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问题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对 我 国 的 经 济 产 生 了深 刻 的 影 响 , 我 国 外 部 经 济 形 势 严 就 业 观 念 , 没 有 大 众 化 的 就 业 观 念 ,大 众 化 的 高 等 教 育
峻 , 沿 海 地 区 一 些 以外 向型 为 主 的 企 业 对 大 学 毕 业 生 的 绝 对 不 能 持 续 下 去 , 所 以 这 就 要 求 就 业 观 念 要 发 生 变 需 求 依 然 有 限 。 这 些 因 素 就 使 目前 大 学 毕 业 生 面 临 的 就 化 ”现 在 的 就 业 生 态 是 “ 多 粥 少 ” , 大 学 生 择 业 要 僧 业 环 境 和 形 势 更 加 严 峻 , 就 业 压 力 更 加 突 出 ,就 业 竞 争 求 必 须 降 低 , 才 能 保 持 一 颗 良好 的 择 业 与 从 业 心 态 ,及 更 加 激 烈 。 据 报 道 ,截 至 2 0 年 7 1 , 我 国 高 校 毕 业 时 、 顺 利 地 找 到 第 一 份 工 作 。 但 是 ,就 目前 来 看 , 许 多 09 月 日 生 就 业 率 只 达 到 6 % 大 学 生 就 业 难 成 为 当 今 社 会 的 一 个 大 学 生 依 然 存 在 “ 而 优 则 仕 ” “ 书 做 官 论 ”等 精 英 8 。 学 读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公安厅印发《关于解决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公安厅印发《关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有关问
题的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招工与就业
【发文字号】晋人社厅发[2009]35号
【发布部门】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公安厅
【发布日期】2009.08.17
【实施日期】2009.08.1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公安厅印发《关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有关问题的办法》的通知
(晋人社厅发[2009]35号)
各市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公安局:
为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09]64号)精神,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公安厅制定的《关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有关问题的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山西省教育厅
山西省公安厅
二OO九年八月十七日
关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
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有关问题的办法
一、档案转接。
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应建立健全职工档案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依法取得职工档案管理资格。
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按以下办法办理档案转接手续。
(一)具备职工档案管理资格的企业,将高校毕业生档案直接转入企业,由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机构统一管理;
(二)不具备职工档案管理资格的企业,可委托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所属的公共就业服。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现状分析与对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现状分析与对策随着中国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化,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其中就业问题一直是广大毕业生最为关心的话题。
面对招聘的不确定性、求职困难度的提高和职业压力的增大,高校毕业生找工作需要做出更加努力的努力和更加明智的策略。
现状分析:首先,当前就业市场需求与就业人数存在不匹配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新兴职业的数量和质量需求,与大多数高校培养的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不完全一致。
大量的毕业生无法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等某些专业的毕业生,他们面临更加严峻的人才市场。
其次,毕业生的求职能力和职业素质较低,他们对社会生产和市场环境缺乏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加之大学本科课程结构单一、理论教育居多,而工程实践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相对不足,毕业生成长为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第三、毕业生的职业意识和人生观不够成熟,只关注个人短期经济利益,缺乏长远规划和职业发展意识。
很多毕业生往往盲目追求大型国有企业,忽略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这直接影响到就业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平衡。
第四、同时,就业机会获取渠道和方法相对单一,大多数学生依靠招聘会、就业网站、内推、猎头机构等渠道获取就业机会,但这些方式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毕业生被动接收招聘信息,缺乏主动发现和掌握瞎拐弯、带薪实习、拥有闲暇时间做自己的项目等方式,是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增强找工作的主动性。
对策建议:针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需要采取以下对策:首先,不断调整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战略,根据社会需求和职业市场需求,积极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积极实施实训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职业导向和行业导向的教育和培养,以实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为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加全面和贴合的帮助和支持。
其次,拓展就业渠道和多元化求职方式,加强职业导向和周期导向的就业指导和咨询工作。
