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人教版)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人教版)

内力 作 用 对 地 表 形 态 的影 响 ; 了解 外 力 作 用 的 能 量来 源 和表 现
四、 时安排 课
1 时。 课
形式 , 解外力作用对 地表形态 的影 响以及 内、 理 外力作用 的相 互关系 , 理解风化作用 、 侵蚀作用 、 搬运作用 和沉 积作用 的概念
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 、 学 过程 ( 教 见表 1 )


过 视 频 文 件 帮 助 突破 难 点
: 教师 】 启发提 问: 观察水对沙子有什 么样 的作 用 : 渡】 过 学生观 看实验 : 在一个大托盘 内 : 学生 】 看实验后讨论 、 回答 : 沙子冲 了下来 , 水把 分析 问题 盛 解 决 问题 些沙子,将 沙子 堆成山的形状 。 还把 它带到 了山下 , 将 最后在托盘 的另一端 , 水和 通过 学生动手 实验 比盘放到 水龙 头下 激发 学习兴趣 , 提高 自主解 决 用细小的 水流冲 沙子都停 了下来 问题的能力 刺 同时形 象地理解 了外力作用 观察水对 沙子的作用 : 教师 ¨、 这就是外 力作用的另外三个表 现形 结:
设 变化

运 用视 频 材 料 , 动 、 象 和 直观 , 生 形 对调 动 学生 非 智
段喜 啊 囊课 地力 生惊颖 入成 誓璺节频造的是对、感从, 阶 拉邂 这容改,生境性感件 引 马勇 l观表表量提情课讶感 雅 【视营变 素识氛形 动 瓣 本促态态 使造厚创带 山 魈 教习 发 就教学和、 的 生的 形 地生极性确 — 鹾 学使 生 好学新造来 形 銎 师地 — 】内 要 形 力果动中, 种 看: 大 知奇了大 学 理学堂,的 的 产、成 因 习的有 学。态 新 概 浓围而 高 的主利 念生感正 学 了 在知 良 , 积动条 营 效 所 学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教案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教案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 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

2.掌握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貌成因,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①______,主要是②________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1)地壳运动a.水平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③________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使岩层发生④________和弯曲变形;常形成绵长的⑤________和巨大的⑥________。

b.垂直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作⑦______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⑧______和⑨______;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⑩________。

(2)岩浆活动:侵入活动、喷出活动。

(3)变质作用。

3.影响: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使地表变得?________。

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__________。

2.主要形式:?______、侵蚀、?______和?______。

3.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______。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岩浆岩: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________而成。

沉积岩:各种岩石经?______、?________、?______、堆积、○21________而成。

变质岩:已生成的岩石在○22______、○23______下○24______而成。

2.过程3.意义我们今天看到的山系和盆地,以及流水、冰川、风成地貌等,是○25________________在地表留下的痕迹。

我的疑惑1.2.3.探究点一内力作用探究材料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世界上海拔超过8 000米的14座山峰,全部位于青藏高原边缘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

古生物学家在与珠穆朗玛峰峰顶同属一个层位的岩层中发现了三叶虫、腕足类和海百合等古代海生生物化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内、外力作用和表现形式,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3.运用图表资料分析、表达地理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壳运动的特征。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矛盾对立统一思想。

【教学重点】1.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

2.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3.认识地表形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分析,地壳物质循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同学们,通过前面三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大气和水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最富动力的两大因子,而且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但是,它们的作用还远不止如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千姿百态的地球表面与水和大气的功劳也是密不可分的。

当然,地表形态的形成还有着其他重要的因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板书)。

师:地貌是我们可以直接感知的地球表面的起伏形态。

但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并不是自地球诞生以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地球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演化,地表形态也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那么是什么力量影响、改变着地表形态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板书)。

