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中国古诗词中炼字炼句的例子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中的“炼字”

古代诗歌中的“炼字”

炼字类型
4.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 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 ——卢延让
诗赋以一字见工拙 ——苏轼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一 剪 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 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 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 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 樱桃,绿了芭蕉。
炼字类型 5.炼虚词与表颜色的词。在古典诗词中,虚 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 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 学效果。表颜色的词: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 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 氛。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前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总结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运用了什么手法, 烘托 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达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课堂练习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 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 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 亭更短亭。
诗人炼字有什么好处?
1、使刻画的意象更准确生动 2、使描摹的意境更富有韵味 3、使表达的情感更真切感人

古代炼字流传千古的例子

古代炼字流传千古的例子

古代炼字流传千古的例子古代关于炼字流传的例子:1、推敲:贾岛初次去科举考试,在京城。

(贾岛即兴写了一首诗。

)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这首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想用“推”字(来替换“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会儿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

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

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

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成为了普通人之间的交往。

2、一字师五代著名诗僧齐己一次在下了一夜大雪的早上,发现有几枝梅花已经开了,觉得开得很早,为了突出一个“早”字,便写了一首《早梅》诗,其中有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他对这两句诗很满意,便高兴地拿着这首诗去请教诗友郑谷。

郑谷看了几遍后评点说:“数枝梅花开已经相当繁盛了,不足以说明‘早’,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更贴切。

”齐己听了,认为改得很好,欣然接受,并向郑谷拜谢,后人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师”。

如今以此称呼善改诗文的人;比喻一个人虚心学习的胸怀,即使比自己多认识一个字或了解一件事也可为自己的老师。

扩展资料:1、力求“语意”两工一首好的诗歌,“意”要好,“语”也要好。

写诗当然先要强调“立意”,但同时也要有好的语言:“有意无词,锦袄子上披蓑衣矣”(吴乔《围炉诗话》)。

有人认为只要诗歌的立意好,语言上可以不加修饰,就像古代齐国的女子无盐一样。

无盐虽然丑陋但德行高尚,仍受到人们的尊敬。

2、炼字、炼句要服从炼意追求“语意两工”,这是说炼字、炼句和炼意都很重要,但并非平行关系,炼句、炼字要服从炼意,即诗歌的形式要服从内容的需要。

古诗炼字的例子和解析

古诗炼字的例子和解析

古诗炼字的例子和解析
古诗炼字是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以下是一些古诗炼字的例子和解析:
1.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解析:这句诗中的“绿”字经过精心锤炼,极富表现力。

它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精神,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

2.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解析:这句诗中的“敲”字,使读者仿佛听到了僧人的敲门声,感受到了夜深人静的清幽氛围。

3.宋祁的《玉楼春·春景》:“绿杨烟外晓寒轻,红
杏枝头春意闹。


-解析:这句诗中的“闹”字运用拟人手法,将杏花拟人化,描绘出了杏花竞相开放、争妍斗艳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析:这句诗中的“怨”字运用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表达了戍边士卒心中的思乡之愁。

总之,古诗炼字可以增强诗歌的意境和表现力,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中国古诗词中炼字炼句的例子

中国古诗词中炼字炼句的例子

炼字炼句又称“炼词”。

修辞方法之一。

即根据内容与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据说宋代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初作“到”,又改为“过”“入”“满”等十余字,最后才定稿。

古人作诗,常常“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何为炼字?所谓炼字,就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与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古人对炼字炼词都很重视。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曹雪芹写红楼梦就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一、唐朝的贾岛就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

什么叫苦吟派呢?就就是为了一句诗或就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

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

诗成之后,她热泪横流,不仅仅就是高兴,也就是心疼自己。

当然她并不就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她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

她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但她又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门”"。

可她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

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

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

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就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就是用“推”好,还就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

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瞧还就是用‘敲’好,万一门就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就是晚上,还就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她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与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唐宋诗词炼字

唐宋诗词炼字

在唐宋诗词中,炼字是一种常见的创作手法。

炼字是指在
创作过程中,对每一个字进行精心推敲和选择,以表达最准确、生动的意思和情感。

在唐宋诗词中,炼字不仅体现了诗
人的才情和审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以下是一些唐宋诗词中的炼字例子:
1.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其中“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
对明月的疑惑和思乡之情。

