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分几种
四十二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口诀
![四十二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c2df798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77.png)
四十二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口诀
四十二式太极拳是一种广受欢迎的太极拳套路,以下是其分解动作的口诀:
1.起式:两脚开立,含胸拔背,气沉丹田,手心斜向内,目视前方。
2.左右野马分鬃:抱球收脚,上步分掌,弓步架推,重心后移,下坐分掌,上
步收脚,屈膝下蹲,并步起身。
3.白鹤亮翅:跟步抱球,重心后移,虚步分手,收脚立掌,双臂展开。
4.左搂膝拗步:转腰摆臂,上步屈肘,弓步搂推,跟步后坐。
5.手挥琵琶:跟步展臂,上步伸腿,虚步合臂,重心后移。
6.左右倒卷肱:退步卷肱,虚步推掌,收脚举臂,上步卷肱,虚步推掌。
7.左揽雀尾:转腰展臂,抱球收脚,弓步棚捋,转腰摆臂,上步伸腿。
8.右揽雀尾:转腰摆臂,上步伸腿,弓步棚捋,转腰摆臂,上步伸腿。
9.单鞭:转腰拉手,弓步推掌,跟步后坐。
10.云手:跟步摆臂,收脚摆臂,上步摆臂。
11.单鞭:转腰拉手,弓步推掌。
12.高探马:跟步收脚,上步翻掌,弓步推掌。
13.右蹬脚:穿掌上步,蹬脚分手。
14.双峰贯耳:收脚并掌,弓步贯拳。
15.转身左蹬脚:转身抱球,蹬脚分手。
16.左下势独立:收脚勾手,仆步下势,转身挑手。
17.右下势独立:落脚勾手,仆步下势,转身挑手。
18.左右穿梭:上步穿掌,弓步架推。
19.海底针:跟步摆臂,坐腿摆臂。
20.闪通臂:上步翻掌,弓步推掌。
21.转身搬拦捶:转身扣脚,抱拳收脚。
22.如封似闭:插手翻掌,弓步推掌。
23.十字手:转身扣脚,摆臂收脚。
24.收式:摆臂扣脚。
太极拳的八门五步
![太极拳的八门五步](https://img.taocdn.com/s3/m/3277a76eccbff121dc36831e.png)
太极拳的八门五步太极拳的八门五步一、太极八门太极拳的的八门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它既是八种手法,又是八种劲别。
其中掤、挤、肘、靠四手为进攻手;捋、按、采、挒四手为化解手,即捋破掤、按破挤、采破肘,挒破靠。
太极拳基本八法的劲源心法要诀如下:掤劲命门找环跳,捋劲食指划眉梢。
挤劲夹脊找前脚,按劲凭栏楼下瞧。
采劲玄关找肩井,挒劲意在蹬后脚。
肘劲劳宫肩井合,靠劲玉枕扛大包。
太极拳的基本八法,又名揽雀尾。
其歌诀如下:揽雀尾式是精华,掤挤肘靠进攻法。
捋按采挒为化解,引进落空把敌发。
八卦的封名是乾、坤、离、坎、震、艮、兑、巽,其卦象符号是:(三) () ()()()()()()其歌诀如下:乾三连,坤六段,离中虚,坎中满。
震仰盂,艮碗,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歌诀所表述的是八卦的卦形、卦象。
如乾三连,系指其符号的下、中、上三条短线(三爻)都是连线;坤六段系指其下、中、上三条短线是六小段;离中虚,系指其三条短线的下、上为连线,中间为虚线;坎中满系指其三条短线的下、上为虚线,中间是满实的;震仰盂的卦形好像一只口朝上的痰盂子,中、上空虚,底部是实的;艮覆碗的卦象好像是口朝下扣着的碗,碗底在上是实的,中、下部是空虚的。
太极八法与八卦的对应是:采对乾、挒对坤、捋对离、掤对坎、挤对震,肘对艮,按对兑,靠对巽。
其歌诀如下:采求乾三连,挒行坤六段。
捋要离中虚,掤填坎中满。
挤是震仰盂,肘为艮覆碗。
按劲兑上缺,靠劲巽下断。
以上八种对应,产生八种劲别,在外形是八种形体动作,在内则是意念活动,即右脑的形象化思维活动。
卦形是上、中、下三爻,人体是上、中、下三盘,所谓对应,就是对照卦象的虚实来用意念操控自身上、中、下三盘的虚实,如此便可产生出不同的劲别,用之于技击实战之中。
太极八法与八卦的对应关系具体操作如下:一、采求乾三连(三)乾卦的三条连线,原为三点(三)的延长线。
在运用采法时,须求人体本身之上、中、下三个丹田取成垂直一线,如一根立轴,可以左右旋转。
太极拳的种类介绍
![太极拳的种类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fc5630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f4.png)
太极拳的种类介绍太极拳的种类介绍太极拳做为我们的国术之一,早已形成一种文化类的东西,底蕴深厚,也是大众最喜爱和参与学习人数最多的一项健身项目。
那么大家知道太极拳都有哪些种类吗?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太极拳的种类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一、陈氏太极拳:主要为武术之乡的.河南陈家沟陈长兴传授的,其中以陈发科最为有名。
其特点是刚柔相济,快慢相兼,有新架、老架、大架、小架之分。
二.杨氏太极拳:杨露禅学拳于杨长兴,后去北京授拳,并传其子杨健候,杨健候传杨澄甫,后经杨澄甫广为推广。
其特点是匀缓柔和,舒展大方。
三.武氏太极拳:武禹囊先学于杨露禅,先学于河南赵堡陈青萍,并由其兄武澄清在河南舞阳盐店得王宗岳《太极拳谱》,武禹囊深研加以改进而成,其特点是动作灵活,步法轻捷。
四.孙氏太极拳:刨子孙禄堂,其拳得自郝为真,加以改进而成。
其特点是开合鼓荡,小巧紧凑,步活身灵。
五.吴氏太极拳:吴鉴泉学于其父吴全佑(系杨露禅之徒),后自成体系。
其特点是柔合紧凑,大小适中。
