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俄罗斯民族风情

合集下载

第20节 俄罗斯民族风情 人音版高中音乐教学设计教案

第20节 俄罗斯民族风情 人音版高中音乐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王秀课题名称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教师姓名学生年级高一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高中第十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中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是民族乐派的第二节内容,主要是对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介绍,本节课教材介绍的作品有两个: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娅幻想曲》、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

由于两部作品时间都很长,所以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我以《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为主。

因就格林卡与穆索尔斯基两个人及其作品在俄罗斯民族乐派所占分量而言前者均大于后者。

另外关于格林卡与《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这个作品,学生比较生疏,而就其在世界音乐史上的作用,特别是在俄罗斯民族音乐发展中的作用而言,又是学生应该了解的。

《荒山之夜》与强力集团的欣赏与了解则让学生课前利用网络自学的方式来完成。

学生分析现状及分析音乐问卷综合数据:总人数:662 是否喜爱音乐爱听流行歌曲中国民歌中国戏曲民族器乐曲外国民歌中国歌剧西洋管弦乐曲人数652 595 101 43 122 30 82 122百分比98.5% 90% 15.3% 6.5% 18.5% 4.5% 12.4% 5.43%从表(一)分析可以看出:(1)、学生对于音乐是十分喜爱的,也是乐于实践的。

(2)、学生的音乐审美价值取向是喜欢流行的、商业化气息强的、时尚的、贴近生活的音乐作品。

对于我国民族器乐的了解是比较缺失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商业化音乐的大量炒作、各种音乐传播媒体中通俗音乐、快餐音乐文化的泛滥,使得社会大气候对交响乐持一种漠视的态度。

其次对于欣赏器乐曲心理难免存在一种畏难情绪:认为内容太深奥,不像歌曲从歌词有时就能了解作品的形象。

从调查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交响乐普遍不感兴趣;学生经过前几节课的欣赏对交响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在欣赏一部比较陌生且篇幅较长的器乐作品时,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昏昏欲睡的状态。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全曲长达10分半,学生很可能会出现上述现象,为了能让学生尽快地听懂音乐,教师必须将欣赏的过程精练,用最佳的方式最有效的手段实施教学。

人音版高一音乐鉴赏教案设计-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

人音版高一音乐鉴赏教案设计-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
学生自学预习反馈借助课件介绍 “俄罗斯五人团”及格林卡
介绍格林卡《卡玛林斯卡亚》创作来源及结构特点了解何为变奏和双主题变奏
聆听,模唱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第一主题及三次变奏了解俄罗斯民歌特点,及旋律特征。
熟悉并视唱《卡玛林斯卡亚》第二主题,并分析创作特点
探究一:寻找《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两大音乐主题的旋律共同点
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了解教材内容。分组合作,课件展示,有利于激发学生热情,学生讲学生听的方式使学习更主动而非被动的接纳。
了解相关音乐专业知识开拓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为更准确的理解音乐做铺垫。
聆听,演唱音乐主题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主题是交响乐的灵魂,是乐曲发展的基础,熟记主题可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又培养了音乐的记忆力。
分组探究交流回答问题
个别同学做总结性发言
学生相互探讨,
回答问题
创设情境,让学生以美丽的心情和姿态走进教室,为感受、鉴赏美的音乐做好铺垫。
导入新课
精彩视频培养和激发学习热情
介绍俄罗斯民族音乐发展背景及音乐家,使同学一目了然,记忆深刻.
音乐、感受、体验音乐形象
体验性教学方法:欣赏法
实践性教学方法:练习法,表演法
语言性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谈论法
探究性教学方法:发现法
知识与技能
1.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并学会演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大音乐主题。
3.初步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及代表音乐家
观看微视频分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并结合课前预习及微视频自制PPT将搜集整理的内容介绍给其他同学
个别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借助课件介绍强力集团及格林卡等俄罗斯音乐家
学生聆听主题一及三次变奏

人音版高一音乐鉴赏教案设计 -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

人音版高一音乐鉴赏教案设计 -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课题:俄罗斯民族风情课型:(高中)音乐鉴赏课【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音版教材第十单元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材中包含两首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

本节课选择了格林卡的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作为教学内容。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于1848年间在华沙写成。

乐曲的原名是《以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和舞曲为主题的幻想曲》,后改为现名。

这是格林卡最著名的一首管弦乐作品,是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奠基之作。

乐曲采用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和舞曲《卡玛林斯卡亚》的主题。

前者是格林卡在俄罗斯乡间听到的,后者原来已经广泛流传。

格林卡运用这两个不同性格或体裁的主题,反映俄罗斯人民生活的那些最本质的方面,用交响乐的形式把它体现出来。

这首《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是用双重变奏曲形式写成的。

即这两个主题的变奏采用“整组交替”的形式。

【教学目标】1、鉴赏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作品的风格特征;2、熟悉、背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音乐主题,初步了解双主题变奏的曲式结构,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特点及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格林卡;3、根据主题尝试进行创作体验,加深对“变奏”作曲手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视唱和节奏练习,熟悉并背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两个主题,并能在聆听整部作品的时候正确听辨。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作品的风格特征。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一、感受主题:聆听两个音乐主题《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卡玛林斯卡亚》提问: 1、音乐情绪怎么样?2、你想像、联想到了什么画面?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两个音乐主题,让学生对俄罗斯的音乐有初步印象。

