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四川省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工作要点》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四川省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2.12•【字号】川办发〔2024〕14号•【施行日期】2024.02.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四川省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工作要点》的通知川办发〔2024〕14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2024年四川省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工作要点》已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2月12日2024年四川省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工作要点2024年,全省政务服务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服务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为导向,聚焦审批服务、市场规则、政策落实等方面痛点难点堵点,着力强基补短、试点探索,不断提升全省政务服务水平。
一、合力攻坚“高效办成一件事”(一)推动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高效办理。
围绕个人从出生到身后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重点做好新生儿出生、教育入学、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残疾人服务、退休等5个“一件事”。
逐个事项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改革措施和职责分工。
〔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残联等部门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以下均需各市(州)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二)推动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高效办理。
围绕企业从开办到注销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重点做好企业信息变更、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信用修复、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企业注销登记等8个“一件事”。
逐个事项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改革措施和职责分工。
做好开办运输企业、开办餐饮店2个“一件事”国家试点示范工作,形成“一地创新、多地复用”经验做法。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行动方案》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1.24•【字号】川办发〔2022〕13号•【施行日期】2022.01.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行动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22〕13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行动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1月24日附件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省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精神,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的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强化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面落实“四个面向”要求,坚持一头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头抓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强化创新资源集聚转化功能,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成渝地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建成,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强化,西部科学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基本形成,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2022年度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2022年度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9.19•【字号】川办函〔2023〕58号•【施行日期】2023.09.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2022年度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川办函〔2023〕58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全会决策部署,结合《政府督查工作条例》落实情况和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按照省级督查激励工作安排,经省政府同意,决定对2022年落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工业增长、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20个市(州)、62个县(市、区)等予以激励。
希望受到激励的地方珍惜荣誉、再创佳绩,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各地有关部门(单位)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进一步从全国大局把握自身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使命,立足实际,明确发展思路和主攻方向,锻长板、补短板,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乡村振兴、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附件:2022年度省级督查激励名单及激励措施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9月19日附件2022年度省级督查激励名单及激励措施一、效能评价好的地方成都市、绵阳市、眉山市、宜宾市、达州市、雅安市。
2023年对上述地方各给予1000万元激励支持。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函〔2017〕209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函〔2017〕209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四川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11月13日四川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精神,根据《科技部关于支持四川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函》(国科函创〔2017〕24号),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人才队伍,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二)总体原则。
坚持深化改革,优化创新环境。
加快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等相关领域改革,形成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和社会氛围。
坚持全面创新,着力重点突破。
聚焦最紧迫、有影响、可实现的重大领域,找准全面创新改革突破口,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区域协同、开放合作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的实施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的实施意见川办发 2022 67号各市(州)人民政府ꎬ省政府有关部门㊁有关直属机构ꎬ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㊁国家发展改革委㊁科技部等10部门«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政法 2021 215号)精神ꎬ推动我省积极有序承接制造业转移ꎬ经省政府同意ꎬ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ꎮ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ꎬ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1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ꎬ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ꎬ完整㊁准确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ꎬ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ꎬ加快实施制造强省战略ꎬ突出清洁能源优势ꎬ聚焦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ꎬ积极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ꎬ重点引进资源消耗少㊁环境影响小㊁科技含量高㊁产出效益好㊁发展可持续的绿色低碳产业和企业ꎬ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有力保障ꎮ到2027年ꎬ承接产业转移环境明显改善㊁能力显著提升ꎬ争创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ꎬ建设一批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产业转移示范共建园区ꎬ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㊁重大装备制造㊁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㊁特色消费品等产业集群ꎬ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材料㊁能源化工㊁汽车㊁医药健康产业基地和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中承载区ꎮ二、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一)大力承接绿色低碳产业ꎮ牢牢把握国家推动能耗 