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数据中心建设规范
关于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关于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与发展的思考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是当前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科学数据作为科技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提高科研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和提供公共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国家层面上建设与发展科学数据中心是一项必要的举措。
首先,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完善的技术和设施支持。
科学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计算设备,以应对不断增长的数据量和数据多样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共享平台,以促进数据的互操作性和共享性。
其次,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
科学数据的共享需要针对数据开放、数据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等方面进行规范,明确数据共享的权限和责任。
此外,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科学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数据的共享与交流。
再次,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发展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科学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需要专业的人才支持,包括数据科学家、数据工程师和数据管理专家等。
因此,需要加强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科学数据的管理与应用能力。
最后,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科学数据是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应积极参与国际科学数据共享和交流活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同推动科学数据的开放与共享,提高科学研究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对于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技术支持、建立政策法规、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强国际合作,可以促进科学数据的开放与共享,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和质量,实现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是推动科学研究和创新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以下是一些关于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和发展的思考:1. 建设国家科学数据中心是实现数字化时代科学研究和创新的必然需求。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产生的数据量越来越庞大,传统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
数据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数据中心建设实施方案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数据中心作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数据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是指在满足企业信息化需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设计,以及严格的实施和运维,建设一个高效、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以支撑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和业务运营。
本文将从规划设计、设备选型、施工实施和运维管理等方面,分析数据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规划设计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是建设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在规划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到数据中心的业务需求、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和节能性等方面的要求。
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明确数据中心的业务需求和技术需求,包括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需求。
其次需要进行空间规划和布局设计,确定数据中心的机房、冷热通道、UPS房、配电室、机柜布局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设备选型和配置设计,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的选型和配置。
最后需要进行安全设计和节能设计,确保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和节能性。
在规划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到数据中心的未来发展需求,做到合理规划、科学设计。
二、设备选型设备选型是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环节。
在设备选型阶段,需要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
首先需要选择服务器设备,根据业务需求和技术需求,选择性能强劲、稳定可靠的服务器设备。
其次需要选择存储设备,根据数据容量和性能需求,选择高性能、高可靠的存储设备。
再次需要选择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根据网络规模和性能需求,选择高性能、高可靠的网络设备。
最后需要选择安全设备,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系统等,确保数据中心的安全性。
在设备选型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到设备的性能、可靠性、扩展性和成本等方面的因素,做到合理选型、科学配置。
三、施工实施施工实施是数据中心建设的具体操作环节。
在施工实施阶段,需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和设备选型的要求,进行施工和安装。
数据中心建设标准
数据中心建设标准数据中心作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运营至关重要。
数据中心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不仅关系到企业的信息安全和业务连续性,也影响着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和成本控制。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数据中心建设标准,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数据中心建设应充分考虑机房的选址和环境条件。
选址应远离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环境条件应符合机房设备的工作要求,如温度、湿度、空气流通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保障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
其次,数据中心的建设应遵循合理的机房布局和设备配置原则。
合理的机房布局可以提高机房的空间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设备配置应考虑到数据中心的业务需求和发展规划,选择性能稳定、能耗低的设备,提高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另外,数据中心的建设还需要注重安全防护和灾备规划。