大学生在学期间就应该针对未来的工作领域进行较为详细的规划,预约对应领域的职业导师或校内就业指导中心进行面对面思考、引导和咨询,并尽早收集行业信息,不仅与行业协会或商会联系,还可以通过老师引荐、同学推荐、实践机会自行获取就业机会,提高大学生主动拓宽就业机会的能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短板分析与改善对策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短板分析与改善对策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扩招政策的实施,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也变得愈发严峻。
然而,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其就业短板逐渐凸显。
本文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短板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旨在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短板分析1. 就业观念不合理部分高校毕业生存在就业观念不合理的问题,过分追求名校、大企业,对于中小企业、基层岗位缺乏足够的认可和尊重,导致就业机会受限。
2. 缺乏实践经验在校期间,部分学生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导致毕业后无法胜任实际工作需求。
3. 就业技能匮乏部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发现自身缺乏必要的就业技能,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4. 求职能力不足一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简历制作不规范、面试技巧欠缺、职业规划不清晰等问题,影响了他们的求职成功率。
5. 行业了解不够部分毕业生对于各行各业的情况了解不足,缺乏对就业市场的准确把握,导致选择岗位不当,错失合适的就业机会。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短板改善对策1. 加强就业指导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鼓励他们多渠道寻找就业机会,提升就业成功率。
2. 注重实践教育高校应加强实践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增加就业竞争力。
3. 强化职业技能培养高校应结合专业特点,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就业技能水平。
4. 提升求职能力高校可以开设求职技巧培训课程,帮助学生规范简历、提升面试技巧、进行职业规划,提升他们的求职能力和成功率。
5. 拓宽就业渠道高校可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拓宽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加强对各行业就业市场的调研,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岗位。
结语:高校毕业生就业短板的存在是一个长期而严峻的问题,需要高校、社会和学生共同努力来解决。
大学生就业难情景下的中小企业人才战略研究
管理 人才 、 发人才 、 研 国际性人 才十分 缺乏 。
国 内 对 大 学 生 就 业 难 下 中 小 企 业 人 才 问题 的 研 究 主 要 集 中 在 中 小 企 业 整 体 性 战 略 与 具 体 性 战 略 方 面 。在 整 体 性 战 略 上 , 要 从 劳 动 需 求 市 场 和 就 业 主 政策 、 中小 企 业 的 制 度 和机 制 、 等 教 育 的 人 才 培 养 高 和 大 学 生 自身 观 念 等 方 面 分 析 了影 响 中小 企 业 吸 纳 大 学 生 就 业 的 因素 , 从 这 些 层 面 分 别 提 出 了解 决 并 问题 的 思 路 与对 策 。 在 具 体 性 战 略 上 , 要 涉 及 口] 主 以下 三 个 方 面 :1 大 学 生 对 中 小 企 业 择 业 价 值 观 的 ()
大学生 员工 的流失 。
年 的 6 1万 人 。 而 其 就 业 率 持 续 走 低 : 0 1年 到 1 20
20 0 9年 就 业 率 依 次 为 9 、 0 、 0 、 3 、 0 8 7 7
7 . 、O 、 1 、 1 、 0 。1 学 生 就 业 难 已 2 6 7 % 7 7 7 l 大 ]
21 0 1年 3月 第 2 9卷 第 1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会科学版) 社
J u n l fTay a i e st fTe h oo y( 0 ilS in e i o ) o r a i u n Un v r i o c n l g S ca ce c s Ed t n o y i
M a .2 1 r O1
V0 . N o 1 29 .1
大 学 生就 业难 情景 下 的 中小 企业 人 才 战略 研究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措施)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措施。
1、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化体制改革,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1) 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就业。
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人才,这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
另外,政府要积极为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开辟常年性、规范化的渠道,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为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
(2) 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利用准确、高效、全面的收集、筛选、分析评估2、用人单位要按需择人,合理置换冗员(1) 要根据需要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
用人单位要转变选人观念,按需择人。
高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科研、技术开发的人才,中低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具体使用操作方面的人才。
只有合理地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才会满足用人单位各个层次对人才的需求,使得各类人才都有用武之地。
(2) 要加强人才储备,合理置换冗员。
企业是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主力军,尽管许多企业面临着人员过剩的问题,但高层次人才仍显不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企业竞争力低下。
因此,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加强人才储备,调整人才结构,同时置换不能适应自身发展的冗员,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