2. 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其中“依”字形象地描绘了太
阳依山而下的情景,“入”字则生动地表现了黄河奔腾不息
的态势。

3. 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
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其中“破”字和“深”字分别从国
家和城市的角度,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悲痛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4.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
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其中“离离”和“枯荣”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草原上的景象和生命的循环。

5.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其中“几时”
和“何年”等词语,表现了诗人对明月的向往和对时光的感慨。

这些炼字的例子都充分体现了唐宋诗词的精妙之处,也为我们提供了欣赏和理解这些经典作品的全新视角。

古诗炼字的例子

古诗炼字的例子

古诗炼字的例子
以下是14首“炼”字的古诗例子:
1.隐居寺,隐居山,陶公炼液栖其间。

出自唐代李白的《下途归石门旧居》
2.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

出自唐代李白的《相和歌辞·凤吹笙曲》
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出自唐代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4.别来老大苦修道,炼得离心成死灰。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梦旧》
5.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出自唐代郭震的《古剑篇/宝剑篇》
6.于中炼就长生药,服了还同天地齐。

出自唐代吕岩的《绝句》
7.金丹一粒定长生,须得真铅炼甲庚。

出自唐代吕岩的《七言》
8.谁解长生似我哉,炼成真气在三台。

出自唐代吕岩的《七言》
9.百岁梦中看即过,劝君修炼保尊年。

出自唐代吕岩的《忆江南》
10.加添火候切防危,初九潜龙不可炼。

出自唐代吕岩的《敲爻歌》
11.鬓白只应秋炼句,眼昏多为夜抄书。

出自唐代杜荀鹤的《闲居书事》
12.玩影冯妃堪比艳,炼形萧史好争妍。

出自唐代皮日休的《奉和鲁望白菊》
13.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出自明代唐寅的《言志》
14.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出自清代袁枚的《箴作诗者》
1/ 1。

古诗中的“炼字”艺术例说_初二作文

古诗中的“炼字”艺术例说_初二作文

古诗中的“炼字”艺术例说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下面就古诗的"炼字"艺术作一点简要介绍。

1、一字传情。

用凝炼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思。

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尽:都。

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思乡的人数之多,伫立盼望的时间之长。

2、以动衬静。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前一句写诗人所见:朗照的秋月,在松林间仿佛过了滤似的,分外皎洁,投下了斑驳陆离的光影,境界显得更加宁静。

后一句写诗人所闻:山泉格外清澈明净,它在山石上潺潺流淌,似乎还能听到它的叮咚的流水声。

用清泉流淌反衬"空山"的清幽。

3、化静为动。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这个"绿"字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作用,境界开阔,色彩鲜明,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感。

4、以动写静。

如"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

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

"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

"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

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

"破"、"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5、以实显虚。

以有形显无形。

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古代炼字例子

古代炼字例子

古代炼字例子1.春风又绿江南岸:原句是“春风又到江南岸”,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

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

“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

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

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

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

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

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2.“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一”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

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

“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

”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3.唐朝任蕃夜宿台州巾子峰禅寺,在寺墙上题诗“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

前峰月映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他走出几十里路后,觉得“半江水”要比“一江水”,更贴切,更符合现实。

忙返回寺院修改,谁知到了寺院,他发现早有人把“一”字改为“半”字了。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4.北宋范仲淹曾写过“云山苍苍。

江水泱泱。

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来为东汉隐士严子陵的祠堂作记。

友人李泰伯看后,夸云山、江水等句立意宏伟,气势不凡。

中国古典诗人的炼字、炼句、炼意

中国古典诗人的炼字、炼句、炼意

中国古典诗人的炼字、炼句、炼意炼字炼字,即是对诗中所使用的每一个字进行精细地推敲和创造性地搭配,使其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因为汉字往往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所以炼字往往也是遣词造句,运用字词的功夫。