安全防护包括物理安全和网络安全两个方面,需要采取多层次的安全措施,确保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
灾备规划应考虑到各种突发情况对数据中心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灾备措施,以保障数据中心的业务连续性。
此外,数据中心建设还需要考虑到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采用节能设备、优化设备布局、提高设备利用率等措施,可以降低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考虑采用可再生能源,推动数据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数据中心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选址和环境条件、科学的机房布局和设备配置、完善的安全防护和灾备规划、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都是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
只有严格执行数据中心建设标准,才能保障数据中心的安全可靠运行,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运营提供有力支持。
数据中心施工方案
数据中心施工方案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已成为各行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为了保证数据中心的稳定、安全和高效运行,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至关重要。
本方案旨在指导数据中心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满足要求。
二、施工目标1、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2、优化施工进度,降低成本;3、打造绿色、节能的数据中心;4、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体验。
三、施工流程1、前期准备:(1)勘察现场,了解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2)制定施工计划,明确各阶段的任务和时间节点;(3)组建施工团队,进行人员调配和分工;(4)准备施工设备和材料。
2、基础建设:(1)建设机房大楼和配套设施;(2)安装电力系统和空调设备;(3)建设消防系统和安保设施;(4)进行室内装修和布局优化。
3、设备安装与调试:(1)安装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核心设备;(2)进行线缆布设和连接;(3)安装软件系统并进行调试;(4)进行系统测试和性能优化。
4、竣工验收:(1)对施工成果进行全面检查;(2)对设备进行加电测试;(3)完成竣工报告,提交客户验收;(4)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四、施工注意事项1、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和客户的安全规定,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2、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控,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3、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顺序,避免交叉作业和重复劳动;4、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建设绿色、节能的数据中心。
五、总结与展望本施工方案为数据中心的施工提供了全面的指导。
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流程和注意事项的遵守,我们能够实现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和客户的满意度。
我们也应该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数据中心的性能和可靠性。
万科中心地下室渗漏维修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万科中心地下室出现多处渗漏现象,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安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渗漏维修施工方案。
二、施工方案1、渗漏原因分析经过现场勘查和历史数据分析,我们认为地下室渗漏的主要原因包括:混凝土浇筑不密实、防水材料老化、排水系统不畅等。
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大数据中心的建设成为了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大数据中心是一个集中存储、处理和管理大规模数据的设施,可提供数据分析、应用和共享服务,为城市决策、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是一个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以满足当下城市发展的需求。
一、基础设施建设1.场地选址:选取地理位置交通便利、用地条件好、容量适宜的区域作为城市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场地,考虑到未来扩展的需要,要预留足够的空间。
2.建筑设计:根据数据中心的需求,设计建造高标准的建筑,考虑到能源消耗、安全性、可靠性等因素,使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
3.设备配置:根据数据中心的规模和性能需求,配置高效节能的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提供强大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
二、数据采集和存储1.数据采集:与城市各部门和机构合作,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收集和整合各类数据,如人口数据、交通数据、环境数据等,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和技术,实时获取和更新数据。
2.数据存储:设计和搭建适合大规模数据存储和管理的系统,包括分布式存储和备份机制,实现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提供高速访问和查询接口,方便用户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
三、数据分析和应用1.数据分析: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集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关键信息和规律,帮助城市决策者快速了解城市现状和问题,进行数据驱动的决策。
2.数据应用:基于分析结果,开发和部署各类应用系统,如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环境监测系统、智慧城市平台等,为市民和企业提供便利和服务,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四、安全保障和隐私保护1.数据安全: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数据的加密、备份和灾备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2.隐私保护:制定严格的隐私保护政策和法规,对个人隐私数据进行保护,确保数据的合法性和隐私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最完整的数据中心施工方案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数据中心作为支撑各种信息服务的核心基础设施,其建设和运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详细阐述一份最完整的数据中心施工方案,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一套全面、科学、实用的建设指南。
一、项目概述本次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旨在构建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数据处理中心,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
项目将涵盖场地选址、建筑设计、设备选型、施工安装、系统调试等多个环节,确保数据中心从规划到运营的全程优化。
二、场地选址与建筑设计1. 场地选址: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捷、供电稳定、环境优良的场地作为数据中心的建设基地。
