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区域医疗中心为目标的医院建设规划与战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4.22•【字号】穗府办〔2024〕9号•【施行日期】2024.04.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监督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穗府办〔2024〕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21—203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卫生健康委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4月22日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21—2035年)目录一、概述(一)规划背景(二)规划对象(三)规划范围与期限(四)规划依据二、广州市医疗卫生资源总体情况(一)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二)医疗卫生资源现状(三)居民健康状况(四)医疗服务特征三、规划目标及总体空间结构(一)规划指导思想(二)规划原则(三)规划愿景与目标(四)规划结构四、市域医疗卫生设施布局策略(一)均衡布局,扩大优质资源覆盖(二)上下衔接,促进分级诊疗格局形成(三)调整结构,优化健康服务体系供给(四)医防融合,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五、各区医疗卫生设施规划(一)越秀区(二)海珠区(三)荔湾区(四)天河区(五)白云区(六)黄埔区(七)花都区(八)番禺区(九)南沙区(十)从化区(十一)增城区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各级责任(二)严格规划实施,强化监督评价(三)合理控制规模,弹性调配床位(四)完善投入机制,培育多元主体一、概述(一)规划背景。
“十四五”以来,国家、省、市出台了《“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广东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广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对广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医院建设方案
2.教学科研用房:总面积约为XX平方米。
3.附属设施:总面积约为XX平方米。
4.医疗设备:共计XX台(套)。
六、建设布局
1.医疗业务用房:按照功能需求,合理划分门急诊、住院、医技、预防保健等区域。
2.教学科研用房:位于医院核心区域,便于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
3.附属设施:靠近医院主要入口,方便患者及员工使用。
4.环保节能:采用绿色建筑理念,降低能耗,保护环境。
四、建设内容
1.医疗业务用房:设置门急诊、住院、医技、预防保健等医疗业务用房。
2.教学科研用房:设置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科研设施。
3.附属设施:设置食堂、宿舍、停车场等附属设施。
4.医疗设备:配置国内外先进的医疗设备,满足医疗业务需求。
五、建设规模
2.完成项目审批手续,确保项目合法合规。
3.启动项目建设,按照施工计划推进工程进度。
4.完成项目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5.投入运营,逐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十三、组织管理
1.设立项目指挥部,负责项目总体协调和推进。
2.设立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和监督。
3.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确保项目高效有序推进。
4.医疗设备:根据各科室特点,合理配置设备,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七、建设周期
项目预计建设周期为XX年。
八、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约为XX亿元。
九、资பைடு நூலகம்筹措
1.政府投资:占总投资的XX%。
2.社会资本:占总投资的XX%。
十、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经济效益: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实现良好的投资回报。
某市卫健委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经验材料
某市卫健委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经验材料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市卫健委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按照中央及省、市部署要求,紧紧抓住国家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有利契机,深入实施“健康XX”战略,科学谋划,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开启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更好地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在改革创新、医疗机构建设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生动真实地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一、以市中心医院为龙头,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XX市中心医院是我市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连续三年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进入A级行列,位居地市级医院第一名,XXXX年XX 月被成功遴选为首批国家投资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
一年来,市中心医院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重点病种治疗水平与国内一流医院差距大幅缩小,服务全市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水平明显提升。
在学科建设方面,市中心医院按照“建高地、锻长板、补短板、填空白”的原则,持续推进重点专科“上台阶”工程,心血管内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和国家级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双获批,实现历史性突破。
