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
老舍
老舍名言
7.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 亲手挖掘的。 8.没有民族风格的作品,是没有根的花,它不但在本乡本土活不下 去,而且无论在哪里也活不下去。 9.一个作家实在就是个全能的演员。能用一枝笔写出王二、张三与 李四的语言,而且都写得恰如其人。 10.如果不随时注意观察,随时记下来,哪怕你走遍天下,还是什么 也记不真确,什么东西也写不出。 11.熟才能生巧。写过一遍,尽管不象样子,也会带来不少好处。不 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字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 它里面仍弃废稿,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12.“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 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 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 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 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老舍名言
1.真正美丽的人是不多施脂粉,不乱穿衣服。 2.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苦日久不磨, 也会生锈。 3、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 4.作家必须先胸有成竹地知道了人物的一切,而后设身处地的 写出人物的话语来。 5.旧的历史,带着它的诗、画,与君子小人,必须死!新的历 史必须由血里产生出来!
老舍
老舍简介:
老舍(1899年-1966年),京派代表,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 舍予,满族,老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现代著名 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因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笔名有 “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鸿来、舍予、非我等 笔名。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余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二 马》《猫城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 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 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 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 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 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 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 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 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 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 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作家老舍简介
作家老舍简介寄语: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苦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这是老舍先生用一生的经历,告诫我们的。
作家老舍简介分享给各位读者,欢迎阅读。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老北京人(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
笔名有“舍予”、“老舍”。
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鸿来、非我等笔名。
曾经担任山东大学等名校教授。
一生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红旗下》,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满族正红旗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
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贫苦旗人家庭。
一岁半丧父,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
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
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于1918年毕业。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
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
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
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做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
老舍
老舍老舍(1899年~1966年),京派代表,享年66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要一拆为二),满族,北京人。
笔名有“舍予”、“老舍”。
曾经担任山东大学等名校教授。
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
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满族正红旗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它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
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
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
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做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
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
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
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
1930年回到祖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老舍
