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民族文化生命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标准课件1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标准课件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 怎么来的?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 标准课 件1(公 开课课 件)
◆自由主义
你认为以下主张存在哪些问题?
胡适说:“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如果还希望这个民族在世界上占一个地位, 只有一条生路,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 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 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联系: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并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三种文化都是中 华民族在生存发展实践中的伟大创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 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1.文化生命力的判断标准(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
p110下-1
(1)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 (2)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 有对它的需求。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 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 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如何理解理解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 标准课 件1(公 开课课 件)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义路文,化也发展是道孕路育,先是由
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
进思想文化的正确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路道决路定,的。才能为中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 标准课 件1(公 开课课 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 标准课 件1(公 开课课 件)

生命哲学视域下中国哲学思想研究

生命哲学视域下中国哲学思想研究

2019年第02期作者简介:龚世雄(1994-),男,湖北十堰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佛学。

收稿日期:2018年11月3日。

生命哲学视域下中国哲学思想研究龚世雄(中国计量大学,浙江杭州310018)摘要:伴随社会经济的进步,国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随之提升,对中国哲学思想也增加关注度,但是,多数国民对哲学思想缺乏深入理解。

本文对中国哲学思想生命哲学的特点及关系以及中国哲学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启示进行探索,最终提出了中国哲学发展的路径,以期对中国哲学思想的研究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生命哲学;中国哲学思想;研究引言中国哲学思想是我国民族经历长久发展形成的思想,是经历5000多年的历史沉淀形成的思想。

中国哲学思想体现民族的智慧,呈现孔孟思想的精髓,是我们应当传承的思想,中国哲学思想生命哲学可以充分体现出生命智慧,为我国民族生命的持续,以及生命哲学的革新进步供应历史依据和实际基础。

当今社会给予人们对生命新的认知,在社会发展中人民逐渐成为社会的主体和自然的主导。

西方哲学认为生命在进化中,具备行动能力以及思维意识,这种现象都是生命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能力逐渐提升的体现。

1中国哲学思想生命哲学的特点及关系1.1中国哲学思想生命哲学的特点生命哲学在西方各个国家普及,在十九世纪末期到二十世纪初,在德国、法国等国家传播广泛,是对十九世纪中期的自然主义以及唯物主义等的抗争。

生命哲学将竞争作为其核心思想,将生命的产生和发展进行归纳,并在总结中发现生命的规律。

生命哲学教导人民对生存环境的残酷进行深入的认知,同时改善自身去适应和改造世界。

因此,生命哲学是既理性又客观的唯物主义哲学。

首先,生命是世界的本质,生命哲学家将生命当做根源,生命在自然科学探索中作为物质存在,转变为生命对自身的生活的体验和感知,这一过程是生命激发自身情绪的表现,是抒发人的能量和情感的体现。

其次,生命哲学对生命及情绪,超越理性和经历较为重视。

生命哲学与传统的哲学思想的世界观具有差异性。

文化部分100个必备知识点-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文化部分100个必备知识点-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文化部分100个必备知识点1.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2.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是人,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4.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5.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文明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进步,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

7.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而不是文化本身。

8.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9.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结果都不是文化本身,其体现和传导出来的思想、价值观、审美、一经和精神追求等才是文化。

10.先进健康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11.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12.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

13.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4.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自身的发展。

15.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体现中华人文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中华传统美德。

16.讲仁爱、守诚信、尚和合、求大同属于核心思想理念;促进社会和谐属于中华人文精神;扶危济困属于中华传统美德。

1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1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9.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在古代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20.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

21.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

教学设计3:8.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教学设计3:8.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设计依据】一、理论依据本课选自部编版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发展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从逻辑上讲第八课主要讲如何吸收外来。

第一框题《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主要围绕“文化具有民族性”介绍了民族文化的地位、形成、作用、核心和灵魂以及体现,围绕“文化具有多样性”介绍了文化多样性的地位、形成、意义以及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

