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doc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3、东北作家群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以及希望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

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红、萧军、舒群、端木蕻良等。

代表作品有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等。

4、新感觉派中国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新感觉派和法国都市文学主义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文学流派,又被称为“都市主义小说”,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现实主义小说流派。

该流派运用印象主义、直觉主义心理剖析和蒙太奇等现代技法,来表现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追捕新奇的感觉和惊异的体验,开掘人物的潜意识,代表作家有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具代表性的三个)、叶灵凤、徐霞村、杜衡等人。

5、山药蛋派“山药蛋派”又称山西作家群,指的是以活跃于五、六十年代文坛的赵树理等为代表的山西籍小说家群体。

这批小说家以《人民文学》、《火花》为阵地,承《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的格调,发表了一批趋向相似,风格相近的作品,代表作有赵树理的《三里湾》、《锻炼锻炼》等等。

共同性是取材于山西农村生活,从农村各类运动诸如土改、合作化、人民公社中取得素材,写作的多是问题小说。

这些作品的突出特点是擅长描写在各项运动中采取犹豫观望态度的中间人物,如赵满屯、赖大嫂等,对农民的精神弱点进行善意的嘲讽具有诙谐幽默的轻喜剧风格。

在形式方面以农村读者能读懂为出发点,取话本、拟话本的传统手法,以叙述为主,故事有头有尾,结构单纯,交待清楚,主要靠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节来刻画人物,语言幽默生动。

具有通俗化、大众化,为老百姓的喜闻乐见的美学特点。

因这批作家都是山西人,作品又带有明显的山西乡土色彩,而山西又以盛产山药蛋闻名,故称这批作家为山药蛋派小说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二、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中山公园成立,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

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发起,会员170多人。

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沈雁冰接编的《小说月报》,内容经过了全面革新,成为其代用机关刊物。

其总部后来迁至上海,并在北京、广州、宁波等地设立分会。

“五卅”以后该会活动减少,1931年“一·二八”事件发生,《小说月报》停刊,该会无形解散。

2、《文学改良刍议》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3、乡土小说“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它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流派,是农村题材小说,它多取材于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厚地域风俗的农村。

在20年代初、中期,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乡土小说”的作品。

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

4、自叙抒情小说以创造社作家为主的自叙传抒情小说的兴起,是五四个性解放思潮的产物,是五四时代发现自我,认识个人的具体表征,他们受到了西方近代主观哲学思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和西方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日本私小说等多方面影响。

在小说创作中,他们运用浪漫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性心理分析等多种创作方法或技巧,侧重表现自我、主观、内心的欲望要求等,多写青年的性苦闷和经济苦闷等身边题材,宣泄或抒发具有反抗性的甚至变态的情绪,在20年代形成了一个以情绪表现为核心的小说体式和作家群体。

5、京派文学所谓“京派”,是指20世纪20年代末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活动在以北平为中心的北方城市并保持民主自由主义立场的作家群。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1、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正式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帷幕,标志着五四文学革命的正式开始。

2、《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话小说。

在结构上选取了“狂人”整个生涯中的一些片段,用日记格式连缀成篇。

3、《阿Q正传》是鲁迅解剖国民痼疾的最典型的作品,是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集中体现。

4、郁达夫的《沉沦》是现代文学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5、《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它以崭新的内容与形式而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作。

6、在“左联“的大会上,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话高屋建瓴地对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期的经验与教训作了科学总结。

7、30年代的文学作品:茅盾《子夜》,巴金《家》,老舍《骆驼祥子》,沈从文《边城》,艾芜的《南行记》,曹禺的《家》和《原野》,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等,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日趋成熟。

8、矛盾的《农村三部曲》,包括三个连续性的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

9、巴金的《爱情三部曲》包括中篇《雾》《雨》《电》和短篇插曲《雷》。

10、沈从文被称为“文体作家“,他的小说往往体式独特。

《边城》就是别具一格的诗化抒情小说。

11、艾青是吟唱着一首中国劳动人民的赞歌《大堰河—我的保姆》登上中国现代诗坛的。

12、《雨巷》是戴望舒的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作,诗作采用整体象征的写法。

13、曹禺于1933年完成了处女作《雷雨》,1940年创作了五幕剧《北京人》,它是继《雷雨》《日出》《原野》之后的又一杰作,是曹禺戏剧创作的高峰。

其中《北京人》是曹禺根据巴金的小说《家》改编而成的。

14、钱钟书是一位学者型的小说家,在讽刺小说的创作上自成一体,代表作《围城》。

15、“老百姓喜欢看“是赵树理的审美目标,创造了”评书体“的小说样式(代表作《小二黑结婚》)16、孙犁是解放区除赵树理以外最重要的小说家,他最有名的小说都是以抗战时期的白洋淀地区为背景创作的“抗战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复习提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复习提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时间地点:1921年1月,北京发起人:周作人、叶绍均、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会刊:《小说月报》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文学主张:为人生的文学2、问题小说:是指五四以后的几年间(1919-1925)形成的一种小说类型或题材热,是指那些反映政治、道德、教育、婚姻、恋爱等人生问题的小说。

