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数学变形的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数学变形一、目标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数学变形,并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二、教学内容1、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
2、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数学变形。
3、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解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
3、分析实际问题的求解方法。
四、具体步骤1、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乘法分配律是一种基本的运算,它表示:在两个数的乘积中,当其中一项被括号包括时,可将括号内的数分别与另一项相乘,再将这些乘积相加。
2、让学生了解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例如:(a + b)× c = ac + bc如果要计算(2 + 3)× 4,我们可以用乘法分配律:(2 + 3)× 4 = 2 × 4 + 3 × 4 = 8 + 12 = 20此时,学生能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方法。
3、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高为h,面积为S,用乘法分配律可以将面积公式进行变形,得出h的表达式。
(底边长a × 高h)÷ 2 = Sa × h ÷ 2 = S2 × a × h ÷ 2 = 2Sa × h = 2Sh = 2S ÷ a通过以上步骤,学生可以掌握将乘法分配律进行数学变形的方法。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
2、让学生了解乘法分配律的数学变形方法。
六、教学反思通过以上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并能够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变形。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多地举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能够更加深入地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我们还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自主发现的情况下学会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数学变形,这样可以更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模板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模板推荐(3)篇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案例1:《合并同类项》一节(实习生上)教师:(讲完同类项的概念并进行练习后,给出书上的引例:有两个小长方形组成一个大长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很快就用代数式表示出了结果:8n+5n。
怎么计算呢)学生:13n.教师:对,我们计算8n+5n时,可以先将它们的系数相加,再乘n 就可以了。
用乘法分配律也可以得到这样的结果:8n+5n=(8+5)n=13n。
接着教师给出了合并同类项的定义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给出了合并同类项的练习题。
通过练习,总结出了合并同类项的步骤:(1)找出同类项,(2)合并同类项。
(后面是大量的练习。
)结果,我从作业中发现了这样的问题:x-f+5x-4f=(1+5)x-(1-4)f=6x+3f。
自习课上,我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解释:x-f+5x- 4f=x+(-f)+5x+(-4f)=(1+5)x+(-1-4)f=6x-5f,但是上述错误仍然屡禁不止。
于是,我开始思考:问题出在哪儿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后来,与学生共同分析研究发现: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是将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减,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如果我们将它们的系数“拎”出来,在草稿纸上计算,即1+5=6,-1-4=-5,计算过程就可以直接写成x-f+5x-4f=6x-5f。
学生易于理解,错误也少多了。
教学案例2:《去括号》一节(实习生上)教师:(用小黑板给出书上的引例:用火柴搭正方形时,计算搭x 个正方形需要火柴棒的根数的三种不同方法。
)学生思考说出答案:4+3(x-1),4x-(x-1),3x+1。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并比较运算结果。
4+3(x-1)=4+3x-3=3x+1;4x-(x-1)=4x+(-1)x+(-1)(-1)=4x-x+1=3x+1,发现这三个代数式是相等的。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去括号前后,括号里各项的符号变化,从而得出去括号法则。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26页。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
我将加减两种情况都纳入到乘法分配律的模型当中,通过对生活中的情境引入、到归纳模型、练习强化、拓展延伸。
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很好的自主探究、与人交流的习惯。
学生已经学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知识,已初步建立了模型,但仅仅停留在对加的模型上,没有减的意识。
此外,学生学习乘法分配律没有可以迁移和类比的对象,因此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很陌生,对学习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还是不清楚的。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画图、想象、归纳、概括等方式,从乘法的意义深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2.经历建构乘法分配律加减模型的探索过程,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3.让学生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能从乘法的意义上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抽象、归纳、概括建构乘法分配律模型。
教学过程一、解决实际问题,感知乘法分配律1. 看图想算式学校要购买夏季校服,我们四(1)班一共要多少元?①整理条件和问题。
(1)你能说说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吗?怎样解答?(2)你能想到几种算法?②学生列式,回答、板书。
方法一:45×42+30×42方法二:(45+30)×42③交流算式的意义。
(1)方法一的算式谁看明白了?方法二呢?④计算,小组内核对。
(1)同桌两人各选一道算式,算出结果后对比,你发现了什么⑤观察、分析算式的特点。
(1)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等式的意思吗?(2)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⑥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 乘法分配律(8)-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 乘法分配律(8)-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2.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3. 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
2. 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乘法分配律的简便性。
