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的由来完整版

合集下载

3.普通话的成长历程

3.普通话的成长历程
普通话的 成长历程
一、普通话的前世今生
1. 雅言(春秋时期) “雅”,即正。 “雅言”,指规范、标准的语言。
2. 通语(汉代) 西汉末年,扬雄明确提出“通语”的概念,即在广大地区里
通用的、共同说的话。
3. 天下通语(元代) 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形式是元代才开始形成的。 周德清《中原音韵》:“天下通语,则天下尽通,后世 易晓。若为市语方言,则虽便捷一时,称快一地,要无以明 天下后世。”
到2015年,普通话在城市基本普及,在农村以教师、学 生和青壮年劳动力为重点基本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
到2020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社会基本普及,全国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扫除文盲工作条例》 《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 规定要在全国推广和使用普通话。
2. 推广普通话的方针
1986年,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 首要任务。
1992年,确定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为“大力推行、积极 普及、逐步提高”。
3. 推广普通话的目标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年——2020年)》
总体目标:到2020年,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汉字社会 应用的规范程度进一步提高,汉语拼音更好地发挥作用。
主要任务: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
4. 官话(明清时期) “官话”这一名称出现在明代中叶,因经常使用于官场 和上层人士中而得名。
5. 国语(民国初年)
清末吴汝纶最早提到“国语”这一名称。
民国初年,随着“国语运动”兴起,“国语”逐渐取代 了“官话”。
6. 普通话(1955年) 1906年,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中明确把汉语分为三类: “国文”(文言) “普通话”(各省通行之话) “俗语”(方言)

普通话的由来

普通话的由来

普通话的由来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是识别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汉民族共同语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时期就产生了。

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

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

唐宋时期,人们写文章、作诗词非常注意使用“正音”(国家颁布的读音)。

明清时期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官话”。

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

新中国成立后的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它作为我们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

一方面,作为北方方言代表的北京话,数百年来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而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运动”以后,作家们自觉地用普通话写作,涌现出一大批作为普通话书面语规范的典范作品。

“国语运动”又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北方方言区自身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人口优势等客观条件奠定了普通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

汉语拼音知识什么叫音节、声母、韵母?音节是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也是人们可以自然地察觉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普通话的音节一般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构成。

一般说来,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

它是由1至4个音素组成的。

声母是音节的起始部分。

普通话有22个声母,其中21个由辅音充当,此外还包括一个零声母(零声母也是一种声母)。

声母后面的部分,普通话有39个韵母,其中23个由元音充当,16个由元音附带鼻辅音韵尾构成。

因此,普通话的韵母是由元音或以元音为主要成分构成的。

普通话的声母有哪几类?普通话的声母按照发音部位可以分为7类:(1)双唇音有3个(b、p、m);(2)齿唇音有1个(f);(3)舌尖前音有3个(z、c、s);(4)舌尖中音有4个(d、t、n、l);(5)舌尖后音有4个(zh、ch、sh、r);(6)舌面前音有3个(j、q、x);(7)舌面后音有3个(g、k、h)。

普通话的历史由来

普通话的历史由来

普通话的历史由来普通话的由来最早要追溯到汉民族共同语的产生,但这只是普通话形成的一个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的汉民族共同语才叫普通话。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分享关于普通话的历史由来,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普通话的由来:根据研究和史料来看普通话的由来最早要追溯到汉民族共同语的产生,但这只是普通话形成的一个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的汉民族共同语才叫普通话。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是识别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普通话的由来的源头:汉民族共同语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时期就产生了。

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

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

唐宋时期,人们写文章、作诗词非常注意使用“正音”(国家颁布的读音)。

明清时期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官话”。

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

新中国成立后的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

汉语自古以来有方言同时也有共同语。

根据历史记载,春秋时候孔夫子时代管共同语叫雅言。

孔夫子的出生地用现在的地理方位说就是山东人。

孔夫子有三千多徒弟来自当时的各地,古代也有方言,各地的学生都讲自己的方言,孔夫子讲课的时候怎么能够让来自各地的学生都听得明白呢?因为当时有共同语叫雅言,所以孔夫子在讲学的时候用雅言,这样交际没有什么障碍。

