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域医疗中心战略和区域重点专科建设

合集下载

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实施方案

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实施方案

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已成为当前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是为了提高医疗资源整合利用效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

二、建设目标。

1.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通过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

2.提升区域医疗卫生体系整体水平。

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整体医疗卫生体系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3.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通过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三、建设内容。

1.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区域医疗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筑、设备、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确保医疗服务设施的完备和先进。

2.医疗资源整合。

整合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包括医疗人才、医疗设备、医疗技术等,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3.医疗服务提升。

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后,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广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诊疗手段,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四、实施步骤。

1.确定建设规划。

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详细规划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和内容。

2.加强政策支持。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为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3.加强资金投入。

增加资金投入,保障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资金需求,确保建设资金的充足。

4.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医疗人才培养,提高医疗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五、建设效果。

1.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后,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

2.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3.提升区域医疗卫生体系整体水平。

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整体医疗卫生体系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六、总结。

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是当前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区域医疗卫生体系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专科规划及目标措施

重点专科规划及目标措施

重点专科规划及目标措施在当今医疗领域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建设重点专科已成为医院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重点专科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还能在学科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为了推动医院重点专科的发展,特制定以下规划及目标措施。

一、专科现状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现有专科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医疗技术水平:评估目前专科所掌握的诊疗技术,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2、人才队伍:分析专科医护人员的数量、学历、职称结构,以及专业特长和培训需求。

3、设备设施:考察专科现有的医疗设备是否满足临床需求,是否需要更新或引进先进设备。

4、科研能力:了解专科在科研项目、学术论文、专利成果等方面的表现。

5、患者满意度:通过调查患者对专科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了解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以我院的心血管内科为例,目前该科室拥有一支较为稳定的医护团队,但高层次人才相对缺乏。

在医疗技术方面,能够开展常规的心血管疾病诊疗,但在一些复杂、疑难病症的处理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科室的医疗设备基本能满足日常诊疗需求,但部分设备已显老旧,需要更新换代。

科研方面,虽然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缺乏重大科研项目和高水平科研成果。

患者满意度整体较好,但在服务流程和沟通方面还有待改进。

二、发展目标基于现状分析,明确重点专科的发展目标。

这些目标应具有可衡量性、可实现性和时效性。

1、医疗技术目标:在一定期限内,掌握并应用若干项国内外先进的诊疗技术,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好转率。

2、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和引进一定数量的高层次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3、科研创新目标:承担一定数量的国家级或省级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得相关专利和科研奖励。

4、学科影响力目标:在本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提升专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行业内的标杆。

以心血管内科为例,未来三年内的发展目标包括:引进 1-2 名学科带头人,培养 3-5 名中青年骨干;掌握 2-3 项国际前沿的心血管介入技术;承担 1 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 2-3 项省级科研项目;发表 5 篇以上SCI 论文;将科室打造成为本地区心血管疾病诊疗的权威机构。

关于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议

关于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议

关于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地方的医疗设施却处于亟待改善的状态。

因此,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已经成为了当前医疗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我的建议:一、选择合适的地点选择合适的地点对于一个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至关重要。

应该考虑到交通便利程度、周边环境是否繁华等多个方面,确保该中心能够覆盖到较广的区域,服务更多的人群。

二、提供全面的医疗设施中心应该有全面的医疗设施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能够满足多种疾病的诊治需求,同时还要提供满足患者舒适度的完善的诊疗环境。

人性化的诊疗服务也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开放式的就诊模式、绿色通道等,都应该考虑到,以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

三、加强医疗专业技能培训对于医疗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的提升,也非常重要。

为此,医疗中心应该加强对于医疗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岗中培训,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提高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

四、完善管理和服务体系除了医疗专业服务之外,管理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同样重要。

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协调医疗资源的分配,同时良好的服务体系是提升患者满意度的重要保障。

因此,我国的区域医疗中心应该加强对工作流程、服务标准、信息数据管理等方面的建设。

总之,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不仅仅是医疗工作者们的工作,同时也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

建设起一所现代化的区域医疗中心,能够提高医疗水平和质量,服务更多的人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资源投入和共同努力。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区域医疗中心是指在特定地区内集中建设一批医疗机构,以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和综合性的医疗保健服务。

下面将从提高医疗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探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

首先,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可以提高医疗水平。

由于医疗资源的集中配置和专业化的医疗团队,区域医疗中心可以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这些中心通常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拥有一流的医生和护士团队,能够提供更加精确、有效和安全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此外,区域医疗中心还能吸引国内外优秀的医学人才,进一步提升医疗水平。

