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和 《书愤》上课实用课件
合集下载
《蜀相》《书愤》课件课标版选修PPT文档共39页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蜀相》《书愤》课件课标版选修
1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第4课蜀相、书愤教学课件
《书愤》 1.感情复杂,起伏跌宕。 这首诗紧紧扣住一个“愤”字,书写出起伏跌宕的复杂感 情,首联在激愤中又满怀豪情,颔联沉痛感伤,尾联在悲怆中 又抱有期待。
2.对比手法,彰显主旨。 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富有表现力,如昔年之壮举与今日 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 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 3.用典明志,抒发情怀。 这首诗在颈联尾联中化用“塞上长城”“出师表”的典 故,分别点明了诗人志向,表明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愿 望。
火中取栗·坐收渔利 前者比喻冒着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 得;后者比喻利用别人间的矛盾从中获利。 例句:1.我们目前自顾不暇,郑成功不来就是天主保佑 了,我们还好去惹他么。我们不能为别人火中取栗。 2.骑虎难下,正好,让我慢慢来个坐收渔利。
卡片摘录 一、作者作品 1.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今河南巩义)人,自号少 陵野老。唐代大诗人,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新 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 别》《无家别》)等。
二、重要语句 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赏析:前句设问,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 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特别是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 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一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 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 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 后一句自答。
秦桧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宋高宗和他沆瀣一气, 于绍兴九年正月不顾一切,同金朝订立和议,向金称臣纳贡。 宋高宗所求的只是制止金军的进一步南侵,能保住半壁江山, 做金的属国也就心满意足了。本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 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 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 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 “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 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蜀相》《书愤》联读教学课件
活动一、认识两位先贤
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工部,自号少 陵野老,河南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忧国忧民、人 格高尚、诗艺精湛)、“诗史”(他的诗 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 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首创新 乐府,发展古体诗,成就律诗,诗风沉郁 顿挫(沉郁:情感深沉蕴藉;顿挫:语言 刚劲、音调铿锵、章法多变)。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活动四、探究诗歌的异同
诗人的“泪”;为何而流?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歌 写诸葛亮的诗句 人物形象特点
侧重点
杜甫 《蜀相》
陆游 《书愤》
活动四、探究诗歌的异同
1、杜甫和陆游都写到了诸葛亮,请你分析其异同,完成下表。
诗歌 写诸葛亮的诗句 人物形象特点
侧重点
杜甫 《蜀相》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雄才大略 忠贞不渝 坚毅不拔
看重诸葛亮的济世之才、历 史功劳、报国的忠忱以及贤 君的重用。(以诸葛写自己 不得重用的痛苦)
活动二、探究诗歌创作背景的异同
篇名
《蜀相》
《书愤》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
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 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
写 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
作 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 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
《蜀相》《书愤》精品PPT课件
2、本首诗属于格律诗中的 七律 ,形式上一般为四联八 句,四联名称依次为 首联 , 颔联 , 颈联 , 尾联 。
3、解释加点的词: 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 悲愤
楼船夜雪瓜洲渡 渡: 渡口
千载谁堪伯仲间 伯仲:兄弟,引申不相上下
整体感知:
这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 其时诗人61岁。
“书愤”的含义为书写心中的
悲愤: 年岁已老,但壮志未酬。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 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小结
本诗回顾了青年时 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 斗生活,直面现实,抒 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 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 派的强烈愤慨。
对比阅读.
临安春雨初霁
•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书愤》感情基调把握
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敌抱负。 “气如山”一语提挈全诗,须重读;“楼船 夜雪” “铁马秋风”写诗人的向往,要用炽 热的感情读出。
后两联侧重写现在。“塞上”两句集中表 现了诗人的悲愤;“出师”两句是诗人以诸 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
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 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碧草” “隔叶黄鹂”描绘出一 幅春景,但对盎然春景,作者却有独特 的感受:祠堂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 影只、孤寂伤怀。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表达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
3、解释加点的词: 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 悲愤
楼船夜雪瓜洲渡 渡: 渡口
千载谁堪伯仲间 伯仲:兄弟,引申不相上下
整体感知:
这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 其时诗人61岁。
“书愤”的含义为书写心中的
悲愤: 年岁已老,但壮志未酬。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 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小结
本诗回顾了青年时 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 斗生活,直面现实,抒 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 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 派的强烈愤慨。
对比阅读.
