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专题十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合集下载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2)理解诗歌的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

(2)诗歌的意境和主题的把握。

难点:(1)诗歌中隐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2)诗歌情感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字词含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主题。

(2)讲解诗歌中的隐喻、象征手法。

5. 情感体验:(1)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作业布置:(1)背诵《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2)写一篇关于《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提高,以及对作业的布置和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改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歌全文、诗人简介、背景资料、重点词句解析等。

2. 准备相关的古代诗词鉴赏资料,以便于学生拓展学习。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答案。

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教师通过PPT展示李清照的生平简介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 第二板块 踏莎行(雾失楼台)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 第二板块 踏莎行(雾失楼台)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第二板块踏莎行雾失楼台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苏幕遮燎沉香对应学生用书P81一、字音识记1.砌.成(q ì) 2.郴.江(ch ēn) 3.冉.冉(r ǎn) 4.蘅皋..(h én ɡ)(ɡāo) 5.风絮.(x ù) 6.燎.沉香(li áo) 7.溽.暑(r ù) 8.窥.檐(ku ī) 9.小楫.(j í) 10.芙蓉浦.(p ǔ) 二、词语释义1.月迷津渡..:河流的渡口 2.可堪..孤馆闭春寒:哪堪,哪里经受得住。

可,岂,哪 3.鱼传尺素..:一尺长的素绸,代指书信 4.砌.成此恨无重数:堆叠 5.郴江幸自..绕郴山:本自,原来是 6.凌波..不过横塘路:形容丽人步履轻盈之态 7.但目送、芳尘..去:代指丽人渐渐远去的身影 8.锦瑟华年....谁与度:美好的青春年华 9.飞云冉冉..蘅皋暮:缓慢流动的样子 10.彩笔..新题断肠向:代指文才 11.若问闲情都.几许:总共 12.一川..烟草:满地 13.燎.沉香:小火煨炙,延烧 14.消溽暑..:潮湿闷热的暑气 15.侵晓..窥檐语:临近拂晓的时候。

侵,接近 16.一一风荷举.:挺出水面 三、名句背诵1.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2.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3.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4.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5.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对应学生用书P81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

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他是北宋后期著名的婉约派词人。

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缘情婉转,语多凄黯。

二、相关背景《踏莎行》作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

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出为杭州通判,又因事被贬监处州酒税。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2)理解诗歌的背景,词语的意思,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互读、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2)运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感情,培养健康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2. 教学重点:诗歌的意境,词语的理解,主题思想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古诗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简单介绍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诗歌朗读:(1)学生自读,注意朗读的语气、节奏。

(2)教师指导,纠正发音,指导朗读技巧。

3. 诗歌解析:(1)学生互译,理解词语的意思。

(2)教师讲解,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四、作业设计:1. 背诵《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2. 写一篇关于诗歌主题思想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度。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朗读技巧的提高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意境。

2. 参考译文:提供参考译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八、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述的世界。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苏教版语文高二语文选修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横塘路》教案

苏教版语文高二语文选修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横塘路》教案

语文选修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横塘路》教案原文: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能几行?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译文:轻移莲步不再越过横塘路,只有用目力相送,他象芳尘一样飘去。

正是青春年华时候,可什么人能与她一起欢度?是月台,是花榭,是雕饰的窗,是紧闭的朱户,这只有春天才会理解她内心的深处。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芳草岸旁的日色将暮,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

若问题闲情愁绪有几许?好象一江的烟草,满城随风飘落的花絮,梅子刚刚黄熟时的霖雨。

【作者简介】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

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

博学强记,长于度曲。

词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抒发怀才不遇之慨叹及纵酒狂放之作品。

风格多样,情深语工。

有《庆湖遗老集》、《东山词》。

【注释】凌波:形容女子走路时步态轻盈。

横塘:在苏州南十时许。

芳尘:指美人的行踪。

锦瑟华年:比喻美好的青春时期。

琐窗:雕刻或彩绘有连环形花纹的窗子。

冉冉:流动的样子。

梅子黄时雨:四五月梅子黄熟,基间常阴雨连绵,俗称“黄梅雨”或“梅雨。

”【译文】你的玉步不肯来到横塘,我只有目送你离去。

但现在不知你与谁相伴,共度这花样的美好年华?在那修着偃月桥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美丽的琐窗。