其次,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下,各地医疗资源分散,存在着资源浪费和不均衡的问题。

而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可以将医疗资源集中起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并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此外,区域医疗中心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医疗机构合作,共享资源,提高整体效益。

第三,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可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在传统的就医模式下,患者往往需要跑多个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耗费时间和精力。

而区域医疗中心集聚了多个专科和综合性的医疗机构,可以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诊疗服务。

患者只需在一个地方就可以获得全面的诊断和治疗,不仅减少了患者的就医时间和费用,还提高了就医效率。

此外,区域医疗中心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最后,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会吸引大量患者前来就医,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周边地区的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将会得到发展。

同时,区域医疗中心还能够吸引优秀的医学人才和科技企业进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这些都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院整体发展

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院整体发展

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院整体发展在当今医疗服务领域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医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已成为关键之举。

重点专科不仅是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推动医院整体发展的强大动力。

重点专科建设对于医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有助于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

通过集中资源和精力打造重点专科,能够吸引和培养一批优秀的医疗专业人才,他们在特定领域不断钻研和创新,掌握前沿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其次,重点专科能够增强医院的品牌影响力。

在患者心中,一个拥有知名重点专科的医院往往更具吸引力和信任度。

当患者面临重大疾病时,会优先选择在这些具有特色专科的医院就诊,这不仅能够提高医院的知名度,还能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医。

再者,重点专科建设有助于促进医院的学科发展。

重点专科的发展往往会带动相关学科的协同进步,形成一个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从而推动医院整体学科水平的提升。

然而,要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人才是重点专科建设的核心要素。

医院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的医疗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加入。

同时,要注重对现有医务人员的培养,为他们提供进修、学术交流和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不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此外,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也至关重要,通过薪酬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的激励,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是重点专科建设的重要支撑。

医院要根据重点专科的发展需求,购置先进的医疗设备,为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供硬件保障。

同时,要加强与国内外医疗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及时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升重点专科的医疗技术水平。

科研创新能力是重点专科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医院要鼓励重点专科团队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设立专项科研基金,为科研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搭建科研平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言材料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言材料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好!很荣幸能在这个场合发言,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情况。

首先,我们所在的区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医疗资源不足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现有的医疗设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因此,建设一个现代化、综合性的区域医疗中心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其次,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我们区域的医疗服务水平。

一方面,它将提供更丰富、更专业的医疗资源,包括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高水平的医疗团队以及全面的医疗服务。

另一方面,区域医疗中心将整合现有的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协同性和连续性,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我们还注重区域医疗中心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衔接与合作。

我们将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加大对基层医疗队伍的培训和支持,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治水平。

通过深化医联体合作、建立转诊制度等方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形成了“上级医疗中心+基层医疗机构”的良性互动模式。

最后,我希望借此机会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并支持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

建设一个现代化、综合性的区域医疗中心需要大量的投入,我们需要各界的支持与配合。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
才能够改善区域的医疗服务水平,让更多的人受益,让整个社会更加健康和安康。

谢谢大家!。

浅谈区域医疗中心战略和区域重点专科建设

浅谈区域医疗中心战略和区域重点专科建设

浅谈区域医疗中心战略和区域重点专科建设(哈医大一院构建区域医疗中心的设想及实践)一、哈医大一院简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始建于1949年,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医疗中心,共有93个临床科室,54个医技科室,现有员工5192余人,副高职称以上专业人员876人,拥有开放床位4440张。

2013年门、急诊量达万人次,住院手术万例。

医院同时承担着副省级以上领导及重要外宾的保健、诊疗任务。

1992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1998年获全国“百佳医院”称号,2010年再次以全省最高分通过三级甲等医院复审。

医院与省内外90余家医院结成了协?作医院,医疗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

17个专科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23个专科成为黑龙江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1个省重点学科,医院以技术创新为源动力,实施“专科有特色,专家有特长”发展战略,每年近百项先进技术应用于临床。

2011年获得“全国首家五星级示范临床教学基地”称号。

在院学生3,000余人,年接收进修医师近400人。

医院发明的亚砷酸注射液被评为国家二类新药,在中国科学院2000年《科学发展报告》中被称为20世纪中国十大科技发明之一。

医院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成为多项慈善基金定点医院,每年定期组织专家医疗队赴贫困、边远地区义诊。

2012年5月,舍己救人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病势危重转入医院,经过113天的精心治疗,张丽莉转危为安,痊愈出院,哈医大一院出色的救治工作,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和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的高度评价。