另外太极拳按架式的大小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大架式:陈氏、杨氏、八十八式、二十四式、四十二式通常多采用大架式。
大架式的特点是拳式舒展大方,轻灵沉稳兼而有之。
二.中架式:以吴氏太极拳为代表,其拳架大小适中,长于柔化。
三.小架式:以孙氏太极拳为代表,架式小巧紧凑,步活身灵。
太极拳的特点太极拳的流派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舒展大方,刚柔相济太极拳充分体现了一个“慢”字,慢生柔,柔中刚,刚柔相济。
由于太极拳有这个特点,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人,都可以从事锻炼,尤其是对体弱和患有某些慢性病的人,更是一种较好的体疗手段。
二.连贯均匀,圆活自然整套太极拳练习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连贯,好象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并且要求上肢动作处处带有弧形,避免直来直去,保持各关节的自然弯曲状态。
实践证明,通过圆形活动进行锻炼,有利于动作的圆活自然,同时也体现出柔的特点。
三.内外兼练,协调完整太极拳讲究的是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以意识引导动作,即意动身随,手到劲发,身体各部分之间协调配合,同时毫不勉强地随着速度的快慢和动作幅度的大小,按照起吸落呼,开吸合呼的要求,使呼吸与动作自然配合,从而使全身既协调又完整,身体各部分得到均匀的发展。
中国太极拳博物馆流派介绍
![中国太极拳博物馆流派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82f598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8.png)
中国太极拳博物馆流派介绍
摘要:
一、太极拳的起源与历史
二、太极拳的五大流派
1.陈氏太极拳
2.杨氏太极拳
3.武氏太极拳
4.吴氏太极拳
5.孙氏太极拳
三、各流派的特点与区别
四、太极拳在现代的发展与影响
正文:
太极拳,源于中国,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内家拳术。
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注重调息、调身、调心,其内外兼修、刚柔相济的特点使得太极拳广受欢迎,并逐渐发展成为了中国武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中国太极拳博物馆是一家致力于弘扬太极拳文化的博物馆,馆内详细介绍了太极拳的起源与历史、五大流派以及各流派的特点与区别。
太极拳的五大流派分别为: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和孙氏太极拳。
这五大流派各具特色,既有共性又有区别。
陈氏太极拳起源于清朝,以缠丝劲和柔中寓刚为特点;杨氏太极拳则以舒展大方、轻柔流畅为特点,动作简单易学;武氏太极拳以紧凑、严密、速度快为特点;吴氏太
极拳以柔化、技击、养生为特点;孙氏太极拳则以开合、吞吐、折叠为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太极拳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简述太极拳五大流派
![简述太极拳五大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75c6361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1c.png)
简述太极拳五大流派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发展至今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
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武术技术,更是一种健身保健的运动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极拳演变成了很多流派,下面将介绍五大流派:
1、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流派中最古老的一种,它的传承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陈式太极拳强调慢、缓、柔、圆、粘、黏、按、顶等技法,动作缓慢,却蓄势待发。
其特点是紧凑、刚柔相济、动静结合,以及腰腿发力。
2、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流派中最广泛流传的一种,它始于清朝末年,由杨露禅创立。
杨式太极拳注重“以慢为快”,以圆为主,既有刚又有柔,动作流畅、舒展,以及气势恢宏,动静相成。
3、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是太极拳流派中较为年轻的一种,它的创始人是孙福全。
孙式太极拳强调“一气贯通”,注重腰部的动作,手法简洁、明快,动作轻盈、灵活,讲究身法,以及身、手、眼、步、气的统一。
4、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是太极拳流派中较为新的一种,由吴鉴泉所创。
吴式太极拳强调“以柔克刚”,手法圆润、柔和,动作缓慢、流畅,注重腰部和呼吸的配合。
吴式太极拳注重内功修炼,以养生保健为主。