二、鉴赏作品:(一)熟悉两个主题1、唱一唱主题一:《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2、练一练主题二:《卡玛林斯卡亚》节奏练习:由松到紧、由慢到快。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精品教案(优选推荐)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精品教案(优选推荐)

课题
第 1 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俄罗斯民族风情》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将欣赏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作为重点曲目,浏览性的聆听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 夜》。用“聆听——感受——体验——实践——探究”为核心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绘画、语 言表述的方法,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手段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的能力。
旋律结 构
运用四度音程,旋律音阶逐渐下行
节奏
舒展
紧凑
速度
缓慢
快速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通过聆听俄罗斯民族乐派其它音乐家的代表作品,丰富学生的信息量,使其能够更好的利用课余时间 完成对俄罗斯民族乐派音乐风格的学习。 9.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充分利用课本和配套的课件资源,充分发挥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扩展。
3. 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俄罗斯民族风情
课时
1
课时
1
教与学活动规划
1、 分析教学内容;
2、 分析学生;
3、 确定学习目标;
4、 列出学习重点和难点;
5、 设计学习评价; 6、 设计教学活动、板书、作业和拓展练习;
7、 分析学习资源,合理利用现有技术; 8、 进行教学反思。
第一主题
第二主题
情绪
抒情 富于歌唱性
欢乐 活跃
旋律结 构
运用四度音程,旋律音阶逐渐下行
节奏
舒展
紧凑
速度
缓慢
快速
(5)带领学生视唱主题 (6)探讨:在同一首作品中出现了两个风格截然 不同的主题旋律,你认为作者的用意是什么,他为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例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例
居伊是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又是海军工程师,曾任陆军工程兵大将。ﻫ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其中最年轻的成员,海军军官,后成为专业音乐家。其代表作有交响组曲《天方夜潭》和歌剧《撒坦王的故事》,
聆听其中的片段《野蜂飞舞》,感受用单簧管吹奏的野蜂上下盘旋、时近时远的动态。
穆索尔斯基(阅读书本139页文字)并说明课间的音乐便是经拉威尔改编成的管弦乐《图画展览会》,是为纪念好友、杰出的俄罗斯画家和
60年代农奴制的废除,更是激发起广大人民的觉醒意识。各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呼吁艺术创造要面向生活,面向大众,要表现俄国人民的思想感情,
反映俄罗斯风情。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是格林卡,被称作“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1、格林卡的生平介绍(学生自己阅读)
2、《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管弦乐曲ﻫ⑴ 俄罗斯交响乐的奠基之作,不但描绘了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揭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无尽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他们性格的一些
《舍赫拉查达》,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等都是被誉为异国情调的民族主义音乐,当然还有威尔第的《阿依达》,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等,
都是这一风格范畴的经典之作。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搜集欣赏。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二
知识与技能
1、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和《荒山之夜》等作品,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例
———————————————————————————————— 作者:
———————————————————————————————— 日期: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高二音乐鉴赏课:《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

高二音乐鉴赏课:《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

高二音乐鉴赏课:《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蒋素娟课题:“俄罗斯民族风情”——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课型:音乐鉴赏课课时:一课时(45分钟)授课班级:高一(3)班教学设备:电视、电脑、音响、钢琴、实物投影、视频展示台自备教具:俄罗斯歌曲CD、教学光盘、教学VCD、俄罗斯国旗(烟盒)、地图、俄罗斯画册、书籍、作曲家画像、普希金挂盘、饰品(三角琴)、小提琴、长笛、口哨、俄罗斯文化衫、水兵帽、列宁像章、照片多幅等教学目标: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歌曲《跳蚤之歌》、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熟悉《卡》的音乐主题;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知道作曲家格林卡和穆索尔斯基。

作品分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此曲于1848年在华沙写成。

原名是《以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和舞曲为主题的幻想曲》,这是格林卡最著名的一首管弦乐作品,是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奠基之作。

乐曲采用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曲《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和舞蹈歌曲《卡玛林斯卡亚》为主题。

两个主题不论体裁或性格都迥然相异:一个悠长、抒情、缓慢而略带哀伤感;另一个欢乐、活跃而快速。

这两个强烈对比的主题足以反映俄罗斯人民生活的最本质方面,不但描绘出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体现了他们性格的典型特征。