只有坚持各民族平等,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交融,进而推动文化的发展。

二、课程标准依据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

【学生情况】高中学生身心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和独立性日渐增强,开始理性的思考社会和人生的重大问题,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随着时代发展,中学生与外来文化密切接触,有些同学迷失在外来文化中,对本民族文化不了解或不屑了解;有些同学对外来文化持有偏见,采取防卫的心态,这些都是片面的。

引导他们领略不同的民族文化精华,认同中华民族文化,同时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政治认同:通过介绍文化的民族性,认同本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科学分析坚持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法治意识: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树立各民族文化平等的意识。

公共参与:立足生活实践,践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争做文化传播交流的使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民族文化的作用、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及要求。

教学难点: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教学过程描述】课堂导入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各具特色的文化,构成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正确认识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如何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正确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正确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我们先来学习第一框题《民族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知识讲解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一轮复习: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考点一
考向一 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状元金榜
(2021·河北卷)杆秤曾是中国的主要度量工具之一。秤杆上标志起算点(重量为零)的
星叫做定盘星,是确定其他刻度的基础。定准定盘星是做好杆秤的关键,相当于“扣
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秤杆上的绳纽叫做秤毫。之所以称其为秤毫,是提醒人们:在
“红船精神”、井冈 山精神、长征精神
雷锋精神、抗洪精 神、载人航天精神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抗疫 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 建设和改革时期
知识讲解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一轮复习: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是什么
知识点九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伟大的抗疫精神:
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同中华 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以爱国主义、集 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 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 文化多样性 文化交流/交融 外来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发展 文化强国 文化自信
民族文化
中华中民优特族文革化社
中华秀传传精统统神
文化 文文化化
外来文化
作用
怎么办
要求
为什么
地位 意义
分别记忆每个关键词的内容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一轮复习:
[矫正训练] 考点一
易错点一 混淆文化与文明
状元金榜
在学习“文化的本质与功能”内容时, 张同学认为文化与文明是一回
事。下列观点能够反驳该同学观点的是( )

安身立命--传统文化之本

安身立命--传统文化之本

“安身立命”乃中国传统文化之本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传统文化的存在,是一个民族的安身立命之本。

所谓传统文化”,实际上是指在农业社会基础上产生的文化。

由此可知,中国传统文化”即是指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基础上产生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有其固有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

一般说来,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以追求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平衡为最高目的。

换言之,中国文化侧重于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探讨。

因而中国传统文化是要试图解决修齐治平”、性命双修”、法身慧命”这些安身立命”的根本问题。

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实践已经表明,一国现代化的过程中的特殊性根植于该国的传统之中。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进行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要解决地问题。

对这一问题反思程度的深浅,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成熟程度和国民素质的高下。

以传统透视现代,以现代反观传统”正成为当今研究者的深刻共识。

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实社会中已经处在无子无孙”的状态。

而一种文化、一种哲学是提供人安身立命的最重要的精神食粮。

人失去了精神家园,丧失了安身立命之所,就会出现焦虑、彷徨、不安。

这是一种上不在天,下不在地,外不在人,内不在己”的无处状态”一-卩不知道终极的追求和关怀,没有现实的关注,把自己作为完全独立的绝缘的个体,丧失本我和求真的状态。

文化”的范围极其广泛,定义亦杂而多端,莫衷一是。

但文化”的中心是思想,而思想意识中最重要的有两方面:一是价值观念,二是思维方式。

世界文化强调的是价值观念,其价值观内涵的每一种文化都有独特的一套系统。

包括:人们的行为规则、思维的方式、认知的准绳、处世的哲学、演绎推理的模式、评价事物的规范、道德的标准等等。

而中国传统文化则不同,是以生命和血缘为中心,展开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的,家族、祖先自然被看作个人生命与价值的源头。

