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 专题3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一部分_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_专题2_word版有答案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一部分_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_专题2_word版有答案

第一部分专题二一、选择题1.(2018·高考押题卷二)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主张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私人工商业。

管仲强调农是“王者之本”,也是“民之所归”,但同时他认为“无市则民乏”,认识到无商不富的道理。

这说明当时(D)A.商人社会地位很高B.重农抑商政策被弃C.农商并重得到认可D.商业致富作用显著【解析】材料中管仲认为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应积极发展工商业,可见商人社会地位应该在农民之后,排除A项;春秋时期尚未提出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信息强调农业是基础,排除C项;据材料信息“无商不富”可知,这是肯定商业可以致富,故D项正确。

2.(2018·惠州4月模拟)战国时期,诸侯国先后推行“授田制”,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贵族,而是直接分配给奴隶和农民耕种,或赏给有军功的贵族。

这一制度有利于(B)A.推广精耕细作B.推动社会转型C.抑制土地兼并D.改变地租形式【解析】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比较粗糙,材料中的奴隶生产依然属于粗放式的集体生产,故A 项错误;材料阐述了授田制下君主将土地直接分给农民和军功贵族,改变了分封制和井田制下各诸侯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由贵族组织奴隶在井田上劳作,先公田后私田的传统,加强了君主权力,削弱了贵族的权力,有利于军功地主和自耕农的形成,推动了社会的转型,故B项正确;材料中把土地赏给有军功的贵族,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会导致土地兼并,故C项错误;地租是地主与佃农之间的经济关系,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

3.(2018·武汉4月调研)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政策在东汉初期一度废止,从南宋到明清,主持盐铁专卖政策的桑弘羊等人在道德上彻底名声扫地,但其政策思想被悄然继承。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C) A.重农抑商政策与商业环境宽松的矛盾B.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的冲击C.儒家经济理念与政府经济集权的矛盾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解析】汉武帝时期盐铁专卖政策导致商业环境紧张,故A项错误;汉武帝时期盐铁专卖政策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汉武帝时期盐铁专卖政策体现出政府经济集权,与儒家的重义轻利思想是相冲突的,故C项正确;D项只体现出汉武帝时期盐铁专卖政策,没有反映出“主持盐铁专卖政策的桑弘羊”名声扫地,故D项错误。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试卷三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试卷三

综合模拟试卷三(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代史巫开始分离,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

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 )A.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开始分离B.影响了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知C.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D.体现了周代政治理性化的趋势2.汉昭帝始元六年,大将军霍光以昭帝名义,令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贤良文学六十余人,讨论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等问题。

这次盐铁会议( )A.反映了汉朝朝议的民主作风B.说明政府干预市场色彩浓厚C.体现了汉朝人才辈出的盛况D.标志着汉朝专卖政策的开始3.下表是关于唐朝监察制度的叙述。

据此可知( )C.纠察结合理案,致使其官阶显赫D.职权相对独立,有利于整肃吏治4.“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

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据统计,西汉到清末,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10 473人,仅明清两代就有5 935人,约占总数的57%。

它表明中国古代自汉以来( )A.思想控制日趋严密B.行政效率不断提高C.官僚机构日益膨胀D.追谥准则渐趋完善5.1876年,《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文多篇,大加倡导。

该报主笔说,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但应者寥寥。

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政府积极推行重商政策 B.工业文明的优势被认同C.国人市场意识逐渐形成D.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晚清官员出洋学习发端,但常被诬为卖国;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主动派出;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奖励职官游学游历,发起四次集中派遣行动。

这一历程( )A.反映了清政府“天朝上国”观念的逐步动摇B.表明了清政府逐步沦为“洋人的朝廷”C.为清末新政的成功创造了有利环境D.标志着清政府“中体西用”思想的松动7.国民政府于1937年9月修正了《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删除了“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之主义者”为犯罪的条款。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增分策略01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增分策略01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一先秦时期的政治文明1.王位世袭制(1)确立:从夏朝开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最高统治者以“天下为家”,以个人意志取代众人的意志。

