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论文
大学生论文:大学生考试作弊研究[5篇]
大学生论文:大学生考试作弊研究[5篇]第一篇:大学生论文:大学生考试作弊研究大学生论文:大学生考试作弊研究摘要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方法,首先根据2001~2009年南京某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档案记载资料,对大学生作弊现状及作弊特点,包括作弊类型、作弊处罚和作弊新趋势等,进行总体描述。
本文深入分析了作弊行为的心理、作弊后的影响。
最后提出对策建议,针对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及其个体心理因素,需要根据作弊状况改进教学和考试机制。
同时,也需要根据大学生作弊的心理,针对性地开展诚信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个体心理一、引言考试作弊也许不是当前教育工作中最严重的问题,但绝对是历史最悠久的问题之一。
有考试就必有作弊,大学生亦不例外。
有学者曾这样描述道:“在大学,作弊似乎像呼吸一样自然,作弊像阅读、写作、数学技能那样,是大学生的一种重要学术技能”。
豍考试作弊不仅是大学生个人的道德问题,在当前提倡诚信和批判学术舞弊的大背景下,大学生考试作弊还具有了更多的社会涵义,成为一个急需引起注意和加强研究的社会问题。
从国外和国内有关大学生作弊的研究来看,涉及到教育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分别从大学生作弊行为及其教育控制、作弊者的内在心理因素、作弊的成本与收益关系,以及作弊的原因等方面开展研究。
这些研究既有理论上的探讨,如教育管理和心理学的研究,也有基于实地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如社会学的研究。
但是,就目前可见的研究文献而言,使用大学生作弊后的档案资料,进行较长时间段的研究几乎没有。
本文将利用南京市某高校近十年来教务处留存的作弊学生的处分档案资料,探讨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
二、研究设计“作弊,指用欺骗的手法去做违背制度或规定的事情。
”这意味着,作弊在行为方式上具有明显的欺骗性和隐蔽性,其行为结果违背社会行为规范,而根据所违背规则、规范的范畴不同,又可分为经济作弊、政治作弊、文化作弊等等。
考试作弊是文化作弊中的一种。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分析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分析摘要:考试是对大学生学习质量进行检验的一种手段,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应该是公平、公正的行为。
然而,有些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考试,近年来大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已经发展成一种见怪不怪的普遍现象了。
根据我多年来从事班主任的经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大学生作弊的心理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克服方法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方面通过考试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运用能力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作出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通过考试也能反映出老师的教学效果。
现实中,有些大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和对待考试,在考试时出现弄虚作假的舞弊行为。
尽管学校对此都有相关的制度和规范,但考试作弊的现象仍屡禁不止,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一、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目前,在一些学校中存在着严重的考风不正的现象。
一方面由于社会环境影响,例如社会分配不公,毕业分配中存在凭关系找工作的现象,这极大地挫伤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有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读书无用论严重地侵蚀了部分学生的思想,他们认为只要有能力就能成大业,忽视知识积累这一重要因素。
另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受高考成绩的限制,无奈进入了自己不喜欢的院校和专业。
这部分学生,思想不稳定,学习无动力。
还有一些学生厌学情绪滋长,现在在学生当中流传一句口号“59分有愧,60分万岁,61分浪费”,这反映了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精神懈怠下来了。
有的平时贪玩,不好好学习;有的把心思用于搞副业,有的沉醉于谈恋爱当中,导致在学习上投人的精力和时间明显不足,一到考试就犯愁。
想到考试成绩要进档案,并影响留(降)级、获学位、奖学金、评三好和毕业分配,所以,只好挺而走险,抱着侥幸心理,到考场碰碰运气。
二、“高中求高”的心理在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的“诱惑”下,有一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本来就没有作弊的意图,可是看着有些同学作弊,想着成绩可能比自己还要高,有可能自己因为成绩会失去评奖学金、评三好学生的机会,所以,就随波逐流,好中再好,也就成了作弊的一部分。
考试作弊_议论文
考试作弊千禧年之后,尤其是最近几年,每当高考结束后的几天,很多网站也许是为了增加浏览量,或多或少的发布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
例如:“省市的考场有(严重的)作弊现象,当地有关部门正在加紧调查。
希望广大群众及考生能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线索,举报电话……”这些网站不仅发布消息,而且将这些骇人听闻的消息还被做成随鼠标到处乱跑的浮动标题,想宣传一下自己的“光辉事迹”。
鼠标指到哪里,它跑到哪里,实在让人烦不胜烦。
如今,我已经对这类作弊案麻木了。
记得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有一起震惊全国的作弊案发生。
当时我还不了解作弊的含义,只觉得他们很了不起——能在好几个人的监督下“做”了那么多题,那么长时间,实在很了不起。
后来,上了小学,渐渐知道作弊的意思。
我就开始蔑视他们,认为这是下贱的勾当,只有那些穷途末路的人才能作出的无耻的事情。
可是,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我才发现我当时的看法实在是太幼稚了。
有一部分“好学生”,身在全年级的同学都梦寐以求的代表身份和地位的第一考场,却干着与这个考场极不协调的举动。
作弊,这个在高手云集的战场上不应该出现的暗器。
当大家都在刀光剑影中拼搏的时候,他却在背地里放暗箭。
在射杀了几名英雄之后,他踩在英雄的尸体上干着下流的事情。
终于在几乎所有人都被他的暗箭射杀之后,一位内功雄厚的高手将他一刀斩于马下。
但他并不觉得羞耻,他依旧鄙笑他身后的“败将”。
而那些人只得忍气吞声、视而不见。
作弊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而它的危害更是不容忽视:一方面,作弊作为一种欺骗行为,必然引起考生本人的紧张不安,产生不必要的考试焦虑而影响答题,且一旦作弊失败,考生通常会因为羞愧、失望和沮丧等不良情绪的产生而影响下一科目的考试,甚至还可能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心理上的“阴影”。
另一方面,考生虽有可能通过作弊在某次考试中获得高分,但这并不能衡量该生真实的知识水平,更不利于该生今后学习和工作的改进。
