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区域性医疗中心

合集下载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需求。

区域医疗中心是为了解决区域内医疗服务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而设立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为广大居民提供高质量、便捷的医疗服务。

本方案旨在提出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实施方案,以满足人们对于更好的医疗服务的需求。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建设一所现代化的、综合性的区域医疗中心,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满足居民在健康保健、医疗服务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需求。

2.原则:a.充分调研:对目标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人口结构、医疗资源分布以及居民需求等情况,为医疗中心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依据。

b.合理规划: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包括建设规模、设施布局、人员配置等,确保医疗中心的功能和效益最大化。

c.突出特色:依据目标地区的特色和需求,突出医疗中心的特色,发挥其在特定领域的优势,提供高端、差异化的医疗服务。

d.全面配套:医疗中心的建设不仅要考虑医疗技术和设施,还要兼顾人员培训、科研创新、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配套工作,力求将医疗中心打造成为综合性医疗服务平台。

e.高效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明确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医疗中心的运营和服务质量。

三、建设内容与步骤1.医疗设施建设a.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医疗大楼,满足医院的日常运营需求。

b.配套设施包括检查室、手术室、住院部、急救中心、药房等,以及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

c.设计合理的内部通道和外部交通路线,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出入和运输。

2.人员配置与培训a.配备专业的医疗团队,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确保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b.建立科学的人员培训体系,持续提高医疗团队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

3.科研与创新a.组建科研团队,开展医疗技术研究和临床试验,促进医疗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b.建立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和经验,提高科研水平。

4.信息化建设a.建立健全的电子医疗档案系统,便于患者随时查阅和管理个人病历。

用环境与健康打造重庆最优区域性医疗中心

用环境与健康打造重庆最优区域性医疗中心
全 在环 境与 健康 方面 助力 万州 区整体 设 有 1个 总 院 ,8个 特 色 分 院 。 早 获得 了多 项 荣誉 ,包 括 : 国百佳 医
发展 ,为把 万 州打造 成 为重庆 第二 在 2 0 0 7年 ,重 庆 市 委 、 市 政 府 便 出 院 ;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 全国百 关于 加 快万 州经济 社会 发展 的 姓 放 心示 范 医 院 : 国文 明单 位 : 全 全 大城 市打 下 良好基 础。 中国产 学研 台 《 合作促进会 副会长、秘书长王建华 , 决 定 》 0 ,2 1 0发布 《 于加 快 把 万 国 卫 生 系统 卫生 文 化 建 设 先进 单 位 ; 关
峡 中心 医院创 建全 国环境 与健 康产 口的医疗保 健任 务。 医院 占地面 积 内达 到 先进 水平 。 在 医院 全体 医务 人 学 研 合作 创 新 示范 基 地 建 言 献策 , 4 0亩 , 建 筑 面 积 达 4 0 3万 平 方 米 , 员 的 共 同努 力下 ,重庆 三 峡 中心 医 院
全 重 庆 市 万 州 区 副 区 长 吴 宏 伟 ,万 州 州 建成 重庆第二大城市 的决定 》 ,明 全 国 改革创 新 医院 ; 国 医药 卫 生 系 “ 全 区经 济开 发 区副主 任谭 俊英 ,万州 确 提 出 : 将 三 峡 中心 医 院建 成 全 市 统 先进 集体 ; 国综 合 医 院 中医 药工 全 全 区卫 生 局 党 委 书 记、局 长 张 先祥 , 区 域 性 医 疗 中 心 , 提 升 三 峡 中 心 医 作 示范 单位 ; 国三 八 红旗 集 体 ; 万 州 区 科 委 副 主 任 李 果 , 万 州 区 科 院 医疗 科 技服 务 的辐 射 能 力 ” 。 协 主 席 蒋 明 以 及 重 庆 三 峡 中 心 医 院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区域医疗中心是指在特定地区内集中建设一批医疗机构,以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和综合性的医疗保健服务。

下面将从提高医疗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探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

首先,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可以提高医疗水平。

由于医疗资源的集中配置和专业化的医疗团队,区域医疗中心可以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这些中心通常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拥有一流的医生和护士团队,能够提供更加精确、有效和安全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此外,区域医疗中心还能吸引国内外优秀的医学人才,进一步提升医疗水平。

其次,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下,各地医疗资源分散,存在着资源浪费和不均衡的问题。

而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可以将医疗资源集中起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并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此外,区域医疗中心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医疗机构合作,共享资源,提高整体效益。