3、高校要适应市场办学,改革现有的教育模式(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要。
高校必须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就业形势及各专业人才需求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确定自己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大力发展社会需求量大的特色专业。
(2)高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认真抓好培养人才的质量关,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人才培养模式。
新形势下,高校就应转变教育观念,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以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为目标所向,变重成绩为重综合素质,变灌输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变课堂式教育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分阶段,分对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浅析如何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着高等教育大众化 的实现 , 以及我 国经济体制 改革 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 毕业生就业也呈
现 出结构性 矛盾 ,0 0年 毕 业 的 6 0万大 学 生 的就 21 5 业 面 临着严 峻 的挑战 。如何 有效 化解 就业 市场 的两
国家 、 社会 、 高校 各 方 的努 力 , 高校 毕业 生 就 业 工作 取得 了积极 效果 。据统 计 , 业 生 就业 流 向单 位 主 毕
要组 成如 图 1 示 : 中 7 % 左 右毕 业 生就 业 出路 所 其 0
三 、 基层 就 业 的可 行 性 、 要 性 分 析 到 必
在 新 的经 济形 势 下 , 目前 大城 市 吸 纳 高校 毕 业 生 的 岗位基本 饱 和 , 中小 城 市 和基 层 是 吸 纳毕 业 生 就 业 的主渠道 。各地 政府 相关 部 门要 鼓励 高校毕 业 生 积极参 加社 会 主义 新农 村 建 设 、 市 社 区建 设 和 城 应 征入伍 。大 力开 发适合 高校 毕业 生就业 的基层 管 理 和服务 岗位 , 加大 基层公 共服 务 岗位 的供 给 , 引 吸 更 多 的高校毕业 生 从 事 社 区工 作 , 导 高校 毕 业 生 引
积极 思考和探 索的新课 题 。高校 毕业 生 出路 主要 有 出 国深 造 、 学 、 公务 员、 升 考 应征 入伍 、 多渠道 就
业、 自主创业等途径。本文重点从 引导和鼓励 高校毕业生到城 乡 基层、 中西部地 区和 中小 Nhomakorabea业就业
创 业 角度 进行 研 究。通 过分析 我 国现 阶段 的 国民经 济发展 现 状 与 高校 毕 业 生 的就 业情 况 , 出毕 提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及对策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虽然不同地区、不同学科、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各不相同,但总体来看,就业难、就业压力大已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
面对这个问题,学界、政府和社会都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为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就业形势的压力与变化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
首先,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远远超过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导致供过于求。
其次,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变化,高技能人才和技能人才缺口渐渐扩大,而中低收入人群的职位则越来越多,使得毕业生进入市场的门槛更高。
此外,全球化的影响也使得就业市场更加变化多样化,毕业生需要适应更多元化的工作环境。
研究和探索的方向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学界、政府和社会都在作出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学界主要通过开展相关研究,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和建议。
政府方面则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和机会。
社会则通过各种渠道,为毕业生提供更加详实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机会。
研究方面,学界主要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多方位、深度的分析研究。
例如,从就业市场结构、就业市场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分析就业问题;从毕业生就业意愿、就业压力来源、择业观念等方面剖析就业问题;从政策法规、政策效应、政策落实等方面评价就业政策等等。
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政府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中扮演了比较重要的角色。
通过财政投入、政策措施等来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和机会。
最近几年,政府的就业政策不断优化,重点措施如下。
一是加大公共就业服务的力度,全面推行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
二是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专项行动计划,扩大就业岗位需求和供给。
三是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鼓励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四是支持创业就业,给予创业补贴、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五是完善就业保障体制,建立完善的就业失业保险制度,保障就业者的权益和利益。
社会扮演的角色社会各界也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中重要的成员。
中小企业竞争情报人才需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供给的关系研究
企业的战略决定企业的成败 , 全球化条件 下的企业必须 制 定正确的战略方 向,而优质 的竞争情报能为正确 的战略 决策提
供支撑, 这就需要有优秀 的竞争情 报人才 。 所 以, 竞 争情报人才
需求是一种战略需求 。 3 . 竞争情报专业人才 需求是中小企业 的一种持续的需求 市场经济是开放的、 动态 的, 竞争是持续 的, 竞 争情报工 作
