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免疫学概论

合集下载

医学免疫学笔记汇总(1~15章)

医学免疫学笔记汇总(1~15章)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 ):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概括为:①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 ):能力过弱可发生免疫缺陷;过强可导致超敏反应 ②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 ):监视功能低下可导致肿瘤和持续性病毒感染 ③免疫自身稳定(immune homeostasis ):通过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实现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 ):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

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大类。

适应性免疫具有三大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免疫学发展时期可分为:经验免疫学时期、科学免疫学时期、现代免疫学时期。

第二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2.1 中枢免疫器官一、骨髓(bone marrow ){ 血窦造血组织{ 造血细胞 基质细胞:提供造血诱导微环境(HIM )造血诱导微环境(HIM ):由基质细胞产生的造血生长因子(GM-CSF, SCF, IL-3、4、6、7)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了造血细胞赖以生长发育和成熟的环境,称为造血诱导微环境。

HSC {髓样SC →RBC 、PLT 、粒细胞、单核细胞 淋巴样SC →B 细胞、T 细胞、NK 细胞人HSC 表面标志:CD34、CD117【骨髓的功能:】①产生各类免疫细胞和血细胞②B 细胞、NK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和抗体产生的主要部位二、胸腺(thymus ){ 胸腺细胞: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T 细胞胸腺基质细胞(TSC ):TEC 、DC 、M∅皮质内多为胸腺细胞(85~90%);髓质内多为上皮细胞,常见胸腺小体。

胸腺微环境——决定T 细胞增殖、分化和选择性发育的重要条件【胸腺的功能:】①T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②自身免疫耐受的建立和维持③免疫调节作用(胸腺基质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等可调节外周免疫器官)2.2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一、淋巴结(lymph node ){ 浅皮质区(B 细胞区)副皮质区(T 细胞区)髓质:髓索+髓窦:有DC 、HEV淋巴结的功能:①T 、B 细胞的定居场所(T :75% B :25%)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接受抗原刺激、发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主要部位之一③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④过滤作用(滤淋巴液)二、脾(spleen ){ 白髓:中央动脉+(PALS 、脾小结、边缘区)红髓:脾索+脾血窦脾的功能:①T 、B 细胞的定居场所(T :40% B :60%)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主要对血源性抗原产生应答③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成分和细胞因子等)④过滤作用(滤血)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主要指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的主要部位。

第01章 概论 免疫学

第01章 概论  免疫学

免疫应答的场所:
淋巴结、脾脏,
粘膜/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三级免疫器官)
21
一、中枢免疫器官
(一)骨髓(bone marrow)
– 各种血细胞(包括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 – 造血干细胞 首先分化成: •髓样干细胞,进一步分化为: •红细胞系,单核细胞系 •粒细胞系,巨核细胞系 •淋巴干细胞, 进一步分化为: •T细胞前体细胞——进入胸腺发育
克隆选择学说 (Clonal Selection Theory )
细胞克隆即细胞系,从一个细胞增殖而来的一群细 胞,基因和表型均一致,即为克隆。 (1) 体内存在多种针对各种抗原的免疫细胞克隆, 其表面有识别抗原的受体(一个克隆针对一种抗原)。 (2) 抗原进入机体内选择相应细胞克隆,使其活
化增殖,分化成抗体产生细胞或免疫效应细胞。
42
克隆选择学说 (Clonal Selection Theory )
(3)胚胎期某一免疫细胞克隆接触相应的抗原, 如 自身成分,则被排除或处于抑制状态,称为 “禁忌克隆”,不能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而形
成自身耐受。
(4)某些情况下,“禁忌克隆”可以活化,对自
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
43
第四节 免疫学发展近况及展望
–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奖者中20%以上与免疫学的研 究成果有关。 –临床工作中,免疫学原理和技术应用非常广,
如: 探讨某些疾病的发病机理 诊断疾病
防治疾病
18
第二节 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19
免疫系统的组成:
• 免疫器官 • 免疫细胞:
•中枢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细胞(T,B, NK) •抗原递呈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 •炎性细胞(粒细胞等)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第1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immunity指机体对“自己”或“非已”的识别, 并排除“非已”以保持体内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和有害的生物性分子。

