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合集下载

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

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

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前言为了更好地支持国家重点专项和科技项目的研究,促进科技创新,国家科技部发布了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本文将对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介绍和解析。

重点专项项目申报重点专项是针对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和重大需求,通过集中投入、集成创新、重点突破,推进关键技术、前沿领域创新,促进科技进步的一项重要举措。

根据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重点专项项目分为青年科学家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重点研发计划三部分。

青年科学家计划青年科学家计划是国家为鼓励青年学术和科技创新而设立的一项项目,旨在提高我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2018年的青年科学家计划申报分为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建议书阶段。

截止时间为3月31日,申请人可以通过科技部门的官网在线提交建议书,重点内容包括项目简介、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

2.第二阶段:正式申报阶段。

根据建议书的评审结果,科技部门将筛选出获得批准的项目并通知申请人提交正式申请书。

申请人需在规定时间内准备好正式申请书,提交相关材料。

正式申报的截止时间为6月30日。

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国家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新型继承,旨在促进基础科学、前沿技术、前沿学科等方面的发展,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地位。

2018年的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申报也同样分为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建议书阶段。

截止时间为5月15日,申请人需要提交建议书以及相关的申报材料。

2.第二阶段:正式申报阶段。

根据建议书的评审结果,科技部门会通知获得批准的项目负责人,要求提交正式申请。

正式申请的截止时间为10月15日。

重点研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是为更好地支持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国家级科技计划。

重点研发计划将在全国范围内计划性地推进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科技创新。

2018年的重点研发计划包括预先研究、面上项目和重点专项三种类型。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

王志伟 2824
3
13
2018YFC1603300
食品安全风险分级评价与智 能化监督关键技术研究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 院
王涛
2440
3
14
2018YFC1603400
食品安全检验在线质控系统 研究
南京财经大学
汤晓智 2538
3
15
2018YFC1603500
医养结合支持解决 方案研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胡建中 1857
4
25 2018YFC2002500
老年病中医早期识 别、干预及综合服 暨南大学 务技术的示范研究
张荣华 1740
4
残疾人与失能和半
26 2018YFC2002600 失能老年人康复辅 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 董理权
1399
4
助器具评估与适配 中心
心韵恒安医疗科技(北 京)有限公司
郭军
585
4
膝踝一体化仿生智
13 2018YFC2001300 能下肢假肢关键技 吉林大学
任雷
1111
4
术与应用研究
老年人跌倒预警干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
14 2018YFC2001400
预防护技术及产品 研发

皮红英 1144
4
智能矫形器与外固
15 2018YFC2001500 定系统关键技术研 上海长海医院
5 2018YFC1602500 物高效识别与确证关键技术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丁郁 1953
3
及产品研发
新发突发食品源剧高毒化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
6 2018YFC1602600 物质危害因子识别与防控关 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 谢剑炜 1938

“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本专项聚焦“以健康为中心”的战略转变和“健康老龄化”的战略需求,以主动健康为导向,以健康失衡状态的动态辨识、健康风险评估与健康自主管理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人体健康状态量化分层、健康信息的连续动态采集、健康大数据融合分析、个性化健身技术、老年健康支持技术与产品等难点和瓶颈问题,开发一批主动健康促进关键技术和产品,引领构建新型健康感知、辨识、干预与管理技术体系,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养老服务标准及评价体系,建立示范推广基地与模式;为促进健康保障转型升级,构建养老、康复、护理、医疗一体化的老年服务体系,加快培育新型健康产业提供积极的科技支撑。

结合实施方案总体安排,2021年度拟在主动健康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老年常见疾病防控和康复护理技术研究、主动健康和老年服务科技示范与应用推广等方向支持项目3项,国拨经费约5500万,实施周期为2021至2022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任务一:主动健康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1.运动促进健康精准监测关键技术和专用芯片的研发研究内容:围绕人体运动监测技术,研究促进主动健康的理—1—论和方法,不同时间尺度的人体行为层次模型;研发动作识别和行为评价算法;研究运动健康智能设备与个人运动健康信息系统模型和集成方法,研究运动健康智能设备及系统在慢病管理、亚健康干预、健身健康、运动处方、运动康复等领域的应用模式、业务模型、技术架构和运营规范,解决设备互操作技术在功耗、成本、环境适应性、语义一致性、可集成性、可维护性等方面的共性关键问题,研制与国际标准兼容的智能设备专用互操作技术标准体系和协议;研究运动健康智能设备及系统的网络信息安全评价方法,研发既满足运动处方业务需求及安全要求,又适用于多种智能运动设备的互操作专用芯片技术、开发工具、符合性测试平台和质量安全评价体系;并在若干智能健身器和智能可穿戴终端进行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建立我国运动健康和行为干预原创性创新理论,面向低功耗应用环境,研发智能运动设备专用互操作技术标准体系1套,同时覆盖慢病管理、亚健康干预、健康健身、运动处方、运动康复等多个领域,研发全栈式广谱性互操作协议,研发专用芯片1~2个型号和配套软件工具2~3个,研发可穿戴设备及智能健身设备不少于5种;基于该芯片技术的运动健康设备总销售产值不少于2亿元以上,申请并获得专利20~30项(国际专利占比>5%;发明专利占比>50%),获软件著作权5~7个;牵头制订国际标准3~5项和行业标准2~3项,建立测试平台1个,能够支撑3~5项以数据为驱动的业务模型。

