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干部“四化”方针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推进干部队伍四化建设

推进干部队伍四化建设

推进干部队伍四化建设
干部队伍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党执政兴国的中坚力量。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大力推进干部队伍四化建设,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

一、革命化
革命化强调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确保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要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要弘扬优良传统,强化纪律观念,确保干部队伍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

二、年轻化
年轻化是推进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

年轻干部具有开拓创新、充满活力的优势,能够为党和国家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要重视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建立健全年轻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为年轻干部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和成长空间。

同时,要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三、知识化
知识化强调干部队伍的知识素养和学习能力。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干部队伍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要建立健全干部培训机制,加强干部在职学习和继续教育,鼓励干部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同时,要加强对干部学习成果的考核评估,确保学习效果落到实处。

四、专业化
专业化强调干部队伍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

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中,都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干部来推动事业发展。

要建立健全干部专业化选拔任用机制,鼓励干部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干部专业能力的培训和提升,为其提供更多的专业实践机会和平台。

浅谈机关“四化”建设

浅谈机关“四化”建设

浅谈机关“四化”建设加强机关“四化”建设,概括地讲就是要弘扬正风,摒弃邪气,凝聚全体机关干部的力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推动机关各项工作最大效能化。

下面是我对张主任提出的“四化”建设的理解。

“规范化”就是指在机关建设中的岗位职责规范化、工作制度规范化、工作行为规范化、工作过程规范化、办公秩序规范化、协调机制规范化以及目标管理规范化。

通过对每一个岗位、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活动、每一个举动、每一句礼貌用语、每一个时刻的规范,建立规范有序,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机关。

“程序化”所谓程序,即按时间先后或依次安排的工作步骤。

在机关工作中,这种次序是一种客观存在,十分明显。

如下级来了一份报告或上级来了一份文件,先要经收发登记,交有关领导阅示,然后分送有关科室,再交主办人员办理等等。

这个一般过程明显地暗示了各种工作人员职责和权力的区别。

这里每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而且要依次进行,既不能互相代替,也不能互相颠倒。

如果被打乱,就必然发生越职越权或失职失权情况,岗位责任也就无从谈起了。

机关工作的系统性很强,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每个人的工作都是整个链条中的一环,都要影响其它人的工作和受其它人工作的影响。

必须把机关工作看作一个互相联系的动态的整体,确定合理的工作程序,才能使工作人员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程序化的确定就是一种不成文的法规,是开展工作必须遵从的依据,大家都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就能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

同时,程序化的明确,使大家都明白自己该干什么。

“严谨化”严谨顾名思义:严肃谨慎,严密周到。

我所理解的机关建设严谨化,就是要“严与己,谨与行”。

时时刻刻谨记自己的工作职责,树立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把严谨细致的态度带到实际服务工作中和待人接物中。

“效率化”我们自己在工作中如何提高效率:首先,是要带着责任心做工作。

责任感是一个人的思想素质、精神境界、职业道德的综合反映。

干部队伍建设需要“新四化标准”

干部队伍建设需要“新四化标准”

干部队伍建设需要“新四化标准”干部队伍建设需要新四化标准1982年12月,干部四化标准在中共十二大上写入新党章;1983年7月,全国组织工作座谈会强调领导班子要实现四化。

所谓四化,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培养选拔干部要以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为标准。

这些在今天看来并不稀奇,甚至有些过于模糊化,但在当时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此前的干部选拔标准中,左的思想横行,阶级出身的考量远高于干部的才德,这导致了干部队伍结构的单一化及整体能力下降。

而四化标准虽然仍强调革命化是基本前提,但毕竟突出了业务能力的重要性。

在中国共产党文革后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政治路线急速转变的过程中,干部制度改革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不仅如此,四化标准的确立还在实践中为正在开展的改革开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政治中层力量。

文革结束后,干部队伍也进行过调整,但主要是原来被打倒的一批老干部官复原职,以及文革中造反起家的一批突击提干者的撤换。

这在当时也带来了干部年龄普遍偏高、知识陈旧、改革意识不足等突出问题。

当时整个中央常委的平均年龄就比今天要大上10多岁。

这些情况对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来说是相当不利的。

而四化标准,特别是年轻化和知识化的标准,为干部队伍结构调整带来了契机和动力。

此后,干部制度改革一直没有停步。

其最重要的成就是建立了公务员制度。

与此同时,任期制、回避制、退休制、培训制、考核制、公示制等等也开始进入国家政治生活,从而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且稳定的公务员队伍和一套较为制度化的党内干部选拔体制。