3、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

4、免疫自身稳定immunologic homeostasis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功能维持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5、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是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免疫防御功能,即出生后就已具备的非特异性防御功能,也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6、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也称特异性免疫。

第2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黏膜相关淋巴组织/黏膜免疫系统MALT/MIS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

2、M细胞即膜上皮细胞/微皱褶细胞,是一种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散在于小肠派氏淋巴小结处。

3、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4、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第3章抗原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2、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即能使特定的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免疫学

免疫学

细胞因子作用/IL2的功能INF-γ等激活补体分子的功能抗病毒的过程抗胞外菌的过程医学免疫学第一章:免疫学概论(不出大题)一.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和“非己”,对“自身”耐受,对“非己”排除的一种生理功能。

“自身”是指胚胎发育期(或免疫细胞未成熟期)与机体免疫细胞接触的物质。

“非己”是指胚胎发育期(或免疫细胞未成熟期)与机体免疫细胞未接触过的物质。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表P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TCR BCR CD分子黏附分子MHC分子细胞因子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三.免疫功能(选择题)(1)免疫防御:其功能过低或缺失,可导致免疫缺陷病;但若免疫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在清除病原体的同时,也可导致机体的组织损伤或功能异常,如超敏反应等。

(2)免疫监视:其功能低下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

(3)免疫自稳:一旦免疫耐受被打破,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不会出大题)1:骨髓是B细胞和NK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场所,此抗体主要是IgG和IgA 2:造血细胞赖以生存,成长发育和成熟的环境,称为造血诱导微环境。

3: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T细胞在此进行阴性选择,建立自身免疫耐受4:淋巴结靠近被膜为浅皮质区是B细胞定居的场所。

深皮质区又称副皮质区,是T细胞定居的场所。

T细胞多于B细胞。

5:脾是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只有血液循环无淋巴循环)B细胞多于T细胞。

第三章:抗原一:抗原Ag(名解):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二:半抗原不具有免疫原性,具有免疫反应性。

三:抗原表位(名解):又称抗原决定基。

表位是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T或B细胞抗原受体(TCR或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医学免疫学总结

医学免疫学总结

医学免疫学第一章医学免疫学概论传统免疫的概念:免除疾病;针对病原微生物;对机体一定有利。

现代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免疫的三大功能:1、免疫防御:是机体杀死和清除病原微生物、或中和其毒素的保护性免疫,又称抗感染免疫。

2、免疫自稳:免疫系统自身精细的网络调节,使机体内环境维持相对稳定。

3、免疫监视:是免疫系统识别体内不断出现的畸变和突变细胞,并将其清除。

免疫的类型:一、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种系进化中逐步形成;可以遗传;对一切异物均发挥作用。

二、特异性免疫接触抗原后产生;仅对相应抗原有免疫;有明显个体差异;不能遗传。

其特点比较如下: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异性性免疫应答先天后天迅速潜伏期非特异性特异性无免疫记忆有免疫记忆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因素:(1)屏障作用a皮肤和粘膜屏障:阻挡微生物侵入(机械阻挡);化学物质抑杀微生物。

b血脑屏障:阻挡微生物或其他大分子异物从血入脑组织或脑脊液。

c胎盘屏障:阻挡母体微生物进入胎儿。

(2)免疫分子补体系统;防御素;溶酶菌;细胞因子。

(3)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效应细胞a吞噬细胞:大吞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其吞噬过程为:接触、吞入、杀灭。

吞噬作用的后果:完全吞噬——异物被消化破坏;不完全吞噬——异物不被杀灭,反而得到庇护在吞噬细胞内增殖。

B自然杀伤细胞:两种受体——杀伤细胞活化受体、杀伤细胞抑制受体。

其主要生物学效应是:1、抗肿瘤作用;2、抗病毒和胞内寄生菌的感染。

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1、骨髓:各类免疫细胞的发源地;B淋巴细胞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场所2、胸腺:结构和大小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T淋巴细胞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形成自身耐受。