同时,考虑到数据中心的高能耗特性,选址还需考虑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和环保要求。
2. 建筑设计:数据中心建筑应遵循绿色环保、高效节能的原则,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后期扩展和维护。
建筑内部布局应充分考虑设备散热、人员操作、安全防护等因素,确保数据中心的高效稳定运行。
三、设备选型与采购1. 设备选型:根据业务需求和技术标准,选用性能稳定、可靠性高、扩展性强的硬件设备,如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同时,考虑到节能减排的需求,设备选型还需关注能效比和环保性能。
2. 设备采购:设备采购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择有良好信誉和售后服务的供应商。
采购过程中,应严格把控设备质量,确保所购设备符合项目需求和技术标准。
四、施工安装与调试1. 施工安装:施工安装应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施工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确保各项工程之间的衔接顺畅。
同时,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双重保障。
2. 系统调试:系统调试是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旨在确保各系统之间的协同运行和整体稳定性。
调试过程中,应对各项系统进行全面检测,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同时,通过模拟实际运行场景,对系统进行压力测试和性能评估,确保数据中心在实际运营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后期运维与安全管理1. 后期运维:数据中心建成后,需要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
科学数据管理办法
科学数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科学数据管理,保障科学数据安全,提高开放共享水平,更好支撑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科学数据主要包括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领域,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等产生的数据,以及通过观测监测、考察调查、检验检测等方式取得并用于科学研究活动的原始数据及其衍生数据。
第三条政府预算资金支持开展的科学数据采集生产、加工整理、开放共享和管理使用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科学数据相关活动,符合本办法规定情形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科学数据管理遵循分级管理、安全可控、充分利用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加强能力建设,促进开放共享。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科学数据采集生产、使用、管理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不得利用科学数据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第二章职责
第六条科学数据管理工作实行国家统筹、各部门与各地区分工负责的体制。
第七条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牵头负责全国科学数据的宏观管理与综合协调,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研究制定国家科学数据管理政策和标准规范;
(二)协调推动科学数据规范管理、开放共享及评价考核工作;
(三)统筹推进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和发展;。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技术规范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技术规范一、引言数据中心是现代信息化建设中不可或者缺的基础设施,为保障数据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技术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技术规范,包括机房建造、供电系统、冷却系统、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方面。
二、机房建造1. 机房选址机房应选址在地势较高、不易受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
应避免与高压电力路线、高磁场干扰源等设施相邻。
2. 机房空间机房的面积应根据数据中心的规模确定,同时考虑到未来的扩展需求。
机房内应设置合理的通道和安全出口,以确保人员的安全疏散。
3. 机房布线机房内的布线应符合相关的电气安装规范,包括线缆的敷设、固定和保护等。
机房内的布线应有清晰的标识,方便维护和管理。
三、供电系统1. 电力设备数据中心应配备可靠的电力设备,包括变压器、发机电组、UPS等。
这些设备应具备自动切换和备份功能,以保证数据中心的持续供电。
2. 电力负载数据中心的电力负载应根据设备的功耗和数量进行合理规划,以确保供电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应预留一定的负载余量,以应对未来的扩展需求。
3. 电力管理数据中心应配备电力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负载情况。
并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及时处理电力故障和超负荷情况。
四、冷却系统1. 空调设备数据中心应配备高效可靠的空调设备,以保持机房的适宜温度和湿度。
空调设备应具备自动控制和调节功能,能够根据机房负载和外部温度变化进行智能调整。
2. 空调布局机房内的空调布局应合理,以确保冷气能够均匀分布到各个设备。
同时,应设置合理的冷热通道,避免冷热空气的混合,提高冷却效果。
3. 温度监测数据中心应配备温度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机房内的温度变化。
并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及时处理温度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以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网络设备1. 交换机数据中心的网络设备应具备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可扩展性。
交换机应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和传输速率,并具备流量控制和故障隔离等功能。
数据中心管理制度
数据中心管理制度目录一、数据中心管理制度的背景和意义二、数据中心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三、数据中心管理制度的内容及要求3.1 数据中心设施管理3.2 数据中心设备管理3.3 数据中心安全管理3.4 数据中心网络管理3.5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四、数据中心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五、数据中心管理制度的监督与评估六、数据中心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改进一、数据中心管理制度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承载着巨大的数据处理和存储等功能。
数据中心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业务的持续发展。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数据中心管理制度,对于提升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保障数据安全、降低运维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数据中心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数据中心管理制度应当遵循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确保数据中心的运行稳定和可靠。
2.持续改进原则:数据中心管理制度应当不断完善和改进,及时调整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和技术环境。
