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届)

合集下载

卫计委发布《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

卫计委发布《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

卫计委发布《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年(卷),期】2016(17)9
【摘要】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指导各地加强“十三五”期间医疗机构设置管理.其中规定医疗机构的设置
以医疗服务需求、医疗服务能力、千人口床位数(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千人口医师数(千人口中医师数)和千人口护士数等主要指标进行宏观调控,具体指标值由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超过《规划纲要》控制指标.
【总页数】1页(P16-16)
【关键词】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医疗服务需求;医疗服务能力;《规划纲要》;床位数;
中医师;宏观调控;人口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3
【相关文献】
1.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 [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
计划生育委员会
2.医疗机构设置须遵循中西医并重原则卫生部发布《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09版)》(征求意见稿) [J], 任壮
3.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的通知 [J],
4.深圳市卫计委公布《深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 [J],
5.国家卫计委发布公告:废除《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等6项规章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14号,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等规定,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指导原则》制定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医疗机构设置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协调发展,医疗服务能力全面增强,医疗服务公平性与可及性有效提升。

一、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含义《规划》是以区域内居民实际医疗服务需求为依据,以合理配置、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公平、可及地向全体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为目的,将各级各类、不同隶属关系、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医疗机构统一规划、设置和布局。

有利于引导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率和效益,建立结构合理、覆盖城乡,适应我国国情、人口政策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医疗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一)公平可及原则。

医疗机构服务半径适宜,交通便利,形成全覆盖医疗服务网络,布局合理。

从实际医疗服务需求出发,面向城乡居民,注重科学性与协调性、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保障全体居民公平、可及地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统筹规划原则。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符合属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局部服从全局,提高医疗卫生资源整体效益。

(三)科学布局原则。

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和任务,实行“中心控制、周边发展”,即严格控制医疗资源丰富的中心城区的公立医院数量,新增医疗机构鼓励在中心城区周边居民集中居住区,以及交通不便利、诊疗需求比较突出的地区设置。

(四)协调发展原则。

根据医疗服务需求,坚持公立医院为主体,明确政府办医范围和数量,合理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的通知
国 家 卫 生计 生 委 公 报
20

6 ? 0 7
国 家 卫 生 计 生 委 关于 印 发 医 疗 机 构设 置 规 划 指 导 原 则 20 6 2 02 0 年 的通 知




国 卫医发
〔 20 1 6

38


各省


治区

直 辖 市 卫 生 计 生委

住区

以 及 交通 不便 利


诊 疗 需 求 比 较 突 出 的 地 区 设置



协 调 发展 原 则
根 据 医 疗 服务 需 求


坚 持 公 立 医 院 为 主体


明 确 政 府 办 医 范 围 和 数量



理 控 制 公 立 医 院 数 量 和 规模
公 立医 院 实 行


中 西 医 并重

保障 中 医

中 西 医 结合



族 医 医疗 机构 的 合 理 布局和 资 源配置
充 分 发挥 中 医在 慢 性病 诊 疗和 康 复 领 域 的 作 用



医 疗 机构 设 置的 主 要 指 标 和 总 体 要求


主要指标

医 疗机 构 的 设 置 以 医 疗 服 务 需 求


医 疗 服 务能 力

千人 口 床 位 数


千人 口 中 医 具 体指 标 值

国家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国家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14号,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等规定,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指导原则》制定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医疗机构设置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协调发展,医疗服务能力全面增强,医疗服务公平性与可及性有效提升。

一、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含义《规划》是以区域内居民实际医疗服务需求为依据,以合理配置、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公平、可及地向全体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为目的,将各级各类、不同隶属关系、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医疗机构统一规划、设置和布局。

有利于引导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率和效益,建立结构合理、覆盖城乡,适应我国国情、人口政策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医疗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一)公平可及原则。

医疗机构服务半径适宜,交通便利,形成全覆盖医疗服务网络,布局合理。

从实际医疗服务需求出发,面向城乡居民,注重科学性与协调性、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保障全体居民公平、可及地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统筹规划原则。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符合属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局部服从全局,提高医疗卫生资源整体效益。

(三)科学布局原则。

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和任务,实行“中心控制、周边发展”,即严格控制医疗资源丰富的中心城区的公立医院数量,新增医疗机构鼓励在中心城区周边居民集中居住区,以及交通不便利、诊疗需求比较突出的地区设置。

