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GPS-PPK技术在1:1万基础测绘中的应用
手持GPSGeoXT在测绘1:10000平面图的研究与应用

( H e n a n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S u r v e y a n d D e s i g n I n s t i t u t e ,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0 7 , C h i n a )
1 广域 网差 分 简 介
G P S 单点 实时 定位 精 度 难 于 高 过 1 5~ 3 0 m, 而 广 域
差分 G P S系统 是提 高 G P S实时定 位精度 最为有 效 的技 术 手段 之一 。广域差 分 ( Wi d e A r e a D G P S , WAD G P S ) 系统 一 般 由一个 主控站 、 若 干个 G P S卫 星跟 踪站 、 一个 差 分信 号 播发站、 若 干个 监控 站 、 相 应 的数 据通 讯 网络 和若 干个 用
u s e o f t h e l f e x i b i l i t y a n d e ic f i e n t o f t h e h a n d h e l d GP S,f u l i f l l t h e d e ma n d o f t h e s u r v e y a c c u r a c y .
势, 测 图精 度 也 能 满 足 作 业 要 求 。 关键 词 : 手持 G P S ; WA D G P S; 平 面 图 中图分类号 : P 2 2 8 . 4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5 8 6 7 ( 2 0 1 3 ) 1 1 — 0 1 2 1 — 0 2
王建鹏 ,昊剑光
( 河 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 河 南 郑州 4 5 0 0 0 7 )
浅析GPS和 PPK 技术在测量外业的应用

浅析GPS和PPK 技术在测量外业的应用引言:随着GPS 技术的发展,动态测量技术也日益成熟,RTK 技术、网络RTK 技术已经在测绘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常规RTK 通过电台把基准站的观测数据发送给流动站,由流动站手簿在软件系统内组成载波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得到厘米级的3 维坐标。
网络RTK 是集Internet技术、无线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和GPS 定位技术于一体的第二代RTK 技术。
无论是常规RTK 还是网络RTK 都必须有数据通讯,其中常规RTK 通讯信号(电台信号)受周围环境及地势影响较大,这就使GPS 动态测量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如在山区等地势起伏大且树木较多时RTK 基站电台的有效作业半径仅仅只有 3 km以内,大大限制了作业范围从而制约了RTK 的优势。
动态测量数据后处理PPK(Post Processing Kinematic)采用快速求解整周模糊度的技术,利用2 ~5 历元观测值就可以得到厘米级的3 维坐标。
利用PPK 技术不需要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的数据通讯,作业半径可达到50 km 以上,在RTK 电台信号不稳定的情况下采用GPS PPK 进行动态测量,是对RTK 的一种重要补充作业方式。
1 RTK 和PPK 的作业原理1.1 RTK 的作业原理RTK(Real Time Kinematic)测量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GPS 接收设备、数据传输系统和实施动态测量的软件系统。
RTK 测量的工作原理是:将一台接收机置于基准站上,另一台或几台接收机置于载体(称为移动站)上,基准站和移动站同时接收同一时间、同一GPS 卫星发射的信号,基准站所获得的观测值与已知位置信息进行比较,得到GPS 差分改正值。
然后将这个改正值通过无线电数据链电台及时传递给共视卫星的移动站精化其GPS 观测值,从而得到经差分改正后移动站较准确的实时位置。
1.2PPK 的作业原理PPK 是近些年来发展使用的测量方法,测量原理是通过基准站和移动站同时采集最少两个历元的观测时间,从而解算主站和移动站的基线解,由于OTF 初始化時解决了整周模糊度及其他相关问题,从而使得主站和移动站的共同观测时间减少到只需观测两个历元。
