼可以有助于限定空间、标志空间、增强识别性,可以通过展面处理给人以尺度感,通过图案将地面上的人、树、设施与建筑联系起来,以构成整体的美感,也可以通过底面的处理来使室内外空间与实体相互渗透。

如由米开朗摄罗设计的罗马市政广场。

广场地面图案十分壮观,成功地强化和衬托了主题。

而矾崎新在日本筑波科学城中心广场设计中也引用了该地面图案,不过稍作变换,由于忽略了历史的意义,在文化表现上给人以虚假的感觉。

对地面铺装的图案处理可分为以下几种:1.规范图案重复使用采用某一标准图案,重复使用,这种方法,有时可取得一定的艺术效果,其中方格网式的图案是最简单的使用,这种钱装设计虽然施工方便,造价较低,但在面积较大的广场中亦会产生单调感。

这时可适当插入其它图案,或用小的重复图案再组织起较大的图案,使铺装图案较丰富些。

2.整体图案设计指把整个广场做一个整体来进行整体性图案设计。

在广场中,将铺装设计成一个大的整体图案,将取得较佳的艺术效果,并易于统一广场的各要素和广场空间感的求得。

如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中同心圆式的整体构图,使广场极为完整,又烘托了主题。

3.广场边缘的铺装处理广场空间与其它空间的边界处理是很重要的。

在设计中,广场与其它地界如人行道的交界处,应有较明显区分,这样可使广场空间更为完整,人们亦对广场图案产生认同感;反之,如果广场边缘不清,尤其是广场与道路相邻时,将会给人产生到底是道路还是广场的混乱与模糊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