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的德
中国武术的道德修养
中国武术的道德修养中国武术在许多人眼中是一种高深的武术技艺,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提高自我防卫能力。
然而,中国武术的精髓远不止于此,其中的道德修养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武术强调"文武双全",即强调武术修为与品德修养并重。
在中国传统武术中,道德修养是与技击水平同等重要的一部分,甚至有人认为,技击水平和道德修养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武术的道德修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尊重师长。
在中国武术中,师徒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学生,要尊敬师长,遵从师长的教诲,虚心学习武术技能和道德规范。
师长传授的不仅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武德和道德,作为学生要虚心学习、恪守师训。
其次,谦虚谨慎。
武术强调的是自律和自重,一个优秀的武术从业者应该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在实战中,要明辨是非,不可妄自尊大,避免因为夸大自己的实力而引起不必要的争端。
同时,在与他人交流中也要保持谦虚、礼貌,不以武力强硬对待他人,要友好相处,以身作则,展现武术人的优秀品质。
再次,守纪守法。
武术人士应该遵纪守法,按照比赛规则和社会公共秩序开展比赛和训练活动。
不得利用武术技能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
同时,要尊重对手,遵循比赛规则,公平竞争,维护武术运动的公平性和正义性。
最后,助人为乐。
武术人士应该将武术精神和道德价值观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关爱社会。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武术馆里,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他人,乐于助人,传播正能量。
只有学会关爱他人,才能真正领悟武术的道德修养。
总的来说,中国武术的道德修养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武术人士应该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做一个品德高尚、守纪守法、礼貌谦虚、助人为乐的武者。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武术的精神内涵,使武术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愿更多的武者珍爱武德,将武术的高尚精神传承下去,为推动武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武德的看法
对武德的看法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价值观,武德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武德即指武功和品德,强调武力与个人道德修养的统一。
个人的武德不仅仅是一种体力、技艺的表现,更是一种人格修炼,具有深刻的道德内涵。
首先,武德强调的是一种坚韧的意志和不畏困难的品质。
在武术修行中,我们往往需要不断地面对挑战和困难,只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走下去。
这种坚韧的意志在现实生活中同样适用。
无论是工作上的困难,还是生活中的挫折,只有具备了武德的品质,才能勇往直前,不被击倒。
其次,武德注重的是自我克制和对他人的尊重。
在武术的训练中,强调要有自律和自制力,不滥用武力。
这与生活中需要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的行为准则是一致的。
具备武德的人不会滥用自己的力量去伤害别人,而是会以和平、善意和公正的方式对待他人。
再次,武德强调的是公平正义和忍耐的品质。
在正统武术中,契合武德的修行者不仅需要追求力量的提升,更要抱有平和的心态。
他们明白武力的运用要为善、为治、为道,而非为私欲或暴力。
这种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在现实生活中同样重要。
只有具备了武德的人,才能坚守公平正义,为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贡献力量。
最后,武德追求的是身心的完善和人格的卓越。
通过武术的锻炼,人们不仅能够获得强健的身体,更能够调和身心之间的关系,培养内心的安宁与沉稳。
这种内外修炼的方式让我们的人格变得更加卓越,更加具有倾听、思考和正直的品质。
总之,武德不仅仅是武术所追求的,更是一种涵养于生活中的态度。
具备武德的人,会在挫折和困难面前坚持不懈,不滥用自己的力量,以公平正义和和平善意的方式对待他人。
同时,他们也能够透过武术的修炼,使自身具备更加完善的品格和卓越的人格。
因此,武德是一个古老而有着重要意义的价值观,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弘扬。
中华传统武德释义
中华传统武德释义中华传统武德是中国武术文化中的精髓,其内涵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精华。
武德是武术的精神内核,强调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技能和武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弘扬正义、提高自我素质的道德修养。
武德的定义包括了忠诚、勇气、正义、诚信、恒心、礼节、谦让、尊重、知识、高风亮节、道德、慈悲等方面。
忠诚是武德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强调武者要尽忠职守,忠于自己的国家、组织和人民。
勇气是武德的另一个重要价值观,它强调武者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勇往直前,不畏艰险。
正义是武德的基本原则之一,强调武者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始终坚守正义和公正。
诚信是武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强调武者要诚实守信,信守承诺,保持诚信的行为和信仰。
恒心是武德的另一个重要品质,它强调武者要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不轻易放弃,不断努力。
礼节是武德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武者要懂得尊重他人,守礼仪,有礼貌待人。
谦让是武德的另一个重要品质,强调武者要谦虚谨慎,不自大不张扬,不轻易妄自尊大。
尊重是武德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强调武者要尊重他人权利和尊严,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观念。
知识是武德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武者要有广博的知识和修养,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高风亮节是武德的另一个核心价值观之一,强调武者要有高贵的品质和道德,不做卑鄙的事情,保持高尚的操守。
道德是武德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强调武者要遵循社会道德规范,坚持道德原则,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慈悲是武德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武者要有仁爱之心,尊重生命,关心他人,不伤害弱者。