这种叫做“雅言”的共同语言便是普通话的由来源头。

根据历史记载,在汉代,共同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管共同语叫做通语。

各地讲不同方言的人可以用通语进行交际,这是古代的情况。

降及唐宋,即使在北方,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差别显著增大了。

富丽堂皇的.唐诗中,已经采纳了一些当时的口语。

隋朝开始,江南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因此江南的吴音(苏州白话)也成为一种通行语。

宋代的汉文更出现了口语化的倾向。

著名的大思想家朱熹的弟子所编的《朱子语类》,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朱熹使用宋代口语讲授和谈话的原貌。

这证明即使像他那样文化修养很高的士人,尽管还是用古文写作,但平日的言谈,甚至讲授儒家经典,也已经不可能像六七百年前的北方庶民那样,“其辞多古语”,但他作为“读书人”,说的还是洛阳话。

普通话是怎么来的_650字

普通话是怎么来的_650字

普通话是怎么来的_650字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是识别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汉民族共同语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时期就产生了。

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

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

唐宋时期,人们写文章、作诗词非常注意使用”正音(国家颁布的读音)。

明清时期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官话。

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

新中国成立后的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它作为我们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

一方面,作为北方方言代表的北京话,数百年来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而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运动以后,作家们自觉地用普通话写作,涌现出一大批作为普通话书面语规范的典范作品。

”国语运动又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北方方言区自身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人口优势等客观条件奠定了普通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

你是一个又聪明又调皮的”家伙。

你给老师的第一印象是乖巧,可后来才发现你那么顽皮;你给老师的第一个惊喜是你的作文也能写出很优美的句子,可很多作文你都没好好考虑;无疑,你是一个思维敏捷、头脑灵活的孩子,但你的聪明劲儿没有完全用在学习上,粗心、不积累让。

普通话的由来简介

普通话的由来简介

普通话的由来简介普通话,也被称为标准汉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

它是中国最重要的语言,也是全球人口最多的母语。

那么,普通话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普通话的由来简介。

一、汉语言系的形成普通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语。

汉语是汉民族使用的语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汉语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汉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当时的汉语称为古汉语。

古汉语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古文,一种是骨文。

骨文是古人在龟骨和兽骨上记录的文字,这些文字是最早的汉字,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鼻祖。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汉语逐渐演变成了中古汉语。

中古汉语主要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世纪至6世纪)。

中古汉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都有了一定的变化,同时汉字也经历了繁简转换的过程。

最终,中古汉语演变为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有两个主要方言分支,一个是官话(普通话的前身),一个是各省市使用的方言。

二、普通话的正式确立中国历史上,由于地域辽阔、文化多样,各地方言逐渐形成。

这种多样性导致了交流上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多次尝试统一语言。

其中一次最重要的尝试是明朝朱棣皇帝的行政改革。

明朝皇帝朱棣(嘉靖)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推广京韵大韵书,这是一本收集整理汉语音韵体系的工具书。

京韵大韵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中央政府与各地方政府之间的交流。

接着,在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实施了一系列的语言整治政策,也称“康熙字典”。

这个字典规定了词汇的发音和用法,被视为当时最高规格的字典。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继续推动汉语的标准化。

他下令校勘、重新编纂和整理康熙字典,以确保汉字使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乾隆皇帝还设立了经世图书馆,用于汉字和词典的研究。

然而,在这些统一语言的尝试中,各地方言仍然得以保存和使用。

三、普通话的现代化发展普通话的现代化发展始于20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教育、政治和文化领域都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语言。

普通话的由来

普通话的由来

普通话的由来普通话的由来普通话的前身是北京官话,上溯元明、推广于清代,之后普通话一词在清末出现。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普通话的由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普通话的由来“普通话”这个名称,是清朝末年“切音字运动”的积极分子朱文熊提出的。

