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医疗中心发展思路

合集下载

医院未来发展思路及战略目标

医院未来发展思路及战略目标

医院未来发展思路及战略目标在当今社会,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载体,应当不断调整自身发展策略,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

医院未来的发展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战略目标。

发展思路1.数字化转型:未来医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数字化转型。

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可以提高医院运营效率,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

2.以患者为中心:医院未来的发展应当以患者为中心,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医疗服务。

通过建立优质的医疗服务体系,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忠诚度。

3.创新医疗模式:未来医院应当推动创新医疗模式,如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等,拓展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4.加强医患沟通:建立健康沟通机制,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信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战略目标1.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未来医院的战略目标之一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改进医疗服务流程,确保患者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强化精准诊疗:未来医院应当实现精准诊疗,通过基因检测、生物信息学等技术手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实现精准医疗。

3.提升管理效率:未来医院应当优化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的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构建学术领先医院:未来医院的战略目标之一是构建学术领先的医院,加强科研力量,推动医疗科技创新,建立国际一流的医疗服务平台。

以上是医院未来发展思路及战略目标的简要分析,未来医院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不断优化服务,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改革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思路报告

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改革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思路报告

流于形式,人才与医疗资源的双重“虹吸”,使镇卫生院陷入了缺人缺技术的发展困境,造成了群众不信任及满意度下降的局面。

XX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XX)32号)、《XX省人民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XX)61号)、《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方案》(X政办发(xx)118号)等文件精神,我县立足县情实际,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镇卫生院“看不了病、留不住人”、县级医院“资源沉不下、病人转不下”的医疗现状,由县政府主导、卫计局牵头,以探索“1+X”医疗服务县镇一体化改革工作为抓手,着力解决县镇医疗服务能力发展不均衡,基层群众就近方便就医难题,以3家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分别与M所镇卫生院建立以协同服务为核心,以医疗技术为支撑,以利益共享为纽带,以改革医保支付方式为杠杆的“1+X”组织管理模式,逐步构建了上下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

(二)主要做法1.加强领导,建立医共体协调推进机制。

一是创新思维。

县政府高度重视,由县卫计局牵头,充分调研论证县镇两级医疗卫生服务现状,明确了县域医共体改革五是统筹收支管理。

镇卫生院所有经费分别拨付到县级医院,单独建账,将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专项资金以外的人员经费和医疗收入纳入县级医院统筹管理,实行镇卫生院在县级医院报账制,将县卫计局核算中心人员派驻到两家牵头医院,开展财务指导与日常监督,确保镇卫生院固定资产只增不减,硬件设施与就诊环境持续改善。

3.转变方式,改革新农合基金支付方式。

一是实行按人头总额预付。

制定出台了《xx县医联体新农合统筹基金按人头总额预付实施方案》,将全县合疗资金提取风险基金、门诊统筹、大病保险、慢病基金后转换为人均费用,按县镇一体化所辖参合人数,预付给县级医院牵头单位统筹管理,实行超支不补,结余留用,让医院“收入”变为“成本”,引导医疗机构加强自我管理,规范医疗行为,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保障新农合基金安全。

医疗健康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创新思路

医疗健康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创新思路

医疗健康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创新思路一、医疗健康领域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社会,医疗健康领域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涉及到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就医难、就医贵等方面的挑战。

下面将逐一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创新思路。

1.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大城市拥有较多优质医疗资源,而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则面临供给不足的困境。

这导致了大城市就医相对容易,而农村居民往往需走长途跋涉才能享受到合适的医疗服务。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推行远程医疗服务系统。

通过建立网络平台和远程诊断技术,可以实现专家对农村地区居民进行远程诊断和指导治疗。

同时还需加强对基层乡镇卫生院的投入和培养优秀的基层医生团队,以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2. 就医难当今社会,“看病难”现象愈发突出。

人们在医院门诊排队艰难,甚至需要提前数小时到医院等候,这使得就医成本变得非常高昂,时间成本也相应增加。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建立智能预约系统。