中华传统武德的释义涵盖了广泛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这些原则和价值观不仅适用于武术领域,也适用于个人生活和社会行为规范。
中国武术的武学精神
中国武术的武学精神中国武术的武学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种武术技艺,更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精神象征。
中国武术的武学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和平、正义、自我提升的追求,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哲学理念。
首先,中国武术的武学精神强调“以德行武”,注重内外兼修。
传统中国武术注重武德的培养,追求“武德兼修”,即通过练习武术来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
在中国武术中,学习者被教导要尊重师长、尊重对手、尊重规矩,讲究礼仪和道德修养。
通过练武术,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增强自律意识,培养正直勇敢的品格。
其次,中国武术的武学精神注重“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武学中强调忠诚、诚实、正直等品德,要求练武者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武术训练要求练习者做到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行动中忠实于自己的信念和承诺。
这种武学精神不仅仅在武术训练中有所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此外,中国武术的武学精神强调“忍耐与坚韧”。
在武术训练中,往往需要经历枯燥和辛苦的练习,需要长时间坚持和不断克服困难。
武学精神教导练习者要有忍耐和坚韧的品质,能够面对逆境,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通过长期的练习和坚持,练习者可以培养出不屈不挠的意志力和强大的耐力。
最后,中国武术的武学精神还注重“自律与自控”。
武学训练要求练习者要具备自律和自控的能力,在实践中保持冷静、沉着,不受外界干扰,做到心如止水。
自律和自控是武学修炼的基本要求,也是武术者提高自身修养和技艺水平的重要途径。
通过自律和自控,练习者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身心,做到心神专注、意志坚定,从而在武术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的来说,中国武术的武学精神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哲学理念。
这些武学精神不仅仅是武术训练中的修养要求,更是对每个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行为准则和人生追求的引导。
通过继承和弘扬中国武术的武学精神,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实现心灵与身体的和谐统一。
武德的概念、渊源及作用
武德的概念、渊源及作用1.武德的概念武德就是武术中的道德规范,是习武和练武的人的专业道德标准,主要包括包括武术道德高尚、武术宗旨正确、武术纪律严明、武术作风良好、武术礼仪谦让、武术意志坚定、武术学习勤奋、武术技艺精湛、武术仪表端庄、武术境界美好十个方面。
武德规范武术行为与方法使道德观念成为武技之准则,是习武者为把握社会,实现社会价值而建立的自我约束与精神自约。
武德教育能使学生了解武术教育的真正内涵内涵,明确练习武术的根本目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养成尊师重道、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学生思想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建设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2.武德的渊源武德,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的《左传》中提到“武德有七”的论述。
后来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武德的含义也在不断的增加或者改变。
在过去的时候,武德大多宣扬的是“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人为乐”,“戒骄奢淫逸”等。
那个时候武术的各流派分别有自己的“门规”、“戒律”、“戒约”等。
直至发展到今天,有不少学者对武德进行的新的概括和总结概括,部分学者认为武德是“尚武崇德的精神”,部分认为武德是“一种美德”,还有的认为武德是“武者体现的道德”,各家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说法。
直到1987 年在全国武术学术研讨会上将武德规范概括为“尚武崇德,修身养性”。
“武以德立,德为艺先”,武德才有了比较固定和统一的概念和范围。
笔者认为,武德是所有的习武者必须应当具备的一种美德,它甚至还可以延伸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通过武德学习指导习武者的行为并渗透在习武者的思想和言行中。
通过武德知识的学习,培养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开阔心胸,以礼待人;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刻苦练功,磨练出慈、勇、智、恒的坚强意志,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3.武德的作用武术本身根植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沃土中,融合了传统哲学、伦理学、美学、中医学等思想与内容,形成了武术技术与传统文化兼具的武术道德。
探究中华武术的武术伦理与道德规范
探究中华武术的武术伦理与道德规范中华武术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注重技击的技巧与力量,更强调武术伦理与道德规范的修养。
在中华武术的精髓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和修身养性的理念,体现出了一种高度的道德准则和人文精神。
首先,中华武术强调尊师重道,师生关系被视为传承武术文化的核心。
武术门徒需恭敬师长,顺从师训,虚心学习,勤奋练习,不仅是对师傅的尊重,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信仰。
在师生相处中,传承与尊重是中华武术伦理的基石,体现了一种师徒情谊和家国情怀。
其次,中华武术注重礼仪与规范,在实战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强调不伤害对手与不侮辱对手的原则。
在搏斗中,战胜对手不只是靠实力,更需要懂得尊重对手、团结协作。
武术弟子应该遵守规则、自觉遵守伦理,不得恃强凌弱,不得偷袭对手,要保持道德操守,保护弱小,维护公平。
这种精神不仅体现了武术技能的高超,更展现了一种高尚的人格与道德情操。
此外,中华武术还注重精神修养与内在修炼。
武术练习者要坚持不断修炼自我,增强意志力,锻炼身体,培养顽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培养谦逊与正直,保持勇气与恪守原则。
