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海权意识主题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经济政策主题
经济政策主题1.(2015·北京海淀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37)(36分)国家权力的分布与政策的实施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的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存在着重大区别。
南北朝以前,贵族集团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官吏的任命基本以门第为标准,地方佐官由长官辟举,中央与地方在具体政务运作的层面上并未完全联结为一个整体。
而到北宋时期,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贵族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对帝国政治运作的影响力基本消退,就连此前皇室内部影响皇权运作的宗室、外戚、后宫、亲王甚至皇太子等力量,也基本从政治上淡出。
官吏全部由中央政府按才学标准和官职资历加以任命。
中央与地方在各方面具有政务的运作中走向一体化,皇帝本人也走到了处理国家政务的前台,“朝廷(皇帝与宰执为首)—州县—百姓”架构下的国家形态基本成型。
——刘后滨《政治制度史视野下的唐宋变革》(1)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说明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中国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的变化及成因。
(8分)材料二 20世纪30、40年代,许多学者主张在中国实行统制经济。
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统制经济源于苏联的计划经济,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经济遭遇到严重的危机,世人“一闻苏俄计划经济之成绩,安得不靡然风起,视为宝典”。
马寅初还认为: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保护幼稚工业,除保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贫弱之国,除统制之外,殊无法抵抗其潮流也。
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统制经济提出批评,将锐利的笔锋指向打着“经济统制”旗号的官僚资本: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
——摘编自钟祥财《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统制经济思潮》(2)依据材料,说明20世纪30、40年代马寅初对统制经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观点前后不同的原因。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经济水平主题
经济水平主题1.(2015·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实验中学一模·41)(12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据来源:Maddison世界经济历史统计数据库(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World Economy.2010)。
西欧包括30个国家,其中有希腊、古罗马/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等。
单位是1990 Int. GK$(International Geary—Khamis dollars)从图9提取两项有关历史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2分)【考点】“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启蒙运动;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水平主题;全国卷41题【解析】结合图片,提取信息型题目,需结合所学,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角度去提取。
在提取信息之前,结合图片提供的时间1500—1820可以联系世界近代史和中国近代史的内容作答;2000年以后的内容需要结合世界现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内容作答。
【答案】提取信息准确,有比较变化。
(4分)说明原因多角度,符合史实。
(8分)示例一:1500~1820年间西欧的人均GDP呈上升趋势,并超越中国。
西欧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民主思想的发展。
中国自然经济为主;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思想文化专制。
示例二:2000年西欧、中国、世界GDP都出现迅速上升的趋势。
欧盟的建立;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2015·山东菏泽一模单科·32)(14分)GDP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的重要指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GDP首次被日本历史性地超过,改变了数千年来GDP弱于中国的局面。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全球化主题
全球化主题1. (2015·浙江稽阳联谊学校二模·39)(26分)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 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
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
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由西汉博望侯张骞首次开辟, 在唐宋元时期, 东南沿海可以借助夏冬季风助航更增加了海路的方便性, 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期。
材料二 19世纪前期世界殖民和贸易示意图材料三今天的“一带一路”, 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
在国内方面, 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
在国际方面, “一带一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 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 吸纳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 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 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 今天“一带一路”就是要在古代中国丝绸之路轴线基础上, 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 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 推进贸易、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的合作, 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它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 也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