临安春雨初霁
•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书愤》感情基调把握
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敌抱负。 “气如山”一语提挈全诗,须重读;“楼船 夜雪” “铁马秋风”写诗人的向往,要用炽 热的感情读出。
后两联侧重写现在。“塞上”两句集中表 现了诗人的悲愤;“出师”两句是诗人以诸 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
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 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碧草” “隔叶黄鹂”描绘出一 幅春景,但对盎然春景,作者却有独特 的感受:祠堂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 影只、孤寂伤怀。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表达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
第4~5课蜀相书愤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答案
高考考点链接
虚实相生
解读:“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实”指客观地反应
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在中国古代
诗歌中,“虚”和“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运用比较多。在中国古代诗歌中,
“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指津: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
杜甫的愁并不是一下子就冒出来的,而是一点点蚕食般充满了他那 忧国忧民的心。他生在盛唐,却看着大唐王朝一步步没落下去。面对支 离破碎的大唐国土,他含泪提笔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试 想,是否人人都可以像杜甫一般流下“感时泪”、怀着“恨别心”?“烽火连 三月,家书抵万金。”“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蜂起的狼烟,离散 的家人,苦难的百姓,迷茫的出路。这是何等的折磨?他的身心在几十 年中一直被腐蚀着。而他也不可自拔地制造愁、追寻愁,实在无奈,他 才会选择借酒浇愁,让那负重超载的心稍作休息。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 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 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 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故乡,但 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 富。抒发政治抱负,反应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 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着气吞残虏的爱国 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作品:《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栏目 索引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文本拓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高考考点链接
虚实相生
解读:“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实”指客观地反应
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在中国古代
诗歌中,“虚”和“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运用比较多。在中国古代诗歌中,
“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指津: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
杜甫的愁并不是一下子就冒出来的,而是一点点蚕食般充满了他那 忧国忧民的心。他生在盛唐,却看着大唐王朝一步步没落下去。面对支 离破碎的大唐国土,他含泪提笔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试 想,是否人人都可以像杜甫一般流下“感时泪”、怀着“恨别心”?“烽火连 三月,家书抵万金。”“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蜂起的狼烟,离散 的家人,苦难的百姓,迷茫的出路。这是何等的折磨?他的身心在几十 年中一直被腐蚀着。而他也不可自拔地制造愁、追寻愁,实在无奈,他 才会选择借酒浇愁,让那负重超载的心稍作休息。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 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 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 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故乡,但 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 富。抒发政治抱负,反应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 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着气吞残虏的爱国 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作品:《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栏目 索引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文本拓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蜀相》《书愤》实用课件
解题 《书愤》
书:书写
愤:悲愤,愤懑
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 不满!