前人曾有“一诗要炼字,字者眼也”、“字为句眼”和“日锻月炼”等说法。

意思是说有的诗句往往因为一字之异而决定一句的优劣,甚至看出这首诗的高下。

宋代范温在《潜溪诗话》专设“炼字”一条,其中谈到:“好句要须好字,如李白诗:‘吴姬压酒唤客尝’,见酒初熟、江南风物之美,工在‘压’字。

老杜《画马》诗:‘戏拈秃笔扫骅骝’,初无意于画,偶然天成,工在‘拈’字。

柳涛:‘汲井漱寒齿’,工在‘汲’字。

工部又有所喜之字,如‘修竹不受暑’、‘野航恰受二三人’、‘吹面受和风’、‘轻燕受风斜’,‘受’字皆入妙。

老坡尤爱‘轻燕受风斜’,以谓燕迎风低飞,乍前乍却,非‘受”字不能形容也。

”。

清代贺贻孙在《诗笺》中也指出:“前辈有教人炼字之法,谓如老杜‘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是炼第三字法;‘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是炼第五字法之类”。

他的结论是“句法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正因为炼字对诗歌的高下起到如此的作用,所以因此中国古代诗人非常讲究诗歌字句的锤炼,所谓:“吟安一个宇,捻断数茎须”、“吟安五个字,用破一生心”;所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清诗丽句必为邻”;所谓“一句坐中得,寸心天外来”,“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所谓“险觅天应闷,狂搜海欲枯”;“生应无掇日,死是不吟时”等等。

其实,炼字的作用并不止于诗歌创作方面,他在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吕氏春秋?淫辞》中记载了战国时期的一件外交官司——空雒之遇。

当时秦、赵两国签订条约,条约中写到:“自今以来,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

古诗词常识例解之十五——炼字

古诗词常识例解之十五——炼字

古诗词常识例解之十五——炼字炼字古诗词创作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古人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例如贾岛“推敲”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例子。

纵观古诗词中“炼字”的经典例子,可以发现,“炼字”就是准确地使用词语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或创造性地使用词语以使词语的内涵更加丰富。

一、准确地使用动词或形容词:例1.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天仙子》张先(宋)——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

王国维赞:“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杜甫(唐)——“潜”“润”两个动词准确写出春雨无声而来、滋润万物的特征,“细”这一形容词道出了雨的特点。

二、创造性地使用词语:例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宋)《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诗人曾用过“到” “过” “入” “满”等,最后,想到船上望见的绿色的山、绿色的水、绿色的田野和草木……确定用“绿”字。

“绿”字名词活用为动词,兼具了名词动词的作用,既写出了在春风吹抚下江南大地变绿的过程,又突出了一片绿色的特点,语意更丰富。

例2.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宋)——“红”“绿”两词的创造性使用,让人感觉到时间的推移,时序的变化,更有一种青春易逝的伤感,“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情绪。

例3.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周邦彦(宋)——“老”“肥”两词,形容词使动用法,给人无限联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到展翅离巢,不是一天一日的时光,定是过足了几月的时光;再一个“肥”字,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例4.红杏枝头春意闹。

古人炼字的故事

古人炼字的故事

古人炼字的故事古代名人学士不仅阅读时字字推敲,反复研究,而且在写作时,更是字斟句酌,一丝不苟。

(一)王安石炼字宋代改革家、诗人王安石对种竹、植桃、栽柳极感兴趣,赋有诗句:“乘兴吾庐知未厌,故移修竹似延雏”,“舍南舍北皆种桃,东风一吹数尺高”。

“移柳当门何啻王,穿松作径适成三”。

可见他对树木的热爱程度。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

下面有整理的古代名人读书的小故事,欢迎阅读!王荆公(王安石)绝句云:“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洪迈《诗词改字》)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二)任翻(人名)题台州寺壁诗曰:“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既去,有观者,取笔改“一”为“半”字。

翻(任翻)行数十里,乃得“半”字,亟欲回易之,则见所改字,因叹曰:“台州有人。

”——(李东阳《麓堂诗话》)第一个故事是同学们所熟悉的,王安石开始用的“到”、“过”、“入”都是动词,只是客观地说明春风来了,没有其他内容;后来用的“满”、“绿”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满”仅仅描写了春风吹拂的范围之广、面积之大,而“绿”字则把春风吹来大自然发生的可喜变化描绘出来了,当然“绿”字要好得多。