(2)影响:标志着中国氏族社会基本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经确立;以国王为中心的国家机构体制随之建立起来;王位世袭体现了权位的不可转移,后来成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

2.分封制(1)目的:加强和巩固周朝统治。

(2)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等,建立诸侯国。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等。

(3)评价:该制度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但春秋以后,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争霸,社会动荡。

3.宗法制(1)内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联系的制度。

(2)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小宗服从大宗;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3)作用:它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影响深远,其内涵仍然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4.礼乐制: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5.突出特点(1)贵族政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2)地方分权:各诸侯国独立性强,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等级森严:统治阶层内部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大宗、小宗存在严格的政治隶属关系。

[重点深化]从周至秦政治文明的演变(1)个人权力由分散到集中:由商周天子权力尚未集中到秦朝专制独裁的“皇帝制”。

(2)地方权力由独立到集权:由独立性较强的分封诸侯国到集权于中央的郡县。

(3)政治制度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到秦朝皇帝任免官员,从而形成官僚政治。

(4)权力执掌由贵族到官僚:国家权力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把持到秦朝由皇帝任命。

易错练1因望文生义而误选《殷周制度论》载:“是故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专题4古代希腊、罗马专题训练(202102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专题4古代希腊、罗马专题训练(202102

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专题训练H XMUAM T1 XUM \L__i V一、选择题1.(2018 •髙考押题卷一)由于城邦邦小民少,军事力量难以与大国相比,于是当马其顿南下及罗马向东挺进时,雅典民主制度就随雅典的火亡而退出历史舞台。

这段材料揭示了雅典城邦民主制得以运行的基本条件是(D )A.维持强大的军事力量B.小国寡民政治基础C.公民的集体主义意识D.没有强大的邻邦【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雅典火亡主要是别国军事力量侵略造成的,即“马英顿南下及罗马向东挺进”,而雅典的火亡意味着雅典民主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故可推断雅典城邦民主制得以运行的基本条件是雅典周边没有强大的邻邦出现,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由于城邦邦小民少,军事力呈难以与大国相比”相背离;B、C两项与材料主旨无关。

2.(2018・4月预测押题卷II)公元前431年,伯利克里宣称:“ 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

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 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

”在此,伯利克里宣扬了( A )A.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B.应该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的思想C.雅典民主政体并不排斥有限的特权D.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

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在实质上反映了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与财产、贫富无关,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废除财产等级制,故B项错误:材料明确排除了特权,故C项错误: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过于绝对,没有突岀民主政体,故D项错误。

3.(2018 •重庆二模)雅典公民大会发表演说者可能是工匠、铁匠、鞋匠、商人、店主、富人、穷人、贵族或普通人。

而台下听众可以通过叫啖、欢呼表示赞同,也可以通过起哄、嘲笑表示不满,甚至将演说者直接赶下台。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综合测试(2021021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综合测试(2021021

《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 (2018 •青岛5月模拟)《世本》记载“黄帝见百物,始穿井”。

考古发现,河南汤阴白营遗址中的水井,以及洛阳矬李遗址的一口圆形水井,距今约四千多年,证明四、五千年前中原地区水井已存在。

可见(B )A. 没有遗址辅证的古书必然有争议B •古代书籍与历史遗址有互证作用C. 考古遗址是历史认识的唯一来源D. 《世本》等书的历史研究价值不大【解析】从材料中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中原地区在距今四、五千年前,水井已比较普遍,这和《世本》上所述的“黄帝见百物,始穿井”,正好互相印证,故B项正确,D项错误;A项说法错误,错在“必然有争议”;C项说法错误,错在“唯一来源”。

2 . (2018 •广州二模)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

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A )A. 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B.血缘观念的淡化C.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D.君主专制的建立【解析】从材料“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中可以看出,春秋时期宗法血缘观念比较浓厚,同时比较重视个体家庭,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儒家思想的地位,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是秦朝设立的,故D项错误。

3. (2018 •南平二模)《周礼•冠义》云:“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

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

”据此可知,“冠义”( C )A. 强调君臣父子的纲常伦理B. 强化修身养性的教育功能C. 引导青少年重礼仪立德行D. 重视家族关系的和谐有序【解析】由材料“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