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 爱国之士“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把自己的终身追求与国家的 命运完全融合为一体 ,所以,陆 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 征伐恢复事”。
书 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 酬之情。 “书”敬仰诸葛、渴望 建功立业之愿。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天下计——推崇其匡时雄略
• 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 • 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 • 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 • 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
• 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 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
忧民的文人。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 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 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
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
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
名的一首。
标题
《蜀相》
诗题“蜀相”指诸葛亮,221年,刘备 在成都称帝,国号蜀,任命诸葛亮为 丞相,所以称“蜀相”。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 写的,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 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
蜀
杜甫
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7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柏森森——自为问答, 记祠堂之所在、外景, 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 ——记叙兼描述
蜀相书愤课件
‚长使‛二字大大的扩充了感染的范围,不仅把普天 之下的,而且把千百年后所有的有志未遂的英雄人物全都 包括在内,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震动与共鸣,而不能不为之 同声一哭。 唐顺宗时的王叔文。王叔文是当时出现的有著名文学 家,思想家柳宗元和刘禹锡等人参加进步的政治集团的首 领,他力图改革弊政,但因遭到宦官俱文珍等人的反对而 终归失败。《旧唐书·王叔文传》是这样记载的:‚叔文但 吟杜甫祠堂诗末句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 襟’,因欷歔泣下‛,也就是‚泪满襟‛。这是公元805年, 也即是杜甫写作这首诗之后不过35年的事情。 北宋末年的爱国将领宗泽,他也曾深受感动,当时, 宋王朝的两个皇帝徽宗和钦宗父子二人双双被金人俘虏, 宋高宗跑了,为了抵抗金兵的南侵,已经70岁高龄的宗泽, 亲自带兵镇守尚未沦陷的当时国都开封,但终因忧愤而成 疾,临死时,他也无限感慨的吟诵了这两句诗,并三呼 ‚过河‛(意思是渡过黄河,抗击金兵)。这是公元1128 年,也就是杜甫写作《蜀相》之后的368年的事情。
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 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 他诞生和成长的年,正当宋 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 (女真族) 进犯的时候。陆 游诞生的第二年,金兵即攻 陷宋朝首都汴京,他随父陆 宰向南逃亡,在‚经旬不炊‛ 和夜闻金兵马嘶中,历尽艰 辛,逃至寿春,后又逃归故 乡山阴。饱经丧乱的生活感 受,群情激昂的抗敌气氛, 给童年时代的陆游留下难忘 的印象,并受到深刻的爱国 主义教育。
碧草照映台阶兀自呈现春色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树上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 ——《杜诗解》 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 然而用这二字修饰,而所含之情就大有转折:青草自 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 伤感。丞相庙宇幽静、寂寞,先贤的功绩被人遗忘; 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景中 更含有诗人对忧国忧民的热血知音少的感慨。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蜀相》《书愤》比较阅读 PPT课件
“世事艰” “空自许” “鬓先斑” “谁堪伯仲间”
情感
历史英雄的缅怀与仰慕 建功立业的赞美与敬佩 事业未竟的惋惜和同情 壮志难酬的悲痛与无奈
建功立业之愿 恢复中原之志 请缨无路之悲 人生易老之愁 朝廷昏庸之愤
再读诗歌,思考:
这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有哪些?
①作者生平:晚年之作,胸怀大志,不得重用 ②社会背景:离乱时代 ③诗中形象:诸葛亮 ④思想情感:忧国忧民
看重诸葛亮“北定中 原”、“兴复汉室”的 建功立业之志,借诸葛 亮北征复国之举“浇心 中之块垒” (以诸葛写自己渴望北 伐复国的志向)
每逢国家动荡之秋或偏安 之时,总有一些诗人们将诸葛 亮形诸笔墨,通过热切地呼唤 英灵来寄寓自己希望当代英豪 站出来平定天下的理想。
情感对比,深入探究
在诵读经典时,请分别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
(以诸葛写自己渴望北伐复国的志向)
诗歌 写诸葛亮的诗句 人物形象特点
侧重点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仙贤难觅 《蜀相》 “三顾频烦天下计” 雄才伟略
“两朝开济老臣心” 忠心报国 “出师未捷身先死” 献身精神
陆游 “出师一表真名世” 才华横溢 《书愤》 “千载谁堪伯仲间” 千载功业
看重诸葛亮的济世之才、 历史功劳、报国的忠忱 以及贤君的重用 (以诸葛写自己不得重 用的痛苦)
再读诗歌,思考:
这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有哪些?
①作者生平:晚年之作,胸怀大志,不得重用 ②社会背景:离乱时代 ③诗中形象:诸葛亮
同忆诸葛,异放光彩
杜甫和陆游都写到了诸 葛亮,请你分析其异同。
雄才伟略
忠心报国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事业未竟 的惋惜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情感
历史英雄的缅怀与仰慕 建功立业的赞美与敬佩 事业未竟的惋惜和同情 壮志难酬的悲痛与无奈
建功立业之愿 恢复中原之志 请缨无路之悲 人生易老之愁 朝廷昏庸之愤
再读诗歌,思考:
这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有哪些?