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定居、增殖、分化的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黏膜免疫系统。

a淋巴结的作用:T、B细胞定居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免疫学部分)
血清疗法及其治疗白喉的应用 免疫性 噬菌作用 过敏性反应 免疫反应中的抗原与抗体 血型 获得性免疫耐受性 抗体结构 免疫反应调节 免疫系统控制和单克隆抗体 抗体多样性的遗传机制 细胞介导第的一免章免疫疫学(概论组织相容抗原)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第二节 免疫学的发展史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免疫学在应用方面的研究
免疫生物学 分子免疫学 免疫遗传学 生殖免疫学 老年免疫学 免疫药理学 免疫病理学 临床免疫学 肿瘤免疫学 移植免疫学 抗感染免疫学 中医免疫学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免疫学与医学
免疫学的发展及其向医学各学科的渗透,产生 了许多相关学科和交叉学科,如免疫病理学, 神经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免疫遗传学,肿瘤 免疫学,免疫药理学,移植免疫学,免疫毒理 学,生殖免疫学等。
目前上市的抗体药物
FDA批准上市的抗体药物(11种)
CD3-鼠单抗
171A -鼠单抗
CD25-嵌合抗体
CD20 -嵌合抗体
GPIIIB/2A -嵌合抗体 TNFa -嵌合抗体
CD52 -全人抗体
F-蛋白-嵌合抗体
HER2 -全人抗体
CD33-全人抗体
CD52 -全人抗体
目前,临床前有87个,其中I期18个,
免疫学 Immunology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Immunology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第一节 免疫概念的演变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免疫(Immune)
免疫是immunis衍生而来的,在微生物学 和病毒学上是指免除瘟疫。
在医学上,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 接触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反应。
2
中间代谢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

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独特型抗原:TCR、CE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7.超抗原: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且不受MHC限制,故称超抗原。

8.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佐剂。

[课件]第01章免疫学概论PPT

[课件]第01章免疫学概论PPT
第一节 免疫学简介
免疫: 免患瘟疫,免患疫病
疫,民皆病也 免疫(Immunity)是机体针对抗原性异物的一 种生理反应,其本质是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 即机体区分“自己”, 排除“异己(非己)”, 对异己抗原进行清除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 稳定的功能
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1、免疫学为人类防治疾病作出了重要贡献, 并有更加广阔的需求和应用; 2、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推动生命科学 的发展 ; (生、老、病、死)
免疫分子
膜型 TCR 分泌型 免疫球蛋白
BCR
补体
法氏囊
(禽类)
黏膜相关
淋巴组织 皮肤相关 淋巴组织
CD分子 细胞因子 黏附分子 MHC 细胞因子受体
2018/12/1
5
免疫系统的功能
功能
免疫防御 免疫监视
生理状态
防止、清除病原性微生物及其 它异物
监督机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 和肿瘤,并清除
病理表现
超敏反应 免疫缺陷病 肿瘤发生 病毒持续性感染
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
免疫学经历
经验免疫学时期(17-19世纪) 科学免疫学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现代免疫学时期(自20世纪中叶至今)
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琴纳(Edward Jenner)
创造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免疫学科的形成及发展
科学免疫学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 • • • •
1894, Richard Pfeiffer, 溶菌现象
1895, Jules Bordet,补体的发现,血清学实验
1900 , Paul Ehrlich, 抗体生成理论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第一节、医学免疫学简介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1.免疫功能:机体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抗原及体内突变或衰老细胞并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的总称。
①免疫防御
②免疫监视
③免疫自稳
2.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源自中枢胸腺、骨髓外周
脾脏、淋巴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免疫细胞
固有免疫细胞
第三节、免疫学发展的趋势
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NKT……
适应性免疫细胞
T细胞、B细胞
免疫分子
膜型分子
TCR、BCR、CD分子、黏附分子、MHC分子、细胞因子受体
分泌型分子
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1.固有免疫
2.适应性免疫(体液免疫B细胞+细胞免疫T细胞)
①特异性
②耐受性
③记忆性
第二节、免疫学发展简史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免疫系统的组成
第一节 医学免疫学简介 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史
现代免疫概念: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并通过免疫应答清 除“非己”抗原成分,以维持自身生理稳定的一种功能。
一,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
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经入侵的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三,免疫应答种类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概念: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集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组成: 化学屏障, 物理屏障 ,微生物屏障
T细胞, B细胞
免疫诊断:检测
四,免疫学运用
免疫预防:疫苗
免疫治疗:生物导弹
天花——唯一一个被消灭的传染病。
免疫应答种类
Key words Immunity Immune fefense, immune surveill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nce, immune homeostasis Innate immunity, adaptive immunity
免疫功能-失调超敏反应
二,免疫功能
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
识别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基因突变形成的肿瘤细胞,衰老及凋亡的 细胞。
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
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及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稳定功能失调-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pdf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pdf