从班长的传授中,在大家的帮助下,他懂得投弹投得远,全凭臂力。

因此,他投一会儿手榴弹,就练一会儿单杠。

手握铁杠,刺骨冰凉。

管它呢,他咬咬牙,练!练!练!,直到双手磨得再也抓不住杠子了,这才抄起手来暖一暖。

他的衬衣被汗水浸透了,北风吹来,寒意沁入骨髓,他都不在乎。

第二段写的是唐代诗人任翻为改一个字,跑了数十里的故事,也很动人。

“前峰月照”一定会出现“峰掩月”的情况,月光不会照遍一江流水,改为“半江水”既符合实际,又诗味含蓄。

(完整版)古诗词炼字

(完整版)古诗词炼字
字?请简述理由。 (比较鉴赏类)
释意义、明手法
• “炼字”主要考查“形象的准确、传神”,因而多 从内容、手法、情感、主题方面局答部题:。形象性、准确性
• 答题表述:“字面意义、运用了……手法(具体分 析),准确生动的描写……的画面(或营造了…… 意境) ,表现了作者……的感情(主旨)。”
全诗:主旨、情感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忽”生动地显示了 “不知愁”的少妇被突然撞进 眼帘的“杨柳色” 钩起满心感伤哀怨,而迅速变化 的情绪心理。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正是”和“又” 两个虚词一转一跌,字里行间 寓藏了作者对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无限感慨和悲 哀。
知识积累·炼字
• 以字见声(多用于叠词) • 以字见义(关注词性,如动词、形容词、
数量词、虚词等,分析语义内容) • 以字见神(鉴赏手法) • 以字见情(联系主题、情感、意境等)
解题思路
某一联上下两句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个字?请简要 分析。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某两个字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某句中的某字是否可以换做其他(或某个)的
• 参考答案: “穿”字写出了作者在萧萧落叶 中穿行(内容形象、准确),而无人相伴的 孤独(感情)。“数”字写出了诗人又坐在 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内容形象 转却),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寂寞 心境(感情)。
《青花瓷》(周杰伦)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刻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16句经典诗词,全是炼字范例,因为一个字而流传千古

16句经典诗词,全是炼字范例,因为一个字而流传千古

16句经典诗词,全是炼字范例,因为一个字而流传千古有的诗人,因为一首诗流传千古,如写下《枫桥夜泊》的张继;有的诗人,因为一句诗流传千古,如写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王湾;有的诗人,因为半句诗流传千古,如写下“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秦韬玉;还有的诗人,因为一个字或两个字,而写下流传千古的诗句。

古时,诗人重于炼字,下面这16句传诵千古的诗词,因为一个字或两个字,而流传千古,让人拍案叫绝。

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推敲”是炼字的经典故事。

因为“推敲”两个字,贾岛还冲撞了当时的京兆尹韩愈,传下一段佳话。

拜访友人,不知友人在不在家,所以,“敲”字好一些。

而且,在静谧的环境中,一个“敲”字,使静夜更添了几分声响。

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春景》一个“闹”字仿佛使人看到春日红杏怒放盛开,生气勃发,如火如荼,如喷火蒸雾,写尽那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

王国维《人间词话》:“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这个“绿”字,王安石经历数十次修改才成,已经成为炼字的经典示例。

“绿”’字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春风如在眼前。

4.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王维《书事》“欲上人衣来”是传神之笔,一个“上”字,仿佛让人看到,坐在苍苔之间,浓浓的绿色掩映在衣服上,似乎要爬到人的衣服上。

这一句巧妙地表达自己欣喜、抚爱的心情和新奇、独特的感受。

5.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一枝开”是诗中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6.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王维《过香积寺》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粗看极谬,然而仔细玩味,这个“冷”字实在太妙了。

炼字、炼句、炼意、炼格

炼字、炼句、炼意、炼格

炼字、炼句、炼意、炼格写诗词讲求表现技巧以体现立意,通过首尾照应、一线贯穿、明暗结合等结构方式,通过描写、叙事与抒情等手法的选用和安排,以及赋比兴等修辞方法来突出主旨。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诗是咏歌庐山瀑布之壮美。