①作者生平:晚年之作,胸怀大志,不得重用 ②社会背景:离乱时代 ③诗中形象:诸葛亮 ④思想情感:忧国忧民
看重诸葛亮“北定中 原”、“兴复汉室”的 建功立业之志,借诸葛 亮北征复国之举“浇心 中之块垒” (以诸葛写自己渴望北 伐复国的志向)
每逢国家动荡之秋或偏安 之时,总有一些诗人们将诸葛 亮形诸笔墨,通过热切地呼唤 英灵来寄寓自己希望当代英豪 站出来平定天下的理想。
情感对比,深入探究
在诵读经典时,请分别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
(以诸葛写自己渴望北伐复国的志向)
诗歌 写诸葛亮的诗句 人物形象特点
侧重点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仙贤难觅 《蜀相》 “三顾频烦天下计” 雄才伟略
“两朝开济老臣心” 忠心报国 “出师未捷身先死” 献身精神
陆游 “出师一表真名世” 才华横溢 《书愤》 “千载谁堪伯仲间” 千载功业
看重诸葛亮的济世之才、 历史功劳、报国的忠忱 以及贤君的重用 (以诸葛写自己不得重 用的痛苦)
再读诗歌,思考:
这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有哪些?
①作者生平:晚年之作,胸怀大志,不得重用 ②社会背景:离乱时代 ③诗中形象:诸葛亮
同忆诸葛,异放光彩
杜甫和陆游都写到了诸 葛亮,请你分析其异同。
雄才伟略
忠心报国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事业未竟 的惋惜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 ppt课件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俗淳”理想彻底落空。
PPT课件
6
知人论世
杜甫-少陵野老:巩县少年-陷身长安-寓居草 堂-飘泊夔州-客死湘江。
陆游-放翁:科举除名-载浮载沉-绝恋沈园-临 终示儿。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合作探究:比较赏析《蜀相》和《书愤》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这两首诗,找出 两首诗的共同之处。
境中的豪情壮志。
答题思 路方法
1.画面 2.特点 3.表达 思想情 感的作 用
PPT课件
18
6、《蜀相》《书愤》比较之用典
用典
《蜀相》 诸葛亮事
《书愤》 诸葛亮事
内容 计、心、 侧重 未捷先死
《出师表》:北伐 复国、鞠躬尽瘁
同 赞颂敬仰
赞颂敬仰
思 事业未成之痛 想 惜; 感 异 不为所用、不 情 能实现安邦兴
PPT课件
15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
伯》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 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
忧国忧民,责任担当, 正直无私,自强不息。
11
3、在表现手法上
A、《蜀相》借乐景抒哀情“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 空好音”, 融情于景中,然后抒发感慨,全诗写祠堂 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感 慨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
B、《书愤》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用典、对比。先回忆自 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一诸葛亮自况,全诗着 重写自己的“愤”,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 借古人自况,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这句在表现手法 上叫——用典明志
拟行路难 蜀相 书愤 三合一精品实用课件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zhízhú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愁 这首诗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
拟行路难(其四)
倾、倒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人生的贵贱穷达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忧愁叹息呢?。
用来
停止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唱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
声将发又止 徘徊不前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人心又不是草木、石头,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 不再多说什么。
本诗的诗眼
“愁”
是什么引发了诗人的“愁”情?
