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应答概论

合集下载

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

抗 原 依 赖 阶 段
Ag
BCR的来源、表达、合成

BCR即B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
识别抗原,经抗原刺激,B细胞活化、增殖为
浆细胞,合成分泌Ig,启动体液免疫应答; Ig胚系基因分隔,须经异位、重排而编码Ig肽; 在粗面内质网分别合成H和L链,再组装、糖基 化、释放(人H:14;κ:2 λ:22) ;
BCR的基因结构及其重排
胚系基因(germline gene)
特点:多个基因片段、分隔、无功能
V H14长 Κ2长 40 40 D 25 J 6 5 C 9 1
Λ22短
30
4
4
抗原识别受体(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组合造成的多样性:1.0×106 连接造成的多样性: 体细胞高频突变造成的多样性:与抗体的亲和力成 熟有关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初次应答 再次应答
正免疫应答 负免疫应答
二、免疫应答的发生场所
淋巴结、脾和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等
外周免疫器官是发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三、免疫应答的特点
1.特异性 2.记忆性 3.MHC限制性

四、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分为三个阶段
感应阶段——即抗原识别和递呈阶段,指APC对抗原的 摄取、加工、递呈的过程;
2、BCR辅助受体:CD19/CD21/CD81复合物
(1)B细胞的重要标记(2)稳 定BCR与抗原的结合及增强B细胞 对抗原的应答 (3)促进B细胞 的增殖,参与记忆B细胞的生成
B细胞辅助受体
B细胞活化辅助受体
(1)B细胞的重要标记;(2) 可与多种激酶结合,促进B细胞 活化
BCR交联对B细胞激活是必须的
CD5+ B1群

免疫学第8章 免疫应答

免疫学第8章 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过程
识别阶段
活化与分化阶段
效应阶段
抗原的摄取 处理和加工 抗原的呈递 抗原识别
膜受体的交联 膜信号的产生与传递 细胞增殖与分化 生物活性介质的合成与释放
对靶细胞或分子的排异作用 引起组织的损伤作用 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MΦ 抗原→ T
B
T与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抗体的产生与释放 细胞因子的产生与释放 效应T细胞的产生 免疫记忆细胞的产生
I型TI类抗原的决定簇(细菌脂多糖抗原)在高浓度下, 是B细胞多克隆活化剂,它与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结合, 具有促分裂素(mitogen)的结构,可与其相应受体结合, 使B细胞多克隆活化。
II型TI抗原的结构特点是具有多个重复出现的抗原决定 簇呈线性排列在体内不易降解(如肺炎球菌多糖抗原), 这些抗原对B细胞抗原受体亲和力强,由于受体交联而 使B细胞活化。
TI抗原虽可被APC摄取,但不能被加工处理,所以不能 与MHC-II类分子结合,故B细胞对TI抗原的应答无TH细 胞参预,只表现初次应答的特性而不出现再次应答的一 系列变化。
3. 巨噬细胞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
巨噬细胞摄入的抗原在胞内形成吞噬小体,然后与溶 酶体融合,形成吞噬溶酶体。受水解酶的作用为具有 α-螺旋结构的免疫原性肽段,通过非共价键与MHC-II 类分子肽结合区结合成稳定的螺旋结构。
MΦ活化后还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其合成和分泌的 IL-1有促进T和B细胞的活化作用。
抗原物质进入体内后,必须先经MΦ摄取,加工处理, 然后才能呈递给淋巴细胞,MΦ细胞表面有多种受体分 子,但无抗原识别受体,它主要以吞噬、吞饮和被动 吸附等方式捕捉抗原,可摄取任何抗原性物质,为非 特异性摄取。
(二)淋巴细胞的作用
参预特异细胞免疫的细胞