只有春风才能知道你的归处。

天上飞云在空中拂过,长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

佳人一去而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断肠的诗行。

如果要问我的忧伤有多深多长,就像烟雨一川青草,就像随风飘转的柳絮,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

【赏析】1.上片中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请说明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是实写。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是虚写。

2.“但”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留恋、遗憾之情。

3.设想美人的句子,表现了美人怎样的处境?最能表现这种处境的句子是哪句?寂寞、美好年华虚度(迟暮)。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案设计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案设计

《横塘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感悟贺铸词的婉约风格,鉴赏词清丽的语言2.技能目标:鉴赏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意境,了解词中采用的艺术手法,赏析词中的名句3.情感目标:体会本词表现出来的真挚、热烈而执著的情感教学重点:感悟贺铸词的婉约风格,鉴赏词清丽的语言,鉴赏词中名句教学难点:鉴赏名句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情感体验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俗话说,自古文人最多愁,从《诗经》《离骚》到汉乐府,从唐诗到宋词,写愁的诗人不计其数,写愁的诗句俯拾皆是,请同学们搜索记忆,想一想先前学过的写愁的诗句。

如,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她在为国破家亡而愁。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在为江山沦落而愁。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他在为青春易逝,怀才不遇而愁。

北宋词人贺铸更是以自己的诗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把愁写到了极致,并因此而获得了“贺梅子”的美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写愁名词《横塘路》,来一同体会他彩笔之下的万端情愁。

二、作者简介三、读朗读全词,注意把握诵读的节奏,语气和感情1.学生朗读2.教师范读四、写结合注解,加以联想,改些成一篇散文。

(可文学味的,词句优美的,用“你”称呼;也可生活味的,带点现代语言的,用“美眉”“美女”称呼)1.学生例文2.教师例文3.[诗化的注解]4.你轻柔的脚步没有走过这江南的横塘,我只有在你身后默默地目送你纤秀的行踪。

不知谁能有幸,与你共度着花样的年华?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风才能知道那是一个怎样的隐秘世界。

天上飞云在空中淡淡的拂过,长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

佳人已去,满眼空芜,我用华美的文笔在这样一个悲伤的时节写下断肠的诗行。

如果要问这无端无由的忧愁能有几多?就像一片原野上隐现在风烟雾气中的青草。

就像满城中随风飘飞的柳絮。

就像梅子黄了的季节里无休无止的雨滴。

5.[口语化注解]6.远远我就看到你了,可是美眉,你怎么向后转向左转向右转就是偏偏不走过斑马线,走过马路来到我的身边呢?我只能傻傻的看着你的背影看着你离开我的视线,而我无能为力。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2)理解诗歌的背景,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体会诗人对爱情、人生、自然的独特见解(3)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诗歌的意象分析和修辞手法解析(3)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体会(2)对古典诗歌的鉴赏和批判性思维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氛围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3. 案例分析法:以《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为例,分析诗歌的特点和技巧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诗歌的内涵和美感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查阅相关资料3.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视频、音频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风音乐,营造诗意氛围(2)展示诗人李清照的画像和生平简介(3)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题目《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2)全班交流:分享各小组的成果,进行互动点评4. 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5. 课后作业:(1)背诵诗歌(2)写一篇关于《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的赏析文章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邀请学生找出其他类似主题的诗歌,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全文。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理解诗歌中表达的爱情、友谊等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作者李清照的生活背景、创作风格以及《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的创作背景。

2. 诗歌逐句解析:(1)解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象。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解读关键词语和典故的含义。

3. 诗歌主题探讨:(1)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2)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情、友谊等美好情感。

(3)分析诗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优雅的教学氛围。

(2)简要介绍作者李清照和诗歌《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解答疑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典故和意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逐句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目聆听音乐,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受诗歌的美好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并默写《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全文。