双控 向碳排放 双控 转变机遇ꎬ将四川丰富的水风光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ꎬ积极承接发展符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和环保㊁能效㊁安全生产等标准要求的高载能行业ꎮ发挥晶硅制造㊁锂电材料先发优势ꎬ着力健全产业链条ꎬ大力承接发展晶硅光伏产业和锂电材料及电芯制造产业ꎮ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ꎬ加快建设天府数据中心集群ꎬ承接国家 东数西算 工程ꎬ持续打造以成都为中心ꎬ川东(达州㊁南2充)㊁川南(宜宾㊁泸州)㊁川西(雅安㊁乐山)㊁川北(德阳㊁绵阳)协同发展的大数据产业集群ꎬ形成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格局ꎬ培育全国大数据产业重要增长极ꎮ聚焦产业链关键缺失环节ꎬ深化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ꎬ承接发展下游钒钛高端制品㊁功能材料㊁特色零部件制造产业ꎮ优化动力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布局ꎬ围绕行业领军企业完善跨区域产业生态圈ꎮ坚持电动化㊁网联化㊁智能化发展方向ꎬ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ꎮ支持天然气主产地高质量引进发展绿色精细化工产业ꎮ 责任单位:省经济合作局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生态环境厅㊁省能源局ꎬ各市(州)人民政府ꎮ列首位的为牵头部门ꎬ其余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ꎬ下同ꎻ各项工作均需各市(州)人民政府落实ꎬ以下不再列出(二)鼓励承接技术密集型产业ꎮ聚焦新技术新产业发展前沿领域ꎬ积极发挥市场作用ꎬ鼓励成都平原等创新要素丰富㊁产业基础雄厚地区承接引进一批技术溢出明显㊁渗透能力强的创新研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ꎮ围绕医疗装备和生物医药领域ꎬ聚焦创新药和医疗器械ꎬ承接发展现代医疗产业ꎬ培育口腔医疗器械特色优势产业ꎮ主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ꎬ承接发展高端芯片设计产业㊁先进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产业ꎬ培育发展化合物半导体㊁数模混合电路㊁大功率器件制造等特色工艺ꎮ支持引进高世代面板生产线ꎬ吸引落地新一代显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ꎮ依托川藏铁路建设ꎬ引进培优我省轨道交通及相关装备制造产业ꎬ承接发展高档数控3机床㊁工业机器人㊁增材制造㊁智能传感与控制等产业ꎮ(责任单位:省经济合作局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科技厅)(三)有序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ꎮ鼓励成都平原㊁川南㊁川东北等高技能人才丰富㊁区位交通便利地区有序承接绿色食品㊁轻工纺织㊁绿色家居等消费品产业和就业需求量较大的电子产品加工产业ꎬ培育特色产品优势ꎮ积极引进具备数字赋能㊁龙头引领和品牌建设能力的企业和项目ꎬ推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数字化㊁智能化㊁高端化㊁品牌化转型升级ꎮ围绕适应消费升级需求ꎬ承接生产智能化㊁产品高端化的龙头企业ꎬ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㊁智能家居和智慧家电产业ꎮ聚焦纺织和皮革制鞋产业高端ꎬ围绕功能㊁时尚㊁绿色等消费升级需求ꎬ承接发展高端设计㊁个性定制和全流程信息一体化项目ꎮ(责任单位:省经济合作局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农业农村厅)(四)引导承接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转移ꎮ聚焦四川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产业基础优势ꎬ以推动产业向数字赋能㊁绿色低碳㊁服务增值等高端转型为方向ꎬ引导承接软件开发㊁信息服务㊁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转移ꎮ围绕航空装备㊁轨道交通㊁能源装备等特色优势产业ꎬ聚焦研发设计㊁运维服务㊁检测认证等关键缺失环节ꎬ重点引进具备系统集成㊁软件开发和工业设计能力的大型龙头企业ꎬ支持拓展业务范畴ꎬ开发智能终端操作系统ꎬ研发工业软件ꎬ完善信息服务ꎬ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ꎮ4(责任单位:省经济合作局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科技厅㊁商务厅)(五)积极承接优质企业和关联产业ꎮ做实做细招商引资工作ꎬ持续跟踪世界500强㊁中国500强㊁中国民营500强以及行业全国排名前列的制造业企业发展动态ꎬ建立和完善重点企业㊁重点项目保姆服务机制ꎬ在土地㊁资金等要素㊁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支持ꎬ依法落实税收政策ꎮ不断改善营商环境ꎬ用心用情做好承接企业产业转移工作ꎬ吸引有意愿的优质企业带动关联产业向我省有序转移ꎮ(责任单位:省经济合作局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财政厅㊁自然资源厅㊁省市场监管局㊁四川省税务局)三、有序推动重点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六)推动成都都市圈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ꎮ支持成都都市圈建设国家区域性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ꎮ发挥成都中心城市辐射作用ꎬ通过产业链优化升级和功能疏解带动成都都市圈城市群协同发展ꎮ加快建设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和物资储备中心ꎬ优化力量布局ꎬ打造2小时应急救援圈ꎮ建立跨区域救灾物资调拨协调机制ꎬ提高区域综合保障能力ꎮ鼓励成德眉资四市合理分工ꎬ合作共建产业平台ꎬ形成紧密产业协作关系ꎮ有序疏解成都市中心城区一般性制造业㊁区域性物流基地等功能和设施ꎮ德阳㊁眉山㊁资阳发挥综合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ꎬ因地制宜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㊁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专业服务中心ꎮ推动成都㊁德阳共建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ꎬ打造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ꎮ5加快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和眉山片区融合发展ꎬ打造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ꎮ促进成都东部新区与资阳临空经济区协同发展ꎬ打造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ꎮ(责任单位:省同城化办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科技厅㊁商务厅㊁省经济合作局)(七)引导其他重点区域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ꎮ以绵阳和乐山为支点ꎬ重点承接电子信息㊁高端装备㊁锂电材料㊁精细化工㊁大数据等配套产业ꎬ支持成都市㊁遂宁市㊁雅安市㊁眉山市联动打造锂电产业发展带ꎻ以宜宾 泸州组团为支点ꎬ重点承接具有产业基础的电子信息㊁优质白酒㊁动力电池㊁节能环保装备㊁先进材料㊁生物医药㊁医疗器械㊁无人机及通用航空㊁汽车零部件㊁天然气化工等优势产业ꎮ以南充 达州组团为支点ꎬ重点承接具有资源禀赋的能源化工㊁食品饮料㊁汽车汽配㊁装备制造㊁电子信息㊁生物医药㊁先进材料㊁丝纺服装等特色产业ꎬ共同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㊁新材料㊁轻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ꎬ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ꎬ培育全国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和新增长极ꎮ(责任单位:省经济合作局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商务厅)四、鼓励特殊类型地区承接发展特色产业(八)脱贫地区ꎮ通过深化浙川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ꎬ引导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在川投资兴业ꎮ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共建ꎬ创新 飞地园区 建设模式ꎬ有序引导东部地区农产品加工㊁轻工产品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脱贫地区梯度转移ꎬ提高本地就业率ꎬ巩6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ꎮ(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省乡村振兴局)(九)革命老区ꎮ支持巴中等有条件的地区承接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ꎬ在满足政策规划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的基础上有序承接发展新材料㊁生物医药㊁可再生能源等优势产业ꎮ(责任单位:省经济合作局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生态环境厅)(十)资源型地区ꎮ支持攀枝花㊁甘孜㊁阿坝㊁凉山㊁广元等资源型地区引进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优质企业ꎬ嫁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ꎬ依托 飞地 园区ꎬ承接发展清洁能源㊁钒钛精深加工㊁先进材料㊁稀土综合利用㊁装配式建筑等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ꎬ推动资源能源就地加工转化ꎬ促进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ꎮ(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十一)老工业城市ꎮ推动自贡㊁内江等 8市1区 老工业基地用好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机遇ꎬ有序承接先进制造业ꎬ再造老工业基地产业竞争新优势ꎮ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ꎬ做好国家级和省级工业遗产申报工作ꎬ传承和发展四川特色工业文化ꎮ(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五、促进产业承接开放合作(十二)川渝协同承接产业转移ꎮ发挥川渝两省市要素成本㊁市场和通道优势ꎬ会同重庆共同争取国家层面政策支持ꎬ依托成渝7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ꎬ以更大力度㊁更高标准协同承接东部地区和境外产业转移ꎬ推动川南渝西地区共建承接产业转移创新发展示范区ꎮ建立跨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协调机制ꎬ完善信息对接㊁权益分享㊁税收分成㊁统计分算等政策体系ꎮ承接补齐汽车摩托车㊁电子信息㊁消费品㊁工业互联网㊁网络安全等特色优势产业链ꎬ打造成渝 氢走廊 电走廊 