《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

异常免疫应答
自身免疫 超敏反应 免疫缺陷
自身耐受
免疫耐受
整理课件
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和场所
物质基础:免疫细胞相互作用 场所:外周免疫器官
; ---- 特异性记忆;
细胞间相互作用受MHC限制: 遵循再次应答规律:二次比第一次迅速而加强; 可分三个阶段----抗原识别和递呈:
整理课件
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反应阶段)
CD4+ T活化、增殖、分化-----致敏淋巴细胞(TD/Th1) CD8+T活化、增殖、分化-----致敏淋巴细胞(CTL)
整理课件
T细胞激活过程:
对Ag的识别----激活信号的跨膜传递----胞内信 号传递----转录因子的活化和转位----基因的转 录激活----新分子的表达----细胞因子的分泌---进入细胞周期----细胞亚群的分化和免疫记忆 的形成等。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诱导细胞免疫的抗原:TD-Ag 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APC,免疫调节细胞(Th,Tr),
效应细胞CTL,CD4+Th1,NK,Mф,中性粒细胞等。
整理课件
感应阶段
Ag+APC-------CD4+T----Th1 CD8+T----CTL
整理课件
TD- Ag
Th1:完整的细胞内寄生微生物 结合有半Ag的复合抗原 同种异体抗原
静止T细胞 活化T细胞
T细胞增殖、分化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活化的T细胞还表达CTLA-4,后者的配基也是B7-1和 B7-2。但与CD28分子的作用相反,CTLA-4与配基结合 后可向T细胞发出抑制信号。
APC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
T细胞与APC的非特异结合 :T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IFA1、CD2、)与APC表面相应配基(ICAM-1、IFA-3)结合。 可逆而短暂,为T细胞表面TCR提供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 肽的机会。

第六章免疫应答

第六章免疫应答

2、胞内寄生菌的抗感染免疫 主要靠细胞免疫的作用。 3、抗毒素免疫 抗毒素的中和作用
4、抗病毒免疫 体液免疫:IgM、IgG、IgA 细胞免疫: Tc直接杀伤靶细胞 Th释放细胞因子
NK细胞
干扰素的作用 补体
二、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1、感应阶段(抗原识别阶段) 1)APC对抗原摄取、加工处理及提呈
APC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APC
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的产生
(1)内源性抗原 经处理后与 MHC-I结合成 抗原肽-MHC-I 分子复合物。 (2)外源性抗原 经处理后与 MHC-II结合成 抗原肽-MHCII分子复合物。
二、细胞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1、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双识别 TCR特异性识别抗原肽 – MHC
1、 Th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双识别、双信号)
淋巴细胞功 细胞间粘 能相关抗原 附分子
Th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双识别、双信号)
【Th】 【APC】
【 信号1 】
TCR+CD3 --------------------- 外源性Ag肽+MHC-II
CD4 -------------------------------MHC-II
▲需要抗原致敏; ▲直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不依赖抗体);
▲受MHC-Ⅰ类分子限制;
▲杀伤效率高(可连续多次杀伤靶细胞);
四、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
1.抗胞内感染病原体; 2.抗肿瘤作用; 3.介导免疫病理损伤:迟发型超敏 反应、移植排斥反应、某些自身免 疫病。
第三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T细胞活化的条件——双信号 第一信号: TCR-CD3与抗原肽· MHC-Ⅰ类 分子/ MHC-Ⅱ类分子复合物的结合