【教师精讲】师:是什么力量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的改变呢?是地质作用,就是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地质作用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呢?生(看书)回答: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师:很好!那么什么是内力作用呢?请大家思考: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什么?内力作用通过哪些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程度、影响结果有何不同呢?(结合案例①播放录像“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和“维苏威火山的喷发”)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两种形式有什么共同点?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不同?)师:请一个同学先来说一说他们小组讨论的共同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公开课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公开课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规律,了解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形图的能力,使其能够从地理角度认识地球表面形态的多样性和变化规律。
3.使学生了解地质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关注地表形态的变化,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形图的能力。同时,我还会结合时事热点,让学生了解地质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如: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以及喜马拉雅山脉的崛起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表形态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我国地形为例,创设趣味性的案例,如:长江三峡的形成、黄土高原的演变等,让学生在观察和分析中掌握地表形态的变化规律。
3.结合时事热点,如: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让学生了解地质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如: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以及喜马拉雅山脉的崛起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表形态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我国地形为例,创设趣味性的案例,如:长江三峡的形成、黄土高原的演变等,让学生在观察和分析中掌握地表形态的变化规律。
3.结合时事热点,如: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让学生了解地质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如:讨论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规律、地质灾害的防范措施等。

高一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一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二)崇明岛从形成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唐代(618年)涨露
出水面,五代设镇,宋代设场,元代建州,明清以来设县,1958年 12月划归上海市。由于长江大量泥沙淤积,崇明岛的土地东、西两 端淤涨很快,以每年143米的速度向东海延伸。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内力作用 二、外力作用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2、表现形式 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有快有慢 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
3、作用速度
4、形成地貌
地壳运动
分类
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运动形态
产生地貌 实 例
水平运动
水平挤压隆起, 喜马拉雅山脉 形成巨大的褶皱 落基山脉 山脉;水平断裂, 阿尔卑斯山脉 形成裂谷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 华山
垂直运动
地表高低起伏和 海陆变迁
台湾海峡
二者关系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就全球规模而言, 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世界山脉地形图
落基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安第斯山脉
华 山
台湾海峡
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
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风化作用
2、作用形式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外力减弱 或遇到障 碍物
新月形沙丘
尼罗河三角洲
冲积平原
冲积扇
冰碛丘陵
(一)喜马拉雅山的岩层中发现了大量海相岩层和海生生物化石,证
明现在的喜马拉雅山地区曾经是一片面积相当广阔的海域;而且在 5700m的地层中发现了栎树化石,现在这种植物分布的高度是 3000m。这些证据证明喜马拉雅山长期以来以极快的速度抬升,在 5300万年前开始成陆,之后不断抬升形成“世界屋脊”。

