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代诗词中的叙述和议论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一、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1、描写方法(1)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之情。
《迟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卧鸳鸯。
(2)观察角度的变化。
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
《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3)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例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例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例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例4:《送灵彻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4)动静:对景物进行动景和静景的描写,有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等手法例1、《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例2、《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例3、《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涉及到古代诗歌的学习和欣赏。
而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理性思考和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本文中,我将从诗歌的传统审美价值、解读诗歌的方法与技巧等方面,探讨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一、诗歌的传统审美价值首先,了解诗歌的审美价值,是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前置条件。
古代诗歌有着深厚的传统审美价值,诗歌的审美价值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抒发情感,给人以感染和感动。
古代诗歌的创作大多是出于个人情感的真实记录与表达,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能够感染人的内心,激起共鸣与思考。
2. 传达意蕴,启迪人们的智慧。
古代诗歌常涵盖哲理、实用、历史、人生、自然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和智慧,给人以启迪和帮助。
3. 展现文化底蕴,记录历史变迁。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和历史的见证,记录了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政治、文化等重要变迁,对我们了解中华文明和历史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三个方面的审美价值,构成了诗歌的独特美学魅力和文化意义。
我们在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时,应当结合这些审美价值来进行古诗文学习。
二、解读古代诗歌的方法与技巧在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时,还需要了解一些解读古诗歌的方法和技巧,才能真正领略其中的意味深长。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与技巧:1. 音韵、格律分析法。
古代诗歌有着严格的韵律和格律要求,这是古诗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们可以从音韵、格律入手,分析古诗歌文体的特点和应用技巧,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2. 词语、句式解析法。
古诗歌的语言优美、精炼、含义深刻,学生们可以通过把握精选词语和精心设计的句式,理解诗人的意图和情感表达。
3. 历史、文化背景解说法。
古诗歌是文化、历史的重要记录,所以学生们在阅读诗歌的同时,还要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脉络,才能准确理解其中的意思和观点。
诗歌的表达方式
诗歌的表达⽅式古典诗词中常⽤的表达⽅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志等)。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中把内⼼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出。
如: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忆断肠⼈。
(王实甫《⼗⼆⽉带尧民歌·别情》)诗歌采⽤直接抒情的⽅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等四个⾓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
2、借景抒情:属间接抒情的⼀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的景并⾮晴朗的⽉夜,万⾥⽆云的碧空,⽽是迷蒙的烟⽉,笼罩着寒⽔⽩沙,景⾊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氛,加浓了⾊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体。
3、托物⾔志:属间接抒情的⼀种,托物⾔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的志向和意愿。
如: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声⾃远,⾮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感怀是:凡是品格⾼尚的⼈,总是严格要求⾃⼰,不断地提⾼⾃⾝修养,因⽽美好的声名⽩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抒怀⾔志才是真正⽬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如:结庐在⼈境,⽽⽆车马喧,问君何能尔,⼼远地⾃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陶渊明《饮酒》) 中间四句,表⾯上是写景,⽽实际上则隐寓着诗⼈的⼀种超脱尘世、热爱⾃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在这⾥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已分不开哪是“景”,那是“情”。
5、乐景写哀:属反衬⼿法中的⼀种,表⾯上写的是⼀种欢乐的场景,⽽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关于古诗词的议论文
古诗词的议论文关于古诗词的议论文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在作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议论文,议论文的样式有社论、评论、读后感等。