血清疗法及其治疗白喉的应用 免疫性 噬菌作用 过敏性反应 免疫反应中的抗原与抗体 血型 获得性免疫耐受性 抗体结构 免疫反应调节 免疫系统控制和单克隆抗体 抗体多样性的遗传机制 细胞介导的免疫(组织相容抗原)
第二节 免疫学的发展史
经验免疫学时期 经典免疫学时期 近代免疫学时期 现代免疫学时期
近代免疫学时期

20世纪中叶—60年代,由于近代免疫生物学的 进展和细胞系选择学说的提出,否定了长期以 来机体免疫反应是对外源抗原的特有反应,是 单纯的化学过程的学说,认为免疫反应是机体 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普遍生物学现象。
近代免疫学时期

细胞转移迟发型超敏性的成功 1942年,MW Chase证明除体液免疫外细胞免疫 的存在 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 1945年,RD Owen 发现天然耐受现象 1953年,RE Billingham,PB Medawar免疫耐受 证明,使免疫学进入生物学时期

免疫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免疫学在抗感染方面的巨大成功,促进了生物 制品产业的发展。 主动和被动免疫的应用,控制了多种传染病的 传播。 细胞工程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产生的 细胞因子为临床医学提供了一类新型免疫调节 药物。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901年, 1908年, 1908年, 1913年, 1919年, 1930年, 1960年, 1972年, 1980年, 1984年, 1987年, 1996年,
70年代的重要发现
免疫应答细胞 机体的免疫应答是由多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使 免疫学进入了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 Pernis 淋巴细胞在抗体产生中的协同作用 Feldman T和B细胞在抗体产生中的协同作用 Unanue 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作用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全套PPT课件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全套PPT课件
特异性免疫。
2. 组成 (1)屏障结构 皮肤和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2)吞噬细胞 吞噬、分解生物大分子,杀灭病原体。 (3)正常组织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抗体、补体、溶菌酶等
(二)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1. 特征 (1)个体出生后,由于接触抗原而获得。 (2)针对性强(特异性强),也称特异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免疫学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免疫学(Immunology):
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有害生物 及其成分的应答过程及机制的科学;
是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耐受,防止自 身免疫病发生的科学;
是研究免疫功能异常与相应疾病发病机制 及其防治措施的科学。
第一节 免疫的基本概念
1. 人工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研究
减毒疫苗(鸡霍乱杆菌、炭疽杆菌、狂
犬病毒)
Pasteur
抗毒素血清(白喉杆菌外毒素、破伤风 杆菌外毒素)
2. 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
细胞学说:吞噬细胞发挥吞噬作用
体液学说:体液中产生了针对各种病原 微生物的相应抗体,并发现在试管中这 些抗体能与相应的病原微生物发生凝集、 沉淀等现象。
抗原籍表位结合
相应淋巴细胞 表面受体
相应抗体
表位是免疫细胞识别的标志及免疫反应 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2.种类 分两类 (1)构象表位(决定簇)
①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由空间 构象形成的;
②一般位于抗原分子的表面。
③易被相应的淋巴细胞识别,启动免疫 应答,称为功能性表位。
子物质。如药物、多糖、类脂等。
载体 赋予半抗原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质分子,
即为载体。 半抗原 结合 某些蛋白质 抗原(完全抗原)