免疫学概论 7免疫应答

免疫学概论 7免疫应答

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一、过程

TD-Ag
机体



CD4T


阶 段
T
T T
IL4
TH2
T
B 活 化 阶 段
清除抗原
中和作用 调理作用 激活补体 ADCC作用
抗原
机体
Ag肽+MHC-II
被APC摄取、加工、处理
提呈在APC表面 被CD4T识别 CD4T活化、增殖 IL-4 TH2
免疫应答
Immune response
一、定义
第一节 概述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T\B)对抗原的识别、活化、增殖、 分化,并产生免疫产物、发挥特异性免疫效应,清除Ag的过程。
简言之 免疫细胞识别抗原,并将抗原异物清除的全过程。 二、分类 (一)、根据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反应状态分
1、正应答 机体对非己抗原的排异效应,统称免疫应答。 2、负应答 正常情况下,对自身物质产生无应答状态。
一、定义:
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某种抗原的刺激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无 应答状态。
二、免疫耐受的类型
1、天然免疫耐受
1945年Owen发现 异卵双生的小牛血 流中同时存在两种 不同血型抗原的红 细胞而不产生相应 血型抗体,还能互 相接受对方皮肤移 植物而不排斥。
2、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
以上说明:胚胎期和幼体时接触某种抗原物质,可导致机 体对该抗原产生免疫耐受。
TI-2抗原
TD抗原
抗原 APC提呈 抗原识别 receptor 活化B细胞
记忆B细胞
T细胞辅助
LPS 不需要
BCR
B1 无 -
多糖等 不需要

第六章免疫应答

第六章免疫应答
B细胞等。 ——非专业抗原递呈细胞:胸腺上皮细胞等。
2.表达MHCⅠ类分子的抗原递呈细胞 ——包括所有有核细胞章免疫应答
第六章免疫应答
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第六章免疫应答
概念 在抗原与其他辅助因素作用下,B 细胞活化、
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合成、分泌抗体,通过 抗体发挥的特异性免疫效应称体液免疫应答。
广义细胞免疫还包括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K、NK细胞等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第六章免疫应答
一、T细胞的抗原识别
T细胞的抗原识别: 初始 T细胞TCR与APC表面递呈的MHC-
肽复合物结合。
T细胞识别抗原具有MHC限制性: CD4+ T细胞识别APC递呈的MHC II-肽复合
表现形式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特异性 免疫应答特点: 2.具有一定免疫期
3.具有免疫记忆
第六章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
第六章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
第六章免疫应答
二、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第六章免疫应答
抗原加工:抗原递呈细胞通过吞噬吞饮作用,或 细胞内噬作用,内化抗原物质(蛋白 质)或对细胞内的抗原蛋白就行消化, 降解成抗原肽的过程。
TD-Ag和TI-Ag均可诱导体液免疫,但作用机 制不同。
第六章免疫应答
• 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在T细胞及巨噬细胞 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主要产生IgG 类抗体,还可引起细胞免疫和再次应答。大多数天 然抗原,如细菌、病毒、异种血清属于此类。
•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不需要T细胞协助, 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产生IgM类抗体,不引 起细胞免疫和再次应答。少数抗原如细菌脂多糖 和细菌多聚鞭毛素等属于此类。

第六章 免疫应答

第六章 免疫应答

第六章免疫应答免疫应答的概念、部位免疫应答是指动物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并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免疫连锁反应和表现出特定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动物机体的外周免疫器官及淋巴组织是免疫应答产生的部位。

其中淋巴结和核脾脏是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①致敏阶段:又叫感应阶段,是抗原物质进入体内,抗原递呈细胞对其识别、捕获、加工处理和递呈以及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阶段②反应阶段:又称增殖与分化阶段,此阶段是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进行增殖与分化,以及产生效应性淋巴细胞和效应分子的过程。

t细胞增殖分化为淋巴母细胞,最终成为效应性淋巴细胞,并产生多种细胞因子;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

一部分tb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变成记忆性细胞。

③效应阶段:此阶段是活化的效应性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与迟发型效应t细胞和效应分子--抗体与细胞因子发挥细胞免疫效应和体液免疫效应的过程,这些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共同作用清除抗原物质TD/TI的不同过程p38抗原的递呈过程,内外源抗原(MHCI/MHCII)的递呈特点异同p38+p 46T、B细胞对于抗原的基本识别过程(一)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t细胞识别抗原的分子基础是其抗原受体TCR和抗原递呈细胞的MHC 分子。

TCR不能识别游离的、未经抗原递呈细胞处理的抗原物质,只能识别经抗原递呈细胞处理并与MHCI或II类分子结合了的抗原肽,且只识别线性表位①Th细胞对外源性抗原的识别Th细胞依靠其TCR,识别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