——摘编自新华网(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分析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条件, 并概述13世纪前后世界贸易的主要特点。
(10分)(2)根据图示2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述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简析当时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的?(8分)(3)根据材料三, 概括与古丝绸之路相比, 新丝绸经济带的新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 简述我国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有利因素。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自由观念主题
自由观念主题1.(2015·江苏淮安四模·23)(13分)个人自由与社会规范的关系,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个人自由的实现与社会秩序的稳定。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女性发型是女性特征的象征。
解开头发,就有了色情意味……如果在自己家里这样,倒是无所谓的。
可是在私人领域以外,就得把它藏好。
因为他就好像承载着家庭的秘密和神圣,这些都与别人无关:裹好的帽子、包紧的头巾将它保护起来,避免男人淫荡的目光和陌生人猥亵的好奇。
——【法】罗贝尔·福西耶《这些中世纪的人——中世纪的日常生活》材料二装饰品中使用最多的是假发。
它往往是用白色的或黄色的蚕丝做成的。
……人们所要求的理想的头发的颜色,不论天然和人工的都是金黄色。
因为人们认为太阳光能把头发变成这种颜色,所以许多女人们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都会整天在露天中度过。
……乡间妇女也在这方面和城市姊妹们争妍。
——【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材料三这个民族的每一种激情的趋势都是强烈的,而用来满足这种激情的手段则常常是犯罪的。
……有强烈的情绪而无法控制是因为他是产生自性格软弱;但是在意大利我们所看到的却是由于强有力的性格堕落。
……这种性格的根本缺陷同时也就是构成它的伟大的一种条件,那就是极端“个人主义”。
……看到别人利己主义的胜利,驱使他用他自己的手来保卫他自己的权利。
——【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材料四启蒙思想家康德认为,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自由可言……康德还认为法律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必然”使个人行为与普遍道德法则协调一致。
所以,法律是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共存的条件和制度。
——叶秀山《启蒙与自由——叶秀山论康德》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对头发及装饰的不同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不同看法的原因?(4分)(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个人主义”的看法?(3分)(3)据材料四,概括康德关于个人自由的主张。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经济布局主题
经济布局主题1. (2015 •四川“联测促改”活动二模・14)(24分)经济布局的变化是考察历史变迁的一条大脉络。
材料一唐中叶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加速,中国的大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经济发展水平上表现为南方优于北方。
近代以后,自港口城市西行,生产力水平和现代化程度随地理距离的加大而不断下降,大体上形成“西部不如中部,中部不如东部”这种明显的区域经济差距。
这种巨变,是近代生产力性质不同于古代生产力,地理环境的作用也有所不同的反映。
(据吴松弟《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形成的机制与表现》)(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格局的变化。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
(4分)材料二“一五” 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
为配合工业建设的总体布局,在西北、华北新建兰新、包兰、宝成等铁路线。
此时期建设的新兴工业城市包括包头、太原、西安、武汉、成都等内地城市。
从投资的分配看,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放在东北。
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
如1955年国家对上海\天津的投资额分别为这两市折旧额的76唏口104%两市的工业产值增幅分别为负4. 49%和1 . 4%,低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幅度。
(据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建设总体布局的角度评析“一五”计划。
(8 分)材料三资产阶级使乡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
它创造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乡村生活的愚昧状态。
正像它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的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据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3)结合工业革命的历史,从国际劳动分工的角度阐述你对《共产党宣言》这一论述的理解。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区域化主题
区域化主题1.(2015·山东日照二模·39)(22分)从近代到当代,西非与西欧的关系发展给人以深刻启示。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历史印记15世纪以来,西欧殖民者先后来到非洲西海岸,大肆掠夺这里的胡椒、象牙、黄金和人口,于是这里就有了“胡椒海岸”、“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奴隶海岸”等称呼。
进而成为列强的殖民地。
——据高秋福《非洲西海岸的历史印记》(1)概括指出欧洲在西非殖民扩张产生的历史影响。
(4分)南南合作1970年5月,象牙海岸(科特迪瓦前身)等5国成立“西非国家关税同盟”。
1975年5月,西非15国正式成立“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
1991年,“西共体”要求成员国在四年时间内消除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和降低关税。
1995年7月,“西共体”决定在2000年实行统一货币。
2000年以来.“西共体”还建成了“西非电讯网”和“西非高速公路网”。
还准备实行成员国公民跨国旅行免签证制度,并在各成员国的大专院校和中学开设一体化课程,宣传“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公民意识,强化西非人观念。