《卡》曲是用两重变奏曲式写成,即两个主题的变奏采用“整组交替”的形式:第一主题第一组变奏,第二主题第一组变奏——第一主题第二组变奏,第二主题第二组变奏。

引子,简短饱满而有力,取材第一主题第一主题的第一组变奏包括主题显示和它的三个变奏第一主题由弦乐器齐奏,像领唱一样“唱”出缓慢的婚礼歌。

这种悠长的长腔歌曲,多用于表现俄罗斯民族性格和生活中的深沉和悲痛方面主题一 1 = F 《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中速 3/4 (曲谱略)第一变奏用木管乐器;第二变奏加进弦乐器;第三变奏又增加了铜管乐器,形成整个乐队的合奏(好象合唱加入)第二主题的第一组变奏包括主题显示和它的13个变奏。

第二十节 《俄罗斯民族风情》的教学设计

第二十节 《俄罗斯民族风情》的教学设计

第十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的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要音乐主题。

3.初步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知道两部作品的作者。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学习俄罗斯乐派的知识,了解格林卡和穆索尔斯基。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风格和演唱作品的主题。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导入。

5ˊ1.作曲家格林卡为什么说:“创造音乐的是人民,而我们艺术家,不过是将它编成曲子而已。

”?2.请学生唱一唱自己熟知的俄罗斯民歌。

(二)新授课《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详讲)1.以故事的形式介绍格林卡及创作背景。

3ˊ2.听《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及其第一次变奏。

5ˊ3.分段感受、体验、《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两个主题的风格特征。

5ˊ4.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题。

(听唱法)5ˊ5.复听《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全曲。

7ˊ(三)新授课《荒山之夜》(略听)1.简介穆索尔斯基及创作背景。

2ˊ2.欣赏《荒山之夜》全曲或引子加主题音乐。

11ˊ(四)小结2ˊ四、教学资源的建议1.在没有多媒体条件的学校建议使用出版社提供的音频素材转录成磁带播放。

另外还可以结合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教学资料进行补充。

2.充分利用教学课件的音、视频资源,结合自己备课内容合理搭配,另外还可以结合自己具体情况选用好的其他资料补充。

3.引导学生自主上网查阅关于“民族乐派”代表人物及相关知识等资料,自制课件在课上交流学习。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1、如用一节课完成此节内容,可选一首为主,另一首略听处理。

2、本课选用《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为主。

因就格林卡与穆索尔斯基两个人及其作品在俄罗斯民族乐派所占分量而言前者均大于后者。

另外关于格林卡与《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这个作品,学生比较生疏,而就其在世界音乐史上的作用,特别是在俄罗斯民族音乐发展中的作用而言,又是学生应该了解的。

人音版第十单元第二十节《高中音乐俄罗斯民族风情》课件

人音版第十单元第二十节《高中音乐俄罗斯民族风情》课件

强力五人集团图连线
巴 拉 基 列 夫
鲍 罗 丁
居 伊
穆 索 尔 斯 基
科 萨 科 夫
科萨科夫
巴拉基列夫
鲍罗丁
居伊
穆索尔斯基
民族乐派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 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跃于欧洲乐坛,与__________ 文化运动密切联系的一批音乐家。
“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是?
格林卡
交响 乐,以________ 民歌 为主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是_______ 题。
代表人物: 米哈伊尔· 格林卡(Mikhail ivanovich Glinka 1804-1857) 又译米哈伊尔· 伊凡诺维奇· 格林卡。俄罗斯作曲家,民 族乐派。1804年生于斯摩棱斯克之诺沃巴斯科伊,出身 于富裕地主家庭。在圣彼得堡受普通教育期间,于1817年 师从约翰· 菲尔德学钢琴,同时还学小提琴与和声。1833 年赴维也纳与柏林,师从西格弗里德· 德恩学作曲。返回 圣彼得堡后,创作歌剧《为沙皇献身》,1836年首演获 得成功。1837年被委派为帝国圣堂乐长。1842年第二部歌 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首演。1844年访问巴黎时与柏 辽兹相识,后继续旅行至西班牙,那里的民间舞蹈节奏 使他心醉神驰。1847年回国,之后又多次出国旅行。1857 年,格林卡在柏林去世,享年53岁。格林卡是俄罗斯 “民族乐派”的奠基人,被人们称作“俄罗斯民族乐派 之父”。
管弦乐曲.原题名为《婚礼歌与舞蹈歌曲》。 格林卡曲作于1848年。 这是一部俄罗斯化的交响乐作品。作曲家采用 了两首俄罗斯民歌作主题,写成了一部民族风格浓郁 的双主题变奏曲。 两个主题在性格、体裁、结构、调式等各个方 面都不同,但通过二者的交替对比和变奏,通过威严 庄重、活泼欢快等不同情绪的变化,勾画出一幅生动 的俄罗斯民间生活风俗画。 乐曲以俄罗斯民歌《从山上,高高的山上》和舞曲 《卡玛林斯卡亚》为素材创作而成。该曲被视为俄国 管弦乐创作的奠基之作。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十单元第20节 俄罗斯民族风情 课件%28共14张PPT%29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十单元第20节  俄罗斯民族风情  课件%28共14张PPT%29

