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四校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1年太原市志达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太原市志达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先生说过,他的小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说过的缘由,但绝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
所谓“改造”“生发”就是演义。
一般小说的“缘由”在现实生活中;而历史演义小说所采取的“一端”会直接来源于历史载籍,受到的制约不免要多一点。
历史演义小说总要兼顾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两方面,不断寻找最佳平衡点。
《三国演义》就是这种努力的典型。
凡演义总是虚实相生,以虚带实。
关于《三国演义》书中历史事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权威分析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所谓的“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其实这一估计与原书实际严重不合,乃是历史学家的一偏之见——史家对“实”部分的价值很敏感很重视,认为这些作品史学意义不够,而对“虚”的成分较为忽略。
《三国演义》以情节丰富生动取胜,其中好看的故事几乎都是书中虚构的部分。
例如从开头到第七回大抵按史料叙述了汉末黄巾起义之后的纷争,这些纷争头绪纷繁,故事碎乱,作为后续内容的背景铺垫,就小说而言并不怎么好看;当然这也没有办法,此后故事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生的,不得不先作番介绍。
直到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才有了比较具体的情节和好玩的故事。
《三国志·董卓传》和《后汉书·董卓列传》比较详细地写到这一事件,但都没说起王允安排美女间谍实施“连环计”,所谓貂蝉其人,史书中更没提到。
《三国演义》的作者对于史料的取舍和生发,有着很强的主体性。
以关羽而言,有史料说当他随刘备与曹操联攻吕布时,听说投降过来的秦宜禄之妻甚美,打算娶过来。
他将这一非分之想向曹操报告,得到批准,但后来曹操却自己拿过去了。
这个小插曲一般来说是写小说的上好材料,但《三国演义》完全未提。
罗贯中要把关羽塑造成高大完美的英雄。
一度不得已归降曹操又复归于刘备,是关羽一生中的华彩段落,于是作者就此生发开去,大写其事,大力虚构加工来表现关羽德艺双馨的品质。
山西省2011届高三语文第四次四校联考新人教版
2011届四校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陈玉明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
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作为一个长期而普遍的历史事实,墨家的消亡大概也并非偶然的命运安排。
只是,原因是什么?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
这方面它与晚起的作为宗教的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似,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视为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作比较。
就外因看,百家既黜、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庙堂之高的道教(个别时期除外)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
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概有其内在的因由: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
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
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
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
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幸福彼岸的舟筏。
山西省四校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考(语文).doc
山西省四校2010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考(语文)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主观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考生答卷前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学校名称、姓名、考号填写在试卷上,并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规定位置涂黑自己的考号和考试科目。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涂黑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交卷时只交试卷和机读卡,不交试题,答案写在试题上的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选出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A.渐.染(jìàn)前恭后倨.(jù)贻误至高无尚B.缟.素(gǎo)吹毛求疵.(cī)蝉联克敌致胜C.载.客(zài)踽.踽而行(yǔ)光牒优哉游哉D.肯綮.(qìng)靡.靡之音(mǐ)坐落电影脚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叶健英最大的梦想就是把“新干线”打造成与“美国联合包裹快递”以及“美国联邦快递”等量..齐观..的国际品牌,为在美国打拼的华人争光。
B.从一介书生到“晚清第一重臣”,其中有大动荡时代特有的风云际会,更有李鸿章本人的通权达变....、审时度势。