其中CD3是参与Th细胞识别的一个重要分子,CD3分子与TCR以非共价键结合形成TCR-CD3复合物,在TCR识别抗原后,CD3分子将抗原信息传递到细胞内,启动细胞内的活化过程,因此CD3是一种信息传递分子。

Th细胞上的CD4分子作为MHCII类分子的受体,对TCR于抗原肽的结合起到巩固的作用。

第十三章免疫应答概述

第十三章免疫应答概述
第十三章 免疫应答概述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概念与分类
• 一、 免疫应答的概念
• 免疫应答:是指机体的免疫细胞对抗原进
行识别,继而活化、增殖、分化并最终产 生效应(即对“非己”抗原进行清除和排 斥,对“自己”成分产生耐受)的过程。
二、免疫应答的分类
• (一)按应答特性分类
• 1. 固有性免疫应答(天然免疫应答、非特
三、免疫应答的特点
• (一)特异性 • (二)记忆性 • (三)可转移性
第二节 免疫应答的过程
• 一、免疫应答发ຫໍສະໝຸດ 的场所及抗原的捕获和浓缩• 二、通过淋巴细胞再循环,增加T细胞及B
细胞接触抗原的机会

三、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 (一)识别阶段
• (二)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 (三)效应阶段 • 通过特异性效应细胞或抗体发挥作用
异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 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 制,不针对某一特定的抗原成分。
• 2. 适应性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应答):
•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 具有特异性、识别“自己”与“非己”和
记忆性等特点
• (二)正免疫应答和负免疫应答 • (三)正常免疫应答和异常免疫应答
原提呈途径、MHC-I类分子途径)
• (一)内源性抗原在胞质溶胶中被加工和
处理
• (1)抗原的泛素化 • (2)蛋白酶体的降解作用
• (二)内源性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
的形成和转运
• 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TAP) • 复合物形成场所:内质网腔 • 供CD8+T细胞识别
• 三、CD1参与的抗原提呈途径 • 自学内容
第三节 抗原提呈

10免疫应答

10免疫应答
Ii
③阻止MHCⅡ类分子在 内质网内与某些内源性多 肽结合。
CLIP:classⅡ-associated invariant chain peptide(Ⅱ类相关恒定链短肽)
HLA-DM分子
由DMA和DMB 基因编码 HLA-DM分子参与外源性抗原的提呈
帮助溶酶体中的抗原片段进入MHCII类分子的抗原结合槽。
Section 2 Antigen Processing and Presentation
抗原提呈(Antigen Presentation): 是指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肽与MHCⅠ类/Ⅱ类分子结合为
复合物,表达在细胞膜表面,供T细胞识别的过程。
APC对抗原的加工处理与提呈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途径: 1.MHCⅠ类分子途径(内源性抗原提呈途径)
蛋白酶体β亚单位基因/LMP基因
(proteasome subunit beta type,PSMB)
PSMB 8和PSMB9( 又称LMP-2 和 LMP-7) 编码蛋白酶体β亚单位,具有酶活性。
参与内源性抗原的酶解
TAP
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基因
(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TAP)
TAP-1 和 TAP-2 编码内质网膜上的TAP 参与内源性抗原的转运
MHCⅠ 分子的生成与组 装
MHCⅠ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
讲解:XX
28
二、MHCⅡ类分子途径 (外源性抗原提呈途径)
MHCⅡ Pathway ( Presenting Pathway of Exogenous Antigen )
MHCⅡ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
讲解:XX
38
Comparison Presenting Pathway of Exogenous Antigen and Endogenous Antigen

