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特征与临床影像学诊断分析

合集下载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颅脑CT诊断和治疗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颅脑CT诊断和治疗

健康域影像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BD)是一种以脑实质内小动脉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缺血性疾病,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所致。

SABD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等。

该疾病在我国患病率较高,且男性多于女性。

SABD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有其特殊之处,患者以记忆力下降、智力障碍、感觉障碍等表现为主,可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还可出现运动障碍。

病变累及一侧大脑半球时,则可表现为局部认知功能障碍;病变累及双侧大脑半球时,则可表现为对侧的精神障碍和感觉障碍。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癫痫,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癫痫样,表现为自发性放电或阵发性癫痫。

因此,SABD的症状表现较为复杂,需进一步做颅脑CT检查进行确诊。

颅脑C T诊断SABD患者CT表现为基底节区及丘脑受累,基底节区受累时,早期CT表现为低密度改变,病变逐渐加重时,可出现高密度改变。

基底节区、丘脑受累时,CT表现为腔隙性梗死及局限性脑萎缩,基底动脉近端可见斑块形成或狭窄。

皮质下白质受累时,早期呈低密度改变,呈不规则条索状,随病变发展可出现高密度改变。

后期可出现低密度病灶或钙化。

基底节、丘脑的缺血表现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改变。

皮质下脑白质受累时,CT表现为双侧基底节、丘脑等高密度病灶或边缘带低密度灶。

晚期可出现弥漫性脑萎缩。

影像学检查对诊断SABD具有重要价值。

SABD是一种常见的脑动脉硬化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此临床上确诊较为困难。

目前诊断主要依靠头颅CT、MRI等检查方法。

CT是诊断SABD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可以清晰地显示脑实质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且不受血管形态及密度的影响。

MRI由于对脑实质内动脉的强化作用优于CT,但是其在判断血管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方面均不如CT。

在临床上,SABD患者病情较为复杂,若患者病情相对较轻且有一定的可救性,则可通过保守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研究进展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研究进展

例 以及 整个 大脑 中这 些物 质 的代 i 产 物浓 度 都较 男性 高 , 身 f 其
可 能是 女性 绝 经后 雌 激 素水平 下 降 . 提高 了 脑对 缺 氧 的敏 感 性 , 经 后雌 激 素下 降使 脑 血 流减 少 ( 绝 缺血 ) 和神 经 元修 复 机 制 受阻 。 因此 , 性 比男性 更 易 发生 缺血 性 白质脑 病 , 损 害 女 且
可 干预 危 险 因素 、 化指 标 检测 意 义 、 像 学特 征及 临 床诊 断 和 治疗 等进 展综 述 如下 。 生 影
[ 键 词】 关 皮质 下动 脉硬 化 性 脑病 ; 究进 展 研 【 分类 号】R 4 . 中图 7 31 [ 标识 码】A 文献
【 编号 11 7 — 7 12 1 )0 0 3 — 3 文章 6 3 9 0 (0 2 1 - 0 5 0
程 度 较 严 重 。S E 还 与 基 因 有 关 , 学 者 发 现 土 著 非 洲 人 及 A 有
Bn w n e 是 由德 国学 者 Bnw n e 8 4年 对 老 年 is a gr病 is a g r1 9 痴 呆 患者 进 行病 理 解剖 而得 名I 其 主要 病 理 改变 是脑 白质 。 l l 。 从 肉 眼 上 观 察可 见脑 室 周 围 的 区 域 白 质 变薄 , 硬 , 坚 呈灰 黄 色橡 皮 样 颗 粒状 , 脑室 扩 大 、 萎 缩 。基 底 节 区 、 脑 大脑 及脑 白 质 部位 通 常 现 腔 隙性 脑 梗 死 , 脉 硬化 也 较 明 显 。显 微镜 动 下 则 可见 皮 质下 白质广 泛 的髓 鞘脱 失【 。 因为 大脑 深 部 白 2 原 . 质 区广 泛 的小 动 脉 硬化 造成 该 区域 长期 处 于 低 灌注 状 态 。 局 部 出 现 缺 氧 、 中毒 和 脑 室 周 围 水 肿 , 起 脑 白质 弥 漫性 和 酸 引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论文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论文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摘要】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我院诊断并治疗的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结果:30例均呈弥漫性脑皮质对称性低密度改变并不同程度脑萎缩25例伴腔隙性脑梗塞。

结论:皮层下硬化性脑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脑血管病例,ct表现具有特征性,可明确诊断,可早期发现该病。