C.做人要正派,要品行端正,你这样到处刺探他人隐私是不道德的,古人不是也说过要目不窥园....吗?D.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又与“2010”巧妙组合,两者交相辉映....,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多元文化相融合的博览会的强烈愿望。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最近,矿难事故频繁发生,人财两伤,损失巨大,其主要原因是工人缺乏安全意识和领导监督管理不力。
B.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让参观者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的“寻觅”中感悟并发现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C.足坛名帅戚务生的执教经验丰富,在短短5年内,把云南红塔队改造成一支甲A强队,为西南足球赢得荣誉。
山西省2024届高三年级第三次四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整理版)
2024届高三年级第三次四校联考试题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临汾一中忻州一中康杰中学长治二中】第I卷一、(9分)1、C2、B3、D二、(9分)4、D5、A6、B第II卷五、(9分)13、C 14、D 15、C第I卷7.(1)(5分)谢晦有时候把朝廷隐秘之事告知谢瞻,谢瞻总是向亲人挚友叙说,把那些话当成戏言,来禁绝(或禁止、杜绝)他的言论。
评分标准:译出大意给2分,“或”“语”“绝”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谢灵运喜爱评价人物的好坏,谢混很担忧这件事,想对他加以压制(或想抑制他),只是没有方法。
评分标准:译出大意给2分,“臧否”“患”“方”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8.(5分)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如“暮江千顷”,千顷大江,又值黄昏,营造出空旷辽远的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
(或:“无处”一句,写离愁满江,竟连飞鸿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极言愁之多,强化愁情。
或:上片最终两句写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营造了灰暗沉重的意境,烘托词人的惆怅心情。
而词人倚着阑干,借酒浇愁,愁怀难遣。
)或:以乐景衬哀情。
上片第三、四句写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突然问西风:为什么(你把)全部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②运用比方(夸张)来写愁。
上片第六句以“万斛”之江水喻愁,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
评分标准:每一点写出手法得1分,详细分析得2分。
答出两点得满分。
9.(6分)①明珠暗投,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愁思。
②岁月蹉跎、青春不驻的悲慨。
③离别故土的愁绪以及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
④欲归隐田园之心情。
评分标准:随意答出三点得6分。
10.(6分)(1)银瓶乍破水浆迸曲终收拨当心画(2)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3)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三、(25分)11.(1)(5分)选A得3分,选E得2分,选C得1分,选B、D不得分。
(2)三件事。
委婉提建议,肥女美着装;智破皮夹案,巧劝偷癖人;斥责黑神甫,引来大麻烦。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2024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2024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陈银娃汪曾祺农民大都能赶车,但不是所有的农民都能当一个出色的车倌。
星期天,有三辆马车要到片石山去拉石头。
我那天没有什么事,就提出跟他们的车到片石山看看。
我在这个地方住了一年多了,每天上午十一点半,下午五点半,都听见片石山放炮。
风雨无阻,准时不误。
一直想去看看。
片石山就是采石场。
不知道为什么本地人都叫它片石山。
马车一进山,不由得人要挺挺胸脯,深吸一口气。
这是个雄壮的地方。
采石的山头已经劈去了半个,露出扇面一样的青灰色的石骨,间或有几条铁锈色蜿蜒的纹道。
这石骨是第一次接触空气呀。
人,是了不起的。
一个老把式正在清除残石。
放了炮,并不是所有的石头都崩落下来,有一些仍粘连在石壁上。
老把式在腰里系了一根粗绳,绳头固定在山顶,他悬在半空,拿了一根钢钎,这里捅一下,那里戳一下,——轰隆!门板大的石块就从四五层楼那样的高处落到地面。
这是个石头的世界。
到处是石头。
好些人在干活,搬运石头。
他们把石头按大小块分别堆放。
这些石头各有不同用处。
大的可制碾盘、磨盘,重量都在千斤以上。
有两个已经錾好的石磨就在旁边搁着。
中等的有四五百斤,可做阶石、刻墓碑。
小块的二三十斤、四五十斤不等,砌墙,垒堤坝。
搬运石头,没有工具。
四五百斤,就是搁在后腰上背着,——有的垫一条麻袋。
他们都是不出声地,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走着。
不唱歌,也不喊号子。
那么多的人在活动,可是山里静悄悄的。
山西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年级第四次联考(语文)
山西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年级第四次联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一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某位著名学者曾预言: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影响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一件大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乘上高速发展列车,城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大江南北遍地冒出城市“森林”,成就举世瞩目。