2012年11月,西共体寻求联合国授权,向马里派兵,协助其清剿宗教极端组织。
——据《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一体化发展进程》等(2)指出西非国家合作的历史条件、特点、意义。
(12分)南北合作2003年4月,西共体与欧盟启动《经济伙伴协定》谈判,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原则,逐步实现双方贸易自由化。
协定生效后,欧盟给予西共体2.35亿欧元支持其经济发展,但欧盟重新安排与西共体的贸易准则,这意味着西非国家从欧盟进口的商品中至少80%应实行零关税……而加纳等国认为,协议将损害本国经济利益,因此没有在协议上签字。
——据环球网新闻《西共体与欧盟签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3)与近代相比,当代非欧关系有了新的发展。
试简要评述当代的西非与欧盟关系。
(6分)【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区域化主题【解析】(1)结合教材内容,分别从对欧洲、非洲,以及世界市场的不同影响三方面分析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经济改革主题
经济改革主题1.(2015·江苏盐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38)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
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革命者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实践。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十月革命后为了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苏俄先后进行了哪些尝试?(2分)(2)20世纪30年代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苏联形成了斯大林模式,请简述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
(3分)(3)20世纪50年代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谓描绘的未来社会中国共产党进行积极而成功的探索,也遭受过重大的挫折,请各举一例?(2分)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上又做出怎样的新抉择?(1分)(4)结合上述问题,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2分)【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经济改革主题【解析】(1)此题问尝试,结合所学知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回答即可。
(2)此题问表现,注意应该集中于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表现: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模式。
(3)第一小问举例,结合中国50年代的成就和挫折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抉择,结合90年代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回答即可。
(4)此题问认识,分析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即可。
【答案】(1)尝试: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2分)(2)表现: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模式(3分)(3)成功: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任答一点即给1分);挫折: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任答一点即给1分);抉择: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分)(4)认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创新理论(2分)2.(2015·安徽皖北协作区一模·36)(3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思想解放主题
思想解放主题1.(2015·福建莆田一模·28)(14分)从臣民到公民,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民观念是东方社会生活中独特的政治价值心理,也是遍及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政治观念。
它的形成源于政治,又成为维护和巩固君主统治的重要政治文化因素。
强烈的封建等级严格固定了所有人的身份,臣民观念又束缚了所有人的思想,人们不能享有和行使政治权利,不能做自己的主人,只需做一个安分的守法主体、一个顺从的义务主体即可,丧失了政治上的平等性和独立性。
这样,整个社会安于这种政治思想模式,民众习惯成为顺民了。
——摘自程显芳《近代公民观念的产生及影响》材料二古希腊的商业形式和城邦的政治体制促进了希腊公民的能力发挥,个人的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
——摘自高寒《浅谈希腊神话中的人文精神》材料三关于“公民”的概念,中国古代并没有,完全是舶来品......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等思想广泛传播,公民概念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1902)年他(康有为)发表《公民自治篇》……梁启超为《公民自治篇》所作的按语中,对“公民”做了解释:“公民者,自立者也,非立于人者也。
”“至公民之负担国税,则权利义务之关系,固当如是,非捐得此名以为荣也。
”而康有为认为:“人人有议政之权,人人有忧国之责,故命之曰公民。
”——摘自杨才林《论民国时期的公民概念及其公民教育》(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臣民观念”与君主统治之间的关系。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臣民观念”给明清时期的中国造成了哪些影响?(5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与古希腊对人性的不同态度并从政治角度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4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梁启超所提倡的“公民概念”的内涵。
概括指出欧美“公民概念”和中国“公民概念”产生途径的差异。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伟大人物主题
伟大人物主题1.(2015 •重庆三峡名校联盟高考考前模拟•14)(20分)许多杰出人物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均来自课本)材料一■—• r—.A呻丹区)ffa 'rff=民J </ ( +MT5B•J1站%用睛巴三營4严——亠■汕= *團二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滝阳的龙门石匿』是中IS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口團三《汉人胡穆画像砖》材料二康熙帝诗文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