”可以得出其强调成人之后应该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不能全面概括材料大意,A项不正确;“修身养性”与材料所述不符,B项不正确;材料不仅涉及家族关系,还涉及君臣关系等,D项不正确。

推荐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综合测试含答案

推荐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综合测试含答案

《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8·青岛5月模拟)《世本》记载“黄帝见百物,始穿井”。

考古发现,河南汤阴白营遗址中的水井,以及洛阳矬李遗址的一口圆形水井,距今约四千多年,证明四、五千年前中原地区水井已存在。

可见(B)A.没有遗址辅证的古书必然有争议B.古代书籍与历史遗址有互证作用C.考古遗址是历史认识的唯一来源D.《世本》等书的历史研究价值不大【解析】从材料中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中原地区在距今四、五千年前,水井已比较普遍,这和《世本》上所述的“黄帝见百物,始穿井”,正好互相印证,故B项正确,D项错误;A项说法错误,错在“必然有争议”;C项说法错误,错在“唯一来源”。

2.(2018·广州二模)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

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A)A.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B.血缘观念的淡化C.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D.君主专制的建立【解析】从材料“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中可以看出,春秋时期宗法血缘观念比较浓厚,同时比较重视个体家庭,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儒家思想的地位,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是秦朝设立的,故D项错误。

3.(2018·南平二模)《周礼·冠义》云:“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

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

”据此可知,“冠义”(C) A.强调君臣父子的纲常伦理B.强化修身养性的教育功能C.引导青少年重礼仪立德行D.重视家族关系的和谐有序【解析】由材料“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

”可以得出其强调成人之后应该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不能全面概括材料大意,A项不正确;“修身养性”与材料所述不符,B项不正确;材料不仅涉及家族关系,还涉及君臣关系等,D项不正确。

2019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用书: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3 Word版含答案

2019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用书: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3 Word版含答案

专题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b)刀耕火种(原始社会)→石器锄耕(商周时期)→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2.古代中国耕作技术的进步——(b)原始阶段耒耜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少)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发达地区)汉代耦犁(西汉)→一牛挽犁(东汉)、耧车、曲柄锄、大镰唐代曲辕犁3.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1)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

(2)两汉: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王景成功治理黄河。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b)(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土地制度: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3)经营方式: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是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生产模式:精耕细作是我国封建农业的主要特色。

(5)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

(6)历史地位:农业在封建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7)主要作物:最早培植粟和水稻;明代引进推广玉米、甘薯。

1.中国古代社会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铁犁牛耕的普及。

②农民自身的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较高;努力改进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③封建政府的扶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2)不利因素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较低。

②由于规模小和生产条件简陋,古代农业经济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

2.古代农耕经济难以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1)政治因素:封建土地私有制很难实现社会财富的积累及向商业资本的转化。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既不能积累财富,也不能拓展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难以推动工业化。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2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师用书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2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师用书

第2讲权力支配下的农耕文明——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立德树人/多维思考/导向教学从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来看: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生态理念和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当前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借鉴古代的经济政策,发挥政府在农业和商业中的积极作用,对于促进农业和商业的产业转型,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从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来看:“一带一路”是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

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以其连接的文明形态之多、跨越历史时期之长而光耀人类文明的史册。

如今,中国以互尊互信、合作共赢、文明互鉴的诚意,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这个宏伟的战略构想,赋予古老的丝绸之路以全新的生命,承载着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也符合全球区域合作的时代潮流。

从近三年的高考命题点来看: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的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和土地制度、生存空间逐渐变动的经济重心的南移以及重大转型时期的商业发展是本专题的热考点。

复习备考时,既要对教材主干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又要注重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关系,关注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的历史变动、制度或社会结构的变迁,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高度认识古代中国经济的典型特征。

线索一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为突出特征。

线索二古代手工业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线索三古代商业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国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松散的过程。

线索四古代经济政策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两者均是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2019年4月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历史(考试版)

2019年4月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历史(考试版)