4、漂泊西南时期(48~58岁):(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江村》《登岳阳楼》
知人论世
个人处境:《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的春天。 759年底,杜甫结束了在甘肃天水一带颠沛流离的生活,暂时落 脚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茅屋里。政治上很不得志,生活上艰难困苦
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李诗以“行路难” 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 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 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 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 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 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 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 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 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 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鲍诗通过刻画诗 人满怀郁结,举杯消 愁却大放悲声,忍辱 负重而又悲怆难抑的 自我形象,抒发了深 沉而又激越奔放的怀 才不遇的愁苦悲愤之 情,表达了对当时门 阀制度的不满和悲愤。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蜀相》《书愤》课件32张
的苦楚 。
锦官城外柏森森
青草自绿,
景
无人光顾
映阶碧草自春色,
落寞, 感伤
黄鹂好音,
无人倾听
隔叶黄鹂空好刘备音三。顾茅庐
泪 满
三顾频烦天下诸葛计辅,助两主 赞扬, 襟
仰慕,
事
两朝开济老臣心。
星殒五丈原
遗憾, 惋惜
出师未捷身先死,
全诗小结:
当时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北方山河 破碎,百姓涂炭,一心系念国家的诗人杜甫是 多么渴望能有一位如诸葛亮一样的贤相再现, 救民于水火之中。杜甫赞叹和凭吊他的历史功 绩,这个角度既切合他身处乱世,渴望有圣君 贤相来匡扶摇摇欲坠的大唐江山,同时暗示自 己报国无门、功业未就的郁闷和隐痛。杜甫在 这里以被称为“千古第一贤相”的政治家诸葛 亮自况,抒发个人虽为黎民但心忧天下的仁人 之心。
猜一猜,他是谁?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 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 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诸葛亮
蜀相
杜甫
【学习目标】
1.诵读:理解诗意,概括“蜀相”形象,把握 诗人情感。 2.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探究主旨。 3.比较阅读:提高怀古诗鉴赏能力。(课后题)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 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北定中原、收复失 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写下 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 激愤。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相
作者:杜甫
预习提问
1.诗的分类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一成语来源于那位历史 人物?
答案
古体诗
五言律诗
律诗 七言律诗
诗
近体诗
排律
绝句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杜甫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具有高尚 的情怀,忧世济时,被称为“诗圣”,其诗被称 为“诗史”。他志向远大,一生都奉守着“仁政 爱民” “匡时济世”的理想。尽管他遭际坎坷, 但始终没有动摇过自己的理想。他忧国忧民,在 诸葛亮身上寄托着自己的追求。《蜀相》这首七 律就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的公元760年漂泊西南时 期,瞻仰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祠堂——武侯祠 而作。
对比赏鉴:
和杜甫《蜀相》相比,《书愤》 与其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 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 不同之处?
• 功绩方面:《蜀相》着重刻画诸葛亮“功盖 三国”、“老臣之心”;《书愤》意在写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 • 抒情达意:杜甫是表达对英雄的惋惜、追慕 以及自伤之心;陆游却侧重以诸葛孔明自况, 表达渴望北伐复国,建功立业的心愿。 • 表现手法:《蜀相》先写景,在景中显情, 然后抒发情感;《书愤》先由早年往事写起, 再写到现在,虚实结合,融情于事。
陆 游
书 愤
陆游,字 务观 ,号 放翁 。南 宋时越州山阴人,诗集有 《剑南诗稿》
陆游的诗今存 9300 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现 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 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 子。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 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 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但在政治斗争中, 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本诗系宋孝宗淳 熙十三年( 1186)春,陆游赋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我待的年龄, 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可惜我曾经以“塞上长城”自比,虽 然没有如檀道济般被冤杀,但因主张抗 金,多年被贬,“长城”只能是空自期许。 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 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 首的。
书 :报国无门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老骥伏枥,壮心不死,陆游仍渴望效法诸葛亮 的“鞠躬尽瘁”,做一番报国大业。这种志 愿至老不移。诸葛亮在他的《出师表》里表 达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他确 实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令后人敬 仰,千古以来,有谁能和他相比呢?