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 “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 回答问题:(1)据材料一图一,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中国最早在秦朝统治疆界到达了南海,居住此地的居民是哪一民族?秦朝是以何种制度做保障统治该民族、地区?( 4 分)(2)据材料一图二图三,请从民族关系角度说明它们存在着怎样的变化趋势?主要原因何在?(4 分)(3)据材料二回答,这首诗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综合三段诗文指出,康熙帝为维护国家统一实施的措施有何突出特点?(6 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受到哪些启示?( 6 分)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北魏孝文帝改革;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伟大人物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民族,根据所学可知是南越。
第二小问制度,根据图一可知,秦在南海设置桂林郡、象郡、南海郡。
(2)第一小问趋势,图二、图三反映的是民族大融合趋势;第二小问原因,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来回答。
(3)第一小问事件,根据材料二“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可以判断是平定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叛乱;第二小问特点,第一段诗文体现的是坚决打击叛乱势力。
第二、三段诗文体现的是加强民族团结。
对少数民族上层人物施以恩惠,笼络人心。
(4)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等角度回答。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工业化主题
工业化主题1.(2015·安徽安庆三模·36)(3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鼯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六七六引《苏州府志》材料二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发展示意图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分析这一时期制约我国向工业文明转型的主要因素。
(12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英国的工业革命,比较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中国和英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差异。
从洋务运动的结局看中国工业化的根本缺陷是什么?(9分)【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海禁”政策;第一次工业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工业化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得出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据材料一“机户……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结合所学分析,得出纺织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第二小问因素,结合所学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科技等几个角度分析,得出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阻碍;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科技缺乏创新。
(2)据材料二中“图例”文字说明部分归纳得出工业、交通、城市化等几个角度,据材料二“进口棉花”、“出口纺织品”结合所学得出:棉纺织业成为新兴工业;煤、铁工业快速崛起;铁路、运河、海运等交通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3)第一小问差异,据材料三“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矿务局、铁厂”得出中国从重工业起步,结合所学分析得出英国从轻工业率先开始,据材料三“创办人”分析得出中国主要是清政府和地方官僚创办,结合所学分析得出英国主要是私人资本创办;第二小问缺陷,,结合所学洋务运动失败原因,分析得出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传统文化主题
传统文化主题1.(2015·浙江宁波十校高三3月联考·38)(26分)习近平说:我们的思想文化,既要深深根植于优秀传统沃土之中,又要随着历史和传统前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几乎和秦始皇一样信奉法家思想,不过据说在其统治时期他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二关于宋代的思想文化有两种看法具有代表性。
费正清认为:“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
”吕思勉对宋代文化在总体上还是相当推崇的,认为“宋朝是一个有创辟的时代。
其学术思想和文艺都有和前人不同之处。
”材料三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奉行的政策兼有新旧两种时代特色。
西方侵略者在商贸、外交方面获得利益,中国政府则从他们那里学习军事技术以抵御外侮、镇压国内起义,但同时也致力于振兴旧式的儒家管理方式。
……统治过程中,对秩序的需求、士大夫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以及保守的儒家意识形态均水乳交融在一起而相辅相成。
其结果,身处内忧外患之中的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做出的回应是重申或重建儒家制度而非使之现代化。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信奉法家思想的主要措施。
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有何影响?(9分)(2)你会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看法?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只列看法,不说理由不得分)(9分)(3)19世纪60年代哪种思想符合材料三的观点?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在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
(8分)【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中体西用思想;传统文化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建立和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即可;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进行辩证地分析即可。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史学观念主题