不过,仍需指出的是,尽管我国干部选拔制度历经改革,但到今天也还远远称不上完善。

甚至就整个改革进程来看,干部选拔制度已经大大落后于整个中国社会的进步程度。

目前,中国所面临的最大任务依然是深化改革,特别是政治改革。

我们不能不回想起当年提出干部四化标准时国家领导人的政治勇气,而这个标准曾是打破人才结构僵局、塑造改革中层力量的良方。

在今日改革关键时刻,类似当年四化标准的干部体制改革仍然是需要的,但其思路理应比原来的四化标准更进一步。

四化问题交流发言材料

四化问题交流发言材料

四化问题交流发言材料四化问题,指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个问题,即经济建设的现代化、政治建设的现代化、文化建设的现代化和社会建设的现代化。

这四个问题涉及到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和领域,是我国发展道路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下面,我将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分别阐述四化问题的意义和挑战,并提出个人的思考和建议。

首先,经济建设的现代化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们也面临着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升级缓慢、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需要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大投入和创新,推动实现经济的现代化。

同时,还需加强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

其次,政治建设的现代化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加强法治建设,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政府效能,加大反腐力度,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

同时,还需注重民主参与,建设和谐社会,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第三,文化建设的现代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的软实力所在。

我们需要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国民的文化认同感。

同时,还需加强文化交流合作,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最后,社会建设的现代化是国家发展的综合体现。

我们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公平和公正程度,推动城乡居民的一体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还需加强国民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加强社会管理,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综上所述,四化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问题。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党的领导,推动改革创新,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

同时,还需注重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公平正义、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向现代化的中国梦。

领导人员四化要求

领导人员四化要求

领导人员四化要求
1. 政治思想四化:领导人员必须坚定信仰、坚守原则、自觉维护和人民利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接受思想理论教育,提高政治素养和领导能力。

2. 知识技能四化:领导人员必须具备国家和行业的专业知识,掌握管理、领导和决策技能,能够了解制度、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具有前瞻性思维,能够预见风险并及时做出应对。

3. 心理素质四化:领导人员必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承担压力和挑战,能够独立思考、果敢决策、果断处置;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平衡、应对自如。

4. 道德品质四化:领导人员必须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念,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恪守纪律、遵守法律和制度,严格要求自己并管好身边的人和事。

对于问题和错误,能够勇于承担责任并及时作出纠正。

新时代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内容

新时代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内容

新时代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内容新时代干部队伍的四化建设在新时代,干部队伍的建设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四化的目标,即政治化、专业化、现代化和职业化。

首先,政治化是指干部队伍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干部要坚守党的纪律和规矩,严守政治廉洁自律的底线,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把握大局的能力,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高度认同,凡事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专业化是指干部队伍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新时代对干部的要求是既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又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

干部要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水平,适应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三,现代化是指干部队伍要适应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要求。

干部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信息素养和数字化能力,善于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传播党的声音,增强工作效能和服务群众的水平,积极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最后,职业化是指干部队伍要树立公仆意识,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原则。

干部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系群众,真正做到公正廉洁、为民履职、勤政务实、敢于担当。

干部要注重自身形象和言行举止的规范,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新时代干部队伍的四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广大干部自觉践行、不断努力。

通过政治化、专业化、现代化和职业化的培养和提升,干部队伍将更好地适应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化”协调发展内涵与相关关系评述

“四化”协调发展内涵与相关关系评述

“四化”协调发展内涵与相关关系评述“四化”协调发展是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改变了过去单一化的发展,是一个良性的互动模式。

为此,以协议、协调发展概念的深入理解为基础,提出“四化”协调发展的内涵与特征,并深入分析“四化”相互间的关系,完善“四化”协调的理论体系。

标签:“四化”;协调发展;内涵0 引言“四化”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个重要内容,坚持“四化”协调发展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研究四化“协调”首要是认清“四化”协调发展内涵与“四化”间两两的相关关系,对促进“四化”协调发展制定“四化”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四化”协调发展的内涵协调在辞海中的意思是配合得当、和谐一致。