“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6“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本专项聚焦“以健康为中心”的战略转变和“健康老龄化”的战略需求,以主动健康为导向,以健康失衡状态的动态辨识、健康风险评估与健康自主管理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人体健康状态量化分层、健康信息的连续动态采集、健康大数据融合分析、个性化健身技术、老年健康支持技术与产品等难点和瓶颈问题,开发一批主动健康促进关键技术和产品,引领构建新型健康感知、辨识、干预与管理技术体系,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养老服务标准及评价体系,建立示范推广基地与模式;为促进健康保障转型升级,构建养老、康复、护理、医疗一体化的老年服务体系,加快培育新型健康产业提供积极的科技支撑。

2020年本专项将在主动健康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老年常见疾病防控和康复护理技术研究,以及主动健康和老年服务科技示范与应用推广3个任务部署16个研究方向,国拨经费总概算约4.25亿元,实施周期为2020年—2022年。

1.主动健康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1.1主动健康服务产品开发1.1.1运动行为监测与干预关键技术—1—研究内容:研究智能可穿戴式健康设备的高精度算法和检测技术,研制精度检测评价标准、互操作协议标准、多源数据融合、编码和统一接口规范;建立大时间尺度人体行为层次模型,基于连续动态行为大数据,在不同环境和场景下,研究人体行为整体测度方法、健康功能态识别和风险评估技术,开发跨平台统一数据交换和健康计算引擎中间件,研发个体化健康行为AI干预技术。

考核指标:研究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同时间尺度的行为层次模型、编码和识别算法,行为类型不少于6种;建立健康行为随机过程模型和主动健康理论体系,研究基于连续动态行为大数据的健康态评估和干预技术,建立典型人群运动行为监测和干预方案,系统集成科学健身系统平台1个,通过用户数量不少于10万人,在不同环境和场景下行为干预促进健康实验验证,正向效果比例不能低于70%;研发基于微内核操作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健康计算中间件1个,应用于不同终端类型不少于4种,总装机量不低于100万台;研究智能健康设备精度检验检测技术、编码技术和互操作协议不少于6种,牵头编制并发布ISO或ITU国际标准不少于10项,搭建测试平台1个;获得专利不少于10项,取得相关产品认证不少于5个。

“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等3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等3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钱永忠
1974
3
刘兆平
1461
3
12 2018YFC1603200
王志伟
2824
3
13 2018YFC1603300
王涛
2440
3
14 2018YFC1603400
汤晓智
2538
3
15 2018YFC1603500
杨敏莉
2789
3
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溯源、 16 2018YFC1603600 预警、应急技术研究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及重大事 17 2018YFC1603700 件应急演练及应急保障决策 系统研究 18 2018YFC1603800 国家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全基 因组数据库及溯源网络建设 食品监管微生物追踪技术与 网络平台的建立 食品安全大数据关键技术研 究
王慧
1253
4
8
2018YFC2000800
许伟
1173
4
9
2018YFC2000900
刘丽芳
539
4
10
2018YFC2001000
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 限公司
周凯欣
589
4
11
2018YFC2001100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 份有限公司
黄成军
581
4
12
2018YFC2001200
13
2018YFC2001300
2018YFC1706200 2018YFC1706300
谭仁祥 胡芳弟
1760 970
3 3
24
2018YFC1706400
魏建和
938
3
25
2018YFC1706500
甘草全产业链技术体系 升级与产品开发 梅花鹿产业关键技术研 究及大健康产品开发 道地南药化橘红中药大 品种开发与产业化 基于辨证保健的中药复 方保健产品评价技术体 系研究及示范研发平台 的建立 基于中药物料性质的(口 服)剂型设计与制剂处方 优化关键技术研究 中药饮片质量识别关键 技术研究 中药饮片智能化生产模 式及一致性评价研究 10 种传统特色炮制方法 的传承、 工艺技术创新与 工业转化研究 中成药整体性质量控制 技术研究 十种中成药大品种和经 典名方上市后治疗重大 疾病的循证评价及其效 应机制的示范研究 基于系统辨证脉学的系 列新型智能化脉诊仪研 发 便携式中医健康数据采 集系列设备的开发 便携式中医健康数据采 集设备关键技术研究 老年与慢性病中医智能 康复设备研发与应用 中药国际标准示范研究 藏医、蒙医、维医等少数 民族医药防治重大疾病 或优势病种研究