在人才引进方面,市中心医院注重发挥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强化高端人才对医院科技创新的示范引领作用,新签约“运才兴运”专家X名,自主引进各类人才XXX 余人,XX人通过高级职称自主评审,XXX 名“运才兴运”特聘专家、“百名精英人才”、“三晋英才” 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在科研发展方面,以药物临床试验基地为平台,以中心实验室为突破口,设立陈志南院士专家协作中心,获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承担单位。
(一)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加强规范建设“基础柱”以党建品牌建设为统领,硬件上高标准打造党建活动阵地,软件上充分发挥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把医院党的建设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制定医院章程,并以章程为统领,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构、管理制度、议事规则、办事程序等,逐步规范党建工作制度。
健康医院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
健康医院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
一、医院规划
1. 医院规模:规划建设300张床位的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
2. 用地选择:选择市郊新建医院区块,面积达到30亩。
3. 医院设施布局:按功能划分,设置门诊部、住院部、手术区、中西医结合科、检查科等。
4. 主体结构及配套设施:建设主体建筑7层及门诊小楼2层,配套建设停车场、供热间等。
二、重点工作
1. 招商引资,筹措医院建设资金。
2. 选定医院承建单位并签订工程建设合同。
3. 组织医务人员规划医疗及检验设备采购工作。
4. 加紧完成用地招拍挂手续,确保工期。
5. 筹建临时医疗点,保证医疗服务不间断。
6. 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按工期安排施工进度。
7. 积极设备安装调试,保证医院如期开业。
三、预期目标
新医院规划一年内动工,三年内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建设成为本市级别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
以上就是一个健康医院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的一个示例,希望能为您的参考。
实际情况请结合具体医院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案要点
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案要点为了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形成区域协同配套的医疗卫生体系的意见》,提高国家医疗服务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公布了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案要点,具体内容如下:一、基本原则1. 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依托区域优势医疗机构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区域优势医疗机构为支撑、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 按照“一站式”服务原则,完善诊疗、护理、康复、预防、保健等全方位和全周期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3.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4. 发挥区域协同作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二、内容要点1. 提高综合医院服务能力。
建设以大型综合医院为主体、辅以专业性强的医疗机构,要求具备基本的医疗服务能力和宜人的就医环境。
其中包括有影响力的集体型医院,比如肿瘤医院、中医药医院、眼科医院等。
2. 加强急救服务能力。
建设具备急救、院前急救和危重病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健全急诊、急救、抢救与手术等一系列应急服务流程。
3. 强化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能力。
建设以健康管理与预防保健为主要服务目标的卫生机构,包括全科医生门诊、体检中心、健康教育宣传中心等。
4. 加强临床技术创新支撑能力。
建设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医疗机构,配备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医疗信息化技术,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和精细化管理。
5. 强化人才培养和留用能力。
完善医疗机构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建设好医师培训中心和专业人才库,增强医疗机构核心竞争力。
三、建设优先方向1. 以城市群为依托,建设具有一定服务半径、辐射范围和覆盖面的区域医疗中心。
2. 优先建设存在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待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待提高等问题的区域,如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等。
3. 重点建设具备区域性示范作用、能够吸引周边地区前往就医的医疗机构。
四、建设要求1. 规划合理,建设科学。
医院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医院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一、医院总体发展规划(一)医院简介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承担着周边几个城市的医疗保健任务。
医院开放床位1500张,设有临床、医技、职能等部门,年门诊量约200万人次,住院患者约6万人次。
(二)发展目标1. 总体目标:建设成为区域内医疗技术领先、服务质量优良、设施设备齐全、管理体制完善、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医疗中心。
2. 近期目标(2021-2025年):(1)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打造优势学科,使医院整体技术水平进入国内先进行列。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环境,满足患者就诊需求。
(3)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医院整体人才实力。
(4)深化医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效率。
(5)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信息共享,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 中远期目标(2026-2030年):(1)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医疗中心。