西方以获得一段时期的和平,并于这期间在西方帮助下加强军事力量”。据此可知,此项新政策的实施
A.打破了中国对外闭关锁国的状态
B.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冲突
C.提供了中国自强运动的良好环境
D.引发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9.1900—1911 年,中国通过日文、英文、法文共译各种西书至少 1599 种,占晚清 100 年译书总数的 69.8%,
地所植棉花不能满足需要,商人从山东、直隶、河南一带产棉区运来,而山东、直隶、河南则不事纺
织,“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这种情况说明
A.农本商末观念发生变化
B.民间商业资本日益活跃
历史试题 第 1页(共 4页)
C.农业多种经营方式兴盛
D.地区之间商品交换扩大
2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这位 28 岁的亲王为中国制定了一项新政策:中国应在外交上接纳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统治者推行抑商政策的措施及目的。(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北京政府经济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积极作用。(12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务院正式下达扩大企业自主权文件的意义。(5 分) 42.(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理论是重要的,相对于经济政策设计是第一层次的。经济理论相当于基础科学,经济政策 设计相当于应用科学。应当指出的是,人类对经济理论的研究是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急功近利的 政策设计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为了使政策设计更为科学,必须给其以科学的理论指导。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板块中国古代史专题突破练三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板块中国古代史专题突破练三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三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一、选择题1.(2021·辽宁沈阳一模)有研究表明:“定居聚落获取食物的开发领地半径约5千米,而采集渔猎等流动经济型聚落的领地半径则为10千米。

”这有利于印证( )A.采集渔猎是一种先进生产方式B.农业产生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影响C.人类的生产活动范围越来越大D.交通运输的不断进步与发展2.(2021·山东淄博一模)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出现交变现象。

行铜贝的楚国在晚期亦铸行布币,行刀币的齐、燕亦铸行圜钱。

这说明战国时期( )A.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B.统一市场逐渐形成C.区域间商贸联系的加强D.货币使用状况混乱3.(2021·山西太原一模)西汉政府在丝织业发达地区设置官营丝织作坊,如齐郡有“三服官”主管制作“天子之服”,所属“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

长安有东、西织室,汉元帝时,每年花费五千万钱以上。

这反映出汉朝( )A.丝织业的生产技术高超B.官营生产超过私营作坊C.官营丝织业生产规模大D.丝织业为政府垄断专卖4.(2021·广东梅州一模)汉朝的国有土地称为“公田”,除了使用士兵、服役农民耕种之外,遇到灾荒时还“假”(出租借贷)给百姓耕种并征收一定数量的假税,称为“假民公田”。

从东汉永平九年(公元66年)到元兴元年(公元105年),政府假民公田近20次。

这一措施( )A.有利于维护政权的稳定B.改变了土地所有制C.打击了地主豪强的势力D.扩大了自耕农群体5.(2021·北京西城期末)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在曲折中发展,南方的开发初见成效。

促进南方开发的有利因素是( )A.大部分时期处于分裂状态,社会动荡B.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C.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D.汉族与内迁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6.(2021·山东济宁一模)据《文献通考》载,孝文帝颁行均田令:“令有盈者无受不还,不足者受种如法,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不得卖其分,亦不得买过所足。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ppt课件 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 专题4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ppt课件 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 专题4

私有财产 神圣不可侵犯;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 2.基本内容: 承认___________ 等”。
3.历史作用 (1)维系了古罗马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社会政治和经济基础。 (2)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法治思想;法律形式和内容;法律制度。 资本主义 发展的有力武器。 (3)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和推进___________
【规律认识】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是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而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则是 罗马疆域不断扩大和统治地区民族众多,经济发展的结果。
《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它也是
公民法的一个代表;公民法主要是调整罗马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适用于所有 罗马公民。 (2)万民法是指罗马帝国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 切自由民的法律,主要内容是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
(2)“轮番而治”:雅典“五百人议事会”经过抽签选举产生, 30 岁以上的
公民一生可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3)权力制约:体现在公民集体对官吏的监督和制约。“五百人议事会”这
一具有立法、行政和司法职能的权力机构,受到“公民大会”,也受到由人民 直接广泛参与的“陪审法庭”的制约。陶片放逐法也制约着官员的特权。 (4)法律至上:雅典严格实行法治,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雅典人视宪法为 最高法律,神圣不可侵犯。
的民主原则,故C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公民大会决策具有科学性,故A项错
误;材料也没有反映雅典公职都通过抽签选举产生,故 B项错误;材料主旨并 不是说明民主权利的使用注重程序,而是雅典公民任公职的依据,故 D 项错
误。
考点二
罗马法