企业 竞争情报 工作提供政策、 资金 、 服务平 台等方面的支持 , 刺 激中小企业人才需求,提高有效需求能力。高校应 当培 养真正 符合需要的竞争情报人才 , 使 中小企业有才可招 、 招有所用 、 招
有所 值 。
三、 促使高校毕 业生成 为中小企业竞争情报人才, 有效解 决
竞争情报 人才供给问题 近年来,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招聘难的矛盾 日益突 出。 究其原因, 政府在与扩招相配套 的改革措施不到位, 优质教育资
高等教育改革 , 使高等教育 向内涵方 向发展 , 培 养适应社会需求 的人才队伍 。 ( 四) 开创高校与中小企业合作 , 提高教育质量和竞争情报 人才供给水平 竞争情报专业人才是典型 的复合型人才 , 要求 具备 一定的 专业背景 、 较 强的学习能力 、 人际沟通能力 、 信 息分析能力和战 略 思维 。这就要求高校进行教学 改革, 与企业合作 。
( 二) 解 决有效需求不足 的问题 , 中小企业 、 政府 、 高校等 均
要 发 挥 作 用
二、 中小企业的竞争情报人才需求分析
中小企业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 岗位 , 极大地活跃 了市场 经 济 。在经济活动 中, 中小企业的竞争情报 活动应该异常活跃 , 中 小企业应 该是竞争情报 人才 分布最多 的地方 。 但 从现实情况看 ,
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对策
政策 咨 询 、求职 登 记 、就业 服 务指 导 、
档案 管理 、社会 保 险关 系等 “ 条 龙 ” 一
[] 4 官万武 . 大 学生就 业难 原 因及 论
其对策[]出国与就业 ,0 0 2 ) J. 2 l (2
服务 ,开通方便 、快捷 的通道 ,搭建 一 个更多 、更广 的就业信息来 源平 台。 第三 ,各地人 才机构 需为 失业 的高 校 毕业生 专 门创 建一个相 应 的人才资 源 库 ,建立 未 就业 高校 毕 业生 登记 制 度 ,
达成 一致 ,实现人 职匹配 ,从 而充分促
五 ” 项课 题 (0 C 4 ) 立 29 10
【 者简 介 】 作 刘
莉 (92 ) 17一 ,女 ,
体化 服务 。
( ) 三 鼓励 高校毕业生到 中小企业就业 各类 中小企业 是高 校毕 业生就 业 的
广 西忻城人 ,广 西建设职业技 术 学院招
企业 下 岗职工人数有所 增加 ,他 们经过
【 关键词 】 高校 应届毕业生 就业
影响 因素 对策
到基层 、农村 以及 欠发达 地区工作 ,对 于待 遇不 高 、工作 环境不 理想 的职 业也
不愿 意去尝试 。如今未找 到工作 的大学 生 中有 不少人还 在观望 ,想找一个 工作
【 中图分类号】G 【 文献标识码】A
举办一 些高校 毕业生 专场招 聘会 ,有针 对性 地 邀请 符 合要 求 的用 人单 位参 加 , 从而提高高校毕业生 的就业成功率。 第二 ,公共 就业服 务机构 应为 高校
毕业生 提供免 费培训 、职业 介绍 、就业
教 育科 学类研 究生 学术论坛 论 文集 [ . c]
21 00
中小城市促进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问题研究——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
中小城市促进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问题研究——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一、概论青年人口,尤其是高校毕业生这一接受了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群,是现代城市的重要人力资源。
一个城市如果能够吸引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在本地就业,那么这批毕业生在安家立业过程中如结婚、买房、购车、子女教育、医疗等各方面的消费,将对地方的经济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近年来,我国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人才,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已经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抢人大战”日趋激烈。
一、二线大城市凭借自身在财政、环境、发展潜力等诸多发面的优势“强者恒强”,三、四线中小城市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已明显处于不利地位。
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生育率持续走低的现实情况下。
部分城市人口都已进入负增长状态,如果没有抓住目前的窗口期吸纳人才,那么在未来的城市竞争中必将失去发展潜力和发展动力。
目前,吉林省四平市就面临着这样的严峻局面。
二、四平市经济与人口概况四平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与辽宁省接壤,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较少,经济基础薄弱。
曾经是重要的农业机械生产城市,也是具代表性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
根据吉林省统计局和四平市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四平市地区生产总值526.6亿元,仅占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12311.32亿元的4.28%,在全省9个地级市排名中位列第6,排位靠后。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吉林省均值为3.34万元,而四平市均值为2.93万元,相当于吉林省平均水平的87.72%。
根据四平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总人口为1814733人。
与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大幅减少了477487人,十年间下降20.83%,年均减少2.31%。
0—14岁人口为214768人,占11.83%,下降1.41%;60岁及以上人口为444307人,上升11.42%,占24.4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06398人,上升8.96%,占16.88%。
中小企业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的良性互动
中小企业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的良性互动刍议[摘要]中小企业发展与大学生就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的课题,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经济发展中最活跃、最具潜力的经济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