5、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是太极拳流派中比较特别的一种,它是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注重实战。
武式太极拳的动作简洁、直截了当,强调内外兼修,以及攻守相兼的技法。
总之,太极拳的各种流派各具特色,但都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通过太极拳的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保持身心健康。
太极拳拳种介绍
![太极拳拳种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d9e87f02af90242a995e56b.png)
太极拳拳种介绍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
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
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
由于太极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种,流派众多,群众基础广泛,因此是中国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太极拳是汉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中医等的完美结合,它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
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太极拳溯源形成太极拳是极富中国传统特色元素的汉族文化形态。
17世纪中叶,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创编出一套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新拳法,命名太极拳。
太极拳在陈家沟世代传承,从第14世陈长兴起开始从外面传播,后台慢慢的衍生出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多家流派。
太极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太极拳基于太极阴阳之理念,用意念统领全身,通过入静放松、以意导气、以气催形的反复习练,以进入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太极拳基本内容包括太极养生理论、太极拳拳术套路、太极拳器械套路、太极推手以及太极拳辅助训练法。
哪种太极拳最好
![哪种太极拳最好](https://img.taocdn.com/s3/m/a1ac9707be23482fb4da4cd4.png)
哪种太极拳最好
一、哪种太极拳最好二、太极拳什么时间练三、太极拳的注意事项哪种太极拳最好1、哪种太极拳最好
太极拳的种类繁多,若说练习人数最多的应属杨式,大开大合,运动量适中。
另外常见的有陈氏,最初的太极套路,保留了一些发力动作,当年杨露禅先学陈式,后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杨式。
杨氏后出现孙式,讲究步伐灵活;吴式,讲究导引化解。
陈式老架的发力动作比较难学,练着比较苦。
杨氏传统套路103式,简化后有49式。
要求简单可以考虑国标,比如竞赛套路42式,简化套路24式等,都是国家体委简化的,基本以杨式太极为基础,不过动作连接的合理性上要比几代人总结的传统套路差一些了。
还可以考虑陈式8式,陈正雷在老家基础上化简的,保留了陈式的意境。
2、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
根据这种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
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并不难学,而且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专利。
无论是提高技艺功夫,还是益寿养生,都能参与太极拳,并从中获取各自需要。
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的运动特点,既可消除练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劲,又可避免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损伤性。
既可改变人的用力习惯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当和呼吸不当引起的胸闷紧张﹑气血受阻的可能性。
3、太极拳的好处
太极拳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脂。
能增强血管的通透性,以降血。
太极拳的派别及种类
![太极拳的派别及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d9612f2f763231126edb11d3.png)
太极拳的派别及种类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一种,归类为内家拳。
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作为表演、体育比赛用途。
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推手。
