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09039
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共23页word资料
1 总则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5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 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可再利用材料 reusable material 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8可再循环材料 recyclable material 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节地与室外环境w1 节能与能源利用w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w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w4室内环境质量w5施工管理w6运营管理w7设计评价居住建筑0.21 0.24 0.20 0.17 0.18 ————公共建筑0.16 0.28 0.18 0.19 0.19 ————运行评价居住建筑0.17 0.19 0.16 0.14 0.14 0.10 0.10 公共0.13 0.23 0.14 0.15 0.15 0.10 0.103 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pdf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pdf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使用和拆除的全过程中,充分考虑节能、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改善、保护人类健康等因素,以提高建筑物的综合质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对建筑物进行绿色认证和评价的依据,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工具。
首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包括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
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是评价建筑绿色性能的重要指标,包括建筑的供暖、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效率,以及采用的节能设备和技术等。
能源利用效率高的建筑不仅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降低建筑使用成本,提高建筑的经济性。
其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考虑建筑材料的环保性能。
建筑材料的选择对建筑物的环保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应优先选择可再生、可回收和环保的建筑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建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建筑材料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也应符合环保要求,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再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考虑建筑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建筑物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应考虑降低对水资源的消耗,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合理规划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提高建筑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最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还应包括建筑物的环境适应性和健康性能。
建筑物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应考虑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的特点,保证建筑的舒适性和健康性能,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建筑物的室内环境质量也是评价建筑绿色性能的重要指标,包括室内空气质量、采光性能、隔声性能等。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工具,应包括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建筑材料的环保性能、建筑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建筑的环境适应性和健康性能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评价标准,可以促进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益的建筑。
为了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下文将从可持续性、能源和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论述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
一、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绿色建筑的核心价值。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环境保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要求建筑材料的来源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避免使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材料。
同时,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应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降低建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
1.2 资源利用效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鼓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
包括但不限于节约用水、节约能源和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
1.3 生态保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要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建筑应尽可能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供适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包括绿化和生态廊道等。
二、能源和水资源利用节约能源和水资源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目标之一,相应的评价标准应包括如下内容:2.1 能源效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鼓励采用能源高效的建筑设计和装备,包括建筑外墙保温、高效照明装置、太阳能利用等。
建筑在运营阶段应具备能源监测和管理系统,以实时监测和优化能源使用。
2.2 太阳能利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鼓励建筑在适宜的情况下利用太阳能进行供热、供电和照明等。
建筑应考虑方位、窗户面积和太阳能系统设计等因素,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
2.3 水资源管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要求建筑在设计和运营中充分考虑节约用水,包括采用节水器具,收集和利用雨水,建立水资源监测系统等措施。
三、室内环境质量绿色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对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度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包括如下内容:3.1 室内空气质量: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要求建筑在设计和运营中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采用有效的通风、过滤和净化设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积累。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一个系统而综合的评价和指导体系,用于评估和推动建筑物的绿色发展和环境友好性。
以下是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1. 能源利用效率:评估建筑物在能源使用方面的效率,包括建筑的节能设计、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能源管理系统的运行等。