3、乡土小说:是指20世纪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寄居在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的作家描写故乡农村或乡镇生活,具有较浓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隐现着乡愁的小说。

4、创造社:时间地点:1921年7月,东京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田汉、成仿吾、张资平前期创造社提倡:“为艺术而艺术”,“重内心,尊天才,非功利”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刊物:《创造周报》、《创造季刊》5、新月诗派:时间:1926年《晨报·诗镌》创刊,标志新月诗派形成,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

主要成员: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6、上海民众戏剧社:时间:1921年成立,是五四后第一个戏剧团体发起人:沈雁冰、郑振铎、欧阳予倩、陈大悲等刊物:《戏剧》7、左联背景: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共产党的指示,共同斗争的需要,结束革命文学的论争。

成立:1930年3月2日,上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出版物:《拓荒者》、《北斗》8、田园小说:又叫抒情小说,诗化小说,散文化小说,意境小说。

基本特点:(1)环境描写处于重要位置:山水和风俗(2)情节淡化(3)人物性格单纯9、东北作家群:界定:“九一八”沦陷后,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开始文学创作。

主要作家:萧红、萧军、端木蕻良10、中国诗歌会:成立时间地点:1932年9月,上海发起人:穆木天、蒲风、杨骚、任钧等机关刊物:《新诗歌》11、“文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成立时间地点:1938年3月27日,武汉会刊:《抗战文艺》意义:标志着文学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口号:“文章下乡,文章入伍”二、填空:1、世纪之交的思想启蒙运动:(1)诗界革命;(2)文界革命; (3)小说界革命2、林纾的外国文学翻译。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00530)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00530)复习资料

《阿Q正传》(一)识记: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于1921年底在《晨报副刊》上连载。

(二)理解:从鲁迅对阿Q的态度中看鲁迅小说创作思想。

鲁迅对阿Q的态度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既哀怜他不幸的遭遇、卑下的地位,又恼怒他精神的麻木与愚昧。

鲁迅想通过小说的形式来"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种"病苦"既是物质的贫困,也是精神的病态。

可见鲁迅之所以做小说的创作思想,是为启蒙主义,为人生,为改造国民性。

(三)简析:小说对辛亥革命的描写。

小说对辛亥革命是通过侧面透露的方法加以描写的。

首先,作品反映了辛亥革命激起的波澜和反响。

不同阶级的人物,对待这次革命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阔人老爷、地主豪绅本能地对革命感到害怕和不安,而象阿Q这样的被压迫者,却从统治者的惊慌和不安中感到"快意",并由此而"神往"革命。

其次,作品揭示了辛亥革命的极不彻底性质。

革命并未改变封建统治的现状,没有损害那些统治者和压迫者什么,"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地主豪绅摇身一变成了"革命党",赵秀才和假洋鬼子还成了志同道合的"同志"。

第三,作品总结了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历史教训。

革命前没有发动群众,革命起来后,又不依靠群众、不发扬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不满足群众的革命要求。

相反地,革命在中途与反革命势力妥协了,阿Q这样受苦无辜的农民反被当作抢劫犯枪毙了。

(四)论述:1、分析阿Q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一个贫苦而未觉悟的落后农民形象,是"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鲁迅语)。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

[小说]《阿Q正传》作者:鲁迅1、鲁迅小说的创作思想。

“启蒙主义,为人生,改造国民性,”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病苦“,既指极端贫困的物质”病苦“,更指极端麻木愚昧的精神”病苦“。

2、分析阿Q形象。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落后贫苦农民,是一个质朴、愚昧、也沾染上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的落后农民,是“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

”阿Q的性格是复杂的。

主要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著名的、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个艺术典型。

3、阿Q的精神胜利法及其表现。

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社会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却不正视现实,以妄自尊大等种种方法,自欺欺人,求得“精神上的胜利”。

表现在①妄自尊大。

②自轻自贱。

③欺凌弱者。

④健忘。

⑤忌讳缺点,甚至以丑为荣4、如何评价阿Q的革命?两方面分析评价:一、肯定阿Q要革命。

是被封建社会逼迫而去神往革命的。

二、也夹杂着农民的狭隘报复,说明他还不觉悟。

阿Q的革命复杂性,基本上体现了农民革命的复杂性,提出了启发农民觉悟、教育引导农民的重要性问题。

5、阿Q“大团圆”结局揭示了什么?有主、客观原因。

主观上阿Q实在糊涂,把抢匪等同于革命党,揭示了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的重要性问题。