3.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4. 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1)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后再相加。
(2)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中的一个重要性质,它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
3. 演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乘法分配律的简便性。
4. 练习乘法分配律的应用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5. 探究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以及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完成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案
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其特性;2、掌握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3、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其特性;2、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1、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应用;2、乘法分配律的深入理解及其与其他数学概念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学板书;2、乘法分配律相关的试题及其解答。
五、教学过程:1、引入乘法分配律。
教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买衣服、交通出行、买菜等平时大家经常遇到的事情,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买两件衣服,每件分别价值150元和200元,应该这两个价钱相乘还是相加呢?通过这道题目的提问,引入乘法分配律。
2、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与特性。
教师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与特性,重点解释“拆项”和“合并同类项”等概念。
在讲解的过程中,注重场景模拟,引导学生了解这个概念的实际应用。
3、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多组例题让学生练习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针对不同的场景,比如两件商品打折,三个数字的乘积等等,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灵活使用的方法,并注重计算过程的记录和分析。
4、小结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方法。
重点总结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方法,让学生对概念和技巧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运算能力。
六、教学效果评估: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组织竞赛、反馈答案等方式进行评估,重点考察学生在应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日常学习中多布置数学相关练习,加强学生巩固与反馈,辅助他们建立对乘法分配律的深入理解。
七、教学注意事项:1、乘法分配律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在掌握“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后,应及时引导学生学习本章内容,及时将乘法分配律作为应用篇章进行教学和学习。
2、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合理使用乘法分配律,并注重实际场景模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3、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践应用中的思维能力及其解题能力,注重帮助学生加强逻辑分析与计算能力。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案
教案一:引入课堂(学生们进入教室,教师向他们打招呼)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概念,乘法分配律。
你们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几名学生举手回答:学生1:乘法分配律就是两个数相乘再相加,得到的结果与括号中的数相加,再与括号外的数相乘得到的结果相同。
学生2:就是a×(b+c)=a×b+a×c,其中a、b、c是任意的数。
教师:非常好,你们回答得很棒!乘法分配律的应用非常广泛,帮助我们简化计算步骤。
例如,如果我们需要计算12×37,我们可以使用乘法分配律将其转化为更简单的计算: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计算步骤:12×37=12×(30+7)=12×30+12×7教师:明白了吗?现在我们要进行一些练习,以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教案二:探究乘法分配律1.练习一:计算下列各题。
a)8×(12+5)b)16×(9+3)c)25×(7+4)d)36×(10+2)(学生们用笔和纸计算,并回答问题)2.练习二:填空。
a)10×(3+2)=____+____b)14×(5+6)=____+____c)20×(9+7)=____+____d)18×(12+8)=____+____(学生们用笔填空,并回答问题)教案三:巩固练习(学生们进行一些巩固练习,并互相核对答案)1.写出下列各式的结果:a)7×(4+3)=____b)11×(6+9)=____c)16×(8+2)=____d)23×(5+7)=____2.填空。
a)9×(8+1)=____+____b)15×(3+4)=____+____c)17×(6+7)=____+____d)21×(9+2)=____+____教案四:拓展训练1.练习一:填空。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4课《乘法分配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4课《乘法分配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乘法分配律》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4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并证明乘法分配律,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乘法分配律这样的抽象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发现和证明乘法分配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实际意义。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证明乘法分配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生动有趣的PPT,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3.教学案例:挑选一些生活中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乘法分配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小明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小华1个,小丽2个,那么小明一共分给了小华和小丽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公式,并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如“(a+b)×c = a×c + b×c”。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基本概念;2.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3.发现乘法分配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2.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练习册;3.教师准备好相关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简要介绍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话题;2.让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 讲解乘法分配律1.通过例题和练习,向学生解释什么是乘法分配律;2.解释乘法分配律的具体应用,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3.请学生举一些实际例子,说明乘法分配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2.督促学生认真思考和应用乘法分配律,解答练习题。