派别和种类传统太极拳门派当中,论源流久远,广被承认,修习者众的,以武当、陈、杨、吴、武、孙、赵堡太极(和式、忽雷架)等派为最。
传统太极拳的主要流派历史上各大派之太极拳,依据其练习的需要。
本身的套路种类就极为多样化,例如陈氏太极拳便有了老架、新架等等。
由于再传的后人的发扬,在原有拳架长年的实践的基础上,终必有了自己的看法,而形成的“支派”,在太极拳界也极为普遍。
其中武当太极拳一直在道庙内单线秘传,而门规甚严,故难得一见。
以下介绍一些衍生自太极拳的支派:陈氏太极拳:洪式(洪均生)、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杨氏太极拳:~杨露禅1799-1872~载漪1856-1922~溥俊1885-1942~毓巍1908-1998~御㡣汉之锖1952- ~曌皈道主~僲掰神搿~悬针垂露锥雪漏痕~曌罡镇刹殛紫电皈䰱勰化御飞风~[1]杨露禅大弟子王兰亭传李瑞东1851-1917,有李氏太极一派。
传杨露禅在京城所授第一个套路[杨氏太极六十四式老架]于周玉祥,周玉祥传吴锦园,吴锦园传台湾叶金山,有宗岳门王府皇家太极一派。
富周- 富英- 萧公卓- 翟英波- 李正1953-府内派太极杨露禅也教过武禹襄(1812-1880)太极拳,后来武禹襄经过赵堡镇,从学于陈清萍,学会赵堡太极拳。
后来,其兄武汝清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得到一本《太极拳经》,送给武禹襄。
武禹襄刻苦参透《太极拳经》,参照所学,创立武氏太极拳。
武禹襄1812-1880 李亦畬1832-1892 郝为真1849-1920 孙禄堂1861-1932 董英杰1898-1961 乐奂之1899-1960 杨露禅的满族弟子中以神机(火器)营中的万春、凌山、全佑受益最佳。
太极拳的主要套路有哪些
![太极拳的主要套路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0013653bf18583d04964594b.png)
太极拳的主要套路有哪些
【中国国际太极拳网文化历史频道】太极拳的主要套路有哪些?极拳套路分普及推广套路、传统套路、竞赛套路、自选套路、推手套路、对练套路以及各种器械套路等,现将各主要套路整理分记如下:国家普及推广套路:24式简化太极拳、48式太极拳、88式太极拳。
竞赛套路:42式太极拳、陈式56式太极拳、杨式40式太极拳、吴式45式太极拳、武式46式太极拳、孙式73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套路:陈式太极拳老架、大架、小架、新架、炮锤、炮拳、老架一路、老架二路、新架一路、新架二路、陈式108式太极拳、38式太极拳、简化太极拳、混元24式太极拳、44式太极拳、二路炮锤简化太极拳、太极忽雷架、赵堡太极拳111式、精要十八式、和氏太极拳72式等。
杨式太极拳套路:杨式太极拳大架、小架、78式、94式、85式、103式、49式、115式、118式、105式、122式、129式、99式、56式、89式、66式弓林拳、杨式小架简化46式、杨式大架简化43式、杨式简化42式、杨式养生24式等。
吴式太极拳套路:吴式太极拳84式、100式、83式、吴式太极快拳94式、吴式简化16式等。
武式太极拳套路:武式太极拳96式、108式等。
孙式太极拳套路:孙式太极拳97式等。
其它太极拳套路:广播太极拳、东岳太极拳、36式太极拳、108式太极拳、康复保健太极拳、太极五星椎、定步太极拳、定位太极拳、方位太极拳、太极拳37式、轮椅太极拳等。
还有各名家在近年整理创作的太极拳套路。
1。
陈式太极拳种类
![陈式太极拳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97e8a68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4.png)
陈式太极拳种类1. 介绍陈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术,也是太极拳的一种流派。
它起源于明朝末年的陈王府,由陈王府的陈家人所创。
陈式太极拳以其独特的技法和内功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太极拳中的”祖宗”。
陈式太极拳根据不同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种类。
每种种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但都基于太极拳的核心原理和理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陈式太极拳的几种主要种类,包括陈氏一路、陈氏二路、陈氏老架、陈氏新架等。
2. 陈氏一路陈氏一路是陈式太极拳中的基础套路,也是初学者学习的起点。
它包括了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技法,如起式、进步、退步、左右分势、蹲马、拗步等。
一路拳的动作流畅、舒展,融合了太极拳的柔和与刚劲,以及阴阳相互转化的特点。
陈氏一路的特点是动作简单、明了,容易学习但难以掌握。
通过反复练习一路拳,学习者可以逐渐领悟太极拳的核心原理,培养身体的柔韧性和内力。
3. 陈氏二路陈氏二路是陈式太极拳中的进阶套路,是在一路拳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
相比一路拳,二路拳的动作更为复杂,要求更高的身体协调性和技术水平。
陈氏二路拳注重腰部的运动和转动,强调身体的内外协调。
它的动作要求更加细致,包括了更多的转身、转体、转腰等技巧。
通过练习二路拳,学习者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身体灵活性和内力表现。