史学观念主题1.(2015 •广东佛山二模・39)(26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历史学家有不同的历史视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抗战史学既有马克思主义史学,也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史学;既有改良主义史学,也有文化保守主义史学一…通史以致用,成了史学家们普遍的学术倾向。
……内容上:一是弘扬民族气节的历史人物传记的大量出现,历代的节义之士受到极大的关注,二是国史的编著上……企图以祖国的光荣史迹来增强民族自信,来鼓励抗战精神,三是大力研究帝国主义侵华史,四是反击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
――田亮《抗战时期史学研究》(1)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与中国汉朝的历史学家在记载历史时有什么相同之处?( 4 分)(2)据材料一说明,与古代历史学家相比,16—18世纪的欧洲历史学家的视野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10分)(3)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史学的特征并分析呈现这些特征的原因。
(10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历史学家的视野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分)【考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近代科学技术;抗日战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史认识论;史学观念主题【解析】(1)此题问相同,可以从《历史》和《史记》记载的范围、主体进行比较。
(2)第一小问变化,材料一“反对神本思想,把世界历史理解为一个世俗的、以人为本的演变过程”、“撰述了欧亚非美民族国家的历史”体现了历史的人文性、世俗性和世界性的变化;第二小问原因,可以结合16—18 世纪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归纳。
(3)第一小问特征,材料二“抗战史学既有马克思主义史学,也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史学;既有改良主义史学,也有文化保守主义史学” 体现了学派众多,“通史以致用,成了史学家们普遍的学术倾向”体现了强调致用,“一是弘扬民族气节的历史人物传记的大量出现……二是国史的编著上……三是大力研究帝国主义侵华史,四是反击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说明内容丰富,“企图以祖国的光荣史迹来增强民族自信,来鼓励抗战精神” 说明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第二小问原因,需要结合抗战时期的政治、思想归纳。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海权意识主题
海权意识主题1.(2015·福建福州一模·38)(36分)海洋与陆地一样,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台。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750年左右到公元前550年左右,希腊各城邦发生过大规模的海外殖民运动。
遇到外来的侵略者或者人口增多时,希腊人就会大量地殖民到海外去。
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派别,往往被迫移居海外。
一些富有进取心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也去海外建立新的居民点。
殖民运动的发展刺激了工商业的繁荣,因之希腊各邦内部工商业阶层进一步加强了起来。
工商业者在反对氏族贵族统治的斗争中,和平民联合起来,经常取得胜利,建立起僭主政治或民主政治。
——摘编自《古代希腊史》材料二从汉代起,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已相当大。
到了唐朝,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
……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材料四“何谓太平洋问题?即世界之海权问题也。
海权之竞争,由地中海而移于大西洋,今后则由大西洋而移于太平洋矣。
……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耳。
”——孙中山:《<战后太平洋问题>序》(1919年)(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海外殖民运动的主要原因,分析其对希腊社会产生的影响。
(8分)(2)据材料二,指出宋朝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结合所学,说明“这一潜在的可能”在中国古代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
(10分)(3)据材料三,指出荷、英两国海外殖民地在分布上的不同特点。
结合所学,分析其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
(10分)(4)据材料四,指出海权竞争重心的两次转移。
结合近现代正反两方面的相关史实,论证“太平洋问题关系着中华民族之生存”的观点。
(8分)【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海禁”政策;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海权意识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一“遇到外来的侵略者或者人口增多时,希腊人就会大量地殖民到海外去。
新课标12016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分析2016年高考落下帷幕,通观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在内容、形式以及能力要求等方面都与往年全国Ⅰ卷基本相同,体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考点分析题号2016年考点考点出处(教材)考查形式24 儒学必修三专题一选择题25 田庄经济必修二专题一选择题26 君主专制必修一专题一选择题27 中央集权必修一专题一选择题28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必修二专题二选择题29 洋务运动--北洋舰队必修一专题二选择题30 抗日战争—国共关系必修一专题二选择题31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必修一专题五中国外交的知识拓展选择题32 罗马法必修一专题六选择题33 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必修一专题七选择题34 经济全球—第三世界的发展必修二专题八选择题35 马歇尔计划必修一专题九选择题40 清代以来人口问题全面二胎放开政策的引射材料解析题41 制度构想与实践当前制度改革热潮材料论述题45 谱牒制度改革材料解析题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解析】“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原来还有《乐经》,后来佚失),有孔子辑订五经之说,但五经之内容早于孔子而存在,所以,五经不是“为阐发儒学思想而作”,排除A。
D项“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也很容易排除哦,要是禁绝了的话,就没有后来的“大成至圣先师”“打倒孔家店”“批林批孔”嘛事了。
汉代“崇儒学尊五经”(题干材料),显然不是背离儒学;从比孔子更早的历史文化、而不是孔子本身,追寻儒学的内涵,这样恰好可以多角度阐释儒学,为儒学注入“新水”,排除B。