2.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诗歌情感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横塘路》学案 苏教版选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横塘路》学案 苏教版选

标题
艺术手法虚实结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是实写。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是虚写
比喻(博喻):“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同絮,梅子黄时雨。

”引用、用典
情感与主题上片: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
下片:因思慕引起的无限愁思
写“美人”可望而不可及,以此喻指理想不能实现,形象生动美人深居独处,虚度年华,清冷孤寂,“只有春知处”,正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写照,作者退隐横塘,壮志难伸,故借美人迟暮,盛年不偶,写自己的不为世用
名句赏析“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同絮,梅子黄时雨。


A用具体生动的景物表现了抽象的、无迹可寻和难以捉摸的细致情感,使这种情感转化为可见的、可闻的,因而是可信的事物,使读者可以从闲愁的形象中受到感染。

B比喻新颖,不落俗套,作者也因此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

兴中有比,不仅比闲愁之无尽,亦以兴身世之可悲。

C连用三个比喻(博喻)来表现“闲愁”之多、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这是一个创举。

D虚景实写。

作者
译文你的玉步不肯来到横塘,我只有目送你离去。

但现在不知你与谁相伴,共度
这花样的美好年华?在那修着偃月桥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美丽的琐
窗。

只有春风才能知道你的归处。

天上飞云在空中拂过,长满杜蘅的小洲在
暮色中若隐若现。

佳人一去而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断肠的诗行。

如果要问
我的忧伤有多深多长,就像烟雨一川青草,就像随风飘转的柳絮,梅子黄时
的雨水,无边无际。

1。

2015高中语文 专题十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5高中语文 专题十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一、词人名片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治今某某卫辉)人。

太祖孝惠后族孙。

年十七,宦游京师,授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

熙宁中出监赵州临城县酒税。

元丰元年(1078)改官磁州滏阳都作院,历某某宝丰监钱官、和州管界巡检。

崇宁初以宣议郎任泗州通判,迁宣德郎,改任太平州通判。

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居某某、某某。

宣和元年(1119)致仕。

七年,卒于某某僧舍,年七十四。

为人豪侠耿直,面色青黑,眉目耸拔有英气,博闻强记,才兼文武。

贺铸为北宋著名藏书家、校勘学家,文学造诣很高,诗、文、词皆工。

贺铸是一位个性和词风都非常奇特的词人,截然对立的两面在他身上和词中都能得到和谐的统一,他长相奇丑,其词却极尽悠闲思怨之情。

在宋代词史上他第一次表现出英雄豪侠的精神个性和悲壮情怀。

许多词中不仅表现人生失意的悲愤,而且含有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开创了南宋词人面向社会现实、表现民族忧患的先河。

北宋词人大多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惟有贺铸是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

贺铸在词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他一方面沿着苏轼抒情自我化的道路,写自我的英雄豪侠气概,开启了辛弃疾豪气词的先声;另一方面,在语言上又承晚唐温、李密丽的语言风格,而影响到南宋吴文英等人。

有《庆湖遗老集》等。

二、诗词故事贺梅子贺铸这首《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词的结句“假设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连用比喻,构思奇妙,用笔工妙,堪称绝唱,因此他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

三、文题背景哲宗元符六年(公元1098年)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贺铸因母丧去官寓居某某横塘。

横塘,在某某西南。

横塘路,一作“青玉案〞。

X成大《吴郡志》载:贺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里横塘,常扁舟往来,作《青玉案》词。

