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的田野作业

合集下载

民间文学(第四讲) 民间文学田野作业

民间文学(第四讲) 民间文学田野作业

第四讲民间文学田野作业与科学写定——搜集、记录与整理一、田野作业及其必要性(Fieldwork and its Necessity)田野作业,也叫田野调查,它是民俗学与民间文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共同运用的基本方法,即研究者到自然生态环境或社会文化环境中去做实地调查,通过参与式体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以供研究。

这种方法是与案头工作相对应的、一种可操作的方法。

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目的:观察和记录演述的内容与过程,发现文艺演述和当地人生活的关系,领会当地的文学知识。

而要达到这些目的,深浸(deep immersion)于民间文学的演述生活才是唯一的途径。

当然,田野作业还有一个大家不愿挑明的好处,就是可以获得知识的合法性。

二、学术认识的转变与反思:从田野作业到田野研究1.哪儿是田野?“田野”是作为一种观念性而存在的特定的学术空间。

每一次田野的进行,都是学者学理性思考与现实性地域的结合。

我们所应当做的是在理论关注和可以说明这种关注的地点之间寻求一个充分的吻合。

因此,田野其实是有限度的无处不在,是随机与刻意抉择的重合。

2.田野研究与田野作业是否同义?田野研究在方法论的层面上含括着田野作业,并将之整合为田野研究中的基础环节,同时提倡个案与专题。

田野案头准备工作和理论预设,应包括具体的操作层次与技术路线,还应包括对更为丰富的理性思考。

【田野研究的过程】田野作业(fieldwork)→访谈(interview)→田野笔记(field notes)→田野记录(transcribing)→田野报告(reporting)→田野翻译(translating)→田野的文本化(textulizing)→田野档案(archiving)→被阐释的文本(a performance-centered text = report + record)。

3.田野中的“我”是谁?①1920’s 功能学派马林诺夫斯基(B.K.Malinowski):主张“移情”,即通过亲身体验他者的生活,去观察他者、理解他者、包容他者,在他者的世界中揭示生活的真相。

民间文学考研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考研名词解释

(一)1、《歌谣》周刊:中国第一个民间文学刊物,1922年由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创办。

2、民间传说:由民众所创造的与一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生活习俗有关的故事。

3、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即指《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三套丛书,搜集整理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创作与流传的众多民间文学作品与成果。

4、歌圩:壮族歌节,于固定时间内举行的一种群体性对歌活动。

5、母题:民间文学术语,指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叙事诗等叙事体裁民间文学作品内容表述的最小单位。

6、钟敬文:我国著名民俗学家与民间文学大师,长期致力于中国民俗学与民间文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为中国现代民俗学奠基人之一。

7、人类学神话学派:神话学流派之一,着眼于人类的进化程度、民族的开化程度,在此基础上对神话进行分析。

代表人为英国的泰勒。

8、民间文学体裁范围:主要由神话、民间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民间谜语、俗语、歇后语、民间说唱与小戏等。

(二)1、神话: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是远古时代人民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

2、《格萨尔王传》:一部有关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的英雄史诗。

3、异文:指在民间文学创作与传播过程中,以某一个作品为主体变化而成的大同小异的作品。

4、四大民间传说:即《牛郎织女》、《孟姜女》、《梁祝故事》、《白蛇传》。

5、钟敬文:我国著名民俗学家与民间文学大师,长期致力于中国民俗学与民间文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为中国现代民俗学奠基人之一。

6、《歌谣》周刊:中国第一个民间文学刊物,1922年由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创办。

7、忠实记录:民间文学搜集与整理过程中的原则之一,即在记录口头作品时,要忠于原作的思想内容,又要忠实于原作的艺术形式,最关键的是忠实于讲唱人的语言。

8 、A.T分类法: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分类编排方法,由芬兰学者阿尔耐创造,后由美国学者汤普森补充与修订。

非遗田野作业方法论

非遗田野作业方法论

主位研究与客位研究
主位:局内人(insider)和 客位:局外人(outsider) 主位研究:用当地人的解释来努力
解释当地人的文化。
客位研究:以调查者既定的立场为出
发点来理解文化,所使用的观点并不是 当地人的观点。 互不兼容还是相互依存?
观察调查者
先有”田野“还是先有”作业 “? 对调查者的观察 马林诺夫斯基”移情“;格尔 茨”经验接近“、”经验远离“ 。 民间文学工作者的郁闷和尴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田野作业的技巧
1.拉家常。拉近与采访者的距离。 2.主动提问。沿着调查者的计划进行。 3.启发。在沉闷时给予适当的提示,或先讲 个调查者熟悉的故事作引子。 4.尊重采访者,不轻易打断话题;不可漫不 经心,显示不耐烦的态度。 5.实地启示法。 6.观察:表情捕捉、心理观察。随机应变 7.如何正确使用现代设备?
二、走入田野
观念的准备:
一、民间艺术的”第二生命“(航柯) 忠实记录而不是二次创作。 二、我们为什么调查?传承?记录? 三、如何看待民间艺术?阳春白雪vs下 里巴人。 四、如何处理调查和撰写过程中的”我 “? ”自己人“的立场。 五、”人“的在场。
本位偏见的弊害vs入乡随俗
1.调查作业的观点很可能偏离。 2.指导思想很难端正。 3.鉴别很可能失真。 4.事实可能遭到歪曲。 5.评价难以准确。 6.结论不可能客观。 7.可能引出歧视性的后果。
长大非遗的反思
基本原则
全面搜集、不设禁区 忠实记录:聆听部分、视觉部分、语境部分 慎重整理 立体描写:水中之鱼、六维
常见的几种失误: A.没有当面记录,整理时根据听的印象加以追述; B.记录残缺不全,情节不完整; C.过于简单,只有情节要点,没有原讲述者的语言; D.听的是讲述人的话,写下的是自己的话,用自己的语言和 表达方法代替了讲述者。