考试作弊使得那些平时认真学习的人成绩不突出,而那些成绩不好的却因作弊而上去了。
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与对策
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与对策期末的到来,考试又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考试作弊现象再一次考验和冲击着每一位学子的心灵。
不仅是普通的高校,还是名牌大学,作弊都很普遍。
所谓“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就灵”,诸如此类的课桌文化段子恰恰折射出了校园作弊这一现象及其背后复杂心理。
考试作弊的不利影响是众人皆知的,在高等教育中,它不但影响学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察,影响对学生评价的公平性,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一所学校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更影响社会的诚信建设。
对大学生而言,作弊的负面心理效应对个体心理健康的成长极其不利。
就此,我们就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动因以及如何看待和克服做一简单的探讨。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几种典型心理1、依赖心理依赖心理而作弊,是因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薄弱。
当代大学生多数为独身子女,称为“被抱大的一代”,由于从小家庭、学校包办过多过细,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缺乏思考,自我意识薄弱。
自我意识薄弱的个体,往往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会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对是与非、对与错不加分析,不以考试作弊为耻,在他们的世界里:作弊是他们应对考试有效的可依赖的手段,对考试作弊有一种习惯性的强烈依赖心理。
2、功利心理有的学生想考个好成绩,在奖学金评比中占优势,那奖学金,不仅是金钱的诱惑,还可以为以后工作多一份筹码。
有的学生甚至把帮助别人考试作弊当成社会交换的筹码,通过帮助别人作弊、充当代考的“枪手”等,达到获得别人尊重、情感、某些承诺甚至获得物质利益的一种方式,是典型的急功近利的心理作用的表现。
3、虚荣心理有些学生平时表现不错,有的是学生骨干、有的是历年奖学金获得者,他们考试作弊不是为了过关,而是为了得到更高的分数以便保持荣誉和评奖评优,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4、盲从心理由于目前的社会还缺乏一个健全的诚信体制和诚信环境,导致考试作弊在很多高校成为一种客观的存在,而且为数不少。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都有一种“趋众心理”。
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归因分析与应对[论文]
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归因分析与应对当代高校大学生因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学习心态浮躁,不能安心读书,面对考试又想取得好的成绩,从而导致高校作弊事件频发。
本文通过与作弊学生的交流得出考生作弊归因并加以分析,以此来探寻有效地应对途经。
考试作弊学习心态学风建设一、前言“考试作弊等于放弃学位”,每年6月和12月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期间总会看到这样的横幅悬挂于校园各处,与此同时,考前的诚信考试教育也由辅导员、班主任对个别同学的重点强调工作演变为全系的普及教育工作,在高校诚信考试的宣传教育力度加大了,但是成效却越来越差。
由最初的纸条演变到现在的无线耳机、手机作弊等,作弊的形式和手段也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不断的“发展进步”。
二、高校大学生作弊从学生角度归因分析1.不良社会风气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求学心态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其他社会各方面的建设没有能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呈现出明显的滞后状态。
最凸显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发展与公民诚信滑坡,影响社会公信力的事件时有发生:小到童叟跌倒没人敢扶、学术造假、论文抄袭;大到食品安全,如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苏丹红;想要获取经济回报,又不想付出,通过其他不正当途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为追求眼前利益不顾他人安危,诚信缺失,道德沦丧,不惜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公信度。
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番浮躁的景象,造成了不良社会风气的形成,也直接影响到了在高校大学生的求学心态,使得整个校园的学习风气也显得浮躁不安,高校大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不自觉地形成了不思进取、心存侥幸以及投机的心理,导致部分学生面对考试不自觉的产生了作弊想法。
2.当代大学生学习目的趋于功利化,“重结果、轻过程”现在许多高校大学生较之以前相比有很大程度的“进步”,从盲目的、无目的的学习转化为有目的的学习,但是学习目的相对较功利化,不是为了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和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而学习,而是为了应付将来的就业和考试取得高分而学习,这部分人群随着学龄的增加而增长:大一刚融入大学生活,不考虑奖学金、没有考研的想法和就业的压力,可以安心的学习教学安排的各门课程;大二觉得读透了大学生活,开始有选择的上课和逃课,只注重考试成绩,不在乎学习内容,一味应付学业,为最终结课考试时的作弊埋下了伏笔;大三两极分化开始产生,大都是开始了选修课必逃、必学课选逃的学习生活,不同的是如何利用这部分旷课的时间,一部分沉迷于网络游戏和恋爱等,另一部分开始着手考公、考研,都没有将主要的学习精力用在学习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上面。
被发现考试作弊心理描写作文
被发现考试作弊心理描写作文考试作弊也没什么坏处,无非就是你自己对不起自己罢了!想想看,作弊考出来的成绩的持续时间才多长,如果这门学科并不是学完就完了,在以后的工作生活当中还要使用的话,那你就得不偿失了,虽然得了高分,但是也不如那些没作弊的同学,甚至那些不及格,起码他们的成绩是自己掌握下来的,印象深刻,即便以后忘了,但稍一提起,就会记起来。
暂时就觉得有这么点好处,以后有了再告诉你吧!每个人在自己人生旅途当中,都会经历着一场场的考试,所以说我们是伴随着考试成长的。
有人说考试好,因为考试会证明一个人的水平,也有人说考试不好,因为考试成绩一出来,几家欢喜几家愁,而考得差的人呢,则要面对同学的看不起,和家长的责怪,甚至打骂,这是多么伤害自尊心的啊,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问题就出在这里,成绩差的人因为上课不认真听讲,可后有不能自觉完成功课,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也就一点也不知道了,结果考试时什么也不会做,因此,就想方设法作弊,考试成绩出来。
却考了一个高分,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天上真会掉下馅饼。
君子爱“分”,取之有道。