人教版2016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 第1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人教版2016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第1课两极世界的形成1.(2016·湖南永州一模·22)“我的这一建议是:我们同意从古巴撤走那些您称为进攻性的武器。
我们同意这样做并同意在联合国宣布这一承诺。
您的代表则必须发表一个声明,大意是就美国而言,考虑到苏联的忧虑和关心,将从土耳其撤出类似的武器。
我们可就双方何时将其付诸实施达成一项协议……”其中的“我”“您”分别是()A.斯大林杜鲁门 B.赫鲁晓夫杜鲁门C.赫鲁晓夫肯尼迪 D.勃列日涅夫尼克松【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1962年,苏联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美国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据材料‚美国……苏联‛‚我们同意从古巴撤走那些您称为进攻性的武器‛,可知是古巴导弹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其中的‚我‛是赫鲁晓夫,其中的‚您‛是肯尼迪,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2.(2016·湖南郴州一模·22)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明确指出:“美国的责任是帮助每一个国家获得最基本的发展,而不是只帮助与美国结盟的国家。
……所以现在该是转向印度这样的不结盟国家的时候了”“如果我们只是将与欠发达国家的友谊建立在军事联盟和‘投西方一票’上,那只会使那些国家更加靠近极权主义,并会增加地区战争的可能性”。
材料表明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出于美苏“冷战”对抗的需要 B.帮助世界上所有国家发展经济C.帮助发展中国家打击基地组织 D.拉拢印度与中国展开对抗【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从‚印度这样的不结盟国家‛,‚军事联盟‛,‚使那些国家更加靠近极权主义‛,‚增加地区战争的可能性‛这些关键信息可见,当时处于冷战时期,故A项正确;美国不可能帮助‚所有国家‛,故B项错误;帮助发展中国家打击基地组织是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而冷战早在1991年就结束了,故C项错误;材料与中国无关,故D项错误。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消费观念主题
消费观念主题1.(2015·湖北稳派教育高三一轮复习质检·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中叶以降,江南市镇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时期,工商业蓬勃发展。
多层次市场的形成,市场经济的活跃,刺激了这一地区经济与社会更加繁荣。
……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苏州,成为全国最为奢华的城市。
苏州的奢侈风尚,逐渐弥漫于邻近个府县、各市镇。
康熙《淞南志》说,自明朝以来“人有恒产,多奢少俭”,入清以后,“饮食服饰竞以奢靡相尚”。
……如徽州盐商“入则击钟,出则连骑,暇则招客高会,侍越女,拥吴姬,四坐尽欢,夜以继日,世所谓纷华盛丽非不足也。
至其子弟,靡不斗鸡走狗,五雉六枭,捐佩外家。
”面对这股奢靡之风,明中叶松江人陆楫在《蒹葭堂杂著》中提出了“奢能致富”的观点。
他认为“先富而后奢,先贫而后俭”。
“彼有所损,则此有所益”,“吾未见奢之足以贫天下也。
”还说“余每博观天下大势,大抵其地奢则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
”与陆楫同时代的苏州人顾公燮也认为“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
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反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亦几于绝。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奢华之风是由于社会上普遍的轻商贱商导致其内心的自卑……为了获得他人的重视和羡慕进行自我夸耀和自我表现。
——摘编自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等材料二到近代,新型工商业的发展和商业文化的形成,对传统消费观念的冲击与影响更加突出。
……如果说在传统社会中尽管达官贵族和富商大贾不乏奢侈的消费现象,但就社会舆论而言仍然是以崇俭抑奢居主导地位,那么到近代则开始有社会舆论公开反对一味提倡崇俭,并且主张鼓励消费。
1877年2月28日《申报》发表的题为《论治世不必偏重节俭》的文章说:节俭“可行诸三代以上,不能行之三代以下也”。
“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
民国初年,有人从社会发展的新角度指出“社会愈文明,习惯愈奢靡”“世界愈文明,则人类愈奢侈。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环境保护主题
环境保护主题1.(2015·天津河西三模·13)(19分)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杀伐,无割大陵,……伐大木,斩大山,行大火,诛大臣,收谷赋。
”——《管子杂篇·七臣七主》(注:管仲的“春禁”,就是春天不杀伐,不开挖大丘陵,不砍大树,不开凿大山,不放大火,不杀大臣,不征收谷赋。
)材料二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河流污染,这些对英国社会造成持久而深远的危害。
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受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有关。
——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材料三 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MTCO2)注:MTCO2指百万吨二氧化碳。
材料四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成《寂静的春天》一书,将滥用DDT等长效有机杀虫剂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揭示于美国公众面前……1970年4月,由美国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名流发起的一场声势空前的“地球日”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保运动……80年代,西方国家基本上控制了污染,普遍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问题。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否定了工业革命以来的那种“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主张成为人们的共识。
——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1)概括材料一中管仲的观点。
(2分)(2)英国在工业化时期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据材料二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3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权意识主题
1.(2015·福建福州一模·38)(36分)海洋与陆地一样,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台。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750年左右到公元前550年左右,希腊各城邦发生过大规模的海外殖民运动。