老舍被毒打后,说:“我相信人民是理解 我的。”当晚拿了本手抄的《毛主席诗词》 出了门。第二天,人们在古城外西北角的 太平湖发现了他的尸体。 死后的第十二年(一九七八年六月),北 京文艺界为老舍先生举行了追悼仪式,骨 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里面只放了一支笔、 一副眼镜、一包茶叶。
二、作品简介
从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三七年写《骆驼祥子》之 前,老舍写了《老张的哲学》( 1926 )、《赵 子曰》(1926) 、《二马》(1929)、《牛天赐 传》、《猫城记》、《小坡的生日》、《离婚》 等长篇小说。另外,还有《断魂枪》、《月牙 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短篇小说。
外国人也喜爱这本书。早在1945年就有了英译 本,1947年巴黎出版了法文本。老舍到美国时, 此书已成为畅销书。至今,小说在全世界已有 二十种左右的外文本,仅次于《阿Q正传》。
外国人评价说:“老舍先生的作品在国际上的 声誉,是仅次于鲁迅的一位。”
1、祥子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第一阶段:“祥子”。
老舍自己非常喜爱《骆驼祥子》,多次谈到这 是他最好的小说。吴组缃回忆,老舍有一次把 一只皮箱放存在他那儿,临走时再三嘱咐不准 别人翻他的箱子。他打开一看,是一本上海新 版的《骆驼祥子》精装本,用四层牛皮纸包着。 1954年老舍对小说进行了较多的修改。粉碎四 人帮以后又有新版。小说还被改编成话剧和电 影上演。
老舍为人正直、厚道、慷慨、好客、坦率、 热情,谈吐风趣幽默,善于团结各种人。 他与民间艺人有深厚的情谊,打拳的、唱 戏的、说书人等三教九流都是他的座上宾, 他自己就会说多种地方话,而且会唱龚 (云甫)派老旦的京戏。在青岛时,他家 里十八般兵器,样样俱全。 抗战期间,他写了不少的通俗文艺作品, 与他多才多艺是分不开的。
老舍
4、虎妞、刘四及其他人物
讨论:虎妞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
①虎妞一个复杂的形象,引起读者 的感情也是复杂的。 具有性格主动性的女性 在中国现代男性叙事中被妖魔化是 相当普遍的现象
虎妞大胆泼辣,有些心理变态,有剥削的不 良品格;又有追求自身幸福的合理愿望有时来自视宗法道德,有时又屈从于礼俗人情
三、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
(一)创作
创作准备比较充分 创作动机的触发是偶然
的 对人力车夫的生活比较
熟悉
“一个拉车的吞的是粗粮,冒出来的是血;他要卖最大的力气,得
最低的报酬;要立在人间的最低处,等着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
击打。”
——老舍
(二)《骆》的内容和人物
1、内容: 通过洋车夫祥子追求
一个挣扎、周旋于不同社会 层次与文化之间的具有多向 意义的悲剧性人物 。
②刘四:残忍霸道、丧失 人性的剥削者形象, 视金钱超过女儿,不 关心女儿的幸福。
③小福子:被侮辱、被损 害的弱女子的形象。
(三)《骆》的艺术特色
1、结构方法 继承我国传统小说的结构方法,以祥子的希望、挣扎、
毁灭为主线,交织成一幅相互关连的军阀统治下的社会 图景,连结各种不同阶级、不同地位、不同命运的家庭 和人物,反映当时的现实。 2、人物描写——着力在刻画其心理状态 3、语言特色——用的是道地的北京话,简洁又朴素。
商。言语是三种:官话,奉天话,山东话。他的……三种; 他的……三种;甚至于洗澡平生也只有三次。”)
《赵子曰》 、《二马》
2、山东时期(1930—1936)走向成熟
代表作《骆驼祥子》 短篇《月牙儿》、《上任》、
《断魂枪》目光移向城市下 层劳动人民及其不幸。 《月牙儿》用一个少女的自 述展开情节,语言比较优美, 心理刻划十分细腻。 《猫城记》
老舍简介
老舍简介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
满族,北京人。
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
老舍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老舍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老舍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老舍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
老舍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老舍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著作书目:《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的代《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骆驼样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残雾》(话剧)1940,商务《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月牙集》(短篇小说集) l948,晨光《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老舍选集》1951,开明《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老舍短篇小说选》19567,人文《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茶馆》(话剧)1958,戏剧《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老舍新诗选》1983,花山《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老舍散文选》1984,百花。
老舍先生的资料
老舍先生的资料老舍先生的资料老舍是近代著名的作家,他的很多的作品都被记录在语文教科书上。
那么,对于老舍先生,各位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老舍先生的资料,欢迎阅读!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
满族,北京人(正红旗)。
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赵子曰》、《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人生经历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
襁褓之中家曾遭八国联军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
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于1918年毕业。
工作经历曾任小学校长(北京东城区方家胡同小学)、中学教员、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师,任教5年。
笔名来历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絜青、絜予等笔名。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文学常识《老舍的简介》
本word文档可编辑可修改
《老舍的简介》
你知道老舍吗?关于老舍,我们也学习了老舍的不少作品,为了增加同学们的文学常识,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老舍的简介,一起来学习下。
老舍的简介由整理,仅供参考: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老舍是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