医学免疫学名解

医学免疫学名解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学:是研究免疫应答的过程和机制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耐受,防止自身免疫病发生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与相应疾病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措施的科学。

2、免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对自身成分形成免疫耐受,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第三章:抗原1、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产生抗体或致敏T细胞)3、抗原性(antigenicity):能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4、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一种抗原决定基(表位)决定一种特异性,可刺激机体产生一种相应的抗体。

5、T细胞决定基:T细胞决定簇位于抗原分子内部,必须由APC将抗原加工处理为小分子多肽并与MHC分子结合,然后才能被TCR所识别,为线性决定簇。

6、B细胞决定基:BCR能与未经APC加工的抗原发生反应,其识别的靶结构主要位于抗原分子表面的表位,为构象或线性表位。

7、共同抗原表位:存在两种不同抗原间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8、交叉反应:一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除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反应外,还与其他相关的抗原发生反应9、异种抗原10、同种异性抗原: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抗原。

11、自身抗原:正常情况下,机体对自身正常组织不产生免疫应答,处于免疫耐受状态。

12、异嗜性抗原:是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又称Forssman抗原。

13、佐剂:属非特异免疫增强剂,与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入机体后,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此物质称免疫佐剂。

14、丝裂原:有丝分裂原,非特异性激活某一类淋巴细胞的全部克隆。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1、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有分泌型和血清抗体膜型。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5
3.免疫监视
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基因 突变而发生的肿瘤细胞以及衰老、凋亡细胞。 该功能发生异常时,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或病毒持 续性感染。
6
表现
生理性
病理性
分类 免疫防御
抗病原体及其它抗原性 超敏反应(过高)
异物侵袭
免疫缺陷病(过低)
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
通过建立自身免疫耐受 和免疫调节达到内环境
-代表人物
Robert Koch:提出病原菌致病、预防免疫的概念; 制备了狂犬疫苗
Louice Pasteur:制备炭疽病减毒活疫苗;
24
科学免疫学时期
•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学派的形成 -代表人物
Metchnikoff:发现了吞噬细胞;提出炎症并不是单纯的 一种损伤,也是保护机体组织的一种机制;
Berhing,Kitasato:白喉抗毒素(抗体),血清疗法; Jules Bordet:发现补体; Charles Richet:异常的免疫应答(超敏反应);
31
思考题 • 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 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 免疫学应用主要在哪些方面?
32
14
15
• 贝伐单抗:2004年2月26日获得FDA的批准,是 美国第一个获得批准上市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 药。通过体内、体外检测系统证实IgG1抗体能与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合并阻断其生 物活性。
• 曲妥珠单抗:是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的 单克隆抗体,它通过将自己附着在Her2上来阻止 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在Her2上的附着,从而阻断癌 细胞的生长 。
11
两者关系
• 固有免疫为第一道防线,亦是适应性免疫 的启动因素;
• 适应性免疫亦可促进固有免疫应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第一节医学免疫学简介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其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的规律,并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和疾病的机制。

通过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诊断、预防和治疗某些免疫相关疾病奠定基础。

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由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学科与免疫学的交叉和渗透,免疫学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和现代医学的支撑学科之一。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2000多年前,人类就发现曾在瘟疫流行中患过某种传染病而康复的人,对这种疾病的再次感染具有抵抗力,称之为“免疫(immunity)”。

免疫这个词是来自罗马时代描述免除个人劳役或对国家义务的一个拉丁文词“immunitas”。

人体有一个完善的免疫系统来执行免疫功能,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表1-1)。

免疫系统的组成是《医学免疫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本书的第二章至第十一章(除第三章免疫原外)分别介绍免疫组织和器官、重要的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