作者幽居怀人,所写是“美人兮不来〞的闲愁,词中意境幽微,形象朦胧,凌波仙子式的美人似真似幻,给人以丰富联想。

高中语文《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教案

高中语文《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教案

高中语文《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教案高中语文教材中,宋代诗人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是一首十分典型的运用造型语言表达情感的文学作品,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感悟贺铸词的婉约风格,鉴赏词清丽的语言技能目标:鉴赏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意境,了解词中采用的艺术手法,赏析词中的名句情感目标:体会本词表现出来的真挚、热烈而执著的情感教学重点:感悟贺铸词的婉约风格,鉴赏词清丽的语言,鉴赏词中名句教学难点:鉴赏名句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情感体验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贺铸的《六州歌头》,问:你觉得这首词的作者善写豪放词还是婉约词?再引用黄庭坚的“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引出作者二、作者简介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今河南汲县)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贺铸诗、词、文皆善但从实际成就看,他的诗词高于文,而词又高于诗其词刚柔兼济,风格多样贺铸曾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建康集》卷八《贺铸传》)这主要指他善于融化中晚唐诗句入词他融化前人诗句的技巧,堪与周邦彦比美他的许多描写恋情的词,风格也是上承温、李等人,写得婉转多姿,饶有情致辞藻工丽,即景抒情,写自己爱情上的失意“断肠”贺铸有少数词能越出恋情闺思的范围,而着力抒写个人的身世经历和某些社会现实,风格豪放劲朗,慷慨悲壮其词集《东山词》(一名《东山寓声乐府》),又名《贺方回词》三、指名试读诗歌四、思考讨论上片内容1.“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说了什么事情?(明确:“凌波”,本于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此处指女子的轻盈步履“横塘”,贺铸的住处龚明之《中吴纪闻》说:“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于其间” )“凌波”,即“凌波仙子”,在此是指抒情主体所倾慕的人“不过横塘路”,她总是不从我的住地横塘这边经过“但目送、芳尘去”,我每次都只能用目光送她远去“芳尘”,她的长裙扬起的芳香的烟尘作者眼望着一位女子从那面的路上姗姗远去,而没有过来,感到十分怅惘女子是美女,词人为之神魂颠倒,便借了洛神故事,要随佳人而去,却又不知所往,惆怅不已2. “锦瑟华年谁与度”中锦瑟华年代指什么?这一问表现诗人怎样的心情?锦瑟华年”指青春时代她那美妙的青春年华,究竟要和谁一起度过呢?名花何属呢?她对我有没有意思呢?哎!天才晓得问她美好的青春与谁共度,即揣测其无人共度之意3.“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说明什么?“月桥”两句是想象中其人的住处,“只有”句是说其地无人知,自然也就更无人到“月桥花院”写环境之幽美,“琐窗朱户”写房室之富丽,由外及内,而结以“只有春知处”,写出女子所居处的幽深、寂寞这三句,共有两层意思:其一,其人深居独处,虚度年华,非常值得同情和怜惜;其二,深闺邃远,除了一年一度的春光以外,无人能到,自己当然也无从寄予相思,相惜之情而词人自己同样幽居独处,对美人的思恋十分殷切4.上片中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请说明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是实写“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是虚写5.词的上片写了什么内容?(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五、学习下片内容1.思考:“飞云冉冉蘅皋暮”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明确:“飞云冉冉蘅皋暮”暗用江淹《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之意又暗用曹植《洛神赋》“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之意曹植就是中途在蘅皋休息,才遇到洛神宓妃的) “飞云冉冉”,是实写当前景色“蘅皋”意为长着芳草的水边高地“蘅皋暮”,是说在生长着杜蘅这种香草的泽边,徘徊已久,暮色已临,也是实写写昏暮景色,暗示出诗人等待盼望那位“凌波”仙子直到黄昏,仍不见踪影诗人伫立良久,直到暮色四合,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蓦然醒觉不由悲从中来2.“彩笔新题断肠句”中,诗人用这支彩笔书写什么?“新题”说明什么?(明确:“彩笔新题断肠句”的“彩笔”之典,出自《南史·江淹传》,江淹少时很有才华,后来梦中将所用的五色笔归还了原主郭璞,晚年才思减退,“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彩笔”一句,承上久立蘅皋,伊人不见而来由于此情难遣,故虽才情富艳,有如江淹之曾得郭璞在梦中所传的彩笔,而所能题的,也不过是令人伤感的诗句罢了新题——反过来说其实是长时间的压抑,憔悴、痛苦、郁悒才令诗人想要抒写心事提起笔来,惟有断肠之句,都是由万种闲愁而起,所以紧接着就描写闲愁3.“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如何理解?(我这闲愁共有多少呢?回答是:多到无法计量,多到好比广阔平原上的茂密如烟的春草,好比江南暮春时节满城飘飞的柳绵,好比梅子黄时的连月不停的毛毛细雨)4.