考试作弊,古已有之,作弊手段多种多样层出不穷,从夹带、抄袭发展到“枪手”替考,甚至利用现代高科技化作弊。
为了不再助长考生的侥幸心理,我们有什么好办法来杜绝考试作弊这种不良行为呢。
我想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培养自觉学习、勤奋读书的不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明白考试作弊行为来小人之举,这样作弊的毒草就不可能在我们的学校生长。
用再多的方法其实也是多余的,只要我们人人不去作弊,大家都抵制作弊,作弊两字自然也就没有了。
再说如果大家成绩都上去了,还用得着作弊吗?首先,学习不应该单纯为了考试而学。
考试只是检验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本身就带有极大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其次,因作弊而成绩突出对平日刻苦努力的同学来说是不公平的。
考试作弊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如果获得承认,客观上使得其他学生所取得的成绩贬值,并容易使其他同学平时不努力学习。
作弊作文范文
作弊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它不仅违反了考试的公平性,也违反了人们与社会之间的信任。
在学生中,我们经常能看见一些人不择手段地作弊,在很多场合中,都得不到别人的认可。
然而,让我们仔细看看,到底为什么这样做是错误的?它会影响什么?又该怎样避免呢?作弊严重违反考试的公平性原则。
我们平时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学习知识,以便能够在考试中表现出来。
如果有人为了好成绩而作弊,意味着他比其他人少费了很多力气。
而这种行为无疑会打乱整个考试的公平性,使那些没有作弊的人有了不公平的待遇。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国家的教育部门在考试过程中特别强调公平性和公正性。
作弊不仅会影响考试的公平性,还会对我们的人品和道德水准产生不良影响。
学校、社会、家庭等不同的社会群体都会强调道德精神的培养。
如果我们在考试时不能诚实面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只会使我们失去别人的信任。
在今天的社会中,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往往反映了他的个性和道德水准。
因此,如果我们经常作弊的话,不仅会使我们失去别人的信任,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
作弊对于学生的成长有不良影响。
学习是一种探索,一种发现与创新的过程。
如果我们仅止于考试能否取得好成绩,而不去真正深入地了解其中的知识内涵和实际应用的话,那么我们的学习意义便大打折扣。
此外,在今天的社会中,成功不仅仅依赖成绩和文凭,还需要更多的人格特质和实践技能。
如果我们总是从作弊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快捷方法,那么我们就会失去成功的基石和实际价值。
如何避免作弊呢?这其实需要我们从学习和教育入手。
学习,应当以提升知识与技能水平为目的;教育,应当注重培养重视道德品质和诚信精神的学生。
同时,家庭和学校等多方面都需要强化教育和引导。
在学习中实施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同时给予合理而公正的评价,也有助于鼓励学生更加用心学习,而不是为了好成绩而不择手段。
另外,家长和老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关注,及时与学生沟通,建立信任关系,使学生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更加坚定道德品质和诚信精神。
大学生论文考试作弊论文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理性透析及应对路径
大学生论文考试作弊论文: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理性透析及应对路径摘要:通过实证调查,对高校大学生日益严重的考试作弊现象进行了理性透析,分析当前作弊行为的群体两极化、作弊工具科技化、作弊时空“场外化”、作弊意识法制化的趋势;从理性主义的主义的视角分析原因,并寻求制度解决路径,通过规范考试行为、渐进式处罚、建立平等监督体制等方式应对考试作弊现象,维护教学公正。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作弊特点;成因(北京102206)高等学校的课程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促进学生认真学习的主要激励,也是评估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的首要参考。
公正的考试环境,有利于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道德习惯,有利于学校教风、学风的建设,有利于社会选拔优秀的人才机制的建立。
然而,受高校扩招、学生素质下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当前大学校园考试作弊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公正公平的考核环境,在广大师生中造成不良影响。
2003年,教育部曾办公厅发布《关于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刹住高等学校考试作弊歪风的紧急通知》,然而,高校作弊风气依然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一、严峻的作弊现状及大学生作弊新特点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作弊现象及心理状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某高校大一到大三各年级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对考试作弊现象进行分析,以便寻求减少作弊现象、转变学风考风的应对路径。
长期以来,出于方便、直观、社会公平等考虑,社会习惯于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普适标准,客观上推动和助长了唯成绩论的盛行。
部分学生为了获取高分博得老师和家长的肯定,从中小学就已经存在考试作弊的行为。
[1]调查显示,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人数以年均20%左右递增,并且与年级成一定的正比关系。
大一学生普遍作弊率较低,为%,大二学生为%,大三为%,大四为%。
而据学生们反映,大到全国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小到普通的平时测验,几乎场场都有同学作弊;学校的厕所、墙壁上也贴满了代考、保过、传答案等小宣传单。
大学生论文: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原因及对策探析
大学生论文: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原因及对策探析摘要:作弊是一种欺诈行为,是一种不道德、不诚信的表现,大学生应深谙此理。
然而,大学校园里作弊行为比比皆是,且大有越演越烈之势。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作弊的心理原因的具体分析,对如何防止大学生考试作弊提出一些对策,期望对教育工作者有所借鉴,给受教育者以启迪,最终让这种不道德的违纪行为从校园里消失。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对策弊是一种欺骗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的表现,它是与我们社会大力提倡和弘扬的诚信精神格格不入,相违背的。
在我国《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第十一条中对大学生考试行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维护教学秩序,遵守学习纪律,考试不作弊。