(2)拥有一批国际领先的技术和设备,提供全面、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3)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学专家。
(4)开展国际医疗服务,拓展海外市场。
(三)战略措施1. 加强学科建设,打造优势专业。
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购置先进设备、开展技术创新等手段,提升医院整体技术水平。
2.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优化就诊流程,确保医疗安全。
3. 深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培养本土人才,形成人才梯队,提高医院整体实力。
4. 推进信息化建设。
建立健全医疗信息系统,实现医疗信息共享,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5. 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
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享医疗资源,提高医院国际影响力。
6. 拓宽发展空间。
争取政策支持,优化医院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医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年度工作计划(一)2021年工作计划1. 完善医院管理制度,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为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而努力奋斗——访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韩传恩
导,对标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要求,控制医院运行成本,加大医保控费力度,重点抓好关键技术突破,努力打造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学科,实现医院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健康商丘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沉重灾难。
在大灾面前,全院职工同心同德,严格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立足“四早”,超前谋划,规范设置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房。
在商丘疫情最严重的时期,我院派出三批医疗队支援商丘市立医院,并圆满完成了支援任务。
2020年2月21日,根据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的要求,我们又组建了63人的重症救治队伍,逆行出征,驰援武汉。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与包括李兰娟院士团队等四个国家队一道共同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队员们工作上敢打敢拼,与队友积极配合,视患者如亲人,弘扬了我院“患者需求至上,团队合作”的核心价值观,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与赞扬,赢得了李兰娟院士团队等国家医疗队的认可与好评。
3月30日,全体队员平安返回,实现了队员零感染。
全国疫情目前已经平稳,但世界各国疫情还在蔓延,我们面临的风险依然很大。
新冠病毒生物学特性、中间宿主、流行规律、传染方式等仍然未被认知,国内还存在无症状感染者。
对此我们高度重视,不敢有任何松懈麻痹的想法,紧盯就诊患者识别,紧盯陪护人员管理,紧盯医务人员防控,紧盯临床人员的培训,切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给医院管理带来巨大冲击,对医院今后的发展造成新的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疾病防控的重要性,无论是急性传染性疾病还是慢病,在学科发展上再次提醒我们,要发展拳头科室,如重症医学体系、消化科、外科、儿科等学科;在医院布局上,要结合此次疫情的要求,建立平战结合、独立运营、功能齐全的救治空间,以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在物资储备上,要做好灾害脆弱性分析,要有空间、有储备,能应急;在人员的储备上,增加部分科室人员,加强培训,应对急需。
决策探索:医院怎样继续做好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韩传恩:一是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关于申报城市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情况汇报
关于申报城市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情况汇报一、项目背景我们公司计划申报城市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该项目旨在建设一座现代化、综合性的医疗中心,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并满足人们对医疗资源的需求。
二、项目目标1. 建设充分配备的医疗设施,包括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设施,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2. 招募优秀的医疗专家和护理人员,保障医疗团队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3. 提供跨学科的医疗服务,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4. 推行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改善医疗诊断和治疗效果。
三、项目计划1. 地点选择:我们已经确定了合适的地点,这个地点交通便利,周边社区人口密度高,适宜发展医疗服务。
2. 建设规划:我们准备在现有医疗设施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增加科室和病房数量,引进新的设备和技术。
3. 人员招募:我们将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医疗团队,包括专家、护士和管理人员,并提供培训和进修机会。
4. 宣传推广:我们将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推广该医疗中心,提高知名度和吸引力。
四、项目预期成果1. 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得到公众认可,成为该地区独具竞争优势的医疗中心。
2. 吸引更多患者前来就医,有效改善当地医疗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