巴拉基列夫是专业作曲家,是第一位在作品中体现强力 集团创作倾向与风格的作曲家。
鲍罗丁是化学教授,并抽出时间从事音乐创作。代表作 《第二交响曲》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明的色彩跻身于 19世纪最优秀的交响曲行列。
居伊是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又是海军工程师,曾任陆 军工程兵大将。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其中最年轻的成员,海军军官, 后成为专业音乐家。其代表作有交响组曲《天方夜潭》 和歌剧《撒坦王的故事》。
点,以及辛辣的讽刺和 狄浦斯在雅典》、《鲍里
幽默感。
斯·戈都诺夫》等。
《荒山之夜》
• 音乐便是经拉威尔改编成的管 弦乐《图画展览会》,是为纪 念好友、杰出的俄罗斯画家和 建筑设计家哈尔特曼而举办的 “哈尔特曼遗作展”上,穆索 尔斯基从展览中受到启发,决 定创作一部钢琴组曲,用音乐 语言来再现哈尔特曼部分作品 的内容,以表达对朋友的怀念 之情。
小结:
请问:你还知道哪些俄罗斯歌曲?
《红莓花儿开》 《三套车》 《喀秋莎》
《纺织姑娘》
• 亚洲神话般的背景渗透进了俄罗斯音 乐,使俄罗斯民族乐派有了东方魅力 的国际影响,比如还有里姆斯基—— 科萨科夫的管弦乐作品《舍赫拉查 达》,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等都是被誉为异国情调的民族主义音 乐,当然还有威尔第的《阿依达》, 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等,都是这 一风格范畴的经典之作。
1.你认为第一主题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AC)
A.缓慢的
B.快速的
C.抒情的
D.悲伤的
2.第二主题的音乐情绪又是怎样的?
A.抒情的
B.欢快的
C.壮观的
D.伤感的
E.热闹的
(BCE)
作品介绍:
引子——乐曲开始简短、饱满而有力。

俄罗斯的风土人情了解俄罗斯独特的文化与风俗习惯

俄罗斯的风土人情了解俄罗斯独特的文化与风俗习惯

俄罗斯的风土人情了解俄罗斯独特的文化与风俗习惯俄罗斯是一个庞大而多样化的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独特的风俗习惯。

了解俄罗斯的风土人情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俄罗斯人民,还能够加深我们与俄罗斯的交流和合作。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俄罗斯的独特文化和风俗习惯。

一、俄罗斯的民俗文化俄罗斯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在俄罗斯的农村地区,人们仍然保留着许多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

例如,俄罗斯的传统婚礼通常持续数天,包括婚礼仪式、宴会、跳舞和唱歌等活动。

此外,俄罗斯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如复活节、国庆日和圣诞节等,人们在这些节日里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游行、烟火和舞蹈等。

二、俄罗斯的餐桌文化俄罗斯人对待饮食非常重视,餐桌文化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俄罗斯人的传统餐桌上,通常会摆放丰盛的食物,如黑鲟鱼子酱、俄式沙拉、鱼肉、肉排和著名的俄罗斯酒。

俄罗斯人习惯用勺子吃饭,而且在餐桌上酒杯永远不能空,他们相信这是一种对客人的尊重。

三、俄罗斯的舞蹈和音乐俄罗斯是有着丰富舞蹈和音乐传统的国家。

在俄罗斯的传统舞蹈中,人们通常穿着传统服装,并伴随着特定的音乐节奏跳舞。

著名的俄罗斯舞蹈包括克拉斯诺达尔舞蹈、卡拉恰舞和喀秋莎舞等。

此外,俄罗斯还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如柴可夫斯基和拉赫玛尼诺夫等,他们的音乐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四、俄罗斯的礼仪与习俗在俄罗斯,礼仪和习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当你拜访俄罗斯人的家时,通常要事先打电话告知,并在到达时带上一些礼物,如花束、巧克力或红酒等。

俄罗斯人在交流中注重对方的尊重和礼貌,在交谈时经常使用表达敬意的称呼,如“先生”、“女士”等。

五、俄罗斯的节日和庆典俄罗斯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和庆典,这些活动在俄罗斯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例如,俄罗斯的国庆日是每年的6月12日,这一天会有大规模的游行和庆祝活动。

俄罗斯的圣诞节和复活节也是重要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些节日里进行宗教仪式和各种传统庆祝活动。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俄罗斯民俗风情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俄罗斯民俗风情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俄罗斯民俗风情俄罗斯民俗风情(1)俄罗斯人民自古热情好客,开朗乐观。