”学校现在进行教风学风建设,其中有一项提到大学生考试诚信的问题,本文试图对大学生作弊的心理原因进行分析,研究预防对策并最终实现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影响分析1、对本人的影响。
一方面,作弊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
表象上,作弊成功就能轻易得到高分或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考试分数并非是衡量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高低的标准。
在作弊过程中,难免不被发现,一旦被发现,考生就会感到失望,继而怨恨,担心被罚,各种沮丧心情都会产生,这种心情甚至会在考试后保持好久,从而影响考生的心理健康。
另一方面,作弊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否定。
作弊者仅仅为了无谓的分数而置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于不顾,这其实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
作弊者在欺骗他人和社会的同时,也在欺骗着自己的良心,否定着自己的人格[1]。
2、对他人的影响。
作弊者的行为也会造成其他人“心理不平衡”,其他人也会竞相效尤,以致形成你抄我抄,不抄白不抄的恶性循环,削弱了学生刻苦学习的信念,助长了不认真学习、考试作弊的丑化风气,从而影响部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导致他们对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产生怀疑。
3、对学校的影响。
作弊行为严重扰乱了考试规则,打破了公平的竞争秩序。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过程分析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过程分析及对策研究在当前社会,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见不鲜。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并进行深入分析,以期采取有效的对策。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过程分析1. 组织压力:大学生在考试时面临着各种压力,如“升学”压力、“竞争”压力以及“被淘汰”的危机感,这些压力都会让学生感到焦虑不安,从而想要通过作弊来应对这些压力。
2. 成功动机:考试中的大学生想要通过作弊来获得更高的成绩,一方面是为了升学,另一方面是可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自我承认”。
3. 利益诱惑:作弊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得更好的成绩,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比如奖学金、名次等,同时还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更好地投入到其他的活动中。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研究1. 加强考试监管:学校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考试规则,加强对考场的监管,确保考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防止作弊行为。
2. 提高考试诚信意识:学校应加强考前宣传工作,落实教育教导、信用考试等相关政策,提高大学生的考试诚信意识,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
3. 转变教育理念:学校应该转变教育理念,注重综合素质教育,从完整的知识体系上抓起,通过注重知识的应用,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
4. 增强教育实效:学校应该重视实践教育,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从而使他们在实践中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减少作弊的可能性。
5. 推动考试创新:考试方式的创新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减少作弊的动机和可能性。
比如,可以采用开放性考试、作品展示和口试等方式进行考试。
综上所述,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既是心理过程的产物,也是教育体制的问题。
只有重视教育、加强监管,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加强实践教育,推动考试创新,才能减少作弊行为的发生。
我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看法
我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看法第一篇:我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看法我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看法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大学考试中,作弊情况太严重,高中时考试我们都会靠自己,为什么到了大学后却要作弊?分析不难发现有以下几个原因:大学生活比起高中生活来说新奇、安逸、轻松,课余时间活动也多了,同学们没有把全部的精力放到学习上,到了期末考试时自然会有很多问题不会,所以就出现了作弊的情况;大学轻松的学习压力也会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动力;此外,大学没有了高中那样的学习氛围,看着身边的同学都在谈恋爱、打游戏、逛街,自己也会跟着玩;到了大学,没有了班主任的监督,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就会把学习抛到一边;大学里没有固定的自习室,也没有大的图书馆,同学们上自习还要一个教室一个教室地找,有些懒得同学就干脆不去学习了;还有一个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本来不作弊的同学在看到别的同学由于作弊拿到了奖学金等荣誉后,在下次考试时也会作弊。
究其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
对于作弊,我觉得主要是个人素质问题、诚信问题。
虽然学校对于作弊的态度是抓到了严惩不贷,甚至严重的会取消学位,但是还会有很多同学会存在侥幸心理,欺骗老师、欺骗学校、欺骗父母,但最终欺骗到的还是自己。
上了四年大学,高中的知识丢了、大学的知识没学到、道德沦丧了、人变懒了,想想都觉得可怕,我们上大学到底是干什么来的?真应该经常问问自己。
要解决考试作弊的问题,不能只靠监考老师,应该从根本上解决,只有学生们真正记住上课学到的知识,考试时才不会有作弊。
我前一段时间看了一本书叫《我的美利坚本科岁月》,讲的中国的留学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留学,那所学校的校训是“我以我的荣誉担保,我没有说谎,欺骗和偷窃”,只要是触犯校训的都会被开除,而那里的上课时老师讲的很少,而课下留的作业却非常多,足以做到晚上十点,这样学生自然会对自己研究过的知识牢记在心,我认为这是个好办法,不知道在我国这种教育模式下能不能行得通。
第二篇:当前时期对考试作弊的看法当前时期对考试作弊的看法自科考制度实行至今,无论哪朝哪代,哪国哪度,考试作弊的现象时有发生。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因素分析
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极为严重,各级教育部门和各大高校都针对这一现象采取了诸多措施,例如加重对作弊学生的惩罚等,但还是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并且让这一问题现象愈演愈烈。