重点研发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重点研发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重点研发专项项目申报指南重点研发专项聚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创新需求,针对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力争形成一批新技术,研发一批新产品,转化一批新成果。

重点研发专项分为技术研发类和成果转化类。

一、重点支持领域(一)高新技术领域1.未来产业(I)人工智能。

类脑智能、脑机交互与混合智能、新型感知与智能芯片、机器视觉检测、量子计算、区块链系统平台、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新型显示与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VR/AR创新应用等关键技术。

(2)未来网络。

毫米波与太赫兹通信、天地大尺度可靠信息传输、北斗与新一代通信技术融合、多模态智慧网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内生安全、网络空间安全智慧治理、新一代通信网络、大数据、物联网等关键技术。

(3)前沿新材料。

先进金属材料、尼龙新材料、陶瓷材料、高端超硬材料、先进电子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基材料、新型石墨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煤化工材料、新型耐高温材料等关键共性技术。

(4)氢能与储能。

高效低成本制氢、高密度可逆储氢、长距离大规模运氢、快速安全加氢装备和稳态长寿命动态高功率燃料电池,以及金属燃料电池储能、大规模锂(钠)电池储能等关键技术。

(5)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

人车路云协同感知、车联网自动驾驶、交通系统智能化指挥控制等关键技术。

2.战略性新兴产业(1)微纳电子与光电子。

光网络关键器件、微纳光学器件、高性能激光器、微型连接器、光电探测器、高可靠功率器件、新型射频和基带芯片等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

(2)新型电子材料。

电器装备、电子及通信设备、激光器、集成电路等关键技术。

(3)智能制造。

高精度高可靠性数控机床、工业互联网、行业软件、柔性制造机器人、危险恶劣环境作业机器人、精准可控3D/4D仿生打印、数字李生与智能工厂等关键技术。

(4)高端装备。

仪器仪表、空分设备、运输设备、锚具、预应力等关键技术。

(5)核心基础件。

高端装备用高性能轴承、齿轮及减速器、液压气动元件、高性能传感器、超高速永磁电机、伺服电机及伺服驱动器等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

“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 2021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 2021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本专项聚焦“以健康为中心”的战略转变和“健康老龄化”的战略需求,以主动健康为导向,以健康失衡状态的动态辨识、健康风险评估与健康自主管理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人体健康状态量化分层、健康信息的连续动态采集、健康大数据融合分析、个性化健身技术、老年健康支持技术与产品等难点和瓶颈问题,开发一批主动健康促进关键技术和产品,引领构建新型健康感知、辨识、干预与管理技术体系,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养老服务标准及评价体系,建立示范推广基地与模式;为促进健康保障转型升级,构建养老、康复、护理、医疗一体化的老年服务体系,加快培育新型健康产业,提供积极的科技支撑。

结合实施方案总体安排,2021年度拟在主动健康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老年常见疾病防控和康复护理技术研究、主动健康和老年服务科技示范与应用推广等方向支持项目8项,实施周期为2021-2023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任务一:主动健康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1.老年人足部辅具设计、制造与评测关键技术与系统研究研究内容:针对老年常见老年足病,研究基于肌骨、神经和循环系统耦合作用的康复机制;突破足部功能障碍多系统耦合建模技术、糖尿病足溃疡防护技术、足部微循环智能调控与辅助技术和足部辅具的优化设计技术,开发足部功能障碍的测试评价系统、足部辅具设计与制造系统;针对足部功能障碍(糖尿病足、足弓塌陷、骨质增生导致的足跟骨刺、足部神经和循环功能低下、踝关节炎等)设计制造专用的足部辅具,开展临床应用示范,形成相关的标准规范。

考核指标:研制出老年人足部辅具的设计制造系统,实现基于生物力学的评测和优化、快速个性化适配、动态和智能调控等功能,所开发的系统至少在10家以上单位进行应用;研发5种以上足部辅具,包括针对糖尿病足、足弓塌陷、骨质增生导致的足跟骨刺、足部神经和循环功能低下、踝关节炎等部防护或辅具,开展不少于200例的临床应用;基于血流信号分析的智能足部循环系统康复辅具,人工智能算法准确度不低于80%并进行临床测试;3种产品通过国家级质检中心检测,形成3项以上行业标准,申请/获得5项以上发明专利。