(四)协调发展原则。

根据医疗服务需求,坚持公立医院为主体,明确政府办医范围和数量,合理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3.02•【字号】苏府办[2016]36号•【施行日期】2016.03.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苏府办[2016]36号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苏州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已经市政府第5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3月2日苏州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科学合理地调整配置医疗资源,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水平,满足广大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4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14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办发〔2015〕45号)、《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苏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11~2020)》和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一)医疗服务及卫生资源现况。

苏州市下辖4市6区,共有33个街道、61个镇。

2014年末常住人口106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3500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为46677元、农民为23560元。

2014年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82.74岁,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98‰,传染病总发病率112.33/10万,孕产妇死亡率为2.47/10万,婴儿死亡率3.05‰,出生缺陷发生率5.52‰。

呼伦贝尔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政策解读

呼伦贝尔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政策解读

呼伦贝尔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政策解读2017年12月31日,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呼伦贝尔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呼政字〔2017)323号,以下简称《规划》)现将有关政策解读:一、本《规划》设置的原则有哪些?(一)公平性原则。

医疗卫生服务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从本地的医疗供需实际出发,面向城乡,以基层为重点,充分发挥现有医疗资源的作用,适当调控城市医疗机构的发展规模,保证全体居民尤其是广大农牧民都能公平、公正地享有基本医疗服务;(二)整体效益原则。

医疗机构设置符合全市卫生计生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建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相互协调和有序竞争的医疗服务体系,局部要服从全局,科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充分发挥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和效益,避免诱导以趋利为目的、争夺病人的无序甚至恶性竞争的发生;(三)可及性原则。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服务半径的规划、确定要适宜,交通便利,布局合理,易于群众得到服务;(四)分级分工原则。

按医疗机构的功能、任务、规模将其分为不同级别,实行标准有别、要求不同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分级分工医疗制度,逐步实行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制度,鼓励发展医院内康复医学科、社区康复、护理站、护理院、老年病和慢性病医疗机构等。

(五)公有制主导原则。

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

(六)中西医并重原则。

遵循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中西医并重,保证中蒙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的合理布局及资源配置。

(七)属地化与全行业管理原则。

按照分级负责、属地化管理要求,所有医疗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应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

二、规划总体目标是什么?在未来5年时间内,呼伦贝尔地区医疗资源配置以结构调整为主,即“优化存量,控制增量”。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铜梁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铜梁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铜梁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铜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8.28•【字号】铜府办〔2017〕126号•【施行日期】2017.08.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铜梁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铜府办〔2017〕126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铜梁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8月28日重庆市铜梁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科学调整、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健全我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满足区域内城乡居民健康需求,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49号)、《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35号)规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宏观指导和调控我区医疗机构设置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本行政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依据,其他医疗卫生发展规划应与本规划相协调。

第三条本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20年。

规划范围为本行政区。

第二章现状分析第四条铜梁区位于重庆市西北部,是国家级卫生区。

随着遂渝高速、渝蓉高速和三环高速的开通,铜梁区位优势愈加明显,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全面、协调发展。

第五条铜梁区幅员面积1334平方公里,辖23个镇、5个街道,总人口84.53万。

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308.2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91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3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47元。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85‰以内。

2023年最新的卫计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2023年最新的卫计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2023年最新的卫计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其中:表示总和,A表示以年龄划分的分层地区人口数(人口数应是户籍人口、暂住人口及流动人口日平均数之和);B为以年龄划分的住院率,按每5年划分年龄段;C为其它地区流入本区域的住院患者;D为本地区去外地的住院患者数。

(2)各专科床位数的计算:按照上述公式中的收治率、床位使用率、住院患者数以各专科收治率、床位使用率、住院患者数替换即可。

专科床位数包括专科医院床位和综合医院中的专科病房床位,按照人口总数及其构成、居民的专科疾病发病情况、服务半径、医疗卫生资源状况确定。

尚未具备条件进行精细测算的,可参照各科专科床位1张/千人口计。

(3)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床位数的确定:根据分级诊疗格局,前瞻性论证不同级别医院应就诊的各专科病种,然后由各专科病种床位数分别计算出各级医院床位数,为应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留一定床位。

2.必需医师数。

根据当地医疗需求,研究确定区域内医师总数,分科医师数。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师配置数量。

3.必需护士数。

根据当地医疗需求,确定区域内护士总数。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医疗机构护士配置数量。

4.医疗机构的布局。

医疗机构的布局要满足各层次医疗服务需求,有利于形成分级诊疗模式,便于居民就诊和转诊。

(四)确定医疗技术的配置。

根据医疗服务需求、疾病谱及疑难危重疾病情况、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技术特点,合理配置医疗技术资源,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医疗安全。