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问题也相继袭来,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房价虚高、管理粗放、应急迟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无视城市规划、盲目建设新城新区、无序扩张,遭遇“成长烦恼”,患上“城市病”。
这些病症给市民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指数。
“城市病”是城市定位、结构和功能问题,主要病因是城市在快速发展时,未超前考虑人口、产业、环境等因素的可持续性,本质上是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和城市发展规模的匹配度失衡,最终造成的危机。
着眼未来和长远谋划、推进,这是国家借鉴中医理论,综合施治,治疗“城市病”的妙招。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随意“拆东墙补西墙”,应付一时,难除病根;守“一亩三分地”,“肥水不流外人田”,低效无序甚至恶意的竞争,浪费资源,损人害己。
城市规划需要走下“空中楼阁”,真正精准落地,必须以人为本,让城市民众公平热情地参与城市治理和管理。
城市何时真正成为居民贴心、安心、放心的城市,病症自然也就消退、消失。
国家正在探索良性治理的“药方”。
在经济领域,社会福利托底,饱汉关照饿汉饥;在社会领域,赋予公民发言权,更多地知情、参与和监督,搭建公平的制度和程序平台,管控“个人人脉”,不拘一格降人才。
山西省晋中市四校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山西省晋中市四校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下列句子中所用修辞手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B.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鴦在两下里。
C.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梦见过在烛光下操劳的银匠,特别记住了他头顶闪烁.....的那一团白发。
(甲)深不见底的墨夜,夜的中间是掬得起的一汪烛辉……什么是艺术?什么是劳动?它们共生共长吗?(乙)我在那个清晨嘱托..自己:永远不要离开劳动——虽然我从未想过、也从未有过离去的念头。
我渐渐明白:要始终保有富足,积累的速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积累。
诚实的劳动者和艺术家一块儿发现了历史的哀伤,即:不能够。
(丙)滋生万物的野地接纳了艺术家,野地也能够拒绝,并且做得毅然..彻底:强加于它的东西最终就不能立足。
泥土像好的艺术家,看上去沉静,实际上怀了满腔热情。
艺术家可以像绿色火焰,像青藤,在大地上燃烧。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闪烁B.掬得起C.嘱托D.毅然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兽不分,忙之罪也?老舍近来忙得出奇。
恍惚之间,仿佛看见一狗,一马,或一驴,其身段神情颇似我自己:人兽不分,忙之罪也!每想随遇而安,贫而无谄,忙而不怨。
山西省忻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
山西省忻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安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会议首次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到如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算法、大数据、5G等为公众所熟知,()。
在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阶段,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加快发展人工智能,逐渐从“追赶”到“跟跑”,在部分还实现了“领跑”。
可是,下一代人工智能的方向在哪里?我们如何实现“弯道超车”甚至“换道超车”?这些都需要深入思考,以便,抢占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先机。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杨亦鸣认为,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人们已经充分意识到人类智力、意识、思维的重要性,但很少认识到这些都是围绕语言为基础的。
语言作为思维的物质载体参与了整个高级功能,以这种观点为基础重新考虑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有可能走出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路子。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如火如荼区域未雨绸缪认知B . 如火如荼领域居安思危感知C . 方兴未艾区域居安思危感知D . 方兴未艾领域未雨绸缪认知(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被称为科技创新的“超级风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B . “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成为科技创新的“超级风口”C . 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的“人工智能”,被称为科技创新的“超级风口”D . 科技创新“超级风口”的“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
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人类智力、意识、思维的重要,但很少意识到这些都是围绕语言为基础的。
B .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人们已经充分意识到人类智力、意识、思维的重要,但很少认识到这些都是以语言为基础的。