这种修炼过程不仅是对身体的训练,更是对灵魂的修养,是一种升华自我的过程。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的武术伦理与道德规范不仅是技击的手段,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价值的追求。
通过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尊师重道、感恩师恩、修炼身心等方面,体现出一种高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智慧。
中华武术的伦理道德规范,旨在通过武术的修炼,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传递睿智之道,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探究中华武术的武术伦理与道德规范,不仅仅是对武术技能的探究,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武德的主要内容
武德的主要内容武德,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重要概念,代表着武术伦理的精华。
武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不仅涉及到武术技艺的修炼,更涵盖了习武之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以下是武德的主要内容:1. 仁慈仁慈是武德的核心,也是习武之人必须具备的品质。
在武术实践中,仁慈表现为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避免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仁慈不仅仅是对人的尊重,也包括对其他生物的尊重,如不随意杀生。
2. 礼仪礼仪是武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则和礼貌。
在武术实践中,礼仪表现为对师长的尊敬、对同门的友善、对对手的尊重等。
武术礼仪是培养习武之人高尚品德和谦逊性格的重要途径。
3. 诚实诚实是武德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石。
在武术实践中,诚实表现为不隐瞒自己的实力和弱点,不欺骗他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只有具备诚实品质的人才能在武术和人生中取得真正的进步。
4. 公正公正是指处理事情合乎道理、不偏袒任何一方。
在武术实践中,公正表现为不以大欺小、不以强凌弱,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比试和交流。
同时,在武术技艺的传承中,也要公正无私地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弟子。
5. 勇气勇气是武德中的重要品质,它表现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敢于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精神。
在武术实践中,勇气表现为勇于接受挑战、敢于拼搏的精神状态。
只有具备勇气的人才能在武术和人生中取得成功。
6. 忠诚忠诚是武德中的重要品质之一,它表现为对师长的尊敬、对门派的维护和对国家的忠诚。
在武术实践中,忠诚表现为维护本门派的荣誉和利益,积极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只有具备忠诚品质的人才能在武术和人生中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7. 荣誉荣誉是武德中的重要品质之一,它表现为对自己和门派的自豪感和尊严感。
在武术实践中,荣誉表现为维护本门派的荣誉和利益,积极为自己和社会争取光荣和尊敬。
只有具备荣誉感的人才能在武术和人生中保持高尚的品德和追求卓越的精神状态。
传统武德的五大内容
传统武德的五大内容武德,是中国传统武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精神和道德修养。
传统武德的内涵丰富,包括了许多方面的内容。
在中国传统武术中,武德一直被视为武者修炼的重要目标,它包含了许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传统武德的五大内容。
首先,忠诚诚实。
忠诚诚实是传统武德的重要内容之一。
武者应该忠于国家、忠于师父、忠于朋友,诚实待人,不欺骗,不欺负弱小。
忠诚诚实是武者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武者修炼的重要内容。
其次,礼仪廉耻。
礼仪廉耻是传统武德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武者应该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守身如玉,廉洁自律。
礼仪廉耻是武者修炼的重要内容,也是武者行为规范的重要准则。
再次,勇敢果断。
勇敢果断是传统武德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武者应该勇敢无畏,敢于正义,果断行动,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勇敢果断是武者应有的品质,也是武者修炼的重要内容。
此外,谦虚谨慎。
谦虚谨慎是传统武德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武者应该谦虚谨慎,不自负,不狂妄,虚心学习,谨慎行事,不骄不躁。
谦虚谨慎是武者修炼的重要内容,也是武者应有的态度和品质。
最后,忍耐宽容。
忍耐宽容是传统武德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武者应该忍耐宽容,不轻易发怒,不轻易动手,宽容待人,宽容他人过失,有大度胸怀,不计较小事。
忍耐宽容是武者修炼的重要内容,也是武者应有的品质和修养。
总的来说,传统武德的五大内容包括了忠诚诚实、礼仪廉耻、勇敢果断、谦虚谨慎、忍耐宽容。
这些内容涵盖了武者应有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品质和修养,是武者修炼的重要目标和内容。
传统武德的内涵丰富,不仅仅是武术技术的修炼,更是一种精神和道德的修养,对于武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希望广大武者能够牢记传统武德的五大内容,不断修炼自己,成为品德高尚、技艺精湛的武者。
中华武德的现实意义
中华武德的现实意义中华武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精神信仰。
在现代社会,中华武德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可以为人们提供道德指引、培养优秀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首先,中华武德可以为人们提供道德指引。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变化。
有些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忽视了道德和良心的约束。
中华武德强调的是“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这些美德可以成为人们行为的道德指引。
通过学习中华武德,人们可以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准则,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遵循道德规范,做一个有道德、有良知的人。
其次,中华武德可以培养人们的优秀品质。
中华武德强调的是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些品质可以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应对困难。