“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稿)变革性技术是指通过科学或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对已有传统或主流的技术、工艺流程等进行一种另辟蹊径的革新,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革命性、突变式进步的技术。

“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重点支持相关重要科学前沿或我国科学家取得原创突破,应用前景明确,有望产出具有变革性影响技术原型,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前瞻性、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

2018年本重点专项将围绕信息、能源、地学、制造、材料、生命科学及交叉等6个领域方向部署项目。

1. 脑信息认知技术基础研究研究内容:面向仿脑、类脑、人-机互联等技术发展需求,探索构建脑信息认知的核心方法体系。

研究电磁光声等多手段脑信息联合获取技术;研究生物神经环路的计算原理与数学建模方法;研究复杂神经模式的脉冲计算模型;研究多脑区神经元功能连接与联合解析原理;研究神经元锋电位、局部场电位、事件相关电位、头皮脑电等脑信息的单模态及多模态解码的新机制与新算法;研究多时空尺度、多脑区协同解码模型与方法。

考核指标:构建电磁光声等多手段、跨脑区脑信息认知新方法,建立至少5种脑信息新模态,搭建面向实用功能的人-机交互实验验证系统。

2. 存算一体器件及其计算新架构研究内容:面向大数据高性能计算需求,突破传统冯·诺依曼计算架构在访存速率和能效方面的局限,探索新型存算一体器件及其计算新架构。

研究存算一体新原理器件及其性能调控方法;研究存算一体计算的基本理论,发展器件集成关键技术;设计存算一体的存内处理电路和全系统模拟器,研究动态存算资源调配新方法和计算新架构。

考核指标:阐明影响存算一体器件性能的关键因素,建立其物理模型;研制新型存算一体器件,开关速度≤20 ns、功耗≤1 pJ;开发CMOS兼容的平面和三维集成技术,集成规模≥1 Mb、三维堆叠层数≥8层;研制存算一体芯片,实现模式识别应用验证,系统能效相比GPU提升2个数量级。

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提出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针对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创新不足、科技创新支撑不足、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以新一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创新、开放、分享、协同、融合”为发展理念,以提升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与水平为主题,以推进互联网与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主线,创新现代服务科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融合,打造现代服务支撑平台,推进“产学研用”结合的跨学科、综合交叉科研团队和联盟建设,重塑现代服务业技术体系、产业形态和价值链,提高科技在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中的贡献度,创新发展跨界融合的现代服务新生态,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本重点专项按照现代服务科学理论、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新兴服务业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科技服务业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文化科技服务业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等5个方向,共部署35项任务。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7-2021年)。

2018年,拟在上述5个方向,按基础理论类、共性关键技术类、应用示范类,启动不少于23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约3.75亿元。

应用示范类项目须有经费配套,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1。

鼓励充分发挥地方、企业与市场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项目申报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1)的研究方向进行,拟支持项目数均为1-2项。

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必须涵盖二级标题下所列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

2018年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18年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18年市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一、工业领域(一)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1.柔性传感材料与传感器研发及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柔性/可拉伸器件和导电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设计和研发柔性/可拉伸器件、导线、电极。

设计和研发适于可穿戴设备使用的新型柔性/可拉伸传感器件。

研究适合于柔性传感器应用于医疗和健康监测的算法,实现可穿戴复杂环境下的精准健康数据获取和分析。

2.柔性混合集成电路研发及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柔性和刚性器件混合集成、柔性互联、柔性混合封装工艺,研究超薄硅集成电路及传感器的加工工艺。

研究柔性混合集成电路性能测试技术,开发柔性混合集成电路在疲劳载荷下的性能稳定性、可靠性的测试工具。

研究柔性混合集成电路的失效机制及相应的结构优化方案。

3.柔性显示器件研发及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柔性显示的薄膜封装技术,揭示材料特性和器件性能之间动态响应的影响规律,突破功能层薄膜本身在卷曲、折叠等力学作用下的稳定性关键技术。

4.柔性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研发及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高性能非富勒烯类受体材料,高效界面调控材料,柔性薄膜的微观形态调控技术,基于40 μm以下厚度柔性超薄晶硅的非掺杂异质结技术,构建新型高效材料体系。

5.柔性照明器件关键基础材料研发及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柔性耐高温透明聚合物基板、柔性金属基薄膜透明电极、高效柔性发光材料、可穿戴柔性液晶显示材料和印刷电子辅助材料等相关材料制备研究,阐明光学特性、电荷输运和耐久性调控规律,研究对上述材料老化特性的实验室加速测试与评估的相关方法,突破高耐久性多功能柔性封装关键技术。

6.柔性储能器件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针对柔性储能的高性能正负极活性材料新体系,以及电解质和集流体等匹配性材料,重点探索基于石墨烯等二维纳米材料的新型储能材料的可控制备、储能机制及其在柔性储能器件中的应用技术。