2023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专题3Word版含答案

2023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专题3Word版含答案

2023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专题3Word版含答案第一部分专题三一、选择题1.(2023·高考历史模拟卷一)《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于不常”(《康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等思想。

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D) 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历史事物的能力。

由材料信息“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反映出殷人将鬼神作为万物主宰的天命观。

由“惟命于不常”“惟德是辅”“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周代则认为命运无常,只有品德高尚、按人民意愿办事,治国有方的人才是天命的延续。

从天命观的这一发展,可以看出天命观彰显出一定理性色彩,D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的描述相悖,明显错误;B项属于无关项;C项不符合题干“实质上”要求;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D。

2.(2023·乌鲁木齐)古代儒家学者认为:“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这表明儒者(C)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C.具有经世济民情怀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解析】“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是指通过自身素养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回报他人和社会,体现的是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因此这种主张表明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故答案为C项;A项结论无法得出,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对于社会变革的态度,排除B项;D项“复古”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3.(2023·高考押题卷一)战国申不害重“术”,其思想以加强君主专制为核心;王夫之却将其学说斥为“洪水猛兽”,主张在政府内部分权,各级官吏都要有自己的权力,君主不能过多的干涉。

造成这种认识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是(C)A.阶级立场根本不同C.社会发展阶段不同B.受外来思想影响不同D.学术指导思想的不同【解析】申不害是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加强君主专制,要求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他的主张符合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要求。

2019年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5 含答案

2019年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5 含答案

专题5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加试)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历史遗迹——万里长城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一)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大举措及意义【加试】——(c)(1)通过《世界遗产公约》。

(2)成立世界遗产委员会。

对遗产进行保护,提供技术和经费的援助。

(3)成立世界遗产中心:负责《世界遗产公约》实施的日常工作。

2.《世界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名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加试】——(b)(1)《世界遗产公约》:1972年达成协议并通过。

①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利用国际的援助和合作。

②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

(2)《世界遗产名录》①类型: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②标准:真实性和完整性。

(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年通过,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具体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方面。

3.确认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则和世界文化遗产登录标准【加试】——(c)(1)原则①真实性,是指遗产产生时以及后来形成的各种特性。

②完整性,一是指范围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的保护遗产组织与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完整;二是指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的保持遗产地理位置上相互连接的相关部分,完整地体现其文化价值。

(2)登录标准: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符合一项或几项标准。

4.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加试】——(c)(1)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无比珍贵的教科书。

这种价值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未来的人类。

(2)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促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宝贵资源。

(3)是进行学术研究尤其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5.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加试】——(c)(1)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反对对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环境作任何的改动,反对增加新的不协调的建筑,反对滥加假古董,甚至反对不必要的“修复”。

2019届《全品高考》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模块1 古代中国与世界 听课答案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全品高考》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模块1 古代中国与世界  听课答案   Word版含解析

模块一古代中国与世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考点一【深化理解】试练1B[解析]遵循血缘政治传统是指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故B项正确;强化了专制皇权是从秦朝开始的,故C项错误;儒学在春秋时期产生,故D项错误。

试练2D[解析]题目未涉及神权,A项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反映了血缘关系仍发挥重要作用,故B项错误;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C项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作‘立家’”“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表明,周王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正确。

试练3C[解析]根据所学,西周分封的土地归周天子所有,属于土地国有制,故A项错误;据材料“除了授予土地给盂之外,还赐给他‘夷司王臣十又三伯’”可知,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管理,这是分权给地方,故B项错误,据材料“赐给他‘夷司王臣十又三伯’”“殷民七族”“怀姓九宗”可知,周王授予诸侯土地和不同部落的人民,有利于各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故C项正确;分封有利于加强宗法制,故D项错误。