标准可以包括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指标、装备的能效比和建筑物的节能设计措施等。
2. 资源循环利用:评估建筑物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包括建筑材料的选用、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
标准可以包括建筑材料的环境性能指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废物回收利用率等。
3. 室内环境质量:评估建筑物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包括室内空气质量、照明和声学环境等。
标准可以包括室内污染物浓度限制、采光设计和噪音控制等。
4. 生态保护与环境管理:评估建筑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管理措施,包括建筑物对周围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管理等。
标准可以包括生态恢复措施、建筑物周边环境影响评估和环境风险管理等。
5. 创新与技术应用:评估建筑物中采用的创新技术和应用,包括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装备的应用等。
标准可以鼓励和奖励建筑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
6. 社会与经济效益:评估建筑物对社会和经济的贡献,包括就业机会、经济影响和社会责任等。
标准可以包括建筑物的社会效益评估、经济效益分析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
7. 标准与认证体系:建立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认证体系,用于对建筑物进行评估和认证,以衡量其绿色建筑水平。
标准可以包括评价方法和程序、认证标识和推广措施等。
以上是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应用有助于指导建筑行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同时,这些标准也能为建筑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并对社会和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第五节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的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建筑师具有绿色设计理念,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法,还需要管理层、业主都具有较强的意识。
这种多层次合作关系的介入,需要在整个过程中确立明确的评价及认证系统,以定量的方式检测建筑设计生态目标达到的效果,用一定的指标来衡量其所达到的预期环境性能实现的程度。
评价系统不仅指导检验绿色建筑实践,同时也为建筑市场提供制约和规范,引导建筑向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益的轨道发展。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追溯到我国第一部《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199号文),作为国家纲领性、技术性文件,对绿色建筑进行了诠释,包括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的内涵,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框架提供了依据。
之后,我国以“四节一环保”为核心与框架,编制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GB/T50378-2006,2019年进行修订,形成新版《绿色建筑设计标准》GB/T50378-2019,也是我们国家目前通用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
在此之前,我国在绿色建筑评价方面,也有相应的成果,如2001年开发的《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2004年为奥运开发的《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2005年为世博会开发的《上海世博会绿色建筑标准》等。
此外,针对不同类型建筑我国也有一系列标准。
针对不同地域,许多省市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地方标准。
总之,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针对不同建筑类型的评价标准;二是针对建筑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评价的相关规范;三是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统一的评价框架下,各地推出的适合当地的绿色建筑标准。
绿色建筑的“绿色化”具有很强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对绿色建筑进行效果评价即可定量的检验“绿色化”目标达到的效果,用量化指标来衡量其所达到的预期环境性能实现程度。
1.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下面简单介绍我国于2019年8月1日起实施的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也被称为绿建评价标准,是一个用于评估和认证建筑环境可持续性的指导性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和人员舒适性。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通常由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制定,并在国家范围内推广和实施。
这些标准基于科学研究和专业实践,考虑到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材料的选择、能源和水资源的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室外环境保护等。
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通常会包含一系列的要求和指标,以衡量建筑物的可持续性水平。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能源效率:评估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情况,包括采用高效设备和技术、优化建筑外围隔热等。
2. 水资源管理:评估建筑物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包括采用低流量水龙头、回收和再利用雨水等。
3. 材料选择:评估建筑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包括使用可再生材料、减少有毒物质的使用等。
4. 室内环境质量:评估建筑物内部空气质量、采光和声学性能等,以提供健康和舒适的室内环境。
5. 建筑物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评估建筑物的设计能否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和环境变化。
6. 建筑物的周围环境:评估建筑物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减少土地开发、保护生态系统等。
通过参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认证,建筑物可以获得相应的评级或认证,以证明其在可持续性方面的优势和卓越表现。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市场价值和竞争力,还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总之,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一个重要的工具,促进建筑行业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通过遵循这些标准,建筑物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提高能源效率,改善室内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活空间。
最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范
最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范是一套旨在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建筑环境性能的指导性文件。
它涵盖了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阶段,对建筑的能源效率、室内环境质量、水资源利用、材料选择和施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以下是最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范的主要内容:一、引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范的目的是引导建筑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目标。
它为建筑业提供了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估体系,以促进建筑业的绿色转型。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
不仅限于单体建筑,也包括建筑群和城市综合体。