发展创新的柔性电极结构设计方案与材料集成技术,研发柔性储能器件全流程制作工艺,评测柔性储能器件在反复受力与形变时的充放电性能、电极中各组成部分的界面结构和正负极材料微观结构的演化规律,研究器件的失效机制及相应的材料与器件结构优化方案。

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

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

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编制专家组名单
序号姓名工作单位职称
1 王建业北京医院主任医师
2 李兰娟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3 欧阳宏伟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
4 王广志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
5 杨杰孚北京医院主任医师
6 李蔚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
7 段会龙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教授
8 黄安鹏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
9 孙景工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研究员
10 李维勤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
11 王启宁北京大学研究员
12 李建军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教授
13 樊瑜波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教授
14 李德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
15 李静莉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主任药师
16 任海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所机电室研究员
17 李祥晨体育总局科研所研究员
18 宗文红东软熙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主任医师
19 张铁山中日友好医院助理研究员
20 王宁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教授
21 董春玲山东师范大学大数据与信息研究院副教授
22 孙怡宁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23 王磊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24 兰平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教授
25 陈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教授
26 王小宁解放军总医院教授
27 董碧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
28 唐北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任医师
29 王明贵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
30 胡镜清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

2018年度市科技重大专项申报指南.doc

2018年度市科技重大专项申报指南.doc

附件32018年度市科技重大专项申报指南一、生物医药优先主题1:创新药物研发针对治疗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重大疾病,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创新、重大产业化前景和重大市场效应的化学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

优先主题2:仿制药物研发依据技术进步和政策法规要求,开展临床急需或短缺的仿制药物的研发;进行已上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相关技术研究,提高药品的质量与标准;开展具有市场竞争力、出口潜力大及有利于提升药品质量和疗效的关键医药中间体和新型药用辅料的研发。

优先主题3:中药材品质提升围绕亳州道地、特色、大宗中药材,开展良种选育繁育研究和基地建设,开展中药材野生抚育、野生变种植研究,建立符合规范化标准种植要求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开展中药材产地加工、炮制、提取、仓储、运输等关键技术和商品规格研究,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

优先主题4:中药新品种和新剂型研发围绕名老中医验方,研究开发中药新品种和新剂型;对确有疗效的中药传统制剂和中药大品种进行再次研究开发;利用我市道地、特色中药资源,开展符合保健食品管理要求的技术研究和相关产品开发。

针对中药大品种,选择常用剂型,开展中药剂型改进、设计和适应性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以改善中药固体制剂防潮、提高缓控释制剂的载药量、片剂的可压性和注射剂的增溶性等辅料筛选与评价技术研究。

优先主题5:中医“治未病”辨识方法与干预技术研究开展以“养生保健”为主的“治未病”相关的人体健康状态辨识方法研究,完善“治未病”的理论体系,研究“治未病”的自我调理与干预的有效方法和中医技术,建立干预效果评估方法;研究“治未病”的服务模式。

优先主题6:中药饮片标准化炮制技术及质量标准研究炮制技术研究基于“亳法”饮片炮制经验,研究常用中药饮片的炮制机理,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炮制工艺,统一亳州市饮片炮制规范,并联合省内主管部门,共同研究建立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申报指南

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申报指南

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申报指南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申报指南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对于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的需求与日俱增。

主动健康是指通过引入科技手段,帮助人们主动管理和促进健康的方法和理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提供一份全面的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申报指南,帮助您深入了解该领域的重要性、挑战以及创新技术。

一、背景介绍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

统计数据显示,全球人口老龄化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伴随老龄化带来的健康问题成为了国家和社会重点关注的对象。

主动健康技术的发展对于避免慢性疾病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二、主动健康科技的意义1. 提升医疗保健水平:主动健康科技将医疗服务从传统的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预防,通过监测数据和分析,及早发现和干预潜在健康问题,降低医疗成本和风险。

2. 增加老年人自主权:通过主动健康技术,老年人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增加其自主权和参与感,提高生活质量。

3. 减轻医疗负担:主动健康技术可以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降低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提高医疗效率。

三、主动健康科技的挑战1. 隐私与安全:主动健康技术需要收集和分析海量的个人健康数据,对于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可用性和易用性:主动健康技术需要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因此在技术设计和产品开发中要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高技术的可用性和易用性。

3. 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并保持成本的可控性,以提供更好的主动健康解决方案。

四、主动健康科技的创新领域与应用1. 智能健康监测: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可穿戴监测器等,实时收集与健康相关的数据,如心率、步数、睡眠质量等,并通过算法进行分析和预测,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