至此我们可以理解诗的大意,同学们再朗读一下诗歌(译文:你轻盈的步履不曾来到横塘,我徒然地伫立凝望,只看见远处尘土飞扬唉,你和谁一起度过这锦瑟般美好的年光?你在明月辉映的溪桥、鲜花盛开的院落?抑或是雕镂的窗栏、朱漆的门户?唯有春风知道你隐秘的居处长满杜蘅的小洲渐近日晚,天边,彩云在缓缓流荡,佳人没有消息,我用彩笔写下悲伤的诗行若问我心中的幽恨清愁共有几许?正象那一川笼罩在迷雾中的青草,满城随风飘扬的柳絮,梅子黄时霏微不绝的丝雨)5.赏析诗歌末句的精妙之处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云:“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澒洞不可掇’‘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是也贺方回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周紫芝《竹坡诗话》云:“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思考讨论:“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有何妙处?提示:可从空间、时间、景物特征、情景交融等方面来赏析(1)句中用到的景物有何共同特征?草是仲春的草,而且是烟雾笼罩的、一望无际的整个平原的春草(一川即满川,川在这里是平原之意)柳絮是被春风卷扬、在空中飞动的絮,而且是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之花絮暮春的“柳絮”漫天飞扬,穿帘入户梅雨是春末夏初梅子黄时的那种缠绵淅沥、如雾如烟、连月不停的毛毛细雨(《潘子真诗话》尝举寇准“杜鹃啼处血成花,梅子黄时雨如雾”之句,以为是贺词所本)三个喻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的特征,即多到无法计量,而且还在发展变化,越来越多(2)三个喻体各表现了愁的什么特征?烟草连天以面积广大喻愁之多;“风絮”满城飞舞,以整个空间立体地喻愁之深广,愁之纷烦杂乱;“梅子黄时雨”以雨之连绵不断无休无止喻愁之长,永无尽期,难以断绝,三者包括了仲春、晚春、初夏,风雨阴晴,城内野外,天上地下各种情况,使人觉得愁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辨不清,拂不去,躲不开而且时间渐渐推移,空间从一川到满城到江南到天下,逐步扩大,说明闲愁不断增多,不断加深,没完没了,无穷无尽这也说明了情感的深挚和执著意象的组合有一个递进的关系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表里如一,不见痕迹修辞手法:设问排比博喻(明确:博喻,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又叫连比即用多个喻体来比喻同一个本体博喻不同于明喻、暗喻、借喻等等各种比喻,博喻运用得当,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它的特点是:连续性 )(3)小结末句的精妙之处:一是设喻精当新奇通过三个比喻,用具体而生动的景物表现了抽象的、无迹可求和难以捉摸的“闲愁” ,使这种感情转化为可见可闻有形有质之物,显得非常形象,给人以极其鲜明的印象而且春草、飞絮、黄梅雨都给人以愁丝连绵不断的联想二是巧用博喻成功运用博喻,可以更加鲜明更加强烈地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三个喻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的特征,即多到无法计量,而且还在发展变化,越来越多如罗大经所略举,他人言愁,或以山喻,或以水喻,大都只限于用一个比譬,本词却连设三喻,而且这三个比譬,又都不是单纯的事物如山或水,而是复合的景色青草、柳絮、梅雨叠加使用,空间感、层次感更强三是比中有兴三个喻体都分别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景物描写,本是虚景实写,目的在于用作比譬,但所写又都是江南春末夏初时节所特有的景色因而,它们除了用来作形象的比喻以外,还共同构成了一个春去夏来的境界而这样的境界,与“闲愁”又非常和谐浑融春去也,即爱情、青春去也所以写来就显得亦景亦情,亦虚亦实,亦比亦兴,融成一片先著《词洁》评本词为“工妙之至,无迹可寻”,正是指的这种地方这都是它们跨越了前人同类句子的地方所以沈际飞在《草堂诗余正集》中评为“真绝唱”6.词的下片写了什么内容?主旨是什么?(因思慕引起的无限愁思这是一支描写单相思的痛苦情歌)六、主题拓展思考:此词只是一首单纯的言情词还是另有寄托呢?如果另有寄托,又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贺铸一生沉郁不僚,怀才不遇,只作过一些小官将政治上的不得意隐曲地表达在诗文里,是封建文人的惯用手法,因此,结合贺铸的生平来看,这手词应当是有所寄托美人:可以理解为作者的政治理想,闲愁,就是作者执著追求而理想终究不能实现的苦闷那么这首悲歌,实际是士不遇的浩叹写“美人”可望而不可及,以此喻指理想不能实现,形象生动美人深居独处,虚度年华,清冷孤寂,“只有春知处”,不正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形象写照吗?这也完全与词人沉沦下僚,一生不被人知重的情况相吻合“碧云冉冉横皋暮”,托洛神以寄对君主的思慕贺铸为人耿直,不攀附权贵,“美人”、“香草”历来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因此,作者应该是以词自比作者退隐横塘,壮志难伸,故借美人迟暮,盛年不偶,写自己的不为世用七、作业1背诵这首词2摘抄一些描写相思之情的诗句“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敦煌曲子词《菩萨蛮》)“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秦观《江城子》)“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韦庄《浣溪沙》)。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1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1