3. 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与其他医疗机构开展深入合作,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五、下一步计划1. 继续完善项目计划和方案,确保顺利实施。
2. 开展市场调研,了解患者需求和竞争环境,做出相应调整。
3. 加强与有关政府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争取政府支持和优惠政策。
4.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以上为关于申报城市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情况的汇报,请各位领导过目。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工作专班工作职责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工作专班工作职责一、目标与职责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工作专班成立的目标是加强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工作专班需要履行以下职责:1. 组织协调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负责制定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推动医疗资源向区域医疗中心集聚。
同时,引导各地区区域医疗中心的规模、功能和定位,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2. 推进医疗科技创新与发展:积极推动医疗科技创新与发展,促进区域医疗中心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组织开展科研项目,推广医疗先进技术,提升区域医疗中心的综合实力。
3.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对区域医疗中心的规范管理,推动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评价制度,加强医疗安全管理,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4. 提升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医疗人才培训与交流,提升医疗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对医疗人才的激励机制建设,为区域医疗中心吸引和留住高水平医疗人才提供支持。
5. 加强对区域医疗中心的督导与评估:建立健全对区域医疗中心的督导与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
组织开展对区域医疗中心的绩效评估,促进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二、工作流程为了有效履行上述职责,工作专班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工作:1.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结合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
2. 组织实施工作计划: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的实施。
确保工作各环节的协同配合,提高工作效率。
3. 监督与评估工作进展: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总结与评价,为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
4. 加强沟通与合作:与相关部门和单位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协同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与管理工作。
5. 积极宣传与推广: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宣传和推广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工作专班的工作成果和经验,提高社会对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认知和支持度。
医学装备发展规划及配置方案、原则和标准
医学装备发展规划与配置方案医学装备发展规划目前医院以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为目标,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前提,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为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医院以**自治区《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为标准,制定医院总体发展规划,加强各科室建设.医学装备发展规划在医院发展规划的前提下,按照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配备相关的学科设备,优先配置功能适用、技术适宜、节能环保的设备,大型设备达到资源共享,杜绝盲目配置.其次配备社会效益明显的设备.为提高诊疗技术,保证医疗安全,提供优质服务.医学装备配置具体方案一、通用设备配置方案1.以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设备配置目录为前提,按照医院经济实际情况,使用科室地方、环境及人员配备状况,病人需求等,按年逐步配备.2.购置申报和审批按医院设备购置程序办理.3.应急和急救设备按应急审批程序购置.4.医院临时决定的项目按院办会决议预算购置.二、大型设备配置方案1.必须具备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开设的相应诊疗科目.2.使用大型医用设备的医师、操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其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接受相应的岗位培训,取得与所使用大型医用设备相关的资质,方可上岗.3.医院的业务用房、水电、防护、环保等基础设施条件应满足相关要求.4.设备选型要注重经济、适用.医院应依据阶梯配置原则配置适宜机型,提高设备功能利用率.配置研究型机型,应具备较高水平的相应重点学科和人才队伍.5.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具备完善的医疗质量控制和保障体系.三、医学装备购置论证内容及决策流程根据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优先考虑配置功能适用、技术适宜、节能环保的装备,注重资源共享,杜绝盲目配置和闲置浪费.随着医学技术迅猛发展,医学装备不断更新和提高,为保证社会需求服务,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充分考虑到病人和医院实际承受能力,要避免盲目引进.同时,为了确保购置的医学装备安全、可靠,对50万元以上设备及国家规定的乙大型医用设备在购置前应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与评估,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以便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一>论证内容1.