同时,中华武德还强调谦虚、宽容、大度等品质,这些品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三,中华武德可以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学习中华武德需要练习武术技能,通过练习武术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同时,练习武术需要集中精力、调节呼吸、放松心情,这些都有助于缓解压力、调节情绪,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此外,中华武德还强调“以德为先”,这种思想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因过度追求物质利益而导致的心理问题。
最后,中华武德可以弘扬民族精神。
中华武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武德,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同时,中华武德也可以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贡献,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增进国际友谊和合作。
总之,中华武德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可以为人们提供道德指引、培养优秀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武术理念
中国武术理念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理念不仅包括武技的技术层面,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道德和文化观念。
以下是中国武术的一些重要理念:1.内外兼修:中国武术强调内外兼修,即在锻炼外在武技的同时,同样注重内在气质的培养。
内功的修炼包括呼吸法、动静功夫等,目的是培养身体的内在力量和耐力。
2.以柔克刚:武术中普遍强调“以柔克刚”的原则。
通过灵活的身法和巧妙的技巧,能够化解对手的强势,使之失去平衡。
这体现了一种以巧妙技艺和智慧来战胜对手的思想。
3.以和为贵:武术追求的不仅仅是胜利,更是和谐。
武术理念中常强调避免冲突和暴力,强调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
4.道德观念:中国武术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道德观念的体现。
武者要遵循武德,包括忍让、谦虚、尊重他人等道德规范,追求道义高尚。
5.以身教为主:传统中国武术注重师德和师风,师傅通常以身教为主,通过言传身教,传承武术精神和文化内涵。
6.气的运用:武术强调“气”的运用,即内力的调控。
通过调整呼吸、锻炼内功,使体内气血畅通,以达到身心和谐、力量的最大发挥。
7.天人合一:武术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即将自身与自然融为一体。
通过武技的修炼,武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自然的规律,体悟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8.不拘泥于形式:武术注重自由灵活的应变能力,不拘泥于形式。
灵活应变、变化万端的理念使武者能够在实战中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总体而言,中国武术的理念是多层次、多元化的,融合了道家、儒家、佛家等多种哲学思想,强调身心的协调与和谐,追求的不仅仅是技术的熟练,更是道德、智慧和内在力量的全面提升。
武术道德的概念
武术道德的概念
武术道德是指武术界所推崇的一种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它是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武术人的品德和修养,使其成为具有高尚品质的人。
首先,武术道德强调尊重。
在武术训练中,学生需要尊重师长、教练和同伴。
这种尊重不仅体现在言语上,更要体现在行动上。
学生需要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并且不得对他人进行任何形式的侮辱或攻击。
其次,武术道德注重团队合作。
在武术比赛中,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每个队员都需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协调好与其他队员之间的配合。
这种合作精神也可以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在家庭、工作和社会等方面都能够有所体现。
另外,武术道德也强调勇气和正义感。
通过训练和比赛,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勇气和毅力,并且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
同时,在面对不公正和不道德的行为时,学生也需要有勇气站出来维护正义。
最后,武术道德也倡导谦虚和谨慎。
在武术界,没有任何人可以自称完美无缺。
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努力和进步。
同时,在进行武术训练和比赛时,也需要保持谨慎,避免受伤或造成伤害。
总之,武术道德是武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培养学生的尊重、团队合作、勇气、正义感、谦虚和谨慎等品质,可以使其成为具有高尚品质的人,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传统武德的五大内容
传统武德的五大内容武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武术的核心理念之一。
它不仅是武术运动员必备的品质,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之一。
传统武德包括了诚、勇、礼、义、廉这五大内容,这些品质贯穿于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中,体现了中国武术文化的独特魅力。
首先,诚,是传统武德的重要内容之一。
诚意味着真诚、诚实,武德强调的是武者要做到言行一致,言行合一,不说谎言,不欺瞒,不做虚伪之事。
诚实守信是武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武者应该具备的品质之一。
其次,勇,是传统武德的另一大内容。
勇指的是勇敢、坚毅,武者应该具备的是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
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武者应该勇往直前,不畏艰难,不怕失败,勇往直前,坚持不懈。
再次,礼,是传统武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礼指的是有礼貌、懂礼仪,武者应该具备的是尊重他人,谦虚有礼的品质。
武者在与人交往时,应该尊重对方,遵守礼仪,不失风度,不失礼数。
另外,义,也是传统武德的重要内容之一。
义指的是正义、公平,武者应该具备的是正直、公正的品质。
在面对是非曲直时,武者应该坚守正义,不偏不倚,不做非分之想,做到心中有义,行为有义。
最后,廉,是传统武德的最后一大内容。
廉指的是廉洁、清正,武者应该具备的是清正廉洁的品质。
武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坚持廉洁自律,不贪图享乐,不沉迷享乐,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行。
总之,传统武德的五大内容——诚、勇、礼、义、廉,是中国武术文化的精髓所在。