如何写议论文才能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的议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词的议论文篇1在中国数千年的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学长河中,诗歌无疑是最璀璨瑰丽的一颗明珠。
其涉及的社会生活之广泛、深入,对国家民族影响之深远、巨大,恐怕是世界其他民族所无法睥睨的。
它为后世的我们提供了无比丰富的可资借鉴学习的知识,其中不乏作文之道。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宋代陆游告诫自己儿子的肺腑之言。
无论作诗、写文章,若要笔底生花、文采斐然,没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社会阅历,是行不通的。
他还明确地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这更是对自己文学创作活动的生动总结。
想写什么事情,想抒什么情感,想议什么问题,缺乏实践的态度,没有设身处地的思考、研究过程,纸上谈兵,常常只会打擦边球。
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宋朝陈与义的这两句诗,形象反映了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如何捕捉灵感?著名作家莫言说,我始终保持着一个好习惯,就是随身总带着一个小本和一支笔,随时把想到的、见到的可写的东西记下来。
是呀,常常积累,时时做有准备的头脑,何须等到“安排句法”时的苦思冥想呢?朱熹也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现实生活的积累是灵感不竭的源泉,是创作活动的土壤。
要随时积累,做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准备的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有了好的材料、好的题旨,还须有好的语言来表达。
炼字的功夫,一向为中国文人注重,更有甚者“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如此煞费苦心,怎不令人感动!那么炼字的标准是什么呢?是不是生僻怪诞的才叫好?元好问说得好:“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能表达写作意趣的,即是最好的字眼。
古诗词还可以通过议论叙事等方式让读者产生共鸣
古诗词还可以通过议论叙事等方式让读者产生共鸣一、前言古诗词被誉为国粹,其中流传至今的经典佳作,更是巧妙地引领读者回味江山,品味人生。
而古诗词中除了表达情感、形容景物等传统方式,也有通过议论、叙事等方式展现真情实感,引发读者共鸣。
本文将从议论、叙事两种角度,探讨古诗词的生命力以及为何会引起共鸣。
二、议论篇古诗词中表达观点的方式有很多,而议论是其中之一。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中表达了岁月更替不肯,花开花落依旧自有生命力。
这是古诗词中常见的议论方式。
在《南方有乔木》中,唐代诗人王安石用警句式的议论方式,刻画出深深蕴含的人生哲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今天,这句短小的话语,在年轻人中仍是广泛流传。
王安石的诗句寄托了人们追求真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情怀和决心。
王安石用短小精悍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民族的骄傲和信念。
三、叙事篇古诗词中的叙事方式常常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引发读者产生深刻的共鸣。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其实是通过叙述一个人离乡背井的故事,表达生命的短暂和不易、人生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这样的主题,引领读者深入体味人生哲理。
另外,晋代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叙述了一个永不疲倦的桃花源。
虽是虚构但又写实的形式,使人不仅追忆了这个神奇的桃花源,而且也激发出人们的向往之情。
陶渊明的诗作,将人们的梦想和现实缝制在一起,为读者带来了甜美的诗意。
四、总结议论叙事虽然不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但也能通过简短的语言引发读者共鸣。
诗人们的用心与深邃,让那句句警句、那段段故事,在岁月的冲刷中依然闪闪发光。
古诗词因此也成为了我们心灵上的精神家园。
作者借此机会向这些伟大的诗人们致敬,同时也引领大家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尝试探寻更广阔的世界。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从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 对对象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 通过对其他的人或 物的描写达到间接 表现事物的目的。
工笔: 精雕细刻式的描写,描写详尽、细 从描写用笔:
腻、生动、多用修辞。 用经济的笔墨,精炼质朴的文字寥 白描: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的本质。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描写的角度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色:
谢亭送别
谢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在一首别意绵绵的诗中,以 “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 景色,反衬了诗人离愁别恨。
(二)之 4、以哀景写乐情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此诗用“寒水”、“山家”、“怪 禽”、“旷野”、“落日”等景物状 描出山村人烟稀少、寂静萧条的景象, 似乎要向读者传达一种悲凉的情绪, 但结尾笔锋陡转,一个“亲”字,诗 眼明丽,仿佛告知人们,这里正是一 片未受战乱而分外祥和山村乐土,表 现出诗人由惧转喜的心理变化和亲切 温馨的内心感受,流露出诗人对和平 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本诗在写景状物上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请就其中一点加以赏析。
1、描写景物生动活泼,层次分明。先由远及近:远 景(林断、山明),描写远处的树林尽头,高山清 晰可见;近景(竹隐墙、乱蝉、衰草),描写翠竹 遮隐着墙,墙外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再 由上而下地写景:上写白鸟在空中翻飞,下写红荷 映水,散发着幽微的清香。 2、写景动静结合,形象逼真。词中写 “林”“竹”“山”是静景,但用了动词和形容词 “断”“明”“隐”,使这些近景顿时栩栩如生; 写动景“乱蝉”“翻飞白鸟”,形象活泼。动静结 合,生动地描写出一幅夏末秋初美丽的图景。 3、写景有声、有色、有香,相映成趣。“乱蝉” 描写雨后蝉的鸣叫;“翻飞白鸟”与“照水红蕖” 红白相映,色彩鲜明;“细细香”写出荷花散发出 的淡淡清香。
古诗鉴赏之表达方式
手法七 观察角度变化 【必备知识】
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看同一景物, 内涵 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
看,看到的风景也会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 作用 认识,获得更完美的体验。