为了突出这个主题,李白在表现技巧上进行了精巧的设计。

据《太平寰宇记》记载: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

也就是说香炉峰形状像香炉,聚散的烟云又像点燃的香烟。

诗人抓住这一特征,让它和飞溅而下的瀑布形成强烈的比衬:一个是冉冉上升的香烟,一个是飞流直下的瀑布,一上一下,互相映衬,而且都有强烈的动态感,并显得十分神奇。

是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正因为由此两句,下面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才有着落和依据:香炉峰上冉冉升腾的香烟,就像是天地间正在祭祀的一只大香炉,这才会“疑是银河落九天”;有了眼前飞悬的挂前川的瀑布,才会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动感。

到过庐山看过瀑布的人都知道,站在李璟读书处观瀑亭前看到的瀑布实际有两条,一条叫马尾瀑,一条叫人字瀑,但无论那条瀑布都与香炉峰无关:马尾瀑在鸣皋峰上,人字瀑在鹤鸣峰上,两峰均在香炉峰后。

李白诗所描绘叹赏的就是鹤鸣峰上的人字瀑。

但是,如据实来写,马尾无论如何也无法和飞溅而下的瀑布形成强烈的比衬,也缺乏香炉上冉冉升腾的香烟那种神奇,因此必须和香炉峰挂钩。

于是,诗人想出个妙招:“遥看”而且是“前川”。

这样,既不会犯地理常识的错误,又很好表达了主题。

同时表现技巧来体现立意。

这就是写诗时的技巧和安排的妙用。

在写诗中,经常会用到的就是“炼”,炼即锤炼之意。

在写诗中要有四炼:炼字、炼句、炼意和炼格。

“炼字”是指选用生动、形象、有力的动词或形容词作诗句的谓语中心词。

如元人杨载《诗法家数·总论》中说:“诗要炼字。

字者,眼也。

如老杜诗:‘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檐虚’,炼中间一字。

炼字、炼句

炼字、炼句
炼字(词)、句
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
苏东坡说:轻风摇细柳
黄庭坚说:轻风舞细柳 苏小妹说:轻风扶细柳
淡月映梅花
淡月隐梅花 淡月失梅花
炼字类型
1.炼动词。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 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能给作主语 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 的动词。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找词,释义)闲,意为悠闲。 (结构上)“闲”总括全诗,照应诗题,是诗歌的 情感关键。(内容上:事件+性格心理\意象+意境)开 头通过写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 之间和芭蕉初长,而绿叶映衬到纱窗上的两个场景, 营造了夏日闲适恬淡的氛围。结尾直接写初夏午睡醒 来,内心无所牵挂,在庭院中悠闲看着儿童捕捉柳絮 的情景,如此光景,清新悠闲、童趣横生。 (情感上)一个“闲”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对 恬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喜爱。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倚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步骤1:(找词,释义)夜归,意为深夜归来。 步骤2:(结构上)夜归总领全诗,是诗歌的线索。本 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内容上: 事件+心理\意象+意境)首句点明“夜深”,归客在夜深 时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写在田野的土埂子上,影 影绰绰的鬼火、星星点点的流萤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 阴森的气氛。接着在昏暗的月色下看到寂静而冷漠的村 店,仍在泥径中孤身艰难的前行,表现出归家的心切之 情。而末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亲情感人画面结束 全诗。 步骤3:(情感上)“夜归”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深夜归

古诗中的炼字和炼意

古诗中的炼字和炼意

古诗中的炼字和炼意在古诗的浩瀚海洋里,炼字和炼意就像是两颗璀璨的明珠,让古诗散发出无尽的魅力。

一、炼字。

1. 什么是炼字。

炼字呢,简单来说,就是诗人在写诗的时候,对诗中的某个字进行精心挑选和打磨,就像工匠精心雕琢一件艺术品一样。

这个字往往是整首诗的关键所在,一个好字能让整首诗都鲜活起来。

2. 例子解析。

就拿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来说吧。

这里的“敲”字可是经过贾岛反复琢磨的。

据说他当时在“推”和“敲”之间犹豫不决。

如果用“推”字,给人的感觉是这个僧人比较随性,可能是自己住的地方,直接推门就进去了;而用“敲”字呢,就多了一份礼貌和生分,好像是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在一个比较正式的寺庙里。