随着对协调认识程度的加深,协调涉及的学科也在增加,从过去的系统学、控制学到现在的管理学和经济学。

曾珍香(2001)从系统学的角度,认为协调是系统从无序转换到有序,达到协同或和谐的一种状态。

其目的就是减少系统的负效应,提高系统的整体输出功能和整体效应。

井辉(2006)从管理学的角度,认为协调是通过外力使系统中分散的各个要素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整体性,并且使之配合适当。

力求相互配合,以达到预期目的。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协调”既可以视为在各种经济力共同作用下,经济系统的均衡状态,也可以视为经济系统在各种经济力的共同作用下,趋向均衡的过程。

关联强调相互之间的联系,有别于协调,关联是协调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关联则是两个系统之间的相关关系,关联度越大,两个系统的相互关联程度越明显,一般用灰色系统分析方法中的关联度去衡量。

协调发展是“协调”与“发展”的交集,是在协调的基础上加入发展要义,体现的不仅是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更是一种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

干部四化标准

干部四化标准

干部四化标准干部四化标准是指在新时代下,干部队伍的建设必须遵循的四个标准。

这四个标准即政治标准、业务标准、作风标准、廉洁标准,下面将分别详细说明。

1. 政治标准政治标准是干部从政治上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一项基本要求。

在政治标准的履行中,必须时刻坚定信仰,始终维护党中央团结一致,始终遵从中央决策,及时跟进政令。

同时,还需要具有高度的政治素养,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有深刻的理解,自觉抵制各种不正确的思想影响。

2. 业务标准业务标准是指干部在专业能力上达到一定的要求。

无论是高层领导还是基层干部,都需要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工作任务。

尤其对于现代化建设,干部的业务水平更需要更高的要求,因此干部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科技,是非常必要的。

3. 作风标准作风标准是指干部在工作中必须遵守的一种行为准则。

这种准则要求干部要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这种作风包括认真、严谨、负责等等。

良好的作风不仅在工作中做好本职工作,而且还需要经常自我反省,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改正。

同时,干部还需要有服务精神,关心职工,团结同事,成为一个“人民公仆”。

4. 廉洁标准廉洁标准是指干部在处理工作与人际交往方面应秉持廉洁自律的行为规范。

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廉洁自律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干部必须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不谋取个人利益,不能陷入各种利益团伙的关系。

廉洁自律的干部,才能确保自己不受利益驱动,更好地为事业服务。

以上就是干部四化标准的详细解释。

干部的建设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从以政治标准为中心开始,逐步提升其他标准,才有可能更好地去面对现实的挑战,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强三性去四化是什么意思

强三性去四化是什么意思

强三性去四化是什么意思近年来,人们对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

有时党组织将符合条件的干部进行调整和充实,但却引起不同意见,一些人认为这是以权谋私、公权私用;还有人说是跑官要官、买官卖官。

对于前者,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而对于后者,则应给予热情赞扬。

如何使用“强三性去四化”的干部?如何使用“强三性去四化”的干部,关键要正确把握好四个环节。

首先,要明确干部管理“强三性”和“去四化”的含义,就是要解决敢抓善管与善抓敢管、敢管善治与能管善治的问题。

其次,干部管理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三个统一。

即:一是思想上统一,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宗旨观念;二是行动上统一,完善考核奖惩机制,激励干部争先创优;三是目标上统一,完善选拔任用机制,促进干部健康成长。

最后,要努力做到四个方面。

一是提高工作艺术。

严格依据政策和程序办事,少走弯路,防止跑风漏气,切实按照“三性”原则选用干部,以公心对待干部,真正把“强三性去四化”落到实处;二是坚持改革创新。

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拓宽用人视野,广开进贤之路,营造竞争氛围,增强内在活力;三是要牢固树立五种意识。

即: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法纪意识;四是在强调“三性”的同时,重点强调干部队伍结构的“三化”。

第一,要德才兼备,拓宽用人渠道。

当前,要特别注重在基层选拔优秀干部,要真正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坚持五湖四海,不拘一格选拔干部,从根本上消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观念。

第二,要突出重点,不断优化班子结构。

对群众有反映、反映比较强烈、矛盾相对突出、工作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单位、部门,要及时调整充实班子,确保班子结构的“三化”。

第三,要讲究方法,不断完善制度体系。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约束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作用可以互相抵消,这就要求我们在完善制度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对有利因素的吸收,又要考虑到其负面效应的控制,做到二者的有机统一。