4. 拓展应用1.让学生动手尝试不同的问题,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2.提出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5. 总结1.审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2.强调乘法分配律的重要性;3.结合讨论,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2.思考并总结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场景;3.准备下节课的知识预习。
五、反思与改进1.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充分思考;2.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程度;3.下次课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当能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同时能够将所学内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
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理解乘法分配律在计算过程中的应用;3.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技巧。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相关例题;2.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乘法分配律的概念(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意义,强调乘法分配律在数学计算中的重要性。
例如:“乘法分配律是指乘法运算中,先进行加法运算,再进行乘法运算。
这个原则是为了方便计算。
”第二步:分发练习题(10分钟)教师分发一些简单的乘法式子给学生,并请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结果。
例如:1.2×(3+4)=?2.(5+1)×2=?3.3×(2+5)=?第三步:讨论和解答(20分钟)教师让学生互相讨论并解答练习题。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分步解答乘法式子,并解释每一步的操作方法。
例如:“对于题目1,我们可以先计算括号里的加法,然后再进行乘法运算。
2×(3+4)=2×7=14、”第四步:巩固练习(30分钟)教师给学生更多的练习题,并鼓励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在课堂上巡视学生的解答过程,及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解答疑惑。
例如:1.(4+7)×3=?2.6×(8+2)=?3.9×(7+5)=?第五步:拓展应用(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拓展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以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为例,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小明去书店买了5本漫画书,每本书的价格是8元。
请问他一共花了多少钱?”学生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5×8=40,得出小明花了40元。
第六步: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规则和技巧,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答疑惑。
教师强调乘法分配律在数学计算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乘法分配律的相关练习题,如笔试、口试或者在线练习。
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
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乘法运算的一个基本法则,它表明两个数相加后再乘以一个数,与这两个数分别乘以这个数后再相加的结果是相等的。
这个概念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下面我将提供一个案例。
案例名称:小明的水果店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个小商贩,他在街头设了一个小水果摊,每天都会进货。
他的货架上有苹果、橙子和香蕉三种水果,他想计算一下每个水果的价格。
案例过程:1.引入问题:老师将小明的水果店介绍给学生,并问他们如何计算每个水果的价格。
老师:小明的水果店有苹果、橙子和香蕉三种水果。
要计算每个水果的价格,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学生:可以把水果的总价除以数量。
2.提出疑问:老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让他们思考一下。
老师:如果我这样计算呢?小明购买苹果、橙子和香蕉的数量分别是3个、4个和5个,每个水果的价格分别是2元、3元和4元。
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学生:(思考一会儿)每个水果的价格分别乘以数量再相加就可以了。
3.学生讨论与求解:学生们分组讨论并运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
4.结果呈现:学生展示他们的解决过程,老师引导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
学生1:我把苹果的价格乘以数量,得到6元;橙子的价格乘以数量,得到12元;香蕉的价格乘以数量,得到20元。
然后把它们相加,答案是38元。
学生2:我也是这样计算的,最后得到的结果也是38元。
老师:通过大家的计算,我们发现每个水果的价格乘以数量再相加的结果,正好等于小明一共花的钱数。
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5.进一步学习:老师带领学生总结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并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练习。
老师: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乘法分配律的规律:a×(b+c)=a×b+a×c。
这个规律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现在请大家结合这个规律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案例延伸:问题1:小明今天卖出了7个苹果,9个橙子和6个香蕉,每个水果的价格分别是3元、4元和5元。
《乘法分配律》数学教案
《乘法分配律》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原理;2.能够正确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2.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场景;3.能够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习题纸、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加减和乘除,但是在运算中,我们还会遇到一种特殊的情况,你们知道是什么吗?2.引导学生回忆加减法的运算特点,从而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二、概念讲解与示例分析(10分钟)1.定义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的乘积相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的乘积之和,即a*(b+c)=a*b+a*c。