民俗学事象田野作

民俗学事象田野作

八宝饭
地锅鸡
黄桥烧饼
沛公狗肉
清炖蟹粉狮子头
水晶肴肉
太 湖 银 鱼
糖 醋 排 骨
盐 水 鸭
湘菜
湘菜:即湖南菜系,以长沙菜为代表。湖南菜系各地风味统一。主要 流行于湖南地区。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湘菜馆。是民间第三大菜系。 • 湘菜包括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个地区的菜点特色。 湘江流域以长沙、衡阳、湘潭为中心,是湘菜的主要代表。其特色是 油重色浓,讲求实惠,注重鲜香、酸辣、软嫩,尤以煨菜和腊菜著称。 洞庭湖区的菜以烹制河鲜和家禽家畜见长,特点是量大油厚,咸辣香 软,以炖菜、烧菜出名。湘西菜擅长制作山珍野味、烟熏腊肉和各种 腌肉、风鸡,口味侧重于咸香酸辣,有浓厚的山乡风味。湖南菜最大 特色一是辣,二是腊。著名菜点有:东安子鸡、腊味合蒸、组庵鱼翅、 冰糖湘莲、红椒腊牛肉、发丝牛百页、火宫殿臭豆腐、吉首酸肉、换 心蛋等。 • 长沙小吃是中国四大小吃之一,主要品种有糯米粽子、麻仁奶糖、 浏阳茴饼、浏阳豆豉、湘宾春卷等。
徽州
毛豆腐
火腿炖甲鱼
腌鲜鳜鱼
石耳炖山鸡
鲁菜
• 鲁菜:即山东菜系,由齐鲁、胶辽、孔府三种风味组成。 是宫廷最大菜系。以孔府风味为龙头。山东菜系对其他菜 系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鲁菜为八大菜系之首。 • 鲁菜的形成和发展与由山东地区的文化历史、地理环 境、经济条件和习俗尚好有关。山东是我国古文化发祥地 之一。地处黄河下游,气候温和,胶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和 黄海之间。境内山川纵横,河湖交错,沃野千里,物产丰 富,交通便利,文化发达。其粮食产量居全国第三位;蔬 菜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是号称“世界三大菜园”之一。 如胶州大白菜、章邱大葱、苍山大蒜、莱芜生姜都蜚声海 内外。
(1) 齐鲁风味,齐鲁风味以济南菜为代表,在山东北部、 天津、河北盛行。 齐鲁菜清香、鲜嫩、味纯著称,一菜一味,百菜不重。 尤重制汤,清汤、奶汤的使用及熬制都有严格规定,菜品 以清鲜脆嫩着称。 (2) 胶辽风味,亦称胶东风味,以烟台福山菜为代表。 流行于胶东、辽东等地。 胶辽菜起源于福山、烟台、青岛,以烹饪海鲜见长, 口味以鲜嫩为主,偏重清淡,讲究花色。 (3) 孔府风味,以曲阜菜为代表。流行于山东西南部 和河南地区,和江苏菜系的徐州风味较近。 孔府菜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特色,其用料之 精广、筵席之丰盛堪与过去皇朝宫迁御膳相比。和江苏菜 系中的淮扬风味并称为"国菜"。

论文-论田野调查在民俗学领域中的应用

论文-论田野调查在民俗学领域中的应用

论田野调查在民俗学领域中的应用【摘要】民俗学研究应特别注重田野调查的应用。

这是因为,民俗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它的主要资料来源是仍存在于民间的活的民俗事象,这是一种既具有历史传承性、又表现为现实形态的民俗资料。

因此,民俗资料的搜集,最主要的是田野作业的方法。

田野调查是民俗学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是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任何研究都离不开它。

【关键词】田野调查、民俗学、研究方法、应用一、民俗文化现象与民俗学研究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

它是适应一定的社会生活,首先是物质的生活和相应的社会心理需要而生成、传播和继承的,同时它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相应的功能,即主要在于规范、便利和调节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之得以巩固和发展。

而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间风俗习惯及其它生活文化传承的社会科学。

研究各种民俗文化现象,将有助于对社会历史传统的梳理与展示,有助于对民众实际生活及其观念、心理的考察与理解,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也就是说,民俗是一种生活和社会存在,民俗研究是对民俗事象的梳理和探讨,而民俗学研究则是学科意识的自觉和学术发展的必然[1]。

因此它在资料的搜集上,必然要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即田野调查。

古今中外的民俗研究成果和调查报告等都是研究工作先驱者作了大量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

田野调查是民俗学研究中基本方法之一,也是最重要,最有效的研究方法。

二、田野调查在民俗学研究中的应用田野调查法也称为田野作业,它是指民俗学者深入到一个地区社会之中,观风问俗,与当地人生活在一起,与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参与并观察当地人的生活,体验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与思想境界,在经验观察中获取研究所需,对当地风俗忠实而全面的记录和整理,掌握各种民俗事象的背景,存在和使用的场合,环境、态度等。