三、评价原则1. 可持续原则:建筑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 节能减排:建筑应采用节能技术和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3. 环境保护:建筑应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4. 人性化设计:建筑应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四、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节能与能源利用:包括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照明系统效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2. 水资源利用:包括雨水收集、废水处理和再利用、节水设施等。
3. 室内环境质量:包括室内空气质量、室内声学环境、室内光照等。
4. 材料与资源:包括建筑材料的环保性、可再生材料的使用、建筑废弃物的处理等。
5. 施工管理: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材料的合理利用等。
6. 运营管理:包括建筑运营期间的能源管理、设施维护、环境监测等。
五、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包括:1. 定量评价:通过具体的数据和指标,对建筑的绿色性能进行量化评估。
2. 定性评价:对建筑的绿色设计理念、创新技术应用等进行评价。
3. 综合评价:结合定量和定性评价,对建筑的整体绿色性能进行综合评定。
六、评价等级绿色建筑评价等级通常分为三个等级:基础级、银级和金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要求。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环境:评价建筑设计是否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资源利用等方面。
2. 能源利用和节约:评价建筑的能源利用情况和节能技术应用情况,包括建筑能耗、采用的能源系统、节能设备等。
3. 水资源利用和节约:评价建筑水资源利用情况和节水技术应用情况,包括用水量、水质管理、雨水收集利用等。
4. 材料和资源利用:评价建筑采用的材料是否环保、可持续,评价建筑设计对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5. 室内环境质量:评价建筑内部环境对居民健康和舒适的影响,包括室内空气质量、照明、声学等。
6. 建筑生命周期:评价建筑从设计到拆除或改造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和可持续性。
目前,我国常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包括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绿色建筑领导性评价标准(Three Star标准)、绿色建筑设计评估标准(Three Star标准)、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等。
这些标准具体规定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可以用于评估建筑的绿色性能和可持续性。
绿色建筑标准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标准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的标准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节地与室外环境:这一指标主要关注建筑对土地的节约使用以及室外环境的优化。
2. 节能与能源利用:这一指标强调建筑对能源的有效利用以及节能措施的采用。
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此指标涉及建筑中的水资源管理,包括节水设备的采用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此指标关注建筑中对材料的节约使用和循环利用。
5. 室内环境质量:主要考察建筑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室内环境状况是否健康、舒适。
6. 运营管理:针对住宅建筑的日常运营管理提出要求,确保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环保性能。
7. 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针对公共建筑,要求其在全生命周期内(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和拆除)均具有优秀的综合性能。
在具体应用中,对同一对象,可根据需要和可能分别提出对应于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指标要求。
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
此外,绿色建筑评价还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生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绿色建筑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
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
等级划分由高到低划分为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和基本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项
名类 称别
编号
标准条文
达标判定
4.5.1
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当有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 照标准的要求。
控
4.5.2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设置外窗,窗地面积比不小于1/7。当一套住宅设有1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有 一个卫生间设有外窗。
室制
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45 dB
节
4.3.5 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
水
4.3.6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
与
4.3.7 绿化用水、景观用水等非饮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
水 资 源 利
一 般 项
4.3.8 绿化灌溉采取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节水高效灌溉方式。
4.3.9
量
4.5.6 居住空间开窗能有良好的视野,且避免居住空间之间的视线干扰。
一 4.5.7 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
般 4.5.8 设采暖和(或)空调系统(设备)的住宅,运行时用户可根据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
项 4.5.9 采用可调节外遮阳,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
内 项 4.5.3 (A声级),夜间不大于35 dB(A声级)。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
环
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外窗和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dB。
境
4.5.4 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20。
质
4.5.5 室内空气质量符合《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
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建部)发布的关于绿色建筑的评价和认证标准。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绿色建筑的整体评价指标:包括节能、节水、环境质量、建筑资源利用和创新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2. 节能评价:评估建筑的热工性能、采光性能、空调制冷系统效能等方面的能耗情况,推广使用节能建材和节能设备等。
3. 节水评价:评估建筑的供水系统、排水系统等方面的用水情况,提倡采用节水设施和水资源回收利用等。
4. 环境质量评价:评估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包括空气质量、照明质量、噪音等方面的要求,促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5. 建筑资源利用评价:评估建筑的材料利用率、建筑设计的可拆卸性和可再利用性等方面,推广使用绿色建材和资源循环利用。
6. 创新评价:评估建筑在设计、施工、运行等方面的创新性,鼓励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布旨在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建筑的普及和应用,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
环境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为绿色建筑的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