面包和盐用来迎接尊贵的客人。

这是因为在古俄罗斯盐很珍贵,只有款待宾客时才用。

面包在当时代表着富裕和地位,铺着绣花的白色面巾的托盘上放上大圆面包,面包上面放一小纸包盐。

捧出“面包和盐”来迎接客人,是向客人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欢迎。

(2)节日①洗礼节:俄罗斯东正教节日,在公历1月19日。

这一天往往是基督教的入教仪式,新生儿在命名日受洗。

在洗礼节那天人们除去教堂祈祷外,还要到河里破冰取“圣水”。

1月18日晚是占卜日,特别是女孩子,在这一天晚上要占卜自己的终身大事。

②谢肉节:又名“狂欢节”,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之一。

时间在复活节的第8周,过7天,每一天都有不同名称,第l天为迎节日,第2天为始欢日,第3天为大宴狂欢日,第4天为拳赛日,第5天为岳母晚会日,第6天为小姑子聚会日,第7天为送别日。

节后第7周内是斋期,不杀生,不吃荤。

人们在谢肉节期间举行各种欢宴娱乐,跳假面舞,做群众游戏等。

(3)饮食①喜欢饮酒:俄罗斯人喜喝红茶加糖、蜂蜜或果酱,他们对酒怀有一种特殊的情结。

俄罗斯人喜欢饮酒,但不太讲究菜肴,有酒喝就行。

女士们一般喝香摈和果酒,而男士们则偏爱伏特加。

伏特加是一种用粮食酿造的烧酒,好的伏特加虽然度数高,但喝后不容易上头。

俄罗斯人喜欢喝纯粹的白酒,并喜欢大杯大杯地豪饮下去,这是他们豪爽浪漫、不拘小节性格的反映。

②俄罗斯的饮茶文化渊远流长。

早在18世纪,俄罗斯的一些城市就开始生产茶具,其中图拉被公认为真正的茶炊之都。

茶炊是俄罗斯传统饮茶文化的象征,也是俄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今天的俄罗斯,茶炊已经成为了温馨家庭的独特标志。

③俄罗斯有独特的。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单元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单元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

第十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单元知识链接:1、民族乐派19世纪中叶,欧洲各国民族独立斗争蓬勃发展,民族意识日益高涨,造就了一批杰出的民族革命英雄,同时也影响了一大批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爱国主义艺术家,他们的民族觉悟达到了前所末有的高度,产生了摆脱外国文化统治,建立本国近代民族文化的强烈要求。

在这种形势下,崭新的音乐流派——-—民族乐派诞生了。

民族乐派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音乐艺术宝库。

对世界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欧洲,以东、北欧等国家为中心的音乐,摆脱了以德奥为主的中欧传统音乐的影响.采用自己国家的历史、传说和民间素材,颂扬美丽的祖国、英雄的人民,创作了富有民族性的音乐,开拓了新的领域.民族乐派最先在俄国出现,后发展到东、北欧等国,其代表人物有格林卡、穆索尔斯基、鲍罗丁、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斯美塔那、德沃扎克、格里格、西贝柳斯等.民族乐派实际上是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继续或派生的分支,他们把浪漫乐派所强调的个性扩大为民族性,促使世界各民族音乐空前繁荣。

2、“民族乐派”的作曲家“民族乐派”作曲家们,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融入音乐创作之中。

他们一方面继承和借鉴西欧过去的优良传统,一方面十分强调广泛收集和整理民族的音乐遗产,探索民族的音乐语言和表现形式,采用民族的题材内容,描写民族的风土人情。

“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正是他们音乐表现的重要内容之一。

他们的作品以反映本民族的历史和人民生活为题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深厚的民族感情,同时大量运用民族民间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这些作曲家均属于民族乐派。

①格林卡几个世纪以来,俄罗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格林卡作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把俄罗斯民间音乐素材与西欧音乐巧妙地结合起来,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东方魅力产生了国际性影响。

格林卡的音乐创作中,大量地引用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素材,着意突出了俄罗斯民族的音乐风格。

俄罗斯民族风情 ——欣赏格林卡管弦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俄罗斯民族风情 ——欣赏格林卡管弦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俄罗斯民族风情——欣赏格林卡管弦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年级:高一年级【课型】欣赏课【教学内容】格林卡管弦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教材分析】本课程是《音乐鉴赏》人音版第十单元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的教学内容。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创作于1848年的华沙,是一部俄罗斯化的交响乐作品。

作者格林卡是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奠基人,被尊称为“俄罗斯音乐之父”。

作品采用俄罗斯民歌婚礼歌曲《从山后,从高高的山后》和舞蹈歌曲《卡玛林斯卡亚》的主题写成。

乐曲引子富有俄罗斯民族情感,第一主题(婚礼歌曲)由弦乐器齐奏后,进行三次不同的乐器变奏,旋律呈示和交织,生动地描绘出俄罗斯农村婚礼的画面。

第二主题(舞曲)在活跃而热烈的情绪中进入,仿佛宣告婚礼仪式的开始,这个主题同样运用变奏等作曲技法,表现俄罗斯民间生活习俗的风景画。

乐曲第三、四部分依次对两个主题进行二次变奏。

两个主题在性格、结构、调式等各个方面都不同,作曲家通过双主题变奏手法呈现出俄罗斯民歌的绚丽丰采。

这部作品独特的民族风格奠定了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创作,为后人积累了丰富的创作财富,成为俄罗斯交响音乐中的第一部典范之作。