书斋里的追问——对民俗学田野作业现状的一点反思

书斋里的追问——对民俗学田野作业现状的一点反思
中图分类号 :9 3 C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18 2 1 0 — 13— 4 10 92 (00)1 0 0 0
自从 马林 诺 夫斯 基 的 《 西太 平 洋 的航 海 者》 生 系, 诞 从学科 自身发展 的角度, 反思也应该成为民俗学 以来 , 田野作业作为一种社会科学 的研究方法, 被推 的一 个基 本 品格 , 之所 以要 反 思 , 因为 田野对 于 我 是
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马 氏被迫留在 特罗布 留恩岛 的经历 也被学 界 作 为一 种 田野作 业 的经 典 范式 而 不 断被模 仿 , 并且 创 造 出 了 “ 与 观 察 ” 一 目前 看 来 参 这 仍被视 为相 当科 学 的 研究 手 段 , 更 多 的 被 社 会 学 且 家、 人类学 家 、 民族学 家 、 民俗学 家们 加 以采用 。从 田 野 中获 取知识 , 书 斋 中 完 成对 田野 的 叙述 , 了人 在 成 文社 会科 学 的一 种惯 常的学 术研 究途 径 , 因此产 生 也 了一大批民族志或民族志式 的著作。在这些著作 中, 尤 以人 类学 的著作 最丰 厚 , 论水 平 最高 。这也 是 有 理 定 的原 因的 , 中最重 要 的一点 就是 人类 学具 有 自 其 省或者说是反思的品格 , 这促使它始终走在相关领域 学术发 展 的最前列 。对 于 民俗 学 的 田野 作业 , 体 的 具 技术层 面也许 尚有许 多需 要改 进 的地方 , 但更 重 要 的 是, 我们 是否 也需 要 在理 论层 面上进 行 更 多 的反
第8 卷 第 1 期 2 1 2月 0 0年
红河 学院学报
J un l fHo g e U iest பைடு நூலகம் r a n b nv ri o y

城市化过程中的民俗学田野作业

城市化过程中的民俗学田野作业

65 2018.11.上 MOTHERLAND
| 专题研究 |
四、田野作业与文化对话 (一)地方生活史与个人生活史 要想对当前民俗学田野作业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就需 要把握重点方向,最常见的就是要利用实地访谈,对当地的相 关内容进行了解, 包括地方生活历史以及个人生活历史。 其 中, 地方生活史所对应的记忆是该地方社会所具有的共同记 忆,属于集体行为;而个人生活的记忆具有特殊性,是个人生 活经历的记忆所在,这两种记忆是相对存在的,人们在生活中 进行交谈就体现出这两种记忆的融合。 对于社会学和历史学, 民俗学在对社会记忆进行理解与运用上具有自身特性, 这与 自身学术传统有很大关系。 第一,在对相关个人以及群体进行访谈时候,社会中各个 行业、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是进行民俗学田野作业的研究对象, 民俗学者大多会对更多边缘化群体给予更多注意, 将其作为 重点访谈对象,民俗学者将该研究方式作为研究惯用手段。 第 二,对现实的研究方向予以关注,传统的民俗学研究会有所分 工的展开追求根源的研究,这就对民俗学的“现在性”进行重 点强调。 也就是需要用动态的方式去理解民俗,摆脱传统静态 的方式,将其作为传承生活文化的本质。 第三,在民俗学中应 用实地访谈以及田野作业法没有地域限制, 能够运用在很多 地点,不需要为了研究费尽心机去找寻古朴村落。 这是由于对 于城市、乡村来说,都会在生活的变化中形成个人记忆以及集 体记忆,通过人们的叙述能够对其进行记录。 第四,在当前研 究环境中, 民俗通常被人们认为是历史记忆以及文化创造的 共同过程,借助访谈就能够让民俗学者与个人、群体进行关于 文化的交流。 总而言之,民俗学的研究目标在于对自身的学术 传统进行思考,并对研究成果进行重温。 (二)感受生活变化的意义 民俗志是对生活变化的意义进行感悟, 借助主动对话与 探索, 能够探寻到个人生活记忆与地方民俗传统文化之间存

民间文学田野作业方法论 2

民间文学田野作业方法论 2
2014-5-11
他学习当地土著民族的语言,直接观察土 著民族每天的生活,获得了很多第一手的 资料。这样长时间的田野调查,是西方人 类学界从未有过的。马林诺夫斯基由此创 立了人类学田野调查和撰写民族志的科学 方法,并从理论上和技术上归纳出一套科 学的田野调查原则。
2014-5-11
马林诺夫斯基的调查方法,后来成为西方人类学 社区田野作业的范式。根据这种方法,人类学家 通常要长期居住在被调查民族的一个小社区中, 通过“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这两种方法了 解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熟悉当地居民的 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及心理特征等,研究其文 化全貌。马林诺夫斯基的田野调查方法和撰写民 族志的方法,主要是在调查原始民族的基础上形 成的,比较适用于无文字的、尚未分化的简单社 会,对于历史悠久的复杂社会则不完全适用。
5
2014-5-11
3.慎重整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资料性整理 •普及性整理
2014-5-11
对东莞木鱼歌的初步考察 ——东莞市道滘镇木鱼歌调查报告 中文系2002级 麦淑贤
木鱼歌,又称木鱼、摸鱼歌,是自明末清初起流 行于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的,用广州方言演唱的一 种民间说唱形式。……如今,木鱼歌却已不再兴盛, 作为土生土长的莞人,笔者在田野考察之前就从未 听过,而父辈中大多数的人也对此一无所知。 为 了追寻和了解昔日辉煌的木鱼歌,笔者在2005年春 在东莞市道滘镇作了一次实地调查,现把情况报告 如下。
总的原则:见机行事、灵活运用(用湖南话说:见子打子)
2014-5-11
如何选择语言?
一是称呼得体,体现尊重、尊敬 如大伯、大婶、爷爷、奶奶、您老、叔叔、阿姨等 二是语言要本地化,拉近与被调查者的距离 尽量使用当地的用词 三是进入当地场境,使自己变成村庄的一员。 如使用咱们、咱们村、我们、我们村 要多使用您、您老等尊敬人的话语。