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他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
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戏剧有《茶馆》《龙须沟》等。
中学课本里有《在烈日和暴雨下》(选自《骆驼祥子》)、《龙须沟》(节选)、《茶馆》(节选)。
(七)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人,著名戏剧家,主要剧本有《赛金花》《秋瑾传》《上海屋檐下》,改编的电影有《林家铺子》《祝福》《春蚕》,优秀报告文学《包身工》。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1966年8月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
以上就是分享的老舍的简介的全部内容,不足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补充并继续支持。
老舍简介
老舍简介老舍(1899-1966),北京人,满族(正红旗),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同时也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出身寒苦,在贫民窟长大,熟悉城市生活,是描绘市民社会生活的艺术大师。
1913年,老舍于考入京师第三中学,半年后转入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7月,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当过小学校长,做过京师郊外劝学所劝学员,担任过私立小学教师国语补习会的“经理”等。
1912年5月发表短篇处女座《她的失败》。
老舍真正开始他的创作生涯是在192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以后。
到1929年夏回国之前,他在英国完成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26)、《赵子曰》(1927)、《二马》(1929)。
老舍于1929年离英返国途中,写出了长篇童话《小坡的生日》。
1930年回国后,老舍先后执教于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到抗战爆发前,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其中《猫城记》、《离婚》与《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
《猫城记》是老舍在“对国事失望”的情绪中写出的寓言式的讽刺作品;《离婚》是通过对北京财政所几个公务员的家庭风波和灰色精神状态的描绘批判社会的作品;而《骆驼祥子》被誉为老舍“作职业写家的第一炮”,是一部描述一位名叫祥子的人力车夫肉体与精神被摧垮的揭示社会黑暗现实的作品。
从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老舍的主要作品有《火葬》(1944)、《四世同堂》(1944-1948)等。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老舍担任了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等职务,并于1951年,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而老舍的代表剧作《茶馆》也是在此期间发表的。
《茶馆》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
1966年,老舍在文革中不忍屈辱,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老舍
1924年,经引荐,老舍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 年 经引荐, 任中文教师,并在那里连续工作了5年 任中文教师,并在那里连续工作了 年。为学习英 大量阅读了狄更斯等名家作品, 文,大量阅读了狄更斯等名家作品,萌发起也要 写着玩玩”的念头。于是,长篇小说《 “写着玩玩”的念头。于是,长篇小说《老张的 哲学》 赵子曰》 二马》相继出手。 哲学》和《赵子曰》、《二马》相继出手。 1930年初,老舍回到祖国,却陷入了对社会现实 年初, 年初 老舍回到祖国, 的忧思愤懑当中。国内军阀割据愈演愈烈, 的忧思愤懑当中。国内军阀割据愈演愈烈,他所 特别关切的京城满族同胞和各族百姓, 特别关切的京城满族同胞和各族百姓,生活凄惨 之至。老舍于当年夏天, 之至。老舍于当年夏天,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 教授,一年后,他围绕济南“五卅”惨案, 教授,一年后,他围绕济南“五卅”惨案,写了 长篇小说《大明湖》。该书未出版,全部书稿即 长篇小说《大明湖》 该书未出版, 在上海“ 二八 事件中, 二八” 在上海“一·二八”事件中,被日本侵略军轰炸引 燃的烈火所焚毁。 燃的烈火所焚毁。1932年,心情极坏的作家,面 年 心情极坏的作家, 对江河日下的国事,愤然写出了长篇小说《 对江河日下的国事,愤然写出了长篇小说《猫城 记》。1936年,老舍辞去了教职,成为了一名 年 老舍辞去了教职, 职业写家” 写出《骆驼祥子》 “职业写家”。写出《骆驼祥子》 。
抗日战争胜利后, 年至1949年,老舍到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至 年至 年 美国讲学并继续写作。 年年底, 美国讲学并继续写作。1949年年底,老舍回 年年底 到祖国,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北京。 到祖国,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北京。面对人 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到处欣欣向荣的局面, 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到处欣欣向荣的局面,他 格外激动,马上提笔写作《龙须沟》 格外激动,马上提笔写作《龙须沟》等剧作 。 年代老舍创作的作品中, 在50年代老舍创作的作品中,三幕话剧《茶 年代老舍创作的作品中 三幕话剧《 是最为重要的收获。 馆》是最为重要的收获。
老舍简介
老舍简介一、基本信息中文名舒庆春外文名Colin 、Lau Shaw国籍中国民族满族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899年2月3日逝世日期1966年8月24日职业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毕业院校北京师范学校信仰基督教主要成就新中国第一位获得“”称号的作家代表作品《》《》《》笔名老舍,絜青,鸿来,非我字舍予二、人物生平个人经历老舍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
父亲是一名的,阵亡在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
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
1908年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
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
1921年,在《海外新声》上发表《她的失败》的白话小小说,署名舍予,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老舍的最早的一篇作品,仅有700字。
]1922年,受礼加入基督教,后在教国文,并在北京教育会、北京地方服务团工作。
在此期间,他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同时还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