柴可夫斯基形象而准确地评价了格林卡这部作品的深远意义——“所有的俄罗斯交响乐都是从《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中孕育出来的,正如像果孕育出橡树一样。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聆听两个音乐主题,感受旋律、节拍、音色、速度等音乐要素在乐曲中的表现作用,并让学生初步感受俄罗斯音乐的特点,领会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鉴赏分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两个不同性格的主题,感受音乐要素在音乐创作中的作用。

2、通过聆听与对比不同音乐主题,感受变奏曲的音乐特点。

3、认识俄罗斯民族乐派格林卡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聆听、视唱、对比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聆听整部作品时能正确辨别两个不同性格主题。

2、通过音色辨别、故事情境等形式感受音乐创作中对比和变奏的特点,体验俄罗斯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高中音乐《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主要曲目《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对比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师生交流体会速度、力度、民族元素的重要性。

2、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特点,了解格林卡,认识到创作音乐的是人民,艺术家只不过把它编成曲子而已。

3、通过欣赏《荒山之夜》思考他在这一作品中真正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同时进一步认证民族乐派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题,师生体会、交流、总结其创作依据创作目的,得出民间音乐重要的结论。

三、解决重难点的教学方法:谱例比较、视听感受、设问引导。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鼓励学生谈谈对俄罗斯这个民族的了解,(运用其地理、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如:普希金《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

从地域上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播放课件:俄罗斯独特建筑。

背景音乐准备两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梅花儿开》故事一则导入:俄罗斯故事《无端发笑是傻瓜》俄罗斯人在公共场合,如上班时或公交车中很少微笑。

他们认为笑必须是真诚的。

出自内心的,而莫名其妙、无缘无故的笑是不可取的。

俄谚语云;(无端发笑是傻瓜。

)我们的学生有时在课堂上突然笑声一片,俄罗斯教师很不埋解,称之为(傻笑),使我们的学生常常感到委屈。

在俄罗斯的餐厅、公交、剧院等公共场合。

我们的中国人常常会爆发出一阵朗朗的笑声。

却会招来俄罗斯人的异样目光。

由上面一则俄罗斯风俗趣事导入本节课题俄罗斯独特的民族风情。

2、新课教学①播放格林卡《北方的星》歌词大意:一座高高的楼,里面房子紧相连。

在其中有一间光线最明亮。

里面住着未婚妻,她比谁都可爱,好像北方的星,比群星更光辉设问:其唱法(美声)演唱形式(独唱)②教师导入主要人物简介:格林卡(不要太多,只介绍与本节课有关的简介即可)格林卡认为:音乐就是我的灵魂!设问这句话说明什么:(格林卡对于音乐的执着!等)19世纪的俄国上流社会普遍存在的对西欧音乐顶礼膜拜,俄罗斯音乐却倍受歧视的现实,这就更激起了格林卡为俄罗斯创作的愿望。

人音版高一音乐鉴赏教案设计-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

人音版高一音乐鉴赏教案设计-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教学课题: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材名称:高中音乐鉴赏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课题章节:第十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课型:音乐鉴赏课教学设备:西沃电子教学白板手风琴15台平板电脑教材与学情分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是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奠基之作,格林卡选用了两首强烈对比的俄罗斯民间歌曲和舞曲作为主题,描绘了俄罗斯人民生活的画面。

这部作品创作技法复杂、专业程度艰深。

因为学生对民族乐派的音乐了解太少,钻研不深,所以本课较难驾驭。

所以,我在课堂上选用了最能体现俄罗斯风情的乐器手风琴来授课,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相关知识时,让学生用平板电脑,运用网络教学资源,自主探究学习,就这样把深奥的知识简单化、趣味化了。

在教学方法上,我运用了情感体验法、归类比较法、教师教授法以及形象直观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学唱与听赏,要求学生较为精细地、全面地感知、体验《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进而对俄罗斯民族音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其次,突出强调了学生的实践参与和情感体验,通过有趣的音乐节奏游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对进一步体验、理解俄罗斯民族音乐打下了基础。

再次,通过讲授作曲家格林卡而后自然地引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

通过之前的启发和铺垫,为学生认识、了解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打下了学习基础。

最后,浅谈俄罗斯民族乐派悲剧性风格的成因。

这个环节注重学科综合,从地理、历史、人文等方面逐步分析,从而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

经过之前各环节的层层铺垫,学生于无形中就掌握了本课的难点——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

新课结束后,通过课外探究另一位民族乐派代表人物穆索尔斯基及他的交响音画《荒山之夜》,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

教学目标:1、欣赏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熟悉《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及《卡玛林斯卡亚》这两个音乐主题。

人文与社会俄罗斯风情课件

人文与社会俄罗斯风情课件

人文与社会俄罗斯风情课件人文与社会:俄罗斯风情课件俄罗斯是一个兼具优美自然景观和丰富人文历史的国家,其独特的风情深受世界各地游客的喜爱。

本课件将介绍俄罗斯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著名景点,带领大家领略俄罗斯的魅力。

一、历史与文化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在历史上,俄罗斯有着众多伟大的统治者,如伊凡雷帝、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大帝等。