孟子时,这种由近及远的家国天下观,已表述得非常明晰了,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件)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4)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件)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4)
知识拓展: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中华民族精神正是这一精神财富的核心内容构成,也是人民信仰、民族希望、国家力量的关键内容所在。
议一议:(1)新时代,为什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在新时代,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自强不息
勤劳勇敢
爱国主义为核心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核心及内涵之间的关系:(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2)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3)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典例解析】4.2022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纪念日。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早已成为中华儿女的精神底色,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我们要赓续伟大抗战精神,凝聚奋进伟力,不畏艰难险阻,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由此可见( )①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②民族精神的魅力在于它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③民族精神是支撑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④中华民族精神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和不断发展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①: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而不是智力支持, ①不符合题意。②:民族精神的魅力在于它的活力,能够不断的与时俱进, ②表述错误。③:抗战精神能够凝聚奋进伟力,不畏艰难险阻,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所以民族精神是支撑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应选。 ④: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来的, ④应选。

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以下是由店铺收集整理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欢迎阅读。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一)真正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源于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在这部书的引导下,系统读过了《论语》,《庄子》,《老子》,《周易》金刚经,心经,坛经,分别是杨伯峻,安德义先生译注论语,陈鼓应先生译注老庄,黄寿祺,张善文先生译注周易,至于佛教经典,皆是大德作注。

书并不多,从中体悟万千,很难讲是正解正念,但跟随先贤,总不至于过于偏颇。

我所理解的中国文化,总体上可用两个字概括“通达”。

儒家入世与出世的徘徊,道家遁世离世的执着,佛家则是在永远的淡定和超脱中寻求心的宁静,不用假以外道,仅以明心见性之大智慧便可以求得大快乐。

总体三教,都是在内心上做功夫,至高境界都是万法圆融的通达和寂静。

后代儒学,发至微末,本已式微,总体是为了便于统治者控制民众,因此,礼法和教条越来越严格和繁复,相反,离圆融通达的本源越来越远。

先秦儒学,是我比较推崇的,仅观论语,便可知,孔子原也是位本性率真,可爱好玩的老先生,一点也不见酸腐,一点不见呆板。

老先生不如意时,会自谑说自己“累累若丧家之犬”,看到别的小伙子优秀时,会说“可以妻焉”(把自己女儿许配给他),先生正经时候的言论,也大都中正平实。

先生陶醉于周礼的完美之中,一生企盼克己复礼,把社会回复到周朝时“天下归仁”的状态,先生一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追求大都以失败告终,然即使如此,老人家还高唱,“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能有这样气度的人,怎会是一个整日唠唠叨叨,教导我们什么“忠恕仁孝”,“三从四德”的怪老头呢? 那这样的话,儒家的精神又在何处呢?在我看来,儒学讲求顺应天道,(实质也是汉儒附会天人感应之便宜尔),其天道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自然过程,一是人心向背。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责任与担当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责任与担当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积淀。

中国传统文化是无处不在的,它展现在我们的言行举止、礼仪习俗、艺术文学、信仰与哲学等多个方面。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国际化的趋势,在某些时候中国传统文化似乎显得有些黯淡了。

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这些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更不能让它们从我们的生命中消逝。

在我的看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

无论我们身份职业、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文化背景,都必须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代表着我们的根和魂,代表着我们的历史和未来。

因此,传承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和使命。

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并不是简单的“传”,它更涵盖了对文化的认识、挖掘、弘扬和创新。

我们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理解,把传统文化理念、价值观和思想深入挖掘和发掘。

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掌握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更能够为我们指引生活和人生路。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谓习之事也,须知其然,通其变。

我们应该弘扬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传统文化内在的核心价值观,如“和为贵”、“以人为本”、“仁者爱人”、“厚德载物”等,在现代社会同样适用。

如果我们能用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情怀去关心他人,用传统文化中推崇的精神去表达我们的情感,我们的社会也一定会更加和谐。

我们还应该在创新中弘扬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不是僵化的、固化的,以昨日的方法看待今天的问题,只会让传统文化显得有些老套和古板。

因此,我们应该在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中,让传统文化焕发光彩。

例如,我们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探索文化与技术的交融,利用互联网分享传统文化知识等等。

我想引用文化大师梁漱溟先生的一句话:“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基础是中国与世界协同的根本。

中国今日能够有所发展,最重要的是依靠自身的文化和文化人。

”中国文化的根、魂和命一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代社会中,都是如此。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课件