他在1926年写了一本叫《江苏新字母》的书,把汉语分成三类,其中之一就是普通话。

他还注明:普通话是“各省通用之话”。

当时人们又称“普通话”为“蓝青官话”。

元明清以来,北京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各地赴京应考、做官、经商的人很多,天长日久,他们也学会了普通话,但他们的北京话,却有多少杂有地方口音,人们就用“蓝青”比喻它(“蓝青”比喻不纯粹)。

开始,这种话只能在官场使用,所以称“官话”。

后来,会说官话的人越来越多,称官话不合适了,民国初年又有了一个新名:国语。

“国语”名称行不通。

瞿秋白就反对过。

解放后,人民政府非常关心汉字改革工作,不仅使“普通话”有了严格的内涵与规范(即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而且把推广普通话作为文字改革的一项任务。

在中国,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它作为我们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

一方面,作为北方方言代表的北京话,数百年来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而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运动”以后,作家们自觉地用普通话写作,涌现出一大批作为普通话书面语规范的典范作品。

“国语运动”又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北方方言区自身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人口优势等客观条件奠定了普通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

关于普通话的起源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

普通话的由来

普通话的由来

普通话的由来普通话前身是古代北方官员的官话,因为北京做过多朝首都,官话也就更接近北京话,今天南京方言不像其他苏南地区,也因为南京做过多朝首都,有点接近官话。

“普通话”一词,是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的,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

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张奚若在大会主题报告中说明:汉民族共同语早已存在,现在定名为普通话,需进一步规范,确定标准。

“这种事实上已经逐渐形成的汉民族共同语是什么呢?这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为简便起见,这种民族共同语也可以就叫普通话。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对普通话的含义作了增补和完善,正式确定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一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广泛应用。

普通话渊源普通話的「普通」不是普普通通,而是普遍通用的意思。

普通話是汉民族的共同語,是中國人互相交流沟通的語言。

大約在14世紀,北方已形成一种共通的口語。

這种口語后來被称为官話。

从金朝(1115─1234)開始,經歷元、明、清及民國初年,北京一直是首都,因此北京話在官話的發展中最有影響力。

民國初年,政府就頒布國語(後稱普通話)的讀音以北京語音為準。

1955年,中國政府召開了「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經過各地代表的討論,大家一致同意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

“您好,请说普通话”广州处处见“您好,请说普通话!”这句话频繁地出现在广州机关企业;街头的错别字招牌也正在销声匿迹!广州目前已有12万多人次师生参加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公务员普通话水平培训和测试也已经全面铺开;在宣传用语、标志指示牌、各类公文等的用字规范率也已达99%。

普通话的由来30字

普通话的由来30字

普通话的由来一、起源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的宫廷语言和官话。

在中国古代,通常由地方方言构成,不同地区有各自的方言。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开始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统一的语言也逐渐形成。

二、普通话的发展普通话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清朝末年,普通话的先声由广东广州开始,因为广州曾是中外商贸往来的重要城市,从而使广州话成为普通话的代表。

随着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兴起,普通话开始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事业。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普通话的推广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1956年,中国政府发布了《普通话通用字音表》,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发音。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普通话的推广达到了高峰,通过宣传和教育,普通话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开来。

三、普通话的标准普通话的标准是非常严格的,它包括了发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规范。

普通话的发音以北京话为基础,但并不要求完全模仿北京话的口音。

普通话的语法规范也比较统一,遵循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在词汇方面,普通话主要采用白话词汇,即口语化的词汇。

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还进行了对一些方言词汇的汇总和整理,形成了统一的用词。

四、普通话的重要性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统一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普通话的标准化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减少了语言上的障碍。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社交场合,普通话都成为了人们沟通的桥梁。

其次,普通话的统一也有助于加强国家认同感。

在遥远的古代,中国各地有各自的方言,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十分困难。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人们的语言交流变得更加便利,国家统一感也得到了增强。

最后,普通话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对于国家的文化传承和教育体系的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人们能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的文化传统。