《横塘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感悟贺铸词的婉约风格,鉴赏词清丽的语言鉴赏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意境,了解词中采用的艺术手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贺铸有少数词能越出恋情闺思的范围,而着力抒写个人的身世经历和某些社会现实,风格豪放劲朗,慷慨悲壮其词集《东山词》一、导入出示贺铸的《六州歌头》,问:你觉得这首词的作者善写豪放词还是婉约词?再引用黄庭坚的“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引出作者三、指名试读诗歌四、思考讨论上片内容:1.“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说了什么事情?(明确:“凌波”,本于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此处指女子的轻盈步履“横塘”,贺铸的住处龚明之《中吴纪闻》说:“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于其间” )“凌波”,即“凌波仙子”,在此是指抒情主体所倾慕的人“不过横塘路”,她总是不从我的住地横塘这边经过“但目送、芳尘去”,我每次都只能用目光送她远去“芳尘”,她的长裙扬起的芳香的烟尘作者眼望着一位女子从那面的路上姗姗远去,而没有过来,感到十分怅惘女子是美女,词人为之神魂颠倒,便借了洛神故事,要随佳人而去,却又不知所往,惆怅不已2.“锦瑟华年谁与度”中锦瑟华年代指什么?这一问表现诗人怎样的心情?二、作者简介: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今河南汲县)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3.“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说明什么?“月桥”两句是想象中其人的住处,“只有”句是说其地无人知,自然也就更无人到“月桥花院”写环境之幽美,“琐窗朱户”写房室之富丽,由外及内,而结以“只有春知处”,写出女子所居处的幽深、寂寞这三句,共有两层意思:其一,其人深居独处,虚度年华,非常值得同情和怜惜;其二,深闺邃远,除了一年一度的春光以外,无人能到,自己当然也无从寄予相思,相惜之情而词人自己同样幽居独处,对美人的思恋十分殷切4.上片中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请说明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是实写“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是虚写5.词的上片写了什么内容?(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五、学习下片内容:1.思考:“飞云冉冉蘅皋暮”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彩笔新题断肠句”中,诗人用这支彩笔书写什么?“新题”说明什么?“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如何理解?我这闲愁共有多少呢?回答是:多到无法计量,多到好比广阔平原上的茂密如烟的春草,好比江南暮春时节满城飘飞的柳绵,好比梅子黄时的连月不停的毛毛细雨)赏析诗歌末句的精妙之处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云:“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澒洞不可掇’‘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板书空间、时间、景物特征、情景交融修辞手法:设问排比博喻作业背诵全词摘抄一些描写相思之情的诗句教后札记。