2. 远程医疗与康复:借助互联网和通信技术,实现远程医疗和康复,包括远程诊断、远程咨询、远程康复训练等,减少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立项项目

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立项项目

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立项项目项目背景及意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的一个共同问题。

根据数据显示,全球老年人口呈快速增长趋势,而且这个趋势还在不断加速。

这一现象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对健康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并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已经变得迫在眉睫。

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如养老金支出增加、医疗资源紧缺等,本文提出了一个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立项项目的构想。

该项目旨在通过运用创新的科技手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确保老年人能够健康地生活,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解决方案及措施1. 社区健康监测系统的建立在社区层面,我们将建立一个健康监测系统,通过科技手段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护理。

该系统可以收集老年人的生活数据,如体温、心率、血压等,以及运动行为、饮食情况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护理建议。

同时,系统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定制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通过社区健康监测系统的建立,可以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养老设施在养老机构或家庭居住环境中,我们将引入物联网技术,建立智能养老设施。

通过智能传感器和智能家居设备的联网,可以对老年人的起居、饮食、健康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测。

例如,老年人进出房间、进食、洗漱等行为都可以通过传感器自动记录。

同时,智能养老设施还可以通过语音识别技术,为老年人提供语音交互的智能助手,如智能闹钟、语音播报、紧急联系等。

通过智能养老设施的应用,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便利性,降低日常生活中的意外风险,并提供及时的紧急救援。

3. 虚拟现实技术在老年人康复中的应用对于老年人的康复问题,我们可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提供一种新的康复方式。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构建一个身临其境的虚拟环境,通过动作捕捉和交互设备,老年人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运动锻炼、平衡训练等。

11.“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11.“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1“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健康是人类最普遍最根本的需求,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我国国民对健康的需求快速增长,人们在希望“好看病、看好病”的同时,更加关注疾病的预防、个体功能的完善、健康状态的良好,以及健康寿命的延长。

本专项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要求,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国科发社〔2017〕147号)、《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60号)、《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国办发〔2016〕66号)、《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75号)及《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等战略部署,突出“战—1—略前移、关口前移”,聚焦健康风险因素控制、老龄健康服务等关键问题,融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可穿戴、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健康失衡状态的动态辨识,健康风险评估与健康自主管理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人体健康状态量化分层、健康信息的连续动态采集、健康大数据融合分析、个性化健身技术等难点和瓶颈问题,构建以主动健康科技为引领的一体化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健康保障能力和自主性;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养老服务标准及评价体系,推进养老、康复、护理、医疗一体化的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连续性服务的生命全过程危险因素控制、行为干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的技术产品支撑体系,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科技支撑。

2018年本专项将在健康生物学机制及健康影响因素的关键基础研究、主动健康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老年常见疾病防控和康复护理技术研究以及主动健康和老年服务科技示范与应用推广4个任务部署24个研究方向,国拨经费总概算不超过5.0亿元,实施周期为2018-2022年。

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

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

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申报项目须符合以下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1.推举程序和填写要求〔1〕由指南规定的推举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推举函。

〔2〕申报单位同一项目须通过单个推举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3〕项目申报书〔包括预申报书和正式申报书,下同〕内容与申报的指南方向差不多相符。

〔4〕项目申报书及附件按格式要求填写完整。

2.申报人应具备的资格条件〔1〕项目〔课题〕负责人应为1958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

〔2〕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受聘单位提供全职受聘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受聘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受聘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申报书一并报送。

〔3〕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进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进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课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不得参与申报项目〔课题〕。

〔4〕特邀咨评委委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得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

〔5〕在承担〔或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严峻不良信用记录或被记入“黑名单”。

〔6〕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治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3.申报单位应具备的资格条件〔1〕在中国大陆境内登记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法人单位。

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

〔2〕注册时间在2017年6月30日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1“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健康是人类最普遍最根本的需求,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我国国民对健康的需求快速增长,人们在希望“好看病、看好病”的同时,更加关注疾病的预防、个体功能的完善、健康状态的良好,以及健康寿命的延长。

本专项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要求,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国科发社〔2017〕147号)、《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60号)、《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国办发〔2016〕66号)、《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75号)及《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等战略部署,突出“战—1—略前移、关口前移”,聚焦健康风险因素控制、老龄健康服务等关键问题,融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可穿戴、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健康失衡状态的动态辨识,健康风险评估与健康自主管理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人体健康状态量化分层、健康信息的连续动态采集、健康大数据融合分析、个性化健身技术等难点和瓶颈问题,构建以主动健康科技为引领的一体化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健康保障能力和自主性;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养老服务标准及评价体系,推进养老、康复、护理、医疗一体化的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连续性服务的生命全过程危险因素控制、行为干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的技术产品支撑体系,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科技支撑。