【关键词】动脉硬化;皮层下脑病;ct扫描【中图分类号】r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301-02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又叫深部白质脑梗塞、进行性皮层下血管性脑病是脑血管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病因为大脑半球深部白质长穿支动脉变性,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造成局限性梗塞及脱髓鞘病变。

病人均存在脑动脉硬化常合并高血压,本文收集我院经ct 诊断并治疗的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30例结合文献做一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提高ct诊断准确率,以期为临床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帮助。

方法本组30例中,男 18例女 12例,年龄52-80岁,平均年龄6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昏眼花、失语、精神障碍、痴呆,记忆力下降手足麻木感、肢体乏力、偏瘫等。

检查方法采用ct机为ge-16层螺旋扫描一om为基线向颅顶扫描。

结果ct表现 1 弥漫性脑白质对称性低密度改变,双侧脑室额角周围白质对称性低密度影12例侧脑室额角及枕角白质对称性低密度影19例,双侧侧脑室额枕角脑白质、侧脑室体部及半卵圆中心见片状、点状低密度影沿侧脑室体部前后轴分布且与之平行22例,并且打药不增强,随诊ct这一病灶密度和形态并不改变。

2 腔隙性脑梗塞28例,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基底节、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小片状低密度灶。

3 不同程度脑萎缩 30例中脑白质萎缩26例,表现为双侧脑室、脑池扩大,脑皮质萎缩,脑沟增深增宽,蛛网膜下腔增宽。

讨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随着ct及mr的广泛应用及病理研究的深入,该病的检出率明显提高。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影像学诊断研究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影像学诊断研究

—2272—《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年10月第28卷第10期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影像学诊断研究徐娜1,李军(通讯作者),孟庆涛—王娟'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滁州239000)【摘要】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影像学诊断研究。

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治疗的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58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29)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检测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检测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结果: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测后,发现观察组CT征象确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o两组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并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痴呆状况、语言不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o结论:将影像学诊断应用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检测,临床效果好,患者症状缓解较快,可有效降低患者的高血压、痴呆状况、语言不清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皮层下动脉硬化性;影像学;CT;临床应用;效果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是闹深层小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脑深部白质变性病变,这种疾病只能通过尸检才能检测出,因此这种疾病很少见,这种病由Binswanger尸解病例后首次被报道,因此又称Binswanger氏病,这种病是以慢性高血压、脑深部小动脉硬化、痴呆,皮层下白质变性、皮层下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或软化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HF。

随着科学的进步,CT以及MRI的普遍应用,检测岀在老年人中患有此病的人越来越多。

因此,本文采取随机对照法进行研究,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影像学诊断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治疗的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急诊内科昏迷患者按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56-71)岁,平均(68.55±8.34)岁。

Binswanger脑病与脑白质疏松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Binswanger脑病与脑白质疏松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另外,对多发性硬化、脑神经胶质瘤、进行性 多灶性白质脑病、皮质下白质梗死、放射性白 质损害、各种中毒及代谢紊乱引起的白质营养 障碍都很难从CT及MRI上加以区别。
所以,BD诊断不能片面依赖CT及MRI所见; 痴呆和高血压为必备条件外,也必须结合脑 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卒中发作史、局限性神 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尤其是CT和MRI的影像 学分型标准,才是考虑临床诊断的参数。
但是,目前有学者误解并混淆了Binswager 白质脑病与脑白质疏松症之白质脑病的概念, 导致了对BD认识与诊断的争议。
我们认为以下现象说明,脑白质异常的病因 与发病机理复杂多样,与经典的Binswanger病 有不同的概念、不同的病因、不同的病理机制, 诊断标准也应不同。
(1)一些全身性因素:心脏骤停、麻醉意外、 心衰、过度应用降压药等,均可造成脑白质 特别是分水岭区缺血;
2、呈慢性进行性发展过程:通常要5-10年的 时间,少数可急性发病,可有稳定期或暂时 好转。
3、逐步发展累加的神经体征:运动、感觉、 视力、反射障碍通常并存。常有锥体系的无力、 反射亢进、痉挛状态、病理反射等。中、后期 尤其常见的是假性球麻痹及帕金森综合征一样 的临床表现。
4、感知及行为异常:表现为无欲、运动减少, 对周围环境失去兴趣,意志丧失、言语减少。 理解、判断、计算力下降,记忆、视空功能障 碍。
(4)、必须有积累出现的神经体征:如运动、感觉障碍 或仅有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中、后期可有可 无帕金森综合征、假性球麻痹等,个别患者伴有尿 失禁或癫痫发作。
(5) 、影像学标:(CT与MRI标准具备其中任何一 项即可)
CT标准:
①必须显示较对称的脑室周围白质广泛融合 的大片状低密度影,且边界不清;
2、神经影像学表现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影像学分析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影像学分析