什么叫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什么叫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当今社会,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筑行业也不例外。
绿色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理念和实践,正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那么,究竟什么叫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又是什么呢?绿色建筑,简单来说,就是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拆除等阶段,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概念涵盖了多个方面。
首先,它注重能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如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节能门窗、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减少建筑在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其次,绿色建筑强调水资源的节约。
采用雨水收集回用系统、中水回用系统以及高效的节水器具,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在土地利用方面,绿色建筑会合理规划建筑布局,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避免不必要的土地开发。
同时,绿色建筑在选材上也有严格要求,优先选择环保、可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对环境的破坏。
除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绿色建筑还关注室内环境质量。
良好的室内通风、采光条件,以及使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装修材料,能够为居住者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减少因室内环境不良导致的疾病和不适。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建筑是否为绿色建筑呢?这就需要依靠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一套用于评估建筑在环保、节能、可持续性等方面表现的规范和准则。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各自不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但它们通常都包含以下一些关键的指标和考量因素。
能源与环境方面,评价标准会关注建筑的能源消耗情况,包括采暖、制冷、照明等方面的能耗。
同时,也会考察建筑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程度,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此外,建筑周边的环境质量,如空气质量、噪音水平等,也是评价的重要内容。
水资源管理是另一个重要的评价维度。
这包括建筑的用水量、水的回收利用效率,以及污水处理和排放情况等。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周围环境质量,提高建筑物使用者的舒适度和健康性。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和认证的依据,它可以帮助建筑师、设计师和业主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更好地考虑环境和健康因素,从而创造更加可持续的建筑。
首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通常包括对建筑的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材料选择、室内环境质量、建筑设计创新等方面的评价。
其中,能源利用是评价绿色建筑的重要指标之一。
评价标准通常会要求建筑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尽量减少能源消耗,采用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能源设备,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水资源利用是另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绿色建筑通常会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减少对地下水和自然水体的开采和污染。
材料选择是绿色建筑评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评价标准通常会要求建筑材料具有低碳排放、可回收利用和环保的特点。
其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还会关注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
这包括室内空气质量、采光、声环境和室内舒适度等方面。
评价标准通常会要求建筑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尽量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提高室内空气的清新度;同时,也会要求建筑在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提高室内的舒适度和健康性。
最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还会关注建筑的设计创新。
评价标准通常会鼓励建筑师和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和社会因素,提出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以实现对环境的最大保护和对人的最大利益。
总的来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对建筑进行可持续性评价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建筑行业更好地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建筑师、设计师和业主应该充分了解和遵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从而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019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19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一、总则
1. 本标准旨在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提高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2.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综合考虑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全过程和全要素。
3.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包括住宅、办公楼、商场、酒店等。
二、评价指标体系
1. 节能与能源利用:评价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设备能效、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的表现。
2.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价建筑给排水系统、雨水收集与利用、水景等方面的表现。
3. 节地与室外环境:评价场地规划、绿化覆盖率、噪声与空气质量等方面的表现。
4. 室内环境质量:评价室内空气质量、声环境、光环境等方面的表现。
5. 施工管理:评价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表现。
6. 运营管理:评价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管理、设备维护等方面的表现。
7. 拆除与回收:评价建筑拆除、废弃物回收等方面的表现。
三、评价方法与流程
1. 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各项指标进行加权评分。
2. 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对各项指标进行现场调查、检测和评估。
3. 对评价结果进行公示和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和审核。
4. 对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
5. 对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颁发相应的绿色建筑标识。
四、监督与处罚
1. 对违反本标准的项目,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
2. 对不履行整改意见的项目,将依法撤销其绿色建筑标识。
3. 对出具虚假报告的评估机构,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充分考虑节能、环保、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等因素,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和使用效率。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对建筑物进行评估和认证的指导性标准,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建筑行业向着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为建筑业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评价体系。