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就业,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改善中小企业人才结构,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小企业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的协同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大学生就业良性互动[作者简介]朱慧芹(1979- ),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江苏徐州 221140)曹计划(1979- ),男,江苏徐州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讲师、高级职业指导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和思想政治教育。
(广西桂林 541004)[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2-0084-02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经营范围涉及领域甚广,几乎涵盖国民经济所有行业和领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增长的主要推动者,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小企业也是解决就业的主要力量,据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75%以上,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新的就业增长点和突破点,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
但目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人才匮乏的发展瓶颈。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如何搭建中小企业与人才完美结合的桥梁,实现两者良性互动与协同发展,是从实现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解决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的关键。
一、中小企业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经营范围广,发展势头良好,机制灵活,成长迅速,人才需求量大,为大学生就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阵地,对扩大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高科技中小企业的不断涌现和飞速发展,需要以知识为基础,以创新为手段,为大学生充分发挥知识和技术的优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0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OO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一、00后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环境和现状一是随着高校多轮扩招,本科生数量逐年递增。
以2023年为例,高校毕业生数量高达1158万,加之前几年疫情冲击下,往届未就业、慢就业和失业的大学毕业生“抢保碗”,致使00后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二是后疫情时代,国际环境动荡,全球经济疲软、增长乏力,就业市场需求缩减,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岗位减少。
大型民营企业为求自保,调整人员结构大量裁员,在减少工作岗位的同时,社会人士加入招聘大军中,无疑增加了00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三是招聘渠道存在障碍,中小微企业由于和求职者信息不对称、招聘渠道不畅,各类招聘网站里就业信息鱼龙混杂,导致招聘企业与高校毕业生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错配,企业招不到人,学生找不到工作。
四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
高校在专业培养、课程设置等环节更新慢,跟不上市场的要求,学生找到工作后,需要重新学习工作内容,导致很多企业不招应届生;部分高校就业创业方面的课程,更多停留在“三尺讲台”的教学上,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就业工作缺乏顶层设计,各部门存在信息差,没有打好配合;推送就业信息大水漫灌,精准指导能力不足,造成学生不能客观准确地对就业信息进行判别,影响学生的职业决策。
二、OO后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部分毕业生自身认识不清,眼高手低,很难适应企业的用工岗位需求。
据调查,00后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更关注工资和福利待遇,把钱多事少离家近,作为职业理想,对工作挑挑拣拣,宁做“小白领”,不当“大蓝领”,缓慢就业逐渐向就业困难靠拢。
慢就业、懒就业现象普遍。
由于疫情导致失业等负面新闻的影响,00后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更青睐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相对稳定的“铁饭碗”,没有找到就继续考公、考研。
00后大学毕业生在家境方面相对好于往届毕业生,许多00后大学毕业生坦言没有生存压力,父母也不着急让子女赚钱养家,鼓励子女考公、考研,一战没有上岸,就鼓励全职二战。
影响中小企业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与对策
程 , 以依据科学 的考核结果 对员工进 行全方位 的激励 , 难 企业多 以晋升 、 加薪 和奖金作 为激励手段 , 对充分 调 动员 工的积极性 、 主动性及潜 能不利 , 也不利 于员工积极 参与管理 。最 后 , 企业文 化 , 以形成 对人才 的 缺乏 难
・
15 0 ・
向心 力 。 目前 大多数 中小企 业不注 重企业 文化 的建 设 , 工缺乏共 同的价值理 念 , 员 没有企 业认 同感 , 往往造
就业 。另外 , 人力 资源管理机 构与人员 配备不足 。很多 中小企业 , 其是实行 家族化管理 的 中小企 业 , 尤 人力 资 源配 置是用 亲人而不是用 强人 , 因人 设 岗而 不是 因岗设人 , 理 的人 才选拔机 制和优胜 劣汰的竞争机 制 尚 合
未形成 , 削弱 了中小 企业 内部凝 聚力 , 人力 资源利用 效率低 下 , 而大量 的平 庸之 辈 占据着关键 岗位阻碍 着人 才 的脱颖 而 , 秀的 员工晋升机会 不大 , 优 晋升周期 过长 , 将造成 大量高 素质 、 这 高层 次人才 的流失 。其次 , 中小企业 内部管理 制度不完 善 , 组织结 构不合 理 , 从而 导致员工 无所适从 , 不知道 怎样 做才符合 企业 的要求 。 由于没有 明确 的规 则标准 , 员工 即使在努 力工作 , 也难 以获得 企业 的认 可。再 次 , 缺乏 长期有效 的薪酬 与激 励机制 。 中小企业 , 在 员工 的报 酬一般 是采用基 本_ 加效益工 资的办法 , 丁资 这对 于一 般员工效果 可能 比较 好 , 或者在 企业发展初期 没有太 多不足 , 随着 企业 的发展和人 才结构 的复杂化 , 对核 心员工来说 , 报酬不仅仅 是 种谋 生手段 ,更是 一种人们 的 自我满 足和 自尊 的需要 。 由于缺乏 较为完备 的绩效考 评指标体 系下 , 不重 视企业 文化建设 , 注重企业 形象宣 传 , 不 使整个社 会尤其是 身处校 园 的大学 生很难 对其有 比较 深入 的了解 。特别是 部分 民营 中小企 业在缴 纳社会保 险 、 医疗保 险 、 住房公 积金等 方 面都 存在着 很大问题 , 欠缴和采取 各种方法 逃避 的现象时有 发生 , 都直接影 响毕业生选 择到 中小 企业 的 这