皮层 下动 脉 硬 化性 脑 病 ( 简称 S E , 一 种 血 A )是
眠障碍 , 反应 迟钝 , 性格改变 等一种 或多种症状并 存, 可伴有肢体麻木无力 、 瘫痪 、 痴呆等症状 。病史 1 5年 不 等 , 有 7例 体 检 中 发现 。其 中有 缺 血 —1 另
性卒 中病史 14 , 3 例 有高 血 压病 史 12例 , 冠 心病 3 有
[ ] se s nB, abl ,hme s nL ea. eei r es t m — 4 A gis H ee ST o tns ,t1H rday yti Ca y ro i o t an
l i n ip ty: nt r g t e P rs n e o e L u 6 - i y tt od a go a h Mo i i e e e ft e 2 8- n c sa i C on h h -  ̄G n
磊. 血清胱抑素 C在评价 肾移植患者 肾功能 中的应
用 口]国外医学 ・ .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 O , ( )59 2 42 6 : . 0 5 5 [] re P F ny D v om n e s s et f m m a f r 3 P c C ,i e H. e l eti t s s n o i n e p sn h a e m o e l h — r a i t n a [ .l h c , 0 , 7 1 )5 . i t J C nC i A t 2 0 2 (2 :5 o re ] i m a 0 9 2
参考文献 :
[] 1余洪立 . 清胱 抑素 C测定 的方 法学研 究进 展 [ ] 广西 医学 , 血 J.
20 ,63 :6 . 04 2 ( )36
后 , 有少 量 文 章 研 究 某 种疾 病 的脑 脊 液 中的 仅 Cs, Agisn等 l测 定 H C A患者 脑 脊 液 中 yC如 ses ro _ 4 j CA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技术的发展 , 发现本病在中老年人中占有一定 比例L。 2 现 对 我 院 S E患 者 9 A 6例 结 合 临床 表 现 、 T及 血 压 、 C 血糖 、 m脂 、 龄进 行 如下 分 析研 究 年 ,
1 对 象 与 方 法 .
额叶 , 其是额后部 ; 尤 Ⅱ型 病 变 主 要 用 绕 侧 脑 室 体 部 枕 叶 及 半 卵 网 中心 后 部 :1型病 变 环 绕 侧 脑 室 , 漫 1 I 弥 于 整 个 半球 。 I. 、 同醇 、 m 胆 糖 片油 三酯 采 用 日立 7 7 10
( 稿 :0 7 0 — 4 修 回 :07 l一 1 收 20 — 8 1 20 一 1O )
皮 层 下 动 脉 硬 化 性 脑 病 相 关 因素 临床 分 析
曹 化