通过面部识别、身份验证等技术,让患者能够在线上预约挂号,减少实体排队时间和人力投入。

此外,还可以推广分时段就诊的方式,让患者根据自己的方便选择合适的就诊时间段。

3. 就医贵近年来,医疗费用呈上涨趋势。

尤其是在某些大城市和高水平的医疗机构中,患者往往需要花费巨额费用才能获得治疗和康复。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国家层面可以加强对药品价格的管控,并逐步推进全民基本医保制度建设。

同时,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积极推动创新药物和治疗技术的发展,以减少患者因昂贵医药费用而产生的经济负担。

二、创新思路1. 建立健康档案共享平台建立健康档案共享平台,实现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病史、检查结果等。

这样一来,患者就可以免去重复检查的麻烦,并且能够获得更全面、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2. 推动革新医疗模式传统的诊所或医院往往是由专门的科室进行分割管理,导致就医过程冗长而低效。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推行综合性诊所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模式,在同一场所提供多种便利的医疗服务。

医疗行业的发展困境与突破思路

医疗行业的发展困境与突破思路

医疗行业的发展困境与突破思路一、医疗行业现状与发展困境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医疗行业迅速发展。

然而,目前仍存在许多困境阻碍医疗行业的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本文将就医疗行业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突破思路。

1. 供需失衡问题在我国医疗领域,供需失衡已成为一大困扰。

由于人口基数巨大,治理不均衡导致了资源严重浪费和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出现。

大城市公立医院挂号难、看专家难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而农村地区则长期以来缺乏基本医疗保障。

2. 高昂的医药费用药品价格高企是另一个困扰我国医疗行业的因素。

很多患者因为负担不起高昂的药价而选择放弃治愈的机会。

尽管政府加强监管力度并推出大力度的药价改革,但是问题仍然存在。

3. 人才短缺医疗人才培养和流失问题也是目前医疗行业面临的挑战之一。

尽管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人们从事医疗工作,但由于现有体制和待遇问题,许多有实力的医生选择到大城市或海外发展。

4. 技术落后与创新不足我国在医疗技术领域仍存在较大差距。

虽然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科研投入和创新发展,但由于医疗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和长期以来对安全的保守态度,导致了技术上的滞后现象。

二、突破思路与建议要实现医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

以下将提出几点突破思路:1.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建设为解决供需失衡问题,可加强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建设。

通过投资加大对乡村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有效缓解患者对大城市医院的挤压。

同时,还应加强大城市公立医院的规划与扩建,增加定点挂号数量。

2. 改革医药价格机制要降低患者负担并合理利用药品资源,需要着力改革医药价格机制。

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和推行分类采购等政策手段,降低药品价格,并将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内,以减轻患者负担。

3. 提高医疗人才培养质量为了解决人才短缺问题,需要提高医疗人才培养质量,并改善培养环境。

加大对医科大学及相关专业的支持力度,在课程设置上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医院发展思路和建议六篇

医院发展思路和建议六篇

医院发展思路和建议六篇一、为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要求医院上下开展微笑服务训练,把最美最阳光的微笑带给医患朋友。

微笑服务包括:微笑的面孔、话语的甜美和温馨、去除脏话、服务态度好,以患者为中心。

有冲突时如何处理等。

二、医院职工也需要“幸福指数”1、首先,管理层在理念上主动进行调整,不仅要以患者为中心,更要以职工为中心。

2、其次,“幸福指数”的提升在于职工的合理诉求得到解决。

3、让职工体会到当家做主的感觉4、为员工搭建事业发展平台,通过发展亚专业,提升硬件设施,奖金向临床科室和风险科室倾斜,在为他们提供优厚待遇和良好发展平台的同时,并与之确立科室年度发展目标,奖惩并举,绩效挂钩。