他们的统治影响了俄罗斯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正教是该国主要的宗教,对俄罗斯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风俗习惯俄罗斯人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

例如,在俄罗斯人之间,要常常互相致以“乌拉!”这个词,表示祝贺或庆祝某个事件。

此外,俄罗斯人喜欢举办宴会,通常会丰盛地摆上多种美食,如鲑鱼、黑鱼子酱、俄式酥皮蛋糕等。

而在礼仪方面,俄罗斯人习惯拥抱和亲吻对方的脸颊来表示问候和亲近。

三、著名景点俄罗斯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其中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是最受游客欢迎的城市之一。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令人惊叹的建筑物,如著名的红场和圣瓦西里大教堂。

圣彼得堡则以其优美的运河、豪华的宫殿和博物馆而闻名于世。

例如,冬宫是圣彼得堡的地标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收藏了无数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

四、俄罗斯的艺术与文学俄罗斯在文学和艺术领域也有着卓越的贡献。

俄罗斯文学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如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众多作家都以其深刻的思考和卓越的才华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在艺术领域,俄罗斯也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艺术家,如著名的画家瓦西里·康斯丁丁诺维奇·康迪斯基和伊凡·艾凡诺维奇·沃罗宁等。

结语俄罗斯是一个融合了丰富历史、独特文化和壮丽景观的国家。

通过本课件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俄罗斯的人文与社会风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无论是历史、风俗习惯、著名景点还是艺术与文学,都展现了俄罗斯的独特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单元俄罗斯民族风情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教学设计
北京十中刘旭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二)理论依据: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俄罗斯民族乐派:
是指19世纪在俄罗斯兴起的,作曲家从自己本土的文化中汲取素材,创作出异彩纷呈的音乐作品的学派。

19世纪,仍处于奴隶制的俄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先后经历了贵族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世纪末又进入无产阶级革命时期。

19世纪俄国的文学艺术获得了重要发展,其中“12月党人”诗人的思想、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的现实主义倾向的民族文学、果戈里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民主主义的文艺思想理论都深深地影响了俄国19世纪的精神生活,也影响着音乐的发展。

19世纪欧洲民族乐派的贡献在于:不仅创立和繁荣了本国近代专业音乐,在本国民族民主运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也丰富和发展了19世纪全欧洲的音乐文化,对以后的印象主义音乐、20世纪的民族音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俄罗斯第一位有世界影响的作曲家是格林卡(1804-1857),是俄罗斯民族音乐真正的奠基人,被尊称为“俄罗斯音乐之父”。

1836年他创作了第一部俄罗斯民族歌剧《伊凡·苏萨宁》,首开
俄罗斯民族爱国主义历史歌剧的先河;第二部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确立了俄罗斯民间神话歌剧的样式;管弦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则树立起运用民间素材交响化自由变奏的典范。

格林卡在俄罗斯音乐史上的地位,常被公允地同普希金在俄罗斯文学上的地位相提并论,或者用俄罗斯著名评论家斯塔索夫的话
说,格林卡在俄罗斯音乐史上,就像格鲁克和莫扎特在德国音乐史上的作用。

随后,著名的“五人团”确立了俄罗斯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地位。

穆捷斯特.彼得洛维奇.穆索尔斯基(Modest Petrovitch Mussorgsky,1839-1881),俄国作曲家,“强力五人集团”成员。

童年时就表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

十三岁进彼得堡禁卫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在普列奥勃拉任斯基军团充御前禁卫军。

两年后脱离军界。

早期的作品不够成功,后从师于巴拉基列夫。

他的作品不仅是庄严的悲剧,而且具有热情奔放的特点,以及辛辣的讽刺和幽默感。

他的代表作有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霍宛斯基党人的叛乱》、《索罗庆采市集》(此作由居伊续成)以及管弦乐《荒山之夜》、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歌曲《跳蚤之歌》、《可爱的萨维什娜》、
《叶辽木什卡的摇篮曲》等。

俄国民族乐派真正的繁荣一直要到19世纪中后期才开始。

此时的俄国音乐界受到文学领域的影响,也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泛斯拉夫的民族主义者,另一派则是向西方靠拢的学院派。

安东•鲁宾斯坦(Anton Rubinstein,1829—1894)和柴可夫斯基(Pyotr Tchaikovsky,1840—1893)是学院派的代表人物。

另一派与学院派相对应,其中的作曲家都是属于业余性质,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排斥西方的影响,但也许正因为如此,他们却更能真正触及到俄罗斯民族的心灵深处。