4. 陈氏老架陈氏老架是陈式太极拳中的经典套路,也是陈式太极拳的代表性拳种。
它起源于陈家人中的陈长兴,后来由陈长兴的弟子传承并发展至今。
陈氏老架拳的特点是动作缓慢而有力,力量的运用更加明显。
它注重身体的扭转和腰部的发力,通过腰部的转动来引导全身的力量。
陈氏老架拳的动作流畅、连贯,具有很强的攻防转换能力。
5. 陈氏新架陈氏新架是陈式太极拳中的一种较新的套路,是在老架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创新而形成的。
陈氏新架拳的动作更加迅猛、快速,注重身体的爆发力和灵活性。
陈氏新架拳的特点是动作紧凑、有力,追求简洁高效的技击效果。
它强调身体的快速转动和力量的迸发,通过快速的动作来制造对手的错觉和迷惑。
太极拳分类
![太极拳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2b05e12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76.png)
太极拳分类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起源于明朝。
它以圆滑、柔和、缓慢的动作和呼吸方式为特点,被誉为“长寿拳”。
太极拳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每个分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一、太极拳传统分类1. 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最古老的一种,由陈王廷所创。
其特点是动作缓慢、轻柔,并注重内功修炼。
2. 杨式太极拳杨氏家族创立了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注重身体的自然伸展和舒展,动作流畅优美,力度适中。
3. 吴式太极拳吴氏家族所创立的吴式太极拳强调手臂的灵活性和腰部的协调性。
其动作简洁明快,注重实战应用。
4. 孙式太极拳孙禄堂所创立的孙式太极拳在动作上更加灵活多变,并且注重身体平衡和呼吸。
二、太极拳现代分类1. 竞技太极拳竞技太极拳是现代太极拳的一种,其规则和比赛方式与其他武术竞技相似。
竞技太极拳注重实战应用和身体的协调性。
2. 养生太极拳养生太极拳是以健康为目的的一种运动。
它强调身体的舒展和放松,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改善睡眠等。
3. 太极剑太极剑是太极拳中的一种,它以剑为主要武器,动作轻盈流畅,并注重身体平衡和内功修炼。
4. 太极扇太极扇是以扇为主要武器的一种太极拳变化。
它动作优美、柔和,并注重手臂灵活性和呼吸控制。
三、不同分类之间的区别1. 动作风格不同不同分类之间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动作风格不同。
例如,陈式太极拳注重内功修炼,其动作缓慢、轻柔;而吴式太极拳则注重实战应用,其动作简洁明快。
2. 内功修炼程度不同太极拳强调内功修炼,但不同分类之间的内功修炼程度也有所不同。
例如,陈式太极拳强调内功修炼,其内力更为深厚;而杨式太极拳则注重身体的自然伸展和舒展。
3. 运动目的不同不同分类之间的运动目的也有所不同。
例如,竞技太极拳注重实战应用和身体协调性;而养生太极拳则以健康为目的,强调身体舒展和放松。
四、结论总之,太极拳可以分为多个分类,每个分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无论是传统分类还是现代分类,每一种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索。
太极拳的八门五步
![太极拳的八门五步](https://img.taocdn.com/s3/m/3b925f2c0722192e4536f694.png)
太极拳的八门五步一、太极八门太极拳的的八门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它既是八种手法,又是八种劲别。
其中掤、挤、肘、靠四手为进攻手;捋、按、采、挒四手为化解手,即捋破掤、按破挤、采破肘,挒破靠。
太极拳基本八法的劲源心法要诀如下:掤劲命门找环跳,捋劲食指划眉梢。
挤劲夹脊找前脚,按劲凭栏楼下瞧。
采劲玄关找肩井,挒劲意在蹬后脚。
肘劲劳宫肩井合,靠劲玉枕扛大包。
太极拳的基本八法,又名揽雀尾。
其歌诀如下:揽雀尾式是精华,掤挤肘靠进攻法。
捋按采挒为化解,引进落空把敌发。
八卦的封名是乾、坤、离、坎、震、艮、兑、巽,其卦象符号是:(三) ( ) ( )( )( )( )( )( )其歌诀如下:乾三连,坤六段,离中虚,坎中满。
震仰盂,艮碗,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歌诀所表述的是八卦的卦形、卦象。
如乾三连,系指其符号的下、中、上三条短线(三爻)都是连线;坤六段系指其下、中、上三条短线是六小段;离中虚,系指其三条短线的下、上为连线,中间为虚线;坎中满系指其三条短线的下、上为虚线,中间是满实的;震仰盂的卦形好像一只口朝上的痰盂子,中、上空虚,底部是实的;艮覆碗的卦象好像是口朝下扣着的碗,碗底在上是实的,中、下部是空虚的。
太极八法与八卦的对应是:采对乾、挒对坤、捋对离、掤对坎、挤对震,肘对艮,按对兑,靠对巽。
其歌诀如下:采求乾三连,挒行坤六段。
捋要离中虚,掤填坎中满。
挤是震仰盂,肘为艮覆碗。
按劲兑上缺,靠劲巽下断。
以上八种对应,产生八种劲别,在外形是八种形体动作,在内则是意念活动,即右脑的形象化思维活动。
卦形是上、中、下三爻,人体是上、中、下三盘,所谓对应,就是对照卦象的虚实来用意念操控自身上、中、下三盘的虚实,如此便可产生出不同的劲别,用之于技击实战之中。
太极八法与八卦的对应关系具体操作如下:一、采求乾三连(三)乾卦的三条连线,原为三点(三)的延长线。