1、进一步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不断完善制度,提高服务质量;2、制定有关激励措施,积极培养引进人才;3、提高福利待遇,留住技术人才,提高医疗技术水平;4、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改善服务态度;5、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加大自身的宣传力度;6、树立典型,大力宣传好人好事;7、向患者公开医疗收费透明度;8、在病区多组织一些医患交流活动,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和谐医患关系;9、多开展医德医风、礼仪、业务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有效杜绝“冷、生、硬”现象和医疗纠纷;10、转变思维,换位思考,真正树立“服务”观念,把患者作为顾客、上帝;11、在为患者治疗中,应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杜绝大处方;12、加强医疗安全教育,提高医疗事故防范能力;13、为不得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多增添一些先进的医疗设备;14、每年的政风行风评议工作要多开几次,要不定期深入病区督查评议。

1、明确医院的发展方向、目标医院发展应当有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

医院规模应当发展到什么样的规模?2、医院的文化建设中医文化不仅仅是表面文章,实际的、内涵建设缺乏。

医院要有凝聚力,科室要有凝聚力。

切实让“院容我荣、院耻我耻”深入人心。

3、加强劳动纪律。

考勤不仅仅是流于形式。

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思路和措施

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思路和措施

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思路和措施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思路和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有良好的医疗设施和设备,如诊室、
药房、实验室等,以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
方便管理和统计数据。

2. 加强人员队伍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招募并培养合格的医疗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以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在招募和培养人员时,还需要注重提高他们
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技能。

3. 拓展服务范围:除了提供常规的医疗服务外,社区卫生服务还应开展健康管理、儿
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等特色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4. 加强卫生教育和健康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开展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和人群的卫
生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卫生意识和健康素养。

此外,还可以组织健康体检、讲座、
宣传活动等,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5. 建立健全的协作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与其他卫生机构、社会组织、居民委
员会等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协作共治的局面。

通过多方合作,可以共同推动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和提高服务质量。

总之,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需要综合采取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队伍建设、服务范围拓展、卫生教育和健康促进、协作机制建立等多种措施,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
质量。

区域医疗中心发展思路

区域医疗中心发展思路

根据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工作部署,为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缩小区域间医疗技术水平差距,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布和均衡发展,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2022 年,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要求,按照《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原卫生部编制了《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原则(试行)》(征求意见稿),按照医疗机构服务的地域范围和医疗辐射能力可设置国家、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医疗中心。

建设综合性医疗中心突出临床综合优势和整体水平;建设专科性医疗中心突出专科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主要包括心血管、传染病、儿童、妇产、眼科、耳鼻咽喉科、肿瘤、口腔等专业。

2022 年 12 月份,河南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讨论推进“健康中原 2030”规划纲要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等工作。

讨论通过了《河南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规划》,决定打造心血管、脑血管、肿瘤、儿童、器官移植和中医骨伤等 6 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除以上 6 个中心外,还将按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规划建设发展情况,积极推进区域综合及其他相关专科医疗中心建设,并积极引导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主体单位与国内外知名机构合作建设,具体制订相关区域医疗中心专项实施方案。

同时,进一步引导妇产科、眼科、传染病、口腔、精神卫生、呼吸、老年医学等优势学科发展,促进形成区域专科医疗中心。

2022 年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作为年度卫生计生工作的重点进行了部署。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变化与发展,医疗服务需求持续释放,特殊是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释放速度加快,患者跨领域就诊问题将更加凸显,优质医疗资源过于集中在大型城市使得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建设医疗区域中心,调整优质医疗资源布局,能极大的缓解区域内患者看病就医难的问题,使患者能够就近得到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同时也能够为实现分级诊疗创造条件。

医院未来发展思路及战略规划

医院未来发展思路及战略规划

医院未来发展思路及战略规划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医疗服务的不断提升需求,医院作为健康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医院需要制定清晰的思路和战略规划,以实现卓越的医疗服务和可持续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医院未来发展的思路和战略规划,为构建卓越医疗服务的道路提供参考。

一、加强创新和科技应用未来医院的发展需要紧跟科技创新的步伐,充分应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

医院可以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的合作,积极开展医学科研和技术创新,推动医学前沿知识的转化和应用。