第三,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可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在传统的就医模式下,患者往往需要跑多个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耗费时间和精力。

而区域医疗中心集聚了多个专科和综合性的医疗机构,可以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诊疗服务。

患者只需在一个地方就可以获得全面的诊断和治疗,不仅减少了患者的就医时间和费用,还提高了就医效率。

此外,区域医疗中心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最后,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会吸引大量患者前来就医,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周边地区的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将会得到发展。

同时,区域医疗中心还能够吸引优秀的医学人才和科技企业进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这些都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言材料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言材料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好!很荣幸能在这个场合发言,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情况。

首先,我们所在的区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医疗资源不足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现有的医疗设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因此,建设一个现代化、综合性的区域医疗中心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其次,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我们区域的医疗服务水平。

一方面,它将提供更丰富、更专业的医疗资源,包括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高水平的医疗团队以及全面的医疗服务。

另一方面,区域医疗中心将整合现有的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协同性和连续性,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我们还注重区域医疗中心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衔接与合作。

我们将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加大对基层医疗队伍的培训和支持,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治水平。

通过深化医联体合作、建立转诊制度等方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形成了“上级医疗中心+基层医疗机构”的良性互动模式。

最后,我希望借此机会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并支持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

建设一个现代化、综合性的区域医疗中心需要大量的投入,我们需要各界的支持与配合。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
才能够改善区域的医疗服务水平,让更多的人受益,让整个社会更加健康和安康。

谢谢大家!。

优化服务 打造区域医疗中心

优化服务 打造区域医疗中心

78 民生周刊 2016.04.25专题Feature优化服务 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在榆林市卫生行业,说起“排头兵”无疑是榆林市第一医院,这所有着光荣传统的医院,曾为陕北老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十二五”期间,医院抓住机遇,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现由榆林院区、绥德院区两个院区组成,服务范围几乎覆盖了整个榆林版图。

面对“十三五”,医院如何发展?如何定位?如何进一步满足社会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如何顺应国家分级诊疗的政策?是摆在榆林市第一医院面前的首要问题。

重点抓“六大工程”2012年以来,医院制定并按□ 蒋水滨 符金壮照《榆林市第一医院2012—2016五年发展规划》内容,分阶段开展医院各项工作,并以评审评价工作为契机,以六大工程建设为重点,分别将基础建设工程、人才奠基工程、文化强院工程、科技兴院工程、行风促进工程和职工幸福工程作为医院的重点工作内容并实施。

医院始终顺应国务院关于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精神,制定了榆林市第一医院2016年工作计划,并将优化服务确定为医院2016年管理主题。

榆林市第一医院认真贯彻卫计委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精神,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并落实《2016—2017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工作计划》,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完成好年度指令性任务,为榆林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在新年度工作中,医院将在分级诊疗和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基础上,保障对口支援、患者回访以及医疗服务的投入;加强社区、对外工作管理,切实保障社区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切实加强职工服务意识教育,引导全员正确定位行业服务性质、树立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真正把服务当成自身的工作职责和职业追求;教育职工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主动与服务对象充分沟通和交流,清楚地知道服务对象需要自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在加强岗位服务行为、服务技能和服务流程的标准化培训的同时,切实规范、统一员工的服务形象;逐步加强服务品牌建设,开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79展服务制度培训、服务案例讨论、服务技能竞赛、服务效果评比等专项活动,激励全员切实提高服务能力、优化诊疗服务流程,全力以赴改善服务对象体验。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案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案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案1. 引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进程,各地区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成为重要的一项任务。

本文将讨论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方案,包括选址、建设规模、设施配置等。

2. 选址2.1 选址要求区域医疗中心的选址应考虑以下几个要求:•位于人口密集区:选址应考虑到人口分布情况,尽量选择人口密集的地区,以方便人们的就医需求。

•交通便利:选址应考虑道路交通和公共交通设施的便利程度,以方便患者的就医和医护人员的出行。

•地理条件优良:选址应考虑地方气候、自然灾害等因素,以确保医疗中心的正常运营。

2.2 选址过程选址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相关数据:收集人口分布数据、交通状况、气候情况等相关数据。