医院大力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合作,2012年,成为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和香港外科医学院基础外科及普外住院医师培训中心。

每年举办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数十次。

二、当前我国医疗资源布局现状目前,我国80%的卫生资源在城市,其中约80%在大医院。

农村卫生所及乡镇卫生院条件差,医生业务素质低,一次性医疗用品未能普及,消毒设施简陋,造成交叉感染的隐患很大.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卫生服务需求增加,医疗服务模式落后,医疗服务从看病难、住院难到看病贵、看病不方便,而且费时间、费钱、交通不便、缺少人情味,得不到综合、连续的服务。

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院整体发展

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院整体发展

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院整体发展在当今医疗服务领域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医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成为了关键之举。

重点专科不仅是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代表,更是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对于促进医院整体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重点专科建设能够提升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

通过集中资源和力量打造重点专科,医院可以在特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技术创新,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培养专业的医疗人才队伍。

这使得医院能够在某些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上取得突破,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医疗服务。

例如,心血管内科作为重点专科,通过开展心血管介入手术、引进先进的心脏监测设备以及培养专业的心血管医疗团队,能够显著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重点专科建设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当医院在某个专科领域形成独特的优势和特色,能够吸引更多患者前来就医。

患者的口碑传播和媒体的宣传报道,能够使医院的品牌形象得到提升。

比如,某医院的骨科在脊柱侧弯治疗方面具有领先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经过患者的口口相传和媒体的报道,不仅吸引了本地患者,还吸引了来自周边地区甚至更远地方的患者,从而提升了医院在骨科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强重点专科建设能够带动医院相关科室的协同发展。

重点专科的发展往往需要与其他科室密切配合,如检验科、影像科、麻醉科等。

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科室会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以适应重点专科的需求。

这种协同发展能够促进医院整体医疗服务的优化和提升。

以肿瘤科为例,其治疗需要放疗、化疗、手术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这就要求放疗科、病理科、手术室等科室密切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各个科室都会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工作流程和技术,从而提高整个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

重点专科建设还能够促进医院的科研创新。

在重点专科领域,医务人员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前沿的医学知识和技术,也有更多的临床案例可供研究。

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一、综述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在一些医疗机构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被边缘化。

为了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和特色,我院应该加强中医重点专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中医服务,满足患者的多元化需求,提高医院的整体竞争力。

二、目标和任务1.目标:建设一流的中医重点专科,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中医医疗和科研中心。

2.任务:(1)提高中医重点专科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医疗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2)加强中医重点专科的科研力量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医院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3)加强中医重点专科的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医医疗队伍。

三、发展策略1.完善中医重点专科的基础设施和医疗器械:投入资金建设中医病房、诊疗室、中药房等基础设施,更新中医诊疗器械和设备。

2.优化中医重点专科的医疗流程和服务体系:建立科学的中医医疗流程,提高患者就诊的效率和满意度;建设完善的中医病案管理系统,实现患者信息的共享和管理。

3.加强中医重点专科的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组织中医师资培训班,提高中医临床技术,培养中医专家;建设中医学术研究团队,开展临床研究和科研项目。

5.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与其他科室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中医与西医的学科交流,促进中西医结合;加强中医与其他专科的合作,推动疑难病症的诊治和疗效评估。

四、保障措施1.加大财政投入:提供足够的财政资金支持中医重点专科的建设和发展。

2.加强团队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中医专家和研究人才,建立稳定的科研团队。

3.提高管理水平:优化中医重点专科的管理模式和体制,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价机制。

4.加强宣传和推广: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宣传中医的优势和成果,推动中医在医院的发展和应用。

五、预计效益1.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通过建设中医重点专科,提供更优质的中医服务,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

2.提升医院整体影响力:打造一流的中医重点专科,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医院专科建设意见及重点专科发展方向

医院专科建设意见及重点专科发展方向

医院专科建设意见及重点专科发展方向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医院专科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医院专科是指在特定领域内,依托一定的技术、设备和人员,进行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部门。

专科建设是医院提升医疗水平、满足多样化医疗需求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医院专科建设的意见及重点专科发展方向。

一、医院专科建设的意见1.注重改善基础设施。

医院专科建设首先需要注重基础设施的改善。

医疗设备、手术室、病房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更新能够提高专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加强人才培养。

医院在专科建设过程中要重点培养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包括医生、技术人员和护士等。