遇到外来的侵略者或者人口增多时,希腊人就会大量地殖民到海外去。
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派别,往往被迫移居海外。
一些富有进取心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也去海外建立新的居民点。
殖民运动的发展刺激了工商业的繁荣,因之希腊各邦内部工商业阶层进一步加强了起来。
工商业者在反对氏族贵族统治的斗争中,和平民联合起来,经常取得胜利,建立起僭主政治或民主政治。
——摘编自《古代希腊史》材料二从汉代起,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已相当大。
到了唐朝,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
……
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材料四“何谓太平洋问题?即世界之海权问题也。
海权之竞争,由地中海而移于大西洋,今后则由大西洋而移于太平洋矣。
……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耳。
”
——孙中山:《<战后太平洋问题>序》(1919年)(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海外殖民运动的主要原因,分析其对希腊社会产生的影响。
(8分)
(2)据材料二,指出宋朝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结合所学,说明“这一潜在的可能”在中国古代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
(10分)
(3)据材料三,指出荷、英两国海外殖民地在分布上的不同特点。
结合所学,分析其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
(10分)
(4)据材料四,指出海权竞争重心的两次转移。
结合近现代正反两方面的相关史实,论证“太平洋问题关系着中华民族之生存”的观点。
(8分)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海禁”政策;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抗日战争;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海权意识主题
【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一“遇到外来的侵略者或者人口增多时,希腊人就会大量地殖民到海外去。
”归纳为外来入侵、人口增殖的压力;“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派别,往往被迫移居海外”归纳为城邦内社会分化和政治斗争;“一些富有进取心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也去海外建立新的居民点”归纳为工商业的发展。
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殖民运动的发展刺激了工商业的繁荣”归纳为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因之希腊各邦内部工商业阶层进一步加强了起来”归纳为壮大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工商业者在反对氏族贵族统治的斗争中,和平民联合起来,经常取得胜利,建立起僭主政治或民主政治”归纳为促进了僭主政治或民主政治的建立。
(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从汉代起,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已相当大。
到了唐朝,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归纳为对外贸易规模空前;“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归纳为海路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
第二小问原因,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回答。
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经济上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思想上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3)第一小问特点,根据图片可以看出,荷兰殖民地分布主要在沿海和岛屿,英国殖民地主要在陆地。
第二小问特征,17世纪荷兰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结合荷兰对外殖民扩张特点来回答;19世纪英国处于工业革命时代,殖民扩张主要是拓展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4)第一小问转移,根据材料四“由地中海而移于大西洋,今后则由大西洋而移于太平洋矣”归纳为由地中海到大西洋;由大西洋到太平洋。
第二小问论证观点,正面结合对外开放史实,从对外开放角度来说明奠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反面结合列强入侵史实,说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深渊。
【答案】(1)原因:外来入侵;人口增殖的压力;城邦内社会分化和政治斗争;工商业(商品经济)的发展。
(4分)
影响: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壮大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促进了僭主政治或民主政治的建立。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特点:对外贸易规模空前;海路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
(4分)
原因: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政策;农耕社会相对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宋元更替打断其进程。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特点:荷兰分散占据海上通道的主要商业据点,多沿海和岛屿;英国海外殖民地遍布各大洲,据有大片陆地。
(4分)
特征:荷兰:资本主义处于手工工场阶段;海外扩张以垄断海上贸易,攫取商业利益为主;积极拓展世界市场。
(3分)
英国:处于工业资本主义时代;殖民扩张以拓展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为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分)
(4)转移:由地中海到大西洋;由大西洋到太平洋。
(2分)
论证: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凭借海权优势, 从海上入侵中国,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深渊(2分)。
史实: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华盛顿会议、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等。
(1分)中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沿海开始,日益快速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2分)。
史实:如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浦东开发开放、加入APEC等。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