(五)设计制作医疗机构现状图和设置规划图。

加强与城市规划部门沟通协调,根据现有区域内医疗机构布局,结合服务人口半径和实际医疗需求,加强对区域内医疗机构的宏观调控和动态管理。

五、公立医院设置的基本规则(一)合理设置公立综合医院数量。

公立医院的设置要综合考虑当地城镇化、人口分布、地理交通环境、疾病谱、突发事件应对等因素合理布局,实施分区域制定床位配置原则。

在县级区域,原则上设置1个县办综合医院和1个县办中医类医院(含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等),50万人以上的县可适当增加县级公立医院数量。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14号,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等规定,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指导原则》制定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医疗机构设置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协调发展,医疗服务能力全面增强,医疗服务公平性与可及性有效提升。

一、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含义《规划》是以区域内居民实际医疗服务需求为依据,以合理配置、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公平、可及地向全体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为目的,将各级各类、不同隶属关系、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医疗机构统一规划、设置和布局。

有利于引导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率和效益,建立结构合理、覆盖城乡,适应我国国情、人口政策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医疗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一)公平可及原则。

医疗机构服务半径适宜,交通便利,形成全覆盖医疗服务网络,布局合理。

从实际医疗服务需求出发,面向城乡居民,注重科学性与协调性、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保障全体居民公平、可及地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统筹规划原则。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符合属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局部服从全局,提高医疗卫生资源整体效益。

(三)科学布局原则。

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和任务,实行“中心控制、周边发展”,即严格控制医疗资源丰富的中心城区的公立医院数量,新增医疗机构鼓励在中心城区周边居民集中居住区,以及交通不便利、诊疗需求比较突出的地区设置。

(四)协调发展原则。

根据医疗服务需求,坚持公立医院为主体,明确政府办医范围和数量,合理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

宁波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宁波卫生健康委员会

宁波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宁波卫生健康委员会

目录
一、现状概况............................................................................................. 1 (一)区域概况................................................................................. 1 (二)居民健康水平和医疗服务需求.............................................2 (三)医疗资源配置现状................................................................. 2
二、主要问题............................................................................................. 3 三、指导思想............................................................................................. 4 四、规划原则............................................................................................. 5
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加强对宁波市医疗卫生资源的宏观调控及合理配置,推动各级各类医 疗机构分工协作,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和效率,根据国务院《医疗 机构管理条例》、原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国家卫 计委《关于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医疗机构 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纲要(2015—2020 年)》、《浙江省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 规划》、《浙江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 年)》、《浙 江省医疗机构设置“十三五”规划》、《宁波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 三五”规划》、《宁波市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 年)》和《宁波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5 年修订)》等文件精神,结合 国家、省市深化医改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划。

深圳市卫计委公布《深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

深圳市卫计委公布《深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

INDUSTRY VIEWPOINT / 行业视点
亿元,血站类建设项目54个,共7亿亿元。

按省份统计,四川59个项目获财政投河南43个项目获得财政投资19.7亿元,这是国家《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设规划》实施后首批下达的卫生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涉及健康扶贫、公共卫生和妇幼保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儿科医疗服务能力,缩小区域间医疗技术水平差距,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布和均衡发展。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此前印发的《关于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及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的通知》,除设置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外,还将设置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

《网络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

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城关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城关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城关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12.29•【字号】城政办发〔2016〕94号•【施行日期】2016.1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城关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城政办发〔2016〕94号各街道办事处,区直各部门,区属各单位: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城关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工作职责,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 年12 月29 日城关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为进一步促进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医疗市场秩序,加强医疗机构规划和管理,满足城关区域内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依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家卫计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及《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兰州市卫计委《兰州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和《城关区“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全区医疗机构现状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医疗卫生资源现状。

1.人口和面积。

城关区是兰州市的中心区,区域总面积220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8万人,流动人口约50万人。

2.医疗机构总数。

截止2015年底,城关区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887家,其中省级医院9家(包括兰泰医院、甘肃省康泰医院)、部队医院2家(解放军第一人民医院、兰空机关医院)、市级医院4家、区级医院5家、其他医院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9家、村卫生室23家、民营医院44家、小型医疗机构695家。

城关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个,其中卫生监督机构1个、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疾控中心1个和健康教育所1个。

