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第7课 桂花雨
新人教版统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课后习题解答
新人教版统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桂花雨》课后习题解答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答:桂花给我带来了这些美好的回忆:“闻桂花之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香里”;“赏桂花之乐”,“开花时,在桂花丛里寻找,才看见那些小花”;“送桂花之乐”,“乐善好施的妈妈做好桂花糕饼,让我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家给毛家老婆婆”;“摇桂花之乐”,“这下,我可乐了,我帮大人抱着桂花,使劲地摇”;“用桂花之乐”,母亲用桂花泡茶、做糕饼等;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答:这句话写的是桂花的味道。
句子中的“香飘十里”“浸”写出了桂花香气写出了桂花香气浓郁,持久,随风一
(2)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答:这句话生动地描写了儿时的“我”摇桂花的情景,“我可乐了”“使劲地摇”“喊着”更是表现了“我”摇桂
3.联系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答:(1)这句话是作者母亲说的,母亲将满觉陇的桂花和家乡的桂花做比较,突出了母亲对家乡桂花的喜爱,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
(2)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
母亲比的不是香气的浓与淡,而是感情的深与浅。
在母亲看来,桂花是家乡的代名词,闻着他乡桂花的香气,思念着的却是故乡和亲人,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在家乡摇桂花、赏桂花、咏桂花的美好回忆,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插图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课文语言美、学习生字词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大意。
但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字词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训练。
此外,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认同和怀念之情可能有所不同,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和激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家乡的美好,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写作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小练笔。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写作纸张。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起童年时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如:“你们的童年有哪些美好的回忆?有没有和家乡有关的趣事?”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课件或用黑板展示课文,让学生跟随课文朗读,感受课文语言的美。
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关注生字词的发音和意义。
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课文朗读,其他组员听后判断代表是否正确。
然后,组员轮流朗读,最后评选出最佳朗读小组。
巩固(15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并组词。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也可以抢答。
对于容易错的字词,教师要及时讲解和巩固。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桂花雨》教学设计
4.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与家长或同学进行交流:
a.作者通过《桂花雨》这篇课文,表达了对家乡和童年的哪些思念之情?
b.你认为课文中的桂花雨象征着什么?
c.从课文中,你学到了哪些关于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5.家长辅助作业:请家长协助学生完成桂花手抄报的制作,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作业要求:
1.完成作业时,请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和整洁度。
2.作业完成后,请认真检查,确保内容的正确性。
3.家长在辅导学生完成作业时,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引导他们形成自己的见解。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
2.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分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读写结合,提升能力
-指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进行课堂练笔,让学生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例如以“我的童年”为主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1.学生对课文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别是桂花及其文化内涵的了解,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发展水平,部分学生可能在把握课文细节、理解作者情感方面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3.学生在写作技巧方面的需求,他们对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不同,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需要教师关注并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2023年修订)第二组-7桂花雨
7.桂花雨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箩”等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懂”等10个字和“桂花”等5个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找出桂花给“我”美好回忆的句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3.能联系上下文读懂蕴含情感的句子,说出其中蕴含的感情。
4.联系“阅读链接”和上下文。
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的含义。
主要语文要素:1.能正确认读“箩”等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懂”等10个字和“桂花”等5个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能按照要求提取语言文字信息,用自己的话说说其内容。
3.能联系上下文或有关资料,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或体会其蕴含的情感,或体会其含义。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桂花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花?——桂花(师板书:桂花)2.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叫——桂花雨(师板书:雨齐读课题)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桂花雨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二、自由读文,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着重强调要读准前后鼻音:“兰”、“浸”、“缠”为前鼻韵母,而“饼”是后鼻韵母。
3.指名逐段读课文。
4.疏通课文脉络。
三、初读课文,初闻花香。
1.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桂花的喜爱,是因为桂花很美吗?请找出课文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想想作者喜爱桂花的原因。
(课件出示描写桂花的句子)(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这些句子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出桂花的香气呢?(“浸”)3.“浸”本是指泡在液体里,在课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点拨:理解词、句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7课桂花雨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7课《桂花雨》课文原文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