智行走廊 ꎬ争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试验区ꎮ支持国家级新区㊁省级新区㊁重点园区㊁毗邻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ꎬ不断提升产业承接能力ꎮ(责任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省发展改革委㊁财政厅㊁省经济合作局)(十三)大力促进国际合作ꎮ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ꎬ推动符合产业导向的外资制造业项目和跨国公司总部㊁功能性机构落户四川ꎮ深化四川国际贸易 单一窗口 平台建设ꎮ开展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ꎮ发挥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ꎬ加快推进13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ꎬ推动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高质量发展ꎬ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ꎮ建立四川 一带一路 投资综合服务平台ꎬ发挥中欧班列及成都双机场优势ꎬ加强与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产业合作ꎮ打造高水平中外合作园区ꎬ链接全球创新要素和高端资源ꎮ(责任单位:商务厅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科技厅㊁省市场监管局㊁省经济合作局㊁8成都海关㊁人行成都分行㊁省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六、创新产业承接合作模式(十四)创新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模式ꎮ推广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对接合作模式ꎬ聚焦强链补链用好产业转移合作平台ꎬ承接优势资源ꎬ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ꎬ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ꎮ开展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ꎬ实施 链长+链主 双链式推进机制ꎬ公布 链主 企业及 首席专家 ꎬ组建部门协同㊁专家参与的工作专班ꎬ推动构建以 链主 企业为中心㊁ 专精特新 企业为主体㊁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ꎮ实施产业链断链断供产品风险清单管理ꎬ围绕产业链中高端㊁关键环节进行延链补链强链ꎮ(责任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省经济合作局)(十五)创新区域间产业承接合作模式ꎮ积极对接浙江㊁深圳等对口支援四川的东部发达地区ꎬ争取通过托管㊁共建等形式支持四川发展ꎬ探索全链承接㊁部分承接和 两头在外 的加工贸易承接等多种承接模式ꎬ打造一批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基地)ꎮ发挥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㊁南部经济开发区㊁浙川纺织产业园㊁广安(深圳)产业园等产业转移合作标杆作用ꎬ综合政策㊁资金和资源优势ꎬ探索支援地㊁受援地㊁承接地 三方飞地模式 ꎮ争取通过在东部地区既有园区设置园中园等方式建立研发中心㊁设立财务管理中心ꎬ主动承接科技㊁人才㊁金融等资源辐射ꎮ探索科技成果跨9区域转移合作模式ꎬ完善科技成果梯度转移的利益分享机制ꎬ通过共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㊁新型研发机构合作等形式ꎬ争取东部地区科技创新成果在川孵化转化ꎮ推进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建设ꎬ支持建设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ꎮ(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科技厅㊁省经济合作局㊁省地方金融监管局㊁人行成都分行)七、完善支持产业承接的体制机制(十六)健全产业承接服务体系ꎮ对接国家产业转移信息服务平台ꎬ动态上传更新产业承接项目信息ꎬ积极组织参加产业转移对接活动ꎬ推动产业精准对接ꎮ加强与其他承接产业转移省份的合作ꎬ积极推动建立产业承接地区间省级部门沟通对接联系机制ꎬ加强与发达地区常态化沟通对接ꎬ梳理形成发达省份产业转移清单ꎮ强化产业转出地与转入地的合作ꎬ探索与产业转出地建立产值㊁收益㊁用地等指标分享机制ꎮ搭建 四川制造业招商引资和产品推广线上线下综合平台 ꎬ组织开展 知名企业四川行 ㊁西博会㊁制造业招商引资 百日攻坚 行动等系列活动ꎬ组织谋划㊁储备一批大项目ꎬ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见效ꎮ配合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ꎬ细化梳理需向上争取的能耗指标伴随转移㊁碳排放指标或配额等差异化支持政策清单ꎬ积极组织争取ꎮ(责任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省发展改革委㊁财政厅㊁自然资源厅㊁省经济合作局)01(十七)优化产业承接营商环境ꎮ建立我省产业承接重点项目库ꎮ统筹开展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试点ꎬ推动非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产品相关生产经营单位 一证多址 和资质跨地认证ꎮ深化 证照分离 改革ꎬ强化数据共享ꎬ将 食品经营备案 (仅销售预包装食品)和 报关企业注册登记 纳入 多证合一 改革ꎮ推进电子营业执照跨区域㊁跨领域㊁跨层级应用ꎬ配合推动电子营业执照与电子印章同步发放ꎬ推进有关电子证照归集应用ꎮ对向我省进行整体性梯度转移的企业ꎬ按照原所在地区已取得的海关信用等级实施监管ꎮ支持确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地区按程序申请设立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ꎮ发挥行业协会作用ꎬ创建一批行业产业转移试点园区ꎮ(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省市场监管局㊁省经济合作局㊁成都海关㊁省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八、优化产业承接政策环境(十八)强化统筹谋划ꎮ对接 一带一路 建设㊁长江经济带发展㊁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要求ꎬ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落地四川ꎮ落实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㊁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㊁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等国家级指导目录ꎬ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㊁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方案的衔接ꎬ更新修订«四川省区域产业布局引导目录»ꎬ拓展承接产业转移新空间ꎬ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吸引力ꎮ统筹发展与安全ꎬ提11升制造业本质安全水平ꎮ(责任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省经济合作局)(十九)强化要素保障ꎮ发挥好国家在川产融合作平台功能作用ꎬ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支持产业转移合作的金融产品ꎬ推动产业链融资㊁订单融资㊁无形资产质押融资等业务发展ꎮ发挥省级和各市(州)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作用ꎬ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产业转移基金ꎮ积极发展多式联运ꎬ深入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ꎬ提高铁路㊁公路㊁水运㊁航空与海关㊁口岸等部门信息互联互通水平ꎬ推进全省多式联运物流信息化建设ꎬ提高物流运行效率ꎬ降低物流成本ꎮ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ꎬ切实盘活存量土地ꎬ适度提高制造业企业集中开发区配套用地比例ꎮ实施东西部人力资源市场援助计划和 技能四川行动 ꎬ支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㊁园区配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或工作站ꎮ推动与东部发达地区职业资格㊁职业技能等级㊁职称地区间互认ꎮ(责任单位:财政厅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㊁自然资源厅㊁交通运输厅㊁商务厅㊁省地方金融监管局㊁人行成都分行㊁省政府口岸与物流办)(二十)强化协调推进ꎮ各级人民政府是承接制造业转移的责任主体ꎬ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ꎬ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ꎬ把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ꎬ加大工作考核㊁督导力度ꎬ完善考评激励机制ꎮ省级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协作21配合ꎬ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省经济合作局牵头统筹协调推进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和招商引资工作ꎬ其余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做好行业招商㊁提供要素保障服务等工作ꎬ合力推进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工作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9月21日31。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09.08•【字号】川办发〔2020〕56号•【施行日期】2020.09.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建设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川办发〔2020〕56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四川省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9月8日四川省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服务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为促进我省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坚持“创新引领、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安全高效”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加快建设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基础设施,稳步推进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融合基础设施,前瞻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引领技术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等创新基础设施,实施一批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项目,进一步增强网络基础资源支撑能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构建高层次高水平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