2.数据分析:利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寻找合适的选址候选地。

3.筛选候选地:根据分析结果,筛选出若干候选地。

4.综合评估:对候选地进行综合评估,包括交通便利程度、地理条件、用地价格等因素。

5.最终选址: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最终选址。

3. 建设规模3.1 床位数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规模应根据人口规模和需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建议根据以下指标进行评估:•区域人口数量•医疗资源需求•周边已有医疗设施的数量和规模3.2 科室设置区域医疗中心应包含以下常见科室:•门诊部:提供日常门诊服务,包括普通门诊、专科门诊等。

•急诊科:提供急诊医疗救治,包括急诊手术室等。

•住院部:提供住院服务,包括普通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

•检验科:提供实验室检验服务。

•影像科:提供放射科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服务。

•手术室:提供手术服务,包括普通手术室、麻醉科等。

•药房:提供药物配发服务。

4. 设施配置区域医疗中心的设施配置应充分考虑到医疗服务的需求和患者的舒适度。

4.1 建筑设计医疗中心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空间规划:根据医疗服务流程进行空间规划,保证各科室流程的顺畅。

•环境舒适性:考虑医院的照明、通风、隔音等环境因素,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

某市卫健委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经验材料

某市卫健委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经验材料

某市卫健委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经验材料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市卫健委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按照中央及省、市部署要求,紧紧抓住国家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有利契机,深入实施“健康XX”战略,科学谋划,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开启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更好地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在改革创新、医疗机构建设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生动真实地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一、以市中心医院为龙头,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XX市中心医院是我市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连续三年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进入A级行列,位居地市级医院第一名,XXXX年XX 月被成功遴选为首批国家投资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

一年来,市中心医院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重点病种治疗水平与国内一流医院差距大幅缩小,服务全市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水平明显提升。

在学科建设方面,市中心医院按照“建高地、锻长板、补短板、填空白”的原则,持续推进重点专科“上台阶”工程,心血管内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和国家级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双获批,实现历史性突破。

在人才引进方面,市中心医院注重发挥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强化高端人才对医院科技创新的示范引领作用,新签约“运才兴运”专家X名,自主引进各类人才XXX 余人,XX人通过高级职称自主评审,XXX 名“运才兴运”特聘专家、“百名精英人才”、“三晋英才” 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在科研发展方面,以药物临床试验基地为平台,以中心实验室为突破口,设立陈志南院士专家协作中心,获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承担单位。

(一)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加强规范建设“基础柱”以党建品牌建设为统领,硬件上高标准打造党建活动阵地,软件上充分发挥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把医院党的建设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制定医院章程,并以章程为统领,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构、管理制度、议事规则、办事程序等,逐步规范党建工作制度。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方案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医疗需求的提升,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变得越发迫切。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居民的医疗需求,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将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

区域医疗中心应该位于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地区,以方便居民就医。

同时,要考虑到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分配,选择一个能够辐射周边地区的位置。

其次,我们将进行医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在医疗设施的规划上,我们将充分考虑到医院的功能布局、科室设置、诊疗设备的配置等,以满足不同病种的诊疗需求。

在医疗设施的建设上,我们将注重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和舒适性,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

同时,我们将加强医疗人才队伍的建设。

区域医疗中心需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医疗团队,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我们将通过引进人才、培训提升和激励机制,建设一支专业、高效的医疗团队。

另外,我们将加强医疗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和更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将不断引进最新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以提高诊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同时,我们也将注重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医疗服务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建立科学的医疗服务流程,规范医疗行为,加强医疗质量评估和监督,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最后,我们将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和交流。

区域医疗中心应该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居民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涉及地理位置选择、医疗设施规划建设、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医疗设备技术引进更新、医疗服务管理质量控制和与社区的合作交流等多个方面。

我们将全面推进这些工作,努力打造一所功能齐全、服务优良的区域医疗中心,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基层反映关于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的建议

基层反映关于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的建议

基层反映关于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的建议近年来,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健康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医学检验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但是,目前我国医学检验中心的发展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区域分布不均衡、检测项目不全面、设施设备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医学检验中心的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为此,我建议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以推动医学检验中心的发展和提高服务水平。

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的目的在于集中资源、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

首先,在资源的分配上,“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可以集中人才、设备和资金,形成规模效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

其次,通过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当前,我国医学检验中心的分布不均衡,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医学检验中心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低于城市地区。

而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可以将优质的医学检验资源引入农村地区,弥补资源缺乏的问题,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

同时,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还可以推动医学检验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当前,我国医学检验中心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着检测项目不完全、操作流程不规范等问题。

而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操作流程,推动医学检验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选址上要考虑到周边医疗资源的分布和需求情况,确保“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的服务范围能够覆盖到更广泛的人群,特别是农村地区。