相关部门在严厉打击作弊现象,学生却因为考试严格而不断“升级”作弊手段,这严重地背离了考试目的、干扰了考试秩序、影响了考试公平,直接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因此,我们必须深究学生作弊的心理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矫正对策。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考试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考验学生是否诚信的重要手段。
虽然考试没有必要提高到道德水平的高度上,但是,现阶段大学生考试作弊的问题已经典型地反映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
不管是平时的期末考试,还是国家级的计算机、英语考试等,都存在着非常严重的作弊现象。
我们通过一些网上的调查数据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平时使用的作弊手段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最原始、最普遍的作弊手段是偷看,这种作弊手法不需要提前准备,也不会留下作弊证据,没有太大的风险。
2.夹带是另外一种比较普遍的作弊手法,大学里的很多考试都是闭卷考试,而且老师都会事先为学生划好考试重点,很多学生就会提前将考试重点制作成小纸条,并带入考场中伺机抄袭。
3.传递纸条。
这是一种需要合作的作弊方式,学生在考前约定考试时互相帮助,将自己不会做的题目通过纸条寻求帮助,甚至有同学在写完试卷后直接将卷子传递给他人抄袭。
4.科技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弊手段也加入了科学技术。
这种作弊手段主要是考生利用隐形耳机等高科技工具向考场外部的人员寻求答案。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因素考试作弊是教育部门严令禁止的行为,也是不道德的行为。
每一名大学生都明白这一点,但是却仍旧公然实施这种不能为不该为的行为。
我们从学生的心理入手,分析了以下几种导致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因素。
1.从众心理。
由于考试作弊手段形式多样甚至带有科技含量,所以考试作弊的学生常常得逞,而且很多学生还以此为荣,经常到处炫耀自己没有认真学习也能取得好成绩,甚至以此嘲笑那些认真学习却没能取得好成绩的同学。
谈考试作弊现象为题作文
谈考试作弊现象为题作文作弊,是指在考试或竞赛中,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不当的好成绩。
作弊,无论是在学生中还是社会中,都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
在高考等考试中,作弊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严重损害了考试的公平性,其恶劣影响不断扩大。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作弊现象的认识,积极探讨与应对。
作弊现象的存在,令大多数诚实学生倍感不公。
由于一些学生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而铤而走险地行使作弊行为。
年复一年,这个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对于打败那些知识过硬且勤奋努力的考生来说,作弊是一种损害他们努力付出的现象。
这种不公平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因为学生会从心理上感到不公平,压力加大,心理变得不稳定。
其次,作弊的危害性非常大。
首先,作弊侵害了考试的公平性,违背了人民希望通过公平竞争获得胜利的意愿。
其次,作弊违反了考试制度的规定,给有效管理和监督考试的人员带来了很大困扰和尴尬。
最后,作弊者将很有可能因为不合法的成绩而获得不当的好处,这对他人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作弊行为的存在,一方面让学生产生“竞争必须作弊”的心理,另一方面又加深了教育的虚伪性。
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不应该选择作弊的方式来获得好的成绩,因为作弊不但不道德,而且还是一种自暴自弃的行为。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地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作弊的可能性。
第一,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树立正视困难,迎难而上的信念。
其次,加强教育监管,实行多元化的考试形式和场所,增加作弊难度和风险,提高作弊成本。
总体来看,解决作弊问题需要多方合力,对于学生来说,我们应该要懂得自己的责任,不要因为一时的进展而放弃努力,不要因为成绩不好而失落,更不要用不正当手段来获取成绩。
对于政府来说,应该加强教育制度的完善,加大打击作弊行为的力度,同时也为正常的学生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作弊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我们要高度警惕这种行为的存在,坚决反对它,为我们的未来打造更公正、更美好的环境。
作弊的危害作文
作弊的危害作文嘿,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有点敏感但特别重要的话题——作弊。
没错,就是考试时的那点小动作。
别急着跑开,我保证这不是说教,咱们就像聊水蜜桃一样轻松来谈谈作弊的危害,好吗?你还记得考试的时候,那些偷偷看别人答案或者在纸条上写满公式的小把戏吗?当时或许觉得特别刺激,心跳得像打鼓似的,仿佛间谍片里的主角。
不过,先别急着得意,我想跟你说说,作弊这件事对我们其实有多大的害处——而且是那种你可能从来没仔细想过的。
首先啊,作弊就像是给自己挖了个坑,结果自己掉进去了。
你想想,考试本来是用来检测我们学了多少,哪里还有漏洞,好让老师帮我们补一补。
但一旦作弊,你交上去的答案根本不是你的真水平。
这可就像是医生给你体检,结果你硬是对所有问题都说"没问题!" ——最后出了问题,受苦的还是自己啊!作弊就是让自己失去了改正和成长的机会。
还有啊,作弊这事儿不仅伤害自己,还挺对不起那些认真努力的小伙伴们。
你知道吗?有的同学熬夜复习,努力啃那些硬邦邦的知识点,他们付出了无数的努力,可是当成绩出来,作弊的人轻松拿了高分,这对他们来说多不公平啊!这种感觉就像你辛辛苦苦种了一个月的水蜜桃,结果别人从你树上摘走了最甜的那个。
啧,这滋味儿,真是想想都替他们难过。
再者,作弊还有个隐藏的危害,那就是让人失去了对自己的信任。
你可能不觉得,但一旦你开始依赖作弊,就会逐渐对自己产生怀疑:"我到底行不行啊?不作弊我还能不能考好呢?" 这种负面情绪会一点点侵蚀你的信心,最后你会发现,明明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却总是没办法全力去尝试。
自信就这样一点点被掏空,实在是得不偿失。
最后,我还得说说,这种事情啊,总是有被发现的那一天。
想象一下,当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抓住你作弊,甚至家长也被叫来学校,那种羞愧感简直无地自容。
不仅仅是一次考试成绩归零,最重要的是你会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而这可不是说补考就能补回来的。
所以啊,朋友们,咱们还是踏踏实实地学,踏踏实实地考。
大学生考试作弊心态浅析及其对策
,
,
。
金
。
我 在 考试 前 把 一些 公 式 和题 目抄 在纸 条 上 放 在
, , 。 ” ” 。 ,
,
口
袋 里 心 里很 紧 张
,
。
当 时 我想 如 果 老 师监 考很严
: “
,
,
我 就 不 作 弊 如 果 有机 会 我 就 拿 出来 看看
以 为 老 师未 发 现
这位 作 弊 的 大 学生 在 检 查 中这 样 写 道
4
, , 。
、
) 年 级 主任 要 多 加 强 正 面 引导 菩 于 发 现此 类 学 生 的 思 想 问 题 及 时 有 针 对 性 地 做 工 作 要 循 序 渐 进