经过3年努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12.26•【字号】川办发〔2023〕43号•【施行日期】2023.1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23〕43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四川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12月26日四川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方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到2025年,“川字号”特色农产品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格局基本形成。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提高到70%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速达到5%,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提高到2.5:1。
累计认定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3500户,培育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00户,百亿级农产品加工园区10个,建设30个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2500个。
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更加活跃,产业融合机制进一步完善,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
到2030年,基本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主要经济指标协调发展,链群能级、企业规模、创新能力、品牌效益实现全面提升。
二、重点任务(一)实施农林产业强基提质行动。
1.夯实粮油等重要农产品基础。
实施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快“天府良田”建设,加强水源和灌区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提高灌溉用水保障水平。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背景和布局特征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背景和布局特征刘小青【期刊名称】《广东科技》【年(卷),期】2016(025)013【总页数】4页(P15-18)【作者】刘小青【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提出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
自主创新示范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核心,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强化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创新资源集聚优势,调动相关资源形成协同创新局面。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竞争战略制高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从2009年3月国务院批准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至今,截至2016年7月,国务院已批准建设17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尽管各示范区所涵盖的地域面积和目标定位各有不同,但其共同的使命都是:在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见表1)。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正经历着深刻变革。
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深入推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
从国际看,金融危机重构了全球产业与科技竞争新格局。
金融危机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专业化深入推进,产业和技术分工在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展开。
金融危机正在催生重大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绿色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仍然是全球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移动通信(4G、5G)、物联网、智能电网、基因工程等技术领域受到广泛重视。
从国内看,当前我国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创新资源密集的区域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示范集聚辐射带动作用。
未来十年是我国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必须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12.20•【字号】川府发〔2016〕59号•【施行日期】2016.12.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6〕59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四川是农业大省,城乡发展差异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推进城镇化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对实施我省“三大发展战略”、实现“两个跨越”、建设美丽四川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部署和要求。
落实国家“三个1亿人”工作安排,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落实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各项部署,走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新型城镇化道路。
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坚持“五个统筹”,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注重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围绕新型城镇化目标任务,加快配套政策改革,促进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为四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驱动力。
坚持绿色发展。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绿色发展融入城镇化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以提高质量为关键,注重协调发展,推动实施空间“多规合一”,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构建适应绿色发展的城乡体系。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19〕43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19〕43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四川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9年7月1日四川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8〕3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8〕93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一)旅游领域。
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建设天府旅游名县,落实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意见。
推动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和主题公园规范发展。
鼓励发展文化主题旅游饭店、民宿客栈等旅游住宿业。
实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9—2022年)》,补齐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短板。
加快建设攀西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清理简化水上旅游项目前期工作及建设审批程序,培育发展水上旅游消费市场。
积极探索巡游车政府指导价,建立常态化出租汽车运价评估、论证和调整机制。
(责任单位: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改革委、公安厅、自然资源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
逗号前为牵头单位,下同)(二)文化领域。
在文化服务领域开展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
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
成都市创新驱动发展试点示范区
成都市创新驱动发展试点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的决定》(成委发〔2015〕12号)和《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若干政策措施》(成委办〔2016〕12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试点示范区建设,旨在通过政府的组织引导,着力打造一批国内领先、具有区域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园区、新经济新产业培育发展示范区、环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区,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新发展新动能,为区域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和示范带动。