同时,医院还应积极引进和应用信息化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个性化和精准化诊疗,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体验。

二、构建综合性医疗服务体系未来医院的发展需要更加注重全人健康,从治疗型向预防型和康复型转变。

医院可以通过建设综合性医疗服务体系,整合医疗资源和健康管理服务,实现医疗、预防、康复的全程服务。

医院可以开设健康管理中心,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和定期体检服务;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的合作,实现医联体的协同发展。

通过全面健康管理,医院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医疗负担。

三、注重人文关怀和服务体验在医院未来发展的思路中,人文关怀和服务体验至关重要。

医院应注重医患沟通和医疗服务的人文化,培养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沟通技巧。

医院可以改善医疗环境,提供舒适的就诊体验和人性化的服务。

例如,设计温馨舒适的候诊区,提供个性化的就诊指引和导诊服务,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感受。

医院还可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健康知识和指导,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人文关怀和良好的服务体验,医院可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口碑。

四、加强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医院未来的发展需要依托专业的医疗团队和优秀的医务人员。

医院应加强团队建设,优化人员结构和岗位设置,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医院可以注重人才培养和持续学习,建立健全的培训体系,鼓励医务人员参与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

基层医院发展思路和建议

基层医院发展思路和建议

基层医院发展思路和建议在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中,基层医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窗口和基础,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和健康水平。

然而,当前我国基层医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医疗资源不均衡、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医护人员流动性大等,导致基层医院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

为了推动基层医院更好地发展,以下是一些思路和建议: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基层医院应当注重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医疗技术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完善医疗设备设施,确保基层医院具备必要的诊疗条件;•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医疗安全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加强医疗资源配置为了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加强医疗资源配置:•加大对基层医院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医疗卫生资源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推动医患沟通互动,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完善医疗卫生政策制定和完善相关医疗卫生政策,对基层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做法包括:•优化医疗卫生政策环境,提高基层医院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医疗卫生法规制度,加强对基层医院的规范和管理;•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基层医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强化医护人员培训医护人员是基层医院的核心力量,因此应当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具体做法包括:•开展定期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医护人员;•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推动医院管理创新基层医院的管理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推行科学的管理模式,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强医院内部协作和团队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促进基层医院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根本原则,只有加强基层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群众的医疗健康需求,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3.13•【字号】晋政办函〔2023〕19号•【施行日期】2023.03.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函〔2023〕19号太原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山西省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3月13日山西省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为深入推进健康山西建设,加快推进医疗卫生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部署,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国家级高水平医院为依托,通过紧密型合作共建,运用“互联网+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更好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一)政府主导,坚持公益。

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引导作用,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有效防范风险,优化发展环境。

坚持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全面履行基本医疗服务公益责任。

(二)开放合作,汇聚资源。

建立完善以人才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机制,通过全面托管、专科协作等开放合作方式,搭建人才汇聚平台、科研创新平台,定向放大国家优质医疗资源。

(三)目标导向,协调发展。

坚持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聚焦重点疾病、薄弱专科、关键领域、高端技术,集中优势力量,解决关键问题,实现重点突破,以此带动全省医疗水平整体提升。

三、预期目标围绕“不让老百姓因为优质资源或床位不足外转到北京等地就医”的总目标,努力在省域内建成一批高水平的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准的科研创新与转化平台,培育一批品牌优势明显、跨区域提供高水平服务的特色专科,打造以高水平医院为依托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作平台,形成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核心的一批专科联盟,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突破,切实降低死亡率和外转率,减少跨省和跨区域就医,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全省医疗水平整体迈上新台阶。

医院发展规划及指导思想

医院发展规划及指导思想

医院发展规划及指导思想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越西中西医结合医院(越西协和医院)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和政策(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紧抓住发展这一要务,以科学的发展观加快医院发展进程。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为核心,抢抓机遇,积极实施“名医”战略,加强重点学科、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专业特色。

(二)国家政策我国医改的主要症结在于医疗服务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供给不足,从而导致出现配置扭曲、价格失衡等一系列怪现象,即俗称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放开社会办医,有利于扩大医疗服务供给,满足国民多元化的医疗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增强服务竞争,降低医药费用。