视角四:
当前,我国文化整体实 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 际地位还不相称,与我国 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不相称。
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上述视角,进一步阐明“必须坚持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道理。
点评: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一路径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 发展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增强国 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是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 秀历史文化的要求。
1.了解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 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 命。 2.理解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重点] 3.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 性。[难点]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始终保持极高的增造,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 2016年, 全国文化及相关发展不仅在国内开枝散叶,而且香飘海外。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20世纪初,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各种主张纷纷登场亮相,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三民主义等,它们都没有正 确地对待外来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外来主义与中国国情的关系,要么过于保守,要么过于激进,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问 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民主义】孙中山说:“三民主义就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③④观点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 ②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 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⑤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其主体和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 【特别提示】深层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 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上述视角,进一步阐明“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道理。 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从而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联系所学历史知识,说一说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例题2: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如果我们抛弃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割断民族文化血脉,文化发展就会像无根浮 萍、断线风筝,就会迷失方向和目标。 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招载文化产业发展快车,大出去的步代不的如线,国际传播能力实现了大幅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别动力进一步 提升。

王德峰 哲学与民族的文化生命 讲稿

王德峰 哲学与民族的文化生命 讲稿

王德峰哲学与民族的文化生命讲稿尊敬的各位教授、同学们。

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述“哲学与民族的文化生命”这一主题。

首先,我们需要从哲学的困境说起。

哲学自从开始产生就一直处于一种困境之中,它无法回答很多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

比如说,宇宙的本质是什么?生命何以存在?人类命运的价值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哲学依然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

哲学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常常陷入矛盾与无能为力之中,但这也是哲学重要的意义所在。

正是因为哲学无法给出这类问题的彻底解答,才形成了哲学继续发展、思考和融合的空间。

我们再来回到本次演讲的主题——民族的文化生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到,民族文化是社会生活发展的产物,它记录了一个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的成长、发展、进步与沉淀,成为了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

然而,民族文化的生命之路并不是平坦的。

近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增多,民族文化难以承受来自外部的冲击。

一些国家为了追求现代化,将自己传统的文化习惯弃之不顾。

这无疑会给民族文化带来严重的危机。

那么,我们该如何才能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我认为,我们应该从哲学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哲学是指人类在思考自己的存在、真理和价值时所形成的一套思维体系。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哲学的思辨,去解析民族文化自身的内在价值,进而发现一些文化的经验和规律,并适应当代的视野去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文化因素,就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

最后,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给大家分享几个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首先,我们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培养,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重视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

其次,我们应该在文化创意方面加大投入,让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走出去,得到更好的发扬和应用。

最后,我们也应该积极与国际文化交流,从其他民族的成功经验中吸取营养,寻找到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创新方向。

以上就是我对“哲学与民族的文化生命”的一些思考和分享。

谢谢大家的聆听!。

统编版高中政治《哲学与文化》优秀PPT1

统编版高中政治《哲学与文化》优秀PPT1
格风范的集革中命体文现,化是承推载进着中党华和民族人伟民大对复国兴家的独强立大精、神民动族力解。放它、起源人于民五幸四福新文化 运 设动 以和及的中改不国 革懈共开追产放求党时成期,是立 。中,国形革成命于新的民精主神主标义识革。命时期,丰富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不同阶段,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 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不同的表现形态。这些革命文化,是在党和人民伟 大斗争中孕育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是中华精神的革命创造与薪 火相传,永远闪耀着光芒。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 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思考:回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探讨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 中,中国共产党起了什么作用?
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
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 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 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 ①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第一框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④继承传统的一切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强国之路
第一框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革命文化
又称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构建的文化,它以马 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革命”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 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是革命实践的伟大创造,是 中国革命事业的精神遗产和文化传承,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优良传统和品

浅谈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传播能力与其它文化的相互影响

浅谈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传播能力与其它文化的相互影响

浅谈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传播能力与其它文化的相互影响文/小人物史记编辑/小人物史记前言中华文明是所有原始文明中,唯一延续了很长时间、从未中断过、流传至今的文明。