表1-1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中枢外周膜型分子分泌型分子胸腺脾脏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TCR 免疫球蛋白骨髓淋巴结吞噬细胞BCR 补体法氏囊(禽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树突状细胞CD分子细胞因子皮肤相关淋巴组织NK细胞黏附分子NK T细胞MHC分子其他(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细胞因子受体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细胞B细胞机体的免疫系统除了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的抗原(如病原生物)外,还可识别清除体内发生突变的肿瘤细胞、衰老死亡的细胞或其他有害的成分。

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概括为:①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防御功能过低或缺如,可发生免疫缺陷病;但若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在清除病原体的同时,也可导致机体的组织损伤或功能异常,发生超敏反应。

②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由基因突变而发生的肿瘤细胞以及衰老、凋亡细胞。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和持续性病毒感染。

③免疫自身稳定(immune homeostasis):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一般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细胞不产生免疫应答,称为免疫耐受,赋予了免疫系统有区别“自身”和“非己”的能力。

一旦免疫耐受被打破,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此外,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一起组成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在调节整个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免疫原的整个过程。

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和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两大类(表1 2)。

固有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适应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或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参与固有免疫的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NK细胞和NK T细胞,其识别免疫原虽然不像T细胞和B细胞那样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但可通过一类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去识别病原生物表达的称为病原体相关模式分子(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e pattern, PAMP)的结构。

例如许多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成份脂多糖(LPS),可被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细胞表面的Toll样受体4(TLR-4)识别,从而产生固有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应答可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T细胞和B细胞分别通过TCR和BCR 精确识别抗原,其中T细胞识别的抗原必须由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来提呈;②活化增殖阶段:识别抗原后的淋巴细胞在协同刺激分子(co-stimulatory molecule)的参与下,发生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效应细胞(如杀伤性T细胞)、效应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和记忆细胞;③效应阶段:由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清除抗原。

与固有免疫相比,适应性免疫有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特异性是指某一特定抗原刺激可从免疫系统淋巴细胞库(repertoire)中选择出相应的T细胞或B细胞克隆,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多样性是指T细胞库或B细胞库呈高度的异质性,是许许多多(估计在1012以上)特异性识别抗原细胞克隆的总和,赋予机体具有识别周围环境中数量极大的抗原种类并与之发生反应的能力。

②耐受性:在胚胎期,凡自身组织成分与相应的淋巴细胞克隆相遇,这些淋巴细胞克隆被删除(deletion)或被禁忌(forbidden),出生后这些克隆丧失了针对自身组织成分的反应性,即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 tolerance),但完好地保留了针对“非己”抗原的识别和反应能力。

免疫耐受机制是免疫系统区别“自身”和“非己”的关键。

③记忆性:T细胞和B细胞在初次免疫应答过程中都会产生由经抗原刺激活化、增殖淋巴细胞分化而来的记忆细胞,这种记忆细胞与初始(或未致敏)淋巴细胞不同,当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可出现应答的潜伏期短、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再次免疫应答。

应该看到,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

固有免疫往往是适应性免疫的先决条件,如树突状细胞和吞噬细胞吞噬病原生物实际上是一个加工和提呈抗原的过程,为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识别准备了条件。

适应性免疫的效应分子可大大促进固有免疫应答,如抗体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称为调理吞噬,或促进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又如,许多由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细胞的成熟、迁移和杀伤功能。

表1 2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比较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获得形式固有性(或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获得性免疫需接触抗原发挥作用时相早期,快速(数分钟~4天)4~5天后发挥效应免疫原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由于细胞发育中基因重排产生多样性免疫记忆无有,产生记忆细胞举例抑菌、杀菌物质,补体,炎症因子T细胞(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等)吞噬细胞,NK细胞,NK T细胞B细胞(体液免疫-抗体)免疫应答是《医学免疫学》的核心内容,本书的第十二章至第十四章将对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进行重点介绍。