试练4D[解析]“工官制实现了标准化器物生产”,这属于明显的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表明诸侯国青铜等器物的来源,所以不能臆断这些器物是周王室对诸侯的赏赐,故B项错误;诸侯国未必都是周王室的同姓亲族,故C项错误;分封制的推行有利于周王统治范围的扩大和天下共主地位的巩固,同时必然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扩展与传播,故D项正确。

试练5B[解析]材料中“食有劳而禄有功”“各国相继效仿并不断推陈出新”这些措施不仅仅是针对贵族,故A项错误;世卿世禄制体现了以“亲、故”作为赏赐标准,材料中“不再以‘亲、故’而以‘功劳’作为赏赐的标准”表明世卿世禄制日益瓦解,故B项正确;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材料中未涉及官僚政治确立,故C项错误;分封制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材料中“不再以‘亲、故’……作为赏赐的标准”体现了分封制瓦解而非发展,故D项错误。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卷三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卷三新人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综合卷三)1、《左传》记载:“晋卻至与周争田。

王命刘康公、单襄公讼诸晋。

……晋候使卻至勿政争。

”材料反映出( )A.周天子丧失土地主宰权B.宗法制度已经全面崩溃C.土地私有制已普遍确立D.晋侯正式取得霸主地位2、西汉初,皇后名义上可以参与国家事务,并在宫中设立专门机构,有一系列官吏。

到了东汉,这些机构和官吏多被裁撤,剩余官员也改由宦官担任。

这种变化说明汉朝( )A.道德因素影响权力分配B.君主权力逐渐转移至外朝C.避免了外戚干政的可能性D.统治者更加重视行政效率3、雅典“公民打破了支配者与被支配者之间的鸿沟,使从政成为一种展现公民荣誉、责任和潜能的机会,而不会成为少数人操控他人命运和以权谋私的机会。

”这是因为古代雅典( )A.确立了以法治国的原则B.实行了轮番执政民主制C.公民以城邦利益为宗旨D.提高了执政者的责任感4、有人指出“《天津条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咸丰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尤其是想把取消“公使驻京”作为“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贸易为条件”。

据此判断( )A.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B.清政府具有强烈的民族观念C.清政府放弃天朝上国思想D.清政府极力地维护国家主权5、1935年6月.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在其《中国未来的局势》中认为:“他知道自己会吃败仗,而失败就意味着后方会爆发叛乱。

因此他情愿坐视不动.控制住他能够控制的一切.指望外国的影响帮助他保住外国企业十分集中的上海。

”可见. 史迪威认为国民政府( )A.开展了全国抗战的准备工作B.借助外交政策以谋求局势缓和C.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D.以对日退让换取领土主权完整6、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 )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B.物流通畅的草市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工官监管的夜市7、下图是1978-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及占GDP比重变化图,其反映出中国( )①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增长②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③始终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④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持续增长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有学者认为:“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专题三一、选择题1.(2018·高考历史模拟卷一)《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于不常”(《康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等思想。

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D) 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历史事物的能力。

由材料信息“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反映出殷人将鬼神作为万物主宰的天命观。

由“惟命于不常”“惟德是辅”“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周代则认为命运无常,只有品德高尚、按人民意愿办事,治国有方的人才是天命的延续。

从天命观的这一发展,可以看出天命观彰显出一定理性色彩,D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的描述相悖,明显错误;B项属于无关项;C项不符合题干“实质上”要求;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D。

2.(2018·乌鲁木齐)古代儒家学者认为:“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这表明儒者(C)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具有经世济民情怀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解析】“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是指通过自身素养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回报他人和社会,体现的是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因此这种主张表明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故答案为C 项;A项结论无法得出,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对于社会变革的态度,排除B项;D项“复古”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3.(2018·高考押题卷一)战国申不害重“术”,其思想以加强君主专制为核心;王夫之却将其学说斥为“洪水猛兽”,主张在政府内部分权,各级官吏都要有自己的权力,君主不能过多的干涉。