虽然经历了一场浩劫,但仍能屹立不倒,展现出旺盛的生机与凝聚力。

中华文明以其独特的精神特质和思想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断地向外扩散,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华文化的无限魅力,使历代文人墨客孜孜不倦地发掘它的内涵,孜孜不倦地探索它的精髓。

中华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融同化异”的顽强性格,其思想是“道”、“儒”、“天人合一”、“大一统”、“爱国”是其核心价值观、“改革新”、“天下大同”为崇高理想。

中华文明在汲取异域文化精髓的同时,也在与异域文化的交往中,将自己独特的“智慧之光”传播出去。

本文从中华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融合、融合中,创造了一个灿烂的奇迹,延续了五千多年,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为人类的文明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探索推动人类文明交流的内在动力,深化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有益而丰厚的历史滋养。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机勃勃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都是四个古老的文明,但在中国的发展中,其它三个文明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虽然其它一些文明的灭亡与自然灾害、人为战争有着直接和密切的联系,但更深层的原因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落后,使得他们丧失了自身的发展动力;语言和文字没有流传下来,使得他们失去了作为文化载体的基础;脱离群众、脱离生活、超越现实的文化缺陷,使得他们失去了源流的源泉。

中华文明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融同化异”的顽强品质,它以“道”为统一体,以“天人合一”为基本思想,以“大一统”为政治、文化的主流,以爱国为中心,以改革为鲜明品格,以“天下大同”为最高理想。

在农业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的相互渗透下,在中西文明的双向交流中得到了充实,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创造性、包容性、变通性、系统性、传播性和重民性,中华文明在中国社会的多次历史变迁之后,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继续朝着统一与发展的方向发展。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课件

是权力距离相对较小的国家,美国员工倾向于不接受管理特权的观念,下级通 常认为上级是“和我一样的人”。所以在美国,员工与管理者之间更平等,关系 也更融洽,员工也更善于学习、进步和超越自我,实现个人价值。中国相对而 言,是权力距离较大的国家,在这里地位象征非常重要,上级所拥有的特权被 认为是理所应当的,这种特权大大地有助于上级对下属权力的实施。这些特点 显然不利于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和谐关系的创造和员工在企业中不断地学习和进 步。因而要在中国的企业当中采纳“构建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和谐的关系”以及 “为员工在工作当中提供学习的机会,使他们不断进步”这两项人本主义政策, 管理者有必要在实践当中有意识地减小企业内部权力之间的距离,才会更好地 实现管理目标。
1.特点: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每 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思考]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唯一标识吗? 提示:民族文化是民族的重要而非唯一标识。
2.形成: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 智慧 的结晶,同时也都或多或少借鉴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3.作用: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 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 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著名作家、民俗专家冯骥才先生认为,春节应该是中华民族 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认为,“节日的本质是精神的,看似一些 民俗形式,实则是人们在高扬心中的生活情感与理想。”据此可知 ()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②价值观构成民族文化 的核心和灵魂 ③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体现 ④是 人类的文化财富,彰显出各民族文化的趋同性
4.核心 (1)内容: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2)体现: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 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 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

文化和哲学知识点

文化和哲学知识点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考点1、了解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和文化需求 [P5]•1、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与生活密切相关;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文化具有普遍性)•2、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这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文化具有特色性)•考点2、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P6-7]•1、文化是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3、个人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

•4、文化活动和产品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

•5、“文化生活”的文化特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考点4、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P10-11]•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重大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本身就根源于经济,离不开经济。

经济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文化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密切交织在一起。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核心素养整合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核心素养整合课件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加强文化建设包含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5)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4)建设包含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 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 的必然选择。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 调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文化繁荣发展。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 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5)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系实 答案: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反 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 的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 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3)文化对人具有重要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 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件2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件2
中华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点评: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 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 的。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之间以及与世界各国文化之间交流、 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 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 识;另一方面,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公共参与:积极主动参与健康有益的传统文化活动。 ②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性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
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观赏后惊叹:“铜车马比我们宫廷的车马还要好!
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2.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重点] 3.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重点+难点] 4.分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点评:
(1)秦始皇陵兵马俑不但对研究军事史有着巨大的价值,而且对 艺术史、科学史的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它再现了2200年前中国 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为世界了解中国古代文明提供了有利的条 件。秦始皇陵兵马俑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它和埃 及、希腊等地的艺术精品的不同之处是以磅礴的气势、巨大的规 模、严整独特的艺术结构震惊世界。它使我们仿佛置身于秦朝, 看到了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正指挥着千军万马,进行着统一六国的 伟大事业。
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科学把握中华传统文化 D.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特性
因博大精深才具有了强大生命力,才能源远流长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哲学与民族文化生命第一节:哲学与现时代一、全球化过程中的哲学问题:当代人类精神家园之丧失。