2020届太原市成成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0届太原市成成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无论作为文学意象,还是作为文化现象,鲲鹏都是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的象征,成为特别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
其实,鲲鹏诞生时,并没有这种诗意的内涵。
众所周知,这一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
然而,《逍遥游》中的鲲鹏并不能真正地自由翱翔,它之所以能飞上九万里高空,乃因为“风斯在下”,依赖于外部条件——狂风,即庄子所说的“有所待”。
②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
魏晋文人一面不能忘怀世俗,一面又要追求任诞逍遥。
这种深刻的内在矛盾,打破了心灵的平衡。
只好通过将庄学世俗化的方式,寻求安顿身心的法门。
介于现实与自由之间翱翔飞举的大鹏,也就成为当时文人的心理寄托对象。
通过对鲲鹏的哲学内涵世俗化、意象内涵诗意化的转换,试图重构已被打破的心理平衡。
③哲学内涵的世俗化,始于郭象。
其《庄子·逍遥游注》说:“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
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
”所有事物只要顺乎本性,称乎所能,且又符合各自差异的本性(性分),就是一种逍遥,鲲鹏斥鴳在逍遥这一点上,没有差别。
庄子所言之“有待”,是溺于现实;“无待”,是超然物外,而在郭象的哲学中却获得了统一。
于是,本来“有待”的鲲鹏,也就成为“无待”的自由逍遥的象征了。
④意象内涵的诗意化,始于嵇康。
其《卜疑集》说:“吕梁可以游,汤谷可以浴,方将观大鹏于南溟,又何忧于人间之委曲?”文中“大鹏于南溟”是与“人间之委曲”相对立的意象,在这里大鹏摆脱了“有待”羁缚,成为一种超越世俗的自由象征。
后来,阮修创作了文学史上第一篇《大鹏赞》:“苍苍大鹏,诞自北溟。
假精灵鳞,神化以生。
如云之翼,如山之形。
海运水击,扶摇上征。
”借助鲲鹏意象,表达自由、高远、超然的人生襟怀和自由精神,成为魏晋风度的一种诗意展示。
⑤到了唐代,鲲鹏形象发生了质的变化。
2020年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山东省发布的《餐饮业分餐制设计实施指南》,成为国内首个餐饮业分餐制省级地方标准,其中专门明确了公筷公勺设计标准,让顾客面对两双筷子时不再“难辨雌雄”。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专家、教授萧放介绍,从历史上看,中国人在汉魏之前都是分餐制,这个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
那时饮食简单,就是一锅煮,一个人就有一个小陶鬲。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介绍,今天人们提到“大摆筵席”,很容易想到围坐一桌、觥筹交错的热闹场景,但西周时铺筵设席的景象却是人们正襟危坐、分坐分食。
无论是《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的记录,还是东汉晚期壁画《宴饮观舞图》里一人一案、踞坐宴饮的描绘,都清晰可见分餐制在古代饮食礼仪中的主流地位。
随着农业社会的进步,同时伴随着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中原带来他们围坐一炉进餐的饮食习惯,分餐与共食开始并存。
正如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中既有分餐,也有共食的座次安排。
(摘编王君平《分餐是个好习惯》,《人民日报》2020.05.02)材料二:近日,张文宏医生提倡“分餐制”:传统中餐,大家习惯于用筷子在公共莱盘里夹菜,其优点是进餐气氛亲密、其乐融融;而缺点是一双筷子既夹菜,又直接进口,在每次夹菜之余,都会有少量唾液沾染在筷子头上,然后进入公共莱盘。
现代医学证明:唾液中有大量细菌,在患流感之类病毒性疾病时,还会有病毒等病原体,尤其是引发胃溃疡的幽门螺旋菌,通过口口相传的概率相当大。
事实上,“分餐制”,对时下在抗击“新冠疫情”背景下重启经济,尤其是重振餐饮业的意义很大,我们每人都应该重视起来。
当然,也应该对餐饮行业提出运营管理规范:在保持传统中餐的圆桌式聚餐、向心式布菜、觥筹交错式取菜宴饮等习惯的同时,推广“两级取菜”,杜绝唾液交换,使中餐餐饮不但美味,而且更加卫生、健康。
2021届太原市成成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届太原市成成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失败的寻访①去看那条千年古道。
②村子临河而居,碎石沿着河岸垒出齐整的层次感。
胡同仅容一人走过,像一抹被遗弃的瘦长的影子。
出了村,是一片浩荡的水。
堤岸有两棵柿子树,隔了很远依然可以看到它的苍老;一头无所事事的驴,静默在水边,比眼前的这片水还要安详;几辆小车停在不远处,有人正在钓鱼。
山野中的这片水,我还没有来得及细细体味,车子就一晃而过了。
路的尽头,竹林茂密。
因为山太深,人迹罕至,竹林才完整地留存下来。
很多人从远方蜂拥而来,则是近年的事情了。
通往竹林的,是一条千年古道,狭窄,凹凸不平,向险而去。
为方便更多人抵达那片原生态竹林,当地人把原来的河道改造成一条水泥路。
新开辟的水泥路在古道下方,即使是旅游旺季,也没人留意这条古道。
人们奔走在新路上,直抵想象中的那个原生态景点。
千年古道成为一个被封存悬置的景观。
路边有溪水流过,不知名字的鸟,在水流声中穿过。
一块并不规则的金黄麦地,镶嵌在山坡上,让人格外空落和孤单。
③这个守着千年古道的村子,居然有一个铁匠铺。
多年来,我游走乡间,在找寻农具的同时,隐隐盼望着哪天遇到一个铁匠。
童年记忆里红彤彤的打铁情景,一直灼烫在我的心头。
我从千年古道失意而归,却在村子里意外发现了那个铁匠铺。
它比破落的村庄更破落,但看上去并没有彻底被遗弃。
我很快就找到了它的主人——一位76岁的老铁匠。
他几乎符合我关于铁匠的所有想象,苍老,敦厚。
稍感惊讶的是,他竟然那么健谈,让人很难将他的言谈举止与木讷表情联系到一起。
他一边口沫纷飞地讲解打铁知识,一边手舞足蹈地演示,比如火候如何掌控,比如落锤时的角度和力度。
他似乎等待了很久,孤独了很久,对我这个陌生人的来访异常兴奋。
他打了一辈子的铁。
每逢镇上赶集,他就去摆摊收农具,直到攒够了一定的数量才开炉打铁,过上一把瘾。
其实他早就不需要依靠打铁来维持生计,他的手艺已经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
山西省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A卷
山西省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6分)1. (6分) (2020高二上·怀远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