首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当包括建筑设计阶段的评估要求。
在建筑设计阶段,应当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采光、通风等因素,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能源的消耗。
同时,还应当考虑建筑材料的选择,优先选择环保、可再生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此外,建筑设计还应当充分考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其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当包括建筑施工阶段的评估要求。
在建筑施工阶段,应当严格控制建筑垃圾的产生和处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同时,还应当采用节能、环保的施工设备和工艺,减少对能源和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应当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减少对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的影响。
再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当包括建筑使用阶段的评估要求。
在建筑使用阶段,应当加强建筑能源消耗的监测和管理,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减少对能源的浪费。
同时,还应当加强建筑的维护和管理,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减少对资源的消耗。
此外,还应当加强建筑的室内环境管理,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保障居民的健康和舒适。
最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当包括建筑拆除阶段的评估要求。
在建筑拆除阶段,应当加强对建筑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同时,还应当加强对拆除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应当加强对拆除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确保拆除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减少对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的影响。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对建筑从设计、施工、使用到拆除全过程的评估和认证,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建筑行业向着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绿色建筑认定标准
绿色建筑认定标准
嘿,咱今天来聊聊绿色建筑认定标准哈。
你们知道不,我有次去一个小区,那里面有几栋楼看起来就特别不一样。
从外面看呀,那楼的颜色就很清新,就像春天刚发芽的小草那种绿。
我走近一瞧,哇塞,楼周围好多绿植啊,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小森林。
然后我就好奇啊,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绿色建筑呢?我开始观察起来。
我发现那楼的窗户特别大,阳光能特别好地照进来,这可太棒了呀,不用白天也开着灯浪费电啦。
而且啊,那楼的墙壁感觉特别厚,一问才知道,这是为了更好地保温隔热,这样冬天屋里就不会冷得像冰窖,夏天也不会热得像蒸笼。
还有呢,那小区里有专门的垃圾分类回收点,大家都很自觉地把垃圾分好类放进去,不像有的地方垃圾扔得乱七八糟的。
我还看到有雨水收集系统呢,下雨的时候把雨水收集起来,可以用来浇花浇草啥的,多环保呀。
这就是我看到的一个关于绿色建筑的小例子啦,通过这个我就知道了,绿色建筑认定标准可不简单呢,得从好多方面去考量。
它得环保、节能、舒适,还得让大家都能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希望以后能有越来越多这样的绿色建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绿色呀!
怎么样,我说得够明白吧,哈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 总则1.0.1 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
1.0.3 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并正确处理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1.0.4 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 术语2.0.1 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 热岛强度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可以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城市中某地温度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
本标准采用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热岛强度 ?T hi (居住区室外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即 8 : 00 ~ 18 : 00 之间的气温差别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
2.0.3 可再生能源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2.0.4 非传统水源指不同于传统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和海水。
2.0.5 可再利用材料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2.0.6 可再循环材料指已经无法进行再利用的产品通过改变其物质形态,生产成为另一种材料,使其加入物质的多次循环利用过程中的材料。
3 基本规定3.1 基本要求3.1.1 本标准着重评价与绿色建筑性能有关的内容,实施本标准时,尚应符合经国家批准或备案的有关标准。
3.1.2 应以节约和适用的原则确定建筑标准。
3.1.3 绿色建筑的建设应对规划设计、施工与竣工阶段进行过程控制。
3.1.4 绿色建筑建设应选用质量合格并符合使用要求的材料和产品,严禁使用国家或地方管理部门禁止、限制和淘汰的材料和产品。
3.2 绿色建筑评价与等级划分3.2.1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六类指标组成。
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
3.2.2 绿色建筑的评价原则上以住区或公共建筑为对象,也可以单栋住宅为对象进行评价。
评价单栋住宅时,凡涉及室外环境的指标,以该栋住宅所处住区环境的评价结果为准。
3.2.3 对新建、扩建与改建的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的评价,在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3.2.4 绿色建筑评价的必备条件应为全部满足本标准第四章住宅建筑或第五章公共建筑中控制项要求。
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等级按表 3.2.4-1 、表 3.2.4-2 确定。
表 3.2.4-1 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住宅建筑)注:根据住宅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特点,符合条件的一般项数可能会减少,表中对一般项数的要求可按比例调整。
表 3.2.4-2 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等级一般项数(共 43项)优选项数(共 21项)节地与室外环境(共 8项)节能与能源利用(共 10项)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共 6项)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共 5项)室内环境质量(共 7项)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共 7项)★ 3 5 2 2 2 3 -★★ 5 6 3 3 4 4 6★★★ 7 8 4 4 6 6 13注:根据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特点,符合条件的项数可能会减少,表中对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要求可按比例调整。
3.2.5 本标准中定性条款的评价结论为通过或不通过;对有多项要求的条款,各项要求均满足要求时方能评为通过。
定量条款的要求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认定。