【三维设计】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四章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三维设计】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四章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岩的球状风化)
侵蚀 风力 作用 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 干旱、半干旱地
壁、风蚀洼地、风蚀柱、 区(例:雅丹地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貌)和滨海地区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 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 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 侵蚀 流 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水 红色沙漠”“石漠化”等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可溶性岩石(石灰岩、 侵 侵 蚀 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 白云岩等)分布地区(例: 溶蚀 蚀 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 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作 漏 瑶琳仙境) 用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 冰川 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 度地区(例:挪威峡湾、 侵蚀 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中欧—东欧平原)
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读图回答(1)~(2)题。
(1)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壳上升运动 C.流水沉积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
)
(2)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 A.① C.③ B.⑤ D.④
(
)
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
本题图示下方的图名明确指出这是一幅“地壳物质
堆积 外力减弱或 作用 遇到障碍物 被搬运的物质 堆积 下来
是使地表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的分类:A是岩浆岩;B是沉积岩(或变质岩); C是 (或沉积岩)。 变质岩
(2)地质作用:① 冷却凝固 ;② 外力作用 (或变质
作用);③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④ 重熔再生 。
[温馨提示]
(1)自岩浆始至岩浆终,且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海 水 侵 蚀 地 貌
海浪侵蚀作用
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的搬运 作用下,可以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搬运作用 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
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 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河口三角洲
海水堆积地貌---沙滩
风力堆积作用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地 球 内力作用 表 面 形 态
外力作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高低不平
地壳远动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趋于平缓
一、内力作用
基拉韦厄火山 峡意水褶1搬在化搬风AA冲共 第第海第搬运搬 第在化A地河地阳海共搬在化比 搬风第在化A河河第第海水地阳运意第海比峡运峡、湾大平皱运温作运化积同一一蚀一运动运一温作表流球辐蚀同运温作较运化一温作流流一一水平球辐动大一蚀较湾动湾(、 利 运 山 作 度 用 作 或 扇 作节 节 柱 节 作 方 作节 度 用 形 堆 表 射 柱 作 作 度 用 练作 或 节 度 用 堆 堆 节 节 堆 运 表 射 方 利 节 柱 练 、 方 、1角那动脉用、。用侵、用 、用向用 、。态积面能、用用、。习 用侵、。积积积动面能向那、习角向角)公峰不是。为水为蚀平、 营营海营为为 营水的地的,海、为水:为蚀营水地地营营地和的,不营海:峰峰不 不元、勒指堆以堆作原塑 造造蚀造堆堆 造以塑貌风它蚀塑堆以堆作造以貌貌造造貌垂风它勒造蚀、、断 断7冰斯组积及积用、造 地地洞地积积 地及造,对洞造积及积用地及地地直,对斯地洞冰冰----9变 变---------1河河河沙斗海成地生地的三地 表表、表地地 表生过流地、地地生地的表生表表运流地海表、斗斗化 化BBBB5口口口滩、岸地貌物貌产角表 形形海形貌貌 形物程水表海表貌物貌产形物形形动水表岸形海、、世的 的三三三“的壳的等的物洲形 态态蚀态的的 态等也,形蚀形的等的物态等态态相,形的态蚀““纪地 地角角角大的发的发在态的的崖的发发的的是冰态崖态发的发在的的的的伴冰态大的崖U;UU,表 表”””洲洲洲理岩育影育风力力等力育育 力影岩川的等育影育风力影力力发川的理力等那形 形形形形石层输响输、量量量输输 量响石,塑输响输、量响量量生,塑石量不态 态谷谷谷柱沿送下送流送送 下圈生造送下送流下,生造柱勒CCCC等等等平了,了水了了 ,物物主了,了水,以物主斯行大地大、大大 地质等要大地大、地水等要湾于量表量冰量量 表的也有量表量冰表平也有海地物或物川物物 或循可风物或物川或为可风岸球质接质等质质 接环以化质接质等接主以化处表。近。的。。 近过引、。近。的近,引、于面地搬地程起侵地搬地后起侵下DDDD的表运表,地蚀表运表者地蚀降方的作的其表、的作的为表、运向岩用岩存形搬岩用岩辅形搬动运石下石在态运石下石态运中动经,经的的、经,经的、,,常可常基变堆常可常变堆判。。。。使发以发础化积发以发化积断岩生从生是,四生从生,四依层崩一崩岩他种崩一崩他种据发解个解石们方解个解们方是生和地和圈被式和地和被式底水破方破三统。破方破统。部平碎移碎大称碎移碎称被位,到,类为,到,为石移形另形岩外形另形外灰和成一成石力成一成力岩弯许个许的作许个许作覆曲多地多相用多地多用盖变大方大互,大方大,部形小。小转外小。小外分,不不化力不不力看常 等 等 。 作 等 等 作不在的的用的的用见地岩岩的岩岩的了表石石能石石能。形碎碎量碎碎量成块块来块块来绵或或自或或自长砂砂地砂砂地的粒粒球粒粒球断,,外,,外裂这这部这这部带种种,种种,和作作主作作主巨用用要用用要大叫叫是叫叫是的风风太风风太

地理必修一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地理必修一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3.对地表的影响: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一)地壳运动1.在内力作用下,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2.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1)水平运动①定义: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②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③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④实例:喜马拉雅山和东非大裂谷(2)垂直运动①定义: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②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③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化④实例:华山、泰山、台湾海峡3.在地壳运动中,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同时存在的,而且相互作用、影响,运动结果也往往相互渗透、叠加在一起。

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二)岩浆活动1.形式①岩浆喷出(火山喷发),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②岩浆侵入(三)变质作用1.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二、外力作用1.物质:风、流水、冰川、生物等2.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3.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

4.对地表的影响: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地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一)风化作用1.定义: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砾2.风化作用产生的岩石碎块或砂粒堆积在原地,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二)侵蚀作用1.定义: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也可以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2.侵蚀作用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面形成侵蚀地貌3.表现形式:风力侵蚀(风蚀城堡、风蚀蘑菇)、流水侵蚀、冰川侵蚀(U型谷、角峰、冰斗、洼地)、海浪侵蚀(三)搬运作用1.表现形式:风力搬运、流水搬运、冰川搬运、海浪搬运2.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四)堆积作用1.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2.表现形式:风力堆积(新月形沙丘,缓坡为迎风坡)、流水堆积(三角洲、冲击平原、沙洲、冲积扇、沙滩)、冰川堆积、海浪堆积注: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表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与其它同学交流、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资料、观察图片、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等过程,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及规律。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壳运动的特点。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貌的成因。