造成这种认识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是(C)A.阶级立场根本不同B.受外来思想影响不同C.社会发展阶段不同D.学术指导思想的不同【解析】申不害是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加强君主专制,要求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他的主张符合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要求。

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属于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是其产生的经济根源。

所以,其决定性原因正是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故C项符合题意;两者均是地主阶级代表,A项错误;B、D两项均不是决定性因素。

4.(2018·福州三模)东汉献帝时,就重臣伏完与其女(系汉献帝的皇后)相见的礼仪展开激论,最后采纳郑玄意见:伏完公事时从臣礼,皇后在私下场合从子礼。

郑玄之议为后世所沿用,并在1123年高丽类似争议中被引为案例,成功逼迫仁宗外祖、权臣李资谦让步遵从。

这表明(B) A.礼乐制度得以重建B.儒家伦理影响深远C.君臣矛盾得以化解D.中华文化圈的形成【解析】材料“伏完公事时从臣礼,皇后在私下场合从子礼”体现出“忠孝”的思想,这是儒家的伦理,材料“郑玄之议为后世所沿用,并在1123年高丽类似争议中被引为案例”说明儒家思想影响深远,故B项正确;礼乐制度是西周时期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故A项错误;C 项说法错误,错在“化解”;中华文化圈是逐渐形成的,材料中无法体现出D项。

5.(2018·4月预测押题卷Ⅱ)儒家提倡土葬、厚葬,认为人死应入土为安。

但宋代却出现“贫下之家,送终之具,唯务从简,是以从来率以火化为便,相习成风,势难遽革。

”由此可知(C) A.经济发展推动丧葬习俗变化B.宋代儒家伦理体系受到冲击C.传统习俗受到现实因素制约D.土葬习俗在宋代以后被放弃【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富人可以土葬、厚葬,而穷人只能火葬、薄葬,这是受经济现实制约的,即材料意在强调传统习俗受到经济现实制约,选项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和材料主旨恰恰相反,不符合题意,排除;宋代是宋代儒家伦理体系强化时期,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土葬习俗在宋代以后仍然存在,选项D不符合意,排除。

6.(2018·绵阳)唐朝女性服饰图案丰富华丽,色彩鲜艳,多有富贵之气。

而宋朝女性服饰纹样清秀,颜色淡雅,风格趋于含蓄简约。

这一变化根源于(A)A.社会环境的变化B.统治者意识的影响C.学术思想的衍化D.各民族融合的程度【解析】唐朝开放繁荣,是空前的大一统帝国,表现出宏大的盛世景象;宋朝商业经济繁荣,文化气息浓厚,讲求自我表现。

因此女性服饰变化根源于社会环境的变化,故答案为A项。

其他三项对这一变化也有影响,但不符合题干中“根源于”的要求,排除B、C、D三项。

7.(2018·四川高三“联测促改”)隋唐立法工作在中国古代法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在例律首列“十恶”为常赦所不赦的十项大罪,具体包括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其性质或为危及君权、或为破坏家族伦理,皆在严禁之列。

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深受儒家宗法理论影响B.与孔子“仁爱”思想背道而驰C.是理学思想的法律体现D.以维护君主专制为唯一的目的【解析】据材料“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其性质或为危及君权、或为破坏家族伦理”可以得出隋唐立法深受儒家宗法理论影响,故A项正确;隋唐立法深受儒家宗法理论影响,与孔子的“仁爱”思想并不冲突,故B项错误;理学出现于宋代,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法律的条文,没有涉及目的,故D项错误。

8.(2018·南平二模)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C)AB.儒家思想是书院教育的核心C.中国经济文化重心逐渐南移D.政局动荡影响书院教育发展【解析】材料表明南宋时期,虽然存在时间较短,但书院数量较多,说明南宋时期书院教育较为发达,南宋偏安江南,教育的发展折射出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C项符合题意;材料只涉及书院的数量,没有涉及其他形式的教育的比较,得不出A项的结论;材料没有涉及书院教学的内容,B项不正确;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唐代相对两宋时期社会更加稳定,但书院不如两宋时期多。