第三,要公开公正,坚持原则,廉洁自律。

“四化”方针与干部队伍建设

“四化”方针与干部队伍建设

“四化”方针与干部队伍建设作者:曹武军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1年第11期毛泽东同志指出:“指导伟大的革命,需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按照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建设了一支素质高、本领强、作风硬的干部队伍,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四化”方针为干部队伍建设确立了科学目标“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改革开放之初,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干部队伍,这是关系到能否实现党的重大战略决策,能否领导中国人民走出困境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二大”确立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这成为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所遵循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原则标准,直接推动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具有丰富的内涵。

干部“四化”的前提是革命化。

革命化主要是指干部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品德和思想作风。

具体而言,一是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二是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廉洁勤政,公道正派。

革命化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前提,只有坚持革命化,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年轻化”是指干部要年富力强,具有旺盛的精力和健全的体魄,能够胜任紧张、艰巨的工作。

干部的年轻化,对整个队伍来说,就是要始终保持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对各级领导班子来说,则是要形成以中青年干部为主体的梯形年龄结构,使领导班子更加富有朝气和活力。

知识化、专业化是对干部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的要求,这是干部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必备条件。

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熟悉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文化科学知识,都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而且要成为精通本职工作的内行。

新时期的干部方针

新时期的干部方针

干部队伍“四化”方针,是指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这是新时期干部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

全面地贯彻执行这一方针,对于推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从组织上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干部队伍“四化”,前提是革命化。

革命化主要是指干部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品德和思想作风。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革命化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两条:一是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二是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廉洁勤政,公道正派。

这是衡量干部革命化程度的主要标志。

只有坚持革命化,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因此,必须在革命化的前提下去实现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年轻化”是指干部要年富力强,具有旺盛的精力和健全的体魄,能够胜任紧张、艰巨的工作。

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就是形成合理的年龄结构,始终保持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对整个干部队伍来说,就是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实现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

对各级领导班子来说,则是要形成以中青年干部为主体的梯形年龄结构,使领导班子更加富有朝气和活力。

知识化、专业化是对干部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的要求。

不论从事什么工作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熟悉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文化科学知识,都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而且要成为精通本职工作的内行。

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体现了对干部的品德、才能、知识、体质等方面要求的统一,四者缺一不可。

德才兼备原则与干部队伍“四化”方针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化”方针是从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整体上说的,是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干部队伍的问题。

德才兼备原则主要着眼于干部的个体,是考察和选拔干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标准。

德才兼备,是对干部的全面要求,德主要是对干部思想政治和作风方面的要求,才主要是对干部能力和水平的要求。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一、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进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提出了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

革命化是对干部政治素质的要求,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风正派,遵纪守法。

年轻化,是对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的基本要求。

它的基本目标是实现正常的干部新老交替,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使党和国家的领导层保持活力。

知识化和专业化,就是要提高干部队伍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水平。

干部队伍“四化”是辩证统一的,缺一不可,但是必须把革命化放在首位。

干部队伍“四化”方针,集中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体现了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思想,是党的任人唯贤和德才兼备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运用和发展。

党中央提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是对我们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抓住了当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

现在群众对干部有意见,主要是对干部的德不满意。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重才轻德、以才蔽德、以绩掩德的现象以不同程度存在。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就是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重用,都要把德放在首位,在这个前提下注重选拔那些确有才干、实绩突出的干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干部德的标准应当包括干部的政治品德标准、职业道德标准、家庭美德标准和社会公德标准,把理想信念是否坚定,是否坚持执政为民,是否求真务实,是否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否清正廉洁等列为评价要点。

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按照党章规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真备的基本条件:(1)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2)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做出实绩;(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4)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5)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6)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四化建设工作综述

四化建设工作综述

四化建设工作综述
四化建设是指现代化建设的四个方面,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四化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战略。

在工业化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拥有庞大的工业基础和雄厚的制造能力。

中国的工业产值已经超过了全球其他主要国家的总和,同时中国也在推动高端制造业和技术创新的发展。

信息化的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拥有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和丰富的数字技术资源。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也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例如阿里巴巴、腾讯等。

同时,中国政府也在加大对信息技术和网络安全的投入,推动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的发展。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中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

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50%,城市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
主要引擎。

同时,城市建设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虽然逐渐减少,但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仍然相对较低。