第三条本办法支持对象包括创新驱动发展试点示范区(以下简称试点示范区)和环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区(含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成果转化区)两类。
第二章试点示范区第四条分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简称示范区)和创新驱- 1 -动发展试点区(简称试点区)两类。
按照“典型示范、分类突破、梯次推进”和“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对示范区、试点区项目进行资助,资助期限为三年。
第五条示范区项目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建设发展目标明确,有符合区域发展实际的较为完善的示范区建设发展战略或规划。
(二)应具备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产业布局科学合理,产业集聚达到较大规模,主导产业优势突出,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三)拥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参与制定了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部分主导产品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与骨干企业形成较好的生产配套或协作关系。
(四)区内科技企业、研发设计和创新服务机构聚集,重点领域建立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有功能较完备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和中试基地等载体,拥有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公共技术创新和服务平台。
(五)与所在地区(市)县政府制定了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措施,设立了示范区建设工作机构,建立了相应的协同工作机制,并将示范区建设纳入中心工作加以部署和落实。
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模板】
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2016年12月目录一、发展基础和发展态势 (11)(一)发展基础 (11)(二)发展态势 (16)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20)(一)指导思想 (20)(二)发展目标 (21)(三)总体部署 (23)三、重大任务 (24)(一)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24)1.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25)2.创新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机制 (25)3.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 (26)4.分类推进科研院所深化改革 (27)5.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 (27)(二)大力夯实科技创新基础 (28)1.加强前沿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 (29)2.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29)3.提升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能力 (31)(三)增强现代产业技术创新竞争力 (31)1.加强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32)2.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32)3.全面推进技术标准战略 (32)4.加强创新产品培育 (33)(四)加快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33)1.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33)2.加强创新型企业建设 (34)3.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 (34)(五)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35)1.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35)2.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36)3.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 (36)(六)促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 (37)1.推进各具特色的创新型区域建设 (37)2.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绵阳科技城创新发展 (38)3.强化各类创新园区(基地)建设 (39)4.推动创新型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 (40)5.加强市县科技工作 (40)(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40)1.加快孵化载体建设 (41)2.激励“四路大军”创新创业 (42)3.加强创新创业政策支持 (42)4.促进科技和金融深度结合 (43)5.推动科普能力和创新文化建设 (44)(八)全方位扩大科技创新开放合作 (45)1.打造国际科技开放创新合作平台 (45)2.加强港澳台地区科技创新合作 (46)3.促进跨区域和省院省校科技合作 (46)(九)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47)1.强化创新人才培养 (47)2.促进创新人才引进 (48)3.健全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机制 (48)(十)开展贫困地区科技精准扶贫 (49)1.完善科技扶贫服务体系 (49)2.开展科技扶贫产业技术示范 (50)四、重点领域 (50)(一)高新技术领域 (50)1.新一代信息技术 (51)2.航空航天 (51)3.先进能源电力 (52)4.智能制造 (53)5.先进轨道交通 (53)6.节能环保 (54)7.油气开采及加工 (55)8.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55)9.新材料 (55)10.生物医药 (56)(二)优势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58)1.优势传统产业制造装备及产品升级 (58)2.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58)3.推进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 (58)(三)现代农业科技领域 (59)1.生物种业 (59)2.农产品安全 (59)3.粮食产业 (60)4.畜禽水产业 (60)5.现代林业与经济作物产业 (61)6.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61)7.农产品精深加工 (62)8.现代农业装备 (63)(四)社会发展科技领域 (63)1.人口健康 (64)2.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 (64)3.公共安全 (65)4.文化和旅游 (65)(五)生态环保科技领域 (66)1.环境治理 (66)2.生态保护 (67)3.减灾防灾 (68)(六)科技服务业 (69)1.研发设计 (69)2.信息资源 (70)3.创业孵化 (70)4.科技中介 (71)5.科技金融 (71)6.科技文化融合 (72)7.检验检测 (72)五、重大专项 (73)(一)信息安全与集成电路专项 (73)(二)云计算与大数据专项 (74)(三)航空及燃气轮机专项 (74)(四)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专项 (75)(五)高档数控机床及机器人专项 (75)(六)新型功能材料专项 (76)(七)生物技术与医药专项 (77)(八)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专项 (78)(九)核电与核技术应用专项 (78)(十)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专项 (79)六、组织实施 (80)(一)完善组织实施机制 (80)(二)完善落实创新政策 (80)(三)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81)(四)加强规划实施考核评价 (81)“十三五”时期是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我省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成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若干政策的意见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成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若干政策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11.08•【字号】成办函〔2016〕159号•【施行日期】2016.11.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其他规定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成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若干政策的意见成办函〔2016〕159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基”的总体部署,为积极推进“3+N”工业园区规划的建设和实施,进一步加快我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提升工业集中发展区承载能力,结合我市实际,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设立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专项资金(一)由市级财政设立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并纳入年度预算安排。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设立产业园区发展基金、支付租金(基金所投项目)和对项目进行奖补。
(二)专项资金主要支持“3+N”工业园区,重点支持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成都经开区、中外合作园区(平台)、蓉欧+陆港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等工业园区。
成阿工业园区、成甘工业园区可按“一事一议”原则给予支持。
(三)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工业园区内的场地平整、道路、供电、供水、供气、供热、排水、排污、通讯、网络、园区循环改造等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业集中发展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二、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四)鼓励各区(市)县加大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各区(市)县实际投资的融资成本连续给予3年贴息,贴息年利率不高于7%。