GPS.PPK技术在基础测绘像片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GPS-PPK技术在基础测绘像片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GPS-PPK技术在基础测绘像片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摘要:我国社会科技进步非常迅速,各行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原来GPS-RTK以及网络GPS-RTK技术之外,一种新的测绘技术也就是动态测量数据后处理技术(GPS-PPK)已经出现。
相比较GPS-RTK技术而言,GPS-PPK技术拥有更为强大的功能,逐渐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本文针对GPS-PPK技术的工作原理进行了重点介绍,同时就测绘专业关于GPS-PPK技术教学当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除此之外,还就基础测绘像片控制测量当中GPS-PPK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了阐述,为该领域提供具体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GPS-PPK技术;基础测绘;控制测量;精确度;基准站高精度、低成本、高效率、全天候是GPS技术的明显优点,因此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测绘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测绘工作中应用GPS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测绘精度和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测绘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同时对测绘数据有很好的保障。
随着GPS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动态测量技术也因此而变得越来越成熟,GPS-RTK和GPS-网络RTK相继出现,并且在测绘工作中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GPS-RTK和GPS-网络RTK的应用,需要用数据通讯作为基础,所以在适用范围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Post Processing Kine-matic(简称PPK),也就是动态测量数据后处理技术,能够回避上述两种技术的局限,它可以通过几个元观测值确定三维坐标,不用进行数据通讯,而且能够将坐标精确度控制在厘米级范围。
因此,GPS-RTK技术受到区域限制的时候,GPS- PPK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在原有基础上就能够有效进行补充作业。
一、GPS-PPK 技术的工作原理分析GPS- PPK技术通过数量至少为一台的流动接收机和一台用于同步观测的基准站接收机,一起完成观测工作。
流动接收机会在初始化后,在不同的观测点之间移动,以便于接收数据;基准站保持对GPS卫星的连续观测。
PPK无人机技术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

PPK无人机技术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大疆精灵4RTK无人机结合中海达PPK免像控在1:1000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介绍了PPK无人机航测系统和航测技术方法,最后结合工程项目实例对无人机免像控航测技术在1:1000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成果进行了精度评定,检验其可行性和可靠性。
结果表明利用大疆精灵4RTK结合PPK航测技术满足1:1000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精度要求,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无人机;PPK;1:1000地形图;精度评定1∶1000 地形图传统测绘方法成图工作量大,工期长,成本高。
利用无人机航测法成图能够大幅度缩短测绘的工期、达到成本降低的目标。