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②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
《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
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
《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③“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
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
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
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
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④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
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⑤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
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
山西省忻州一中等四校2014-2015学年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
试卷类型:A2015届高三年级第四次四校联考语文试题命题:忻州一中长治二中临汾一中康杰中学(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隐逸文化的精神价值“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陶渊明的这一声清啸,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尚令人追慕不已。
其实,这并非陶渊明有卓异之处,而是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的一翼,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
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中国的隐逸传统应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同源,隐士亦不下万余人,有文献记载、事迹可考的就有几千人。
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
孔子当然不是隐士,甚至还明确反对过隐逸,但他的思想里却隐含着许多隐逸成分,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
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但他还提倡“无道则隐”。
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
庄子则是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他不仅本人是大隐士,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
他否定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使之不扰于心,并进一步卸除了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
这还不够,他不仅要隐身,更重要的是要隐心,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大浸稽天”也不感到潮湿,“大旱金石流”也不感到炎热,由纯粹的自我存在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
这样,庄子就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一直起着强烈的破坏作用,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这一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作用的。
儒道两家的融合互补为传统的隐逸文化奠定了基础。
到了汉代,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统一和强固,隐士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就出现了以东方朔为代表的朝隐,它体现了传统隐逸文化的初期特征:注重现实功利;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意识形态的解体,出现了林泉之隐,它更多地体现出传统隐逸文化中精华的一面;由于唐代的包容性,反而使得隐逸文化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出现了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的中隐;至宋代,整个传统文化走向内倾,注重精神超越的酒隐就应运而生了。
山西2019年高三第四次四校联考-语文
山西2019年高三第四次四校联考-语文2018届高三第四次四校联考语文试题〔本试题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
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笑声中的雅俗之辨蒋慧明①最近重读朱自清先生写于1947年的文章《论雅俗共赏》,颇有感触。
文中提到:“中唐的时候,比安史之乱还早些,禅宗的和尚就开始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教。
用口语为的是求真与化俗,化俗确实是争取群众。
”这事实上讲的确实是曲艺史中的古代说唱形式——俗讲。
文章的主旨事实上能够归纳为一句话,即“雅俗共赏”表达的是“自然而然的趋势”。
②回忆整个文艺史,我们不难发明,但凡能够传世的作品,无不是遵循了雅俗共赏的原那么。
而雅俗共赏也早已成为创作者与观赏者的共识。
“雅俗共赏不是高雅与通俗的混合,而是深刻的思想、高尚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精神、群众的审美需求的辩证统一。