1923年,在《南开季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4年,赴英国,任(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师。
在英国期间,老舍曾使用Colin C. Shu这个英文名字(应为其基督教教名)。
1926年,在《》上连载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第1期署名“舒庆春”,第2期起改“老舍”。
此后三年继续创作,在英国共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三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7]英国的教书生涯使老舍成为一名合格的作家。
1929年夏,离英回国,在新加坡直流半年,任中学教员。
1930年,回国任教授,边写作边教学。
1931年,与女士结婚,同年发表长篇《》。
现当代文学——老舍
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曾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成名作(1926-1929)《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亦称“旅英三长篇”奠定了老舍幽默小说家的地位,继承了五四启蒙主义的文学传统,也继承了鲁迅批判国民性的主题。
鼎盛期(30年代中期):《骆驼祥子》《猫城记》《月牙儿》《断魂枪》《柳家大院》等。
《离婚》《牛天赐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
40年代: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鼓书艺人》《火葬》等建国后:第二次创作高峰,话剧《龙须沟》《茶馆》,长篇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未完)。
老舍笔下的市民社会(一)老派市民老舍笔下最丰满、生动的形象系列。
总体文化背景: “衣”者心态。
特点:善良、热忱、迁腐、保守、落后。
代表人物形象: 《二马》中的老马; 《牛天赐传》的牛老者;《四世同堂》的祁老太爷、祁天佑父子;《离婚》的张大哥、老李。
(二)新派市民老舍笔下讽刺性鲜明的一类背景特征:中国城市资本主义和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市民阶层文化意识变得驳杂;1、恶少型洋奴:殖民地中国的产物,受西方资本主义观念影响;唯利是图、道德沦丧、寡廉鲜耻、行径卑劣《离婚》小赵、《赵子曰》欧阳天风等2、洋派青年:向往西方物质文明,对西方进步思想缺乏深刻理解;只取皮毛美化自己、装点门面。
《离婚》:张天真,《牺牲》:毛博士,《善人):穆女士等(三)城市贫民在老舍“市民世界”里占有特殊位置集中体现了老舍与下层人民深刻的精神联系突出表现了老含艺术的批判性:具有浓烈的悲剧性《骆驼祥子》祥子、小福子;《月牙儿》“我”与母亲;《四世同堂》小文夫妇、小崔等《月牙儿》:两母女相继沦为暗娼的故事月牙儿的多种功能:主人公缺憾人生的象征;表现主人公不同时期的心境;串联小说结构。
散文诗型小说:第一人称“我”叙述,抒情性强,具有感染力。
(四)理想市民带有浓重理想色彩、与老含所受市民文学熏陶有关。
老舍
因此“京味”首先表现为取材的特色。另外,体现 在作家描写北京市民庸常人生时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 的揭示。老舍用“官样”一语来概括北京文化特征, 包括讲究体面、排场、气派,追求精巧的“生活艺 术”,讲究礼仪,固守养老扶幼的老“规矩”;性格 懒散,苟安,谦和,温厚与懦弱等等。这类北京文化 的“精魂”渗透在老舍作品的人物刻画、习俗的描绘、 气氛的渲染之中。 老舍对北京文化的情感是复杂的:这里既充满了对 “北京文化”所蕴含的特有的高雅、舒展、含蓄、精 致的美的不由自主地欣赏、陶醉,以致因这种美的丧 失、毁灭油然而生的感伤、悲哀,以及若有所失的怅 惘,同时也时时为“文化过熟”导致的柔弱、无用而 惋叹不已。
在这些人身上,老舍所提示的是一种 深刻的多重悲哀,阻止社会进步的障碍 并不是来自于个别人的道德败坏活恶劣 品质,而是一种弥漫与渗透于整个社会 和民族肌体的习惯。 老舍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 的精神病态,从而实现他对北京文化乃 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
新派市民:是老舍嘲讽的一种新潮而又 浅薄的角色。老舍与许多同时代的作家 不同,在批判传统文明落后的同时,对 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持非常谨慎的 以致排拒的态度。 如:蓝小山、丁约翰、张天真、祁瑞丰、 冠招娣等。
这类人物大都是以最大的代价和最低 的条件求得生存而不可能的形象。恶浊 的社会环境,传统文化意识的落后,一 点一滴地、残酷滴剥蚀了他们身上的善 良美德,朴素的人生追求,将他们性格 扭曲,使之人性堕落,最终从肉体到精 神都彻底遭到毁灭。
城市贫民悲剧——《骆驼祥子》
祥子: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都市个体 劳动者(人力车夫)的典型。祥子是一 个具有骆驼般积极性格和坚韧的车夫形 象。勤劳、纯朴、诚实、善良,具有中 国传统的“劳力者得其食”的观念。但 这一切,在现实的社会环境重压下,祥 子丧失了所有的美德,最后成为了“一 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祥子的性格塑 造是围绕祥子的生活目标——车,即在 买车丢车、买车丢钱、买车买车的情节 中完成的。
老舍(现代话剧、电影编剧)人物简介
• 将西方戏剧元素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对后世的影响
• 老舍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与风格
•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启示
06
老舍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老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20世纪初期开始关注老舍的研究
当代老舍研究
• 老舍的作品发表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与研究
• 当代老舍研究涉及到老舍的生平、创作、思想等方面
02
《骆驼祥子》
• 1936年发表,以一名人力车夫为主人公
• 揭示了社会黑暗对个体的压迫与摧残
• 语言质朴、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03
《龙须沟》
• 1950年发表,以北京龙须沟为背景
• 反映了旧社会城市贫民的生活状况
• 语言生动、感人,具有强烈的社会价值
老舍话剧的主题与思想内涵
揭示社会矛盾
• 老舍的话剧作品揭示了社会矛盾的根源
• 老舍的作品为后世戏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经验
• 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对后世戏剧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老舍的电影编剧成就
老舍的电影编剧代表作品及特点
《茶馆》
• 1948年担任电影《茶馆》的编剧
• 将话剧《茶馆》成功改编为电影
• 电影语言简练、生动,保留了话剧的精华
《龙须沟》
• 展现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
强调民族尊严
• 老舍的作品强调民族尊严,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 倡导民族精神,激励人民为国家的独立与尊严而奋斗
老舍在电影编剧领域的地位与
影响