从历史经验来看,控制医药费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依靠医保方与医药供方的集体谈判,以克服患者单独议价的弱势和信息不对称;二是依靠充分的医疗服务供方竞争,通过同行约束来降低医药费用。

记得几年前,学界还流行着所谓“医疗服务业越竞争、费用越高”的奇谈怪论,《意见》无疑是对这种论调最好的驳斥。

与其他服务行业一样,竞争是保障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的不竭源泉。

消费者永远欢迎街上能多一家店铺,这样他们才能享受服务员的笑脸,有更多的选择和比较的自由,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医疗服务业。

二、主要任务与发展思路(一)主要目标和任务1、主要目标建成越西县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环境幽雅、设备精良、管理一流、人才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医院。

年住院病人达到1万人次,年门诊就诊病人达到15万人次;创建1—2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以上市级重点学科;新建2000平方米现代化门诊病房大楼,4000平方米住院大楼,病床数达到300张;新建万平米的社区医院;加大新型医疗设备的投入;加强老年乐园建设,建成全县领先的养老服务基地。

地市级三级甲等医院构建区域医疗中心的战略抉择与实现途径

地市级三级甲等医院构建区域医疗中心的战略抉择与实现途径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20卷 第3期(总第112期)2013年05月许大国 罗 杰∗ 梁时荣 尚兴科 蒋 飞 罗 芳 温国宏 涂明利 张 永 冯晓敏 李 梅 王玉贵通讯作者:罗 杰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 湖北 十堰 442000地市级三级甲等医院构建区域医疗中心的战略抉择与实现途径◆许大国 罗 杰∗ 梁时荣 尚兴科 蒋 飞 罗 芳 温国宏 涂明利 张 永 冯晓敏 李 梅 王玉贵【摘 要】 以某地三甲医院构建区域医疗中心的实践为例,从SWOT 分析入手,确定中心建设的基本战略,并逐步实施,达成了战略规定的基本目标,取得了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提出医院构建区域医疗中心必须对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清晰分析,一忌没有发展思路或片面、空洞的思路;二忌把医院发展等同区域医疗中心发展;三忌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布局,导致被动跟风、重复建设等。

【关键词】 三级甲等医院;区域医疗中心;战略Strategic Decision and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for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Medical Center in Tertiary Hospital /XU Daguo ,LUO Jie ,LIANG Shirong ,et al.//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 ,2013,20(3):96-99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practice of building regional medical center by tertiary hospitals ,started from SWOT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central building as basic strategic ,gradu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basic objectives to achieve the strategic requirements ,and achieved double harves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hat hospital must have aclear analysis of own advantages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build a regional medical center.The developmentwithout ideas or one -sided ,hollow idea should be avoided ;the hospital development equivalent regional medical center also should be avoided ;furthermore ,the lack of predictability and forward -looking layout lead to passive follow suit and redundantconstruction should be avoided.Key words Tertiary Hospitals ;Regional Medical Center ;StrategyFirst⁃author ’s address Taihe Hospital of Hubei Medical College ,Shiyan ,Hubei ,442000,China 自2009年7月卫生部发布《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原则(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国家医疗中心评定和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1]以来,各地纷纷开展了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工作[2-4]。

新形势下医院发展思路

新形势下医院发展思路

新形势下医院发展思路新形势下,医院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求壮大,必须强化超前意识,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

每位医务工作者,都要关注医院的发展,这是责任使然。

医院班子成员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明确医院发展目标,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医风建设,千方百计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依靠人才发展战略,在不断创新中打造品牌,走有特色的健康发展之路。

标签:医院;发展;管理;思路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医疗服务行业内部充满着竞争。

医院要想健康可持续发展,就要有明确的发展思路,在定位、战略、方针、目标、政策、管理、观念、品牌、形象和人才成长环境等方面做文章。

建立适应医疗改革和医疗市场竞争需要的管理体制;建立与现代化医院发展竞争相适应的基础建设和保障体制;建立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医院文化体系。