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 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分析: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 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 举例 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 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 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 美感。描写顺序:由远到近。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 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举例 分析:动静结合,相互映衬。诗中末句大鱼跃出水面的“动”更衬托 出前三句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的“静”, 抒发了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动静结合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动写静,二是以静写动。动静 特别 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动态和静态相互结合,相互映衬。赏析时应 提醒 指明诗中的“动”是什么,“静”是什么,二者结合有怎样的效果。
叙述 顺序
叙述
叙述 视角
叙述 特点
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方式
解说 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叙述的视角一般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利于抒 情;第三人称,客观真实。 叙述的方式一般分为客观叙述和夹叙夹议,另外还要 注意叙述的线索,如时间、情感等。
【题型解读】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诗歌中考查叙事方 式,在高考中考查不多,不过 2016~2017 年高考中浙江卷都考查了此考点。 【常见设问】 1.(2017·浙江高考)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 2.(2016·浙江高考)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做简要分析。
关于古诗词的议论文
关于古诗词的议论文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历经千年传承至今,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古诗词作为文学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它的魅力在于深邃的意境、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
在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精心创作下,形成了一批经典之作,它们不仅代表了作者的真情实感,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思想精华。
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古诗词对于我们的思考、审美和情感生活都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古诗词以其深邃的意境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在古代,文人墨客常将自然景色、人物形象或个人内心体验作为创作的题材,他们通过对细节的描摹和意象的编织,使得诗词的意境更加富有内涵。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几句诗通过对夜晚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对岁月流转、生活细节的感悟,使人们感受到秋夜的寂静和浪漫。
正是这种凝练的文字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使得古诗词具有隽永的美感,令人百读不厌。
其次,古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成为文人雅集的重要载体。
古代文人追求文学与艺术的卓越,他们在自身修养和艺术创作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这种精妙的语言运用在古诗词中得到充分展示,使得古诗词成为一种雅致的艺术形式。
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几句简短而优美的诗句,通过使人联想到广阔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壮志豪情,引发了读者的情感共鸣。
正是由于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流畅的表达方式,古诗词不仅富有美的享受,也成为人们品味文学的重要途径。
另外,古诗词是文人情感表达的重要形式。
中国文化擅长表达情感,而古诗词作为一种短小精致的文学形式,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诗人们的情感体验。
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写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一首词以对明月的追问和对时光流转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和未知未来的思考。
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富有韵律感和感染力,使人产生共鸣并引发内心思考,这也是古诗词令人陶醉的原因之一。
古代诗歌鉴赏3——表达技巧鉴赏
主人下马客在船 理解:主人和客人都下马,主人和客人都在船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理解: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今
始为君开,不曾缘客开。 十日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理解: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
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 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 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 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 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 法。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 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 术效果。
因文识象,由象悟道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诗句化情思为景物。欣赏时要抓住景物 特征,融入所营造的气氛,体会其情感。
蛙声十里出山泉 踏花归去马蹄香 间关莺语花底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 冯唐?”