提供良好的培训机制,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高专科医疗的整体水平。

3.加强科研创新。

医院专科建设需注重科研创新,开展前沿研究和创新项目,提高医院的科技含量和技术实力。

同时,与学术机构、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提高研究水平和学术交流。

4.加强医疗服务管理。

医院专科建设需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医患关系的建立,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1.肿瘤科。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增加,肿瘤科成为医院专科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

肿瘤科需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协作,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实施个性化治疗,提高肿瘤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2.心脑血管科。

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们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心脑血管科的建设对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至关重要。

心脑血管科需引进先进设备,开展介入治疗、微创手术等技术,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早诊治疗率。

3.妇产科。

妇产科是医院综合性科室中的重要专科之一、妇产科需加强妇女健康保健服务,提供妇科疾病的早期筛查和治疗,优化孕产妇的产前、产中、产后护理,提高妇女和儿童的生育率与健康水平。

4.骨科。

骨科是医院专科建设的重点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骨科疾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

骨科需加强关节置换、骨折修复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高水平的骨科医疗服务。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方案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医疗需求的提升,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变得越发迫切。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居民的医疗需求,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将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

区域医疗中心应该位于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地区,以方便居民就医。

同时,要考虑到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分配,选择一个能够辐射周边地区的位置。

其次,我们将进行医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在医疗设施的规划上,我们将充分考虑到医院的功能布局、科室设置、诊疗设备的配置等,以满足不同病种的诊疗需求。

在医疗设施的建设上,我们将注重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和舒适性,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

同时,我们将加强医疗人才队伍的建设。

区域医疗中心需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医疗团队,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我们将通过引进人才、培训提升和激励机制,建设一支专业、高效的医疗团队。

另外,我们将加强医疗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和更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将不断引进最新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以提高诊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同时,我们也将注重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医疗服务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建立科学的医疗服务流程,规范医疗行为,加强医疗质量评估和监督,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最后,我们将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和交流。

区域医疗中心应该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居民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涉及地理位置选择、医疗设施规划建设、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医疗设备技术引进更新、医疗服务管理质量控制和与社区的合作交流等多个方面。

我们将全面推进这些工作,努力打造一所功能齐全、服务优良的区域医疗中心,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案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案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案第1篇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健康需求日益增长。

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构建区域医疗中心成为当前医疗改革的重要任务。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案,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

二、建设目标1.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2.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医疗均衡发展。

3.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4. 构建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提升人民群众就医满意度。

三、建设原则1. 合法合规: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项目合法合规。

2. 需求导向:以人民群众医疗健康需求为导向,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3. 整合资源:优化现有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4. 创新发展:引入先进医疗技术和管理模式,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四、建设内容1.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1)构建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医院、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医院等。

(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3)推进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发挥县域内医疗龙头作用。

(4)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2. 医疗资源配置(1)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确保医疗资源均衡发展。

(2)加强医疗设备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3)引进优秀医疗人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1)明确各级医疗机构职责,建立分工协作机制。

(2)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导居民合理就医。

(3)完善转诊制度,实现有序就医。

4. 信息化建设(1)构建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

(2)推广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信息化应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3)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保障患者隐私权益。

五、实施步骤1. 开展项目前期调研,明确建设目标、内容和规模。

2. 完成项目立项、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

3. 依法依规开展招投标工作,确保项目合法合规。

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院整体发展

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院整体发展

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院整体发展在当今医疗领域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医院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已成为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促进整体发展的关键举措。

重点专科是医院的品牌和特色,代表着医院在某一领域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一个强大的重点专科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医,还能带动医院其他科室的协同发展,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和社会声誉。

首先,加强重点专科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通过集中资源和力量,重点专科可以在人才培养、设备购置、技术研发等方面获得更多的支持。

专科团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培训,学习最新的医疗技术和理念。

同时,加大对先进医疗设备的投入,为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保障。

例如,在心血管内科领域,引进高精度的心脏造影设备和微创手术器械,能够使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病情,并开展更复杂、更有效的手术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康复率。

其次,重点专科建设有助于优化医疗服务质量。

专科团队能够更加专注于患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医疗服务。

从患者的初诊到治疗方案的制定,再到康复期的随访,都能够实现全程精细化管理。

为患者提供便捷的预约挂号、快速的检查检验通道、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等,这些都能极大地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和满意度。

再者,重点专科建设有利于推动医学科研创新。

以重点专科为依托,医院可以组建科研团队,开展针对特定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

科研成果不仅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还能促进医院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提升医院在医学领域的学术地位。

例如,肿瘤专科可以针对某种常见肿瘤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希望。

此外,重点专科建设能够带动医院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发展。

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是重点专科建设的核心力量,他们能够引领团队不断前进,培养和造就一批中青年骨干人才。