民俗文化田野调查研究报告

民俗文化田野调查研究报告

民俗⽂化⽥野调查研究报告民俗⽂化⽥野调查研究报告 为弄清楚⼀个事件或⼀个情况,我们有必要弄明⽩问题情况,最终根据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调查报告呢?下⾯是⼩编为⼤家整理的民俗⽂化⽥野调查研究报告,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民俗⽂化⽥野调查研究报告1 ⼀、前⾔ 我于20xx年2⽉27⽇⾄3⽉12⽇在德宏州陇川县做了为期14天的⽥野调查,此次调查是为了配合我的导师⾼登荣教授教育部课题:回访与新探——对梁钊涛先⽣1963年滇西民族调查的再研究。

再研究,通常是对他⼈的调研点进⾏重新调查研究,也就是在他⼈原先的调研点做⽥野⼯作,以期与先⾏研究进⾏学术对话。

简单⽽⾔,所谓⼈类学再研究就是⼀位⼈类学者对另⼀位⼈类学者先前的⽥野⼯作点展开的重新研究。

⽬前,中国著名的⼈类学/社会学⽥野⼯作点,如江村、西镇、凤凰村、南景村等,⼏乎都已经有⼈做过再研究或追踪研究。

此次对滇西民族调查的再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直接延续⽥野⼯作点的学术⽣命,对滇西少数民族⽂化变迁研究的重要视⾓搜集到⼤量的第⼀⼿资料,对我们研究滇西少数民族的专家和学者提供参考依据。

⼆、背景资料 景颇族起源于青藏⾼原北部,传说为“⽊转省腊崩”(今青海省⽇⽉⼭⼀带),其先民属氐羌,唐代,其先民以“寻传蛮”、“⾼黎贡⼈”见诸于汉⽂史籍,⾃元、明、清⾄新中国成⽴前,⼜先后出现了“峨昌”、“蔗些”、“野⼈”等名称。

新中国成⽴后,经民族识别,确定为“景颇族”。

景颇族主要有四个⽀系,即:景颇、载⽡、勒期、浪峨,景颇⽀系的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

景颇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景颇族主要聚居于德宏傣族景颇族⾃治州境内。

其余的景颇族⼈⼝散居于怒江傈僳族⾃治州的⽚马、岗房、古浪、临沧的耿马佤族⾃治县等地。

“德宏”是傣语的⾳译,“德”为下⾯,“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

“有⼀个美丽的地⽅,傣族⼈民在这⾥⽣长。

密密的寨⼦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啊碧波荡漾……”这⾸半个多世纪以来传唱⼤江南北的经典名曲,吟唱的就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治州。

论文论田野调查在民俗学领域中的应用

论文论田野调查在民俗学领域中的应用

论文论田野调查在民俗学领域中的应用第一篇:论文论田野调查在民俗学领域中的应用论田野调查在民俗学领域中的应用【摘要】民俗学研究应特别注重田野调查的应用。

这是因为,民俗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它的主要资料来源是仍存在于民间的活的民俗事象,这是一种既具有历史传承性、又表现为现实形态的民俗资料。

因此,民俗资料的搜集,最主要的是田野作业的方法。

田野调查是民俗学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是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任何研究都离不开它。

【关键词】田野调查、民俗学、研究方法、应用一、民俗文化现象与民俗学研究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

它是适应一定的社会生活,首先是物质的生活和相应的社会心理需要而生成、传播和继承的,同时它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相应的功能,即主要在于规范、便利和调节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之得以巩固和发展。

而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间风俗习惯及其它生活文化传承的社会科学。

研究各种民俗文化现象,将有助于对社会历史传统的梳理与展示,有助于对民众实际生活及其观念、心理的考察与理解,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也就是说,民俗是一种生活和社会存在,民俗研究是对民俗事象的梳理和探讨,而民俗学研究则是学科意识的自觉和学术发展的必然[1]。

因此它在资料的搜集上,必然要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即田野调查。

古今中外的民俗研究成果和调查报告等都是研究工作先驱者作了大量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

田野调查是民俗学研究中基本方法之一,也是最重要,最有效的研究方法。

二、田野调查在民俗学研究中的应用田野调查法也称为田野作业,它是指民俗学者深入到一个地区社会之中,观风问俗,与当地人生活在一起,与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参与并观察当地人的生活,体验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与思想境界,在经验观察中获取研究所需,对当地风俗忠实而全面的记录和整理,掌握各种民俗事象的背景,存在和使用的场合,环境、态度等。

年画传承人口述史田野作业的方法与思考

年画传承人口述史田野作业的方法与思考

年画传承人口述史田野作业的方法与思考中国传统年画作为一种图像文化形式,在古老的历史中流传甚久,然而即便是到了现代,其蕴含的寓意也依旧深刻,其中不仅涵盖了贴近当下时代的价值观取向,也折射出民间深层的文化思考。

然而,传统年画的独具特色的内涵也面临着在现代社会中的衰落,这就要求研究者挖掘年画中的文化精髓,以便深入地进行文化研究。

因此,口述史田野作业成了传统年画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而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靠近传统年画的地方,研究者可以更好地发掘年画中的文化内涵;二是采取的口述史方法可以提供研究者更多
的视角去观察,从而更好地挖掘年画中的文化精髓;三是口述史田野
作业是大量而全面的数据,而这样的数据质量也更加稳定可靠。

为了更好地实现口述史田野作业的成功,研究者可以采用以下步骤:第一步,找到传统年画的传承人,给予他们基本的概念介绍,让他们建立起对自身文化的认知;第二步,引导传承人讲述自己对传统年画的认知,以及在民间文化中的传承,实现田野调查;第三步,对传承人口述的内容进行及时录音和摘要,以便于后期的文献整理和分析。

口述史田野作业的成功,除了靠研究者的专业素养外,还需要研究者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多元文化理解能力,以便于及时准确地让被访者理解及表达准确的信息。