我喜欢的是桂花。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偷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
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
送一箩给得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
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浇,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桂花摇浇以后,挑去小枝,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
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浇的阵阵桂花雨。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7课《桂花雨》课文解析【课文简说】应该说,课文的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
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的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人教版桂花雨说课稿(共7篇)
篇一:《桂花雨》说课稿《桂花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小学语文组____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略读课文《桂花雨》,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首先说教材。
《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描写生动、细致,充满感情。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为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并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135”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我设计以下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揭示主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
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设问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以思乡为主题的课文,谁能说说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分别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通过疑问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思乡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课文【附作者简介、教案及读后感】
【导语】桂花⾬课⽂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时⽣活的乐趣,字⾥⾏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活的⽆⽐怀念。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课⽂ 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
⼀提到桂花,那股⼦⾹味就仿佛闻到了。
桂花有两种,⽉⽉开的称⽊樨,花朵较细⼩,呈淡*,台湾也有,我曾在⾛过⼈家围墙外时闻到这股⾹味,⼀闻到就会引起乡愁。
另⼀种称⾦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呈⾦*。
我家的⼤宅院中,前后两⼤⽚旷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桂。
惟有正屋⼤厅前的庭院中,种着两株⽊樨、两株绣球。
还有⽗亲书房的廊檐下,是⼏盆茶花与⽊樨相间。
⼩加⼊图⽚时候,我对⽆论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尽管⽗亲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凌霄花,这是叮咚花、这是⽊碧花……我除了记些名称外,最喜欢的还是桂花。
桂花树不像梅树那么有姿态,笨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找细花,它不与繁花⽃艳。
可是桂花的⾹⽓味,真是迷⼈。
迷⼈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闻,还可以吃。
“吃花”在诗⼈看来是多么俗⽓?但我宁可俗,就是爱桂花。
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故乡是近海县份,⼋⽉正是台风季节。
母亲称之为“风⽔忌”。
桂花⼀开放,母亲就开始担⼼了,“可别做风⽔啊。
”(就是台风来的意思。
)她担⼼的第⼀是将收成的稻⾕,第⼆就是将收成的桂花。
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
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遭,嘴⾥念着,“只要不做风⽔,我可以收⼏⼤箩,送⼀⽃给胡宅⽼爷爷,⼀⽃给⽑宅⼆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原来桂花是糕饼的⾹料。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闻⼗⾥,⾄少前后左右⼗⼏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的。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尤其是被风⾬吹落,那就湿漉漉的,⾹味差太多了。
“摇桂花”对于我是件⼤事,所以⽼是盯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就知道要“做风⽔”了,赶紧吩咐长⼯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
《桂花雨》课文五年级上册语文讲解
《桂花雨》课文五年级上册语文讲解一、作者简介。
二、生字词学习。
1. 生字。
- 箩(luó):用竹子编的器具,大多方底圆口。
文中“箩筐”是装桂花的工具。
- 杭(háng):杭州的简称。
- 懂(dǒng):理解,明白。
- 兰(lán):兰花,文中可能是一种植物的名称,与桂花等共同构成故乡的记忆元素。
2. 词语。
- 姿态:姿势,样儿。
文中描写桂花的姿态是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这里通过对比,突出桂花的朴实无华。
- 迷人:使人陶醉,使人迷恋。
形容桂花香气迷人,“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就体现了桂花香气的迷人程度。
- 糕饼:糕点。
文中提到桂花糕饼,这是用桂花做原料制作的美食,是故乡的特色食品,也是作者对故乡记忆的一部分。
- 浸:课文中“浸在桂花香里”的“浸”字用得非常精妙,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香气弥漫的状态,仿佛村子里到处都被桂花香所包围,就像浸泡在其中一样。
三、课文内容分析。
1. 结构层次。
- 第一部分(第1 - 2自然段):写小时候“我”对桂花的喜爱。
开篇点明“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直接表达了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然后通过与梅花的对比,“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进一步强调桂花香气的迷人,这种独特的魅力让“我”喜爱桂花。
- 第二部分(第3 - 6自然段):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详细描写了“摇桂花”的情景。
- 第3自然段介绍了摇桂花的原因,“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
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 第4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摇桂花的过程。
“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一件大事,全家出动,“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7.桂花雨》附答案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最喜欢桂花,喜
欢它那迷人的香气。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回忆儿时“我”帮大人摇桂 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写“我”离开家乡后,给
母亲带桂花,又想起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串珠问题: 1.“桂花雨”是什么意思?课文写了“我”与桂花的哪
些事情?
“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课文主要写了“我”小时候爱桂花、摇桂花、收桂花 和读中学时赏桂花、带桂花等事。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快乐场景?
课文主要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
乐场景。
3.课文为什么要写摇桂花的场景?