客观上,阿Q是被由自由封建势力变成的革命政府判决枪毙的,这就揭示了辛亥革命与封建势力妥协、封建势力篡夺革命胜利果实的历史教训。

6、阿Q的典型意义。

①阿Q是一个“现代我们国人的灵魂”,是中国人的一面镜子。

具有针砭、改造国民劣根性的意义。

②阿Q的形象提出了国民革命中启发农民和国民觉悟的重要性问题。

③揭示了辛亥革命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农民群众的历史教训。

7、鲁迅对阿Q抱怎样的态度?鲁迅对阿Q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8、简析赵太爷。

赵太爷是封建地主,中国封建宗法制下农村的土皇帝。

他的性格是专横、贪婪、狡猾、狠毒。

9、简析《阿Q正传》对辛亥革命的描写。

小说对辛亥革命是作为阿Q活动的背景进行侧面勾勒的,但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现当代文学填空,选择1、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开端。

2、20世纪初的文学改良运动,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发起了“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新文体运动”。

3、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标志。

4、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同年2月,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钱玄同、刘半农响应其“文学革命”。

5、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思想革命》,提出“为人生”的文学口号,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

6、1918年5月,鲁迅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现代小说《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中国文学第一篇具真正现代意义的小说。

7、胡适、刘半农、沈尹默进行了第一批白话新诗的尝试,有《鸽子》、《月夜》、《相隔一层纸》等。

8、1924年11月,《语丝》周刊创办,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倡导“语丝文体”,获“语丝派”称号。

9、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

受西方唯美主义影响较深。

徐志摩原名徐章垿,有诗歌《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翡冷翠的一夜》等。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新格律诗理论奠基人,出版诗集《红烛》和《死水》。

10、1919年初,新文学阵营开展了对以林纾为代表的守旧分子的斗争。

1922年,又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

与《学衡》相呼应的有甲寅派章士钊的《甲寅》的复古论。

11、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

“鲁迅”为发表《狂人日记》时的笔名。

12、乡土文学作家许钦文的《鼻涕阿二》塑造了一个与阿Q一样不觉醒的乡村妇女形象。

13、与“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同时发展的还有表现自我的小说,取材多为自己的经历和身边琐事,故称“自叙传小说”或“身边小说”。

14、浪漫抒情小说文学流派的精神主导是郁达夫和郭沫若,代表作有郁达夫《沉沦》、郭沫若《漂流三部曲》。

15、1925年前后,有人开始尝试革命文学创作,在小说创作上,最突出的革命文学作家是蒋光赤,他此时期代表作《少年漂泊者》、《短裤党》。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新文学,简单的说一句,是‘人的文学’。

应该排斥的,便是反面的非人的文学”观点的是: C.周作人2.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中称赞一位诗人的诗“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这位诗人是:C.徐志摩3.新文学作家中最早写长篇小说的是:C.张资平4.《生死场》是哪位作家的成名作。

C.萧红5.“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是哪位作家的创作追求: B.沈从文6.下列哪一部作品不是穆时英创作的:D.《梅雨之夕》7.仇虎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A.《虹》8.“湖畔四诗人”除潘漠华、汪静之、应修人外,另外一位是:A.冯雪峰9.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是 B.冯至10.下列哪一部散文集不是郁达夫创作的:A.《雨天的书》11.下列哪一位不是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的人物:D.铁锁12.“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这个人”是指:A.傩送13.巴金创作生涯中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 C.《寒夜》14.“于浩哥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

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这一句子出自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哪一首散文诗:C.《墓碣文》15.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是哪位诗人的诗句:D.艾青16.提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说的是 B、胡适17.“祖国呀祖国!……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这一呼唤出自 C、《沉沦》18.鸳鸯蝴蝶派的主流从题材、内容上来说是 A 言情小说19、1928年以后,(D左翼文学)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潮。

20、戴望舒、施蛰存都受过法国(D象征主义)的影响,喜欢意象派诗歌,作为《现代》的两个核心人物,他们的经历和嗜好直接影响着现代派诗风的形成。

21、“五四”文学革命初期,撰文反对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封建复古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是(A 、林纾)22、胡风文艺观的核心观念是( B 、主观战斗精神)23、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编《晨报副刊·诗镌》所提倡的诗体是( C、格律诗)24、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1938年3月27日成立于( C、武汉)25、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正式出版的长篇小说《冲积期化石》是下列哪一位作家的作品?(D 张资平)26、( C 、周作人)在1921年6月发表了《美文》,热情号召“治新文学的人”去大胆尝试现代的小品散文,并同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积极推进现代小品散文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三突出”创作原则 : “三突出”是“文革”中被推崇为“无产阶级创作必须遵行”的创作原则。