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这明用典故,意在以 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 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 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
b、暗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 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 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例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 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 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 的情况。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 “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 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 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 敌保国的决心。
古代文学的叙事手法
古代文学的叙事手法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深地吸引着读者。
在古代文学中,叙事手法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形式,通过巧妙的叙述方式,使作品更加生动、传神。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古代文学的叙事手法。
首先,古代文学常采用的一种叙事手法是借物抒情。
这种手法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的描写,将人物的情感内心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里的“轻罗小扇扑流萤”和“天阶夜色凉如水”都是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杜牧内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其次,古代文学中还常常运用对比手法来进行叙事。
通过对比,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明代小说《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
贾宝玉温文尔雅,善良聪慧,而林黛玉则独立自主,聪明机智。
通过对比两个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作者塑造了两个鲜明的形象,使读者对他们的印象更加深刻。
古代文学中还常常使用回忆手法来进行叙事。
通过回忆过去的经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得以展开。
例如,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回忆起自己在花果山的成长经历,这一段回忆不仅使读者了解了孙悟空的背景,还为后续的情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回忆手法使作品更加具有层次感和深度,读者可以通过回忆来了解人物的成长和变化。
古代文学中还常常运用插叙手法来进行叙事。
插叙是将故事中的某一情节或人物背景单独拎出来叙述,以丰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例如,元曲《西华山》中,作者通过插叙的方式,讲述了主人公韩湘子的成长经历和求学之路,这一插叙不仅使故事更加完整,还使读者对主人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之,古代文学的叙事手法丰富多样,通过借物抒情、对比、回忆和插叙等手法,使作品更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这些叙事手法不仅为作品增添了趣味和艺术性,还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
诗词中的叙事手法
诗词中的叙事手法诗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不仅仅是用来进行抒发感情和描绘景物的,也可以通过叙事手法来讲述一个故事。
在古代诗歌中,许多叙事手法被广泛运用,让读者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领略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本文将以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叙事手法为切入点,探讨其中的魅力与韵味。
叙事手法在古代诗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代诗词多以五言、七言为主,通过对人物、事件和情节的描述,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其中,以叙事抒情为主要手法之一。
这种手法可以使诗词更加接近故事的表达方式,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在诗词中,叙事手法可以通过描写人物形象来实现。
比如,唐代杜甫的《登高》一诗,通过描绘登高的人物形象,叙述了一个典型的壮志凌云的故事。
诗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等描写让读者感触颇深,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登高者的豪情壮志。
除了描写人物形象,叙事手法还可以通过描述事件和情节来实现。
比如,宋代辛弃疾的《夜行船忆山东》中,他通过描写夜行船的情景和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勾勒出了一个浪迹天涯的故事。
诗中的“泊秦淮,梦孤雁,夜寒梧桐影”等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辛弃疾的离愁别绪和漂泊在外的孤独。
此外,叙事手法还可以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实现。
比如,宋代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他以出猎为背景,通过描写江城的景色和猎人们的情景,讲述了一个喜悦和豪情的故事。
诗中的“雁声远过北湖声”、“猎骑出门踏破雪”等描写,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总之,古代诗词中的叙事手法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它通过对人物、事件和情节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完整的故事中。
这种手法使诗词更加接近人们的生活和现实,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意图和情感。
通过对叙事手法的学习和探究,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感受到其中的深意与美感。
诗歌的表达方式
诗歌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例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例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诗歌从水中月景写起,生动地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具体的抒情手法有:①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②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比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比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关于古诗词的议论文
关于古诗词的议论文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不仅是文人雅士和古代文化的象征,更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思想、美学和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古诗词的价值和意义仍然不可估量。
本文将从古诗词对于人们审美的熏陶、思想情感的表达以及文化传承的作用三个方面,探讨古诗词的议论。