郭 建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居 克举 陈林 芳
要 目的 : 讨 皮 层 下 动 脉 硬 化 性 脑 病 (A 的 临 床 、 像 特 征 及 其 与 高 血 压 、 探 S E) 影 高血 糖 、 高血 脂 之 间 的 相
Ra ilCl ) l 1 8 2 do i Nf AI 9 9, 7(1 : 9 n nh l ) l.
81
7 j
模 , 显明 , 治华 . T增强 浦层 扫捕彳 重症胰腺炎 中的真 刁 胡 C F
挚 价 _ . 州 医学 院 学 报 ,2112 ( ) 4 9 5 1 ( ,4 6 :9 — 0 . 0
全 自动 生 化 分析 仪进 行 测 定 : 中 血糖 <58mm lL 其 . o/ 正 常 临 界值 , 同醇 <58 m o/ 耻 。 m lL正 常 。 油 三 酯 < 甘 1 o/ . mm l[证常 , 压 收缩 压 ≥ l0 m Hg 舒 张 压 ≥ 7 血 4 m , 9 Hg 断 为 高 血压 0mm 诊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1H—MRS初步研究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1H—MRS初步研究
t eM RIa d 2 H— RSwee p ro me n 2 a e t D n 0helh lel sac n r 1g o p NAA/ n i n n D M r e fr d i O c s swi B a d 2 at y ed rya o to ru . h Cra d
Pr lm i r t dy o otn a ne i e o nc pe t o c py ( ei na cr s o H- RS) i t e s b o tc la t ro ce otc e e M n h u c r ia r e i s lr i nc phaop t l a hy
查 表 现 正 常 的 脑 白质 微 代 谢 改 变 。
【 键 词 】 磁 共 振 波 谱 ; 质 子 ; 管 性 痴呆 ; 质 下 动脉 硬 化 性 脑 病 关 氢 血 皮 中 图 分 类 号 : 7 3 1 R 4 . R 4. ;45 2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9 1 (0 2 1一6 90 1 0 —0 12 1 )O1 0—4
【 摘
要】 目 的
应 用 2 多 体 素 质 子 磁 共 振 波 谱 成 像 (H— D H MRS 检 查 皮 质 下 动 脉 硬 化 性 脑 病 ( D) 者 , 析 其 代 ) B 患 分
对 经 临床 诊 断 的 2 O例 B 患 者 和 2 D O名 健 康 老 年 人 行 常 规 MR 和 二 维 MR I H— S检 查 , 测
matrae so h o to r u te ra ftec n r l o p,a d t ec a g fLa e kwa n lzd Reut NAA/ n o Crd ce sd i g n h h n eo cp a sa aye . s l s Cra dCh / e ra e n B lso sa d te ewa infc n ifrn eb t e n h o to r u (P < 0 0 ) NAA/ era e n D e in n h r sa sg i a tdfee c ewe n BD a d t e c n r lgo p i .5. Crd c e sd i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温州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尤荣开⽪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mtic encephalopathy,SAE)⼜称Binswanger 病(Binswanger’s disease,BD)或慢性进⾏性⽪质下脑病,是⼀种⽼年性脑⾎管疾病,是脑⾎管性痴呆的主要原因之⼀,极⼤地损害了⽼年⼈的⾝⼼健康。

同时,由于SAE伴发的痴呆、运动障碍等也给社会、家庭造成了极⼤的负担。

由于SAE早期临床表现⽆特异性,单靠临床诊断较为困难。

随着当今社会⼈⼝的⽼龄化速度的加快以及现代医学影像科学,特别是CT及磁共振成像技术(MRI)的不断发展及⼴泛应⽤,SAE的发病率、检出率逐年增加。

因此从预防医学⾓度积极识别危险因素、明确SAE的病因并加以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同时指导临床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预措施,对降低痴呆发病率和致残率具有重⼤意义。

⽬前,SAE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诊断基本明确,但SAE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尚不完善,关于SAE的病因仍有争议。

【历史演变】SAE即Binswanger病,是由德国神经病理学家Otto Binswanger⾸先报道并以其名字命名的。

他报道了8例患者,其中l例50多岁男性患者,表现为进⾏性智能下降,即⼝齿不清、记忆⼒减退、情绪低落及⼈格改变,伴下肢远端肌⼒减退及双⼿的轻微震颤。

⼫检显⽰⼤脑⽩质显著萎缩、脑内微⼩动脉硬化、侧脑室显著扩⼤及室管膜增厚。

他认为该病很可能是由于动脉硬化引起⾎供不⾜导致⽪质下神经纤维丢失。

由于该病由Binswanger⾸先提出,⼜名为Bingswanger 病(BD)1902年,Alois Alzheimer提出该病可作为⽼年期痴呆的⼀种病因,组织学特点为:镜下许多区域⽪质相当完好,⽽⼤多数⽩质丢失,脑内的⽩质核团及短程联系纤维保存,深部⽩质缺如或染⾊变淡,⽩质、内囊、⾖状核、海马和脑桥存在⼤量的腔隙。

他认为这些现象是深部⽩质的长穿通动脉硬化所致,故把此病称为“⽪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诊断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诊断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诊断发表时间:2013-09-11T10:09:01.2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4期供稿作者:王海滨[导读] 在临床上CT为诊断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王海滨(江苏省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盐城 224003)【摘要】目的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病理、临床特征及CT表现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57例动脉硬化性脑病CT表现。

特点为进行性智力减退,不同程度偏瘫,语言不清或失语、头晕、眼花、恶心、手足麻木等。

结果本病常见于60岁以上,CT特点为双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及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对称性低密度影,病变模糊不清,可伴发脑萎缩或腔隙性脑梗塞,有的可伴发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结论熟悉掌握本病的病理、临床及CT特点,对提高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头颅动脉硬化性脑病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137-01 1 资料与方法2010年4月2013年1月SAE患者57例,男30例,女27例,男、女比例几乎相等;年龄47~95岁,平均72岁;发病后病程长短不一。