3.安全性原则:数据中心管理制度应当设置完善的安全措施,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4.合规性原则:数据中心管理制度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合规经营,确保数据中心运行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5.客户至上原则:数据中心管理制度应当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持续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数据中心管理制度的内容及要求3.1 数据中心设施管理1. 数据中心管理制度应当规定数据中心的基本设施要求,包括建筑物、供电系统、制冷系统、网络设备等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维护等工作。
2. 数据中心管理制度应当规定设施设备的定期巡检和维护计划,确保设备运行状态良好,及时替换老化设备。
3. 数据中心管理制度应当规定设施设备的安全措施,包括防火、防雷、防水等措施,并定期组织消防演练,确保数据中心的安全运行。
3.2 数据中心设备管理1. 数据中心管理制度应当规定设备的采购、安装、配置、升级和报废等管理规定,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3.17•【文号】国办发〔2018〕17号•【施行日期】2018.03.1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8〕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2018年3月17日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科学数据管理,保障科学数据安全,提高开放共享水平,更好支撑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科学数据主要包括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领域,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等产生的数据,以及通过观测监测、考察调查、检验检测等方式取得并用于科学研究活动的原始数据及其衍生数据。
第三条政府预算资金支持开展的科学数据采集生产、加工整理、开放共享和管理使用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科学数据相关活动,符合本办法规定情形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科学数据管理遵循分级管理、安全可控、充分利用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加强能力建设,促进开放共享。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科学数据采集生产、使用、管理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不得利用科学数据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第二章职责第六条科学数据管理工作实行国家统筹、各部门与各地区分工负责的体制。
第七条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牵头负责全国科学数据的宏观管理与综合协调,主要职责是:(一)组织研究制定国家科学数据管理政策和标准规范;(二)协调推动科学数据规范管理、开放共享及评价考核工作;(三)统筹推进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和发展;(四)负责国家科学数据网络管理平台建设和数据维护。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要求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机房作为数据存储与处理的重要场所,其建设要求也日益严格。
本文将从机房选址、通风散热、供电系统、网络设备和安全防护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的要求。
一、机房选址1.1 机房应选择离主要用户较近的地点,以减少数据传输延迟。
1.2 机房应远离交通繁忙的地区和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
1.3 机房应有足够的面积和承重能力,以容纳大量的服务器和网络设备。
二、通风散热2.1 机房应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畅通。
2.2 机房应安装冷却设备,如空调和风扇,以保持适宜的温度。
2.3 机房应定期清洁和维护通风设备,防止灰尘和杂物阻塞影响散热效果。
三、供电系统3.1 机房应配置双路电源,以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2 机房应安装UPS不间断电源系统,以应对突发停电情况。
3.3 机房应备有备用发机电组,以应对长期停电情况。
四、网络设备4.1 机房应配置高性能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以保证网络通信的速度和稳定性。
4.2 机房应建立完善的网络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故障。
4.3 机房应定期更新网络设备和软件,以确保信息安全和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五、安全防护5.1 机房应设置严格的门禁系统和监控摄像头,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5.2 机房应安装火灾报警器和灭火系统,以应对火灾风险。
5.3 机房应定期进行安全巡检和漏洞修复,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
综上所述,数据中心机房建设要求涉及到机房选址、通风散热、供电系统、网络设备和安全防护等多个方面,惟独严格按照像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才干确保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科学数据中心建设规范
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XXXXXX—2005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二〇〇五年八月前言制定本规范诣在指导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以满足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平台总体设计的要求,确保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并满足面向用户提供数据服务的基本技术要求。
本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规范起草工作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信息中心牵头,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测绘科学院四维公司、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华仪公司等单位参加。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晓波、戴爱德、徐枫、张子平、王国复、宦茂盛、徐宝龙、朱新周、胡昌振、许承东、常青、曹存根等。
I目次前言 (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缩写词 (2)5总体要求 (3)5.1总体要求 (3)5.2建设原则 (3)5.3总体结构与运行服务模式 (4)6技术平台 (4)6.1互联网接入环境 (4)6.2局域网基本环境 (5)6.3网络服务器与存储设备 (5)6.4数据库平台 (5)6.5数据服务基础平台 (5)6.6信息安全设施 (6)6.7机房及电源设备 (6)7数据资源 (6)7.1科学数据资源的调查与规划 (6)7.2科学数据的汇集与处理 (6)7.3科学数据的存储与运行维护 (7)7.4科学数据产品的加工 (7)7.5科学数据的质量保证 (8)7.6科学数据的元数据 (9)8数据共享与服务 (9)8.1数据共享的分级分类 (9)8.2目录服务 (9)8.3内容服务 (10)8.4功能服务 (10)9信息安全 (10)9.1基础设施安全 (10)9.2软件安全 (11)9.3数据安全 (11)9.4非技术防护措施 (11)1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XXXXXX—2005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技术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的原则、内容、程序、技术措施、信息安全等要求,适用于参加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各类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试点。
医院数据中心建设
医院数据中心建设一、引言医院数据中心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承载着医院的各类数据和信息,对医院的日常运营、决策支持和科学研究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数据中心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包括硬件设备、网络架构、数据安全和管理等方面。