古诗词通过熏陶人们的审美,使人们在美学上得到满足和享受。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富于意象的语言风格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古诗词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借助形象的描绘、意象的联想以及意境的营造,使读者沉浸于美的海洋之中。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通过对于秋夜的描绘,诗人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创造出了一幅极具诗意的画面,使人们感受到美的张力与魅力。
古诗词所传达的审美情趣,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更激发了人们对于艺术和文化的兴趣。
古诗词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形式,无论是表达作者的个人情感还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情感,都呈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
在古代社会,古诗词被广泛应用于吟诗作赋、情书写意等方面,成为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媒介。
通过古诗词的音韵之美、形象之描绘以及情感之表达,使诗人与读者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
例如,在苏轼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他在描写自己的游泳经历时写道:“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这句诗中所展示的游泳场景,以及通过对于水草摆动的描绘,透露出了诗人内心的无拘无束和自由奔放之情。
古诗词通过精炼、抒情的方式,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人性,表达内心情感,丰富了情感沟通的方式和层次。
古诗词在中国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古诗词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感悟和情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通过古诗词,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审美观念,以及古代文人的思想境界和情感体验。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所展示的自然景观,凸显了中国人民顽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而《登鹳雀楼》中所表现的壮丽山河和丰富文化遗产,彰显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与博大。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摘要】古代诗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评价古代诗歌可以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要以其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为主要评价标准,同时也要关注其对当时社会和时代背景的反映。
古代诗歌的观点态度也是值得评价的对象,通过分析诗歌中的立场和情感态度来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古代诗歌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可以通过诗歌反映的社会风貌和时代情感来深刻理解历史变迁和人文风采。
古代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格律、意境和辞藻的运用,评价这些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诗歌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古代诗歌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学素养和人文修养。
【关键词】关键词:古代诗歌、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思想内容、观点态度、社会影响、艺术表现形式、文学素养、中国传统文化。
1. 引言1.1 古代诗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古代诗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古代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对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修养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品味。
在古代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珍惜时光。
古代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水平。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和解读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古代诗歌的内涵,提升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水平。
通过对古代诗歌的赏析和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2 评价古代诗歌可以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评价古代诗歌可以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
古代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
古代诗歌表达方式:议论
古代诗歌表达方式:议论
04Leabharlann 直接议论ZHIJEIYILUN
创新微课
古代诗歌表达方式:议论
举例:《题乌江亭》
创新微课
解析 此诗直接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 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前 两句是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并批评了项羽 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后两句设 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可以 卷土重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东来 未可知”之句作结,另出新意,使议论不 抽象,不枯涩。
古代诗歌表达方式:议论
小结
综上所述,古代诗歌中有许多精彩的议论,只是这些议论 须是形象化的浓缩,须是诗化的提炼。古代诗歌中的议论 具有独特的魅力,既能以情感人,又能以理服人,从而收 到一语点睛、众妙毕备的艺术效果。
创新微课
同学,下节再见
古代诗歌表达方式:议论
01 议论与写景相结合 YILUNYUXIEJINGXIANGJIEHE
创新微课
古代诗歌表达方式:议论
举例:《题西林壁》
创新微课
解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 游山所见。游人所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 各不相同,这是描写。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借景说理,议论。启迪我 们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 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结论。这是一首哲理诗, 但诗人不是抽象地生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 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 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 然,耐人寻味。
创新微课 现在开始
古代诗歌中的议论
古代诗歌表达方式:议论
创新微课
一、诗歌和议论的概念
二、议论的形式及作用
古代诗歌表达方式:议论
一、诗歌和议论的概念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方式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问:作者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来赞美春天的?