起病一般缓慢,最长者二十年,多有有高血压,血压平均在160~190/120~110mmHg之间。

2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性格改变,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易疲劳,睡眠障碍等。

其中,癫痫发作3例,言语不清、注意力不集中48例,下肢无力及行走困难23例,脑出血后遗症5例。

方法:本组使用GE CT-e扫描机,距阵512×512,层厚10mm,层距10mm。

2 结果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CT检查主要改变:双侧脑室包括半卵圆中心对称性密度减低区,从侧脑室前角及后角向外延伸,呈毛糙状且边缘不清,CT值12-24HU,无强化;脑室对称性扩张;多伴基底节区~内囊区域或丘脑腔隙性脑梗死[1]。

57例有脑室系统扩大,脑沟脑回增宽等脑萎缩变现,合并腔隙性脑梗死38例。

73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老年痴呆的临床诊治分析

73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老年痴呆的临床诊治分析

73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老年痴呆的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发生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痴呆的临床诊断及其临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3例皮质下动脉硬化的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意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甲组患者32例给药喜得镇-海特琴片,乙组患者41例,在给药喜得镇-海特琴片联合盐酸吡硫醇片,比较两组患者给药一段时间后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甲组患者用药后总的有效率为65.6%,乙组患者总的有效率为82.9%,比较p<0.05,说明两组药物治疗效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喜得镇-海特琴片联合盐酸吡硫醇片给药治疗老年皮质下动脉硬化的痴呆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副作用下,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皮质下动脉硬化老年痴呆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156-02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痴呆是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一种临床表现,病变部位主要在皮质下血管周围,具有进行性病变特点。

一般在患者的小动脉深部硬化的基础上,大脑半球表现为脑白质弥漫性脱髓鞘病变,通常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多见,尤其是男性老年患者,其发生与患者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或高血压关系密切[1]。

笔者就我院收治的73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给药双氢麦角碱联合艾芬地尔共同治疗老年痴呆疗效好,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皮质下动脉硬化引起的老年痴呆患者73例,其中男性患者为65例,女性患者为8例;年龄为59~83岁,平均为72.3 2.3岁;病程4天~数年;其中37例为门诊患者,36例为住院患者;大多数患者起病缓慢,逐渐加重。

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进行性智力减退、记忆障碍、言语不清、神经体系统反复出现局灶体征。

临床特点以步态障碍、智力减退、口齿不清、吞咽困难、尿失禁以及饮水呛咳等。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附5例报告)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附5例报告)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附5例报告)
石玉蓉;刘群
【期刊名称】《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1992(009)001
【摘要】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inswenger氏病),目前已明确本病与动脉硬化有关,是一种缺血性或血管性髓鞘坏变病,是血管性痴呆,弥散缺血型的一种。

我们今年先后收治5例临床与CT扫描显示典型的病历,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病历摘要例1,男性,73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进行性智力障碍,表现为明显的记忆力,计算力减低,时间、地点定向障碍。

BP:32/14kPa,眼底动脉硬化,双侧Babinski征阳性,掌颏反射(+)。

头部CT扫描显示:双侧额叶,顶叶皮质下白质,双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低密度,双侧脑室轻度扩张,基底节区有对称性腔隙梗塞,皮质保持完整,脑沟增深。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石玉蓉;刘群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1
【相关文献】
1.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附20例报告 [J], 曾虹丹;曾虹玲
2.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附34例报告) [J], 张淑琴;薛爱君;刘文静;裴敏英;张建军;崔德恩;于健巍;艾玲;张永琴
3.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附40例报告) [J], 柯红
4.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17例临床分析(附2家系报告) [J], 唐尊立;毛善平;刘德新
5.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附77例报告 [J], 李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
吕衍文;朱成斌
【期刊名称】《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1998(015)006
【摘要】目的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脑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临床及脑CT诊断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患者,均作了脑CT检查。