这个“敲”字,就像一个小铃铛,敲响了夜晚的宁静,让我们仿佛能听到那清脆的敲门声在月下回荡。

而且这个字还让整个画面动了起来,不再是静态的“鸟宿树”和“僧推门”的画面,而是有了声音,有了一种动态的美感。

再看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

这个字可太妙了。

本来可以用“到”“过”之类的字,但是“绿”字一用,那简直是神来之笔。

“绿”字让我们不仅仅是知道春天到了江南,还能看到江南一片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

就好像是春风像一个神奇的画家,拿着绿色的画笔,把江南的大地都涂抹成了绿色。

这个字把春天的那种活力和色彩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其他字不知道高明了多少倍。

二、炼意。

1. 什么是炼意。

炼意呢,就是诗人对整首诗的意境、思想进行精心的构思和提炼。

它不像炼字是聚焦在一个字上,炼意是从整首诗的宏观角度出发,让诗表达出一种独特的情感、哲理或者意境。

2. 例子解析。

在古诗中,炼字和炼意常常是相辅相成的。

一个精妙的字往往能更好地表达出诗人想要传达的意境和思想,而一个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思想也需要精准的字来支撑。

它们共同构成了古诗的魅力,让古诗历经千年,依然在文学的星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诗词中炼字炼句的例子
又称“炼词”。

修辞方法之一。

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据说宋代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初作“到”,又改为“过”“入”“满”等十余字,最后才定稿。

古人作诗,常常“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何为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古人对炼字炼词都很重视。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
曹雪芹写红楼梦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一.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

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

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

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
己。

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

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他又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门”"。

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

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

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

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

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二.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

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

”东坡哑然。

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

“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

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

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三. 关于于“一字师”的典故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

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
流畅,韵味平添。

四.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
五、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中的“绿”字用得巧妙,自古以来广为称道。

据南宋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卷八)记载,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

那么,这个“绿”字究竟好在哪呢?原来这个“绿”字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中变成了使动用法的动词,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

从修辞上讲这是一种移觉手法,也叫通感。

风一般只能以听觉和感觉辨别,但春天却是惠风和畅,吹面不寒,过耳无声的。

现在用“绿”去描写它,化不十分容易传达的听觉、感觉而为视觉,即见出春风的到来,又表现出春风到后江南水乡的变化,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

《唐宋八大家丛话》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天欧阳修和朋友出游,看见一匹奔马踩死了一条狗,于是大家分别拟句描写。

有个朋友写道:
“劣马正飞奔,黄犬卧通途。

马从犬身践,犬死在通衢。

”欧阳修说:“字太多,又重复。

在二十个字中,有两个‘马’字,三个‘犬’字,通衢、通途也重复了。

”另一个朋友写的句子是:“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之。

”欧阳修认为还是太啰嗦,于是提笔在句子前后圈掉了几个字,只存“逸马”二字,然后再加上四个字:“逸马杀犬于道。

”(《丛话》记述这件事时用的句子是“有奔马毙犬于道”)。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里也记载了一个差不多的故事:穆修、张景两个人一起上朝,路上看见有一匹马狂奔过来,踩死了一只黄狗。

两个人就分别把这件事记下来。

穆修写的是“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

张景写的是“有犬死奔马之下”。

沈括自己也写了一句“适有奔马践死一犬”。

《丛话》和《笔谈》记载这件事无非是想说明欧阳修的句子最短,或者沈括本人的句子最恰当。

其实句子的长短要看表达的需要。

这些不同的句子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情,有的长,有的短,有的是以“马”作主语,有的先说“犬”。

究竟哪一句更好,就要看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和目的:如果要求简明扼要,就应用单句;如果要求细致描写,可以用复句;如果强调动作的施加者,应以“马”作主语;如果突出后果的遭受者,应以“犬”为开头。

同学们不妨评论一下,上面这些句子中,哪句好,哪句不好,理由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