二、硬件设备1. 服务器:医院数据中心应配备高性能的服务器,以满足数据处理和存储的需求。
服务器的配置应符合行业标准,包括处理器、内存、硬盘容量等方面。
2. 存储设备:医院数据中心需要配置可靠的存储设备,包括硬盘阵列、网络存储等。
存储设备的容量应根据医院的数据量进行合理规划,并具备良好的扩展性。
3. 网络设备:医院数据中心的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
网络设备应具备高可靠性和高性能,以保障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
三、网络架构1. 局域网:医院数据中心的局域网应采用高速以太网技术,支持千兆以太网和万兆以太网。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应合理规划,包括主干网、汇聚层和接入层。
2. 广域网:医院数据中心的广域网连接各个分院和外部机构,应采用安全可靠的专线或者虚拟专用网(VPN)等方式。
广域网的带宽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规划和配置。
四、数据安全1. 防火墙:医院数据中心应配置防火墙,对外部网络进行安全防护,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防火墙的策略应根据医院的安全需求进行定制。
2. 数据备份:医院数据中心应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建立完善的备份策略。
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以防止数据丢失或者损坏。
3. 数据加密:医院数据中心的敏感数据应采用加密技术进行保护,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窃取或者篡改。
五、数据管理1. 数据采集:医院数据中心应能够实时采集各类医疗数据,包括患者信息、医疗记录、病历资料等。
数据采集的方式可以是手动输入、自动化设备读取或者与其他系统集成。
2. 数据存储:医院数据中心应建立完善的数据存储体系,包括数据库、文件系统等。
数据存储的结构应合理划分,方便数据的检索和管理。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技术规范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技术规范引言概述:数据中心是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基础设施,其基础设施技术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数据中心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机房环境、电力供应、网络设备、安全防护和监控系统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技术规范的要求和实施。
一、机房环境1.1 温度和湿度控制:数据中心机房内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
一般要求温度在20-25摄氏度,湿度在40%-60%之间。
1.2 通风和空调系统:机房内需要安装有效的通风和空调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和温度控制。
空调系统应具备冗余设计,保证在一个系统故障时另一个系统能够顺利接管。
1.3 防尘和防静电:机房内应采取有效的防尘和防静电措施,定期清洁设备和地面,使用静电消除器等设备。
二、电力供应2.1 UPS系统:数据中心必须配备UPS系统,保证在电力中断时设备正常运行。
UPS系统容量应根据设备负载和电力需求进行合理规划。
2.2 发电机组:在长时间停电情况下,发电机组能够为数据中心提供持续电力供应。
发电机组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可靠运行。
2.3 电力线路和配电柜:电力线路应采用双回路设计,配电柜应具备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功能,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和安全。
三、网络设备3.1 网络拓扑结构:数据中心网络拓扑结构应设计合理,避免单点故障,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和高效。
3.2 网络设备冗余:网络设备应采用冗余设计,保证在设备故障时能够自动切换到备用设备,不影响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
3.3 网络安全防护:数据中心网络设备应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保护数据中心免受网络攻击和恶意入侵。
四、安全防护4.1 门禁系统:数据中心应配备门禁系统,限制非授权人员进入机房,确保设备和数据的安全。
4.2 监控摄像头:安装监控摄像头对数据中心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4.3 防火系统:数据中心应配备有效的防火系统,包括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等设备,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扑灭。
数据中心施工方案
数据中心施工方案数据中心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设施,用于存储和处理大量的数据。
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以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个合理的数据中心施工方案。
首先,施工方案应该包括对数据中心建筑的选址和规模的规划。
选址应该考虑到交通便利、通讯网络覆盖的程度,以及环境的稳定性等因素。
规模的规划应根据数据中心的需求确定,包括机柜数量、设备容量、网络带宽等。
其次,施工方案应包括对数据中心建筑的设计和构造的规划。
建筑设计应考虑到建筑的结构强度,保证设备在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下能够正常运行。
同时,建筑内部的布局和空间利用也需要科学合理,以便设备的安装和维护。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安全性,包括防火、防水、防盗等措施。
第三,施工方案应包括对数据中心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的规划。
设备的选择应根据数据中心的需求来确定,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设备的安装应按照厂家的要求和规范进行,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并且易于维护和管理。
第四,施工方案应包括对数据中心的供电和制冷系统的规划。
供电系统应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包括UPS电源、发电机组等设备,以及电缆敷设和电源分配的规划。
制冷系统应考虑到设备的散热需求,确保设备在正常温度下运行。
同时,还需要考虑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性。
第五,施工方案应包括对数据中心的监控和安全系统的规划。
监控系统应包括对设备和环境的实时监控,以及报警和故障处理的能力。
安全系统应包括门禁、视频监控、防火系统等,以保障数据中心的安全。
最后,施工方案应包括对数据中心的运维和管理的规划。
运维和管理包括设备的监测和维护,以及数据的备份和恢复等。
此外,还需要制定应急方案,以应对自然灾害、网络攻击等突发情况。
综上所述,一个合理的数据中心施工方案应包括选址和规模的规划、建筑设计和构造的规划、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的规划、供电和制冷系统的规划、监控和安全系统的规划,以及运维和管理的规划。
这些方案应根据数据中心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来确定,并且需要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发展历程
国家基础数据中心始于 2003年建设的“基础科学数据中心及共享服务”,是 2002年启动的“国家科学数据 共享工程”的重点项目,得到了科技部的持续支持,后经过多期建设,2013年 7月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评审会 并获得“优秀”。2017年 1月 25日,按照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绩效考核与评估结果的 通知》(国科发基〔2017〕24号),被正式纳入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体系,正式从建设阶段进入后评估阶段, 并更名为“国家基础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持续稳定地提供基础科学数据共享服务。2019年 6月,国家基础 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经过调整,基于部分学科数据基础建立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 中心、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等 5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其 他基础学科重组成为“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