基础医学概论 3第三节免疫应答

基础医学概论 3第三节免疫应答
T细胞接受特异性抗原刺激后,分化为效应T细 胞并释放细胞因子,发挥免疫学效应
初始T细胞TCR与APC表面提呈的MHC-抗原肽复合物结合。 识别特点: T细胞识别抗原具有MHC限制性。 CD4+T细胞识别APC递呈的抗原肽-MHC -II分子复合物。 CD8+T细胞识别APC递呈的抗原肽-MHC-I-分子复合物。
Th细胞表面的CD40L与B细胞 表面的CD40结合
(三)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1)CD4+Th1细胞介导的应答
Th1细胞介导的免疫效应
(1)CD8+T细胞介导的应答
CTL细胞介导的免疫效应
三、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
R直接识别天然抗原决定基,无需APC, 无MHC限制性
第一 信号
BCR直接识别天然抗原表位 的特异性决定簇
第二 信号
基础医学概论 第三节 免疫应答
一、免疫应答概述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 :
是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 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 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特异性 记忆性 排异性
T细胞
细胞免疫应答
B细胞
体液免疫应答
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第三十三章 免疫应答

第三十三章  免疫应答

B细胞对TD-Ag的免疫应答
B细胞识别抗原阶段 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阶段: (1)B细胞活化的信号刺激与信号转导; (2)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效应阶段
B细胞对TI-Ag的免疫应答
TI抗原的类型:TI-1抗原和TI-2抗原。 B细胞对TI-1Ag的免疫应答。 B细胞对TI-2Ag的免疫应答 。 B细胞对TI-Ag抗原应答特点:①不需要T 细胞辅助;②只产生IgM类抗体;③不形 成记忆细胞。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初次应答:是机体初次接触抗原发生的免疫应 答。抗体产生的特点是:①需要的潜伏期长; ②抗体浓度低;③抗体在体内持续的时间短; ④所产生的抗体类型主要为 IgM ;⑤抗体亲和 力低。 再次应答 :指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所发生 的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特点是:①需要的潜 伏期短(大约为初次应答的 1/2 );②抗体浓 度高;③抗体在体内持续时间长;④所产生的 抗体类型主要IgG;⑤抗体亲和力高。
二、细胞水平的调节 1、T细胞的调节 : (1)TH细胞的调节; (2)调节性T细胞的调节。 2 、免疫细胞表面分子的调节作用(1 )免 疫细胞抑制性受体的调节: CTL-A4 、 IgGFc 受体 ;( 2 ) Fas / FasL 系统的调 节。
三、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 节作用
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 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抗原:TD抗原 。 参与细胞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主要包 括抗原提呈细胞( APC )、 CD4 + T 细胞 及CD8 + T 细胞。此外,巨噬细胞、NK细 胞等也参与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过程。 细胞免疫应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即 T 细胞识别抗原阶段、 T 细胞活化、增 殖和分化阶段和效应阶段。(1)

第四十章 免疫应答

第四十章 免疫应答

破坏靶细胞、引起炎症反应; 抗病毒作用;
激活中性粒细胞、 Mф释放IL-1、6、8 ;
CD8+T细胞(CTL/Tc)的作用
Tc杀死靶细胞的机制
△效应-靶细胞特异性结合阶段
△致死性打击阶段
穿孔素-颗粒酶系统 Fas/FasL系统 导致靶细胞 坏死或凋亡
△靶细胞裂解阶段
Tc杀死靶细胞的特点
需要抗原致敏; 直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不依赖抗体);
第六章
免疫应答
Immune response,IR
第一节 概