通过开展学术讲座、业务培训、临床带教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人才的快速成长。

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重点专科建设总结1500字

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重点专科建设总结1500字

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重点专科建设总结1500字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是指医疗机构在临床专科方面进行的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

本文将从重点专科建设的背景、重点专科建设的目标、重点专科建设的内容和重点专科建设的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重点专科建设的背景近年来,我国医疗需求不断增长,医疗服务质量也面临压力和挑战。

特别是在一些疾病的诊治方面,医疗机构普遍存在专科建设不足的问题。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重点专科建设成为了当前医院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重点专科建设的目标重点专科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加强专科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科医师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优质的服务机制,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

三、重点专科建设的内容1. 专科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招聘和培养专科医师,提高专科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同时,加强医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2. 优质服务机制建立: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提高诊疗效率。

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协作和沟通,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监控和评估。

3. 诊断和治疗水平提升: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加强与国内外优秀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技术,提高自身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4. 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重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鼓励临床医生参与科研项目。

建立健全的学科建设机制,提高学科的综合实力和学术水平。

四、重点专科建设的保障措施1. 资金投入:加大对重点专科建设的资金投入,支持专科人才的招聘和培养,购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

2. 政策支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开展重点专科建设。

给予相关专科医师合理的薪酬和职业发展机会,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3. 人才引进: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专科医师到我国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工作。

同时,加强与国内外医学院校的合作,培养更多的专科医生。

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实施方案

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实施方案

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实施方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增加,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已成为当前医疗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区域医疗中心是指在区域内为数百万人口提供医疗服务的大型医疗机构,它具有较强的综合医疗服务能力,能够承担较大规模的医疗救治任务,是医疗资源的集中和优化配置,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必要性。

1. 医疗资源整合,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有助于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2.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区域医疗中心集中了高水平的医疗专家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高效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

3. 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区域医疗中心具备较强的医疗救治能力,能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灾害,提高应急救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二、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实施方案。

1. 确定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地理位置,应根据人口分布、医疗资源分布、交通便捷性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地理位置,以便更好地为周边地区提供医疗服务。

2. 完善医疗设施和设备,建设区域医疗中心需要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设施,包括医疗影像设备、手术设备、实验室设备等,以满足各类医疗需求。

3. 强化医疗团队建设,区域医疗中心需要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医疗团队,包括专家、医生、护士等,确保医疗服务的专业化和高效性。

4.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区域医疗中心需要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包括门诊诊疗、住院治疗、急诊救治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5.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区域医疗中心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病历、医疗影像等信息化系统,提高医疗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6.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设区域医疗中心需要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有效和高质量。

三、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保障措施。

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投入力度,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确保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案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案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案一、引言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有的医疗资源已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

为了提供更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成为迫切的需求。

本方案旨在提出一个全面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案,以满足人民对健康的追求。

二、背景在现有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区域医疗中心将充分整合资源,提供更全面、专业的医疗服务,以满足不同区域居民的健康需求。

该中心将集合优势医疗机构、专家资源、设备设施,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三、建设目标1. 建立综合医疗服务中心,提供儿科、妇产科、内科、外科等全科医疗服务。

2. 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供精准诊断和治疗。

3. 培养高级专科医生队伍,提供专业、有针对性的诊疗方案。

4. 开展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提升社会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5. 健全协同机制,与其他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紧密合作,形成有机衔接和资源互助。

四、建设步骤1. 确定区域医疗中心的地理位置,考虑交通便利性、周边人口密度和医疗资源状况等因素。

2. 筹集资金,拟定详细的财务预算,争取政府支持和社会捐助。

3. 进行规划设计,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中心的功能布局、建筑形态和装备设施。

4. 招聘医疗专家和管理团队,实施人员培训和技术培训计划。

5. 采购、安装先进的医疗设备,并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6.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电子病历和医疗数据的共享与管理。

7. 确立合理的医保支付和价格机制,保障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五、预期成果1. 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满足人民对高质量医疗的需求。

2. 减轻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就医压力,优化就医流程。

3. 构建完善的医疗服务网络,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4. 增加医疗事故处理和纠纷解决的能力,提高就医安全保障水平。

5. 推动医疗科研和学术交流,促进医学进步和技术创新。

6. 落实国家卫生健康政策,推动全民健康事业的发展。

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议书

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议书

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城市医疗资源过剩,而农村和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导致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医疗服务的不均衡。