4.天下有这么多的新鲜事。
( 稀罕的,新奇的 )
四、填写句子。
亲 ,花是故乡的 明 ,人是故乡的_____ 月是故乡的_____ 水 是故乡的_____ 甜 。 香 ,_____ _____
们坐在树下纳凉休息,沐浴着花香,看着星星,拉拉闲呱。这是乡村
最美的季节,四川宜宾的民歌《槐花几时开》唱道:“高高山上一树 槐,手把栏杆望郎来,娘问女儿望啥子,我望槐花几时开。”寥寥数
语,就把一个坠入爱河、伶俐而羞涩的农村姑娘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
在人们眼前。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洋槐花也是一种充饥的粮食。每年夏天槐花盛开 的时候,母亲都会让我们拿着竹篮采槐花。不用爬树,只要把镰刀绑 在大竹竿上,钩下几根细树枝就足以捋满一竹篮,然后拎到门口小溪
摇桂花
摇落桂花 一年四季
杭州赏桂花
思桂花 给母亲带桂花 又思故乡桂花 乡思永存
点缕 点缕 桂思 花乡 雨情
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原文及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原文及教案为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教案,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原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原文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
我喜欢的是桂花。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
桂花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
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
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
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
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桂花雨》说课稿(15篇)
《桂花雨》说课稿(15篇)《桂花雨》说课稿1一、说教材内容《桂花雨》这篇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七课,这篇课文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的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
作者通过桂花寄托个自己和母亲深深的思乡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本课生字词。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积累好的语段会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师怎样表达出来的。
过程与方法:能抓住__主要内容质疑问难,带着问题自读自悟。
三、说教学重难点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学法说教法:1、以读代讲法。
“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朗读。
__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在教学中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快读、浏览、默读、有感情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2、启发诱导法。
我努力做到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帮助者,通过启发诱导,帮助学生质疑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获得个性的体验。
3、自主、合作、探究法。
我努力实践着以学定教,鼓励自主探究,适时点拨,并通过课外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说学法:1、质疑探究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从学生最初接触最初质疑开始层层推进,理解课文。
2、读、思、记、想、练的方法学习课文。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想象、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注重以读为本,做到师生、生生交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实现共同提高、共同体验成功欢乐的目的。
五、说教学程序(一)复习导入因为学生对本单元的主题已经烂熟于胸,因此我就通过复习旧知,把学习的切入点定在了什么寄托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思念家乡的什么上。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字词解析
《桂花雨》字词解析【词句解析】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
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
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2.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事实上,是不是像母亲说的这样呢?我们不妨看一看课文中的这些句子:“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那么,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怎么样呢?“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显然,从香气上看,是没有区别的,甚至小山上因为树多,更显得浓郁。
那,为什么母亲要这样说呢?“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
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
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
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
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
3.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我们不能无视这个“又”字。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
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
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
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词语理解】姿态:姿势。
课文中说桂花树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是说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如梅树姿势优雅好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把摇落的桂花说成是桂花雨,好在哪里?
在作者笔下,摇桂花是多么富有情趣啊!作者将
纷纷飘落的桂花说成是桂花雨,既形象贴切,又寓于
无限的欢喜,让我们感受到了摇桂花的乐趣。这是作
者第三次写桂花香。
课后思考
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用手中的笔,去撷 取童年生活的浪花,写一写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人要独立生活,学习有用的技艺。 —— 凯德
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
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 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 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 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家乡的热爱。
细读感悟
找出描述桂花树和桂花香气的语句,想一想每 句话的意思,并与同小组的同学交流感受。
①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②不开花的时,只是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 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 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
十几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 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 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 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 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 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 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
摇花之“乐”
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 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 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
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思乡之“情”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 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
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
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
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
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 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 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
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
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 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桂花之“香”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
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 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 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 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
可做各种甜食。
字词积累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通过回忆描写了 小时候在家乡摇落桂花时 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 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
枕》《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
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 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 选集》等。
相关介绍
桂花:
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小乔木,高达 15m,
冠卵圆形。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
全缘或具疏齿。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
第7 课
桂花雨
R·五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雨,本是我们最熟悉的自然现象,可是你知道 “桂花雨”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吗?原来,它是作者
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的景象。本文以“桂花雨”
为题,给人以美好的遐想。下面就让我们在作者回 味摇花前的期盼、摇花时的快乐、摇花后的喜悦中, 一起重温那段美好的时光吧!
走进作者
琦君(1917—2006),台湾
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 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 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 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
部门工作了二十六年,并任
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 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
文学成就: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 三十余种。作品被译为英、日、朝鲜文,深受海内外 读者欢迎,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主要作品:《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