4 住宅建筑4.1 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4.1.1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4.1.2 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 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4.1.3 绿化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
4.1.4 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 30%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2 ㎡ / 人。
一般项4.1.5 选用已开发且具城市改造潜力的用地或在废弃场地上进行建设;若为已被污染的废弃地,需要对污染土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
4.1.6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
4.1.7 住区内部及附近无污染散发源。
4.1.8 住区环境噪声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 的规定。
4.1.9 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 1.5 ℃。
4.1.10 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
4.1.11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乔木量≥ 3 株 /100m2 绿地面积。
4.1.12 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 500m 。
4.1.13 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荫。
场地透水指标符合以下规定:透水率>0.5 × (1- 建筑覆盖率)透水率:开发后基地透水面积÷基地总面积优选项4.1.14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如利用地下空间作公共活动场所、停车库或储藏室等用途。
4.2 节能与能源利用控制项4.2.1 住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和地方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4.2.2 当设计采用集中空调(含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应符合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中的有关规定值。
4.2.3 设置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采取室温调节和热量计量设施。
一般项4.2.4 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4.2.5 选用效率高的用能设备,如选用高效节能电梯。
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集中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输送能效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 的规定。
4.2.6 当设计采用集中空调(含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比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 中的有关规定值高一个等级。
4.2.7 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和高效灯具,并采取其它节能控制措施,其照明功率密度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 的规定。
在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定时或光电控制的照明系统。
4.2.8 设置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采用能量回收系统(装置)。
4.2.9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 5% 。
优选项4.2.10 采暖和(或)空调能耗不高于国家和地方建筑节能标准规定值的 80% 。
4.2.11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 10% 。
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控制项4.3.1 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考虑传统与非传统水源的利用。
4.3.2 设置完善的供水系统,水质达到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标准,且水压稳定、可靠。
4.3.3 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采用建筑自身优质杂排水、杂排水作为再生水源的,实施分质排水。
4.3.4 用水分户、分用途设置计量仪表,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4.3.5 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 8 %。
一般项4.3.6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
4.3.7 绿化用水、景观用水等非饮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
4.3.8 绿化灌溉采取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节水高效灌溉方式。
4.3.9 在缺水地区,优先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附近没有集中再生水厂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
4.3.10 在降雨量大的缺水地区,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处理及利用方案。
4.3.11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3.12 采用非传统水源时,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小于 10 %。
优选项4.3.13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 30 %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控制项4.4.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满足相应产品质量国家或行业标准;其中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满足《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GB18580 ∽ 18588 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6566 的要求。
4.4.2 采用集约化生产的建筑材料、构件和部品,减少现场加工。
一般项4.4.3 建筑材料就地取材,至少 20%( 按价值计 ) 的建筑材料产于距施工现场500 公里范围内。
4.4.4 使用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如高强度钢、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等。
4.4.5 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中可循环利用、可再生利用的建筑材料分离回收和再利用。
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利用的材料(按价值计)占总建筑材料的 5 %;可再循环材料(按价值计)占所用总建筑材料的 10 %。
4.4.6 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利用工业或生活废弃物生产的建筑材料。
4.4.7 使用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功能性装饰装修材料。
4.4.8 结构施工与装修工程一次施工到位,避免重复装修与材料浪费。
优选项4.4.9 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
4.5 室内环境质量控制项4.5.1 每套住宅至少有 1 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
当有 4 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 2 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
4.5.2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设置外窗,窗地面积比不小于 1/7 。
当一套住宅设有 1 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有一个卫生间设有外窗。
4.5.3 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 45 dB ( A 声级),夜间不大于 35 dB ( A 声级)。
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 45dB ,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 70dB 。
外窗和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 30d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