因此,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项目建设内容1. 医疗设施建设: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医疗中心,包括医院、诊所、急救中心等医疗设施,以满足周边地区居民的医疗需求。

2. 医疗设备更新: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提高医疗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3. 人才培养:加强医疗人才培养,吸引优秀的医生和护士加入医疗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4. 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建立与周边医疗机构的合作机制,构建医疗服务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医疗服务覆盖范围。

三、项目建设目标1.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医疗中心的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整合周边地区的医疗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

3.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医疗中心建设完成后,将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流入该地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项目建设方案1. 地点选择:选择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地区建设医疗中心,以便更好地服务周边地区的居民。

2. 合理规划:根据周边地区的实际需求,合理规划医疗中心的功能布局和医疗设施的建设。

3. 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合作,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提高医疗中心的诊疗水平。

4. 人才培养:与医学院校合作,开展医疗人才培养项目,吸引更多的医学人才加入医疗中心。

五、项目建设投资本项目的建设投资主要包括医疗设施建设、医疗设备更新、人才培养和医疗服务网络建设等方面的费用。

具体的投资金额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项目建设效益1.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周边地区居民的医疗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2.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案之建设内容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案之建设内容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案之建设内容一、基础设施建设。

1. 医院大楼扩建与翻新。

咱得给患者和医护人员一个宽敞又舒适的环境呀。

就像给医院这个“大身体”添砖加瓦。

把门诊大楼扩建一下,多设几个挂号窗口,这样患者就不用排老长的队,像长龙似的队伍看着都头疼。

再把住院部翻新翻新,把病房弄得温馨点,就像家一样,患者住着也舒心。

每个病房都配上独立的卫生间,这就好比给每个患者一个小小的私人空间,方便得很呢。

2. 医疗设备更新与扩充。

这医疗设备啊,就像医生的超级武器。

咱得把那些老掉牙的设备给换一换啦。

先说说CT扫描仪,得换上最先进的那种,成像又快又清晰,就像给医生开了透视眼一样,身体里的小毛病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还有核磁共振仪,要那种高端的,检查的时候噪音小,患者也不会那么害怕。

再加上一堆各种先进的检验设备,像什么基因检测设备之类的,这就好比给医疗诊断装上了一个超级放大镜,能发现那些隐藏很深的疾病根源。

二、人才队伍建设。

1. 人才引进。

人才可是区域医疗中心的宝贝啊。

咱要像寻宝一样把那些厉害的医生和专家给挖过来。

不管是内科的权威大拿,还是外科的妙手神医,都要想尽办法请过来。

给他们提供优厚的待遇,就像给英雄们准备了金光闪闪的宝藏一样。

什么高薪啦、舒适的住房啦,还有科研启动资金,让他们在这儿能大展拳脚,没有后顾之忧。

2. 人才培养。

光引进还不够,咱们自己的“小树苗”也得好好培养。

制定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就像给医护人员定制了成长的阶梯。

年轻的医生要定期去上级医院或者知名医疗中心进修学习,就像出去闯荡江湖,学一身好本领再回来。

还要开展内部的培训课程,让经验丰富的老专家给年轻人们传经送宝,这就好比武林高手传授秘籍一样,一代一代把精湛的医术传承下去。

三、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1. 专科建设。

每个区域医疗中心都得有自己的拿手好戏,也就是特色专科。

比如说,咱们这儿要是靠近山区,那就重点打造创伤急救专科,毕竟山区里意外受伤的情况可能比较多。

要是在海边,就把海洋医学相关的专科搞得棒棒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区域医疗中心战略和区域重点专科建设(哈医大一院构建区域医疗中心的设想及实践)一、哈医大一院简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始建于1949年,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医疗中心,共有93个临床科室,54个医技科室,现有员工5192余人,副高职称以上专业人员876人,拥有开放床位4440张。

2013年门、急诊量达万人次,住院手术万例。

医院同时承担着副省级以上领导及重要外宾的保健、诊疗任务。

1992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1998年获全国“百佳医院”称号,2010年再次以全省最高分通过三级甲等医院复审。

医院与省内外90余家医院结成了协?作医院,医疗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

17个专科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23个专科成为黑龙江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1个省重点学科,医院以技术创新为源动力,实施“专科有特色,专家有特长”发展战略,每年近百项先进技术应用于临床。

2011年获得“全国首家五星级示范临床教学基地”称号。

在院学生3,000余人,年接收进修医师近400人。

医院发明的亚砷酸注射液被评为国家二类新药,在中国科学院2000年《科学发展报告》中被称为20世纪中国十大科技发明之一。

医院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成为多项慈善基金定点医院,每年定期组织专家医疗队赴贫困、边远地区义诊。