这些品质不仅是武术运动员必备的素质,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之一。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和弘扬这些传统武德,使之成为我们行为的准则,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武术中的德行文化
中国武术中的德行文化中国武术中的德行文化中国武术文化是一种朴素的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在极为丰富多彩的理论和技术中反映出较为深刻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高尚文明,体现了质朴的民族精神和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
它集技击、艺用和体用于一身,并赋予深刻的道德情感思想,成为一种独特的人体文化形式,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
中国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
中国武术不仅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体育运动形式,而且是一个完整的文化意识形态,它涵容了中国古典哲学、伦理学、美学、医学、兵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武术是国粹,是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武术是一项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一种文化形态。
它既具备了体育项目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
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基础,而武术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既全面而又深刻的。
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武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势必被赋予传统文化的内涵。
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在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特点,蕴含着深厚道德观念。
“做人有道德,习武讲武德。
”所谓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
武德是中华武术的灵魂,崇尚武德是中华武术界优良的传统。
古人云: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侠有义则正,武有德则成。
中华武术中重视武德的特点是极其显著的,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的伦理本位思想是相互映照的。
中华武术在几千年的实践发展过程中,习武者不断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的武德,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武术界向来强调“德”的作用。
“未习武、先修德”,“未曾习武先学礼”是中华武术的传统,由于受到“仁义”和“礼乐”等孔子思想及其他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武德则表现出“爱国、守信、重义、有礼”等思想。
武德篇——精选推荐
武德篇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化,更形成了⾼尚的礼仪和优秀的美德,被世⼈誉为“⽂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武术在这优秀的⽂化中滋养,亦是讲究习武与崇德并重。
拳谚有云:“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明德”。
武者,⽆德谓之蛮,有德谓之勇,是故拳以德⽴。
孩⼦学习武术,⼀⽅⾯是锻炼⾝体,⽽更重要的⼀⽅⾯是品⾏培养。
学习武术可以培养孩⼦“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的良好品德;锻炼孩⼦“严于律⼰,持之以恒”的坚韧性格;教导孩⼦“⾃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
武德的精神⼝号是:⾃强不息,尚武崇德;修⾝⽴本,习⽂弘道。
附:武德的内容。
中国武术精神
武术的精神,首先是爱国。
练武,要具备有武德。
“武”是干戈军旅之事;“德”指道德、品德,它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它以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道德概念宋计价人们的国粹、宝贵的文化遗产一——武术被世界人民所认识后,逐渐在推向世界的大好形势下,更应该尊重武德、进行武德教育,更应该明白练武是为众人的身体健康。
为人类造福的这一宗旨,所以练武要具备有高尚的武德修养,也是当代武术推向世界的时代要求。
要尊师爱友。
拳论讲:“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束,如何能学艺”。
古代曾有天、地、君、亲、师的提法,把师同天、地、君、亲相提并论,说明了老师的重要地位,只有尊师爱友、虚心好学的高尚品德,才能师徒容洽,学习提高。
浇花浇根,教人教心,拳教练一生。
听其言,可知其行;观其拳,可知其德;武术中武德居首也。
概括来说中国武术的精神内涵武道是包括儒家思想,道家精神,释家修养等内涵。
所谓「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充份肯定了习文修武的功效。
初则可以启迪童蒙,正心修身,及其成功,小则杀贼平乱,保护乡里,大则安邦定国,造福千万黎民。
这才是中国五千年来,所以要求文武合一教育的终极目的,也是儒家思想的教育重点。
中国文化讲究,就是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武术所追求的也是「天人合一」极高超的境界了。
武术中,讲人为本。
人之一身分为头部,身躯,腿足,为天地人三盘。
上盘吸收天然空气,下盘择取地理灵气,中盘保存人初元气,是天地人一气贯通的。
所以人生天地之间,一呼一吸,无时不与天地连;一动一静,无时不与天地合。
中国武道讲求的并不是武技的高超,一个好勇嗜杀的人充其量只是个打手,并不被人认为是一个武人;身为一个武人除了武艺的追求,武德的培养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
何谓武德?其实就是长抱一颗「仁者之心」;出手是保护自己,而不是伤害别人,出手中拿捏分寸,屈人之兵而非取人生命。
武术的武德
武术的武德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历来重礼仪、重伦理。
“武德”一词最早见于3000多年前就已出现了,专门记载西周到春秋各诸侯国史事的典籍《国语》中,就已有了“有武德以羞正卿”的说法,意思是说有武德的人即可做得高官。
由此可见,在当时就有以“武德”作为选拔任免官员的标准的史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武术的武德。
欢迎阅读!武术的武德武术的生命力在于击技,但更在于武德。
这可从它的表现形态来讲,武术是以拳脚和器械进行对抗的运动,稍一疏忽就会伤人。
所以,古时训练兵勇或教习徒弟,都特别讲究武德,点到为止,不能伤人。
因此,历代武术家既将“德”为武术之根本,同时也把“德”视为通向高深武功境界的精神航船。
各门各派的拳谱、家法,开宗明义都要阐明武德,并规定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强调"学拳宜以德为先,凡事恭敬谦逊,不与人争,方为正人君子。