”即内容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和形式上的生动活泼、大雅假设俗。
③作为通俗文艺〔又叫大众文艺〕的代表形式之一,传统的曲艺艺术,无疑是被列入俗文化阵营中的。
一方面,它以其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以及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另一方面,它也不可幸免地受到一部分自我标榜为雅文化之代表人士的偏见、歧视与冷落。
事实上,传统曲艺特别是其中的优秀作品,恰恰是具备雅俗兼备的艺术品格的,而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同样也是许多杰出的曲艺人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和自我认同。
譬如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便毕生致力于此,他令相声艺术的整体品格得以不断提升。
再如,被誉为“一代滑稽戏宗师”的周柏春先生,也曾说过“有文化的滑稽是幽默,没文化的幽默是滑稽”,他同样以其自身的艺术实践为观众奉献了众多高质量的笑声。
④所谓“雅者得其深,俗者得其浅”,真正优秀的经典的曲艺作品,传递给观众的正是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和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山西2019高三四校第四次联考试题-语文
山西2019高三四校第四次联考试题-语文语文试题〔总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韩愈论道德修养韩愈认为统治人才需要具备“德与艺”两方面条件。
从两者的内在关系看,德是艺的思想基础,艺是德的表达手段。
德比艺是更为全然的条件。
如文学写作与道德修养的关系,道德修养是文学写作的全然前提,“夫所谓文章者,必有诸其中,是故君子慎事实上。
实之美恶,本深而末茂,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
”因此要像古代伟大作家一样写出流传千古的文学作品,一定要特别重视道德修养,以道德修养为根底,才可能有光辉的文学作品。
韩愈在教育实践中把道德教育放在首要的地位。
韩愈认为道德根源于人性,差不多内容是仁、义、礼、智、信五项道德准那么。
五项之中最要紧的是仁义两项。
仁义是全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人有没有道德,其区别就看他存仁义或弃仁义。
仁义并非高不可攀的目标,只是实行对人类的博爱而已。
道德教育以仁义为核心,有道德修养的人,必定是“内仁而外义,行高而德巨”。
韩愈从社会实际需要动身,吸收前人的道德修养理论,总结自己的修养经验,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修养要那么。
“责己重以周,责人轻以约。
”他主张要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对待别人,协调我与人的关系。
要协调关系,对自己的要求应当全面而严格,以鞭策自己不懈地提高道德修养,对别人的要求应当宽松而简单,别人也就乐意为善或改过从善。
而现实的情形恰好相反,一般人对别人要求求全责备,对自己要求那么特别低特别少。
他对这种现象产生的缘故和危害作了分析,认为根源是怠和忌,怠者对自己没有要求,不能提高品德修养,忌者可怕别人品德修养获得高度评价,而对别人进行诋毁。
韩愈关于责己和待人的思想,是孔丘“躬自厚而薄质于人”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思省自勉”,道德修养的关键在于从主观上提高认识,需要个人认真深入地反省思考。
他在《进学解》中说:“行成于思,毁于随”。
2019-2020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绝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缥缈无踪的。
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
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
《论语》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
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
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吗?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吗?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
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
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
《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
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中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的道理。
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
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长治二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高三第四次四校联考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笑声中的雅俗之辨蒋慧明①最近重读朱自清先生写于1947年的文章《论雅俗共赏》,颇有感触。
文中提到:“中唐的时候,比安史之乱还早些,禅宗的和尚就开始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教。
用口语为的是求真与化俗,化俗就是争取群众。
”这其实讲的就是曲艺史中的古代说唱形式——俗讲。
文章的主旨其实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即“雅俗共赏”体现的是“自然而然的趋势”。
②回顾整个文艺史,我们不难发现,但凡能够传世的作品,无不是遵循了雅俗共赏的原则。
而雅俗共赏也早已成为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共识。
“雅俗共赏不是高雅与通俗的混合,而是深刻的思想、高尚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精神、群众的审美需求的辩证统一。