此外,研究者还需要对口述史的目的有清晰的认识,以有把握地实施口述史田野作业,从而有效收集可靠、有价值的资料。

最后,当研究者可以及时、有效地完成以上步骤时,他们就可以从中获取一份完整而有价值的文献,以便更好地开展后续的问题研究,从而获得深入的文化认识。

总之,传统年画的口述史田野作业无疑是追求传统文化深层内涵的重要手段,而口述史田野作业的成功,则需要研究者有良好的技能素养,以及高度的沟通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实现更好地文化探索。

一部运用民俗学田野作业探究民间智慧的力作

一部运用民俗学田野作业探究民间智慧的力作

一部运用民俗学田野作业探究民间智慧的力作作者:彭云邹春生来源:《地方文化研究》2017年第01期一、《石邮滩的生活——基于宗教与历史的双重视角》其书傩舞产生于人类蒙昧时期,{1}后来演变为一种驱逐疫鬼、遣灾纳福的祭祀仪式。

黄清喜博士所著《石邮傩的生活世界——基于宗族与历史的双重视角》是一本研究傩舞、傩文化的民俗学学术专著。

该著由其博士学位论文修改而来,论述的是被誉为赣傩奇葩的石邮傩。

全书共九部分,其中,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至第七章为正文,最后两部分是结语和参考文献。

笔者彭云、邹春生根据全书结构,评述如下:(一)绪论之于傩文化的认识{2}作者把傩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特别是放到民众生活中来考察,结合吴氏宗族史、石邮傩本身的历史及其傩仪的展示来阐述石邮傩所具有的内涵,从而达到让世人理解石邮傩的目的。

该著的特色在于将各种类型的傩放到民众的生活中来讨论。

从书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出作者田野调查的功力,丰富而又深入的田野调查资料成为该著的精彩之处。

作者将傩文化的个案分析与综合考察相结合,以当地民众的切身感受对石邮傩进行探讨与研究。

作者想要完成的不仅仅是一部民俗学意义上的著作,而是将热情倾注于傩学的发展。

希望通过深挖石邮傩内涵,可以帮助了解赣傩文化,甚至中国傩文化的性质和特点,从而建立起自觉的学术道路。

(二)战略地位成就的千年傩乡{3}石邮傩为什么特别出彩?作者认为这是由石邮村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石邮村位于江西省南丰县西部、三溪乡东北部,距县城10公里。

南丰境内西侧军峰山为赣东第一高峰,被誉为“赣东屋脊”。

它地控闽粤,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相传军峰山本无名,西汉时,长沙王吴芮奉命伐越,驻兵于此山下,但见山势雄伟奇傲,遂派将军梅鋗登山祭神。

礼成,“若有士骑麾甲之状,弥覆山上”,便将此山命名为“军山”。

石邮村则控制着进山的东大门,占据军峰山脚下最重要的“锁喉”战略位置。

经过吴氏始迁祖及之后几代精英的努力,石邮村成为以吴氏宗族为主的村落,吴氏宗族控制了军峰山脚下石邮一带的政治、经济大权。

田野作业

田野作业

民间剪纸不仅仅是临沂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不仅仅在临沂地区流行它,更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更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

它历史远远久久,风格独特优美,深受国内外大众的喜爱。

随着冬风的吹佛,有的轻轻的扬起头观看这冬日里的暖风,有的轻轻的弯下腰,想要探寻春的痕迹,还有的慢慢踮起脚尖,似乎想与大地亲吻。

一幅一副的剪纸,远远望去像一群彩旗在飞动,再远了距离望去,就如同一群带着生肖帽子的孩子正在不知为了什么欢呼雀跃一般。

剪纸有用久远的历史,问起家长的爷爷奶奶们,爷爷奶奶们都说,:“他们的爷爷奶奶那时候剪纸就与我们惜惜相伴了,而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们对于剪纸的历史也是在他们爷爷奶奶的口中得知的”,这样一代一代的,不知道要追溯多少代才能找到剪纸的源头,剪纸作为从古至今陪伴我们的一种民俗,一项艺术,得到无数人的喜爱,人们对于剪纸的情怀不仅仅在于它的久远历史,更在于剪纸自身所含有的十分吸引人的,不能让我们自拔的灵魂内涵,剪纸本身孙独有的味道,被一个个子孙孙铭记,就像我们永远都观念妈妈的味道,永远都喜欢妈妈的味道,妈妈的味道无论怎样,在我们心中都是无法替代的一样,剪纸孙含有的精神也是如此的,万方游子,期盼归乡,期盼妈妈的味道,期盼家乡那一抹一抹艳红色的美丽剪纸。

剪纸,顾名思义就是剪出来的纸,整合一下就是用纸剪出来的,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因素:剪刀和纸,是剪纸能够成形并且被我们所观看和喜爱的心脏。

剪纸对剪刀的和纸张的要求其实剪纸是很朴实的,就像我们说的妈妈的味道,剪纸所用到的工具虽然朴实,对于业余爱好的人来说剪刀是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的,我们可以用我们自家的剪步的剪刀,但是对于剪纸艺术大家来说,要想达到惟妙惟肖的效果,想要剪出吸引人的生动的剪纸,想让动物剪纸变得惟妙惟肖,景物剪纸真实可人,想要物体剪纸更加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的理解的话,对于工具的使用还是十分讲究的,挺苛刻的挺挑剔的。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民间剪纸除了剪刀与纸张外,还包括其他一些辅助工具,如刻刀、蜡盘、锥子、尺子、糨糊等,剪纸艺术家们一般都是一生只用一把剪刀,剪刀对于他们来说就像他们的儿子一样,是轻易不会换的,剪刀用到适手,就像自己的尚方宝剑一般,“剪花”的线条是否清晰,轮廓是否干净利落,完全靠这把得心应手的剪刀了。