在运用采法时,须求人体本身之上、中、下三个丹田取成垂直一线,如一根立轴,可以左右旋转。
太极拳的主要流派有哪些
![太极拳的主要流派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d3246e1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f.png)
太极拳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太极拳不论哪一种流派,基本理论和技术是相通的,只是风格上有所区别。
下面是店铺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太极拳的主要流派。
太极拳的主要流派在太极拳的流派划分上,还有“氏”、“式”、“派”之说。
在20世纪初期,各派太极拳多以“氏”来命名,如“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等,因为这些流派都是以其创始人或重要贡献者的姓氏来命名的。
后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又逐渐地改成叫“式”,这是因为,在太极拳传播过程中,逐渐打破家族传承的体系,广泛向社会上传播,也出现了许多外姓的杰出弟子,太极拳已不局限在某一家族的内部。
当然,很多太极拳世家也很好地继承了先辈的传统,涌现了一些杰出的代表人物,但毕竟太极拳的范围大大地拓展厂,所以很多人认为,继续以“氏”来命名,含义上就有些狭窄了。
另一方面,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在推广中,为了避免家族色彩,更好地体现现代的观念,所以也多用“式”来称呼太极拳流派,叫做“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等。
也还有一些专家认为,叫“式”也不准确,更严格地说,大的太极拳流派应该叫“派”,如“陈派太极拳”“杨派太极拳”等。
为什么呢?他们认为,派是指风格,现在几大流派太极拳各自在风格上是比较明确、比较确定的,但在流传过程中,具体到每一个人,特别是有较高造诣的人,随着每个人文化背景、人生经历、练拳过程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即使练同一种流派的太极拳练出来的样式也有所差异,这应该是“式”,而该流派应该叫“派”。
但因为有些人认为,称呼为某某派,容易让人联系到武术的“宗派”、“门派”,所以这种称呼法目前还没有得到广泛使用。
我们这里还是依照现在通用的说法,以“式”来命名。
太极拳的主要流派一: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
陈式太极拳也是现在流传较广的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几个大的太极拳流派的总根源,这几种太极拳流派均脱变于此。
陈家沟坐落在温县的城东。
据族谱记载,陈氏的氏祖是陈卜,原来居住山西洪桐县,后迁居温县城东十里的常杨村,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沟,后来这个地方陈氏的人丁逐渐兴旺,常杨村也就改名为陈家沟了。
太极拳主要门派大全
![太极拳主要门派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925fe6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5.png)
太极拳主要门派大全1.陈式太极拳又分老架和新架两种,老架是清初陈王廷所创,原有5个套路,又名十三势,另有长拳一百单八势1套,炮捶1套。
从陈王廷起,经过300多年的传习,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原有拳套不断加工提炼,终于形成了近代所流传的陈式太极拳第1路和第2路拳套。
这两套拳动作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其速度和强度不同,身法、运动量和难度也不尽相同,但都符合循序渐进和刚柔相济的原则。
陈式第1路拳套现有83式,主要特点如下:①缠丝劲明显,要求处处留心源动腰脊,用意贯劲于四梢(即两手和两足尖),动作呈弧形螺旋,缠绕圆转并要做到“一动内外俱动”;②刚柔相济,柔中寓刚,亦即能打出一种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沉重而又灵活的内劲;③动作要和呼吸运气相结合,不仅做到“气沉丹田”,而且在练动作的同时进行“丹田内转”,有时也可在呼气时发声(如呵、哂、嘘、吹),以加大劲力;④快慢相间,亦即在动作转换处要快,一般行拳时要慢;⑤拳路架子可分高中低3种,体弱有病者可以练高架子,青壮年体健者则可练低架子。
陈式第2路拳套原名炮捶,现有71式,主要特点如下:①震脚发劲的动作更多;②动作比第1路快、刚,爆发力强;③“窜蹦跳跃,闪展腾挪”的动作较多,气势雄壮。
第2路只适于青壮年练,流传不广。
陈式新架套路也有两种,一种是陈有本(陈家沟拳师)编创的,顺序与老架同,架式较老架小,转圈也较老架小,去掉了原有的某些较难的动作,陈家沟村人称之为“小圈拳”,把老架称为“大圈拳”。
这种拳后来又传至陈鑫,他著有《陈氏太极拳图说》,阐发陈氏历代积累的练拳经验。
新架另一种套路是由陈有本的弟子陈青萍创编的,特点是小巧紧凑,动作缓慢,练会后逐渐加圈,以至极为复杂。
因为是在河南温县赵堡镇首先传开的,故人们称为“赵堡架”。
陈式太极拳是古老的拳种,其他多数流派的太极拳(如杨式、吴式、武式、孙式)都是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杨式太极拳河北永年人杨露禅(1800~1873),幼时在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姓家为雇工,学习太极拳,壮年返里传习太极拳,因他能避开并**强硬之力,当时人称他的拳为“沾绵拳”、“软拳”、“化拳”。