-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编剧
- 老舍的电影编剧作品具有鲜
明的个性与风格
- 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老舍资料
名言列举
1.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 磨,也会生锈。 2.熟才能生巧。写过一遍,尽管不像样子,也会带来不少 好处。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 3.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许就能成个好作家了。 4.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 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5.没有民族风格的作品,是没有根的花,它不但在本乡本 土活不下去,而且无论在哪里也活不下去。 6.一个作家实在就是个全能的演员,能用一支笔写出王二、 张三与李四的语言,而且都写得恰如其人。 7.最伟大的牺牲是忍辱,最伟大的忍辱是反抗。 8. 北京的春风能把春天吹跑。 9.生命是不容易得来的,也不能轻易地舍掉。
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 旗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 家。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8年中华全 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 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曾因创作优 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 称号。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 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 终年67岁。其夫人胡絜青(1905-2001)。
老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最突出的 是用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体现他强烈的 民族自尊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并且在老舍 的自我小传中,依然满是嘲讽的嘲笑自己知 识的浅薄更体现出了他热爱生活,希望自己 的知识量步步高升,学无止境的美好精神。 他让我觉得作为一名大学生热爱生活,不断 学习,不断奋斗,是很重要的。
生平事迹
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 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 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 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 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 长篇小说《赵子口》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 一的地位。 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 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等长篇小说, 《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 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 他担任 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 国政协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躏辱投湖自尽。 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象 征性的骨灰盒里面,放着老舍使用过的钢笔、毛笔、眼镜、一支手 笔、一筒茉莉茶花和一小片被保留下来属于他的血衣残片。墓上, 墨绿色花岗岩左下角有一副老舍浮雕铜像,围绕铜像刻着几道水波 溅起的涟漪,两边汉白玉矮墙,一边以菊花做成浅浮雕为背景,上 面刻写着老舍抗战爆发前所写的《入会誓词》中的一句话:“文艺 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老舍
作家简介老舍(1899.2.3-1966.8.24),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因《龙须沟》而得名)、戏剧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满族正红旗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
“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
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贫苦旗人家庭。
一岁半丧父,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
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
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于1918年毕业。
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他笔名还有舍予、絜(xié)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
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
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
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
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老舍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他自己说:“我终年是在拼命地写,发表也好,不发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笔。
”正因为如此,他勤奋笔耕,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大量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曾经担任齐鲁大学等名校教授。
一生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红旗下》,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其中《茶馆》极为著名。
关于老舍
老舍(1899—1966年),本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他出生于北京一个旗人家庭,父亲因抵御八国联军而殉国,母亲含辛茹苦抚养他长大。
老舍家贫,幼年因获满族贵族的资助,才得入私塾读书,后考入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完成了五年学业。
1918—1922年间,毕业后的老舍先后任国民小学校长、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和天津南开中学教员。