必要性和重要性;2.两个效益预测;3.可行性;4.技术先进性;5.可靠性和稳定性;6.环保性;7.适应性;8.安全性;9.维修性;10.社会效益分析:申购的医学装备对医院现有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何实质性的提高,及在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将发挥哪些作用.11.经济效益分析:应对申购的医学装备的运行成本进行详细分析.12.技术评估:对申购的医学装备的先进性、可靠性<使用寿命、技术指标安全指标>、可维护性,及安装配套等条件,进行评估.13.设备现状评估:对科室申购的该类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若科室现无该类设备则评估购置的必要性.<二>论证组成员院长办公会成员、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专家及申购科室负责人.<国家规定的乙大型设备还要有院外专家成员><三>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原则设备必须先进,三年内在本地处于领先地位,应适应我院特点,满足各专业的检查和治疗,购置的设备能够升级换代而不被淘汰.<四>进行效益预测看其是否为病人最大限度地解除疾病痛苦的不可缺少的设备,且病人有足够的经济承受能力,又要分析其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预测投资回收期.<五>多方比较、择优购进在确定购置某类设备后,应着手对生产或销售这类设备的几个厂<商>家的产品进行调查、分析和比较,故必须慎重地加以比较,择优购置.<六>决策流程1.设备科在分管院长领导下,负责全院医疗设备购前论证工作,协同临床科室进行医疗设备的规划调研、立项论证、申报审批等相关工作.2.设备科每年初对临床科室提出的设备采购申请进行审核汇总,单价在1万元以下或一次批量价格在5万元以下的,由装备主管院长报院长审批后执行采购.单价在1万以上或一次批量价格在5万及以上的医学装备应纳入年度装备计划管理.生成"医学装备购置计划汇总表"后,报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进行审议,由院长审批后执行采购.总额5万以上到50万元以下的,报院务会审议通过后执行采购.50万及50万以上的,院务会通过后,最终由全院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表决后执行采购.3.未能纳入年度装备计划的,1万元以下的由装备主管院长审批,价格在1万以上5万元以下的,由装备主管院长报院长审批后执行采购.价格在5万及5万以上50万以下的,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报院务会审议通过后执行采购.价格在50万及50万以上的,院务会通过后,最终由全院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执行采购.医学装备配置原则与配置标准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二级综合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和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医学装备配置原则和配置标准.一、配置原则医院医学装备配置管理指装备从落实资金和预算,查明需要,经过综合平衡,编制计划,再选型订货,直至装备到货为止这个全过程的管理.在考虑配置医学装备时,有两个原则应共同遵守,一是经济的原则;二是实用的原则.<一>经济的原则所谓经济的原则,即是按经济规律办事,讲就投资的经济效益和励行节约,降低成本,减轻病人经济负担.为实现经济原则,关键是实行计划管理,用计划来组织、领导、监督、调节装备物资的分配供应活动.遵循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价值规律,使人力、物力、财力得到充分的有效的利用.编制计划时,应当经常有经济核算的概念.首先考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是否确实必需,是否对病人确有好处,医疗上能不能取得效果,经济上能不能取得投资的效益.经济还含有节约的意义.应尽量发挥已有设备的作用,加强使用管理和维修管理,并延长其寿命.不能由于搞大、洋、全或者管理不善造成浪费,加重病人和国家负担.要靠精打细算和增收节支来解决一部分设备购置资金问题.<二>实用的原则主要根据医院的任务、规模、人员技术水平和技术条件的现状,适当考虑将来的发展而制定医学装备标准.要本着医学技术全面发展,重点提高的精神,从需要和可能出发,分轻重缓急,统筹规划,分期分批地更新设备,逐步充实配套.要从实用的原则出发,应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优先考虑基本设备,其次再考虑高、尖、精的设备.基本设备是诊断上和治疗上经常地大量地使用的设备,或称常规设备.譬如说显微镜或者光分析仪器还没有,就不必忙于装备自动化实验诊断仪器设备;如果心电图机还没有装备,则不必忙于装备多导生理记录仪.至于诊断设备和治疗设备二者孰先孰后,一般可先考虑诊断设备.2.要立足于国产设备器,适当引进国外新设备.如果国产设备的质量性能已符合目前的要求,应首先考虑装备国产仪器,这样一可以节省外汇和资金,二维修方便,三有利于我国医学装备工业的发展.3.目前引进设备应以提高"技术精度"的关键性设备为主,而不宜追求减少"劳动密度"的设备.所谓"技术精度"指这种设备可以使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从质量上提到另一个高度.所谓"劳动密度"指需要很多的劳动力,譬如一套自动化输送系统固然方便迅速,而且可以节省人力,但是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还不到投入大量资金去解决节省人力问题的时候.4.不必急于引进大型的、万能的设备.大型、万能的设备价格昂贵,保养维护条件要求很高,据了解不少医院也并未充分发挥其全部功能.例如装备了万能显微镜,但大部分时间仅用其普通生物显微镜的功能;又如自动生化分析仪,不必要求引进一次能做十几个检测数据的仪器,因为有一些数据,临床上并不常用,不如装备单项或几个常用项目的,这样投资少且实用性大.二、配置标准<一>基本设备给氧装置、呼吸机、电动吸引器、自动洗胃机、心电图机、心脏除颤器、心电监护仪、多功能抢救床、万能手术床、无影灯、麻醉机、麻醉监护仪、高频电刀、移动式X光机、X光机、 B超、多普勒成像仪、动态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脑血流图机、血液透析器、肺功能仪、支气管镜、食道镜、胃镜、十二指肠镜、乙状结肠镜、结肠镜、直肠镜、腹腔镜、膀胱镜、宫腔镜、妇科检查床、产程监护仪、万能产床、胎儿监护仪、婴儿保温箱、骨科牵引床、裂隙灯、牙科治疗椅、涡轮机、牙钻机、银汞搅拌机、显微镜、生化分析仪、紫外线分光光度计、酶标分析仪、尿分析仪、分析天平、细胞自动筛选器、冲洗车、电冰箱、恒温箱、离心机、敷料柜、器械柜、冷冻切片机、石蜡切片机、高压灭菌设备、蒸馏器、紫外线灯、手套烘干上粉机、洗衣机、冲洗工具、下收下送密闭车、常水、热水、净化过滤系统、净物存放、消毒灭菌密闭柜、通风降温、烘干设备、热源监测设备<恒温箱、净化台、干燥箱><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二级综合医院相同;<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四>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根据《2009年-2011年全国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指导意见》进行配置.。