漯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漯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漯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漯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漯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漯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漯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11.08•【字号】•【施行日期】2016.11.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漯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漯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直属及驻漯有关单位:《漯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漯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11月8日漯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医疗机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有序运行,提高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满足全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49号)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14号,以下简称《纲要》)、《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16〕38号)等有关法规、文件,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全市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和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医疗卫生需求为目标,加强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宏观调控,科学配置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构建与我市经济发展相适应、功能和结构更趋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质优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14号,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等规定,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指导原则》制定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医疗机构设置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协调发展,医疗服务能力全面增强,医疗服务公平性与可及性有效提升。

一、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含义《规划》是以区域内居民实际医疗服务需求为依据,以合理配置、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公平、可及地向全体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为目的,将各级各类、不同隶属关系、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医疗机构统一规划、设置和布局。

有利于引导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率和效益,建立结构合理、覆盖城乡,适应我国国情、人口政策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医疗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一)公平可及原则。

医疗机构服务半径适宜,交通便利,形成全覆盖医疗服务网络,布局合理。

从实际医疗服务需求出发,面向城乡居民,注重科学性与协调性、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保障全体居民公平、可及地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统筹规划原则。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符合属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局部服从全局,提高医疗卫生资源整体效益。

(三)科学布局原则。

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和任务,实行“中心控制、周边发展”,即严格控制医疗资源丰富的中心城区的公立医院数量,新增医疗机构鼓励在中心城区周边居民集中居住区,以及交通不便利、诊疗需求比较突出的地区设置。

(四)协调发展原则。

根据医疗服务需求,坚持公立医院为主体,明确政府办医范围和数量,合理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彭水自治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彭水自治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彭水自治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1.19•【字号】彭水府办发〔2018〕8号•【施行日期】2018.01.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彭水自治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彭水自治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1月19日彭水自治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为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合理设置医疗机构,不断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有效提高医疗服务公平性与可及性,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卫生与健康服务需求,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国卫医发〔2016〕38号)、《重庆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重庆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渝府办发〔2015〕180号)、《彭水自治县“十三五”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年)》(彭水府办发〔2016〕4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彭水自治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现状分析1.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彭水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地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面积3903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8个镇、18个乡。

截至2015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69.81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7.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6‰,城镇人口20.06万人,城镇化率28.74%,常住人口50.64万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97亿元,比上年增长6.59%,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9.70%、12.30%。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修订说明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修订说明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修订说明为贯彻落实《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年颁布了《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各地按照《指导原则》制定了《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规范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医疗机构规划和设置面临着一些新情况上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为指导各地做好《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调整,决定对《指导原则》进行修订。

现将有关说明如下:一、修订过程医政司委托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成立了由医政管理专家、卫生统计专家、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负责人等组成的修订小组,充分借鉴了部分地区制定《规划》的经验,经过多次讨论和调研,修订完成了《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版)(征求意见稿)》。

二、修订原则(一)坚持《指导原则》的主体内容不变实践证明,《指导原则》中提出的医疗机构设置的主要原则、设置规划的主要内容以及《规划》制定的权限的内容等,对于各地制定《规划》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也是《指导原则》的基本内容,在此次修订中进行了保留和完善。

(二)体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并对农村和城市医疗服务体系的构成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在修订中贯彻了上述精神。

(三)体现医疗机构管理形势的变化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医疗机构管理形势出现了一些变化的重点不断变化,如进入医疗领域的民营资本增加,专科医疗技术资源和医疗设备的布局与管理日益重要,修订稿反映了这些具体变化。

(四)增加医疗机构设置指导的针对性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修订和实施《规划》中遇到了现有医疗资源的调整、新医疗机构的布局等问题,修订稿中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一)明确了城市和农村医疗服务体系构成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明确了城市和农村医疗服务体系构成。

桂平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

桂平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

桂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宏观调控,科学设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有效配置和利用医疗卫生资源,体现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增进全市居民健康,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及《贵港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一)社会经济发展概况桂平市位于广西东南部,总面积4074平方公里,下辖26个乡镇,431个行政村(街);全市2015年末总人口(户籍)196.48万人,常住人口156.02万人。

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85亿元,比上年增长7.6%,我市人均GDP为19026元,比上年增长7.95%;地方财政收入14.7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28元,比上年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653元,比上年增长12%。

(二)居民健康水平和医疗服务需求状况1.居民健康水平。

一是居民健康状况。

2015年全年出生人口25392人,出生率为13.12‰;死亡人口8939人,死亡率4.62‰;全年净增加人口16453人,自然增长率为8.5‰。

二是传染病发病情况:2015年全年报告法定传染病20种5978例,死亡98人,年总发病率385.6/10万,死亡率6.32/10万。

2.医疗服务需求。

2015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848.5万人次,比上年增加48.7万人次,增长了6.09%。