太极的八种基本手法和五种基本步法及朋福。
![太极的八种基本手法和五种基本步法及朋福。](https://img.taocdn.com/s3/m/7603d392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c4.png)
太极的八种基本手法和五种基本步法及朋福。
太极拳八种基本技法(简称“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这里我以杨式传统套路八十五式太极拳动作为例进行说明。
揽雀尾这个动作中包含太极八法中的四项:棚、捋、挤、按,在推手中我们把这称为四正推手法。
首先大家要记住:棚要圆撑,捋要轻灵,挤要惊,按要冲。
要掌握好揽雀尾,就必须懂得它的含义,而且在大部分太极拳套路中都是以揽雀尾作为开头。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如果开头开好了,后边也就随之揣摩理解,也就感到容易一些了。
太极五步是太极十三总势中的五步法,即指进、退、顾、盼、定。
这五种步法同样也对应着人体经络脏腑的有关窍位,同时也与五行对应,即金木水火土。
前进:
在五行中属水,方位正北。
人体对应穴位是会阴穴,此穴属肾经。
此劲的劲源在会阴穴,如欲前进,只要意在会阴穴,眼神向前上方看,身体即自然前进。
从外表看,此劲只表现在步法上。
蕴于内者,即粘劲。
粘劲,主前进。
粘劲带有主动性,系用自己的手、腕、臂来粘对方的手、腕、臂,将对方粘起,使对方引进落空,达到牵动四两拨千斤的目的,为太极拳推手中最重要之基本内劲。
四十二式太极拳教学
![四十二式太极拳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b6d0339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a.png)
四十二式太极拳教学简介: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拳法之一。
它以慢、柔、圆、和谐的动作为特点,强调内外协调,阴阳平衡。
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武术形式,更是一种身心健身的方法。
在太极拳的许多套路中,四十二式太极拳是一套经典且完整的拳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四十二式太极拳的教学内容和基本动作。
一、拳法概述四十二式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代表性拳法太极拳的一种套路。
这套拳法分为四个部分:起势、进手、揽手、闭式。
其中,起势部分是整个拳法的开始,进手部分是拳法的中间部分,揽手部分是拳法的高潮,闭式部分是整个拳法的结束。
二、四十二式太极拳的教学内容1. 起势起势是太极拳的开始,也是整个拳法的基础。
(1)双手下垂,身体放松,呼吸自然。
(2)将重心向下沉,保持身体平衡。
(3)缓慢抬起双手至胸口前,手指轻轻合拢。
(4)将左右手向两侧打开,形成太极的圆形。
2. 进手进手是太极拳的中间部分,强调动作的流畅和协调。
(1)将右脚缓慢向前迈,并向前倾斜身体。
(2)同时,将右臂向前伸展,手掌朝下。
(3)左手跟随右脚的动作向前抬起。
(4)脚和手的动作同时完成后,再向前迈左脚。
3. 揽手揽手是太极拳的高潮,需要充分发挥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
(1)将左脚向侧面迈开,同时右手向前伸展。
(2)将左脚腾空,同时右手跟随着向右侧伸展。
(3)左手沿着身体的曲线轻轻揽住右手,两手交叉。
(4)身体中间形成一个圆环,重心略微向前。
4. 闭式闭式是整个太极拳的结束,强调动作的收敛和平静。
(1)双手放下,回到起势的姿势。
(2)慢慢将身体恢复到平衡状态。
(3)深呼吸,平静地放松全身。
三、四十二式太极拳的基本动作除了教学内容外,四十二式太极拳还包含了许多基本动作,这些动作对于掌握拳法的精髓至关重要。
1. 分割斜肱:左臂上举,右臂前直。
2. 手挥琵琶:左手向上回旋,右手向下挥动。
3. 托卧龙:右手向上高举,左手下垂。
4. 抱虎归山:右臂保持水平,左臂向下拉曲。
5. 斜飞蜂:右臂向下,左臂向前斜拉。
陈式太极拳种类范文
![陈式太极拳种类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8613a3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8.png)
陈式太极拳种类范文1.陈氏一路太极拳陈氏一路太极拳是中国武术家李耀辉先生整理的一套完整太极拳教程,以陈式太极拳为基础,通过多年的专研和实践总结出来的。
这套太极拳由13个招式构成,动作简单流畅,力道圆滑,强调意念调整和身体协调。
通过练习一路太极拳,可以提高体能、提升身心平衡和调节呼吸等。
2.陈氏二路太极拳陈氏二路太极拳是陈氏太极拳最为典型完整的套路之一,是著名太极拳家陈玉楼创编的。
该套路共183个动作,分为两个节拍。
通过练习陈氏二路太极拳,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力量控制和防御技巧。
这个套路具有动静结合、虚实相济的特点,既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又强调力度的掌控和技巧的运用。
3.陈氏老架太极拳陈氏老架太极拳是陈式太极拳中最古老、最经典的套路之一,由陈家三代传人陆继岳系统总结并传承下来。
这套太极拳不仅拳法独特,而且技艺高深,动作刚柔相济,气势磅礴。