9.(2018·梅州5月模拟)费正清所著的《中国新史》中引用研究者的观点称:“中国算盘的计算效率尽管惊人,却只限于十二位数左右一次数组计算,不能做高级代数计算。

……中国在十四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这段时期比较欠缺数学上的创新,可能正是为算盘便利好用付出的代价。

”这一观点认为(A)A.算盘限制了古代中国数学发展B.算盘的普遍使用开始于明朝C.算盘便利了古代中国商品交易D.算盘是外国传入的计算工具【解析】材料“中国在十四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这段时期比较欠缺数学上的创新,可能正是为算盘便利好用付出的代价”反映了算盘的便利性使古代中国数学发展缺乏创新动力,故A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算盘的普遍使用开始于明朝,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算盘便利了古代中国商品交易,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算盘是外国传入的计算工具,故D项错误。

10.(2018·重庆二模)清末《中国数学史》介绍了当时士大夫西算借根的方法。

士大夫们不但用天干地支替代abc和xy,还用《易经》中阴阳爻代替加减符号,于是x2+ac=bx就成了“亥亥一(阳爻)甲丙等于乙亥”。

这一现象反映了(B)A.西学东渐后近代数学传入中国B.近代中国社会封闭落后的心态C.西方近代数学中国化的必要性D.传统文化与近代数学相互交融【解析】材料反映的中国数学家对西方数学的介绍建立在传统文化上,没有涉及到西方数学传入中国的内容,且根据所学西方数学传入中国是在明末清初并非是清末,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士大夫们不但用天干地支替代abc和xy,还用《易经》中阴阳爻代替加减符号”体现了士大夫阶层仍旧用传统中学介绍西方数学,体现了传统天朝上国的以中学为主的自信,故B项正确;材料仅是涉及了中国士大夫介绍西学仍旧采用以中学为主的思路,并不能体现介绍的必要性,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是以传统文化介绍近代数学,并不反映相互交融,故D项错误。

11.(2018·高考模拟历史调研卷一)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

如一次出考题为“野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

画家要表现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

由此可知(D)A.宋代风俗画盛行于宫廷和民间B.宋代统治者治国水平和艺术才能都很高C.宋代科举考试增加了绘画科目D.宋代绘画反映出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影响【解析】关键信息是“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

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反应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

理学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所以也表现在书法、绘画等艺术中,就是强调精神、气度等。

A、C两项史实错误,B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12.(2018·鲁鄂联考五)元明之际的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中都描绘了一个现象:吴用和诸葛亮分别是梁山政权和蜀汉政权的灵魂,但二人均自居于军师之位,要得到一个“非文士”作主子并甘心为之效劳;而作为主子的宋江和刘备又必须具备一种特性,那就是对军师言听计从而又勇于承担一切责任。

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反映了文士心中理想的君臣关系B.是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价值观的表现C.反映了文人限制君权的政治诉求D.纯粹是两部小说里出现的偶然巧合【解析】“吴用和诸葛亮分别是梁山政权和蜀汉政权的灵魂”“非文士作主子并甘心为之效劳”说明古代文士心中理想的君臣关系,A项正确;此时价值观念不符合材料主旨,B项错误;文人并不是限制君权,C项错误;D项中“偶然巧合”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13.(2018·高考押题卷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夏商西周时代的“先王”们都是“议事以制不为刑辟”,他们“临事设刑,不豫设法”的做法,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把法的历史推进到成文法时代。

春秋人之所以频繁的引用制、常、典、则等多种法律形式,说明他们的时代不存在大规模的法典。

到了战国时期,平民数量急剧上升,在社会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平民已经有了诉讼要求,在这样的时代,法治思想就不应再表现为当政者的“临时制刑”,而应当是事前“为刑辟”,制定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形式较为统一的成文法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摘编自徐祥民《法家法律思想研究》材料二在中国法律思想发展过程中,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一种特别的司法制度,就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

魏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思想越来越多受到以“礼”为核心的纲常原则的指导。

“以礼制刑,礼法合一”是对唐朝法律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

今天,“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等法治思想已经深入到国民的意识当中。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在法律的制定修订中,把历史上的或者外国的制度拿来加以改造以为我所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