其中,医院总诊疗人次数129.6万人次,比上年增加4.4万人次,增长了4.3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718.9万人次,比上年增加44.1万人次,增长了6.54%;全市医疗机构入院人数19.0万人,比上年减少7619人,下降了3.8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14号,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等规定,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指导原则》制定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医疗机构设置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协调发展,医疗服务能力全面增强,医疗服务公平性与可及性有效提升。

一、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含义《规划》是以区域内居民实际医疗服务需求为依据,以合理配置、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公平、可及地向全体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为目的,将各级各类、不同隶属关系、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医疗机构统一规划、设置和布局。

有利于引导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率和效益,建立结构合理、覆盖城乡,适应我国国情、人口政策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医疗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一)公平可及原则。

医疗机构服务半径适宜,交通便利,形成全覆盖医疗服务网络,布局合理。

从实际医疗服务需求出发,面向城乡居民,注重科学性与协调性、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保障全体居民公平、可及地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统筹规划原则。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符合属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局部服从全局,提高医疗卫生资源整体效益。

(三)科学布局原则。

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和任务,实行“中心控制、周边发展”,即严格控制医疗资源丰富的中心城区的公立医院数量,新增医疗机构鼓励在中心城区周边居民集中居住区,以及交通不便利、诊疗需求比较突出的地区设置。

(四)协调发展原则。

根据医疗服务需求,坚持公立医院为主体,明确政府办医范围和数量,合理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

公立医院实行“综合控制、专科发展”,控制公立综合医院不合理增长,鼓励新增公立医院以儿童、妇产、肿瘤、精神、传染、口腔等专科医院为主。

促进康复、护理等服务业快速增长。

(五)中西医并重原则。

遵循卫生计生工作基本方针,中西医并重,保障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疗机构的合理布局和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中医在慢性病诊疗和康复领域的作用。

三、医疗机构设置的主要指标和总体要求(一)主要指标。

医疗机构的设置以医疗服务需求、医疗服务能力、千人口床位数(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千人口医师数(千人口中医师数)和千人口护士数等主要指标进行宏观调控,具体指标值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超过《规划纲要》控制指标。

(二)总体要求。

依据《规划》设置医疗机构,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严格调控公立医院总体规模和单体规模,规范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构建以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为引领,以省级医疗中心为支撑,市、县级医院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公立医院为主体、社会办医为补充, 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

1.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

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

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服务网络;促使城市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功能到位,利于发挥整体效能,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模式。

2.发展慢性病医疗机构。

积极支持康复医院、护理院(以下统称慢性病医疗机构)发展,鼓励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二级医院转型为慢性病医疗机构。

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在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慢性病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分工协作机制,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为患者提供连续性诊疗服务。

3.建立健全医疗急救网络。

设区的市设立一个急救中心。

因地域或者交通原因,设区的市院前医疗急救网络未覆盖的县(县级市),可以依托县级医院或者独立设置一个县级急救中心。

以急救中心(站)为主体,与承担院前医疗急救与突发事件紧急救援任务的网络医院组成院前医疗急救网络,按照就近、安全、迅速、有效的原则设立,统一规划、统一设置、统一管理。

县级公立医院设置重症医学科,不具备条件的县级公立医院设置重症监护病房,形成院前急救、急诊、重症监护有效衔接。

4.鼓励社会办医。

加快推进社会办医成规模、上水平发展,将社会办医纳入相关规划,按照一定比例为社会办医预留床位和大型设备等资源配置空间。

在符合规划总量和结构的前提下,取消对社会办医疗机构数量和地点的限制。

优先设置审批社会力量举办的非营利性、资源稀缺的专科医疗机构。

鼓励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执业医师举办私人诊所,探索成立医师工作室(站)。

5.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

提高医院为老年患者服务的能力,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做好老年病诊疗相关工作。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鼓励其根据服务需求增设老年养护、临终关怀病床。

6.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

加强信息化建设,整合区域内现有医疗资源,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二级及以上医院现有检查检验、消毒供应中心等资源,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慢性病机构开放。

探索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消毒供应机构和血液净化机构,逐步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

7.建立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疗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中医院建设,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

四、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主要内容(一)现状分析。

参照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方案等,进行本区域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调查,确定本区域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利用和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城镇化、人口分布、地理交通环境、疾病谱等因素合理布局。

1.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年龄、性别)、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和支出水平等内容。