1、哲学的价值(1)哲学这门课难:A科学主义、实证主义的挑战。

例:《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目前是科学主义、实论主义的时代。

(技术崇拜)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伟大的批判理论。

科学哲学、分析哲学不奢侈,最奢侈的是马哲,因为马哲“扬弃异化”,伟大的批判理论过于奢侈了。

马的伟大:英:务实;法:浪漫,革命;德;严谨。

C、哲学是贵族的学问(贵族:具有一定经济条件,故同学们一定程度不喜欢也可理解,先生存后发展,为柴、米、油、盐、醋。

)当今没有贵族了,但有精神的贵族。

故交流哲学是最奢侈的生活。

(2)哲学最古老也最孤独:西方千年思想线索论证。

精神:神话时期——哲学——宗教(神学)——科学——后科学时代:远古时代——古代——中世纪———近代/现代——后现代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3)学习哲学的意义:哲学的价值(对比分析上面提到的哲学、宗教、艺术、道德、科学)一个民族的人都讲究实用技术,是这个民族的悲哀,因为这个民族(都关心外部世界)没有思想了。

人亦如此,只谋生,生存层面,层次比较低,因为哪有时间来关心思想。

“思想思想”(亚里士多德语)这就是哲学:不关乎实际运用,而关乎实际本身,因而哲学之无用乃大用。

智慧何义:通过区分智慧与具体经验知识稍稍把“智慧”的意思透出来。

知识:后辈从前辈那里或在自己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切经验、技艺、典型礼仪、观念、信仰等。

近代知识通过科学的样式把宗教、艺术乃至哲学排出去。

科学:关乎特定的,具体的经验领域,并且常能以数学的精确性来描述和预测自然现象或某种社会现象,它是把理性运用于具体经验对象上,以便将日常经验提升为有普遍效准的知识。

换言之:运用范畴、概念、原理对特定的经验对象进行逻辑阐述而形成的知识体系。

哲学:理性对准产生经验对象的人性活动本身,即对人性活动中人的文化创造力(文明)本身进行反思。

理性(哲学)与非理性(宗教、艺术)的文化创造力叫精神。

反思精神本身也叫精神(即智慧,即超验,理性的超验)。

2、全球化过程中人类精神问题:(1)全球化实质:第二次资本积累第二次资本积累是当务之急。

故经济学热,而不是哲学,因而产生人类精神家园的失落。

中国加入“WTO”即融入全球化。

中国经济不能游离于世界之外,关键在于保持政治、文化上的独立。

当今,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已完成:英、法、德、日、美。

八十年代:深圳街头两句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对哲学家来说的,哲学家坐而论“道”。

因而我感到惭愧。

今天,改革开放20多年过去了,中国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成本,例:收入差距:城乡、地区、行业差距。

故哲学家又要“空谈”了,政治科学、经济科学的解决已无能为力了。

即:目前中国不仅要实干,还要“坐而论道”,否则,李洪志会谈。

(2)科学这小子为什么长大成人了反而排挤了哲学、宗教、艺术。

科技与资本联姻:现代化,使科学走上了不归路。

现代(modern):物:工业化,以前是农业化;精神:科技化、宗教化modern:近代、现代,post:之后(现代主义是后东西)或后期阶段(现代主义的后期阶段,即后期现代主义)。