。 , “ ” , 、
,
,
反 复多 次
5 年 级 主任 要 营 造好 一 个 寝室 和 一个 班 级 良好 的 学 习 风 气 宣 传 行 行 出 状 元 的 思 想 使 班 级 寝 室 ) 有 一 个 和 谐 团 结 爱集体 爱学 习 的好 风 气 ) 鼓 励 他们 多看 名人 传 记 鼓励 他 们 要 有 勇气 克 服 各类 困难 在逆 境 中成 才 6 2 虚 荣有 余 方 法 不 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
,
。
) 加 强授 课 教 师 对此 类 学 生专 业 兴趣 的培 养 和 辅 导 2
, , ,
。
) 多 请专 家 学 者 办专 业 讲 座 多 请 相 关 专 业 的 毕 业 生 谈 打 好 基 础 知 识 学 好 专 业 对 未 来 工 作 的 重 要 3 性 多请高 年 级 学 生 谈 学 习 体会 帮 助 他们 尽 快 度 过 大 学学 习 和生 活 的 适 应 期 和 转 变关
[其他论文文档]探究心理学研究视角下的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
探究心理学研究视角下的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校风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校风是学校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当前,高校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日益普遍,是良好学风,校风建设一大挑战,也是作为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必须去面对和努力去解决的一个问题,尤其是担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职责的辅导员及其他学生工作队伍人员。
本文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深入总结挖掘心理学科中已有的对考试作弊、诚信等问题的理论、研究,力图为在高校中更深入有效的开展考风考级教育、诚信品格培养等预防干预活动提供指导和建议。
一、高校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现状及原因探讨(一)高校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现状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职能,但近年在高校出现的各类学术不端、考试作弊等不诚信现象日益普遍,严重背离了社会赋予大学的神圣使命和责任,尤其是学生考试作弊,已不是个别学生的个别现象,而演变为一个普遍的问题和社会现象。
有研究总结以往调查指出:54.9%的美国大学生自我报告在上学期内至少作弊一次,其中考试作弊31.4%,作业或实验报告作弊23.5%;经McCabe 对北美大学生调查发现,21%的大学生与10 % 的研究生,承认自己在过去一年内有过至少一种形式的严重作弊行为如抄袭行为、夹带小抄、帮助他人作弊。
在亚洲,这方面的调查也得出相似的结论,如我国台湾地区大学生的作弊流行率61.72%。
在国内,陈向丽通过对806名大学生的调查得出,只有48名被试报告自己从来没有考试作弊行为,即94.04%的被试承认自己有过一种以上的考试作弊行为;男生的作弊行为要显著多于女生,作弊行为随着年级的提高而显著增加。
另外,笔者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对本校违纪学生数据的统计发现,2013年因违纪受处分的学生中,约95%以上都是因为考试违纪行为。
(二)已有研究中对考试作弊原因对策的探讨关于考试作弊行为的特点、原因及对策,有很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王霞在研究中认为,现行高校考试的弊端是作弊泛滥的最直接原因,主要体现在忽视诊断性功能,没有实现合理的导向功能,总结性评价功能的标准单一,有失科学性;要遏制高校作弊之风就必须下狠心改革现行的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实现考试的诊断、导向和综合评价功能的有效结合。
大学生考试作弊探究论文
大学生考试作弊探究论文一、大学生作弊的产生原因及其发展在一个人前进的学业进程中,要经过小学和初中,进入高中,又经过高中进入大学,每一学业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否定,根据辨证否定观及否定之否定规律,人的学业在曲折中前进,同时人的心理也渐趋完善,从而使人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
大学生作弊的产生原因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给生产者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发展了,生产系必然要变革,而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必然要求各所大学培育出才华出众的大学生,而考试成绩作为一评价大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使得不同的大学生采取不同的手段去争取它,大致有两种对立的手段,作弊与自力。
大学生作弊是时代的产物,其来源有两个:一是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中转化而来;二是从大学生心理的发展变化衍生而来。
在高中,学校有一套很严格的学习、考试系统。
从河北省三所重点高中的调查资料看,这三所中学——衡水一中、沧州一中和献县第一中学,一致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最重要甚至唯一的事情,学生们几乎没有课外活动,在几十名来自这三所中学的学生的调查问卷中,80%的学生认为高中如监狱,学习是唯一的自由,拿献一中来说,它的口号是:抓住每一分钟努力学习。
在学校,根本没有玩的时间,一天中生活单调地只有四件事:休息(晚休、午休)、吃饭、上厕所、学习。
一个学生从早上5点起,然后上早自习,大约7点左右吃早饭,8点到12点左右上上午课,而在课间,学校明确规定走廊里不准有人停留,除了上厕所,学生任何时候都要处于学习状态,下午依次类推,学生每天都要做大量试卷,“题海战术”是各重点高中的一致做法,据调查结果看,大多数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约为12个小时,少数学生的学习时间可达14小时,只有为数极少的学生投机取巧不学习,虎度光阴,如此,严格的学习计划才造就了献一中高考本一上线率达30%以上,本二上线率达40%以上,而进入大学,学生获得了解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犹如破笼而出的小鸟,在大学,除有限的学习外,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非常多,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和绚丽怡人的大学风景为极度渴望自由、激情洋溢的大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丰富自己的舞台,相比而言,需要学习的课程少了,从而使学生花费的学习时间大量减少,甚至有的学生为了活动耽误了学习,而期末考试又不得不过,因此谋生了作弊的念头,又可以玩,又可以靠作弊轻松及格,这是一些大学生的“聪明”选择。
考试作弊之我见论文
当前时期对考试作弊的看法受现代社会快节奏和巨大压力的影响,大学生越来越注重目标的实现而忽略了过程,导致考试作弊、拖欠学费、助学贷款、伪造就业简历等不诚信的行为时有发生。
中国的教育,特别是高中和大学的教育,多以“灌输式”的模式为主,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部分的老师们也是只是照本宣科,敷衍了事,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硬着头皮去学枯燥的课本知识,硬着头皮去考试,极易滋生厌学的情绪,进而引发作弊的恶习大学生考试作弊肯定是有因可循的,那么促使大学生作弊的原因是什么?从大学生主观方面来看,主要是由于心理压力大,害怕不及格,进一步会发现,害怕因考试不及格而补考的学生一怕丢面子,二怕无法向家长交代,三会涉及到学生能否顺利拿到毕业证书。