105《横塘路》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诗选读》).docx

105《横塘路》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诗选读》).docx

10.5《贺铸•横塘路》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及本首词的写作背景,初步感知作者情感2、了解诗词中表达情感常用的方法二、预习内容1、了解作者贺铸的生平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

字方回,号庆湖遗老。

卫州(今河南卫辉)人。

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

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年少读书,博学强记。

任侠喜武,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宋史・贺铸传》)。

此词抒写了因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得志的“闲愁”。

上片写相恋和怀念,下片开头两句写昏暮景色,暗示出抒情主人公等待盼望那位“凌波”仙子直到黄昏,仍不见踪影,或“闲愁”太多。

写“美人”可望而不可及,以此喻指理想不能实现,形象生动。

下片的“碧云”句喻指时光流逝Z迅速,末尾连用三个比喻来表现“闲愁” Z 多、舌L、缠绵不断,十分生动,作者也因此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

贺铸一生沉抑下僚,怀才不遇,只做过些右班殿臣、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之类的小官, 最后以承仪郎致仕。

将政治上的不得志隐曲地表达在诗文里,是封建文人的惯用手法。

因此, 结合贺铸的生平来看,这首诗也可能有所寄托。

贺铸为人耿直,不媚权贵,“美人”、“香草”历来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因此,作者很可能以此自比。

居住在香草泽畔的美人清冷孤寂,不正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形象写照吗?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首词之所以受到历代文人的盛赞,“同病相怜”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吧!当然,径直把它看作一首情词,抒写的是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亦无不可。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理解,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对于封建时代的人们来说,都是“与我心有戚戚焉”。

这一点正是这首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2、填写下列诗句,分析其中的手法(1)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只恐双溪舲艦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补充诗句:忧端如山来,瀬洞不可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一、词人名片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治今河南卫辉)
人。

太祖孝惠后族孙。

年十七,宦游京师,授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

熙宁中出监赵州临城县酒税。

元丰元年(1078)改官磁州滏阳都作院,
历徐州宝丰监钱官、和州管界巡检。

崇宁初以宣议郎
任泗州通判,迁宣德郎,改任太平州通判。

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居苏州、常州。

宣和元年(1119)致仕。

七年,卒于常州僧舍,年七十四。

为人豪侠耿直,面色青黑,眉目耸拔有英气,博闻强记,才兼文武。

贺铸为北宋著名藏书家、校勘学家,文学造诣很高,诗、文、词皆工。

贺铸是一位个性和词风都非常奇特的词人,截然对立的两面在他身上和词中都能得到和谐的统一,他长相奇丑,其词却极尽悠闲思怨之情。

在宋代词史上他第一次表现出英雄豪侠的精神个性和悲壮情怀。

许多词中不仅表现人生失意的悲愤,
而且含有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开创了南宋词人面向社会现实、表现民族忧患的先河。

北宋词人大多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惟有贺铸是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

贺铸在词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他一方面沿着苏轼抒情自我化的道路,写自我的英雄豪侠气概,开启了辛弃疾豪气词的先声;另一方面,在语言上又承晚唐温、李密丽的语言风格,而影响到南宋吴文英等人。

有《庆湖遗老集》等。

二、诗词故事
贺梅子
贺铸这首《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词的结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连用比喻,构思奇妙,用笔工妙,堪称绝唱,因此他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

三、文题背景
哲宗元符六年(公元1098年)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贺铸因母丧去官寓居苏州横塘。

横塘,在苏州西南。

横塘路,一作“青玉案”。

范成大《吴郡志》载:贺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里横塘,常扁舟往来,作《青玉案》词。

作者幽居怀人,所写是“美人兮
不来”的闲愁,词中意境幽微,形象朦胧,凌波仙子式的美人似真似幻,给人以丰富联想。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大意。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
△。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