故后现代:post—modrnism广义:近代以后的思潮;狭义:post—concomporan:现代哲学。

(3)人类精神家园的失落:A、9.11的根源:21世纪人类开局不妙,“9.11”从国际政治、世界经济角度思考,更主要的是要从哲学的角度思考,遗憾的是中国、美国(认为解决方法是国家行为:伊拉克战争,人道主义)还没这样思考。

我们必须遗责恐怖主义,因为它突破了“人道主义”。

但对恐怖主义的解决,不讨论其根源、是不能得起到根本作用解决的。

康德——人是目的;孔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讨论其根源是不能得到根本作用解决的。

)享延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指出21世纪是文明冲突之世纪,伊斯兰文明,美国文明冲突:苏东解体,意识形态瓦解了,21世纪主题被其言中了。

那么,恐怖主义的根源泉是什么?本.拉登代表的中东经济不足以让西方人(全球化控制,采取不了国家主义,因而接受不了)考虑,其学的是西方经济,搞经济也许会成为百万富翁。

咋办:恐怖(即产生了虚无主义,真理没在握于手,否则,也不会付诸于行动。

)又例:中国,不对等的均势,联合国常设理事国之一(经济小国,政治上大同),国家主义。

另一方面,西方文明真理本身业已丧失,但它又必须保证其向全全球推广。

若美国推行的价值观是真理的话,没有人会拒绝的,事实恰好是“利益原则在起作用”。

这样冲突双方都没有真理的力量,是西部牛崽与阿拉伯流氓在打架,我不知道支持谁?反对谁?因而恐怖主义是当代虚无主我的最好表达。

恐怖主义正在残害世人,大规模机器杀人,史无前例,像割韭菜一样,过去需要真理、正义去杀人,今天:对方是东西,根本不是人。

例:黑社会性质案件。

B、当代世界的基础是资本,因而导致精神家园的失落。

a、资本的本质:带来m的价值即抽象劳动支配具体劳动;b、财富当代意义:“脱贫”。

当代资本主义的基础是资本(带来m自身价值,而抽象劳动支配具体劳动),以前是国家经营。

如今,个人经营、个人消费、不存钱于银行。

资本需保持不断增值,否则叫做消费基金,故投资于房地产、股票、保险等,将多余闲置资金变资本。

人人都要有资本意识,现在的财富以资本方式存在。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资本不仅需要保持不断增值,而且需一定速度(即效益)增值,否则,会被其他资本代替,因而资本是不能自动刹车的。

追求钱无止境,效益即是进步,忽略公平。

雷锋、焦裕禄办公司肯定会垮台。

财富的当代意义由脱贫(即口袋资本)变成为权力口袋资本即把资本变成满足感性需求的财富,以前,口袋里50万想可以安心做学问了,之后,100万反而认为更穷,因为旁边都是千万富翁,自己只吃了一些蛋糕屑。