谢谢观看
国家基础数据中心2021年顺利通过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中心学科中心认定 ;支持2021年度中关村论坛顺 利举办 ,助力开放科学国际创新联盟成立,开放科学实践北京倡议发布,相关工作入选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科 学数据工作十大进展 ;与交通运输部合作成立交通运输科学数据分中心,支持交通领域数据汇聚与共享服务; 2021年顺利通过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中心学科中心认定;2021年10月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12 月入选中国科学院“十三五”信息化成果展,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 。
服务成效
2020年起,国家基础数据中心承担国家启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学数据汇交工作,截止2022年3月服务支撑 五个项目管理机构51个专项960个项目的数据汇交,汇交数据总量超过1PB。国家基础数据中心持续服务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近两年服务重大项目1000余项,支撑论文总数3000余篇,形成典型服务案例519个,有力支撑了科技 强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文化自信、生态保护、产业创新和人民生命健康 。
科学数据中心 政策法规
科学数据中心政策法规
科学数据中心的政策法规是指为了规范科学数据中心的运行和管理,保障科学数据的安全、有效和可信性,以及促进科学数据共享和开放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在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如欧洲的《欧洲开放科学云倡议》和美国的《数字科学数据管理和共享政策》等,在推动科学数据的共享和开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中国,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立项于2011年,为科学数据的收集、存储、管理和共享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持。
此外,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也为科学数据中心的发展提供了相关的政策指导。
此外,科学数据中心的政策法规还需要考虑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
在数据的采集和管理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以保障科学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总之,科学数据中心的政策法规需要综合考虑数据共享、开放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为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提供相关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指导。
数据中心建设标准与规范
数据中心建设标准与规范数据中心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设施之一,在实现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标准与规范非常必要。
本文将从数据中心的基本定义、建设标准与规范的必要性以及相关要求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数据中心的基本定义数据中心是由一系列网络设备、存储系统和服务器等组成的信息技术设施,用于存储、管理和传输数据。
它不仅提供计算资源支持,还承担着存储重要数据和应用系统的责任。
数据中心的建设标准和规范对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建设标准与规范的必要性1. 提高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和稳定性数据中心承载着企业重要的业务和应用系统,一旦发生故障或中断,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通过建设标准与规范,可以确保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和稳定性,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从而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2. 规范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数据中心中涉及众多设备,如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标准与规范可以规范设备的配置要求和管理方式,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互通互联,提高整体的性能和效能。
3. 保护数据安全和隐私数据中心存储了大量的敏感数据,包括企业的财务、人事、客户和产品等信息。
建设标准与规范可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包括物理安全和网络安全等,预防数据泄露和信息被非法获取的风险。
4. 节约能源和资源数据中心通常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建设标准与规范可以要求合理规划和利用能源,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达到节约资源、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
三、建设标准与规范的相关要求1. 设备配置和布局建设数据中心时,设备配置和布局十分重要。
合适的设备配置和科学的布局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和性能。
建设标准与规范应明确设备的类型、数量和位置要求,以及设备之间的布线和连通方式等。
2. 通风散热和温湿度控制数据中心设备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量,通风散热和温湿度控制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应用的不断普及,数据中心成为了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核心设施。
为了保障数据中心的安全、高效运行,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数据中心设计规范十分必要。
本文将从数据中心的布局、硬件设备、安全措施以及能源效率等方面详细介绍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一、数据中心的布局在数据中心的布局设计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以确保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行。
首先,数据中心的物理空间应足够宽敞,以容纳各种设备并提供良好的供电、散热条件。
其次,需要合理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如机房区、网络区、存储区等,以便于管理和维护。
此外,应根据设备的冷热分布情况,合理设置冷热通道,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二、硬件设备的选择和配置在数据中心的硬件设备选择和配置上,应根据实际需求和业务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配置。
首先,服务器的选择应基于性能、可扩展性和稳定性等因素进行评估。
其次,存储设备的选择应兼顾容量和速度,并配置冗余设备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此外,网络设备的选择应满足数据传输的需求,并提供足够的带宽以保障数据的流畅传输。
三、安全措施的落地实施数据中心的安全是数据保护的基础,因此要制定严格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首先,要设置严格的身份认证机制,限制非授权用户进入数据中心。
其次,要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对不同的用户和设备设置相应的权限。