这一原则的规范性说法经姚文元修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三突出”创作原则是新中国文艺极左倾向走向极致的产物。

2、朦胧诗 : 朦胧诗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

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

、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3、先锋文学:在中国文坛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

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

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主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等。

4、新写实小说 : 新写实小说是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小说创作中出现的一股新的文学创作倾向。

这些小说的创作方法仍然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新写实小说在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认识上,把日常生活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在对真实的理解上,追求一种色的体验真实,在对人物处理上,主要体现的是小人物的生存境况,在叙述态度与叙述方式,采取民间的叙事立场,中立化的叙述方式。

(代表作家作品有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刘震云的《单位》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2011 年4 月考试考前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田汉的剧作《南归》是他的作品中()最浓的。

A.现实色彩B.讽刺色彩C.抒情色彩D.悲剧色彩2.()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

A.闻一多B.周作人C.杨朔D.沈从文3.小说《骆驼祥子》结尾处,祥子已经沦落成一个()。

A.破产的农民B.乞丐C.告密者D.土匪4.在丁西林的话剧《酒后》中,丈夫是一个()。

A.理想主义者B.颓废者C.浪漫主义者D.现实主义者5.()是老舍短篇小说的杰作,他原来计划写成一部十万字的长篇武侠小说《二拳师》。

A.《断魂枪》B.《微神》C.《猫城记》D.《离婚》6.()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也是最先为社会有限度承认的"朦胧"诗人,其诗集在1982年就获得了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奖(1979-1982)。

A.顾城B.北岛C.杨炼D.舒婷7.在中国文坛从晚清开始到五四,小说实现了()的移动。

A.从边缘向中心B.从中心向边缘C.从中心向中心D.从边缘向更边缘8.朱自清追求自己的文章达到"用笔如舌"的境界,他的散文属于中国现代散文当中()的一脉。

A.交流体B.闲话风1 C.对话体D.独语体9.()曾经谈到他20世纪90年代的创作冲动是来源于悖论、老庄和禅三者在智慧层面上互相辉映的结果。

A.孟京辉B.过士行C.高行健D.魏名伦10.戴望舒早年孜孜追求诗歌的音乐性,其代表性作品是写于1927年的(),叶圣陶称赞该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A.《我用残损的手掌》B.《我的记忆》C.《灾难的岁月》D.《雨巷》11.王朔在小说中尽情地讽刺挖苦(),对他们表现出一种敌视的态度。

A.知识分子B.军人C.政府官员D.商人12.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当中重要的女英雄()是一名医护人员。

A.林红B.白茹C.小常宝D.鞠县长附:参考答案1 C 2 B 3 C 4 D 5 A 6 D 7 A 8 B 9 B 10 D 11 A 12 B 二、多项选择题1.《围城》知识丰富语言警策幽默,同时又以爱情婚姻为小说的主线,既包含社会讽刺又充满悲悯与关怀,可以看作是()。

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中国现当代作品选》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大综合

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中国现当代作品选》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大综合

《阿Q正传》简介:《阿Q正传》最初发表于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的《晨报副刊》,署名巴人,后收入《呐喊》。

发表之后,立即引起了新文学界的注意,被公认为鲁迅小说的代表作品。

1922年四月,沈雁冰在《小说月报》上答复读者的《通信》中说:“《阿Q正传》虽只登到第四章,但以我看来,实是一部杰作。

”(可谓慧眼识珠)在1923年10月发表的《读《呐喊》》一文中,又说:“现在差不多没有一个爱好文艺的青年口里不曾说过‘阿Q’这两个字,我们几乎到处应用这两个字,在接触灰色人物的时候,或听到了他们的什么‘故事’的时候,《阿Q正传》里的片断的图画,便浮现在眼前了。

”而现实中的那些灰色人物,对于《阿Q正传》的问世,“都栗栗危惧”,以为作品“就是骂他自己”,待到知道作者同他们素不相识,并不知道他们的阴私的时候,“又逢人声明说不是骂他”。

这就足见《阿Q正传》影响之巨大和成就之惊人。

1926年,敬隐渔将之译成法文,也得到了罗曼罗兰的高度称赞。

周作人也曾将之译成日文。

它是最早介绍到世界去的中国现代小说。

1、阿Q形象分析阿Q形象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性(参见教材P47“说不尽的阿Q”)。