因此,作弊成为他们逃避内心压力的最好选择。
而有一部分别学生是没有做好复习准备,现实生活中的确有部分学生花在休闲娱乐上的时间远比学习用时间要多,本来就把希望寄托在考试作弊上。
还有对课程或专业不感兴趣,只为应付考试的学生。
由此可见,不感兴趣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根源之一,那么专业老师在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是否能做得更好?为了能拿到奖学金及各种荣誉称号有此种心理的大学生大都处在成绩中上水平,徘徊在拿奖学金的边缘,但为了能得到奖学金,也会不时地作一作弊,或者本来成绩不错,怕奖学金被那些作弊者抢去而不得不采取此下策。
再从客观方面来看,由于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普遍存在的因素,有很多学生对看到同学作弊,没想法,觉得无所谓,反映了大学生对考试作弊的错误本质和危害性认识还相当不够,考试作弊现象已经让学生感到麻木。
有些学生会持他作弊,那我也作弊。
少部分会对这样的行为十分反感,要去举报。
还有有人怕被孤立,即使内心不满也不去举报。
可见考试作弊现象对大学生观念的影响较大。
对于考试作弊原因分析考试作弊主要是由于平时没有认真学习所导致的,平时不愿学,考试怕挂科,甚至有人想通过这种不劳而获的方法取得好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及对策11物理1班王清清1110109102811物理1班袁晓仪1110109103611物理1班雷嘉宝11101091011[摘要]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蔓延,已严重危害到了高校的教育评估体系。
文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分析,提出了有效遏制考试作弊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对策[中图分类号]13444[文献标识码]h[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3—0090—02考试在中国历史悠久,古代中国就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和后备人员。
在现代学校教育中,考试成为检测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情况的一种重要机制。
而考试作弊现象则伴随着考试制度的出现而出现。
笔者就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在某市某大学进行了匿名调查,在被调查的近500名不同院系的学生中,有10%的学生坦言:“有过作弊经历。
”只有58%的学生表示,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中,肯定不准备作弊。
由此可见,考试作弊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中一种常见的错误行为,是学生中的不正之风,它不但损害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也助长了学生的不良品德。
遏制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对考试作弊行为的界定考试纪律和考场规则是维护考试秩序,保证考试过程公正、公平和考试结果真实的必要手段。
考试作弊是一种违反考试纪律和考场规则的行为,是参与考试行为的主体,在执行考试的过程中,因主观故意而产生直接破坏考试目的,严重影响考试功能与作用的正常发挥,虚假反映对象在特定知识经验信息传承中的质量和效果,导致考试结果失去特定信度和效度,要求偏离理论假设的行为。
因而,考试作弊是违背考试公平、公正原则,以不正当手段获得考试成绩的特殊问题行为。
当这种行为出现时,表现为窃取或骗取考试答案和成绩。
这种明确的目的性和与之相对应的行为是构成考试作弊行为的两个要件。
二、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特点总结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以及笔者自身的监考工作经验,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特点集中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考试作弊现象普遍化。
资料显示,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人数占到学生总人数的5%-.-6%,甚至在个别考场中,考试作弊的人数比例达到了两位数以上。
说明大学生考试作弊,已从极个别人的极个别行为发展到了许多人的行为。
这种情况不只存在于普通高等学校中,也普遍存在于一些重点大学中。
2.考试作弊群体构成复杂化。
大学生考试作弊不再仅限于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也加入作弊的行列。
以前,考试作弊者多是高年级和毕业班的同学,现在,一些新生也开始作弊。
而且在考试作弊的队伍中,女同学的数量有所上升。
3.考试作弊手段多样化。
大学生考试作弊大多采用夹带的方式,而且夹带手法越来越高明。
有的学生夹带事先准备好的缩印纸条,放在口袋里、坐椅上、袖口里等;有的把答案抄写在手掌上、桌面上或存储在计算器里;还有的利用无线耳机接听答案和利用手机收发答案等。
考试作弊手段的隐蔽性和多样化由此可见一斑,令监考教师防不胜防。
三、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导致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功利心理。
在现在的高等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下,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在评优、评奖、入党、毕业就职、考研时能否被录取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
虽然教育部和各高校对考试作弊行为采取了严厉的打击措施,但仍有学生铤而走险。
2.侥幸心理。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人群中,只有0.5%的人被发现。
许多参与考试作弊的学生觉得,考试中既然能够作弊,又不会被发现,还可以得到好一些的成绩,当然可以试一下。
另外,由于各高校加大了严肃考风考纪的力度,对作弊学生的处罚比较严重,所以,监考教师面对考试作弊的学生时,不免心生慈悲,怕学生因考试作弊被退学而影响其一生,对考试作弊的学生采取了查而不报的办法。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在大学生考试作弊中希望侥幸逃脱的心理。
3.从众心理。
事实上,在考试作弊的大学生中,有一部分人在复习之初并没有想参与考试作弊。
但是看到别的同学作弊,特别是一些平时学习不认真的同学,因考试作弊侥幸逃脱而取得好成绩,认为自己不作弊是一件十分吃亏的事情,于是加入到了考试作弊的队伍中。
4.“助人为乐”心理。
高校的考试制度不同于高考,对于及格以上者并没有名额限定,所以有些大学生对同学抄袭自己的答案并不介意,相反还会得到抄袭者由衷的感谢。
出于这样的原因.“助人为乐”者出现在作弊者队伍中。
“助人为乐”者把助人为乐的精神发挥到极致时,甚至可以充当“枪手”的角色。
5.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原指人们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心理状态,逆反心理的高发年龄段为青少年期。
大学生正处于逆反心理的高发年龄段上,他们希望摆脱父母、师长与规章制度的控制和管理。
他们中的一些人对于学校制定的考场规则和教师提出的不得作弊的要求持强烈的排斥态度,总觉得考前老师说得太多,考场又管得太严,因而以考试作弊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6.猎奇心理。
应试教育体制的特点就是唯分数论,分数成为衡量一名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