2012年5月,舍己救人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病势危重转入医院,经过113天的精心治疗,张丽莉转危为安,痊愈出院,哈医大一院出色的救治工作,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和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的高度评价。

医院大力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合作,2012年,成为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和香港外科医学院基础外科及普外住院医师培训中心。

每年举办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数十次。

二、当前我国医疗资源布局现状目前,我国80%的卫生资源在城市,其中约80%在大医院。

农村卫生所及乡镇卫生院条件差,医生业务素质低,一次性医疗用品未能普及,消毒设施简陋,造成交叉感染的隐患很大.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卫生服务需求增加,医疗服务模式落后,医疗服务从看病难、住院难到看病贵、看病不方便,而且费时间、费钱、交通不便、缺少人情味,得不到综合、连续的服务。

其实,并非所有疾病和健康问题都需要在医院才能解决,卫生经济学家认为城市居民80%的医疗保健需求应该在社区得到解决,只有20%的需求要在社区以上的卫生机构解决。

由于配套政策问题没有解决好社区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保险的接轨的问题,双向转诊问题,双向转诊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级医疗机构对此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而且,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结构不合理,素质低下,得不到患者的信任,很多患者拒绝向下转诊。

三、黑龙江省自然环境及医疗资源分布现状黑龙江省地处东北亚的中间位置,气候特殊、地广人稀,是心脑血等管疾病高发地区,克山病最早就是在黑龙江发现的。

建国后,哈尔滨市发展成为我国重工业基地,医疗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缓慢,交通建设落后,医疗资源匮乏,而且分布不均衡,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自然条件造成的。

哈尔滨市距离最近的中心城市沈阳直线距离549公里,距离北京直线距离1056公里。

而省内边远地区距哈尔滨的距离也是十分遥远:漠河到哈尔滨1340公里,抚远据哈尔滨760多公里,黑河据哈尔滨600余公里,绥芬河到哈尔滨500多公里,按现有的交通条件,到哈尔滨最快也需要5个小时以上的路上耗时,对危急重症患者来说,会错过最佳抢救时间。

目前,黑龙江省医疗救治水平低与高质高效服务、救治距离远与快速救治、救治设备差与高质量诊治、资源不均衡与救治对象分布分散、体系不完善与协同救治不衔接等多对矛盾并存,这一切导致黑龙江省医疗水平不高,各地差异大,老百姓看病难。

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全球气候异常等因素加剧,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矿难、泥石流、地震、道路交通和高处坠落等事故发生率逐年上升,导致多发伤和创伤危重症发生率呈增高趋势,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同时,由于多数省市缺少综合性创伤救治中心和创伤救治指导中心,而且,事故发生地大多远离中心城市,增加了救治难度,致使死亡率和致残率居高不下,所造成的实际经济和社会损失已居各种疾病之首。

要改变这一状况,建立区域医疗中心是当务之急,建立区域医疗中心和区域急诊急救中心,对加强疑难病会诊及治疗和创伤救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哈医大一院区域医疗中心与分级医疗体系建设构建的设想与实践(一)从实际出发,整合医疗资源,构建完善的分级医疗体系。

哈医大一院作为卫生计生委首批64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联系医院,在医疗服务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即依托哈医大一院的医疗资源优势努力进行区域医疗中心与分级医疗体系的建设,力争打造黑龙江省集疾病预防、诊治、康复、保健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医疗服务网络体系。

经过几年的建设和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合理布局,点面结合,形成完整的分级医疗体系。

以哈尔滨医科大学为依托,以哈医大一院为基础建立黑龙江省区域医疗心,凭借哈医大一院医疗技术水平高和专科特色鲜明、设备优良、组织严密、救治预案齐全等优势,统一协调全省的医疗资源,结合基层医院反应快速、病种多、全科救治等特点,广泛开展业务交流, 实现优势互补,加强各自特色专科的建设。

以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大庆等中等城市为基础,选取一家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医院,建立二级区域医疗分中心。

周边地区距区域分中心距离最远不超过200公里,有利于危急重症患者的快速转院与救治,并以县级二甲医院为基点,辐射周边卫生院,由此构成点面结合的完整的三级医疗体系。

同时,各区域分中心与当地驻军医院、野战医院、农垦、林业、煤矿、油田等系统医院进行合作,充分整合各种优势医疗资源,提高区域分中心对疑难重症的诊断治疗能力以及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2、借助医学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大庆等中等城市都设有医学院校,具备医学人才培养和一般性疑难病症的会诊能力。