"中华武德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主要集中在弘扬民族道德规范上,中华武术流传至今,不仅在于其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娱乐自身这些表层功能的综合作用,更囿于中华武德作为一种深层次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意识,它是各种国粹文化的代表,也是时代生存价值的体现。
武德,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中就有“武德有七”的论述。
以后随着时代的展,武德的涵义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
过去,大多以“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 “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认为乐”,“戒骄奢淫逸”等作为武德信条。
武术的各拳种流派,也都订有自己的“门规”、“戒律”、“戒约”,并有“三不传”、“五不传”、“十不传”以及“八戒律”、“十要决”等作为武德的标准。
今天,也有不少学者对武德进行概括,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尚武崇德的精神”,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一种美德”,也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武者体现的道德”。
1987年全国武术学术研讨会,将武德规范概括为“尚武崇德,修身养性”。
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对武德进行了概括,但是,武德事实上是一种伦理观,所以我们应该从论理学的角度去定义武德。
尚武崇德的名词解释
尚武崇德的名词解释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尚武崇德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代表着对武术和道德的高度重视和推崇。
尚武,即将武术视为一种高尚的追求和行为方式;崇德,即将道德品质视为尚贤仁德的核心。
尚武崇德始终是中国古代社会所秉持的一种精神信念。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注重培养武德并将尚武崇德作为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封建社会,武术是士人的必修科目之一,通过学习武术,士人可以锻炼身体、修炼意志,并培养出坚毅勇敢的品质。
同时,尚武崇德也要求士人不仅拥有高超的武艺,更要有过人的道德修养。
他们被要求以德报德,以仁厚待人,具备爱国爱民的情怀和高尚的道德品格。
尚武崇德的核心是对武德与道德的融合。
武德,即武术中的道德指导和行为规范,不仅要求武者拥有卓越的武艺,更要求他们在实践中展现出高尚的品质。
武德强调的不只是技术和力量的力量,而是要求自我修养、自律、克己奉公、尊重对手及正义等品质。
武者在修行中,要体认到武术的真谛是为维护和平,保护弱者,而非滥用武力。
当武者身负强大力量时,尊重道德就变得尤为重要。
尚武崇德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古代,它对于现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
武术的精神内涵和修身养性的作用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关注身体健康和身心平衡,而武术的实践可以满足这一需求。
通过学习武术,能够加强体质,提高反应能力和生理素质,使个体更加健康强壮。
与此同时,武术还能够塑造一个人的道德品格,培养出诚实正直、纪律性强的个人品质。
尚武崇德的价值也可以体现在教育领域。
在德育教育中,尚武崇德的理念可以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通过武术培训,学生可以锻炼意志,培养自律乃至自我保护的能力。
同时,教育者还可以通过武术的教学,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正直诚实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然而,尚武崇德并不意味着对武力的过度崇拜或者对道德的唯一追求。
正如一位名师曾说:“武道,不是为了战胜他人,而是为了战胜自己。
论武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论武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引言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价值观念的教育形式。
在武术教学中,德育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武术德育的概念、意义、方法和实践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武术德育的概念武术德育是指通过武术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使其具备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它不仅包括了传统道德规范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还包括了现代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如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等。
三、武术德育的意义1. 培养健全人格:通过锻炼身体和心智,使学生具备坚强意志、勇气和自信心等良好品质。
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武术训练中,学生需要与队友配合完成各种动作,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3. 培养社会责任感:在武术教学中,老师会传授一些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明白自己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
4. 培养创新能力:武术训练需要学生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的动作和技巧,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武术德育的方法1. 以身作则:老师应该做好榜样,注重自身修养和言行举止,以此影响学生。
2. 引导思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3. 激发情感:在训练中加强情感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
4. 培养自信心:在训练中慢慢提高难度和要求,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武术德育的实践1. 课堂教学:通过讲授武术知识和技能,传授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感。
2. 比赛活动:组织比赛和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和社区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 个人辅导: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道德问题和心理问题。