虽然部分地物因植被覆盖无法看见、房檐改正等仍需要实地调绘,但这并不影响无人机航测法在1:1000地形图测绘中的重要意义。
1PPK无人机航测系统简介GPS动态后处理差分简称PPK, PPK无人机航测技术是将基站搭配无人机使用,对基站和无人机同一时段所采集的定位数据进行测后联合处理,从而计算出无人机在相应时间上的坐标位置。
大疆精灵4RTK主要由高分辨率数码相机、高精度POS定位、定姿系统或者GPS定位辅助系统组成。
集成全新RTK模块,具备厘米级导航定位系统和高性能成像系统,保障了相片重叠度、平差几何条件和POS精度。
搭配中海达PPK后处理套装,大幅提高了高精度航测应用的可靠性和高效性,实现免像控点航测大比例尺地形图。
2PPK无人机航测技术方法航测方法应根据实地调查测区的情况,结合已有资料以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设计无人机航摄流程,如图1所示:图1 航摄流程3工程实例分析廉江市上县村位于廉江市城区东,村庄面积约为1.5km2,因土地执法需要获取该村庄1:1000地形图,而廉江市城区地形图数据并未覆盖该区域,传统的地形图测绘效率较低,为了快速准确的获取该地区地形现状,因此利用无人机航测技术完成此次测绘任务,获取该地区1:1000地形图数据。
浅谈城市地形测量中GPSPPK技术的应用

固定模 糊度 , 静态模 式下, 流动站坐标 作为非随机量 ; 动态模式下 , 流动 站坐标作为随机量, 采用 K l n滤波技术预估流动站状态参数 。 ama
如下 :
①基线处理, L O . 在 G7 0中导入基准站和流动站 数据 , 设置基 准点对 应 的点为参考站, 他碎部点为流动站 。设置卫星 高度角 1 ̄进行基线 其 5, 4 P K的工作 流程 方法 P 解算 , 保存得到固定解 的基线 , 对未得到 固定解 的基线根据残 差图, 编辑 41 基 准 站 的 架 设 . 卫星对 应的时间窗 口, 直到所有基线全 部得到固定解 , 有无法得到 固 若 在测区中把基准站架设在 已知 的控制点上 , 安置一 台 G S接收机进 定解的基线必须舍去, P 对应 的碎部点重测 。 图 1 图 2中可 以看出, 从 、 基准 行 静 态 测 量 , 据 记 录 时 间 间 隔 :s2 或 5 。 数 1、s s 站长 时间观测 , 记录数据 , 流动站观 测 l 5 , ~ s 基线解算 精度可 以到厘米
2 P K的精 密定位原 理 P
使用 C R O S系统在下午初始化时间长, 工 利用进 行同步观测 的一 台基准站接收机 和至少 一台流动接 收机对 系统进行碎部测量。作业期间, 改用 P K作业模 式。 P 卫星 的载波相位观 测量; 事后在计 算机 中进行线性组合 , 形成虚 拟的载 作不稳定 , 作业过程: 波相位观 测量 , 确定接 收机之间 的相对位 置; 引入基准 站 已知坐 标获得 () 1 在测 区中部选择一周 围无遮挡 的居 民楼 架设基准 站。设置观 测 流动站坐标系的定位方法。 模式为静态 , 采样率为 05 。 .s 3 P K的理论 基础 P () 2 设置另外 3台接收机观测模式为 静态, 采样率为 05 , .s采用边观 瑞 士 的 EFe 和 GB ulr 出了快速 计 算整 周末 知数 方法 (at .ri .et 提 e Fs 测边初始化的方式, 测量碎 部点, 直到 当天工作结束。 测量过程中联测测 A i t eo t nA poc) 接 收机 能够 区别静止时和运动 时的观测 mbg yR sl i p rah , u uo 区保存完好 的控制点 6个 。 量 ,并连续 纪录 ,保证 了采用 F R A A方 法确 定整周模糊度并保持下去 。 () 3 数据处理采用徕卡公 司的随机处理软件 L 70 基本处理过程 G0 .,
GPS PPK技术在基础测绘像片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要 :通过对在 生产 中采 集的实验 数据进行 分析 、 比较 和研 究 ,论证 了在基础测绘像 片控 制工作 中应用
1 引言
点击 选 取 的 已知 点 成 功启 动 基 准站 后 即 可 开始 测 量
新疆 维 吾 尔 自治 区第 一 测 绘 院在 多年 的 自治 区 ( 时基 准站 主机 的数 据 记录 灯应 亮 ) 此 。在 正 常工 作 I: 00 0基 础测 绘 外业 生产 中主要 运用 G SRK技 以前 应 检 校测 区 附近 的控 制 点 , 以确 认 参 数 的准 确 1 0 P T 术 进 行 像 片控 制 点 的定位 测量 ,但 由于受 基 准 站 与 性 。若 测 点距 基准 站较 近 ,可 以收 到无线 电信 号 时 , 流 动 站 之 间 各 种环 境 条件 的影 响 ,其 工作 效 率 仍然 和常 规 G SR K作 业方 法 一致 。但 当作业 半 径大 于 P T 落 后 ,不 能满 足 大规 模基 础 测 绘 外业 生产 的迫切 需 l m 以上 时或 由于基 准 站 与 流动 站 之 间 有 障碍 物 5k 求 。主 要原 因是 G SRK技术 进行 像 片控 制测 量 时 , 时 ,传 统 的 G SR K测 量 由于接 收 不到 基准 站 发 出 P T P T