此外,要定期对数据中心进行安全评估和演练,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安全风险,提高数据中心的整体安全水平。
四、能源效率的提升随着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效率的提升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选择高效节能的设备,避免能源的浪费。
其次,要采用合理的供电方案,优化供电系统的布局和设备的使用。
此外,还可以通过冷热通道的设置和风冷、水冷等散热技术的应用,降低能耗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数据中心设计规范是确保数据中心高效运行和数据安全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布局设计、硬件设备的选择和配置、安全措施的实施以及能源效率的提升,可以建立一个安全可靠、高效节能的数据中心,满足现代企业对数据处理和存储的需求。
甘肃省科技厅关于2020年度甘肃省科学数据中心立项建设的通知
甘肃省科技厅关于2020年度甘肃省科学数据中心立项建设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0.12.29•【字号】甘科基〔2020〕4号•【施行日期】2020.1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关于2020年度甘肃省科学数据中心立项建设的通知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兰州大学,甘肃省地震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国办发〔2018〕17号),进一步提升我省科学数据管理水平,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经单位推荐、专家论证和省科技厅研究,同意依托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立项建设甘肃省科学数据总中心(甘肃省生态环境科学数据中心)、依托兰州大学立项建设甘肃省气候变化科学数据中心、依托甘肃省地震局立项建设甘肃省自然灾害科学数据中心。
甘肃省科学数据中心依据《甘肃省科学数据管理实施细则》(甘政办发〔2018〕173号)进行管理,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正式挂牌运行。
请你单位进一步加强对数据中心的管理,完善科学数据资源存储、管理和安全所需基础设施。
省科学数据中心要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制定五年建设运行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和目标任务,梳理本领域科学数据资源体系架构,推进相关领域、单位科学数据资源向中心汇聚和整合,强化科学数据开发应用与分析挖掘利用,提升科学数据使用效率和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要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创新运行管理机制,开展交流合作,为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
省科技厅委托省科学数据总中心牵头负责全省科学数据的规范管理与综合协调,研究制定我省科学数据中心管理办法和标准规范,指导各领域科学数据中心开展科学数据生产、管理、审核、接收、保管、共享服务和评价考核工作。
附件:2020年度甘肃省科学数据中心立项建设名单甘肃省科技厅2020年12月29日(此件主动公开)附件2020年度甘肃省科学数据中心立项建设名单序号名称负责人依托单位1甘肃省科学数据总中心(甘肃省生态环境科学数据中心)张耀南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2甘肃省气候变化科学数据中心赵长明兰州大学3甘肃省自然灾害科学数据中心石玉成甘肃省地震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XXXXXX—2005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二〇〇五年八月前言制定本规范诣在指导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以满足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平台总体设计的要求,确保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并满足面向用户提供数据服务的基本技术要求。
本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规范起草工作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信息中心牵头,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测绘科学院四维公司、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华仪公司等单位参加。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晓波、戴爱德、徐枫、张子平、王国复、宦茂盛、徐宝龙、朱新周、胡昌振、许承东、常青、曹存根等。
I目次前言 (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缩写词 (2)5总体要求 (3)5.1总体要求 (3)5.2建设原则 (3)5.3总体结构与运行服务模式 (4)6技术平台 (4)6.1互联网接入环境 (4)6.2局域网基本环境 (5)6.3网络服务器与存储设备 (5)6.4数据库平台 (5)6.5数据服务基础平台 (5)6.6信息安全设施 (6)6.7机房及电源设备 (6)7数据资源 (6)7.1科学数据资源的调查与规划 (6)7.2科学数据的汇集与处理 (6)7.3科学数据的存储与运行维护 (7)7.4科学数据产品的加工 (7)7.5科学数据的质量保证 (8)7.6科学数据的元数据 (9)8数据共享与服务 (9)8.1数据共享的分级分类 (9)8.2目录服务 (9)8.3内容服务 (10)8.4功能服务 (10)9信息安全 (10)9.1基础设施安全 (10)9.2软件安全 (11)9.3数据安全 (11)9.4非技术防护措施 (11)1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XXXXXX—2005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技术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的原则、内容、程序、技术措施、信息安全等要求,适用于参加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各类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试点。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
但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l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国家科委、国家保密局令第20号,1995年1月6日)l信息检索应用协议(Z39.50协议)l GB9361-88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l BMZZ1-2000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要求l GB50173-93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l GB2887-89 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l GB/T 8567 -19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l GB/T 11457-1995 软件工程术语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平台National scientific data sharing platform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组成部分。
由国家科学技术部牵头,依托国家相关部门、行业系统和科研教育系统等科学数据或信息管理机构,基于因特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类科学数据资源,形成科学数据共享网络服务体系,面向政府部门、科技教育界和社会各界提供科学数据服务的网络共享平台。
3.2国家科学数据中心National scientific data center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组成部分,是以国家部门、行业系统为基础,按不同科学技术领域建立的社会公益型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主要负责国家长期布局的公益性、基础性科学数据的汇交、管理、交换与共享服务。
根据工作需要,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可下设分中心。