其次,在设备和技术人员的配置上要保持先进水平,并不断更新和提升。

医学检验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只有具备先进设备和高水平的技术人员才能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最后,在管理和运营上要加强监督和指导,确保医学检验中心的良性运营和高效服务。

总之,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是推动医学检验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区域性医疗共享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区域性医疗共享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区域性医疗共享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区域性医疗共享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覆盖范围,建设区域性医疗共享中心成为必要的举措。

本实施方案旨在促进区域医疗共享中心的实施,并为中心的建设提供详细的工作计划。

二、建设内容1. 建设区域性医疗共享中心,包括建设中心的运营管理部门、医学科研中心、临床研究中心、医疗设备共享中心等。

2. 建设医疗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包括智能化的预约挂号系统、电子病历共享平台、医学影像共享平台等。

3. 建设医疗服务网络,实现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医疗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

4.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引进智能化医疗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三、实施步骤1. 确定建设区域性医疗共享中心的具体位置和范围,制定建设规划和安全评估报告。

2. 设立中心的运营管理部门,组建专业团队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和运营。

3. 招募医学科研团队和临床研究团队,引进优秀的医疗人才和科研设备。

4. 建设智能化的医疗设备共享中心,投资采购高端的医疗设备,实现设备的共享和互联互通。

5. 建设医疗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医疗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提供便捷的预约挂号和电子病历服务。

6. 建设医疗服务网络,推动设立医疗联盟,促进各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和共享,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7. 完善医疗服务流程,引进智能化的医疗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资源需求1. 资金支持:政府部门应提供资金支持,用于医疗设备的采购、医疗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和医疗服务网络的搭建。

2. 人才引进:相关部门应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引进医学科研人员、临床研究人员和医疗管理人才,为医疗共享中心提供专业的技术和管理支持。

3. 政策支持:相关政策应给予医疗共享中心优惠政策,包括税收优惠、用地优惠、科研资金支持等。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一、学科设置1. 学科设置应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要求,包括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的设置。

2. 学科设置应考虑区域医疗需求,满足不同地区患者的医疗需求。

3. 学科设置应具有完整的服务体系和较高的服务水平,能够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二、医疗技术水平1. 医疗技术水平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能够承担国家级和省级医疗科研项目。

2. 应具备开展高难度、复杂性医疗技术的能力,如器官移植、肿瘤诊疗等。

3. 应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三、人才队伍1. 人才队伍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医疗技术,有较多的知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

2. 应具备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能够培养和吸引优秀的医学人才。

3. 应重视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队伍结构。

四、科研能力1. 应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有较多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

2. 应有较强的科研转化能力,能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和医疗服务。

3. 应重视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和高校保持紧密合作。

五、管理水平1. 应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能够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

2. 应具备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能够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3. 应重视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六、辐射带动作用1. 应具备较好的区域辐射带动作用,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2. 应积极推广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管理经验,促进区域医疗卫生事业的均衡发展。

3. 应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公益性医疗活动。

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实施方案

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实施方案

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实施方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增加,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已成为当前医疗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区域医疗中心是指在区域内为数百万人口提供医疗服务的大型医疗机构,它具有较强的综合医疗服务能力,能够承担较大规模的医疗救治任务,是医疗资源的集中和优化配置,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必要性。

1. 医疗资源整合,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有助于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2.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区域医疗中心集中了高水平的医疗专家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高效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

3. 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区域医疗中心具备较强的医疗救治能力,能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灾害,提高应急救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二、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实施方案。

1. 确定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地理位置,应根据人口分布、医疗资源分布、交通便捷性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地理位置,以便更好地为周边地区提供医疗服务。

2. 完善医疗设施和设备,建设区域医疗中心需要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设施,包括医疗影像设备、手术设备、实验室设备等,以满足各类医疗需求。

3. 强化医疗团队建设,区域医疗中心需要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医疗团队,包括专家、医生、护士等,确保医疗服务的专业化和高效性。

4.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区域医疗中心需要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包括门诊诊疗、住院治疗、急诊救治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5.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区域医疗中心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病历、医疗影像等信息化系统,提高医疗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6.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设区域医疗中心需要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有效和高质量。

三、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保障措施。

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投入力度,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确保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深圳样板

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深圳样板

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深圳样板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深圳样板近年来,中国医疗体系改革不断推进,为了建立更加完善、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深圳市积极探索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的医疗模式,以提升城市医疗服务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在深圳市,以区域医疗中心为核心,围绕基层医疗集团进行整合和优化资源的配置已成为一种共识。