(五)进一步推进园区转型升级,支持有条件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创建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示范基地)。
对新增为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分别给予一次性1000万元、200万元资金奖励。
对新创建的国家级、省级新型工业化及其他专业化基地,按照国家级200万元、省级50万元的标准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
成都东部新区条例
成都东部新区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7.29•【字号】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0号•【施行日期】2024.10.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0号)《成都东部新区条例》已由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24年7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7月29日成都东部新区条例(2024年7月29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体制第三章规划建设第四章科技创新第五章产业发展第六章开放合作第七章生态宜居第八章公共服务第九章社会治理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保障和促进成都东部新区(以下简称东部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东部新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活动。
东部新区范围由省人民政府依法确定。
第三条东部新区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围绕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发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重要枢纽优势和成渝相向发展重要支点作用,建设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新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东部新区建设发展的领导,统筹协调解决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
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东部新区建设发展的指导,在规划编制、政策措施、项目布局、体制创新、对外开放等方面给予支持。
成都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加快推动东部新区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接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接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6.20•【字号】川府发〔2023〕16号•【施行日期】2023.06.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由贸易试验区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接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意见川府发〔2023〕16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为认真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稳步扩大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努力打造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先行区,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关于开展自贸试验区对标领航行动部署要求,聚焦制度型开放,坚持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对标国内先进地区自贸试验区,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开放型经济集聚发展,有效提升自贸试验区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质量和水平。
(二)目标定位。
到2027年,初步建立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投资、贸易、跨境资金、运输往来、人员进出、数据流动等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主要开放型经济指标位居内陆自贸试验区前列,建成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先行区。
二、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创新(三)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信息共享和业务联动,拓展地方特色服务功能。
持续推进综合保税区设备零配件便捷监管、综合保税区一线进区货物“即到即入”、出入境特殊物品“关地协同”等监管模式探索。
加大对外贸企业的信用培育力度,使更多符合认证标准的外贸企业成为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
(四)创新税收管理服务机制。
稳步实施多元税收担保。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认定和管理办法的通知-川办函〔2017〕18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认定和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认定和管理办法的通知川办函〔2017〕18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认定和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1月23日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认定和管理办法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抓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落地落实,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认定范围和主要任务第一条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认定范围为已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及市(州)、县(市、区)工业集中发展区。
园区的认定和管理由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商务厅、省统计局等省直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条提出申请认定的园区应为市(州)重点规划建设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聚集区,设有独立的园区管委会,园区四至范围清晰,符合所在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和产业规划获得市(州)人民政府批复,通过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安全性评价审查,符合土地集约利用有关要求。
第三条园区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实现创新驱动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辐射源和增长极。
成都创新创业有哪些政策
成都创新创业有哪些政策成都市青羊区创新创业政策为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众创空间推动群众创新创业的指导看法》、《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动群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看法》和《成都“创业天府”行动打算(20xxmdash;2025)》精神,深化实施《“创业天府middot;青羊行动”实施看法》,推动“群众创业、万众创新”,特制定本政策。
一、支持创新创业载体建立(一)鼓舞专业机构落户我区。
对来我区新建众创空间、创业苗圃、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的知名专业运营机构,依据其专业化程度、知名度及载体运营等状况,赐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房租、装修及运营等综合落地补助。
(二)支持高校院所创新创业。
对高校院所在我区建立创新创业机构的,赐予高校院所或创新创业机构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三)支持载体运营机构。
对纳入我区梯次孵化体系的创业苗圃、企业孵化器、专业楼宇和众创空间等各类载体,按载体类别,赐予运营机构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每年对创新创业载体在硬件建立、人才引进、效劳质量、产出效果等方面进展综合评估,评估优秀的赐予其运营机构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嘉奖。
(四)支持入驻创新创业载体。
对新入驻纳入我区梯次孵化体系的创新创业载体,且符合我区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扶持范围的企业(团队),按其运用面积赐予最高不超过101平方米的3年房租补助,按第1年每月不超过50元/平方米、第2年每月不超过30元/平方米、第3年每月不超过20元/平方米的标准执行。
(五)鼓舞培育孵化企业。
载体运营机构每培育1家高新技术企业、每孵化胜利1个工程(团队)并在我区注册企业,分别赐予运营机构5万元、1万元的嘉奖。
(六)支持载体提档升级。
对新认定为国家、省、市级创新创业载体的,按上级资助到位资金的50%,赐予运营机构不超过101万元的一次性嘉奖。
二、支持创业力气聚集(七)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对纳入国家“__”、四川省“百人打算”和“成都人才打算”等高层次人才,带技术、带工程、带资金来我区创办企业,符合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资助条件的,赐予最高不超过101万元的一次性研发经费资助。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高速公路加快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川办规[2022]7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高速公路加快建设若干政
策的通知(川办规[2022]7号)
无
【期刊名称】《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22()19