经 常会 遇 到 基 准站 与流 动 站 无法 通 信 的情 形 ,致 使 的无 线 电信 号而 显得 无 能为 力 ,此 时 即可用 P K 测 P 流 动 站 作 业 员 在经 过 长 途 艰难 跋 涉 数 小 时到 达 观 测 量模 式来 代替 R K 测量 。 T
地 点后 ,不得 不放 弃 观测而 徒 劳返 回 。如 果运 用 G S P
由于 G S R K 在基 础测 绘 工作 中主 要解 决 的是 P T
GPS.PPK技术在基础测绘像片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GPS.PPK技术在基础测绘像片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摘要:在我国社会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各行各业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测绘技术也由原来的GPS-RTK以及网络GPS-RTK之后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测绘技术,即动态测量数据后处理技术(GPS-PPK)。
GPS-PPK技术在RTK技术的基础上有着更加强大的功能,因而已经逐步得到应用。
文章主要介绍了GPS-PPK技术的工作原理并分析了测绘专业关于GPS-PPK技术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然后阐述了GPS-PPK技术在基础测绘像片控制测量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GPS-PPK技术;基础测绘;控制测量;精确度;基准站GPS 技术凭借其全天候、高效率、低成本以及高精度等优点在现代社会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测绘领域。
将GPS技术应用到测绘工作中以后,不仅测绘工作者的劳动强度被大幅降低,测绘精度与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而随着其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动态测量技术也逐渐成熟起来。
GPS-RTK以及GPS-网络RTK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相继面世。
但是这两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以数据通讯作为基础,因此使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动态测量数据后处理技术,也就是Post Processing Kine-matic(简称PPK)运用了快速求解整周模糊度的方法,因此不需要进行数据通讯就可以通过几个元观测值来得到三维坐标,且其精确度达到了厘米级。
在GPS-RTK技术受到区域限制时,GPS-PPK技术可以在原基础上进行补充作业。
1.GPS -PPK技术的工作原理分析该技术通过一台用于同步观测的基准站接收机以及数量至少为一台的流动接收机来完成观测工作。
基准站保持对GPS卫星的连续观测,而流动接收机则在初始化以后移动到每一个需要进行观测的点。
流动站与基准站之间所接收到的同步数据经过计算机的整合以后就会变成线性组合,形成虚拟的载波相位,以此来确定接收机之间的相对位置。
然后通过已知的基准站坐标来求解出流动站估测点的三维坐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 便 ,使得 本测 区 约 4 1 0 个像 控 点 的施测 面 临 巨大 虑 ,本测 区布设 5 个 临时基 准站 ,数据 采集 采 用 P P P
的困难 。针对 以上情况结合相关技术设计规定,决 模 式 ,临 时基 准 站 点采 用 双 频 接 收机 联 系 观测 1 8 0 定采用连续运行基准站点的方式运用 G P S — P P K 的作 分钟 以上 ,采样率为 1 - 1 5 秒。基准站的数据采用高 业 方法 进 行像 控 点的测 量工 作 。 版本 G N S S专 用软 件 G A M I T / G L 0 B K 1 0 . 3 5和 B E R N E s E
3 . 1测 区概 况
求。
3 . 3作 业 流程
测 区位 于西 部 某地 ,面积 5 2 0 0多 平方 千米 ,测 区北 部与 西 部 沟壑 纵 横 ,南 部 戈 壁 延绵 ,交 通极 为