情感目标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建立内力和外力辨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教学重点】
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及变化原因分析。

【教学难点】
1、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2、理解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是地壳运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4.1高三一轮复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4.1高三一轮复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考纲解读 1.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 的影响。 2.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3.能够运用内外力作用解释地貌的形成。
孤河崎峰岖源林不地地立平区的球的岩云表溶贵面地高有貌原千沟高 河姿壑山汊富起百纵耸饶纵伏横立的态横和的长缓的、珠青江的黄丰江藏中大土富三高下兴高角原游多安原洲平岭彩原 的地表形态,即地貌。我们现在看到 的地表形态只是整个地壳演化过程中 的一个镜头,地壳是不断变化的,地 壳表面形态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地球 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表 形态,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3.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
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印度洋D板块张裂的影响
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2011·山东高考节选)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 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Ⅰ、Ⅱ C.Ⅰ、Ⅲ
答案:D
B.Ⅲ、Ⅳ D.Ⅱ、Ⅳ
[特别提醒] (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
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东南亚、小亚细亚半
岛、太平洋西部岛弧链位于亚欧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
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马达加斯加岛属于非洲板块。 (2)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
岭上——生长边界。 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睹过的人无不赞为瀚海仙景,叹为观止。因时有山 风呼啸,飞沙走石,产生一种类似鬼哭狼嚎之声,
故通常称之为“魔鬼城”。
雅 丹 地 貌
柴达木的雅丹地貌
海蚀柱
海蚀崖
波浪侵蚀地貌
主要分布: 基岩海岸地区
海蚀拱桥

高一地理必修1_《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名词解释

高一地理必修1_《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名词解释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名词解释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总质量的95%。

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产生的高温炽热、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

沉积岩:三大岩类的一种,又称为水成岩,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

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三大岩类的一种,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

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

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

内力作用: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外力作用:指由太阳辐射、重力、日月引力、水流、风力等来自地球外部的营力(通过大气、水、生物等)所引起的作用。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包括风化。

堆积、侵蚀、搬运固结成岩作用。

背斜:指岩层发生褶曲时,形状向上凸起者。

在一般平地上,背斜的地层上半部受到侵蚀变平,会形成中间古老,两侧较新的地层排列方式。

向斜:属于褶曲的基本形态之一,与背斜相对。

在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断层: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断层在地壳中广泛发育,是地壳的最重要构造之一。

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裂谷和陡崖,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中国华山北坡大断崖。

1/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选择题
(2013·信阳模拟)图中右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 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

左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

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左图中的( )
A.甲B.乙
C.丙D.丁
2.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
①岩浆侵入②地壳运动③外力作用④火山喷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2·济南模拟)安徽黄山山体主要由垂直节理发育的花岗岩构成。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

黄山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

根据图文回答3~4题。

3.构成黄山山体的花岗岩的成因类型是( )
A.喷出型岩浆岩B.沉积岩
C.侵入型岩浆岩D.变质岩
4.形成“猴子观海”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形式是( )
A.风化、侵蚀作用B.搬运作用
C.沉积作用D.岩浆活动
5.(2013·汕头模拟)台湾东北的“野柳地质公园”有一块形似“金钱豹”的岩石,每
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不过在2011年4月勘察时,发现“豹头”掉在地上,金钱豹已“一命呜呼”(见下图)。

导致其发生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力侵蚀作用B.海浪侵蚀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
当地时间2012年4月24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熔岩滚滚。

埃特纳火山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岸,为欧洲最高活火山。

图甲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图乙为某种地貌景观照片。

读图完成6~8题。

6.图甲中的序号可以表示意大利火山喷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与图乙中地貌景观成因类似的地质作用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8.山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