充分发挥好医学院校的优势,既可以完成当地医疗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进修提高,又可以指导当地医疗机构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工作,提高基础医疗水平。

3、开发网络资源,提高远程会诊能力。

区域医疗中心与区域医疗分中心、各县级医院开通远程会诊系统,对危急重症患者进行远程会诊,指导救治工作,既可以赢得抢救时间,避免误诊,又可以使患者节省医疗费用,减轻患者和家属的医疗负担。

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哈医大一院每年选派专家到区域医疗分中心和网点医院开展学术讲座、业务培训、经验交流、适宜技术推广、手术示教和教学查房等方式提升分中心及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

(二)加强自身学科建设和重点专科建设,提升科研能力。

区域医疗中心是本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龙头,其专科建设的水平代表着区域的整体医疗实力,对本地区医疗卫生工作的具有带动和指导作用,肩负着本地区疑难重症的诊断、治疗、疾病预防、急诊急救的责任,可以说,区域重点专科对区域医疗中心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只有大力提升急危重病和疑难症诊治水平,建成一批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切实搞好区域医疗中心的重点专科的建设,才能真正担负起这一重任,促进本地区医疗水平的提高,使疑难重症患者在当地得到妥善的救治,提高本地区人民群众的健康指数,降低老百姓医疗费用的支出。

作为区域医疗中心,首先必须使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区域医疗中心不仅要成为本地区医疗行业的龙头,更重要的是,要成为本区域医疗人才培养的基地。

搞好区域重点专科建设,真正做到专科有特色,专家有特长,成为本地区、本专业权威科室,就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人才培养,对本地区各级医疗机构的专业医师进行轮训,搞好继续教育,使各级医院、卫生院的专科医师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掌握最新的医疗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本区域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解除患者的疾苦,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三)哈医大一院建立区域医疗中心的探索和实践区域医疗中心与分级医疗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对多种资源的整合与调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管理机构。

为搞好区域医疗中心与分级医疗体系建设,哈医大一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医疗副院长为副组长,职能科室负责人和相关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并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

同时,医院也对组织机构各级人员的分工及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从整体上对周边地区的医疗服务网点进行了合理规划和布局,并与合作医疗机构签定工作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确保科学实施。

2、遵循五个原则和一个标准,科学论证合理确定医疗服务网点。

“五个原则”:一是依托现有市、县医疗资源建点;二是分级医疗,按县、中心、城市大医院进行“蜘蛛网”式布局;三是突出重点,加强医疗力量薄弱地区;四是以80-100公里为半径,提高黄金一小时内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五是三靠:靠近公路干线、机场和车站、靠近主要工业区和靠近旅游风景区。

一个标准:针对特殊地理环境特点以及医疗需求和救治实际需要,制订各级医疗点的治疗范围,制定相应的医疗标准,不断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的综合水平。

按照以上原则和标准,已建立了覆盖黑龙江省13个地市和吉林、内蒙古等40余个市县的医疗网络服务体系。

3、注重科普宣传,逐步提高疾病防控水平。

借助卫生计生委初级创伤培训、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防治、高血压病防治、糖尿病“蓝光”行动等项目,通过义诊、科普宣传、发放手册等形式,对城市社区、农村居民进行流调,免费筛查、健康宣教及计划生育指导,不断提高广大居民医疗保健意识,使其不发病、少发病、晚发病,发病后能第一时间得到及时规范的诊治。

4、注重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网络体系的诊疗水平。

建立科学、规范及系统的网络服务平台是区域医疗中心与分级医疗体系建设模式运行的基础,人才是保证其不断发展的关键。

并通过选派医疗队开展双向交流,网上教学,普及宣传疾病预防、急诊急救知识,免费接收基层医务人员进修学习等办法,对基层救治网点进行一对一的定点帮带。

5、积极探索和利用网络服务,使患者与专家零距离。

几年来,哈医大一院与全省和周边省份(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83家医院开通了网络会诊,通过远程会诊网络,缩短了为偏远地区医疗服务的距离,当地疑难重症患者可通过远程会诊网络系统完成会诊,使部分患者足不出县就可以分享哈医大一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充分发挥了区域医疗中心的优势和作用。

6、建立适宜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实行双向转诊制度。

作为卫生计生委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医院,通过在临床工作中的不断实践,基本实现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与相关科室间的融合,充分发挥康复医学科在综合医院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