履行醫院职能,坚持为民服务宗旨,打造出服务质量优良,让患者及其家属满意的新型医院。

一、明确发展目标。

医院的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重点,依靠科技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打造品牌医院,增强特色优势,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努力打造患者满意的医院。

明确医院的战略定位和工作思路,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发有为、能打硬仗,具有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为医院加快发展出力。

努力加大医院的硬件投资,打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使医院技术人才结构更加合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形成让患者满意的就医环境。

构建规模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环境生态化,服务人性化、技术先进化的人本医院。

二、健全各项制度。

医院实施全程质量控制、认真落实医疗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分级管理制度、让医务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坚持定期检查与重点专项检查相结合,细化分级护理标准,规范门诊诊疗常规,强化医疗病案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提高认识,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政策激励机制。

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思想。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特别是在卫生改革深入发展,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高服务质量。

社区医院如何发展思路

社区医院如何发展思路

社区医院的发展思路
近年来,社区医院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减轻大医院压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社区医院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周边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更是为了让医疗资源更均衡地分布,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那么,社区医院如何发展呢?以下是一些思路:
加强基础建设
社区医院首先要加强基础建设,包括提升医疗设备水平、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规范管理制度等。

只有基础建设完善,社区医院才能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吸引更多患者前来就医。

打造特色服务
社区医院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周边患者需求,打造特色服务。

例如,可以开设老年疾病诊疗中心、儿童保健门诊等,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提高社区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社区医院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吸引高水平医生、护士前来工作。

只有具备一支专业、热情、责任心强的医疗团队,社区医院才能真正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加强卫生宣教
社区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还要加强卫生宣教工作,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

只有居民有了正确的健康观念,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医疗负担。

加强与大医院的衔接
社区医院和大医院应该加强合作,建立紧密的衔接机制。

社区医院可以将一些简单的病例转诊至大医院治疗,大医院则可以派出医疗专家到社区医院执业诊疗,共同提高医疗水平。

总的来说,社区医院应该加强基础建设,打造特色服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卫生宣教,加强与大医院的衔接,从而实现社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居民的健康服务。

希望社区医院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成为人民群众健康的守护者。

2024年中心的工作思路

2024年中心的工作思路

2024年中心的工作思路一、引言2024年,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全球变动的时代,我们需要紧密团结在一起,以人类的视角来制定我们的工作思路。

本文将探讨2024年的工作思路,力求以人为中心,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可持续的未来。

二、人类的福祉和健康人类的福祉和健康是我们工作的中心。

在2024年,我们将致力于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保障每个人的健康权益。

我们将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推动健康教育和普及,提高全民的健康素养。

此外,我们还将推动医疗科技的创新,加强药物研发,以应对新兴疾病和全球性健康威胁。

三、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类福祉的重要基石。

在2024年,我们将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提供。

同时,我们将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我们将鼓励创新和创业精神,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全球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四、教育和技能培训教育和技能培训是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在2024年,我们将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技能培训机会,以使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潜力。

我们将加强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改善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的需求。

五、社会公平和正义社会公平和正义是一个公正和包容的社会的基础。

在2024年,我们将努力消除贫困和不平等现象,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

我们将加强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益。

我们将加强法律和司法体系的建设,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促进人们的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的提高。

六、全球合作和和平发展全球合作和和平发展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关键。

在2024年,我们将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贫困等全球性问题。

我们将加强国际交流和互联互通,推动共同繁荣和文明交流。

同时,我们将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推动冲突解决和和平稳定的实现,为人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发展思路根据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工作部署,为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缩小区域间医疗技术水平差距,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布和均衡发展,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2009年,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要求,按照《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原卫生部编制了《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原则(试行)》(征求意见稿),按照医疗机构服务的地域范围和医疗辐射能力可设置国家、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医疗中心。