中国政府通过加大农业投入和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致力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四化建设工作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通过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将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论干部考核工作的“四化”

论干部考核工作的“四化”
, ,

但他 办事公 道

人正 派
在 处理诸 如 分房
,
,

增资等 敏感 问题 上
,
而 且能 坚 持 原 则
就 会造 成 互 消
,
让这样

的 干 部担 任 党 组 织 书 记
就能起 到 互 补 的 作 用
;
,
如一 个干
台下
部才能 比 较突 出 说你
一班 时
,
但生 活作风 上不 检点
如 果 他作为政 治 工 作 领 导 但 身体不 行


干 部 是现实 中 的 人
,
十 全 十美 的人 是没有 的
, ,

金无 足 赤
,
,
人 无 完 人 ” 就 是这个道理

这就 要求我们在 制 订 干 部考 核 标准 时
,
要辩 证地认 为
,
识干 部 的 长 处与 短 处 的 相关 性
如一个 干 部 的领 导能力 相 对来 说 弱 一 点 不但 自 己 不伸手 长与 短 处 理 不 当
,

德 与才 是互 相依存 志曾指 出 是统一 的 中 平
,
互 相联系 的环节
以德 为主

才者
,
德 之 资也 , 德 者
, ,
才 之帅也



陈云 同
:

德才 并重
,

反 对只 顾才不 顾德
,
也反对 只 顾德不 顾才
, 、
才 和 德 应该


( 《陈云 文选
》一 九二六 一个 千部
,
很难把 两 者截然分开 善 于 接近群众

中国共产党第二领导集体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研究

中国共产党第二领导集体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研究

分类号—旦262.3UDC硕士学位论文密级公珏编号0918303004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研究黄育聪论文答辩日期窒Q!墨生主旦25旦学位授予日期坌Q!墨生鱼月三Q目广西大掌硕士研究生掌位论文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干部队伍_!婴丝竺查笪苎堑窒得上。

”①科学技术已成为世界竞争的核心要素,而以经济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逐渐取代了军事实力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主要内容。

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全球背景下,特别是在世界各国加快发展经济的激烈竞赛中,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要摆脱落后的局面,必须立刻全身心投入到发展经济的时代潮流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新的科技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坚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而要领导中国人民开展现代化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必须要有一支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等丰富知识的干部队伍,使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相适应。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扭转了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恢复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政治路线,做出了把全党全国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实现了党和国家历史的伟大转折。

党的干部是党的政治路线的执行者。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需要一大批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思想解放,能够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年富力强的干部。

但是,当时党的干部队伍极不能适应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

主要表现在:第一,从政治素质来看,干部队伍成分不纯。

在十年文革浩劫期间跟随林彪、“四人帮”搞天下大乱的人,思想帮派严重、搞山头主义的人,靠打砸抢起家等“三类人”大量混进了党的干部队伍。

这些不良分子潜伏在干部队伍中(甚至占据着高层领导职位),随时威胁着党的事业。

围绕四化年度述职报告怎么写及范文

围绕四化年度述职报告怎么写及范文

围绕四化年度述职报告怎么写及范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实用文、活动总结、合同范本、讲话致辞、小学作文、实习总结、申请书、心得体会、笔记、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practical text, activity summary, contract template, speech speech, 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 internship summary, application, experience, notes, other information,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围绕四化年度述职报告怎么写及范文我们眼前所阅览的本篇,由江西省九江市网友须眉皓然的男配角认真订正上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干部“四化”方针研究综述作者:高江涛来源:《学理论·中》2014年第09期摘要:作为20世纪80年代选拔干部总的指导方针,研究干部“四化”方针的贯彻落实,对于当今选拔干部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学术界对干部“四化”方针的研究有了大量的成果,为梳理干部“四化”方针相关研究成果,就方针提出后至今三十多年的国内相关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干部队伍;干部“四化”;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6-0038-0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的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毛泽东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

也就是说,党的政治路线需要组织路线进行保证。

三中全会确定了这样一条正确的路线,这就需要我们党的干部去执行它。

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的影响,当时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在许多方面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有些领导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不纯,受“左”的影响公开抵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另外,领导班子成员普遍存在年龄偏高、文化偏低、班子职数偏多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阻碍了我们党政治路线的贯彻实施。