一、概念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
对抗原分子的识别、活化、增殖、 分化,产生效应物质发挥特异性免 疫效应的全过程。
二、类型
固有性免疫应答(先天性免疫应答/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是机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及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的一 系列防御机能。包括生理屏障、吞噬细胞和体液抗微生物 物质。
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一、概念 在抗原与其他辅助因素作用下, T 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性T 细胞,通过效应性 T 细胞及其产生 的淋巴因子 发挥清除病原微生物等 免疫效应,称细胞免疫应答。
二、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
(一)抗原呈递与识别阶段
1. TD抗原:内源性Ag和外源性Ag
2. CD4+T细胞:TCR识别抗原肽 CD4识别MHCⅡ 3. CD8+T细胞:TCR识别抗原肽 CD8识别MHCⅠ
增强NK细胞、Mф细胞杀伤活性; 诱导
LAK和 CTL的抗肿瘤活性;
2.IFN-γ:
活化增强Mф吞噬杀伤功能; 活化NK细胞,增强杀瘤和抗病毒作用;
增强MHC分子表达,提高抗原呈递能力;
促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CR Vx TH1 cell
(2) migration and infiltration of these self reactive CD4+ TH1 cells into tissues and induction of inflammation and autoimmunity
(3) induction of regulatory cells which control the growth and activation of the pathogenic autoreactive repertoire of
免疫应答概论
B and T Lymphocyte Antigen Receptors
VH
VH
VL
CH1 CH1
VL
CL CH2
CL CH2
Ig/Ig CH3
CH3 Ig/Ig
Blk, Fyn or Lyn
2 light chains ( or ) 2 heavy chains (5 isotypes: IgG, M, A, D, E) 2 Binding sites (Divalent) Secreted into circulation Binds Soluble Antigen
Recombination is Rare
Recombination is Rare
BDC
HLA Class I and II Molecules Have a Distinct Structure and Function
•Binds 8-10mers •Expressed on most Nucleated cells •Presents Cytosolic Proteins to CD8+ T cells
-CD4+ into Nude: Disease
-Bone Marrow into irradiated: No Disease
-Require Antigen Stimulation for Disease
-Mixed Chimera: No Disease
BDC
HLA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J. Noble
human MHC
cell-surface proteins
important in self vs. nonself distinction
present peptide antigens to T cells
CLASS I: A,B,C
CLASS II: DR,DQ,DP
The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Complex (6p21.31)
Class III Class II (1.1 Mb) (0.7Mb)
Class I (2.2Mb)
DP DQ DR
BC
A
Centromere
Telomere
Frequent Recombination
Complement and Cytokines
Class I-like genes and pseudogenes
type I diabetes
(1) expansion of CD4+, autoreactive TH1 cells specific for autoantigens
MHC/self-peptide
CD4
CD4
MHC/V
TCR Vx
TCR Vx
CD4+ Vx T cell APC
Activated autoreactive CD4+
• XLAAD: “Autoimmunity Allergic Dysreg”
• Scurfin gene (Foxp3/JM2)
• Immunopathogenesis: Th2 Cytokines,
abnormal activation (Il-4,5,13)
-Scurfy+Nude: No Autoimmunity
•Binds 13-25mers •Expressed on APCs, Macs, B cells, activated T cells •Presents Vesicular Proteins to CD4+ T cells
1 2 2 3
1 1 2 2
Class I
Class II
BDC
Cis and Trans- Class II Dimerization
DQA1
Maternal 0501
DQB1
0201
cis
Paternal 0301
trans
0302
DQA1*0501/DQB1*0201
cis
DQA1*0301/DQB1*0302
DQA1*0301/DQB1*0201 DQA1*0501/DQB1*0302
BDC
-chain
DQB1*0402
-chain
BDC
Leu56 Asp57
BDC
HLA-Peptide: TCR
2 Helix NH3+ α1 Helix
TCR alpha
COO-
TCR beta
BDC
(-) IL-10
TGF
Co-Stimulation
CTLA-4 -
B7 CD28 +
T Cell
CD154 CD40 (CD40L)
Signal 1 + Signal 2
CD28
B7
T Cell
TCR MHC
APC
cytokines
Activation
BDC
Induction of CD4+ TH1 mediated aor the pathogene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multiple sclerosis and
APC
CD2 CD58
TCR-MHC
(+)IL-1, IL-6, TNF
BDC
The 2-Signal Model of Lymphocyte Activation
Absence of Signal 2
T Cell
TCR MHC
APC
Tolerance
Clonal Anergy or Deletion
V V
e
e
zz
C C
fyn
lck
Zap 70
2 Chains / (95%) or / (5%)
1 Binding site (Monovalent) Membrane Bound, Not Secreted Binds Antigen Complexed with MHC
BDC
XPID: X-linked polyendocrinopathy, immune dysfunction and diarrhe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