1924年秋,老舍应聘到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讲师。
这里为写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他有了创作的冲动。
在伦敦四年多的时间里,《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长篇小说先后问世。
这些作品以活泼文风和嬉笑怒骂的人生态度,为文坛刮来了一股清新的风。
1929—1937年,老舍回国,先任教于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大学,后专职写作,期间共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成为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奠基人之一。
七七事变后,老舍投入抗战洪流中。
他在这段时期创作了七个话剧剧本、两部长篇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和一部长诗,向抗战献礼。
1946年3月,老舍赴美讲学,后因国内内战爆发而滞留,不得已在美完成了《四世同堂》的第三部和《鼓书艺人》。
1949年,老舍喜悦地回归祖国怀抱。
出身贫寒的他深知民众需要,开始了自己的剧作创作时期。
十六年下来,他一口气写了26部戏剧,成为新中国主要的剧作家,很受观众爱戴。
但厄运却悄悄走来。
文革初期,老舍被当成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遭到批判、蹂躏。
1966年8月,不堪受辱的老舍投湖自尽。
老舍一生都在探索各种文艺形式,曾写过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堪称是位文学多面手。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名气最大的一部,心理描写细腻,文字浅白,是白话文中的上佳作品,为老舍带来了世界的声誉;《猫城记》大胆揭露国民劣根性,被翻译成多种外文,知名度仅次于《骆驼祥子》,被誉为世界三大讽剌名著之一;《四世同堂》是最长篇的百万巨著,由七七事变写到抗战胜利,恰似一部抗战的人生百科全书。
老舍是位擅写悲剧的能手,在他的众多悲剧中,《月牙儿》中的母女和《我这一辈子》中的巡警堪称男女悲剧主角之最,极具震撼力。
老舍原名是什么_老舍字什么
老舍原名是什么_老舍字什么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那你知道老舍原名是什么吗?为什么要叫老舍?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老舍原名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老舍原名是什么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以及话剧家,他在文艺学坛之上仿若巨星,对文学圈的贡献以及中国未来的文化教育有了相当高的贡献;老舍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位众所周知的小说家,不过,绝大多数人都不会知道老舍原名又叫什么。
老舍原名舒庆春,这是他的父母亲为他而取得,庆春并不是空有着其名,其中也包含着一些含义,当时老舍出生在末冬之季,刚好春天就要到临,老舍的父母就为他起了这个名字,代表着迎接春天的意思,又象征着美好,他的父母希望他有一个像春天一样美好的前途,不过,老舍的未来也正像是他的名字一般,迎接了一段又段人生的辉煌。
舒庆春在上学之后就为自己改名为舍予,他巧妙的将自己的姓名拆开,就成了舍予,意思为忘我,也表示他想做到忘我的境界,后来在发表了自己第一部小说之后他才开始用气了老舍这个名字。
舒庆春这个名字虽然并没有老舍出名,但是它的舒字姓在当时还是非常少见的,因为老舍其实是一位满族人,扩展到他的祖祖辈辈之上,他的祖辈姓氏其实是舒穆禄,因为家族的争锋,到了舒庆春父亲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分裂了,舒庆春的父亲被分了出去,后来干脆就叫一个舒字,也多亏了老舍父亲这一代,才有了后来的老舍这个名字,舒庆春这个名字并没有被抹去,而是和着名字的人一起长留人心。
老舍字什么忘我境界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文学中要做到忘我岂是如何的困难,有些人可以为了写作或者是画一幅画几天几夜的不眠不夜,不吃不喝,他们把所有的精神力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创作之中,这就是忘我的精神。
文学界中就有这样的名如其人的人,这个人就是老舍,那么老舍字什么呢?老舍的字就是舍予,其实这个名字取得十分的巧妙,两个字合在一起又刚好是老舍的姓氏,舒字,老舍的原名其实就是舒庆春,这是他的父目录为他取得名字,其意义就在于老舍出生在快要开春的时候,庆春就是欢庆春天的到来,意味着老舍的父母希望老舍会有一个美丽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
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它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
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
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
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
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
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
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
1930年回到祖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1925年,老舍第一个长篇《老张的哲学》问世,作品取材于老舍在北京教育界任职时的经历。
小说揭露了北洋政府统治下,教育界的黑暗和混乱,在艺术上表现出幽默的艺术风格。
1934年夏到青岛山东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
1936年夏辞去教职,专事文学创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重庆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任常务理事、总务组长,并组织出版会刊《抗战文艺》。
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写作。
1949年底返回北京。
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剧协和中国曲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
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
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标志着老舍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达到了他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
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
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
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
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