中小企业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障碍分析
些 问题 : “ 人格化 ” 管理特征 明显, “ 家族 化 ” 、 “ 个人集权 化 ” 管 才 供 应 出现 了供 过 于 求 的尴 尬 境 地 , 这 主 要 是 高 校 培 养 出 来 的
理的负面影响 比较严 重, 人才存 量少, 流动性大 , 缺 乏长远科 学 毕业生存在地 区结构 、层 次结构和专业结构上的结构性矛盾 ,
随 着我 国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不 断完 善 , 中小 企 业 也 竞 争 机 制 , 使得人 力资源使 用效率低 下, 影 响 了 优 秀 员 工 的 晋
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 尤 其是其具有的灵活性赢得 了更 多的市场 升 与发 展 。中 小 企业 的 管理 制 度 和 管 理 方 式 落 后 导致 人 才 的流 份额 , 使其在 我国国 民经 济发展 中的作用越 来越大 , 主 要体现 失较为严重 , 很 多员工没有 归属感 , 在企业 工作再努 力都无法 在中小企业为社会提供 了庞大 的产业 队伍 与就业机 会 , 促进社 得到企业 的认可 , 严 重挫伤 了员工 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 中
力市 场需求 减少 , 高校 毕业 生就业 的 时候往往“ 高不 成 、 低 不 望 。 就” , 从 而 出 现 了企 业 难 以 找 到 合 适 的 员 工 而 毕 业 生 又 难 以找
4 .高校师德师风建 设。高校教师既是高级人才 的培养者 ,
此外 , 当前的就业指导还不够科学 , 缺乏优秀 1 .宏观 政策方面的障碍 。虽然 说我 国中小企业 的发 展较 产业发展 的步伐 。
对 于中小企业 存在社会偏 见, 认 为 中 小 其 劳 动 力 需求 的地 位 仍 然 不 受 人 们 足 够 的重 视 , 很 多 高 校 毕 业 业 观 念 本 身 也 有 问题 ,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研究摘要: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加速期,表现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从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
这种社会转型必然带来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就业体制、生产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并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
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随着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精英教育”走向市场经济时代的“大众教育”。
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体制已经由“统包统分”转变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模式。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轨道,高校扩招使得毕业生数量剧增,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己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
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研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尤其是就业服务问题,寻求和探索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方法,最大限度地的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缓解与日俱增的就业压力,对于国泰民安和整个社会的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发展历程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是开展相关就业指导与服务的主要导向和依据,因此,了解就业制度的发展历程就非常有必要。
伴随着社会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也发生着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向以市场为导向、就业指导和服务为核心的方向转变。
第一阶段为“统包统分”阶段,自1977 年恢复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制度至1984年,在国家统一计划下,对毕业生分配实行“调剂、分级安排”办法。
在这一阶段,高校毕业生绝大多数以国家“统包统分”的形式就业。
第二阶段为从“统包统分”到社会选择就业的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改革,国家做出了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重大决策,开始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高校毕业生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和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就业制度。
浅谈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不积极的原因及促进就业的建议
浅谈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不积极的原因及促进就业的建议【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中小企业吸纳毕业生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毕业生到中小企业不积极的原因主要包括对中小企业的认知不足、就业机会缺乏吸引力、就业渠道狭窄、中小企业缺乏竞争力等因素。
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建议加强高校对中小企业的宣传教育,提高中小企业的吸引力,并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建立高校与中小企业的合作机制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通过这些努力,有望改变毕业生对中小企业的认知,提升就业机会的吸引力,拓宽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与中小企业的良性互动,实现双赢局面。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中小企业、就业、认知、吸引力、就业机会、竞争力、合作机制、宣传教育、就业渠道、促进、建议、提高1. 引言1.1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严重性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严重性,是一个长期存在且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每年毕业生人数剧增,但就业形势却并不容乐观。