建设综合性医疗中心突出临床综合优势和整体水平;建设专科性医疗中心突出专科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主要包括心血管、传染病、儿童、妇产、眼科、耳鼻咽喉科、肿瘤、口腔等专业。

2016年12月份,河南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讨论推进“健康中原2030”规划纲要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等工作。

讨论通过了《河南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规划》,决定打造心血管、脑血管、肿瘤、儿童、器官移植和中医骨伤等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除以上6个中心外,还将按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规划建设进展情况,积极推进区域综合及其他相关专科医疗中心建设,并积极引导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主体单位与国内外知名机构合作建设,具体制订相关区域医疗中心专项实施方案。

同时,进一步引导妇产科、眼科、传染病、口腔、精神卫生、呼吸、老年医学等优势学科发展,促进形成区域专科医疗中心。

2017年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作为年度卫生计生工作的重点进行了部署。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变化与发展,医疗服务需求持续释放,特别是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释放速度加快,患者跨领域就诊问题将更加凸显,优质医疗资源过于集中在大型城市使得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建设医疗区域中心,调整优质医疗资源布局,能极大的缓解区域内患者看病就医难的问题,使患者能够就近得到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同时也能够为实现分级诊疗创造条件。

二、医院概况及优势(一)医院概况。

********始建于1949年,原为平原省人民医院;1953年更名为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1986年更名为********;2013年在保留原名的基础上,被新乡医学院发展为新乡医学院附属****及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目前是豫北地区唯一一所顺利通过国家卫计委第二周期等级评审,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健康体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是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河南省县(市)妇幼保健机构骨干医师培养“512行动计划”培训基地。

河南省肿瘤诊疗网络新乡分中心、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新乡分中心、****抗癌协会、****肿瘤研究所、****心血管研究所、****泌尿研究所、****法医门诊、新乡德信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均设在该院,同时又是河南省刑事诉讼、人身伤害、保外就医医学鉴定和****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医院。

是郑州大学医学院、新乡医学院等高校教学医院,以及对外开放的****红十字医院。

2009年5月18日,原省卫生厅正式批准在该院设置****肿瘤医院。

(二)优秀人才队伍、诊疗量。

医院现有在职职工3500人,编制床位2306张,其中各类重症监护病区6个,床位125张,占医院总床位比例为5.4%;医院年门诊量120万余人次,年收治患者近8万人次。

医院拥有研究生学历889人,博士、硕士学位524人,卫技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56人;其中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省管优秀专家2人,被命名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5人,硕士生导师7人。

(三)医疗服务辐射范围。

根据2014-2016年三年的数据对比,********的病员主要来源于****四区七县,占病员总数的80%以上,其他病员主要来自于省内外市及外省市,省内外市的病员数量约占病员总数的15%以上,具体见下表:户口所在地2014年2015年2016年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 63943 83.28% 64231 83.80% 64819 82.13% 省内外市12046 15.69% 11567 15.09% 13548 17.17% 外省市789 1.03% 848 1.11% 559 0.71% 全年总数76778 76646 78926 (四)各类中心建设情况。

目前********拥有国家级中心2个:中华医学会下属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的胸痛中心、国家卫计委授予国家级脑卒中中心(建设)单位。

省级分中心3个:河南省远程医学****分中心、河南省肿瘤诊疗网络新乡分中心、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新乡分中心。

市级中心7个:原河南省卫生厅批准的****心脑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即****心血管病诊疗中心、****脑血管病诊疗中心)、市卫生计生委批准的****医学影像中心、****护理质量控制中心、****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中心、****数字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正在申报待批的中心2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

另外我院2016年与北大医疗集团合作共建“精准医疗诊疗中心”,推动精准医疗技术的发展。

(五)科研教学情况。

我院医教研水平全面提升,在2016年新乡医学院本科教学评估检查中,得到了国家高校教评组的高度认可,称赞我院多站式考核工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016年成功申报河南省科技计划攻关项目2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5项,开展科研合作项目5项、新技术项目45项,获国家教育部教研成果二等奖1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6项。