结果(1)均有6-40年不等的高血压病史,部分伴有多年吸烟史或伴Ⅱ型糖尿病史病情较重。

(2)脑CT均表现有没程度的白持疏松(LA)及深部白质土软化灶、侧脑室扩大;大多数同时伴有皮质的小梗死(84%)。

结论Binswanger的直接病因即
【总页数】2页(P357-358)
【作者】吕衍文;朱成斌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冈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武穴市余川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13
【相关文献】
1.103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诊断分析 [J], 王琪;张丽;宁霞云
2.103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诊断分析 [J], 王琪;张丽;宁霞云
3.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和CT表现分析 [J], 苗永兴;毛旭道;马周鹏;陈忠达
4.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和CT分析 [J], 葛仪龙
5.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与脑白质疏松症的CT鉴别诊断和临床分析 [J], 赵丙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50例分析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50例分析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50例分析
彭旭
【期刊名称】《微创医学》
【年(卷),期】2004(023)006
【摘要】目的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从而明确临床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SAE的病人的临床资料及CT、MRI 改变.结果(1)所有病人均有高血压病史,大部分病人有反复卒中史.(2)慢性进行性发展过程,存在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3)头颅CT、MRI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内脱髓鞘改变,脑萎缩以及梗死灶.结论SAE与高血压有关,对长期高血压和进行性痴呆的患者,结合脑CT、MRI表现可诊断此病.
【总页数】2页(P734-735)
【作者】彭旭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5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
【相关文献】
1.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附50例分析 [J], 蔡雪娟;朱冬梅
2.5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分析 [J], 王荣刚
3.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50例CT表现与临床分析 [J], 赵同堂;王玉清
4.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50例MRI分析 [J], 韩邕;赵峰
5.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附50例分析) [J], 王聚贤;童跃;林美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纯脑白质疏松症与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对比研究

单纯脑白质疏松症与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对比研究

单纯脑白质疏松症与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对比研究王蕾;郭洪志【期刊名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04(4)2【摘要】目的探讨单纯脑白质疏松症(LA)和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D)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脑诱发电位的改变特征.方法(1)调查114例单纯脑白质疏松症患者(LA组)和41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BD组)的发病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2)两组患者均行CT检查,并按照脑白质异常程度分为3型.(3)LA组74例患者,BD组35例患者行MRI检查,根据T2WI显示的脑室周围高信号分为5型.(4)两组分别选择部分伴有高血压的患者进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结果(1)LA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呈多样化,无神经局灶体征,临床表现仅为轻度记忆力减退、步态不稳.CT显示脑白质异常以1型为主,占70.2%(80/114);MRI脑白质异常也同样以1型为主,占71.6%(53/74),均无脑室扩大.电生理学检查显示,SEP异常率为83.7%(36/43),其中轻度60.5%,中度23.2%;BAEP异常率为62.8%(27/43),潜伏期和峰间期延长;VEP异常率为53.5%(23/43),各波潜伏期延长,均无波形消失.(2)BD组患者危险因素以高血压为主(95.1%),临床表现以神经局灶体征、明显认知功能障碍和卒中样发作为主.CT分型以3型多见,为73.2%(30/41);MRI检查显示3型为54.3%(19/35),4型45.7%(16/35),41例患者均有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电生理学检查显示,SEP异常率为96.7%(29/30),其中轻度6.7%,中度46.7%,重度43.3%;BAEP异常率86.7%(26/30),潜伏期和峰间期进一步延长,部分伴有Ⅲ、Ⅴ波缺失;VEP异常率为833%(25/30),各波潜伏期进一步延长,部分P2单侧波形消失.结论单纯脑白质疏松症无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以影像学1型脑白质异常为依据;诱发电位表现为各波潜伏期延长,无波形完全缺失.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临床有较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常见卒中样发作等特征,影像学检查CT显示3型脑白质异常,MRI显示3型或4型为诊断依据;诱发电位呈现各波潜伏期进一步延长并伴有部分波形完全缺失.【总页数】6页(P91-96)【作者】王蕾;郭洪志【作者单位】250001,济南市铁路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50012,济南,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相关文献】1.脑白质疏松症与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认知功能障碍对比 [J], 李建华2.单纯脑白质疏松症和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对比 [J], 梁临平;贺燕;郭洪志3.单纯脑白质疏松症与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影像学及电生理和临床特征比较[J], 梁临平;王蕾;郭洪志;柳文清4.单纯脑白质疏松症与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记忆障碍的对比研究 [J], 郭洪志;孙海荣;王蕾5.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与脑白质疏松症的CT鉴别诊断和临床分析 [J], 赵丙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CT征象及相关因素分析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CT征象及相关因素分析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CT征象及相关因素分析郝宏毅;宋爱华;余跃忠;郭忠琴【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年(卷),期】2004(11)12B【摘要】目的:了解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在中老年知识分子人群中的发生情况,CT特征及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经826名中老年知识分子体检发现46例SAE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特征并与血压、血糖、血脂进行相关分析与评估。

结果:本组人群中SAE矽发生率5.57%。

SAE患者CT 平扫显示表现为双侧侧脑室白质区较对称性低密度影,病变边缘模糊,伴有腔隙性脑梗死、脑萎缩征象;血压、血糖是影响本病的主要因素,经过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差异有显著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生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