五、普通话的未来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强,普通话的地位将愈发重要。

普通话

普通话

普通话的由来普通话源于北京,据说是满清人入关后为了与汉族人交流而创立的普通话。

实际上普通话的起源可能更早。

在南宋时期,北朝金国的老百姓大部分也都是汉族人,汉人与金国的鞑子为了方便交流,也得有大家都能听的懂的简易语言,于是自然就开始有了很容易能让对方都能听懂的普通话。

而江南的南宋因为偏安一隅,没有其他民族的大规模融入,所以他们保留了古汉语的很多成分。

当时以长江为界的两岸语言区别为什么很大?可以说就是这么来的。

至今普通话的语言简易程度都是很高的,我们只需要掌握了1000个汉字,我们就可以读报纸了。

后来蒙古人南下,灭金时,破城并屠尽了北京80万人口,至今北京城没有元代以前的建筑。

当时北朝金国的难民流落到了山西,山西在中国这一段历史上,是人口最多,经济上最繁荣的时期。

明朝初年,朱元璋为了补充大屠杀后的全国人口不足,先后8次从山西向全国各地迁徙人口。

据说当时朱元璋把大屠杀后剩下的百姓集中在山西的洪桐县一带,分别向全国发遣。

很多不愿意离开家园的百姓,被士兵用绳子绑在一起,由他们押着离开家园。

当时的人们要上厕所,用的是“我要方便”一词,由于被绳子绑在一起,要上厕所只能用“我要解手”一词了。

所以后来人们要上厕所用的是“方便”一词,也就由此改成了“解手”的一词了。

这就是我们现在用的“解手”一词的由来。

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次民族的大迁徙。

所以,后人多说我们的祖先来自山西的洪桐县一带的大槐树,就是这个原因。

如果你去山西旅游,导游会问你的左脚的小脚指甲有无分岔?据说有分岔的人,都是从山西迁徙出去的。

汉人小脚拇指的指甲盖,通常分裂为两半。

不过两半不成比例,一半大得多,一半很少,不注意是很难发现的,而且男左女右。

异民族的脚趾的小拇指头,则是完整光滑的一块。

民族的大迁徙,使普通话的使用范围更加扩大,更促进了北方普通话的交流。

满清人入关后又促进了普通话的交流。

现代的普通话前身是古代北方官员的官话,因为北京做过多朝首都,官话也就更接近北京话,“普通话”一词,是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的,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

普通话的来历

普通话的来历

普通话的来历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谓:大陆官方:普通话台湾官方:国语东南亚华人:华语学术界: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

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

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

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

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

”上世纪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的普通话的文腔。

”“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应当是习惯上中国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现代‘人话’的,多音节的,有结尾的……”“普通话”的定义,解放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

普通话

普通话

普通话的来源: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音规范。

这就是中国语音文字协会对普通话的定义和命名,它是全中国的大众通用语言。

由于历史的地理的诸方面的因素,泱泱九百六十万国土的不同地域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文化特色,而普通话的语言范本作用,使不同地域的人们有了统一的通用语言。

有了这把标准的钥匙,不管是大江南北的分居各地域的汉民族,还是边疆远地的少数民族,都有了共同的语言交流工具——普通话。

普通话的推广,在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形式下,显得尤为重要。

语言文字能力是国民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同,普通话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校园构建中,应当作为新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要的一环。

因为普通话的使用和推广,是各级各类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广大师生能够流畅自如的运用普通话的语言工具进行沟通交流,这本身就是我们成功地走向社会生活走进经济文化舞台的必备因素。

中国十五亿人口,是一个泱泱大国,占世界六十亿人口很大的比重,世界的通用语言是英语,汉语是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最大量使用群的语种。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层面多角度沟通的世界,信息沟通的便捷,使地球缩微为一个小小的地球村;而中国,作为一个日益崛起,日益在国际交流中彰显其重要作用的发展中大国,很多欧美国家派遣留学生进修我们的汉语言,学习我们的普通话,我们于今年也将派一百名汉语言教师,赴美国中小学进行汉语言文字的教学工作。

零八北京奥运之风,更是将中国悠久绚烂的古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展于世界舞台。

说好普通话,沟通你我他。

普通话,是我们华夏民族的语言交际工具,是我们自我沟通和沟通世界的桥梁。

说好普通话,是我们热爱祖国文化语言的表现。

也就是说,说普通话是每一个华夏民族儿女热忱爱国的细微表现。

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不管是从初级中学走进大学校园,还是走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社会岗位,我们与社会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既是语言表达。