形成阿Q的接受史。

①“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关注阿Q精神的核心:精神胜利法。

(启蒙与救亡的时代)鲁迅自己说,他之所以要写《阿Q正传》,是因为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并且说“民国元年已经过去,无可追踪了,但此后倘再有改革,我相信还会有阿Q似的革命党出现。

我也很愿意如人们所说,我只写出了现在以前的或一时期,但我还恐怕我所看见的(阿Q)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

(见P37)②落后的农民(或农民)的典型。

(阶级分析)。

50年代至7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强调要对文学作品进行阶级分析,于是阿Q被视为“落后的农民”(或“农民”)的典型,关注重点也发生了转移。

毛泽东论阿Q:《阿Q正传》是一篇好小说,……鲁迅在这篇小说里面,主要是写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鲁迅:现代小说的奠基人现代小说之父第一篇白话小说最重要的价值(最早关注的问题)、影响最深刻的:1、对农民的命运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整个民族问题的关注。

2、敏锐、准确地关注着、分析着知识分子的命运。

作品:《故乡》《阿Q正传》农民命运《孔乙己》《伤逝》知识分子命运区别:《故乡》相对是对农民、农村本身的集中关注《阿Q正传》是农民题材,但其意义远远思想内涵更加丰厚《孔乙己》关注、描写五四前就知识分子的命运,科举腐朽的料一代知识分子《伤逝》五四后,新式知识分子的命运,也表白鲁迅对妇女地位的思考。

郁达夫:创造社代表作家创造社根本特点:浪漫主义抒情风格郁达夫和鲁迅都是以短篇小说出身,二者的不同特点:鲁迅是客不雅的现实主义风格;郁达夫是主不雅的浪漫主义抒情风格*鲁迅和郁达夫现代小说的两座高峰“双峰并峙”作品:《沉沦》要求阅读全文。

郁达夫的主要代表作,最能表达其主不雅的浪漫抒情风格《春风》略有风格变化,有与现实的交*现代文学最早最大的社团: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文学研究会代表作家:叶绍钧(圣陶)、冰心、许地山、矛盾(四人中矛盾是重点)矛盾:作品:《半夜》长篇代表作(了解故事内容)以上作家是现代文学第一个阶段的主要代表,巴金开始是现代文学第二个阶段巴金、老舍并称两大小说大师(兼具中长短篇)巴金:作品:《家》、《寒夜》:共同表现了巴金的小说的根本的价值:对家庭题材的表示,都表示了家庭的兴盛衰亡老舍:自称写家作品:重点两长篇《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从《骆驼祥子》到《四世同堂》,表现了从个人意识到国家意识的转变《月牙儿》短篇。

老舍的小说朴素、写实,客不雅真实的叙述,但也有抒情、象征的特点,《月牙儿》就是如此。

革命文学的潮流(左翼〈革命〉文学代表作家):柔石、萧红、张天翼、沙汀、艾芜其中,柔石、萧红是早期代表,不同于同事起那些讲革命、讲标语、讲标语的人,而是比力注重、讲究一说品位的人.现代文学第二个阶段两个重要文学流派:京派和海派京派:沈从文、废名(虽不是北京人,但主要作品在北京创作,某种意义上讲,《边城》是京城的产物。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doc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doc

一、《呐喊》、《彷徨》开创意义是什么?1题材上表现:农民和知识分了,对其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2形式上:创造看与被看模式《祥林嫂》,后发展成吃与被吃《药》3归乡模式:即离去一归来一再离去。

中国乡土小说的先锋。

如《少年闰土》《故乡》4艺术手法:《狂人日记》开创日记体,《阿Q正传》开创传记体,5关注知识分子和农民的病态的精神生活,刻画了一系列不幸的人物形象,主要是农民,个体劳动者,下层旧知识分了的悲剧。

二、《女神》的思想内容:①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天狗》②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

《凤凰涅槃》③爱国情思的抒发《炉中煤》④对大自然的顶礼膜拜《花树下的赞歌》《女神》的地位:1、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2标志着现当代中国新诗的成熟,是现代诗歌的奠基之作。

它以积极的浪漫主义特质展示了新诗革命的新面貌。

张扬了五四时代精神和人的觉醒意识,并创立了崭新的自由体诗歌形式。

为中国白话新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3、女神对于封建藩篱的勇猛冲击,改造社会的强烈要求,追求和赞颂美好理想的无比热力,都鲜明的反映了五四革命运动的特征,传达了五四时代精神的最强音。

比如《凤凰涅槃》和《女神之再生》。

三、巴金的《家》中高觉新的形象:1、《家》中的主人公,是高家的长了长孙。

他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

2、一方面他受“五四”新思潮的洗礼,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深受封建思想的地主少爷。