六、结论武术德育是武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通过武术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为其未来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传统武术的当代德育教育
传统武术的当代德育教育一、传统武德的现代内涵古往今来,武德从来就是武术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技艺的传授与道德的教化从来就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武术之所以具有常胜不衰的强大生命力,与武术所具有的德育价值是密不可分的,而武德便是这种价值的核心体现。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传统武德由先古发展到现在,其内涵虽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它的核心教育价值不仅没有削弱,反而随着时代的需要赋予了传统武术新的内涵。
主要包含,第一,爱国敬业精神。
爱国是传统武德的要求,更是现代社会的首要美德。
在和平年代,爱国就要用敬业精神去体现爱国之情。
第二,尊师重道。
在现代社会,尊师重道的本质要求是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人才,这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第三,明礼诚信。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道德受到挑战,人们的道德信仰出现危机。
而武术所崇尚的重承诺、守信用无疑是当今社会的又一道德亮点。
第四,正直勇敢。
首先表现在参与武术活动的过程中;其次表现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方面;最后正直勇敢倡导敢于同种种不良社会行为作斗争,敢于同违法乱纪行为做斗争。
第五、顽强勤奋。
武术的修炼不仅要承受身体的苦痛和磨练,还有来自心理的压力。
没有顽强的作风、勤奋刻苦的精神是很难有所成就的。
同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技术的提高绝非一日之功,长期、艰苦的练习更需要超乎寻常的恒心和毅力。
二、中国武术的德育价值1、中国武术德育价值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体现武术教育素来注重德育,认为"学拳宜以德行为先",要求学生"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如《武术汇宗》所列少林传授门徒条规之第一条即"尊师重道,孝悌为先",这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所指出的素质教育应"坚持德育为先"刚好相契合。
武德教育并只是流于口头或者书面的教化,而是"是以感性的身体运动形式‘动荡其血脉,固束其筋骸‘,从而在一种‘涵泳从容,忽不自知‘的过程中使习武者养得至善的德性。
武德与武术礼仪
武德与武术礼仪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武术不仅仅是一种身体技能的训练,更是一种精神修养和人格塑造的方式。
其中,武德和武术礼仪是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是武术的灵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何为武德。
武德,顾名思义,就是指武术道德,它包括对人、对社会、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以及对自己的自律和自我提升。
武德的核心是“仁”,即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主张通过武术锻炼身心,培养人的正义感和责任感,使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武德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武术,避免把武术用作争强斗狠、欺凌弱小的工具。
一个有武德的人,他会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同时也会以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传播正能量。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武术礼仪。
武术礼仪,简单来说,就是在武术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礼节。
它涵盖了从入门到实战的各个环节,包括敬师礼、对手礼、比赛礼等。
武术礼仪的重要性在于,它体现了武术的精神内涵,即尊重、公平、公正。
通过遵守武术礼仪,我们可以培养出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例如,在武术比赛中,选手们会先向裁判和观众行礼,这是对他们辛勤工作的尊重和感谢。
而在实战中,双方会先互相行礼,这是对对方的尊重和对比赛规则的遵守。
这些都是武术礼仪的具体体现,它们不仅展示了武术的精神风貌,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总的来说,武德和武术礼仪是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赋予了武术更深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只有具备了高尚的武德和严谨的武术礼仪,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武术,才能让武术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为我们的人生增添色彩和力量。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武德和武术礼仪的培养,不仅要学习武术的技术,更要学习武术的精神,做一个有武德、懂礼仪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以武术为载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
中
华
武
术
精
神
中
的
德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0-01班
姓名:JOY
学号:5412245324343
手机:18743533814534436
中国武侠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它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亦是文本文化与平民文化相融合的结晶,更是一个民族理念的精神价值取向。
它不仅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体育运动形式,而且是一个完整的文化意识形态,它涵容了中国古典哲学、伦理学、美学,医学、兵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武术是国粹,是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武术是一项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一种文化形态。
它既具备了体育项目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
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基础,而武术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即全面而又深刻的。