结论:SAE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高血糖。

CT是发现SAE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页数】3页(P2629-2631)【作者】郝宏毅;宋爱华;余跃忠;郭忠琴【作者单位】宁夏医学院,宁夏银川750021;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夏银川7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2【相关文献】1.EMT相关标记分子和ILK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与患者癌细胞侵袭转移CT征象的关系 [J], 白东2.煤工尘肺并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及相关因素分析 [J], 吴小姝;王慧红;马淑云;牛小媛3.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CT征象及相关因素分析 [J], 郝宏毅;宋爱华;余跃忠;郭忠琴4.微浸润与浸润性肺腺癌相关CT征象与瘤内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 [J], 黎佳维; 伍建林5.胃癌CT征象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及抑癌基因表达的相关因素分析 [J], 谭华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医学养生常识】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医学养生常识】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文章导读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mticencephalopathy,SAE)又称Binswanger病(Binswanger’sdisease,BD)或慢性进行性皮质下脑病,是一种老年性脑血管疾病,那么它的临床表现有哪些?【临床表现】SAE是血管性痴呆的一个重要类型,发病年龄多在40~90岁,60岁以后高发。

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经常发生低血压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病史中可有多次小中风并伴有弥散性神经性缺损。

美国血管性痴呆占痴呆病人总数的34%;日本占53%,而SAE占痴呆病人的35%。

Tomonaga等报道SAE发病率为3.8%,日本发病率高可能与日本人患高血压较多有关。

SAE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给临床诊断带来极大困难,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便于临床掌握.1.具有高血压病史\u3000发病年龄一般在55~75 岁,男女发病均等,大多数患者有1 次或多次脑卒中发作史,可有偏瘫。

2.呈慢性进行性发展过程,通常要5~10 年的时间,少数可急性发病,可有稳定期或暂时好转。

3.逐步累加的神经体征运动、感觉、视力、反射障碍通常并存。

常有锥体系的无力、痉挛状态、反射亢进、病理反射等。

中、后期尤其常见的是假性球麻痹及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4.感知及行为异常表现为运动减少。

对周围环境失去兴趣,意志丧失,言语减少、理解、判断、计算力下降。

记忆、视空间功能障碍。

【治疗】目前SAE缺乏较好的治疗方案,由于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与高血压有关,患者多有卒中和痴呆的发生。

因此,治疗原则上首先控制高血压、预防卒中发作,防治动脉硬化、治疗痴呆。

用药以改善脑循环,可选用尼莫地平、脑通、脑益嗪、西比灵。

脑代谢赋活剂选用胞二磷胆硷、脑复康等。

另外,可试用高压氧舱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 以 , 用 双 顶 径 及 腹 围 两个 指标 就 能 更 使
对于胎儿体重的估计 , 临床医生一般 采用测量孕妇 宫高 及腹 围并 结合 临床经
际值对 比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方 按
法估 测 胎 儿 体 重 计 算 平 均 数 及 标 准 差 与
实 际更 接 近 的 是 A C及 B D 结 论 : 过 P 。 通
物 学 指标 的 测 量 一 定 要 准 确 。本 组 实 测
经计算孕龄 ,7—4 3 2周 , 平均 3 . 9 5周 , 其
中孕 3 7周 1 6例 , 3 孕 8周 1 1例 , 3 9 孕 9 周 12例 , 0周 10例 , 4 周 8 , 0 孕4 5 孕 l 7例
孕4 2周 9例 。 年龄 2 4 2— 2岁 , 均 2 . 平 66 岁 , 胎儿 出生 前 0~ 1天测 量胎 儿 双 顶 与 2 径 ( P ) 头 围 ( C , 围( C , 骨 长 BD , H )腹 A )股
长, 腹围 , 前三项均为骨性结构 , 而只有腹
围是惟 一体现胎 儿胖 瘦 的指 标 , 所以 , 腹
头 围( C , 围( C , 骨 长 ( L , H )腹 A )股 F ) 取
估 测 结 果 与 实 际值 对 比分 析 。结 果 : 用 应
不 同的 方 法 及 多指 标 估 测 胎 儿 体 重 与 实
产科方 面 的软 件 , 中包 括估 测 胎 儿体 其
资 料 与 方 法 研 究 对 象 : 组 5 5名孕 妇 以未 次 月 本 5
准确 的估测胎儿体重 , 既克服了单一参数 的片面 性 , 又避 免 了更 多指标 测 量 的 繁 琐, 不失 为一种客观 、 准确 、 科学 、 简便 , 可
2 周永昌 , 郭万 学. 超声 医学 , 4版. 第 北京 :
科 学 技 术 文 献 出 版 社 , 0 3,3 8 20 17 .
I G ON X彩 色超声诊断仪 , MA EP I TH 探头
皮质 下 动脉 硬化 性脑 病 的 临床 特征 与 临床 影像 学诊 断 分析
皮质下动 脉硬 化性脑 病 ( A 是 临 S E) 王文栋 高勇虎 床上 比较常见 的一种老年性脑血管疾病 。 作者就在实 际工作 中随机抽样 的 5 0例 由
摘 要 目的 : 讨 MR 对 临床诊 断皮 探 I
资料 及 方 法