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这首词写与一女子邂逅相逢而引起的种种思绪。

上片写其一见倾心的思慕,虽然未对女子的形象作正面描写,但通过对想像中女子生活环境的渲染,暗示出了她的娇美。

下片写因相思不得所引起的种种闲愁。

词写艳情,实际上表现了作者退隐后的孤寂处境和怅然若失的心情。

二、悟读,诗情画境
依依的灯光会照在你那里,出门的风很大,吹乱了你我的笑容,
你尴尬对我,我惶然。

那一刻,桥边的青树林飒飒回响,只有鸟儿
惊恍。

不作纪念,想忘却。

三月的阳光照彻你的容颜,轻盈的脚步
掠去月台花榭。

暮色,闪过枝条上的花朵。

在灯下我依依找你,前
方不去,没了后退,我终于站定唤你,辗转中渐近了黎明。

三、品读,鉴赏评析
1.对于贺铸《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发对某位女子的眷恋之情,有人认为是寄寓孤寂自守、追求理想的深挚情怀。

你是如何理解作品的主旨的?
答案对于《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的写作年代,刘逸先生以为“据苏东坡《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还吴中),写于元祐七年壬申(1092年),是年东坡五十五岁,贺铸四十岁。

则贺词应是四十岁或更前所作”,他认为贺氏此作是“贺铸在暮春时节写的怀念一个女子的作品”(《宋词小札》)。

据《中吴纪闻》卷三,贺铸徙居姑苏之醋坊桥,“有小筑在盘门之南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其间,尝作《青玉案》词”。

宋徽宗建中靖国(1101
年)中,黄庭坚自黔州还,得其结句,以为似谢玄晖,并作《寄贺方回》诗,一时和者蜂起,前后达二十五人之多,人们因称其为“贺梅子”。

如果《青玉案》确是建中靖国中作于苏州,此时词人已五十岁,恐怕也不会醉心于艳情。

而且这年秋天,词人赴京参加庆祝宋徽宗的诞辰“天宁节”以谋换新职,他在政治上正有所进取,因此这首词中很可能以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寄寓着自己的理想。

多数学者持此说。

学习中,只要结合文本鉴赏即可。

2.这首词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末尾三句,历来为评论家所推崇、赞叹,试分析这三句词的艺术魅力。

答案这首词的末尾三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描写的均为江南景象,多方面比喻愁苦的深广和长久。

“一川烟草”以面积广大喻愁之多,“满城风絮”以整个空间立体地比喻愁之深广,“梅子黄时雨”以连绵不断比喻愁之时间长和难以断绝。

这样便将看不见的、抽象的“闲愁”形象化、具体化,更加真实可感。

烟草、柳絮、黄梅雨都是江南特有的景物,连用三种凄美的意象比喻闲愁,各种景物迷濛灰暗、苍茫凄迷的特征使本来浓重的愁思更加浓重。

这几句词兴中有比,意味深长,含蓄不尽、工妙绝伦,深得评论家们推崇、赞叹。

3.这首词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惆怅幽愁的心情。

试分析这首词是如何虚实结合抒发情感的。

答案词的上片以虚实相生的笔法写情之断阻。

开篇三句即借曹植《洛神赋》的典故,用“不过”、“目送”、“去”写美人不至,自己只能以目光追随其芳踪的落寞无奈。

美好的时光谁人与共?这一问既关涉作者自身的孤寂,又暗示作者倾心的佳人的处境,并领起下文。

作者于是怜惜并试图寻到处于幽雅富丽的深院香闺中的佳人,然而爱慕、企盼带来是只有春知晓的无限伤感。

下片则以写实之笔绘愁思纷乱。

作者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突现自己因眷恋佳人而悲哀不堪、愁情难遣的心绪。

结尾三句,本是虚景实写,目的在于用作比喻,但所写又确系春末夏初横塘一带的景物,它足以引起纷乱的愁绪,所以写来显得亦景亦情,亦虚亦实,亦比亦兴,融成一体,使读者深受感染。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啭黄鹂。

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①,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

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①扶头酒:醇厚浓烈易醉人之酒。

(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疏雨、池塘、微风、夏木、黄鹂、白鹭。

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充满生机的夏日风光图。

(2)这首词的下片写了哪些事情?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词的下片词人一连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但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寂寂长昼,词人以昏睡“相宜”来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

这些都是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答寄情于事、借事抒情亦可),抒发了词人孤寂无聊难以排遣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