【摘要】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支持高速公路加快建设若干政策》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9月21日。
【总页数】4页(P7-10)
【作者】无
【作者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2
【相关文献】
1.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医疗健康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川办规〔2022〕2号)
2.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医疗健康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川办规〔2022〕2号)
3.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支持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黑政办规【2022】13号
4.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支持冰雪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黑政办规〔2022〕10号)
5.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
支持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黑政办规〔2022〕21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要求,加快建设网络强省、数字四川、智慧社会,形成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围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市场主导、重点突破,开放共享、安全规范"为发展原则,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为发展主线,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强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总量超2万亿元,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核心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两化融合总指数超90。
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为数字经济活跃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三)做大做强大数据产业。
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园建设,打造"成德绵眉泸雅"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3—5个大数据产业基地。
依托重点园区发展大数据流通交易、技术服务、科研"双创"等公共平台。
加强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挖掘分析、安全保护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形成一批自主创新、技术先进、满足重大应用需求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应用。
打造大数据应用场景,推进政务服务、普惠民生、公共服务、产业创新领域大数据应用,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的大数据生态建设高地、大数据研发创新高地、大数据示范应用高地和大数据人才集聚高地。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七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名单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七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11.29•【字号】川办函〔2023〕79号•【施行日期】2023.1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七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名单的通知川办函〔2023〕79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示范市评定办法的通知》(川办发〔2020〕69号),经考核,省政府认定成都市双流区等21个县(市、区)为第七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现将名单予以公布。
希望被评定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的地区珍惜荣誉,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站在更高起点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各地各部门(单位)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和“四好农村路”建设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充分学习借鉴“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先进经验,进一步优化完善路网、提升管养质效、提级运输服务,推动农村交通“建管养运”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完善现代化农村交通运输体系,为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坚实支撑。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11月29日第七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名单(共计21个)成都市:双流区自贡市:荣县攀枝花市:东区德阳市:旌阳区绵阳市:游仙区、平武县、北川县内江市:资中县乐山市:五通桥区、峨边县宜宾市:筠连县雅安市:石棉县、汉源县、天全县阿坝州:阿坝县、红原县、茂县甘孜州:理塘县、稻城县凉山州:西昌市、木里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2017年第04期文化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基地。
(三)加强文化财政保障。
优化完善转移支付体制,优先支持“三区”和农村文化建设;建立健全文化投入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竭力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加大政府性基金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通过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多种手段引导和激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建立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参与的多元文化投入机制。
(四)强化实施评估监督。
各有关单位要根据本规划要求,针对本部门实际情况,对目标任务逐一细化分解,制定实施方案,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分析,确保各项规划目标任务顺利推进;健全规划实施监督评估制度,对规划确定的调控目标进行跟踪检查,纳入单位综合评价体系;适时引入第三方评估,强化评估结果的运用。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川办函〔2017〕15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发展,充分发挥示范区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打造西部地区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国际创新创业中心,率先实现转型升级,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发展目标,高标准建设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重要意义。
国务院批复成都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我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增强转型发展动力的战略支撑,对于发挥我省科教资源优势、汇聚大众创新创业伟力、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具有重大意义;对于解决提升我省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催生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我省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促进四川跨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全省上下要深刻认识建设示范区的重大意义,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集中各方资源,汇集各方力量,大力推进示范区建设。
成都市政府要认真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切实担负起示范区建设各项责任,强化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确保取得预期成效。
(二)总体要求。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创新,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和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加快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衔接成德绵地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等重大部署,对标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着力加强顶层设计,高起点、高标准建成创新发展的新引擎,重点构建富有活力的新型产业体系,努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力争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开放创新样板区和西部地区发展新的增长极,为西部乃至全国高新区发展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建成国际创新创业中心基本框架体系,实现总产值10000亿元,聚集科技企业10000家,聚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000人,发明专利授权达到11000件,34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2017年第04期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200件,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0项,配合和协助主管部门制(修)订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1000项,形成发展强劲、机制健全、环境友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形成价值高端、业态多元、主体活跃的产业体系,形成面向全球、聚合发展的开放合作新格局,形成高效灵活、服务优质的体制机制。