3、他性格善良,但又比较懦弱。

他认为所有反抗都是徒然。

在家里,尽管心里有许多不满。

但却从来不敢反抗,以至于在五四新思潮中,他选择的是“无抵抗主义”和“作揖哲学”,作为他行为主义的根据。

就两重性格而言,后一方面占主导地位,这是一个有复杂性格的悲剧人物。

四、老舍笔下四种市民形象?特点:保守、守旧落后、乐天知命、苟且软弱。

①老派市民:善良、驯顺、保守、落后、要面子、苟且偷安、《四世同堂》中祁老爷长期遭受封建文化思想毒害,面对敌人的暴行只能敢怒不敢言。

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

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

1.鲁迅《阿Q正传》【1881-1936】[1921-1922] (1)周树人, 字豫才。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1918)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

(2)理解创作思想,改造国民性为核心的启蒙主义文学主张,“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3)分析阿Q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落后贫苦雇农,他性格质朴、愚昧而又狡猾,主要的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表现为不敢正视现实、盲目自尊、自轻自贱、欺软怕硬、自欺欺人等。

●鲁迅抱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刻画出国人的灵魂,暴露出国民的劣根性,目的是引起疗救的注意。

(4)简析阿Q的“革命”及其“大团圆”结局。

●对革命的认识非常幼稚模糊,他假想的革命目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是千百年来农民阶级“改朝换代”的旧式革命愿望。

他对革命的向往表现了贫苦农民要求改变被压迫被欺辱的现状的基本愿望。

●“大团圆”结局描写,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仅仅推翻了封建皇朝,没有改变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没有唤醒人民群众为改变自己的命运斗争,贫苦农民阿Q最终成为牺牲品。

(5)简析作品中有关辛亥革命的描写。

●小说对辛亥革命的描写是作为阿Q活动的背景进行侧面勾勒的,但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①与封建势力妥协,革命果实被封建势力篡夺。

②辛亥革命没有依靠和发动农民群众。

(6)分析作品现实主义特色和传神的白描手法。

●现实主义特色:塑造了阿Q这一艺术典型。

阿Q生活的未庄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缩影,阿Q身上以精神胜利法为核心的性格与思想是中国人身上封建专制压抑下国民劣根性的集中表现,也是人类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无法凭自己的力量战胜环境时的普遍性的精神特质。

●运用白描的手法,紧紧围绕着中心人物阿Q进行了一系列生动的描写,从而刻画出了一个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

2.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1896-1945】[1923.7.15](1)“创造社”发起人之一,《沉沦》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doc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doc复习资料

《中国先当代文学作品选》四、简答题(一)巴金1、巴金《家》的主题思想?它充分表达了五四的时代精神,反映了那一代青年人的痛苦、彷徨、苦闷与觉醒、奋起、追求,表现了新的对人的思考。

它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特征、弊端和罪恶,诅咒着它的必然灭亡。

它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一座丰碑。

2、巴金《家》中高觉慧形象分析。

第一个叛逆者,具有重要意义,他是一个新人的典型。

他从朴素的对劳动者的爱和对封建主义的恨出发,走向改良主义和民主主义,最后又走向社会斗争。

作者通过这个人物的思想发展过程,表达了作者自己对新人与新时代的思考:只有反叛才是个性解放的唯一出路,逃离家庭仅仅只是第一步而已。

觉慧是20世纪初在现代新思潮冲击下被五四运动首先唤醒的中国青年人,是封建主义的大胆的、勇敢的叛逆者,也是满怀热情、可爱的革命者。

他作为高家的第一个掘墓人,在《春》《秋》中不断地给这个家庭以巨大影响,他已是高公馆内部这股汹涌“激流”的原动力。

(二)曹禺1、《雷雨》中周朴园、蘩漪、侍萍形象分析。

周朴园:《雷雨》的主人公,是剧中各种悲剧的根源。

作品以他为中心,安排了两条主要的线索:一是他与妻子蘩漪的冲突,以表现家庭内部的矛盾;一是他与矿工鲁大海的冲突,以表现他与工人的对立,这两条线索又通过侍萍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尖锐复杂的戏剧冲突。

更是一个专制冷酷的封建家长,在家中,他的话就是法律,为了贯彻他的意志,不惜牺牲任何人的幸福。

他与蘩漪的关系,表面上是一种夫妻关系,实际上却完全是一种主仆关系,他需要蘩漪做的,只是为孩子们树立一个“服从的榜样”。

繁漪:是一个受过一点新的教育的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明慧,--她对诗文的爱好,但也有一股按捺不住的热情和力量在她心里翻腾着。