中国普通话的由来

中国普通话的由来

中国普通话的由来中国一般话的由来“一般话”这个名称,是清朝末年“切音字运动”的主动分子朱文熊提出来的。

他在1906年写了一本叫《江苏新字母》的书,把汉语分成三类,其中之一就是“一般话”。

他还注明:一般话是“各省通用之话”。

当时人们又称“一般话”为“蓝青官话”。

元、明、清以来,北京始终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各地赴京应考、做官、经商的人许多,天长日久,他们也学会了一般话,但他们的北京话,却又多少杂有地方腔调,人们就用“蓝青”比方它〔“蓝青”比方不纯粹〕。

开头,这种话只能在官场使用,所以称“官话”。

后来,会说官话的人越来越多,称官话不合适了,民国初年又有了一个新名,叫“国语”。

“国语”的名称出世不久,就有人反对。

1931年,瞿秋白同志曾反对国语一词,并且对“一般话”做了比较科学的解释。

全国解放以后,人民政府特别关怀汉字改革工作,不仅使“一般话”成了有严格定义的学术名词〔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而且把推广“一般话”作为文字改革的一项任务。

一般话新中国成立后,在1955年进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张奚若在大会主题报告中说:“为了突出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为了突出我们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公平,所以经过深化讨论,我们确定不实行国语这个叫法。

假如叫国语的话,担忧会被误会为把汉语凌驾于国内其他民族之上。

”在这次会议上,与会者就一般话的方言基础产生了激烈争辩,最终,大会确定采纳投票方法,从掩盖汉语区的15种主要方言中,选出一个作为一般话的基础方言。

当时的投票结果是:北京官话〔以北京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52票位居榜首;西南官话〔以西南官话为基础方言,以成都语音为标准音〕获51票,以一票之差名落孙山;第三名是吴语〔以吴语为基础方言,以苏州或上海语音为标准音〕,获46票;粤语〔以粤语为基础方言,以广州语音为标准音〕获25票,名列第四。

普通话的由来是什么_普通话由来20字

普通话的由来是什么_普通话由来20字

普通话的由来是什么_普通话由来20字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

“普通话”一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

”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1949年新成立的北京中央政府确定现代标准汉语由国语改称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各国都有自己的通用语言(官方用语、首都官话)——无论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都是语言方言众多而推行各国的标准用语以利于人们广泛交通。

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是普通话,即汉语普通话,是中国历代官方推行的修正型的首都雅音(区别于首都胡同音)。

要区别三个概念:首都雅音即首都官话,首都胡同音,修正型的首都雅音。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前后历时八百多年。

由于经济政治的集中,北京话的影响逐渐增大,地位日益重要。

一方面,北京话作为官方的通用语言传播到全国各地,成为“官话”,“官话”也就逐渐成了各方言区之间共同使用的“共同语”;另一方面,以北方话为基础的白话文学作品,特别是元明以来的戏曲,也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这样,北京话就为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清朝末年,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汉民族共同语实际上已经形成。

新中国的普通话以北京官话语音(区别于北京胡同话)为基础音,加以部分修正(主要是吸收滦平话的特点如直接、清晰、明确)。

以滦平话为主要标准——滦平话是北京官话的推行区、记录区,小小区别于北京胡同话。

普通话是规范化的,是中国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普通话的好处和重要性一、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普通话是怎么形成的

普通话是怎么形成的

普通话是怎么形成的 中国的普通话即汉语普通话,是中国官⽅从清代以来推⾏的修正型⾸都雅⾳(官⽅⽤语),在现代中国是现代标准汉语,那么普通话的由来是怎么样的,⼀起来看看吧。

普通话是国语的另⼀个称呼,是⼀个国家的主流语⾳,各国都有⾃⼰的普通话(官⽅⽤语、⾸都官话)——⽆论美国、俄罗斯、越南、⽇本等等,都是⽅⾔众多⽽推⾏各国的国语以利于⼈们⼴泛交通。