到2025年,实现总产值15000亿元,形成3—5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成为西部地区创业发展最为活跃、创新生态最为优越、产业发展最具活力、体制机制持续优化的创新高地,全面建成国际创新创业中心。
二、聚焦创新创业,建成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四)实施创业天府引领工程。
探索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的营运管理新模式,加快建设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众创空间,打造创业天府旗舰。
支持示范区开展科技金融创新,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探索建立科技金融众筹平台,落实国家支持天使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创新国资创投管理机制,支持保险机构开展科技保险产品创新。
大力汇聚创业金融资源,支持示范区设立创业投资和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采取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等多种方式,引导和发展创业投资,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
大力培育科技服务机构集群化发展,集聚新型创业孵化、技术转移、培训辅导等创业服务机构,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优质服务。
大力推进“创业天府·菁蓉汇”高新创业论坛、创业故事汇、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打造“创业高新”品牌。
(五)实施创新蓉城示范工程。
瞄准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用好示范区“先行先试”金字招牌,大胆创新突破。
统筹用好用足各类资金,加大力度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
支持示范区内企业与在川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科技研发、成果转化。
支持示范区和高校院所建立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产业园区,打造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和成果转化基地。
汇聚整合在蓉高校院所科研设备,健全实验室、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技数据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激励机制,引导各类科技资源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建设并提升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的服务功能,打造辐射全球的技术转移交易网络。
支持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示范基地。
(六)实施创智高新先导工程。
把培养和引进人才资源作为突破口,努力使示范区成为引才聚才、优才留才的“洼地”。
示范区采取设立专项资金、建立众创空间等形式,加强高端人才及团队引进,重点推动年轻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创业者等各类人才到示范区创业。
建立健全在川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人才双向流动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在职离岗创业,建立科技人员的利益激励、权益分配机制。
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的高层次人才招聘、薪酬、考核、科研管理、社会保障等制度,为人才创新创业免除后顾之忧,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潜力活力。
支持示范区与在蓉高校建设创业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开展校企联合培养,拓展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探索实施创业学分制,鼓励大学生创业。
(七)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
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促进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积极支持示范区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开展技术创新,培育自主品牌,创新产业组织模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采取委托研发、技术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以及共建研发机构等形式,开展产学研用合作。
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引导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形成“铺天盖地”发展格局;每年遴选一定数量的具有规模优势、创新潜力和发展后劲的高成长型中小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形成“顶天立地”的发展态势。
三、突出新兴产业,建成高端产业集聚区(八)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深入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发展战略,瞄准“高端化、智能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方向,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巩固提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优势地位,加快落实35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2017年第04期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五大新兴先导性服务业产业规划,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延伸服务链,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的产业集群,将高端装备、生物、金融业等培育成千亿元产业集群。
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成都高新区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发展一批有科技含量的中小微企业,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
(九)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巩固发展移动互联网与数字服务产业,培育发展大数据,推广O 2O 电子商务服务。
加强商业模式创新,着力培育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机制和新模式,加快文化创意、研发外包、健康管理等新业态发展,积极推进“两化融合”,培育发展3D 打印、开源硬件等社会化生产,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可穿戴设备等云制造业态。
培育发展独立的生物医药研发外包、生物分析测试服务、基因检测技术转化和应用、第三方集成电路设计、电子通信测试和移动互联网检测等服务业态。
(十)大力发展新经济生态。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完善产业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集群向产业生态升级。
推动电子核心基础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产业的深度融合。
制定平台经济发展规划,打造若干平台经济集聚区,支持平台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整合资源。
积极发展社会化、市场化产业促进机构,加快建设产业社区、在线产业集群等新型产业组织,优化提升产业服务环境。
四、推动全域协作,建成开放创新示范区(十一)推进“一区多园”发展。
做好示范区“一区多园”空间布局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的衔接。
依托成都高新区高新南区、高新西区、国际生物城、国际空港产业新城和成都科学城、菁蓉镇,深入推进“一区四园一城一镇”建设。
鼓励园区协同联动,支持政策、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实现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引领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十二)联动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实施“并肩行动”计划,通过异地孵化、飞地经济、园区管理模式输出等方式,强化与周边区域互动合作、共建园区,大力促进省内创新区域优势互补。
加强与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密集的绵阳科技城、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合作,有效链接成德绵乐高新技术经济带,促进区域间科技成果转移和产业化。
推动省际跨区域合作,深度联动成渝经济区,培育成资内渝、成遂南渝等链接双核的新兴产业带。
加强与云南、贵州、陕西、西藏等省(自治区)在资源开发与跨区域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创新发展。
(十三)深化对外开放合作。
全面加强与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深圳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加快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积极推动中韩合作,高水平规划建设中韩创新创业园。
积极推动建设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加快新川创新科技园建设。
推动示范区与硅谷、索菲亚、特拉维夫、班加罗尔、新竹等全球创新高地战略合作,实现世界级的创业团队、资本、技术双向流动。
支持示范区探索跨境创新链、跨境产业链合作,争取与国际知名研发组织合作设立跨境协同创新共同体,共建跨境孵化器、海外科技园以及跨国技术转移平台、技术标准创新平台和技术并购平台。
打造示范区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加强中欧企业在跨境资本、跨国技术转移与交易领域的合作,发展对欧服务贸易,抢占丝绸之路经济带制高点。
五、全面深化改革,建成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十四)探索政策先行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