在同时代的俄国作曲家中,柴科夫斯基是涉猎西方音乐体裁最广泛的一位作曲家。

不像强力集团对西方传统的谨慎甚至排斥的态度,他倾向于更多地继承西欧古典、浪漫音乐传统。

柴科夫斯基的歌剧虽然也
选用俄罗斯题材,他在作品中也运用了俄罗斯民歌,但他未刻意追求民族化的艺术处理。

与强力集团从民间神话、传说、历史中寻找创作灵感不同,他注意“我所经历过的或看到过的,能使我感动的情节冲突”的题材。

恰逢中俄两国去年的“俄罗斯文化年”和今年的“中国文化年”活动,两国的总理还在11月6日观看了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闭幕式演出。

我们今天学习了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音乐作品,等于在更广的范围促进了两国文化交流,我们不仅了解了格林卡等人的名作,还了解了俄罗斯人的忧伤中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值得学习的是俄罗斯人重视艺术素质教育的优良文化传统,使我们对学校的艺术素质学习更加重视,从而增强我们的创新思维和推进人才培养。

2、《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卡马林斯卡亚采用两首俄罗斯民歌的主题,格林卡找到了足以反映俄罗斯人民生活的那些最本质方面的俄罗斯民歌,用交响音乐的形式把它体现出来。

因此他的这首《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不但描绘出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揭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无尽丰富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体现了他们的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征——沉思同健康的乐趣和别开生面的幽默感的结合。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中的两个俄罗斯主题——婚礼歌曲《从山后,从高高的山后》和舞蹈歌曲《卡玛林斯卡亚》,不论是体裁或是性格都迥然相异:一个抒情、富于歌唱性、若有所思,另一个则欢乐而活跃;一个速度缓慢,另一个非常快速。

第一个缓慢的抒情主题沿用的是民间悠缓歌曲的范式:乐曲开始在一段简短的引子之后,这主题先由弦乐器齐奏奏出,效果就象一段独唱一样,然后是这个主题三次变奏,主旋律保持不变。

这些旋律的呈示和交织,构筑出一幅俄罗斯农村婚礼的生动画面。

而后经过一小段连接句,急速、活跃而热烈的舞蹈歌曲《卡玛林斯卡亚》开始了,婚礼仪式结束,喜筵开始。

这是这首乐曲的核心主题,同前一个宁静而悠缓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气氛活跃起来,而且越来越喧闹,音乐逐渐在展示这宴快欢舞的场面。

当音乐重又回到第二个主题的原调上来的时候,乐曲到了结尾段,由于变奏和发展之多样和富有效果,这里形成了全曲的高潮——主题有时保持不变,但和声背景屡经转调,法国号和小号有时发出的一些不合时宜的不协和长音,产生了相当幽默的效果。

柴科夫斯基说:所有俄罗斯交响音乐都是从《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中孕育出来的。

3、穆索尔斯基最著名的作品除了盛传于世的《图画展览会》,可以说就是这部《荒山之夜》了。

这部作品穆索尔斯基从酝酿,构想到创作完成共达成17年之久。

这是一部标题性的单乐章乐曲,叙事和描绘的特点兼而有之,音乐的结构也比较自由。

现在经常听到的往往是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配器,修订的版本.
音乐乍起,小提琴瑟瑟的弱奏上下盘旋,木管乐器的滑奏躁动不安,狂野地呼啸,铜管乐
粗野的步伐节奏固执地前进,一幅阴森恐怖,魑魃横行的画面.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称这一段是“从地下
传出了神秘的音响”。

黑夜的精灵出现”。

紧接着,长号和大号奏出了撒旦王残暴而又不可一世的主题。

引子和撒旦王主题重复后,是群魔乱舞宴饮纵欲的邪恶的舞蹈风格主题。

诙谐的舞曲般的音调和铜管乐号叫似的音型轮番出现并直至交织在一起。

几个主题在展开、再现的过程中将魔鬼的喧嚣作乐场面推到了顶点。

突然,乐队一落千丈,几达沉默。

远处响起了教堂破晓的钟声。

黎明驱散了黑暗,魔鬼们四处溃逃。

这是一段非常耐人寻味的音乐,一刹那间一切都变得那样宁静、安详,人们静静地期待着......
在竖琴奏出的天使般琶音音型的衬托下,弦乐柔柔地重复着一个简单的动机。

终于,单簧管用神秘而甘美的声音唱出了具有乌克兰民间音调的抒情牧歌。

光明必将战胜黑暗,新的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教师自我情况分析:
三、教学目标设计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欣赏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体验俄罗斯民族风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两个俄罗斯音乐主题的对比及变奏手法,体验作品风格特征。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及代表人物,知道作曲家格林卡和穆索尔斯基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2、通过鉴赏与分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的主要音乐主题,来提高学生欣赏交响音乐作品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并能在聆听整部作品的时候正确辨别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风格和演唱作品的主题。

五、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演唱两个强烈对比的俄罗斯音乐主题,了解变奏手法,体会俄罗斯人民生活的那些最本质的东西,感受俄罗斯农村生活,体会他们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征——沉思同健康的乐趣、别开生面的幽默感的结合。

六、技术准备:
下载相关视频:并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流程示意图
八、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效果评价十一、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