区域医疗中心作为医疗资源的重要集聚地,可以发挥更高水平的医疗技术、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与基层医疗集团紧密衔接,形成覆盖全市范围的协同发展格局。

这种模式的建立旨在实现“大医院效能,基层医疗贴心”的目标,将医疗服务延伸到每个社区,提高基层医疗质量,减轻大医院的压力,让患者就近就医,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在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的模式中,深圳市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其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首先,在政策法规层面,深圳市出台了以“医联体”为核心的相关政策文件,鼓励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等基层医疗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医疗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其次,深圳市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提升医疗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通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推动远程医疗、开展互联网+医疗等举措,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的便利性和质量。

在实际操作中,深圳市注重发挥区域资源的优势,通过促进医疗机构间的深度合作和资源共享,形成互补优势,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一方面,区域医疗中心作为医疗技术水平较高、床位数较多的医疗机构,承接着更为复杂和疑难病症的治疗,开展高水平的医疗技术研究和培训,同时还承担着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指导和支持,发挥着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另一方面,基层医疗集团作为服务于社区的医疗机构,将更多资源放在预防保健和慢性病管理上,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社区健康管理等项目,将诊治的重点放在常见病、多发病上。

这种“分级诊疗”的模式,有助于减轻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提高患者就医的便利度和医疗质量,同时节约社会医疗资源。

打造区域医疗中心 推进卫生事业发展

打造区域医疗中心  推进卫生事业发展

品牌效 果 。2 0 0 8年 9月 2 日, 进 一 步 拓 展 耳 鼻 6 为
喉科 发展空 问 , 把耳 鼻喉 科病 区 整体移 植 到一分 院 , 成 立淮 安市 耳鼻 咽 喉 医 院 , 年来 业务 发 展 实 现 了 一
历 史性 的跨 跃 , 日住 院病 人突 破 l4人 , 】 月收 入 突破
心工 作 巾取得 了初 步成 效 。 1 发展 医疗 服务 集 团 推 动 医疗资 源流 动
服 务于市 级 机关 附近 居 民 , 发展 势头较 好 , 这所分 院 不 断改 善就 医环境 和诊 疗 条 件 , 以优 质 的 服务 扩 大
医院 的品牌 效应 , 并积 极争 取发 展 的空 间 , 以完 善服
路上。
这是淮 安市继 淮安一 院血液 科是省 级临床重 点专科 之后 , 市第二个 省级 临床重 点专科 。二是 2 1 全 0 0年 3月 4 日, 淮安 一 院成 为 国家药 物 临床 试 验 机构 揭 牌 。经 国家食 品药品监督 管理局 和卫 生部 的严 格审 核, 淮安一 院药 物 临床 试 验 机 构及 血 液科 、 瘤 内 肿
总建筑 面积 约 1 . 1 6万 m 的新 门急诊 内科楼 。项 目
苏州大 学普外科 , 士们 的顺 利加盟 , 博 标志 着淮安 一
院高层 次人才 引进工作 取得 突出成绩 。
建 成后 , 淮安一 院总 占地 面积为 1.5公 顷 , 32 总床 位
数 为21 3 , 6 张 日门诊 量 50 0 次 。绿 地 面 积将 达 0 人 48 .5公 顷 , 地 率 为 3 . % , 筑 密 度 为 2 . % , 绿 66 建 98 机 动 车 停 车 位 约 10 0 的 布 局 完 备 、 通 流 线 独 0 辆 交 立、 清晰 、 明确 、 观 生态 化 的 现代 化 花 园式 区域 中 景

关于请求支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请示

关于请求支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请示

请求支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请示尊敬的领导:我公司正在积极筹备在本地区建设一家区域医疗中心,以满足人民裙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为此,我们向贵单位提出了请求支持医疗中心建设的请示。

现就此事向贵单位详细汇报,并希望能够获得支持和指导。

一、项目背景1.1 项目必要性本地区人口众多,而现有的医疗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人民裙众的需求。

尤其是在基层医疗服务、急救救治、慢性病治疗、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空白。

建设一家区域医疗中心,将有助于弥补目前医疗服务不足的问题,提高人民裙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1.2 项目规划计划建设的区域医疗中心将占地100亩,总投资额约10亿元人民币。