田野民俗志

田野民俗志
比如家乡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小见大型试论文化生态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上海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为例非遗保护的自主性本真性整体性研究一甘肃西和乞巧民俗考察为例非遗保护过程中民间角色与政府作用的探讨以天水太昊伏羲祭奠为例民俗主题公园的民俗展示以锦绣中华民俗村为例泰山红门宫民间信仰的调查与研究西方汉学家对泰山信仰研究述论北京胡同旅游调查研究武则天传说的民俗文化研究张恨水小说的民间叙事性研究牡丹民俗的文化意象研究中国工匠巫术源流考论烟台渔村的禁忌习俗创新有几个层次和几种模式

陈向明:质性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科学研究. 第五章.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第79页. 陈向明:质性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科学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 页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二、确定合适的调查主题
(一)对于自己正在考虑准备着手研究 对于自己正在考虑准备着手研究 自己正在考虑准备 的问题应该问自己五个问题: 该问自己五个问题 的问题应该问自己五个问题:
• 董晓萍.田野民俗志 第九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69. 董晓萍 田野民俗志.第九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田野民俗志 第九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田野工作前的准备
• 一、界定研究的现象 • 二、确定调查的主题 • 三、选择调查点
一、界定研究的现象
• 一个研究的问题总是来自一定的研究现象 ,因此我们在选择具体的研究问题之前首 先需要确定自己的研究现象 研究现象。 先需要确定自己的研究现象。 • 所谓“研究现象”指的是研究者希望集中 所谓“研究现象” 了解的人、事件、行为过程、意义的综合 了解的人、事件、行为过程、意义的综合 是研究者在研究中将要涉及的领域范围 ,是研究者在研究中将要涉及的领域范围 与研究的问题相比, 。与研究的问题相比,研究现象更加宽泛 一些。 一些。

民俗学的田野作业

民俗学的田野作业

民俗学的田野作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民俗学的田野作业•一、准备工作•二、调查方法•三、整理资料一、准备工作•1、案头准备•2、选点•3、物质准备1、案头准备•(1)阅读文献•(2)田野作业选题•(3)形成假设•(4)撰写论证计划•(5)编制日程表1、案头准备•(1)阅读文献–民族志档案资料•历代民族志、民俗志,十大文艺集成志书等–地方文献书目•地方志、历代笔记等•《新疆图志》–考虑调查方向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1979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会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有关文艺家协会陆续发起“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编纂工作。

•首批启动的是《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中国戏曲志》、《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中国曲艺志》,时称“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规划共300卷(每省、自治区、直辖市各10卷)、450册,约5亿字。

1、案头准备•(2)田野作业选题–尽可能完整地对他者文化进行描述和分析–集中注意力,对他者文化中的某些行为进行探讨–将自我文化与他者文化进行比较研究1、案头准备•(3)形成假设–可进一步更改1、案头准备•(4)撰写论证计划–选题题目–内容–价值–研究基础1、案头准备•(5)编制日程表–出发时间、集结地点、旅行方式、进入方式–食宿安排–调查分工–地方联系人与工作步骤–搜集资料的方法、访谈对象与地点–阶段性离开的时间和标志2、选点•在原调查地开辟新点•回访选点•通过阅读文献选点•通过实地考察选点•根据对象要求选点•根据课题随意选点3、物质准备•经费、票证、•资料(地图、计划、日程表、相关文献资料等)•书写工具(红蓝笔等)•技术设备(拍摄、录音、录像)•食宿用品•礼品•通讯设备•办公设备3、物质准备•红头文件•盖章介绍信•联系人•见面礼•办一件对方认为重要的事•跟领导打招呼•秘密认同•恢复旧关系•勿犯旧错误二、调查方法•1、与地方信息提供者合作•2、参与观察•3、现场访谈•4、绘图与照相•5、转写技术(括号)•6、答谢原则–不当审讯者、支配者、监视者和旁观者三、整理资料•1、建立档案–鉴别、保管、保存、传播•2、编辑资料集•3、电子典藏与属性描述–属性描述•民俗文物属性•民俗文字属性•民俗文化属性二、基本知识点(一)民俗的基本含义1 、“民俗”概念的几种理解(1 )钟敬文的定义,分别从民俗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从民俗与时代的关系、从民俗与文化的关系、从民俗内部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民俗学课如何进行田野作业

民俗学课如何进行田野作业

民俗学是要进行适当的民俗调查的。民俗学课的 田野作业( 235&BC%/D ) 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了解 社会,尤其是其中的地方性知识。社会性的或地 方性的知识主要来源于: ( # ) 间接资料,这是从 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中获得的,实地资料都 是他人记述的,以这样的资料为背景的一切研究 只能算书斋( 圈椅) 式的研究;( ) ) 直接资料, 是研究者亲赴实地调研、观测所获得的资料,这 样的资料具有亲历性和可信性。这两种资料都应 该结合起来。田野作业的研究方法是由近代西方 殖民文化催生的,最初带有文化的偏见和欧洲中 心论的色彩,后来成为文化包容性和相对性的思 想基础。田野作业反对一劳永逸。美国人类学家 博厄斯在调查爱斯基摩人的时候与他们同吃同住, 获得了宝贵的文化资料;他对北美夸扣特人的调 查也是先后去了 #* 次;英国学者马林诺夫斯基对 太平洋西海岸美拉尼西亚特罗布里安群岛的土著 的参与性调查,前后共在那里呆了 + 年;我对惠 安的调查迄今去了 ,* 余次,最长的一次,在那里 呆了一个月,于是我才有了调查的成果《 红头巾 下的村落之谜》 。
5 ) …… 姓名! 年龄! 职业! 文化程度! 联系方式
万方数据
)+
集美大学学报
第! 卷
调查方向制作或印刷出问卷,也可以提前将问题准
! !
一! 概说
我在学校已开设了好几年的民俗么
实地调查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它需要调查人 有踏实的态度和长期蹲点的心理准备。那么到一 个陌生社会到底调查些什么好呢?不同的人,调 查的兴趣和目的都是不一样的。比如美国女人类 学家本尼迪克特对日本社会的调查选题是日本民 族内部的基本人格类型;美国另一位女人类家米 德主要侧重于调查地的儿童及青少年行为与性格; 赫斯克维兹着重调查文化变迁与涵化;怀特主要 调查印第安社会的能量消耗和有效利用;斯图尔 德主要调查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适应问题;英 国人弗斯主要的兴趣在于大洋洲和东南亚地区的 经济地理;法国人涂尔干侧重于民俗发生的社会 构成模式。我们要调查什么,应该从自己的兴致 和研究方向出发,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不要面面 俱到。