答:第一句 叙事,
第二句 写春天万物更新,
第三、四句 抒情,赞美春光无处不在和作
者的热爱之情。
诗歌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议论 描写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 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①诗歌第三、四句,通过细节描写来描绘 柳絮。②柳絮穿过花枝,巧妙地借来了色香, 引来无数蜂儿排队追逐。③将柳絮的狡狯轻 薄表现得极为形象。这两句语言活泼有致, 富有意趣。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贺 铸①
凌波②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 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 蘅皋③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 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①以动(声)衬静②动静结合③以静写动④化静为动
如何描写——动静结合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案】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 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 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 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 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 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 池塘春景图。
补充:白描与细节描写、渲染
• 白描:指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不事雕琢,不加渲染铺陈, 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要避免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
古诗词的议论表达
古诗词的议论表达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灵动的笔触、深邃的意境、含蓄的情感,让它们不仅是文学艺术,更是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在阅读和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它们常常蕴含着丰富深刻的议论,这些议论会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
古诗词的议论表达,常常以意象、比喻、对比等手法表现出来。
比如《离骚》中“初发轫而长流浪,迴首终觉浊波曩。
”描绘了人生的长河,人们在生命的起点出发,始终在浊波中前行,然而也可以回首,发现我们一直在迷失中行走。
这种议论表达方式,缩短了现实人生的距离,让读者感到诗人站在了我们内心的深处,理解了我们的心境。
汉乐府中的《长恨歌》中,“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将自身的心情与所表现的议论相提并论,展现出了作者对于故园乡土的思念和怀念,呈现了生死、离别的深度感受,表达出了对于人的存在、命运的怨叹。
《红楼梦》中以“金玉良缘薄命长,石磨牛望老草香。
”呈现了无常的生命和日进斗金的世态炎凉,用更为深刻的寓意,表现了人生的起起伏伏、离合悲欢,引导读者对生活进行更为深入的反思和思考。
古诗词的议论表达,并不仅仅停留在人生哲理上,还可以关注到社会、民生诸多现实问题,具有思想启迪作用。
比如王维的“登高”:“洞庭青草遍,白露践晨衣,不知何处笛声来,月落帘栊露满堤。
”通过自然景色给予的启示,引发出对社会文化的思考;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揭示了政治乱象中百姓的苦难,具有批判社会现实的意蕴;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别时茫茫江汉上,水天一色雁门开。
”则唤起了对历史时空的认知。
古诗词的议论表达,不仅涉及底层民众苦难与政治现实,还有宗教信仰、风俗人情、人性善恶等多方面议题。
如白居易的“汉制为良苦,不如蜀事谶,豆花已下酸,莫怨远人稀”将中国制度与蜀事谶进行对比,谴责了制度上的弊端,呼吁改良社会;辛弃疾的“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地残阳如血。
”形象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反映在这个悲惨的状况下,人类内心世界的善良深处正逐渐崩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人借虚写在高塔上看到 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 发表议论,不要畏惧眼前 的艰难阻碍,有高瞻远瞩 的气概。
借古论今,指诗人借古人古事,论今人今事,发表自己 对现实的看法。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 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 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 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 及高尚情操, 鄙薄流俗, 高洁端庄,不求功勋的品 格。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 两句,就是诗人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 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观刈麦 唐代: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因事缘理,指诗人通过某一行事,引发思考的一种表达方 式。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借登楼之事,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 态度,想看得更远,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 些。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因物缘理,诗人皆自然界中的客观现象,表达自 己的思考。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面对月圆月缺的自然现象,发出人事难测的感 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活 水亭观书有感》 借景喻理,表明了一种生活和治学的态度,要 不断吸收新的东西,才能保持长足的进步和永 久的活力。
谈古代诗词中的叙述和议论
2018年1月
一、叙述 叙述就是记述事情发展的过程和人物的 经历。往往包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 件的发展过程,及其结果几方面。叙述要 求清楚明白,通顺流畅,有主有次,详略 得当,富于变化。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叙述的节奏比叙事性散 文要快,主要是由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所决定, 所以,表现出叙述的简约性、精炼性和跳跃 性等特点。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也是很 多的,主要有:《孔雀东南飞》、《花木 兰》、《观刈麦》、《卖炭翁》、《琵笆 行》、《长恨歌》等等
二、议论 议论就是对人和事物进行评价的、论说, 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观点、见解 的一种表达方式。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议论也包含着揭示 事物外在与内在,或者与它事物之间的哲理 及其关系。也就是说,诗人对诗歌中的人和 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直 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 高考对古代诗词议论方法的考查中,多见于哲 理诗和时事、人物评价。
借秦汉兴亡的故事发表议论,不论“兴,表达对人 事的看法和态度。 七步诗 两汉: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借燃萁煮豆的生活场景,劝诫人们,同胞兄弟, 手足相连,何必自相残杀?
墨梅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记叙了一个家庭割麦的经过。妇女领着小 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 随后就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低着头割麦。一个 贫妇人怀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 者旁边拾麦穗。
《菊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第一句写屋外所种菊花之,第二句写赏菊兴致之浓.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 地钟情菊花,第四句道出了原委,表明了时至深秋, 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 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