颈联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此联写人,仅用十四字,就高度概括 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忠心为国的精 神,流露出诗人对诸葛亮品德和智慧 的倾慕。
尾联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此联诗人以满腔血泪叙事兼抒情,慨 叹诸葛亮出师北伐,大业未就,就死在军 中。抒发了深深的惋惜之情。诗人对诸葛 亮的慨叹也同时是对自己在国家动荡之际, 未能有所作为的感慨。
练习诵读
诵读本诗(提示:诵读要求)
1理解作品
2读准字音
3读对停顿和节奏
4使出语气和感情
小结
本首诗是杜甫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 武侯祠而作。诗人对诸葛亮的历史 功绩和忠心为国的精神给予热情的 讴歌,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的 悲剧给予高度的同情,同时也借此 抒发自己在国家动荡之际未能有所 作为的感慨。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早年由于不了解世事的艰难,那时, 我遥望着被金人占领的北方,豪情万 丈,气势如山,真渴望一举收复沦陷 的故土。 “书”:国运衰微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曾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瓜洲做通判 时,与朝廷军队一起在雪夜里驾驶着高大 的战船在瓜洲大败敌军,第二年朝廷军队 骑着勇猛的快马,奔驰到西北大散关,赶 走了敌人,收复了大散关。可是参战的两 位将领:张浚次年被罢官,王炎随之也被 调离前方战场,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 “书”:朝纲不振
解
题
• 书: 写 • 愤: 愤懑,悲愤
• 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
千 载 谁 堪 伯 仲 间
出 师 一 表 真 名 世
镜 中 衰 鬓 已 先 斑
塞 上 长 城 空 自 许
铁 马 秋 风 大 散 关
楼 船 夜 雪 瓜 洲 渡
中 原 北 望 气 如 山
早 岁 那 知 陆 世 游 事 艰
书 愤
解释加点的词:
从抒情角度看,“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
“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 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又在这两件往事 上施以笔墨,融情于事,借景抒情。
从语言角度看,全诗感情沉郁,中两联属对工稳,雄放豪迈,
失望却不绝望的悲慨之情跃然纸上。
背诵:
诗歌每联之间是如何自然衔接的呢? 回忆早年岁月---再忆盛年鏖战---转回晚年现状----追慕先贤 业绩
书:渴建功业
从修辞角度看, 此诗中,诗人使用了多种修辞,例如“中
原北望气如山”这句中诗人北望中原,描绘收复失地的壮心 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 !“楼船”二句概括的辉煌的 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 ;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尾联列举诸葛坚持北伐 亦用典明志,通过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 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他们,施展抱负。
重难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重点:理解诗句
难点:领会诗中寓意
首联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此联以设问提起,一问一答。透露诗人对诸 葛亮的仰慕之情,因思人而寻祠,专程来凭吊。
颔联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此联描写祠堂内部景色,表现其荒凉寂静的 特点。句中隐含物是人非的感慨。春色依旧 ,诸葛亮却长眠地下,越发表现诗人敬谒时 的肃穆的心情。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塞上长城空自许 千载谁堪伯仲间 豪壮的气势 渡口 守边御敌的将领(“塞 兄弟,引申不相上下
上长城”,典出《南史·檀道济传》, 南朝宋文帝杀大将檀道济,檀在临死 前投愤怒叱:“乃坏汝万里长 城!” )
1、请问:此诗抒写了哪些愤懑之情? 请结合诗句来谈一谈。 2、你又是如何感知到这些愤懑情 感的呢?(即为:作者是通过怎 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的呢?)
作者:杜甫
预习提问
1.诗的分类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一成语来源于那位历史 人物?
答案
古体诗
五言律诗
律诗 七言律诗
诗
近体诗
排律
绝句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杜甫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具有高尚 的情怀,忧世济时,被称为“诗圣”,其诗被称 为“诗史”。他志向远大,一生都奉守着“仁政 爱民” “匡时济世”的理想。尽管他遭际坎坷, 但始终没有动摇过自己的理想。他忧国忧民,在 诸葛亮身上寄托着自己的追求。《蜀相》这首七 律就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的公元760年漂泊西南时 期,瞻仰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祠堂——武侯祠 而作。
对比赏鉴:
和杜甫《蜀相》相比,《书愤》 与其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 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 不同之处?
• 功绩方面:《蜀相》着重刻画诸葛亮“功盖 三国”、“老臣之心”;《书愤》意在写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 • 抒情达意:杜甫是表达对英雄的惋惜、追慕 以及自伤之心;陆游却侧重以诸葛孔明自况, 表达渴望北伐复国,建功立业的心愿。 • 表现手法:《蜀相》先写景,在景中显情, 然后抒发情感;《书愤》先由早年往事写起, 再写到现在,虚实结合,融情于事。
陆 游
书 愤
陆游,字 务观 ,号 放翁 。南 宋时越州山阴人,诗集有 《剑南诗稿》
陆游的诗今存 9300 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现 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 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 子。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 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 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但在政治斗争中, 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本诗系宋孝宗淳 熙十三年( 1186)春,陆游赋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我待的年龄, 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可惜我曾经以“塞上长城”自比,虽 然没有如檀道济般被冤杀,但因主张抗 金,多年被贬,“长城”只能是空自期许。 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 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 首的。
书 :报国无门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老骥伏枥,壮心不死,陆游仍渴望效法诸葛亮 的“鞠躬尽瘁”,做一番报国大业。这种志 愿至老不移。诸葛亮在他的《出师表》里表 达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他确 实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令后人敬 仰,千古以来,有谁能和他相比呢?