医疗中心将包括医院、康复中心、急救中心、远程医疗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多个部门,涵盖基础医疗、急救、康复、远程医疗和健康管理等多个领域。

二、项目优势2.1 医疗资源整合该区域医疗中心将整合各种医疗资源,包括互联网医疗、专家资源、医疗设备等,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和效率。

2.2 人才培养医疗中心将重点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医疗团队,提高医疗服务的技术含量和水平。

2.3 医疗科研医疗中心将积极开展医疗科研工作,推动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三、项目影响该区域医疗中心建成后,对本地区的医疗健康事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3.1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疗中心将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人民裙众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3.2 促进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医疗中心的建设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3.3 促进人口健康医疗中心将通过科普宣传、健康管理等方式,促进人民裙众的健康发展,减少疾病发生。

四、支持需求为了顺利推进该项目,我们诚恳希望贵单位能够给予以下支持:4.1 土地政策支持为了顺利开展医疗中心的建设,我们需获得一定规模的土地使用权,并得到相关土地政策上的支持。

4.2 财政扶持项目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希望能够在资金上获得一定程度的财政扶持。

4.3 政策支持在医疗中心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我们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提供政策上的支持,比如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

牛建华:打造区域医疗中心

牛建华:打造区域医疗中心

“ 项 目” 助 力医院 发 展

北 大 人 民医 院 、 湘雅 医院、 中 日友 好 医 院 等 名 院 达 成 合 作 项 目。 通过项 目, 牛 建 华 留住 了 人 才 , 留住 了患 者 , 提 升 了
吕梁市 人 民医 院 在 当地 的 口碑 。
务质量” 为主 题 的 制度 落 实 年 活 动 , 牛
4 7 J 半 方 米 的 门诊 楼 正 在 紧 锣 密 鼓 地 建 设 中 , 年 也 将 投 入
使用, 届 时 医 院 的 医 疗 用 房 将 是 原 来 的 两 倍 ・ 有 闩共 睹
的成 绩并没有让 牛建华松 懈 , 他 依 然 在 将 院 打 造 成 为
域 医疗 中心 之 路上 前行 。
而 非 过 多 纠 结 于 工 作 中 的细 枝 末节 。 ” 接僻医院后 , , } 建
华 便 将 这 一 理 念 运 } = } = j 到 日常 的 管 理 工 作 巾 。 存抓稳抓实“ 灶
质量 、 重安全 、 树 品牌 ” 这 ・ 工 作 线 的 同 时 , 夯实“ 四化” 建
人 的 智 慧 与果 敢 。
牛建华 接管一 , i f x )  ̄ - , 该院便 成功升级 为 ‘ 级 甲 等 综 介 医院; 骨 科、 护 理被评 为省级重点学 科 , 成 功 填 补 r该 院 九
重点学科 的空r I , 使 该 院 的科 建设 提 升 了 ・ 个档 次 ; 如 今
“ 上 j 甲” 只是 开始
“ 医 院评 上 三 甲 , 不 是 结 束 而是 开 始 。 ” 牛建华如是 说。
当年 刚 刚上 任 的 他 , 并 没 有 止 步于 “ 上三 『 ] ] ” , 而 是 给 自己 定 下 r全 新 的 五 年 规 划 。 2 【 ) 1 7 年 便 是 牛 建 华 来 到 这 家 医 院 的 第 五 个 年头 , 通 过 几 年 的改 造 , 如 今的 吕梁 市 人 民医 院止 他 既 定 的航 向. 卜 加速前行 , 并 成 为 当地 医 院 的 标 杆 , 离 区 域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标准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标准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标准一、学科设置1.学科设置应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并能够满足区域内的医疗卫生需求。

2.学科设置应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能够满足区域内特定的医疗卫生需求。

3.学科设置应涵盖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保健医学等领域,形成全面、系统的医疗服务体系。

二、医疗技术1.医疗技术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医疗技术应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并能够满足区域内的医疗卫生需求。

3.医疗技术应注重传承与创新,不断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医疗设备1.医疗设备应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并能够满足区域内的医疗卫生需求。

2.医疗设备应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可靠性,能够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3.医疗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四、医疗服务1.医疗服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

2.医疗服务应注重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医疗服务应加强医患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五、人才队伍1.人才队伍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人才队伍应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3.人才队伍应加强团队协作,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六、医院管理1.医院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高效的原则,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2.医院管理应注重医疗质量和安全,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3.医院管理应注重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和医疗服务水平。