”即内容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和形式上的生动活泼、大雅若俗。
③作为通俗文艺(又叫大众文艺)的代表形式之一,传统的曲艺艺术,无疑是被列入俗文化阵营中的。
一方面,它以其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以及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另一方面,它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部分自我标榜为雅文化之代表人士的偏见、歧视与冷落。
事实上,传统曲艺特别是其中的优秀作品,恰恰是具备雅俗兼备的艺术品格的,而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同样也是许多杰出的曲艺人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和自我认同。
譬如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便毕生致力于此,他令相声艺术的整体品格得以不断提升。
再如,被誉为“一代滑稽戏宗师”的周柏春先生,也曾说过“有文化的滑稽是幽默,没文化的幽默是滑稽”,他同样以其自身的艺术实践为观众奉献了众多高质量的笑声。
④所谓“雅者得其深,俗者得其浅”,真正优秀的经典的曲艺作品,传递给观众的正是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和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曲艺之“俗”,当取其通俗、民俗、俚俗之意,而绝非为人所不耻的陋俗、粗俗、庸俗、媚俗或流俗。
文艺的雅俗之间,似乎并无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曲艺之“俗”,却始终有着清晰的底线,一旦越界,则很容易滑入无视艺术品格、匮乏审美价值的泥沼。
这一点,从中国曲艺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其实不难找到例证。
可惜的是,当前的曲艺创演中确实存在着沉渣泛起、拿无聊肉麻当有趣、一味迁就甚至迎合个别观众不良趣味的问题。
认真反思起来,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可能更主要的还是部分曲艺从业者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品位的欠缺。
⑤笔者认为,作为曲艺的从业者,理应不断提高自身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努力增强自身认识社会生活、把握事物本质的本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曲艺创演的实践中去,力争使更多的曲艺作品达到雅俗共赏的美学高度,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多优秀的精神食粮。
1.下列关于“雅俗共赏”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雅俗共赏是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共识,而能够流行的作品都是遵循了雅俗共赏原则的。
B.雅俗共赏讲究的是内容与形式的兼顾,内容上要生动活泼、大雅若俗,形式上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C.真正优秀的经典曲艺作品,给人以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传递给观众的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D.雅俗共赏是高雅与流俗的混合交融,是深刻的思想、高尚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精神、群众的审美需求的和谐统一。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被列入俗文化阵营的传统曲艺属于大众文艺的代表,它以其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以及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B.当前曲艺创演中存在着沉渣泛起、拿无聊肉麻当有趣、一味迁就甚至迎合一些观众不良趣味的问题,这一点需要认真反思。
C.文艺的雅俗之间并无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曲艺之“俗”却始终有着清晰的底线,绝非陋俗、粗俗、庸俗、媚俗或流俗,而是通俗、民俗和俚俗。
D.传统曲艺都是具备雅俗兼备的艺术品格的,而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同样也是所有曲艺人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和自我认同。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雅者得其深,俗者得其浅。
”“雅俗共赏”的曲艺作品总是能给各类观众带来“高质量的笑声”的,它不应受到偏见、歧视与冷落。
B.一些曲艺作品的媚俗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和存在,其主要原因是观众素质低下,趣味低俗,因而提高观众审美情趣乃拯救通俗艺术的根本出路。
C.曲艺工作者应该向侯宝林、周柏春等老艺术家们学习,使更多的曲艺作品达到雅俗共赏的美学高度,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多优秀的精神食粮。
D.曲艺的从业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增强自身认识社会生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明辨是非、善恶和美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
仕隋为虎贲郎将。
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二万匹。
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千五百人,将悉殊死。
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
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延众死。
”帝寤,遂皆以减论。