区域医疗中心运行方案
区域医疗中心运行方案概述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医院的数量和规模快速扩张。
但是,在医院扩大的同时,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医疗服务效率下降,医务人员负担不断加重。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区域医疗中心应运而生。
本文档旨在制定区域医疗中心运行方案,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实现高效的医疗服务管理。
区域医疗中心的定义区域医疗中心是一个具有综合性和服务性的医疗机构,能够提供各种复杂和高端的医疗服务,包括手术、介入、重症监护、放射治疗、药物治疗、诊断等。
区域医疗中心的宗旨是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为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区域医疗中心的特点1.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能够提供各种种类的医疗服务,从基础的检查、诊断到高端的手术、介入,能够全面满足各种医疗需求。
2.集中化:区域医疗中心集中了高聚集度的医疗资源,包括医生、护士、设备等,形成一个高效的医疗服务群体,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
3.分级发展:区域医疗中心是以县域为基础,向省级医疗中心发展的一级医疗机构,也是县域医疗卫生系统的组成部分,发挥区域医疗服务的作用。
区域医疗中心的要求区域医疗中心作为一级医疗机构,要求医疗服务质量高、技术力量强、管理水平高、人才储备充足。
为此,具体要求如下:1.医疗服务要求高:要求医疗服务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的使用,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技术力量要求强:在医疗技术方面,区域医疗中心要求拥有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和医疗技术人员,具有开展复杂医疗操作的能力。
3.管理水平要求高:区域医疗中心要求拥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优良的管理流程,确保管理水平高效、规范、科学。
4.人才储备要求充足:区域医疗中心要求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适应性强的医疗服务团队,确保医疗服务能够不断提高。
区域医疗中心的运行方案区域医疗中心的运行方案主要包括医院建设、设备采购、人才引进、管理机制、诊治流程等内容:医院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要满足以下标准: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利于医疗服务的开展。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方案-V1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方案-V1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地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服务水平不尽相同的问题已经逐渐显露出来。
因此,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是当前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就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一、明确建设目标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体验。
其次,应该在提升诊治能力的同时,加强科研、教学,提升医院整体实力,使其具备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竞争力。
二、确定建设规模区域医疗中心的规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既要满足地区医疗服务的需求,又不能建设过大,导致资源浪费。
具体地,应当考虑本地区医疗需求、医疗资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制定合理的建设规划。
三、做好医疗资源整合建设区域医疗中心需要充分整合现有的医疗资源,包括医疗机构、医生等。
建设后,要加快推进医疗资源整合、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医共体建设,把各级医疗资源同一起来,形成协调、专业和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
四、落实医疗科技优势建设区域医疗中心,需要突出医疗科技的优势,充分利用现代医疗技术,引进新技术、新设备等能够提高医院的诊治水平和疗效的科技手段。
同时,要求医疗中心建立高效便捷的医患交流平台,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五、支持政策保障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需要得到政府积极的支持和保障。
政府可以采取财政补贴、优惠政策、税收等方面的措施来保障医疗中心建设和运营。
政府还应该抓紧出台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完善管理体制和监管措施,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得到充分保障。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是一个需要立足实际、多方协作的重大工程。
只有充分考虑各种实际因素,并付诸实际行动,才能够使中国医疗事业更好地发展并为人民造福。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精神,加强医疗服务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完善区域优质医疗资源配置,推动市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升市级医院的诊疗服务能力,高水平打造与“**新兴城市”相适应的市级区域医疗中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持续有效提升全市医疗水平,进一步推动健康XX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改善就医体验为目标,以不断强化学科建设、优化人才队伍、提升诊疗服务能力为重点,切实提高市级医院的疑难危重症处置水平。
二、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在市卫生健康委的统筹指导下,依托XX市第一人民医院、XX 市人民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共同建设全市区域医疗中心,加强资源整合,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促发展、提质量,加快形成区域医疗服务“高地”,最大限度减少异地就医,持续提升市级医院的诊疗服务能力,到2025年,市级公立医院整体实力迈入全省前列。