2018年本专项将在健康生物学机制及健康影响因素的关键基础研究、主动健康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老年常见疾病防控和康复护理技术研究以及主动健康和老年服务科技示范与应用推广4个任务部署24个研究方向,国拨经费总概算不超过5.0亿元,实施周期为2018-2022年。

1. 健康生物学机制及健康影响因素的关键基础研究1.1健康生物学机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研究1.1.1增龄相关的健康状态减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研究内容:利用人类早衰症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结合基因编辑和多组学分析,研究增龄相关的人类器官、组织和细胞稳—2—态改变的分子信号网络,绘制增龄伴随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化图谱,探讨人类器官失稳及向退行性变演化的细胞分子机制,发现新的器官失稳相关基因和分子标志物。

考核指标:发展不少于5种研究增龄相关器官功能减退的新技术、新方法;建立不少于5种人类遗传型早衰症的多能干细胞研究体系;建立不少于3种衰老或长寿基因靶向编辑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绘制灵长类(包括人)多器官组织功能(不少于6种)随增龄减退的细胞和分子图谱;鉴定不少于10个新型人类干细胞衰老调节基因;明确不少于4种可揭示人类生物学年龄的新型分子标记物。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1.2我国人群健康生物学年龄评价体系研究研究内容:研究反映中国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实际生理功能(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骨科系统)的相关指标,以及上述指标的检测和监测方法;研究我国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群生物化学、血液学、免疫学、代谢组学及肠道微生物方面分子标志物的表现特点和变化规律;发现、筛选并验证老龄化相关实验室指标,鉴定生物学年龄的分子标志物;研究老年人生理年龄和实际生理功能之间的联系和相关测试指标;建立中国老年人生物学年龄的综合量化评估方法及体系,以此作为制定我国老龄化年龄节点的重要依据;研究生物学年龄同—3—器官功能减退的关系,开发相关疾病及功能减退的风险评估体系,建立我国老年人生物学年龄指标数据库。

考核指标:建立中国不同年龄段老年人个体血清样品库,各年龄段样本量不少于10000例;建立10万例健康个体生物学年龄指标共享数据库;筛选并验证不少于20项反映人体各主要系统或功能老龄化相关的生物化学、血液学、免疫学等实验室指标,明确人类生物学年龄的分子标记物;开发不少于2种基于实验室指标的老龄化预测模型;制定生物学年龄老龄化标准,产出不少于2个系统生物学年龄评价体系及老年健康风险评估体系,明确生物学年龄与功能减退和疾病的关系。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由建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医疗机构牵头申报。

1.2我国人群增龄过程中健康状态变化规律的基础研究1.2.1我国人群增龄过程中健康状态变化规律的研究研究内容:建立覆盖全国七大地理区域(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增龄研究队列,长期跟踪随访。

从个体身心状态、社会参与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多层面采集增龄过程中机体重要器官与系统功能和疾病风险因素变化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数据。

建立复杂多维数据分析处理方法,阐述我国人群增龄过程中的健康相关状态变化关联、特点与规律。

—4—考核指标:完成不少于25000例的增龄研究队列建设,保证长期跟踪随访。

建立资源共享的中国人群增龄状态生物样本库和大数据分析处理平台,分析建立增龄过程中机体健康状态变化特点与规律图谱,以及各种变化与健康相关因素间的关联。

建立老年人健康状态综合评估指标与标准,完成并提交至少在我国七大地理区域中的3个地区20~30家不同级别医院和社区不少于2万人的老年人群健康状态综合评估判定结果和单位使用意见反馈;拟定健康老龄化进程评估方案;发布中国老年人群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申请专利3~5 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由建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医疗机构牵头申报。

优先支持已有良好前期研究基础的研究团队,要求具有相对稳定的专职数据管理工作人员队伍与样本管理场地。

要求采用统一提供的技术、标准和规范,队列所建立的样本和数据必须按照专项的要求进行共享,各类数据及样本需及时提交本专项建立的大数据平台统一管理。

1.2.2我国长寿人群队列研究研究内容:建立和完善长期跟踪随访的长寿队列,开展90岁以上长寿老人健康状态与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开展健康长寿老人的全基因组测序以及老龄健康候选基因分型研究,获得新的老龄健康相关基因变异,并进行深入的基因组学分析。

针对影响健—5—康长寿的遗传与环境问题,开发遗传与环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老龄健康影响结局的测量、分级和评估的综合技术包。