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蛮劲’,使她能够忽然做出不顾一切的决定。

她爱起人像一团火那样热烈;恨起人来也会像一团火,把人烧毁。

作者深刻地表现了她矛盾复杂的“雷雨式”的性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一、二、填空题1、《狂人日记》,••&迅,原名樟寿,字豫山,后改为豫才。

1898年到南京求学,原名周树人。

鲁迅是其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的笔名。

母亲鲁瑞。

2、《沉沦》,郁达夫(19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创造社丛书”之三的《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白话短篇小说集。

3、《家》,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主要作品:现代(小说):三部曲的形式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人间三部曲:《憩园》《寒夜》《第四病室》当代(散文):《随想录》(散文)4、《骆驼祥子》,老舍(1899、2、3—1966、8、24),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1926到192 9年老舍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円》、《二马》三部长篇小说。

1930年回国后在大学任教,并相继发表《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等长篇小说。

193 6年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发表标志老舍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短篇小说:《黑白李》、《断魂枪》、《月牙儿》5、《边城》,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风凰县人。

“对政治无信仰对生命极关心的乡下人” (沈从文《水云》)湘西人生:野蛮与优美相交织《丈夫》、《柏子》、《萧萧》都市人生:怯懦与虚伪相混杂《八骏图》、《绅士的太太》《边城》是怀旧之作,是理想化的人生形式,作家以过去生活中的美来对照现实社会的丑, 启示人们,带有文化批判意味。

6、《围城》,钱钟书,《围城》以归国留学生方鸿渐在爱情和职业上的多次失败来结构全书,展开“围城”中的中上层知识分子生活的描写,在方鸿渐等人从这一“围城”到那一“围城”的不断追求和不断失败的经历巾,寄托着多重的主题意蕴。

人生处处是围城。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7、《金锁记》,张爱玲(1920—1995),原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

原名张瑛。

童年在北京、天津度过,1926年入私塾,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开始写小说。

1943年她的小说处女作《沉香屑:笫一炉香》发表。

代表作有小说《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结集为《传奇》1944年出版),散文集《流言》,小说《十八春》、《小团圆》等。

8、《小二黑结婚》,赵树理(1906-1970年),山西沁水人,原名赵树礼。

1943年写成《小二黑结婚》、《李有j板话》抗战胜利后写成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确立了赵树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9、《徐志摩诗五首》,徐志摩(1 897.1.15〜193 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

汉族,浙江海宁市硤石镇人。

原名章塘,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

2、轻灵飘逸的诗美特色1)诗情:轻灵柔婉2)诗韵:灵动流转3)意象:空灵飘逸4)诗语:清新流丽10、《雨巷》,戴望舒(190 5-1950):现代诗人,原名戴梦鸥。

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

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祌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祌。

11、《乌篷船》,周作人(1885〜1967 ),原名魁寿,字星杓,后改名槐寿,自号启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又取名作人,笔名仲密、周遐寿等。

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12、《野草》,鲁迅,《野草》写于1924年至19 26年,共二十三篇,以作者的内心抒发为主。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

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集外集•题〈彷徨〉》)13、《获虎之夜》,田汉(1898 —一1968),字寿昌,湖南长沙人。

早期部分作品《梵峨琳与蔷薇》:柳翠、秦信芳、李简斋《古潭的声咅》:诗人、美琰《湖上的悲剧》:白薇杨梦梅《获虎之夜》:黄大傻、莲姑《名优之死》:刘振声、刘凤仙、杨大爷《南归》:春姑娘、流浪者14、《青春之歌》,杨沫(1914一1995)原名杨成业。

原籍湖南湘阴,生于北京。

15、《百合花》,茹志鹃(1925-1998),祖籍浙江杭州。

1925年9月生于上海。

16、《李双双小传》,李准(1928〜20 00),河南洛阳(孟津)人。

蒙古族。

李准的作品认真描绘社会现实,积极推动生活前进。

语言朴素生动,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性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17、《受戒》,汪曾祺(1 920〜1997)江苏高邮人。

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

短篇小说集《邂逅集》(1949 )《羊舍的夜晚》(1963)小说集《汪矜祺短篇小说选》(1982)《晚饭花集》(1985)散文集《蒲桥集》(1994)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19 88)《汪曾祺自选集》(1987)《汪曾祺文集》(1993)《汪曾祺全集》(1998)18、《红高粱》,莫言(1955--)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东北乡人。