田野作业范文

田野作业范文

关于田野作业!!BT3〗一、关于田野作业?田野作业的问题,是我首先想要说明的问题。

因为本书是以民间禁忌的材料为主要支撑的民俗学专著,材料多是从民俗学角度搜集起来的,认识也是以民俗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为依托,所以研究的方法也应当是民俗学的。

这一点在写作《中国民间禁忌》的前后,我在认识上是有着质的差别的,因此不能不在此加以检讨说明。

在这一点上有所交待,我想不仅能帮助读者认识书中研究的不足之处,而且还能为进一步研究此一问题提出一个深入探讨的正确途径。

?民俗学是一门实证的学问,钟敬文先生曾经多次强调这一点,然而,以往我的认识总不能深刻体会。

虽然口头上也承认田野作业的重要性,但实际上还只是把田野作业看作民俗学研究的准备过程,认为田野作业只不过是获取民俗材料的手段而已,没有认识到田野作业是民俗学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田野作业不可以仅仅是以搜集材料为目的,而恰恰应当是研究本身,这一点仔细体会,是不难理解的。

在接触实际的过程中,民俗学的理论才得以建立,才得以调整,才能够发展,才可能趋向完备。

虽然这几乎是所有社会科学的一般性规律,而在民俗学中则体现得尤为显明。

民俗学任何理论上的重大突破、重大进展无不依赖于对现实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的考察。

没有一般的民俗学理论,我们对民俗或许会视而不见;而没有具体的民俗学考察,我们就不可能发展民俗学的基础理论。

真知只能从实在的社会生活调查中得出,理论突破的勇气和信心也必然是以实在的事实为根据的。

事物的真实形态不应当也不可能靠理论家在书斋中去框定它,而只能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它,然后再用理论去适应它、说明它。

因此,虽然我比较地能够注重了材料的真实性、客观性、科学性,但也仅只是停留在、满足于直观的材料的核实之中,未能以田野作业的研究方法广泛深入地开掘实际生活中禁忌的民众自我认识(这里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上认识不足,客观上条件所限。

此处只谈效果,不论原因)。

民俗学最看重的是什么?那不是由文人坐在书斋中为民间的信仰作出的种种说明而是生活中民众自己对自己生活的活生生的解说(包括民俗事象的描述、心意的表白、俗理信仰、文化压力、社会境况等等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学的田野作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民俗学的田野作业•一、准备工作•二、调查方法•三、整理资料一、准备工作•1、案头准备•2、选点•3、物质准备1、案头准备•(1)阅读文献•(2)田野作业选题•(3)形成假设•(4)撰写论证计划•(5)编制日程表1、案头准备•(1)阅读文献–民族志档案资料•历代民族志、民俗志,十大文艺集成志书等–地方文献书目•地方志、历代笔记等•《新疆图志》–考虑调查方向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1979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会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有关文艺家协会陆续发起“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编纂工作。

•首批启动的是《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中国戏曲志》、《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中国曲艺志》,时称“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规划共300卷(每省、自治区、直辖市各10卷)、450册,约5亿字。

1、案头准备•(2)田野作业选题–尽可能完整地对他者文化进行描述和分析–集中注意力,对他者文化中的某些行为进行探讨–将自我文化与他者文化进行比较研究1、案头准备•(3)形成假设–可进一步更改1、案头准备•(4)撰写论证计划–选题题目–内容–价值–研究基础1、案头准备•(5)编制日程表–出发时间、集结地点、旅行方式、进入方式–食宿安排–调查分工–地方联系人与工作步骤–搜集资料的方法、访谈对象与地点–阶段性离开的时间和标志2、选点•在原调查地开辟新点•回访选点•通过阅读文献选点•通过实地考察选点•根据对象要求选点•根据课题随意选点3、物质准备•经费、票证、•资料(地图、计划、日程表、相关文献资料等)•书写工具(红蓝笔等)•技术设备(拍摄、录音、录像)•食宿用品•礼品•通讯设备•办公设备3、物质准备•红头文件•盖章介绍信•联系人•见面礼•办一件对方认为重要的事•跟领导打招呼•秘密认同•恢复旧关系•勿犯旧错误二、调查方法•1、与地方信息提供者合作•2、参与观察•3、现场访谈•4、绘图与照相•5、转写技术(括号)•6、答谢原则–不当审讯者、支配者、监视者和旁观者三、整理资料•1、建立档案–鉴别、保管、保存、传播•2、编辑资料集•3、电子典藏与属性描述–属性描述•民俗文物属性•民俗文字属性•民俗文化属性二、基本知识点(一)民俗的基本含义1 、“民俗”概念的几种理解(1 )钟敬文的定义,分别从民俗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从民俗与时代的关系、从民俗与文化的关系、从民俗内部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2 )中国古代对“民俗”的解释。

(3 )外国对“民俗”的定义:文化遗留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传统文化说。

2 、民俗的分类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3 、民俗的特征(1 )民俗的集体性:从民俗的依存关系、民俗创造的集体性、民俗流传过程中的充实、演变和发展来加以分析。