监测干预措施的影响,研发健康结果测量的技术。

在典型地区开展适合于老年人群健康需求措施应用的策略评价。

考核指标:产出不少于40000人的健康长寿研究队列的共享数据库与生物标本库;明确与老龄健康相关的基因变异;阐明中国长寿人群社会行为、生活习惯以及遗传交互作用与健康状态的相关性;提取长寿相关正性因素并据此建立相关健康促进措施和健康风险干预策略;开发不少于4个环境因素以及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对老龄健康影响结局的测量、分级和评估的综合技术包;完成全国4个地区的综合应用评价研究。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优先支持已有良好工作基础的研究单位,要求具有专业的研究队伍,专职工作人员,稳定的数据采集点。

1.2.3微生态影响机体健康的机制研究研究内容:针对人体微生态变化对老年增龄过程中健康的影响,研究人体微生态的细菌、病毒、真菌等结构和功能随增龄的生理/病理演变,及其与宿主协同影响器官功能减退、老年退行性病变、精神及智力状态和寿命的机理;解析长寿家族人体微生态变化及其与宿主遗传因素的关联与互作原理;通过研究健康长寿人群的人体微生态特征,挖掘干预靶点和途径;建立一套促进增—6—龄过程机体健康和有助于提高机体健康寿命的微生态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建立与增龄衰老相关的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标准化微生态样品库,每个队列500例以上,共5000例以上,包括对应的血、尿等样本; 以及建立与微生态样本库相匹配的特征表型共享数据库。

揭示老年增龄过程中人体微生态细菌、病毒、真菌的结构功能变化规律;阐明1~2种人体微生态重要产物对寿命的影响和机制;明晰增龄过程中人体微生态变化与2~3种器官功能退化、疾病易感性以及免疫代谢退化的关系和机理;发现肠道微生态影响智力退化和精神障碍的作用机制;挖掘8~10个基于人体微生态的增龄健康诊断和干预靶点;找出健康长寿家族的人体微生态特征,创制2~3项诊断或提升增龄过程机体健康和寿命的技术或产品。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牵头单位应具有良好的微生态研究基础和平台,鼓励产、学、研、医联合申报。

2. 主动健康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2.1主动健康服务技术研究2.1.1人体运动促进健康个性化精准指导方案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建立运动健康促进技术研究平台,研究能够精准测量人体运动方式下生理状态、能量消耗等参数的方法及不同运动方式对人体代谢调节、心肺功能和睡眠改善、体能增强等健康—7—促进的作用机制;开展运动与健康之间的量效关系研究,探讨决定运动健身效果的关键因素,综合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开展不同人群的运动监控、运动风险和效果评估等关键技术研究,建立运动健康促进效果综合评价体系;研究运动促进健康个性化指导方案,建立精准化运动处方库,开展传统体育养生项目挖掘及防治常见慢病效果研究。

考核指标:建立人体运动参数精准测量方法和运动健康促进效果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个性化精准运动健康促进知识体系和制定适合中国人群的运动健康促进指南;建立适合中国人特点的运动处方制定标准,建立不少于100个处方的精准化运动处方库;结合饮食、生活方式制定适合中国人群的体力活动能耗指南;挖掘传统体育养生方法并进行效果验证,建立3~4个运动健康促进指导方案服务在运动养生和慢病预防的应用示范基地;研发运动参数检测仪、运动评估模型和大数据分析系统、运动健康行为干预系统、运动处方个性化推荐引擎等5套,建立相关规范和标准5套,申请专利5项以上;建立人体运动健康促进技术研究平台,培养人才不少于50人。

拟支持项目:1~2项。

有关说明:牵头单位应具备实施相关工作条件和研究条件,要求国内优势科研单位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8—2.1.2个人健康监测大数据云平台研究内容:研究利用新型穿戴式、移动式、便携式、植入式、远程健康监测设备及终端,以家庭、社区、单位为中心,采集居民的日常基础身体指标、体征、行为、运动、饮食、睡眠、精神、心理、社会等健康信息,以及血压、血糖、心电、血氧、体脂率、呼吸信号、场景辨识等慢病管控相关的多参数数据;研究多维、动态、异构、多层次个人健康监测信息的集成、融合、存储、清洗和分析技术,开放式数据接口访问技术,非结构化个人健康数据隐私保护机制技术、健康数据服务安全管控机制和访问技术;研究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监测分析模型、个性化健康画像和健康评估技术、干预方案精准化定制技术,整合电子病历等医疗数据和体质与健康监测数据资源,构建以个人健康监测信息服务为主的大数据云平台,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构建个人健康监测的大数据表达、组织与访问和健康自主管理应用的标准化技术体系;在不少于三个区域内开展个体健康大数据的有效利用,重点研究面向健康和体能评价、疾病预测预警、生活方式干预、心理和行为调控、慢病管控、个性化营养平衡方案等健康大数据应用新服务,实现基于数据科学驱动的疾病早期智能发现与预防,健康精准管理等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