2.医疗服务需求分析。

包括服务半径、年因伤病就诊人次、居民两周就诊率、居民住院率、年急诊人次、年住院人次、年手术人次、住院患者住院总天数。

3.医疗资源分析。

包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师、药师、护士及医技人员)、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医疗费用等。

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总数、分级、分类、总床位与分级床位数、利用状况、各专科主要病种(及病情分型)等;现有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分类、工作负荷、工作效率等;卫生总费用、卫生总费用/各医院建筑面积总数(平方米)和卫生总费用/各医院病床总数等。

(二)明确健康影响因素。

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疾病顺位、死因顺位等,查找本区域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包括医疗服务供需状况、医疗事业发展和社会影响等),确定本区域医疗机构合理设置的思路。

1.医疗服务供需状况。

通过推算医疗服务利用与本区域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居民年患病人次,年慢性病患病人数,年患病总日数,年卧床总日数)之间的差距,判断医疗服务供需是否平衡。

2.医疗事业发展情况。

医疗技术的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和覆盖范围的扩大,对居民潜在医疗服务需求产生的影响。

3.社会经济发展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医疗保健需求日益增长,对医疗服务产生的影响。

(三)确定医疗机构的设置。

依据(一)和(二)的分析,综合考虑分级诊疗格局、支付能力、医疗服务可及性、转化成为服务需求的潜力,分年度预测、规划医疗服务需求,确定所需要的医疗机构级别、类别、数量、规模及分布,确定必需床位总数和必需医师、护士总数。

医疗机构设置要明确公立医院的设置与发展规划,发挥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为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预留空间。

1.必需床位数。

(1)普通床位数按下列公式计算:∑(A×B+C-D)× 1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次数其中:∑表示总和,A表示以年龄划分的分层地区人口数(人口数应是户籍人口、暂住人口及流动人口日平均数之和);B为以年龄划分的住院率,按每5年划分年龄段;C为其它地区流入本区域的住院患者;D为本地区去外地的住院患者数。

(2)各专科床位数的计算:按照上述公式中的收治率、床位使用率、住院患者数以各专科收治率、床位使用率、住院患者数替换即可。

专科床位数包括专科医院床位和综合医院中的专科病房床位,按照人口总数及其构成、居民的专科疾病发病情况、服务半径、医疗卫生资源状况确定。

尚未具备条件进行精细测算的,可参照各科专科床位1张/千人口计。

(3)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床位数的确定:根据分级诊疗格局,前瞻性论证不同级别医院应就诊的各专科病种,然后由各专科病种床位数分别计算出各级医院床位数,为应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留一定床位。

2.必需医师数。

根据当地医疗需求,研究确定区域内医师总数,分科医师数。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师配置数量。

3.必需护士数。

根据当地医疗需求,确定区域内护士总数。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医疗机构护士配置数量。

4.医疗机构的布局。

医疗机构的布局要满足各层次医疗服务需求,有利于形成分级诊疗模式,便于居民就诊和转诊。

(四)确定医疗技术的配置。

根据医疗服务需求、疾病谱及疑难危重疾病情况、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技术特点,合理配置医疗技术资源,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医疗安全。

(五)设计制作医疗机构现状图和设置规划图。

加强与城市规划部门沟通协调,根据现有区域内医疗机构布局,结合服务人口半径和实际医疗需求,加强对区域内医疗机构的宏观调控和动态管理。

五、公立医院设置的基本规则(一)合理设置公立综合医院数量。

公立医院的设置要综合考虑当地城镇化、人口分布、地理交通环境、疾病谱、突发事件应对等因素合理布局,实施分区域制定床位配置原则。

在县级区域,原则上设置1个县办综合医院和1个县办中医类医院(含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等),50万人以上的县可适当增加县级公立医院数量。

在地市级区域,每100万-200万人口设置1-2个地市办综合医院,服务半径一般为50公里左右,地广人稀地区人口规模可以适当放宽;在省级区域划分片区,每1000万人口规划设置1-2个综合医院,地广人稀地区人口规模可以适当放宽。

在全国规划布局若干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在省级根据医疗服务实际需要设置职业病和口腔医院。

省、地市、县均设置1所政府举办标准化的妇幼保健机构。

在地市级以上,根据医疗服务实际需求,设置儿童、精神、妇产、肿瘤、传染病、康复等专科医院,服务人口多且地市级医疗机构覆盖不到的县(市、区)可根据需要建设精神专科医院,形成功能比较齐全的医疗服务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