2.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原理和应用场景,通过具体的示例进行分析和解释。
三、习题演练(15分钟)1.给学生出示相关习题,让学生结合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增加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概念巩固(10分钟)1.给学生提供一些综合性的习题,让学生结合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和推理。
2.分析和讲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错误,并纠正。
五、归纳总结与拓展(10分钟)1.引导学生根据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归纳总结乘法分配律的运算规律和注意事项。
2.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练习,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六、课堂小结(5分钟)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和总结。
2.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分配律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七、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可以要求学生用乘法分配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写下解题过程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需要加强练习和应用。
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案例
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含义。
2.掌握乘法分配律,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推导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含义2.乘法分配律的推导方法3.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0分钟)老师通过一道简单的例题引入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含义,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初步的认识。
例:3 × (5 + 2) = ?请问这道题可以如何解答?学生会发现,可以先计算括号中的数值,再与3相乘,如下所示:3 × (5 + 2) = 3 × 7 = 212.概念介绍(15分钟)老师给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含义,让学生尝试理解。
乘法分配律是指,在做乘法运算时,分配律可以使我们先算乘号前面的数字,再将结果乘以括号内的数字,即:a(b+c) = ab + aca、b、c表示任意的数字3.推导方法(20分钟)老师让学生列出一些类似的表达式,并让学生尝试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直至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例如:2 × (5 + 3) = ?2 × 5 + 2 ×3 = 10 + 6 = 164 × (8 + 2) = ?4 × 8 + 4 × 2 = 32 + 8 = 401 × (3 + 7) = ?1 × 3 + 1 × 7 = 3 + 7 = 104.应用实例(25分钟)老师告诉学生,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老师给出一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尝试进行分析和解决,并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
例如:例1:在某个月份,一个工作日的正常工作时间为8小时。
某工人在这个月中,任意一天的正常工作时间为8小时,加班工作的时间为n小时。
这个月工人总共工作了20个工作日,其中有m天的加班时间,求这个月该工人的总共工作时间。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乘法分配律(9)-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乘法分配律(9)-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乘法分配律,即如何将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转化为将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然后将两个结果相加。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2. 使学生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2. 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计算器、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简便计算,从而引入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原理和应用,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例子,让学生了解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乘法分配律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乘法分配律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1. 板书乘法分配律2. 板书内容:- 乘法分配律的定义- 乘法分配律的原理-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典型例题分析- 练习题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计算一些简单的乘法分配律题目,巩固基本概念。
2. 提高题: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 拓展题:引导学生探讨乘法分配律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合理,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质量。
乘法分配律数学教案
乘法分配律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用和证明方法。
3. 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
2.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和证明方法。
教学难点:1. 乘法分配律的证明方法。
2. 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教学卡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定义和性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乘法分配律吗?它是怎么表达的?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
解释乘法分配律的表述:对于任意的实数a、b和c,有a×(b+c) = a ×b + a×c。
举例说明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 证明乘法分配律。
利用代数运算和几何图形等多种方法进行证明。
引导学生跟随证明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证明方法。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简单的乘法分配律应用题和证明题。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
例如:某商店举行促销活动,购买一件商品价格为x元,购买两件商品价格为y元,求购买一件商品和购买两件商品的总价格差。