因此,党在20世纪80年代初适时地提出干部“四化”方针,即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以此来保证党的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关于干部“四化”方针的研究是党建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自邓小平提出干部“四化”概念并于1982年将其写入党章以来,这一方针的贯彻实施对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队伍建设产生了重大而又积极的影响,因此学术界逐渐加强了对干部“四化”方针的研究。

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初期的三四年时间里,学术界关于干部“四化”的研究成果数量很少,但随着“四化”方针写入党章,并在全国得到贯彻落实,相关研究成果便开始大量地不断涌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关于干部“四化”方针的研究呈现出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关于对干部“四化”方针解释性的文章相对较多,而关于如何具体贯彻落实“四化”方针的文章则较少;二是研究全国范围内宏观上的干部“四化”方针的文章相对较多,而研究地方如何贯彻“四化”方针的文章相对较少;三是时代性强,即紧跟时代发展进行研究或介绍,宣传性文章较多,深入研究的文章较少;四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干部“四化”方针加以论述,比如将中共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年轻干部的成长、干部的奖惩与“四化”方针结合起来论述。

20世纪80年代是干部“四化”方针集中贯彻落实的一个时期,关于干部“四化”方针的研究也成为当时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不过,受时代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学界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干部“四化”方针的解释和宣传方面。

比如研究干部“四化”方针的提出和形成过程,如何正确理解“四化”方针的含义、目的以及在贯彻“四化”方针时应该正确处理的几种关系。

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有朱英的《试论干部四化》,陈宝祥的《按“四化”方针建设干部队伍》,吕枫的《以十三大精神调整配备好领导班子》,郑科扬的《学习十三大文件,正确理解和执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方军的《对正确认识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的两点体会》,张文正的《全面正确地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闵保全的《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几个关系》,宋任穷的《干部队伍“四化”方针提出和形成的过程》。

1988年9月,武汉出版社发行了至今为止唯一一本专门论述干部“四化”方针的著作《论干部四化方针》。

在这本著作里,首先论述了干部“四化”方针是一个战略决策;接着从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四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实现干部“四化”必须坚持以革命化为前提,各级领导机构要使干部逐步年轻化,同时年轻干部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尽快成长,另外坚持知识化、专业化,要注意不同工作岗位的不同要求,优化群体结构;最后论述了要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干部管理制度[2]。

这本著作对干部“四化”方针进行了详细系统的论述,对于当代学者继续深入研究“四化”方针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不过这本著作在当时的背景下带有很强的理论宣传性,其目的是为了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干部“四化”方针,同时宣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组织战线方面取得的成就。

它从宏观上论述了在实施干部“四化”方针时应该把握的地方,但是并没有涉及地方如何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实施“四化”方针。

关于地方或者部门贯彻实施干部“四化”方针情况的研究,学界关注得还较少,相关论文散见于各类期刊杂志上。

代表性的文章有许俊生著的《开创新局面的关键》,任大一、车天庆著的《贯彻改革精神,加速干部队伍“四化”建设》,邓建棋著的《认真坚持干部四化标准,切实选好用好党外干部》,机械工业部第五设计研究院著的《搞好心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

虽然这些文章反映了地方或部门执行干部“四化”方针的情况,但是在深度上还稍显欠缺,不够系统,比如没有论述地方或部门在执行“四化”方针时遇到的问题,没有总结各个地方执行的特点等等。

另外,选取的地方或部门不具有代表性,不能准确反映全国贯彻执行干部“四化”方针的情况。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时代背景的转变,我党干部队伍结构无论是在年龄、知识化还是在专业化方面均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着新的任务和要求,而干部“四化”的要求就显得不那么迫切了。

在这种情况下,学术界对干部“四化”方针的研究有所减少。

然而这个时期学界的研究却更加理性,更加专业了。

学界对干部“四化”方针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看到了在执行“四化”方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不再是像过去一样一味地宣扬。

例如董励华在《从干部“四化”方针到人才“八字”标准》一文中指出“四化”方针在理解和执行上存在着误区:一是对“革命化”的理解和考察出现偏差,二是年轻化成为低龄化,三是把知识化、专业化混同于学历化。

他主张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拔人才[3]。

朱春奎在《防止干部年轻化异变》一文中从干部年轻化的角度指出过早提拔年轻干部有可能发生异变现象,比如外界对年轻干部能力、背景等方面的质疑乃至对其隐私的侵犯可能会对个人和工作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为防止异变,需处理好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公共服务动机与绩效表现哪个更重要?二是打破论资排辈的同时,如何提升职务晋升公平感?三是如何让登上政坛的“80后”明确树立“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是完善年轻干部选拔制度的重中之重[4]。