权力:指社会权力不断地扩张,没有爱的能力也有爱情了。

许多聪明之人为之俯首。

因为利益支配着他们的一切。

人力资源、政治资源泉都围绕着资本这个轴心运转,保持一定距离是小资。

例:复旦,遍地是白领而不是小资。

精神家园的失落:钱、“阿米巴虫”、二维平面、Z轴缺乏、编辑出书、外剧院、相爱之人、“钱是身外之物吗”、择业、医患关系。

所以,当今世界的基础是资本的运作,因而GOP各国都关心,资本的数量不断增值(人类精神家园失落),但没有精神价值,严重产生心理咨询。

故根基上是虚无主义生存状况,犹如阿米巴虫(没有四肢,靠身躯的一部分向前伸缩而移动)一样,生活在二维平面,没有立体坐标。

二维平面:“笛卡尔坐标系”。

又例:八十年代做编辑,出书是为了精神的追求,今天,出版社讲究销量多少,社里分成多少,书号少用几个,故今天做编辑不是做伟大的文化,不是为了有意义的社会民族。

又如,影剧院,表面上是精神追求,体现城市的意味,实际上是门票。

今天,谁拿钱来谁赔本,没有这种精神的维度。

Z轴:向上精神在缺失。

古典时期:西方有一个向天国、上帝之追逐。

中国:道德、民族、社会、家族,天人合一。

反例:爱尔兰诗人叶芝“既然向上的梯子已撤去,我就躺在所有梯子开始的地方散发恶臭。

”故当代艺术已没有古典那种愉快了,当代人没有(海德格尔称之为“当代人无家可归的状态”)崇高了,因而荒谬、怪诞之事事出有因。

例:相爱之人,fall in love,无论爱的力量多么伟大,结婚:民政局。

一则祝贺一下,二则提醒一下,婚前财产公证(非常难过,因为这是在某些方面为离婚而做准备,这样明白了,他们之间的纽带是显性合约:结婚证书,鉴定了一纸合同,相关条款要搞清楚)。

这需理智,故不要约我讲伟大的爱情,给我讲伟大的契约,这就是二维化平面,因而西方结婚:婚礼在教堂里举行,在上帝面前表达,脱离二维化平面。

中国:在家族面前表达,感谢天地、父母。

故婚姻、家庭若只是契约的维持,则随时可以断裂,没幸福感可言,必须有一个向上的维度。

不能当作交易,为情感而爱而不是为了规范,当作交易手段本身也不叫爱情了,友谊也是如此。

教堂婚礼:不仅仅是契约,而且是庄重了承诺:同风雨、共患难。

中国年青人:不把领到结婚证书那一天当作家庭的第一天。

又例:择业:缺乏向上思维度和崇高追求的东西:非专业化择业非常危险的,完全市场化了,随时准备跳槽,随时准备炒鱿鱼,会歇业吗?又例:医患关系——医生:每个病人都是潜在的原告,缺乏终极关怀,帮助同类;病人:每个医生都为了我口袋里的钱财。

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失去了。

小结:资本的本性会将全球资源变成它的资源→征服世界→将非西主世界卷入,这又会导致民族文化的冲突,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播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引申出第2个问题,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目的:重建民族文化理想,培养道德实践全体。

复习思考题:1、作为哲学家,价值何在?2、如何理解当代人类精神的失落。

二、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目标:重建民族文化生命,培育道德自律的主体思路:全球化的实质是第二次资本积累,中国走市场经济是必由之路,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会产生三大矛盾,这三大矛盾的解决需依法治国、依德治国来配合,而法治社会的基本前提是道德自律主体的确立。

故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经济、科技复兴,而且民族文化生命的复兴更重要。

因而,重建民族文化生命、培育道德实践主体是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目标。

1、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大矛盾(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大超越A、对现行社会制度的超越:市场资本主义:有效益无人本;计划社会主义:有人本没效益;超越了资本主义,又超越了计划社会主义,对这二种制度都不满足。

B、对现行两种意识形态的超越: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度计划经济;古典政治经济学:自由化。

C、对现行社会运行中的2个要素的超越:效益;公平,既要追求效益(往往忽略公平),又要追求公平(往往忽略效益)。

(2)中国市场经济的三大矛盾请问:中国的市场社会主义成功了吗?92年南巡之后有没有中央宣布成功了?严格说来,中国没有市场经济的原型。

作者认为:目前正处于艰苦的探索之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是伟大的实践,市场社会主义隐含了三大矛盾,我们解决起来仍很困难。

A、经济领域:公有制与市场的矛盾马克思主义传统(马本人,是一个反市场论者)和古典经济学(认为私有制与市场是天然地联盟)都告诉我们,市场是不能与公有制结合的。

故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双重超越(马主义经典,古典经济学两种意识形态)。

上海、浙江、江苏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希望。

抓住公有制不放,40—50%,强政府、小社会;例非典;浙江、江苏:变公有制为私有制,95%以上是民营企业。

B、政治领域:市场的经济体制与集权的政治体制的矛盾。

与之相适应的是自由民主制,而中国,人大由共产党领导的,领袖,十几个领袖→中央委员会→共产党→民众(群众)邓小平靠个人魄力可以缓解这个矛盾;市场经济占主导的是资本→必然要求在政治上掌握政权→现在受压抑,只要时机成熟,未来政权必定会代表资本,基本判断,尤其是大学毕业后去经商:儒商(经济上有实力,政治上有抱负)→这是中国的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