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无论是从价值观念上还是个性心理健康的水平上,都比较容易偏离社会日常标准。
因而,一些大学生会感到生活了无兴趣,觉得读了那么多年书,还不知道作弊有何体验,是一种遗憾。
于是,为了追求刺激,便会以作弊取乐。
7.投机心理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有的学生为了省去秉烛夜读的辛劳,对将来有用的、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就多学、苦学,而自认为无用的课程则不愿学。
可又想获得好成绩,便只能靠投机取巧,蒙骗过关。
8.冒险心理。
在近些年的高校招生录取中,各地考生的成绩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学习基础较差,人校后虽然也努力学习,但仍然出现了多门功课虽历经考试、补考、重修仍不能及格的局面。
按高校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这样的学生只能留级或退学。
于是,便产生了“与其坐而待毙,不如背水一战”的冒险心理。
9.厌学心理。
受学非所用或上了大学可以松口气之类思想的影响,一些平时学习不努力的学生,把时间荒废在上网、谈恋爱等事情上,日积月累,学习上欠债越来越多。
这些学生在考试时凭真实水平难以过关,但为了混个文凭,好“对得起”家乡父老,就采取了作弊一策。
10.“合理化”心理。
有些学生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如家庭、自身疾病、意外事件等因素的干扰,自己的学习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担心考试会不及格,基于特殊情况下的“合理化”借口,偶尔采取考试作弊行为。
四、应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策略通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分析,我们看到,导致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既有学生本身的原因,即部分大学生自身的思、想认识、道德水平、法纪观念较差;也有其深层次的学校和社会原因,即学校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体制因素、不良社会风气以及家长和其他社会主体施加的压力等。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严重影响高校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学校应该通过加强教育、严格管理来减少和杜绝大学生作弊现象的发生。
国外有关学者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考试作弊模型,指出学生作弊意识取决于四个因素:对作弊后果的态度、与他人对作弊看法相关的主观漠视、对作弊行为的自我控制程度、与作弊相关的个人道德责任感。
据此模式,高校在防范考试作弊方面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诚信教育,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机制。
学校平时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也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和立足社会的基础,在一个成熟的社会机制中,个人信誉甚至是一个人生存的基础。
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诚实原则更是社会大力提倡人们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诚信教育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通过案例教学、事迹报告等多种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的教学形式加强对大学生学术诚信道德意识的培养,不仅从道德认知上教育学生讲究诚信,而且帮助大学生用诚信来规范日常行为。
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政人员更要做好诚信教育的宣传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诚信实践活动,使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课外活动全过程,在校园内形成一个诚信者人人赞扬、失信者个个鄙视的校园道德氛围,从而使大学生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诚信档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诚信观念。
大学生诚信档案分为学习承诺、守纪承诺、文明义务承诺等方面,并附有每学期行为记录表、自我评价表和品行说明书。
在大学生的诚信档案中,教师要采用客观描述的方法,只对学生的不诚信行为进行分类记录,不对其进行结论性评价,并对有不诚信行为的学生在入党、评优等方面进行必要的限制。
通过这样的方法,对大学生从伦理和道德方面进行约束,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改变高校一元化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主、灵活地设置课程。
在有条件的学校实行学分制,减少必修课的数量,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允许学生跨专业、跨系选择课程。
同时要充实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能够反映学科的前沿和最新成果,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要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利用电化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影像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改进对学生的激励机制。
要扩大奖励对象的范围,建立多元的奖励标准。
作为教育激励手段的奖励活动,其标准的多元化体现为,除了考试的分,学生的思想品德、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某些专门能力也应当成为评奖评优的标准。
奖励标准的多元化,会激励不同类型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不同的学习生活领域得到学校、社会的认同。
4.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健全考试机制。
要改革考试制度,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要根据不同性质和类型的课程,设计运用不同的考试方式,以开放的、学用结合的考试模式替代传统的考试方式。
为提高考试效能,考试命题应以能力测试为导向,坚持知识积累和创新运用并重,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原则。
为保证考试的效度,应规范命题,建立题库。
采用多种考核形式,给学生表现能力提供多元途径,如开卷笔试、口试、做小论文或小设计、写课外作业等。
多采用等级评价来替代百分制,降低学生对考试分数的敏感。
要健全考试运作机制。
考前要加强对学生的考试纪律宣传,使其认识到考试作弊的危害及其后果的严重性。
要加强对考务人员的思想教育,促使其真正负起监考的责任。
要科学安排考场,考试场次以分散为宜。
考场规模一般应在三十人左右,保持考生间距,随机安排考场和考试座位。
5.加强大学生健康与行为的教育。
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健康心理和健康行为的标准,帮助学生分清是非。
同时要在考试前夕,开展心理咨询,通过与学生平等、友好的交谈,缓解学生考试压力,引导学生产生良好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