pn .5 e0 3 T磁共振 扫描设 备 , 用 T WIE 运 1 S 序 列 及 T WIS 2 F E序 列 , O 2 0 T 30 F V 4 , R 9
量 胎 儿 双 顶 径 ( P , 围 ( C) 腹 围 B D) 头 H ,
面 的误 差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 孕妇饮食结构
( C , 骨 长 ( L , 量 方 法 均 按 标 准 A )股 F )测
的改变 , 胎儿普遍 比以前胖 , 仅仅 测量 骨
性结构估计 胎儿体 重远远不 够。本组 测
参 考文 献
1 严 真榴. 前超声 诊断学. 产 北京 : 民卫 生 人
出 版社 ,0 3 6 . 20 ,3
(L , F ) 输入公式并获得估测结果 。
检 查 方 法 : 组 资料 所 用 的 是 A i n 本 g et l
时每项 指标均测量 3次取平均值 , 并且 均
采 取标 准切 面进 行 测 量 , 尽量 减 少 测量 方
维普资讯
超 声根 据不 同指标 估 测N J 体 重 与实 际对 比研 究 L
频率 35 H , . M z 于胎 儿 出 生 前 0~ l天 测 2 李 丽 晖 104 10 2沈 阳 市德 济 医 院彩 超 室 ( 宁 省 ) 辽 摘 要 目的 : 究 不 同指 标 估 测 胎 儿 体 研
量 的生 物 学 指 标 包 括 双 顶 径 , 围 , 骨 头 股
常规方法 , 并将结果输入到超声仪里计 算 软件内所提 供估 测胎儿 体重 的几种公 式
( )4 即 可 。 3()
重 与 实 际 值 对 比 分 析 。 方 法 : 5 5名 对 5
3 4 7~ 2周 孕 妇 测 量 胎 儿 双 顶 径 ( P , B D)
验而得 出, 但对 于羊水 多或孕妇本身肥胖
时就 会 受 到 限制 , 响估 测 的 准确 性 。 而 影
彩色超声诊 断仪估测 胎儿体 重是 通过测
用 的 彩 色 超 声 诊 断 仪 多 带 有
测量 A 、 P 估 测 胎 儿体 重 更 准 确 。 C B D, 关键词 超声 腹 围 双 顶径 体 重


围是胎 儿体重估计 的一个重要参数 。 研究发现多指标 比单指标 要准确 , 这 是因为有时胎儿各 个部位 的生长 不是很 均匀 , 而且一个部位的参 数出现误差可通
过另一个部位的准确测量加 以适当纠正。 本组研究的不 同测量方法 均表 明双 顶径 及腹 围两个 指标 测得 体 重更 接 近实 际。
重复的方法 , 以更好的服务与应用 于临 可
床 、
重, 只需将 计算 公式规定 的各项超声测值 结果输入 , 即可迅 速获得 胎儿估 汁体 重 ,
方法极 为简便 , 但是有多种估 测胎儿体重 的公式 , 到底哪 一种更 为准确 , 单项指 是 标还是 多项指标 , 并且是哪几项指标更 准 确还有 待进 一步研究 。 准确估测胎 儿体 重的前 提是 各项 生
7 10 2 30陕西 宝 鸡 市 陈 仓 医 院 内科
系征 ( 张力增高 、 肌 震颤 ) 3例 , 音障碍 1 构
l , 失禁 3例 。 2例 尿
方法 : 所有患 者均 在入 院后 1— 2天
行 头颅 C T及 MR 扫 描 , 用 东 软 Sp r I 使 ueo -
M I R 确诊 的 S E病例所 见 , A 结合 临 床 特 点, 探讨 MR 对 S E的诊断价值。 I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