七、创新与发展1.创新与发展是区域医疗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应注重科技创新和业务拓展。

2.创新与发展应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政策和规划,并能够满足区域内的医疗卫生需求。

3.创新与发展应注重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八、社会评价1.社会评价是衡量区域医疗中心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应注重收集和处理患者的反馈意见。

2.社会评价应包括患者满意度、医疗质量、服务态度等多个方面,形成全面的评价结果。

基层反映关于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的建议

基层反映关于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的建议

基层反映关于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的建议近年来,我国医疗体制一直在不断深化,普及和完善医疗服务成为当前的重要目标。

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衣食父母,医疗服务对每个人的健康和幸福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医疗服务在一些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其中,医学检验是医疗服务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在目前的医疗体系中,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将能够为解决目前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有力的解决方案。

首先,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目前,我国的医学检验服务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技术水平不一、设备落后、检验结果不准确等。

而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可以准确评估和筛查各地医学检验实验室的技术水平,并根据实际需求向各地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从而提高整体的医学检验服务水平。

此外,将一些特定的医学检验项目集中在一个地方进行,不仅可以加强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还可以充分利用设备和资源,提高检验效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升整体的医疗服务效果。

其次,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

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布局不均衡,一些偏远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学检验服务水平较低,甚至无法提供一些高端的医学检验项目。

而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可以将高端的医学检验项目集中在一个地方进行,然后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检验结果传输给基层医疗机构,使得基层医疗机构也能够提供高级的医学检验服务。

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基层患者的医学检验需求,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还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减轻大医院的压力,使得医疗服务更加均衡。

再次,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可以提高医学检验数据的共享和利用。

目前,我国的医学检验数据大都分散在各个医疗机构,数据共享和利用的效率相对较低。

而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可以统一管理和归档医学检验数据,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利用。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医学检验数据的利用效率,为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促进医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推动医学的发展和进步。

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实施方案

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实施方案

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大城市的医疗资源过剩,而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匮乏,导致了医疗服务的不公平和不便利。

因此,建立区域医疗中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区域医疗中心设置的必要性1. 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建立区域医疗中心,可以将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和集约化利用,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让更多的人受益。

2.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区域医疗中心可以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3. 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建立区域医疗中心可以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整体水平,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区域医疗中心设置的实施方案1. 确定区域医疗中心的位置。

根据地区的医疗需求和医疗资源分布情况,确定区域医疗中心的设置位置,尽量选择交通便利、区域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

2. 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

建立区域医疗中心需要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包括医疗设施、医疗人员、医疗设备等,确保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

3. 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

区域医疗中心要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

4. 健全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管理机制,包括医疗质量监控、医疗安全保障、医疗费用管理等,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

5.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区域医疗中心需要加强医疗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医疗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四、区域医疗中心设置的保障措施1. 政策支持。

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包括财政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政策等,为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提供保障。

2. 资金投入。

除了政府的支持,还需要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保障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区域性医疗中心
划片包村指导的基础上,与农村居民建立稳定的契约型服务关系。

签约后,家庭医生将免费提供上门访视、电话咨询、健康体检、孕幼保健、预防接种、慢性病管理、健康宣传、保健指导、一般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双向转诊10个项目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启动,不仅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连续、可及的基本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服务,还使医务工作者的服务观念由被动变为主动。

”永川区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区共签约20万余户,累计签约人数63万余人,签约覆盖率56.4%。

在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全区新建居民健康档案9507份,更新居民健康档案23万余份,新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人755人。

此外,村卫生室医疗服务数量也大幅上升——10月全区村卫生室就诊39839人次,较3月全区村卫生室就诊35754人次上升了4085人次。

亮点3
看病就在家门口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按照《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2010年至2011年,永川区财政投入1782万元,新建村卫生室252个。

2011年底,永川区率先在全市实现所有镇卫
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有力推动了基层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服务的顺利开展,减轻了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

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带来村卫生室的软硬件建设提档升级,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三级卫生“网底”作用也得到充
分发挥。

2012年,永川区再投入187.4万元,为全区318个村卫生室配置了清创缝合包、诊查床、中(西)药品柜、健康宣传板、资料柜、担架、血糖仪、移动紫外线灯、票据打印机等基本设备设施,规范了村卫生室标识标牌、工作制度框。

亮点4
提高村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乡村医生上挂培训大学生也来当村医
彭成亮是永川区南大街大南村的一名乡村医生。