颈联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此联写人,仅用十四字,就高度概括 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忠心为国的精 神,流露出诗人对诸葛亮品德和智慧 的倾慕。
尾联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此联诗人以满腔血泪叙事兼抒情,慨 叹诸葛亮出师北伐,大业未就,就死在军 中。抒发了深深的惋惜之情。诗人对诸葛 亮的慨叹也同时是对自己在国家动荡之际, 未能有所作为的感慨。
练习诵读
诵读本诗(提示:诵读要求)
1理解作品
2读准字音
3读对停顿和节奏
4使出语气和感情
小结
本首诗是杜甫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 武侯祠而作。诗人对诸葛亮的历史 功绩和忠心为国的精神给予热情的 讴歌,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的 悲剧给予高度的同情,同时也借此 抒发自己在国家动荡之际未能有所 作为的感慨。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早年由于不了解世事的艰难,那时, 我遥望着被金人占领的北方,豪情万 丈,气势如山,真渴望一举收复沦陷 的故土。 “书”:国运衰微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曾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瓜洲做通判 时,与朝廷军队一起在雪夜里驾驶着高大 的战船在瓜洲大败敌军,第二年朝廷军队 骑着勇猛的快马,奔驰到西北大散关,赶 走了敌人,收复了大散关。可是参战的两 位将领:张浚次年被罢官,王炎随之也被 调离前方战场,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 “书”:朝纲不振
解
题
• 书: 写 • 愤: 愤懑,悲愤
• 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
千 载 谁 堪 伯 仲 间
出 师 一 表 真 名 世
镜 中 衰 鬓 已 先 斑
塞 上 长 城 空 自 许
铁 马 秋 风 大 散 关
楼 船 夜 雪 瓜 洲 渡
中 原 北 望 气 如 山
早 岁 那 知 陆 世 游 事 艰
书 愤
解释加点的词:
从抒情角度看,“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
“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 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又在这两件往事 上施以笔墨,融情于事,借景抒情。
从语言角度看,全诗感情沉郁,中两联属对工稳,雄放豪迈,
失望却不绝望的悲慨之情跃然纸上。
背诵:
诗歌每联之间是如何自然衔接的呢? 回忆早年岁月---再忆盛年鏖战---转回晚年现状----追慕先贤 业绩
书:渴建功业
从修辞角度看, 此诗中,诗人使用了多种修辞,例如“中
原北望气如山”这句中诗人北望中原,描绘收复失地的壮心 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 !“楼船”二句概括的辉煌的 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 ;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尾联列举诸葛坚持北伐 亦用典明志,通过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 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他们,施展抱负。
重难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重点:理解诗句
难点:领会诗中寓意
首联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此联以设问提起,一问一答。透露诗人对诸 葛亮的仰慕之情,因思人而寻祠,专程来凭吊。
颔联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此联描写祠堂内部景色,表现其荒凉寂静的 特点。句中隐含物是人非的感慨。春色依旧 ,诸葛亮却长眠地下,越发表现诗人敬谒时 的肃穆的心情。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塞上长城空自许 千载谁堪伯仲间 豪壮的气势 渡口 守边御敌的将领(“塞 兄弟,引申不相上下
上长城”,典出《南史·檀道济传》, 南朝宋文帝杀大将檀道济,檀在临死 前投愤怒叱:“乃坏汝万里长 城!” )
1、请问:此诗抒写了哪些愤懑之情? 请结合诗句来谈一谈。 2、你又是如何感知到这些愤懑情 感的呢?(即为:作者是通过怎 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