第十五章和第十六章分别对免疫应答中的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的机制和应用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三、免疫性疾病免疫应答是把双刃剑。

当我们看到免疫功能给机体带来免疫保护作用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当免疫应答的水平过高或过低,当针对自身的免疫耐受被打破,当免疫调节功能发生紊乱时,所出现的异常免疫应答可导致多种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

在本书的第十七章“超敏反应”一章中,将集中阐述发生免疫相关疾病的机制。

根据发生机制的不同,可将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分为Ⅰ~Ⅳ型,并列举出各型超敏反应在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及其防治原则。

此外,本书还专门设置4章(第十八章至第二十一章),分别介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肿瘤免疫和移植免疫。

在这些属于临床免疫学的章节中重点介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对全人类有重大威胁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用免疫学的方法如何防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的肿瘤;脏器和骨髓移植。

这些内容无论是对于从事医学基础,还是从事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口腔医学等专业的医学生都是十分必要的。

四、免疫学的应用《医学免疫学》的显著特征是将免疫学理论和免疫学技术与医学实践相结合。

本书的最后两章专门阐述了免疫学诊断、预防和治疗。

免疫诊断已成为临床各学科中诊断疾病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免疫学诊断的方法向着微量、自动、快速方向发展,新的诊断方法也层出不穷。

在免疫学诊断中,抗原或抗体的检测依然是主角,一方面是抗原抗体反应有高度的特异性,对某些疾病的确诊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标记技术的引入(如放射性核素、酶和免疫发光),抗原抗体检测的敏感性到达皮克(pg/每毫升)的水平,广泛应用于早孕和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疾病),多种病原生物(如HIV,甲型、乙型、丙型肝炎病毒,SARS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及其抗体,血清中多种肿瘤的标志物,引起过敏反应的血清IgE以及血型检测等等。

细胞免疫的检测使得免疫学诊断更加全面。

各种免疫细胞群和亚群分离和鉴定的技术日臻完善,应用单克隆抗体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方法,可以迅速确定各种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免疫学分型。

T细胞、B 细胞和吞噬细胞功能的新的检测方法也不断涌现。

通过接种疫苗,预防乃至消灭传染性疾病是免疫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接种牛痘,使全球消灭天花是免疫学对人类极其重要的贡献。

通过接种减毒活疫苗,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已指日可待。

由于重组疫苗的应用,乙型肝炎的发病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计划免疫,我国在控制多种传染病尤其是儿童多发传染病已取得显著的成绩。

免疫生物治疗已成为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应用单克隆抗体在治疗肿瘤、移植排斥反应以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多种细胞因子在治疗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症、病毒性肝炎等取得良好的疗效。

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白血病等造血系统疾病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

此外,采用效应T细胞和经肿瘤抗原修饰的树突状细胞正成为治疗肿瘤新的手段。

第二节免疫学发展简史一、经验免疫学时期人类对免疫的认识首先是从与传染病作斗争中开始的。

天花曾是一种烈性传染病,由于其通过呼吸道传播,人是惟一的易感宿主,死亡率极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例如,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天花大流行,造成6000万人死亡。

据考证,公元16世纪我国明朝隆庆年间已有有关种痘的医书记载。

将天花患者康复后的皮肤痂皮磨碎成粉,吹入未患病的儿童的鼻腔可预防天花。

这种种痘的方法不仅在当时国内广泛应用,还传到俄国、朝鲜、日本、土耳其和英国等国家。

在英国1772年王室开始允许在英国小孩中采用种痘的方法。

据记载,在天花流行时,种过痘的人群中死亡率差不多只有不接种人群的1/5到1/10。

种人痘预防天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为日后牛痘苗的发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公元18世纪后叶,英国医生Edward Jenner观察到挤牛奶女工因接触患有牛痘的牛后,可被传染并在其手臂上长出类似牛痘的疱疹,这些得过牛痘的女工却不会得天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