有学者甚至指出,在当今条件下,已经不再需要“四化”方针了。

例如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的邱巍在《对干部“四化”方针应有新认识》一文中指出:干部“四化”方针是在特定背景下提出的,并且其在实践中变形变质问题严重,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干部队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科学发展观对干部队伍建设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应该允许其退出历史舞台[5]。

诸如此类的文章还有黑龙江大学贺楠的硕士论文《党政领导干部年轻化问题研究》,曾豪杰的《干部“四化”方针的人才学视角》,中共中央党校刘峰的《领导干部队伍“四化”新思考》。

诚然,干部“四化”方针在执行的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并不能因此就否定“四化”方针过时了。

2011年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党在目前仍然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因此,严把干部“政治关”、加强干部队伍的培训、提升干部专业知识水平在当下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这一时期学界研究一个比较明显的倾向是将干部“四化”方针与其他方面结合起来论述。

例如,张书林在《邓小平“关键在人”思想论析》一文中将干部“四化”方针与邓小平的“关键在人”思想结合起来,认为关键在人“意味着关键在优秀年轻干部,相应地,就必须着力推进干部年轻化”;关键在人中的“人”必须是有本事、有能力、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这就与小平对干部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相契合;关键在人中的“人”,必须是那些真正能够“靠得住”的人,这实质上就是对干部革命化的要求[6]。

俞滨在《邓小平新时期干部标准理论刍议》(载于《浙江学刊》1999年第2期)一文中将干部“四化”方针与邓小平的干部标准联系起来论述,他将邓小平的干部标准总结为三个层次,而干部“四化”是其中的一个层次。

虽然是三个不同的层次,但是它们在目标指向上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7]。

袁庆林、林新奇在《改革开放与年轻干部成长》一文中将干部“四化”方针与年轻干部的成长结合起来,认为干部“四化”要求指明了年轻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

在学位论文方面,单独论述干部“四化”方针的学术成果较少,不过仍有一些文章相继发表。

相关研究一般呈现出两个倾向性:一是就干部“四化”的某一个方面来论述,比如干部的年轻化政策、第三梯队建设研究等。

二是把干部“四化”方针与中共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研究。

关于第一个倾向性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学位论文有黑龙江大学贺楠2012年5月完成的硕士论文《党政领导干部年轻化问题研究》。

在论文中,他首先就我党干部年轻化政策做了历史回顾,接着分析了我党在干部年轻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了完善干部年轻化建设的建议。

此外,上海师范大学的郭静在2012年5月完成的硕士论文《中共干部梯队建设研究》重点论述了20世纪80年代我党干部梯队建设,包括梯队干部的选拔标准、干部梯队建设的实施。

这些论文虽然对某一个方面做了较详细的论述,但干部“四化”方针作为一个整体,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单从一个侧面进行研究无法正确理解“四化”方针。

贯彻执行“四化”方针对20世纪80年代我党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学术界在研究干部队伍建设时也对干部“四化”方针给予诸多关注,常常将二者结合起来。

在这方面,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有中共中央党校许锡范在1996年6月完成的博士论文《改革开放中的干部队伍建设》、中共中央党校王建华在2002年4月完成的博士论文《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考察与思考》、武汉大学孙萍在2012年11月完成的博士论文《中国共产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理论与实践研究》、吉林大学张学伟在2012年12月完成的博士论文《中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机制》。

从总体上看,学界关于中共干部“四化”方针的研究水平参差不齐,重复性研究和介绍较多,尤其是对中央文件和精神进行一般介绍性的文章较多,真正科学、深入的学术研究则较少,以致有些研究浅尝辄止,有待于梳理和挖掘。

参考文献:[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2]论干部四化方针编写组.论干部四化方针[M].武汉:武汉出版社,1988.[3]董励华.从干部“四化”方针到人才“八字”标准[J].领导科学,2004(24).[4]朱春奎.防止干部年轻化异变[J].领导科学,2011(1).[5]邱巍.对干部“四化”方针应有新认识[J].当代社科视野,2009(7).[6]张书林.邓小平“关键在人”思想论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7]俞滨在.邓小平新时期干部标准理论刍议[J].浙江学刊,199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