擢左武卫将军。
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其弟盖为长安令,亦以方严显。
大业中,安定人刘迦论反,众十余万据雕阴。
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
通阳言旋师,而潜入上郡。
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
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斩迦论并首级万余。
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遂济河,破其将桑显和于饮马泉。
通大惧,乃留鹰扬郎将尧君素守蒲,将自武关趋蓝田以援长安。
至潼关,阻刘文静兵不得进,相持月余。
通令显和夜袭文静,溃。
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
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
既行,而显和来降。
文静遣窦琮、段志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拒之。
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众曰:“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
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
”遂被禽,送长安。
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
”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
从平薛仁杲,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
帝闻,曰:“清以奉国,名定不虚。
”特赉金银六百两、彩千段。
判陕东道行台左仆射,从讨王世充。
世充平,论功第一,拜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镇东都。
数岁,召为刑部尚书。
自以不习文,固辞,改工部。
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通势蹙,或说之降蹙:窘迫,危急B.帝劳曰:“何相见晚邪?”劳:安慰,慰劳C.特赉金银六百两、彩千段赉:赏赐,给予D.自以不习文,固辞习:学习,研究5.下列全能说明屈突通忠于隋朝的一组是(3分)①通发关中兵击之②破其将桑显和于饮马泉③阻刘文静兵不得进,相持月余④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⑤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⑥判陕东道行台左仆射,从讨王世充A.①②④B.②⑤⑥C.③④⑤ D.①③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屈突通直言进谏,用心良苦。
他受命检查陇西放牧情况,查得当地官员隐藏马匹,文帝大怒,要将相关官员处死。
后经屈突通力谏,文帝全部按照减刑论处。
B.屈突通秉公执法,为人正直。
即使是自己的内外亲属触犯了法律,他也不会包庇纵容任何人。
他的弟弟也同他一样方严。
C.屈突通颇有谋略,善于用兵。
刘迦论造反后,屈突通发兵征讨,最初不与之交战,似乎表现出怯意,后来在刘迦论无备的情况下,调用精兵击溃贼兵。
D.屈突通不爱财物,清正廉洁。
当时贼珍用山积,诸将都争相抢夺,只有屈突通不掠取,又因讨王世充功居第一,被授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一职。
7.翻译划线句(10分)(1)通阳言旋师,而潜入上郡。
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
(5分)(2)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题报恩寺上方方干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高低不记盘。
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
8.本诗的颔联和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6分)9.试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四十三年,,。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杜牧《阿房宫赋》)(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陶渊明《饮酒》)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的一个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完美的猎物〔加拿大〕莫洛迪·坎贝尔著上年纪的老妇人可以说是最完美的猎物。
萨莎按捺不住内心的窃喜,但表面上却装出十分尊敬的样子:欠着身子饶有兴趣地倾听着老妇人说话。
“你喜欢猫吗?呃、呃……刚才你说你叫什么来着?”萨莎乐不可支,强忍着不动声色。
“我喜欢猫,你养猫了吗?”她飞快地回答,同时扫了一眼这套公寓,屋内高档家具顿时映入了她的眼帘。
“正打算养,”老妇人颤巍巍地说,“我找钟点工就是为了帮我照料猫咪。
”萨莎朝老妇人笑了笑。
她确信自己很有把握做这个活——她以前从未失过手。
白发苍苍,不爱打扮,衣着朴素……这样的老家伙们最容易摆平。
萨莎要的薪酬比那些中介机构开价低得多,只要给现金就行,有了现金干什么事情都方便。
老妇人还在那里喋喋不休地唠叨着她的猫,萨莎的眼睛却一个劲地在房间里扫来扫去。
昂贵的家具,高雅的雕塑,餐柜上摆放着银光闪闪的蜡烛台,那八成都是些纯银的。
毫无疑问,主人的卧室里肯定还有许多珠宝和大量的现金,像她这样的老家伙一般都不大喜欢银行卡。
萨拉沾沾自喜,想象着即将到手的果实。
寻找贵重物品的藏匿之处对萨莎来说是小菜一碟。
“亲爱的,再加点茶?”萨莎欣然应允,笑容可掬。
老妇人拿茶壶的那双手青筋毕露,满是皱纹的手背上布满了深褐色的老年斑。
萨莎灵巧地迎上茶杯,让茶壶里的茶水恰到好处地倒入她的杯中。
“天哪!”老妇人失声咕哝了一句。
“ 莫蒂菲夫人,没什么事吧?”“哦,没什么,”她显得很尴尬,“实在对不起,我需要去……”,说着,她摇晃着身体从沙发上站起来,拖着沉重的步伐朝卧室奔去。
去卫生间了,萨莎自言自语地嘀咕着。
她一边品茶,一边微笑,即将来临的财运使她非常开心。
这些老家伙们从来都懒得查看证明、介绍信什么的,这绝对有机可乘。
呵呵,这些老人们都是些“菜鸟”。
萨莎靠在长沙发上闭上眼睛,接下来的事情对她来说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