13.3科学数据资源Scientific data resources特指以公益性和基础性为主体的、具有科学研究应用价值的数据资源,包括在观测、监测、调查、试验、实验以及研究等科学技术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原始性数据,以及按照不同科技活动需求进行系统加工整理的各类数据。
3.4主体数据库Core database依据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分类体系构建的二级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的科学数据集,并基于计算机系统运行的数据库。
3.5数据集dataset可以标识的数据集合。
3.6元数据metadata关于数据的数据。
3.7核心元数据Core metadata特指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中,描述科学数据集基本属性的必选元数据元素。
3.8扩展元数据Expand metadata特指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中,描述科学数据集特殊属性的可选元数据元素(即:核心元数据之外的元素)。
3.9科学数据共享服务Scientific data shared services为提供科学数据共享所提供的技术服务,包括:目录服务、导航服务、数据信息发布、数据检索、数据产品加工、数据及数据产品分发等。
3.10数据服务基础平台Infrastructure for data services用于实现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功能的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Internet服务(DNS服务、Email服务、WEB 服务、FTP服务等)、数据库服务、GIS服务等各类服务,以及访问控制、信息安全等软硬件基础平台的总称。
3.11Web service可互操作的分布式应用程序平台,是一套技术标准,它定义了应用程序如何在Web上实现互操作性;Web service 平台需要一套协议来实现分布式应用程序的创建。
4缩写词GIS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WebGIS 基于因特网的地理信息系统HTML 超文本链接标记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SGML 通用标记语言(Standard for General Markup Language)。
URL 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因特网WWW服务程序上用于指定信息位置的表示方法。
XML 可扩展标记语言。
Web service平台中表示数据的基本格式,除易于建立与分析外,XML2的主要优点在于它既平台、厂商无关。
XSD W3C制定用于专门解决XML数据表示问题的一套标准。
它定义了一套标准的数据类型,并给出了一种语言来扩展这套数据类型。
Web service平台就是用XSD来作为其数据类型系统的。
C/S 客户/服务器(Client / Server)结构。
B/S 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 / Server )结构。
5总体要求5.1总体要求针对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国家部门、行业主管的科学数据资源为基础,建立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要求:(1)坚持“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信息共享,服务科技,面向社会”的指导方针,加强顶层设计,推进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互联互通、功能强大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
(2)应以国家部门、行业领域信息中心或专业信息机构为依托,汇集、建立国家某一部门或行业的科学数据共享资源。
(3)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从需求上找准切入点,从科学数据应用效益和现实情况出发确定重点建设内容,在科学数据共享应用方面下工夫,切忌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工程。
(4)坚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先进成熟技术,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充性、易维护性和开放性。
(5)遵循系统工程建设的规律,对国家科学数据中心总体设计进行详细、科学的论证,加强项目过程管理,规范技术文档,对重要信息系统必须保留完整的源代码。
5.2建设原则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核心建设内容是:国家部门、行业领域的科学数据资源建设及其数据服务系统建设,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网络及软硬件基础平台、信息安全系统等建设。
在技术上应坚持以下建设5.2.1规范化为保证国家科学数据共享交换,必须遵循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优先采用国家、行业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并结合实际应用制定相关标准,使科学数据信息便于各类用户使用。
5.2.2网络化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是基于因特网技术的网络化信息平台,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必须采用因特网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发布。
3应最大限度地满足科学数据整合、数据管理与数据应用的需要,系统要提供界面友好、易于使用、智能化、便于管理维护、数据更新、数据备份、系统扩展等功能,同时具有与其他系统实现数据级共享、协同工作的能力。
5.2.4可扩展性应充分考虑数据不断变化增加的需要,充分考虑数据对外共享与分发服务的需要,充分考虑各行业业务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充分考虑软硬件技术发展的需要,以保证软硬件的升级不会给系统使用带来困难,保证具有持续长久的生命力。
5.2.5安全性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必须具备数据系统安全和访问安全的技术措施。
5.3总体结构与运行服务模式5.3.1总体结构(1)国家科学数据中心总体结构:科学数据中心以及根据需要下设的若干分中心,应基于因特网互联。
(2)数据资源管理结构:采用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各科学数据库原则上由相关建设单位进行管理维护,数据可集中存储在主中心,也可分布存储在分中心。
(3)数据服务结构:数据服务包括在线服务和离线服务。
离线服务由主中心和各分中心基于相应的数据库提供分发服务;在线服务由主中心提供“一站式”的数据发现服务,各分中心提供元数据和数据访问服务。
5.3.2运行模式(1)网络运行:全年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
(2)数据流程:数据收集、规范化整理、加工、建库、发布。
(3)服务流程:用户注册、认证、数据目录、元数据查询、数据访问、专题服务等。
6技术平台6.1 互联网接入环境6.1.1链路和带宽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必须具备用于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的因特网链路。
其中:(1)接入链路应优先选用光纤接入,链路带宽应不低于10Mbit/s,同时应具有另一条备用链路,带宽不低于2Mbit/s;(2)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如下设分中心,则也必须具备因特网接入链路,带宽不低于1Mbit/s。
6.1.2接入设备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各局域网外网出口(即:互联网链路接入端)应该安装已经过国家公安部认证的路由器、硬件防火墙等网络接入设备。
4互联网接入采用TCP/IP协议。
6.1.4域名规划(1)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域名(即:主中心域名)采用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域名 下的三级域名,即:, 由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办公室统一管理并授权使用。
(2)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分中心域名,采用本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域名下的四级域名,即:。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负责统一规划管理其分中心域名,并向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办公室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