(二)具体目标1学科建设目标。
(1)强专科:建成“1336”重点专科。
巩固7个省级重点专科,12个市级重点专科做好常态化管理。
对在建的3个省级重点专科、14个市级重点专科实行目标管理,力争通过验收评审。
推荐申报省级重点专科2-4个,市级重点专科9-12个。
力争到2025年拥有13个省级重点专科,36个市级重点专科。
(2)建中心:建设“82Γ治疗检查中心。
8大疑难危重与特色治疗中心即:建成创伤救治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创面修复与医学美容中心、肿瘤治疗、口腔医学中心,畅通疑难危重患者快速救治通道,提高疑难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2023年力争通过高级卒中中心现场评审;2025年建成区域化胸痛救治中心及胸痛救治联盟。
2大检查中心即: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建设1个IS015189标准化实验室),区域医学影像中心。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管理办法(试行)
附件2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要求,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满足各区域疑难复杂和重大疾病的医疗服务需要为重点,在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医学人才培养、临床研究、疾病防控与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医院管理、中西医协同发展等六个方面代表区域顶尖水平,进一步提升区域间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与国家医学中心以及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构建高水平医院网络,共同带动我国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第三条国家卫生健康委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主管部门,负责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设置管理、考核评价和动态调整等工作。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组织管理架构、各方职责与国家医学中心保持一致,参见《国家医学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第五条至第十条。
其中,工作专班、技术专班和专家组的人员组成与国家医学中心相关专班、专家组相同。
第三章设置流程第五条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工作包括制定规划和标准、组织申报和审核、提请审议和设置等步骤。
第六条国家卫生健康委统筹考虑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医疗资源分布现状和跨省异地就医情况,围绕疑难复杂和重大疾病的医疗服务需要,按照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要求编制规划。
第七条各专业类别的设置标准起草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托专家组起草,实行专家组负责制。
起草设置标准坚持定量定性相结合、以定量指标为主的原则,正文一般包括基本条件和医、教、研、防、管6方面内容,核心要求与国家医学中心设置标准保持一致,具体指标可适当调整。
附件与国家医学中心设置标准的附件相同。
第八条医院向所在地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自评估报告和相关佐证材料。
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按照申报要求,组织专家对医院材料进行核实论证并出具专家评审意见,择优选择本辖区内符合标准的申报医院,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建设方案,并通过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申报管理信息系统上传。
医院体系建设方案
医院体系建设方案
一、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为适应这一变化,构建科学合理的医院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成为当前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方案旨在结合我国医疗行业实际,制定出一套具体可行、合法合规的医院体系建设方案。
二、目标设定
1.构建层次分明、功能互补、覆盖城乡的医院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
2.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3.加强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
4.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发展,缩小地区间、城乡间医疗服务差距。
三、体系建设
1.医院布局优化
-建立以区域医疗中心为核心,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专科医院为补充的医疗服务网络。
(3)药品资源:规范药品采购、使用和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服务流程优化
(1)推行预约诊疗制度,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
(2)实施一站式服务,简化就医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3)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信息共享,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4.医疗质量安全
(1)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医疗行为。
(2)加强医疗技术培训,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
-根据人口密度、医疗需求等因素,合理规划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等医疗机构布局。
2.医疗资源配置
-人力资源:建立多层次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实施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等政策,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设备资源:依据医院功能定位,合理配置医疗设备,优先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设备需求。
-药品资源:建立完善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规范药品采购、使用和监管,确保患者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