( 1 )基础 平面 控 制 网的布 设 、联测 、平 差计 算 根 据 测 区 地 形和 交 通 情 况 以及 作 业 效率 综 合 考
测 绘 技术 装备
第 1 7卷
2 0 1 5年 第 2期
装备 园地 8 1、
测 采用 已知水准 成 果 。
每 个 点测 量三 次 ,取 平均 值 ( 丈 量误 差不 超过 2 m m ) ,
然后启动基准站, 使G P S 主机进入 G P S — P P K 测量模式 ( 3 )像片控制点的布设、联测 本 测 区布 设 4 个 区域 网 。像 控平 高 点采 用 区域 并开 始采 集数 据 。 网布 设 ,航 向:平地 、丘 陵地 不超 过 8 条基 线 ; 山 其 三 , 当 中途搬 设基 准 站 时 ,移 动站 必 须 重 复 地 、高 山地不 超过 1 0条基 线 ;旁 向:平地 、丘 陵地 测量 一 个 像 控 点或 已知 点 ,这 样 可 以检 验 G P S — P P K
8 0 装 备 园地
测 绘 技术 装备
第 1 7卷
2 0 1 5年第 2期
浅谈 G P S — P P K技术在 1 : 1万基础 测绘 中的应用
刘卫 刚 马静
( 陕西 天润 科技 股份 有 限公 司 陕西 西 安
7 1 0 0 5 4 )
摘 要 :结合 西部 某测 区 1 : 1万基础测绘项 目,像控 点测量方式采用 G P S - P P K的方法,作 业距 离较 长 ,具有 较强的灵活性 , 基准站与流动站之 间不需要建 立无线电通讯数据 链 ,阐述 了 G P S — P P K 在 困难地 区像控 点测量
V 5 . 0 进 行 处理 。 3 . 2 已有资料 已有 资料 包含 三 角 点及 C级 G P S点 3 2个 ,一 等 ( 2 )基 础 高程控 制 网的布 设 、联测 水准点 1 8个 ,成果 各项 指标 均 符合技 术 设计 书 的要 本 测 区 不 单独 布 设 高程 控 制 网 ,像控 点高程 检
机和 至 少一 台流 动接 收机 ,对 G P S卫 星进 行 同步观 模 糊 度及 卫星 至 G P S天 线波 长 数 ,并在 移 动 中快速
测 ;也就 是 基 准站 保 持 连续 观 测 ,在 迁 站 过程 中需 初始 化 ,求得 整 周模 糊度 的 固定解 不 到 1 分钟。
3 G P S - P P K像 控点 测量 实例
地形、交通条件 限制, 传统方法作业效率不高,甚至 知 坐标 ,从而 获得 流动 站 的三维 坐标 。 无法 实施 。G P S — P P K是动态 数 据 后处 理技 术 ,对 G P S 2 . 2 G P S - P P K的组 成 ( 见图1 ) 测量 设 备 要求 低 、操 作简 单 、 摆脱 对 电台和 网络通 G P S — P P K系统 主要 包 括基 准站 和 流动 站 。 讯的依赖 ,不受地形的限制 ,特别对控制 点相对较 2 . 3 G P S - P P K的技 术特 点 少 、面 积 较 大 的像 控 点测 量 优 势 明显 ,本 文结 合 实 G P S — P P K 是 在 没 有 电 台信 号 或 电台信 号 较 差 的 例对 G P S — P P K 技术的实效性进行介绍 。 情 况 下 ,对 所 求 点进 行 静 态观 测 ,把 数据 进 行 后 处
2 G P S - P P K的原理 及技 术特 点 2 . 1 G P S — P P K测量原 理
理 。基 准 站必 须在 R T K . I N - F O R或 P P K形 式 下启 动 , 各项菜 单 选项 必须 设 置正确 。 G P S - P P K需要 按照 流动
量 、单三 角测 量 、星 型 网测量 、P T K测 量等 ,这些 方 机 中进 行 线 性 组合 ,形 成虚 拟 的载 波相 位 观 测 量 , 法 都 有其 各 自的特 点和 优 点 ,但对 西 部 困难 地 区, 受 确 定接 收 机 之 间 的相 对 位 置 ,最 后 引入 基 准 站 的 已
G P S — P P K( P o s t P r o c e s s i n g K i n e t i c )动 态 后 站 G P S 记录间隔 ( 如采样间隔 5 s 或l O s ) 记录数据 ,
处 理技 术 ,是 利用 一 台进 行 同步 观测 的基 准站 接 收 在 P P K 模 式下 ,流 动站 必须 进 行初 始化 以求解 整 周
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应用优势 。
关键词:G P S - P P K 像控点 区域 网
1 引言
要 保 持对 卫 星 的连 续 跟 踪 , 以便 将 整周 模 糊 度传 递
传 统像 控 点测 量 的主 要方 法 包 括 :快 速 静 态 测 至 待 定 点 。基 准站 和 流 动站 同步 接 收 的数 据 在 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