(2 )民俗的民族性(3 )民俗的阶级、阶层性(4 )民俗的历史性(5 )民俗的地域性(6 )民俗的传承性和扩布性(7 )民俗的稳定性和变异性(8 )民俗的规范性与服务性4 、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主要有五种社会功能:教化、规范、维系、调节、审美(二)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1 、民俗的构成要素构成民俗的要素有民俗质、民俗素、民俗链、民俗系列、民俗系统等,具有层次性,并存在递进关系。

(1)民俗质,构成民俗事象最基本的质材(2)民俗素,构成民俗的基本要素(3)民俗链,构成一连串密切相关的民俗组合关系(4)民俗系列,同类民俗的所有民俗链形成同一民俗系列(5)民俗系统,民俗系列根据同类题材和内容的相关性加以概括和归纳,形成更大的系统2 、俗民与群体、习俗惯制与习俗规则的含义(1 )俗民的定义:民俗社会中的成员,既可是群体,也可以是个体,确定其俗民属性主要看以其文化代表特色。

(2 )群体的定义:指两人以上、不论以何种关系与方式组合成的、具有共同认同和分享的民俗文化传统的民众团体。

(3 )习俗惯制——民俗的“约定俗成”(4 )习俗规则——习惯体系的规范3 、民俗养成与传承的过程(1)民俗养成与人生相伴而行,处于“习俗化”与“使之习俗化”状态(2)民俗的传承是通过“习俗化”与“使之习俗化”即教化得以实现。

(三)民俗的调查与研究1 、民俗调查的方法。

(1 )田野作业方法,五个“W ”、“参与观察法”(2 )文献学方法2 、民俗学研究的发展过程及主要民俗学流派。

(1)中外民俗研究简况(2)神话学派、语言学派、人类学派、心理学派、社会学派、历史地理学派、结构学派3 、民俗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分别从考古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美学、文学艺术等与民俗学的关系来加以说明。

三、学习目标(一)民俗的基本含义识记:民俗的概念、分类。

领会:民俗的特征、社会功能。

具体要求:1 、能正确表述民俗的概念、民俗的分类;2 、能完整简述民俗的基本特征及社会功能。

(二)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识记:民俗构成的基本要素;俗民与群体的概念;习俗惯制与习俗规则的含义。

领会:民俗养成与传承的过程。

具体要求:1 、能准确表述俗民与群体,习俗惯制与习俗规则的含义;2 、能完整简述民俗构成的基本要素。

(三)民俗的调查与研究识记:民俗调查方法;民俗研究的主要学术流派领会:民俗与不同学科的关系具体要求:1 、能完整表述民俗调查的方法及民心研究的主要学术流派。

2 、能叙述民俗与不同学科的关系。

人生仪礼民俗一、学习要求人生礼仪是社会民俗事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人的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诞生、成年、婚姻以及死亡,它们是每个人必须经过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这四个阶段中所举行的仪式,为学习和运用其中一些礼仪民俗为服务奠定基础。

其学习的基本要求为:了解:求子、孕期、诞生习俗;中外婚姻仪礼习俗;中外丧葬习俗。

理解:人生仪礼的概念、类型;婚姻的概念、发展、形态;成年礼的规范与特征。

二、基本知识点(一)人生仪礼概论人生仪礼的概念、类型;中国汉族的“红白喜事”。

1 、求子、孕期、诞生习俗。

2 、成年礼的规范与特征。

(三)婚姻仪礼民俗1 、婚姻仪礼民俗的概述。

婚姻的概念、发展、形态。

2 、中外婚姻仪礼习俗。

(四)寿辰、丧葬仪礼1 、汉族习俗“做寿”。

2 、中外葬礼类型。

3 、中外丧葬习俗。

三、学习目标(一)人生仪礼概论识记:人生仪礼的概念;人生仪礼的四个类型;“红白喜事”的含义。

具体要求:1 、能准确表述人生仪礼的概念、“红白喜事”的含义。

2 、能简述人生仪礼的四个类型。

(二)诞生仪礼和成年仪礼识记:求子仪式的三种主要类型;“满月”习俗。

领会:成年礼的意义;成年礼的规范与特征。

具体要求:1 、能表述求子仪式的三种主要类型。

2 、能正确表述成年礼的意义。

3 、能简述成年礼的规范与特征(三)婚姻仪礼民俗识记:婚姻的概念;婚姻的不同形态。

领会:婚姻的发展阶段;中国传统的婚姻仪式过程。

熟悉:中外婚姻习俗。

具体要求:1 、能准确表述婚姻的概念。

2 、能知晓婚姻的不同形态。

3 、能简述婚姻的发展阶段。

4 、能掌握并运用婚姻理论来分析中外婚姻习俗。

(四)寿辰、丧葬仪礼识记:汉族习俗“做寿”;丧葬习俗的含义;葬礼的类型。

熟悉:中外丧葬习俗。

具体要求:1 、能表述丧葬习俗的含义。

2 、能简述葬礼的类型。

第七章岁时节日民俗一、学习要求本章介绍了岁时节日及其民俗的一般概况,讲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节日及其民俗的相关知识。

其学习的基本要求为:了解:中国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外国节日民俗。

理解:岁时节日的形成与发展;节日的性质与类型。

二、基本知识点(一)岁时节日的概况1 、岁时节日的形成与发展2 、节日的性质与类型(二)中外各国节日习俗1 、中国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2 、外国节日民俗三、学习目标(一)岁时节日的概况识记:岁时节日;节日的五种类型。

领会:岁时节日的形成与发展;汉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与民俗特点。

具体要求:1 、能表述岁时节日的含义。

2 、能简述节日的五种类型。

3 、能完整的简述汉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与民俗特点。

(二)中外各国节日习俗熟悉:中国的传统节日;我国少数民族的节庆习俗;外国的节庆习俗。

具体要求:能够掌握并在实际中遵守中外各国节日习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