新疆南部是我国重要的山玉产区,图甲中能表示山玉的是( )
A.A B.B
C.C D.D
(2013·信阳模拟)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为( )
①断层的发生②砂岩沉积③页岩沉积④岩浆的侵入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①④⑤
C.⑤③②④① D.⑤③④②①
10.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页岩因属于变质岩而不可能含有化石
B.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砂岩属于沉积岩
C.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D.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一直是上升隆起的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代表三大类岩石,①~⑦为主要的内、外力作用。

据此回答11~12题。

11.下列物质与Ⅰ类岩石特点相似的是( )
A.石灰岩B.大理岩
C.花岗岩D.玄武岩
12.对于图中的内、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变质作用B.②——变质作用
C.④——重熔再生D.⑥——沉积作用
二、综合题
13.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断层、褶皱等各种地质现象,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

读“某地区地层剖面图”,回答问题。

(1)比较断层M的左右两侧地层,写出左侧缺失的地层。

(写出字母)
(2)据图判断断层M与地层O形成的先后关系。

(3)根据该地层剖面,归纳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各种表现。

14.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结合下列新疆的景观图片,回答问题。

(1)图示景观中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①吐鲁番盆地②天山山脉③雅丹地貌④沙丘地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按照地质构造,天山为________,专家推测其形成与________板块向北移动有一定关系。

(3)结合图中信息,比较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的形成原因。

(4)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南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简述其形成原因。

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十)
1.B 2.A第1题,材料中告知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左图中乙为岩浆岩,甲、丙为变质岩和沉积岩,丁为岩浆。

第2题,依据材料中信息可判断其形成过程:首先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然后地壳上升运动出露地表形成高山,最后受外力作用形成如此形状。

3.C 4.A第3题,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

第4题,形成“猴子观海”景观的地质作用为风化、侵蚀作用。

5.选B形似“金钱豹”的岩石只能在“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说明其位于海洋中,故“豹头”的掉落应为海浪侵蚀作用。

6.B7.B8.D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②表示岩浆的喷出,可以形成火山。

第7题,图乙中地貌景观为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山前冲积扇,图甲中③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

第8题,由山玉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可知,山玉属于变质岩,图甲中A为侵入型岩浆岩,B为喷出型岩浆岩,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

9.C10.C第9题,根据岩层特点可知,该地最早形成了石灰岩,石灰岩受外力侵蚀后又出现了页岩的沉积,后又发生了砂岩的沉积,之后又发生了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了花岗岩,最后发生了断层,使石灰岩、页岩、砂岩、岩浆岩都发生了断裂错位。

第10题,图中花岗岩为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断层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11.A12.C第11题,由图可知,Ⅰ为沉积岩、Ⅱ为变质岩、Ⅲ为岩浆岩,选项中只有石灰岩是沉积岩。

第12题,图中①环节是外力作用,在海岸沙滩地区主要为堆积作用,②环节为沉积、固结成岩作用,③环节为变质作用,④环节为重熔再生,⑤环节为地壳运动,⑥环节为变质作用,⑦环节为岩浆喷出、冷却凝固。

13.解析:第(1)题,由图例可直接看出,断层M左侧缺失的地层是H、I、J、K。

第(2)题,地层O在断层M两侧都有,但已断开,故先形成地层O,后形成断层M。

第(3)题,根据该地层剖面,既有沉积岩层,又有断层,故该地层剖面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1)H、I、J、K地层缺失。

(2)地层O先形成,断层M后形成。

(3)内力作用表现为:褶皱、断层、地壳的升降运动(任答两点即可);外力作用表现为:沉积地层、P层受侵蚀变薄、部分地层受侵蚀而缺失。

(任答两点即可)
14.解析:本题利用景观图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第(1)题,吐鲁番盆地是断裂下陷形成的,天山是板块挤压形成的,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第(2)题,天山山脉绵延数
千千米,为褶皱山,其形成与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有关。

第(3)题,雅丹地貌也叫沙蚀丘或风蚀丘,是一种典型的风力侵蚀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而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典型地貌。

第(4)题,吐鲁番盆地为典型的地堑盆地,由岩层断裂下陷而成。

答案:(1)A
(2)褶皱山印度洋
(3)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风力有关,其中,雅丹地貌是该种作用力侵蚀的结果,沙丘地貌是该种作用力堆积的结果。

(4)岩层断裂下陷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