2016年我院发表论文430篇,其中SCI 文章30篇,中华系列文章14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文章50篇,举办各类学术会议及其他大型活动60余次。

建立了省内领先的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在省住培工作督导检查中名列前茅。

(六)先进设备。

医院拥有西门子炫速双源800排CT、64排螺旋CT等CT5台,拥有进口3.0T、1.5T磁共振、新型直线双光加速器、大型平板心脏血管造影系统、X刀、ECT、大型多功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16排螺旋CT、国内首台7360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直接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DR)、数字胃肠机、乳腺钼靶X光机、乳腺导管镜、四维彩超等大型医疗设备500余台(件)。

(七)获得荣誉。

近年来,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爱婴医院、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全省医院创新管理先进单位、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五一先锋号急救站、河南省双十佳医院、河南省医院管理年先进单位、河南省十大指标先进单位、河南省医院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十一五”期间全省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河南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心脏病介入治疗先进单位、河南省护理达标医院、河南省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三、重点优势学科概况我院肿瘤学科、神经学科、心血管学科系河南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神经学科、儿科系****重点医学专科。

我院其他重点优势学科包括:产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骨科等专业。

2016年重点学科的诊疗量及业务收入见下表:学科门诊住院年收入学科门诊住院年收入肿瘤学科103154 19272 2.42亿产科96062 9990 7612万心血管学科40900 6326 1.34亿呼吸内科28196 4003 6239万神经学科64764 9287 1.45亿普通外科32118 3658 4603万骨科51285 2855 7405万儿科109394 8096 7311万备注:门诊、住院单位(人次),年收入单位(元)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我院以上8个学科门诊人数占医院门诊总人数的43.6%,住院人数占医院住院总人数的80.44%,占据医院业务总量的半壁江山。

鉴于此,我院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中,将把上述8个学科做为规划重点。

四、中心中长期发展规划、拟设置区域医疗中心专业及功能职责定位(一)区域医疗中心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国家、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政策,结合我院实际,对于区域医疗中心的设置数量拟采用“争省创市、先专后综、先优后广、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即先着力发展专科性区域医疗中心,后发展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先推动优势重点学科建立区域医疗中心,再逐步扩大其他专业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在建立地市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基础上,在个别优势重点学科发展上重点突破,全力争取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二)拟设置区域医疗中心专业目前,我院拟重点申报神经学科、儿科、心血管学科、肿瘤学科、产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骨科等8个专业作为省、市级区域医疗中心。

同时,也将积极申报若干其他专业的区域医疗中心,如:医学影像、急救、重症、病理、临床营养、泌尿、内镜、中医、内分泌、血液、皮肤、风湿免疫等专业。

专科性区域医疗中心落成后,我院再进一步申报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

(三)区域医疗中心功能职责定位区域医疗中心建成后,我院将着力于区域内疑难危重症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着力开展适宜高效的诊疗技术,辐射和引领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骨干人才和学科带头人;进一步整合医疗资源,上下联动,加强学术交流和区域协作,提高区域医疗服务水平;承担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等工作。

五、下一步具体工作计划(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专门领导小组,由医院一把手或主管院长担任组长,医务处、科教处、人事科等职能科室以及临床、医技科室专家担任小组成员,由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及制度,并协调区域医疗中心工作的开展。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执行领导小组的决策和区域医疗中心管理的日常事务。

拟申报区域医疗中心的各专业成立本专业的管理小组,由领导小组指定或同专业涉及科室讨论确定具体负责人,各科室积极配合,共同协作负责本专业的申报工作。

(二)上下联动,加强协作。

我院是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成员单位,与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专业、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医院、郑州市儿童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建立医联体合作关系,是北京友谊医院规培协同基地。

我院与延津县、长垣县、市红旗区、获嘉县、新乡县、卫辉市、原阳县、辉县市、封丘县等县、区的多家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书,形成协作共进的医疗联合体。

我院对口帮扶的单位涉及12个县区的30多家医疗机构,以此为契机,我院将继续加强同上下级医疗机构的交流合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建立打好坚实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