陈氏老架太极拳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陈氏小架太极拳(56式),另一个是陈氏大架太极拳(74式)。
这两个版本都具有其特殊的韵律和特点,深受太极拳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4.陈氏小架太极拳陈氏小架太极拳起源于陈家后代传人陈石和创编的,共有56个动作。
与陈氏老架太极拳相比,陈氏小架太极拳的动作更为简洁、紧凑,力度更集中。
通过练习小架太极拳,可以提高力量的爆发性、灵活性和整体协调性。
这个套路突出了陈氏太极拳的特点,即在强硬与柔和之间平衡,力道既柔和流畅又有力量。
5.陈氏大架太极拳陈氏大架太极拳与陈氏小架太极拳相比,动作更多、更为复杂,拳势更磅礴雄浑。
这套太极拳共有74个动作,注重整体身体的协调性和力度的控制。
通过练习大架太极拳,可以增强体力、增进身心的平衡和协调,并培养专注力和耐心。
充分展示了陈式太极拳的力度、柔软和特殊节奏感。
总结起来,以上所介绍的几个陈式太极拳流派和种类,都是陈家太极拳的传承和创新,在太极拳发展历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练习不同的太极拳套路,可以提高身体的柔软性、力度掌握和心境的调整。
太极拳的种类有哪些
![太极拳的种类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1073670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8.png)
太极拳的种类有哪些太极拳分几种?这个问题应该能问倒不少太极拳练习者。
太极拳是我国老百姓都熟知的一项运动,但很多人是因为跟风才练的,对太极拳并不了解。
下面店铺带大家了解一下。
太极拳分几种1、练太极拳分武当太极拳和陈式太极拳1.1、武当太极拳:武当太极拳讲究“拳打卧牛之地”,基本上两米方圆足以施展,其中除螺旋缠丝外,另有九宫、八卦的内容,其内涵与当前流行的太极拳不尽相同。
武当太极拳的要决就是:拳随心境,舒展绵长,恢宏大气,容万物于心。
武当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能四两拨千斤。
不但是强身健体还可以防身自卫,武当太极拳结合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功法,开人智慧、发人体能,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久世,是一种集武术与养生一体,至高无上的拳法。
1.2、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虽有小架、大架之分,但其运动特点基本一致:其在内是意气运动,在外是螺旋缠绕运动。
强调在意识主持下,头顶、气沉,放长身肢,通过旋腰转脊带动上肢旋膀转腕,带动下肢旋胯转踝,使肢体在顺逆缠绕中,促成内外相合,节节贯穿。
陈式太极拳的动作有快、有慢,一般发劲时和转换时快,动作过渡时慢,陈式太极拳有刚有柔,一般动作的终点刚,过程柔。
特点:刚柔相济,快慢相兼。
有新架老架大架小架之分。
2、练太极拳分杨氏太极拳和吴式太极拳2.1、杨氏太极拳:其姿势较为简化,动作柔和,不纵不跳,后经其三子健候修改成中架子。
再经其孙澄甫的修改而成为目前流行较广的杨式太极拲。
其特点是,拳架舒展、动作和顺、姿势柔软。
要求绵里藏针。
特点:匀缓柔和,舒展大方。
2.2、吴式太极拳:拳架以柔化着称,推手守静而不忘动,形成了架式大小适中,柔和紧凑的特点。
吴鉴泉曾在上海开办拳社,培养学生,成为现代流行的以柔化见长的吴式太极拳。
特点:柔和紧凑,大小适中。
3、练太极拳分武式太极拳和孙式太极拳3.1、武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始在外传。
其特点,动作轻灵、步法敏捷、紧凑缠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分几种
一、太极拳分几种二、练太极拳的好处三、练太极拳的注意事项
太极拳分几种1、练太极拳分武当太极拳和陈式太极拳
1.1、武当太极拳:武当太极拳讲究“拳打卧牛之地”,基本上两米方圆足以施展,其中除螺旋缠丝外,另有九宫、八卦的内容,其内涵与当前流行的太极拳不尽相同。
武当太极拳的要决就是:拳随心境,舒展绵长,恢宏大气,容万物于心。
武当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能四两拨千斤。
不但是强身健体还可以防身自卫,武当太极拳结合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功法,开人智慧、发人体能,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久世,是一种集武术与养生一体,至高无上的拳法。
1.2、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虽有小架、大架之分,但其运动特点基本一致:其在内是意气运动,在外是螺旋缠绕运动。
强调在意识主持下,头顶、气沉,放长身肢,通过旋腰转脊带动上肢旋膀转腕,带动下肢旋胯转踝,使肢体在顺逆缠绕中,促成内外相合,节节贯穿。
陈式太极拳的动作有快、有慢,一般发劲时和转换时快,动作过渡时慢,陈式太极拳有刚有柔,一般动作的终点刚,过程柔。
特点:刚柔相济,快慢相兼。
有新架老架大架小架之分。
2、练太极拳分杨氏太极拳和吴式太极拳
2.1、杨氏太极拳:其姿势较为简化,动作柔和,不纵不跳,后经其三子健候修改成中架子。
再经其孙澄甫的修改而成为目前流行较广的杨式太极拲。
其特点是,拳架舒展、动作和顺、姿势柔软。
要求绵里藏针。
特点:匀缓柔和,舒展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