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武术,在其发展的贯彻中,势必被赋予传统文化的内涵。
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在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特点,蕴含着深厚道德观念。
“做人有道德,习武讲武德”。
所谓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
武德是中华武术的灵魂,崇尚武德是中华武术界优良的传统。
古人云: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侠有义则正,武有德则成。
中华武术中重视武德的特点是极其显著的,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的伦理本位思想是相互映照的。
中华武术在几千年的实践发展过程中,习武者不断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的武德,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武术界向来强调“德”的作用。
“末习武、先修德”,“未曾习武先学礼”是中华武术的传统,由于受到“仁义”和“礼乐”等孔子思想及其他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武德则表现出“爱国、守信、重义、有礼”等思想。
因为在思想上吸收了儒家的“仁义”思想,认为是人生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所以要求习武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与宏大的胸怀和气魄。
技击时以制取对方为主,尽可能的避免伤人取命。
而所谓以武会友,则更是讲究点到为止。
武术家在以技击格斗为基础素材创作人体运动形式美的同时,却以“善”作为衡量美的标准。
反映了武术与道德思想紧密相连的文化特性。
武术的拳法在表现形式上符合社会道德美学思想的需要,承担起一定的宣扬道德,提倡勇敢,强调谦和含蓄的治世治身的社会责任,即既要使传统的技击技法得到发扬光大,又要考虑被众多人和社会特定的政治法制所接受。
所以拳法上多讲含蓄和沉稳,以适应传统的道德审美教育的需要。
因而追求“神似”、“神韵”,讲究意气,力与手、眼、身、法、步合一的整体思想内容,构成了中华武术内以修德明性,外以修身强体的基本特征。
即外要体现技法多变的形体运动之法,内要体现威而不猛的德行修养,这是美的标准和善的统一。
道德的继承性在中国武术思想理论中有充分的体现,它作为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待中国武术中的“德行”思想中的行为规范,伦理教条、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一分为二”的态度。
对待传统的“德”、“善”的内容应采取去劣存优,去弊存利的态度,继承其精华,去除其糟粕,使“武德”成为教育习武者规范个人行为的正确而具体的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道德伦理作为意识形态的内容,将不断地被加以更新和补充。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儒家的“仁学”思想对中国武术“德行”标准的构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这对于我国古代极力提倡“彬彬有礼”的君子之风的文明思想来说,武术在某些方面创造了一种宽柔、含蓄的理想人格。
在内提倡对人之德,对外施王者之态,也即“内圣外王”之道。
不论在内修德,在外练体,都讲究修“明高之人”的气魄和技艺。
但理想的人格和技艺的统一,才是武术德行思想的完美体现。
“内圣外王”之道作为一种古代社会理想的品格从古到今影响了武术思想的形成。
习武者在行为品格上提倡宽容大量,德艺并举。
所以,古代的武术家们都曾将沿习旧礼、崇尚贤德、谦和含蓄、精忠报国、尊敬师长、爱憎分明、伸张正义、见义勇为等等视为习武者必须尊崇的德行标准。
这些无疑对古今的社会文明进步都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脱胎于旧社会中的武术也存在许多陈旧的道德标准和具体的教条说教。
如宗派思想,门派观念极容易形式“唯我独尊”和不讲原则的哥们义气,这是限制武术发展的不利因素和不良行为观念,应该加以摒弃。
崇德扬善也即是崇其美德、扬其善行,继承精华,剔除糟粕,这也将继续成为中国武术“德行”教育最基本的思想核心。
“重义轻利”是习武修身立德的重要原则。
“义”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道德概念,“利”就是指物质利益,也泛指一般的利益。
“义”和“利”构成中国哲学中一对主要的道德范畴,义利观是体现人的思想和行为善恶,美丑的主要标准。
“谦和含蓄”是习武者尊崇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谦和含蓄”是中华民族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一种主要的道德品行,它往往表现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宽容和美的关系准绳和人生态度。
谦和、含蓄是中华民族一种优秀的、传统的基本道德修养。
谦和含蓄观是个人对待他人的态度或对所面对的事件,所表明的一种思想品质特征。
自强不息是指人对待事业、对待人生追求的一种“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表现了人们在对事业追求中所做出的孜孜不倦的“穷尽所能”的勇气和努力。
“自强不息”是武术德行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是习武者的人生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通过武功训练来达到磨练意志,提高技艺,培养胆力等素质,树立克服困难,战胜
敌人的勇气和胆略,从而形成习武者以此锻炼身心,树立远大志向的自强不息的优良思想品质。
因此,习武者都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艺高人胆大”,不仅是对武术技艺和胆力关系的明确,重要的是把胆力和勇敢看作习武者德性的重要品质,这不仅对习武者人生事业的技艺的成功非常重要,也涉及到任何行为活动中有能力才能有自信心,也才能成功的勇气和胆力。
“浩然之气”的提法是孟子的道德修养学说中提出的,指一种无所愧作、无所畏惧的良好的道德精神状态,它也是中国传统的民族“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
这种“气”是综合了中国武术独特的技法实践,融合传统文化思想,即道德、礼义思想,来达到“德教”的目的。
在武术道德的活动中,不仅有认识活动,情感活动,而且有意志活动。
道德意志通常是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通过自觉地确定目的,支配行动、克服困难等表现出来的能动的实践精神。
武术的道德思想的约束力是从维护正常有序的社会道德生活的角度提出来的,带有非常广泛的思想涵义。
道德意志要求人们从内到外,从无形的意识到有形的行为都能从深刻的内容展现出道德活动的完美。
对习武者来说,从行为到理智,从主观到客观,都要正确地把握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社会的道德和武德的具体行为规范。
通常的武德意志实践活动是靠自主性、自律性、自控性来体现的。
武术在几千年绵延的历史中,一向重礼仪,讲道德,“尚武崇德”成为学武之人的一种传统教育;诸如尊师重道、讲礼守信、见义勇为、不逞强凌弱、学之有恒、精益求精等,可以培养和陶冶高尚的情操。
激烈的攻防技击与人生修养相结合,进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武术的用途在于强身和自卫,推而广之,在于增强民族的体质,为国家抗御强敌。
而炫耀武技,好勇斗狠,向来为武术界之所切戒。
这一优良的道德传统,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