莫言:莫言就是不说话说话多了惹麻烦。

19、《白鹿原》,陈忠实(1942-),西安市东郊灞桥区人。

1 965年初发表散文处女作,主要从事小说创作,兼写散文。

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叫届茅盾文学奖(19 97)。

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

三、诗作默写《沙扬娜拉一首一一赠日本女郎》徐志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一一沙扬娜拉!《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地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一一飞扬,飞扬,飞扬,一一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漠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一一飞扬,飞扬,飞扬,一一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地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闶里探望一一飞扬,飞扬,飞扬,一一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一一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屮,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屮,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远和近》顾城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一代人》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五、任选一题《青春之歌》《百合花》《青春之歌》杨沫:(1914一1995)原名杨成业。

原籍湖南湘阴,生于北京。

【精彩章节】1、第3-5章:香河经历2、第11-12章:除夕之夜的聚会3、第15章:加入到进步学生集会游行的行列中。

三、林道静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1、林道静:美丽倔强,孤傲反抗;从幼稚狂热到沉稳坚毅,从寻求个人出路到自觉革命。

2、时代社会意义:林道静所走的道路,可以说是对中国知识分子摸索前进过程进行的一次总结,她的成长道路,十分准确地概括了30年代知识分子的总体趋向,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它表明,青年人只有走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只有把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3、青存生命启不:对世俗的反叛和超越;对自由与幸福的渴望与追求。

"那种浸透在林道静血脉中的激情,那种热血青年对理想的追求,那种年轻人所固有的冒险精祌......对世俗的反叛和超越......如果没有这种对世俗的反叛和超越,那么,就没有生命的绚丽多彩。

"(刘文瑞《社会科学论坛》200 1年12期)4、其他人物形象余永泽:北大学生,温情诗意、自私庸俗、追名逐利;卢嘉川:机智爽朗、热情潇洒,思想敏锐、坚强不屈;江华:沉着稳健,刚毅质朴,工人气质;5、叙事模式与象征意蕴李遇春一)作品带有明显的自传色彩,林道静的人生历程具有复杂的、多层次的象征意蕴。

(华中师大教授)1、首先,从作者的主观叙事意图來看,林道静是革命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化身(政治意识形态主题)作者把作品的写作当成了对权威政治意识形态的一次合法化的话语实践。

阶级身份:地主家庭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出身、工人阶级出身2、政治无意识主题:林道静一一近现代社会转型中的中国象征林道静的爱情历史和人生历程象征着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启蒙意识形态、不成熟的革命青年、江华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3、文化无意识角度:林道静作为民族的象征林道静的爱情历程潜在地隐含了新中国国民文化心理结构中的“恋父情结”。

寻找精祌父亲的道路。

“党的女儿”二)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传奇故事(《〈青春之歌〉的再论证》,《小说评论》,2008年5 期,宋剑华刘冬梅)1、首先,从杨沫的创作初衷來看......2、其次,《青春之歌》刚一出版,批评的焦点不约而同都指向了林道静的爱情经历,从反面证实《青春之歌》是一曲传奇女人的青春恋歌。

3、从叙事结构的层面來分析《青春之歌》的故事结构:余永泽在第一部第4章即出现,第5章英雄救美,第6章互通情书,卢嘉川出场;第7章叙述卢嘉川、李孟榆(即江华)领导北大学生南下请愿及卢嘉川、许宁的被捕。

本章提供了所有主要男性人物的出场平台,是叙事展开的重要环节。

此后,故事围绕林道静与余永泽、卢嘉川的关系,以环环相扣的重叠方式交替展开:第8、9、10、11、14、16、18章写林、余二人的感情发展,第11、12、13、15、17、19章叙林、卢的接近过程;接着巾于卢嘉川來林家躲避抓捕,余、卢正面接触,导致林、余二人激烈冲突并最终分手。

第一部29章中,爱情叙事占了19章。

第二部初版34章中第1、2章起笔即写江肀与林道静在定县小学的初步接触,另有18章主要讲述林道静与江华、王晓燕与戴愉的情感纠葛。

十分明S,是“爱情”而不是“革命” 占据了《青春之歌》的叙事重点。

五、《青春之歌》的修改及讨论对作品持否定态度的认为:第一,作者是站在小资产阶级立场上,散布小资产阶级情调,是小资产阶级的A我表现;第二、没能很好地描写与工农群众的结合;第三,没能很好地反映知识分子的改造过程。

而多数是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否定者的脱离作品实际和时代特征的批评,对其主观武断的简单粗暴的批评态度,进行了诚恳的反批评。

作者根据讨论中的提出的意见,对作品作了较大的修改,并增写了林道静在农村的七章和关于北大学生运动的三章。

作者听从意见所作的趋时修改再次引起评论界的分歧。

茹志鹃《百合花》二、作品简析1、主要人物形象小战士:朴实腼腆、舍己救人我:大胆,顽皮新媳妇:羞涩、纯朴、善良2、抒写出军民鱼水关系和纯洁美好的人性与人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