细心的村民发现,最近一周,彭医生“不见了”。

“彭医生也生病了?”“他是不是走了哟!”……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议
论着。

其实,彭成亮既没离职也没生病,而是到南大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上挂培训去了。

永川区南大街街道拥有人口7万余,其中农村居民占了近一半。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村卫生室13个,有上岗乡村医生41人。

该辖区公共卫生管理点多、线长、面广,乡村医生是协助做好公共卫生工作的得力助手。

但在实际工作中,村医们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参差不齐——熟练公共卫生工作的有3 人,基本熟练的有10人,不熟练的有28 人。

为了提高辖区乡村医生的服务能力,促进镇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发展,从2012年5月起,南大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辖区的乡村医生前来进行上挂学习。

中心制定了一套培训方案:一周为一期,每期4人-5人;操作上采用一对一、面对面的培训;内容以实用、会用为主,主要培训内容包括儿童系统管理、慢病管理、相关表册填写、年检随访记录、资料收集与装帧。

通过培训,乡村医生们的医疗诊治水平和公共卫生管理技能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与南大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的培训一样,目前,乡村医生上挂培训已在永川区“全面开花”,并持续常态化。

除了定期对村医进行上挂培训外,永川区卫生局还采取其他方式向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大输血”,建立大学生村医制度就是其中一项。

永川区卫生局努力探索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新的管理模式,于2012年4月建立了大学生村医制度的方案。

此项机制的建立为村卫生室注入了新生力量,有效解决基层卫生人员匮乏、医疗服务能力不高等问题,让农村群众就近享受到方便、安全、价廉、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目前,全区已招录大学生村医42名。

2017年前,将逐步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1名大学生村医。

亮点5
乡村也留得住好医生
独创“村卫生室医疗风险金”减风险
永川区现有村卫生室318个、乡村医生708人,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深化医改基本原则,妥善处理好规范管理和保护村医合法权利的关系,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之间建立合作共赢、分工协作、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良性机制,永川区卫生局独创了“村卫生室医疗风险金”,出台了《永川区村卫生室医疗风险金管理办法(试行)》,以明确村卫生室医疗风险由全区所有村医共同承担,所属镇街卫生院同时承担一定管理风险责任。

据了解,该医疗风险金由区卫生经费核算中心统一收取、管理、核算,启动经费50万元,按现有乡村医生人数收取,封顶金额100万元。

在发生医疗纠纷赔偿后,根据上年赔偿医疗风险金总额,确定当年人均缴纳金额并一次性收齐,补足100万元的封顶金额。

收取的医疗风险金不予退还。

经第三方调解机构调解、人民法院判决、主管部门调解的医疗纠纷,达到一定金额并属于赔偿范围的,即可用医疗风险基金及时赔付。

其中,区卫生经费核算中心支付赔偿金额的60%,所属镇街卫生院负担5%,另外35%由发生医疗纠纷的村卫生室所有村医共同赔偿。

自2012年下半年实施风险金以来,全区村卫生室发生医疗纠纷1起,协议赔付11万元——所在地卫生院承担5500元,医疗风险金专户承担66000元,当事人承担19250元,另外两人共同承担19250元。

未实施风险金之前,这11万元赔偿金全部由责任乡村医生承担,很可能导致无力偿还被迫放弃乡村医生职业,同时激化医患关系矛盾。

实行医疗风险金大大降低了乡村医生的承受负担。

亮点6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
“天使在我身边”活动服务百姓健康
为了在全区卫生系统打造一批群众满意的服务型党组织,近年来,永川区委卫生工委以打造“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为契机,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创新服务理念,开展了以“天使在我身边”为主题的各类医疗志愿服务活动,得到群众的高度认可。

据悉,近年来,永川区卫生局先后组织131名城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高级职称专家到农村、社区免费为百姓提供医疗卫生技术服务和咨询,并组织200余名医务工作者与270名65岁以上贫困老年人和留守儿童结成对子,为他们提供健康服务指导和帮助。

今年10月13日,“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活动在永川区渝西广场启动。

仅当月内,全区各单位开展义诊活动共计30余场,受益群众达3500余人。

为改善医疗系统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
务水平,提升群众满意度,全区卫生系统进一步深化开展
“三好一满意”活动,要求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同时,全区开展了“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最美白衣天使”等评选活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若干规定》,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医德,严肃行业纪律,创新提出永川卫生“七规范”、“十不
准”,努力做到“医德好”;深入开展行风评议,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做到“群众满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