2. 分组讨论和分享解题过程,总结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意义和应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乘法分配律在数学学习中有什么作用?它有什么实际意义?3.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分配律的推广和应用,如多项式乘法分配律。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乘法分配律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案例分析和总结与反思等环节,旨在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用和证明方法,并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第1篇】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多种探究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具体是这样设计的:先创设佳乐超市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买“3套运动服,每件上衣21元,每条裤子10元,一共花多少元?”列出两种不同的式子,他们确实能够体会到两个不同的算式具有相等的关系。
这是第一步:通过资料获取继续研究的信息。
(虽然所得的信息很简单,只是几组具有相等关系的算式,但这是学生通过活动自己获取的,学生对于它们感到熟悉和亲切,用他们作为继续研究的对象,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二步:观察算式,寻找规律。
让学生通过讨论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并作出一种猜测:是不是所有符合这种形式的两个算式都是相等的?此时,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举例加以验证。
这里既培养了学生的猜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验证猜测的能力。
第三步: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拓宽乘法分配律。
这一阶段,既是学生巩固和扩大知识,又是吸收内化知识的阶段,同时还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第2篇】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
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
同时,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运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乘法分配律应该不会觉着太难。
但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应该是一个薄弱环节。
在教学的过程中本着自主探究的原则,让学生充分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举例、验证,通过大量的感知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这一运算定律的意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的训练,形成数学模型,丰富应用的.经验,提高简便运算的能力。
实践指导教案:利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实践指导教案:利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公式。
2. 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如“一个人买3个苹果和4个香蕉,一共花了30元,每个苹果和香蕉的价格是多少?”2. 新课讲解: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公式,如“a×(b+c) = a×b + a×c”。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资源等,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检验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乘法分配律的应用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解决。
2. 课堂问答:课堂上提问学生关于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公式及实例。
2. 练习题:提供一些生活实际的题目,让学生练习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乘法分配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想法和经验。
2. 案例研究:选取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分析和解决。
七、教学策略:1. 实例引导: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 问题解决: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解决。
3.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解题方法。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强调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公式,让学生清晰理解。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必要的帮助。
九、教学延伸:1. 进一步讲解乘法分配律在其他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教科书式教案:认识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与意义
教科书式教案:认识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与意义认识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与意义一、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其应用;2.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方法;3.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其应用;2.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安排1.乘法分配律的概念课前自学或教师讲授:乘法分配律是指对于任何数a、b、c,有a×(b+c)=a×b+a×c。
举例说明:3×(4+2)=3×4+3×2=18题目练习:1.8×(4+6) = 8×4+8×6 2.4×(5+7) = 4×5+4×72.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课前自学或教师讲授:用乘法分配律展开式子,可以把一个乘法式子变成两个加法式子,从而使计算简化。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长×宽,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都加上了同样的值k,则新面积为(l+k)×(w+k),这个式子可以化为lw+lk+wk+k^2这4个式子的和。
举例说明:班级有20人,每人领了10元钱,共领了多少钱?用乘法运算:20×10=200 用乘法分配律:20×10=20×(8+2)=20×8+20×2=160+40=2003.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实例现有一堆苹果,想选择5个给小明,3个给小李,再把剩下的分给小红,先用乘法运算,则方程为:(5+3+x)×1=堆中总共的苹果数;若用乘法分配律,则方程为:5×1+3×1+x×1=苹果总数,并分别解方程,可以得到小红得的苹果个数。
四、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授、习题练习和实例解析,让学生逐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其应用,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方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乘法分配律。
