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基础考点通关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必修一考点通关

基础考点通关笔记

考点诠解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①直接作用:如维持地表温度、岩石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而产生风化等;②间接作用:为生物生长繁衍、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能量,成为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驱动力。

(2)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太阳辐射能是人们进行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①直接获取的太阳能:如太阳能发电、农作物生长等;②间接获取的太阳能:从太阳能转化而来的能源如煤炭、石油等,它们都是地质历史上由生物遗体形成的,而生物的生长需要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能,所以说它们在形成的过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

2、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表2 太阳大气结构、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考点诠解3:地

球的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

考点诠解4: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1、黄赤交角的产生:

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是23°26′,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视为定值。 2、黄赤交角的影响:

①直接影响:造成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的周年变化。

②间接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造成了各地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进而产生了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最终使各地获得的热量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对全球气候等自然要素产生深刻的影响。 3、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①太阳直射范围的变化:

②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的变化: ③五带的范围变化:

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若黄赤交角变大,则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幅度变大,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将增大;反之,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减小。

⑤昼夜长短的年变化:黄赤交角变大后,冬至和夏至时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大,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增大,反之,年变化幅度变小。

⑥季节的变化:黄赤交角变大,地球上各地的季节变化会更明显。黄赤交角变小,其结果与上述相反。

考点诠解5: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图1

图2

1.昼夜交替

(1)晨昏线(圈)的判读:

①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为0º;

②射向地球的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平面成90º夹角;

③直射点A 的纬度与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的纬度之和等于90º。 (2)常见日照图的判读

①确定南、北极:在侧视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在俯视图上逆时针旋转为北极,顺时针旋转为南极。

②确定太阳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是昼半球的中心点。 ③确定特殊点的地方时: 6时; 18时; 12时, 0时。

④确定太阳出没时刻:某地日出(日没)时刻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昏线)交点的时刻;赤道上每天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极昼、极夜区域无日出、日落现象。

⑤确定昼夜长短:

⑥确定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以直射点为中心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 2.地方时

0度经线上的地方时为中时区的区时,也即格林尼治时间,又被称为国际标准时。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日出时刻=12-昼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 。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图5

图6

⑴正午太阳高度

考点诠解6:地球的圈层结构

考点诠释7: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一、三大类岩石

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中,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和玄武岩;常见的沉积岩有砾岩、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常见的变质岩有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等。 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图7

图8

图2

软流层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

又到新岩浆的形成过程

考点诠释8:地形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侵蚀地貌:沟谷、瀑布、峡谷、溶洞、漏斗等

1. 流水作用 堆积地貌:冲积扇或洪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风蚀地貌:风蚀洼地、风蚀蘑菇、戈壁等 2. 风力作用 风积地貌: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等 3.冰川侵蚀作用:U 谷、冰斗、刃脊、角峰等 考点诠释9: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1.陆地和海洋表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大气同时通过大气

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三、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削弱作用

地面辐射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自然界中,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有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见图2)。

考点诠释10:气压带与风带

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规律

在三圈环流形成过程中,全球近地面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图2

考点诠释12:气候类型

一、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规律

1

图6

2

(1)三处特殊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区: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东

北部、巴西高原东南;

(2)东非高原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

(3)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特例:挪威中部海岸、冰岛南岸;

(4)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特例:北美大陆东岸、巴塔哥尼亚高原等。 3.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