中国的普通话即汉语普通话,是中国官⽅推⾏的修正型的⾸都雅⾳(区别于⾸都胡同⾳)。

要区别三个概念:⾸都雅⾳即⾸都官话,⾸都胡同⾳,修正型的⾸都雅⾳。

普通话的由来 现代汉语标准语,孕育于中原的中原官话(所以现代⼈读唐诗宋词元曲⼀般都能押韵),从《唐韵》到宋代《⼴韵》是继承,定于元明,是“官话”体系。

明初定都南京,南京官话被推崇,以南京官话为官⽅语⾔,⾦陵雅⾳(以《洪武正韵》为规范)以古中原雅⾔正统嫡传的⾝份被确⽴为中国汉语的标准⾳。

朱棣夺取建⽂帝的帝位,迁都北平(改为京师,称北京),以南京⼈为主、从全国各地迁徙数⼗万贵族、富户、民众。

以南京官话为主要基础影响元⼤都语⾳,经历明朝整个时代的过程,北京官话(异于北京胡同⾳)初步形成。

1956年2⽉6⽇,国务院发出关于推⼴普通话的指⽰,并补充了对普通话的定义:“以北京语⾳为基础⾳,以北⽅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话⽂著作为语法规范。

”这个定义从语⾳、词汇、语法三个⽅⾯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

“普通话”⼀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泛应⽤。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普通话标准⾳的主要采集地。

“普通话”中的“普通”⼆字有“普遍”和“共通”的含义。

特征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的主要采集地(⼀些语词当地极少使⽤则在其它地⽅采⾳)。

1953年当时中央⼈民政府政务院派出的语⾔专家,他们在为制定中国通⽤语⾔规范进⾏取⾳考察,在滦平的⾦沟屯镇、巴克什营镇、⽕⽃⼭乡三地进⾏了语⾳采集。

作为全国规范,普通话需要⾳节⼝型顺畅,声调简明,易于分辨,甚⾄要求语速适中,⽓流连贯,韵味充⾜,适于⼴播、演讲和⽇常交流,如此才适合作为推向全国的公共⽤语。

普通话

普通话
言等概念,但现代汉语 标准语则继承于始于北宋、形成于元明的“官话”体系。满 清入主中原,虽然定满语为国语,但全国通行的实为汉语, 汉官多操明代官话,所以清朝官场上的官方语言,实际上是 满汉双语制。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 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 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 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 “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 “普通话”的名称。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 《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 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 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
方言各种各样,如:长沙方 言、合肥方言、河南方言„„ 同一个词语在各种方言中的读 音都各不相同。但是当各地的 人们聚在一起时,语言就会产 生沟通中的问题;如果大家都 学会说普通话,语言统一后, 那么天涯海角的人就可以在一 起聊天了。
推广普通话,简称推普,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 中国大陆内,为了便于不同地区之间的沟通交流,通 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普通话社会应用的推广行为, 推行拼音文字(汉语拼音),实现“文字改革”。目 前,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负责普通话推广工作。 推广普通话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时,中国大陆的广 播电视媒体一般使用普通话(除广东省可使用粤语), 大型的公众活动中也多使用普通话。根据调查,中国 大陆目前只有约半数的民众能用普通话交流,其中城 镇居民比例为66%,但同时仍有接近一半中国人不会 听、说普通话。

普通话的历史

普通话的历史

普通话的历史
普通话的历史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

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

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

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

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


“普通话”的定义,解放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

”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

其中,“普通话”二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话的由来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普通话的由来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是识别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汉民族共同语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时期就产生了。

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

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

唐宋时期,人们写文章、作诗词非常注意使用“正音”(国家颁布的读音)。

明清时期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官话”。

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

新中国成立后的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

它作为我们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

一方面,作为北方方言代表的北京话,数百年来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而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运动”以后,作家们自觉地用普通话写作,涌现出一大批作为普通话书面语规范的典范作品。

“国语运动”又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北方方言区自身特殊的政治、经
济、文化地位和人口优势等客观条件奠定了普通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

普通话的作用
推广普通话有利于促进人际交流、商品交流和建立统—的市场;有利于增进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箱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