运算定律例8《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含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运算定律例8《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2.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方法3. 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其运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乘法分配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价值。
4. 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与乘法分配律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的选择:本节课采用了讲解、案例分析、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教学内容的处理:本节课重点讲解了乘法分配律的概念、运用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价值。
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3. 教学效果的评价: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对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4. 教学改进的措施:针对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遇到的困难,可以在教学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案例
教学内容:四下P36页例3(乘法分配律)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用类推的方法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灵活应用。
教学难点:用语言表述乘法分配律的意义、乘法分配律的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看P15页第7题如何列式?①(25+18)x8②25x8+18x8说说这两种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利用原来的练习,进行导入更容易,也引起学生的思考)二、新授1、分组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看看计算结果是否相同?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
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43x8①(25+18)x8 =43x8=344(千克)②25x8+18x8=200+144=344(千克)2、讨论: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这两种算式的计算结果都是344。
所以(25+18)x8=25x8+18x83、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学生举例。
根据学生举例板书。
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自选2题验证。
这样的例子举不完,怎么办?可用、字母4、用字母表示:(a+b)xc=axc+bxcax(b+c)=axb+axc从上面的观察与分析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已经学了4个运算定律,学生能触类旁通。
)5、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语言表述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是一个难点,教师要做好领引工作。
)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三、巩固练习1、P37页第2题。
2、P36页做一做要求: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该怎么改正。
3、P38页第5题。
4、拓展练习:23x8+2x23=37x99+37=18x37+18x64-18=125x48=(练习由易到难,在练习中,帮助学生理解、灵活应用乘法分配律。
在P38页第5题练习中,注意区分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拓展练习中有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又有乘法分配律的灵活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一个经典的教学内容,它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在理论算术中又称之为乘法对加法的分配性质。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总是机械地套用公式而没有正确的理解,只得其形不得其神,对于乘法分配律的变式而显得茫然而不解,结果造成无法熟练正确的使用乘法分配律。
为此,我一改以往的教学方式,从定律的根源出发,与学生一起去分析、探讨、思考、运用,效果良好。
教学片断:
师(出示主题图):图中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生答(略)
师:要求5条裤子和5件夹克衫一共多少钱,怎样列式?
学生尝试独立练习,选两生板演。
65×+45×5 (65+45)×5
=325+225 =110×5
=550 =550
师:看了这两个算式你能想到些什么?
生:65×5+45×5=(65+45)×5
师:为什么两个算式相等,说说理由看呢。
生:算出来的结果都是550,所以两个算式相等、
生: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的价钱相当于5套衣服的价钱。
师点评引导:很好,你没有从结果上去说明两个算式相等,而是换了
个角度,用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来进行说明,图中还有一些信息,大家能不能自己提个问题来解决,也列出这样相等的算式,最好还要能说明他们相等的原因。
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列式。
交流汇报:
生:(32+45)×6=32×6+45×6,6条裤子和6件短袖的价钱相当于6套衣服的价钱。
………
师:现在开始能不能不用图中的数据,自己想几个这样的等式,不过有个要求,在写等式的时候不能计算,想想两个算式为什么相等。
学生尝试列式,小组交流并汇报:
(1)32×4+56×4=(32+56)×4
(2)32×6+32×4=(6+4)×32
生:(1)表示一张凳子32元,一张课桌56元,买4套课桌椅一共的钱和4张凳子和4张课桌的价钱相等。
学生在解释(2)式时发生了一些困难,让学生找原因,交流发言时发现等式的特点,等式中相同数字的位置变了,所以解释起来有点困难,关键是要找准相同的数字。
学生解释(2)略。
师:如果我们用字母a、b、c来表示我们找到的规律,你看怎么写?生:a×(b+c)=a×b+a×c
生:(a+b)×c=a×c+b×c
生:a×b+b×c=(a+b)×c
师:打开书本,看看书上师怎么表示这个规律的。
学生看书,交流,揭题:乘法分配律。
反思:
本课教学时先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为背景,结合具体情境比较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法,通过比较,激发学生思维,使其发现相关的两道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理解乘法分配律。
而后,发挥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从图中再次发掘信息列举出类似的几组算式,并要求学生尽量运用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两个算式相等的理由,接着让学生脱离主题图,自己仿照着写类似的算式,在写算式的同时没有让学生直接去寻找等式两边的数字和符号的特点,而是要求学生个性化的进行理解和解释这种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最后再让学生用字母抽象、概括出规律。
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积累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感受不完全归纳法,又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更为主要的是为学生能在后面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学习做好铺垫,使学生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不生搬硬套,能做到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