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数百万名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但其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无法及时就业,甚至出现辍学或长期失业的情况。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严重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量毕业生涌入劳动市场,与有限的就业岗位形成较大的矛盾。
许多优秀的毕业生由于就业压力大,不得不接受不符合自身专业或兴趣的工作,导致人才浪费现象严重。
由于求职竞争激烈,许多毕业生面临着就业不足、薪酬低等问题,影响着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
一些毕业生由于缺乏职业指导和就业技能,难以适应职场需求,导致找工作困难,进而加剧了毕业生就业难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共同解决。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才能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实现就业和社会发展的双赢局面。
1.2 中小企业吸纳毕业生的重要性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吸纳大量高校毕业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其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支持。
浅谈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不积极的原因及促进就业的建议
浅谈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不积极的原因及促进就业的建议【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不积极就业到中小企业。
这其中存在着就业观念偏差、中小企业吸引力不足以及职业规划缺失等原因。
针对这一现象,建议应加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其对中小企业的了解和认知,同时提升中小企业的吸引力。
只有通过双方齐心协力,才能促进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的就业。
在未来,我们应该加强高校与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中小企业,不积极就业,就业观念偏差,吸引力不足,职业规划缺失,促进就业建议,背景介绍,问题意识,总结回顾,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进入中小企业就业。
也出现了一些毕业生对中小企业就业不积极的情况。
这种现象引发了人们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和职业规划的思考。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不积极的原因,进一步探讨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不积极的原因及促进就业的建议。
1.2 问题意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不少高校毕业生对于中小企业的就业并不积极,这种现象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关注。
对于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以便找到有效的解决之道。
我们需要关注高校毕业生本身的就业观念是否存在偏差,是否存在对中小企业的偏见和误解。
我们需要认真审视中小企业在吸引和留住高校毕业生方面的不足,思考如何提升其吸引力。
我们也需要关注高校毕业生是否有健全的职业规划及发展路径,以助其更好地就业于中小企业。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为解决当前的就业困境作出积极贡献。
浅谈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不积极的原因及促进就业的建议
浅谈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不积极的原因及促进就业的建议引言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其中相当一部分选择进入中小企业就业。
然而,许多高校毕业生却不积极地投入到中小企业的工作中去。
本文将从几个主要的原因出发,深入探讨高校毕业生不积极就业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就业压力和观念误区导致不积极就业首先,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巨大。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放缓和就业市场竞争的激烈,许多毕业生面临找不到满意工作的担忧。
面对压力,一些毕业生选择放弃中小企业就业机会,更倾向于进入大型企业或者公务员等稳定的职业。
此外,一些毕业生存在对中小企业的观念误区,认为中小企业发展不稳定、薪酬水平低等,因而不愿意选择这样的就业机会。
针对这一情况,应该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辅导,引导毕业生正确看待就业问题。
教育部门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对接,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信息,并通过组织就业洽谈会等活动,让毕业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和优势,改变他们的观念误区。
二、岗位不匹配和薪资待遇问题其次,中小企业往往无法提供与大企业相比的高薪酬和福利待遇,这也是一些毕业生对中小企业就业的抵触情绪的原因之一。
此外,中小企业的岗位数量有限,很多时候无法与大企业相媲美。
由于岗位不匹配,一些毕业生认为自己的专业不适合中小企业就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提高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并与员工进行薪资待遇的谈判,使得中小企业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更具竞争力。
另一方面,高校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通过实习和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小企业的岗位需求,并提早做好准备。
三、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问题此外,一些高校毕业生认为中小企业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发展空间有限。
在中小企业工作,可能需要承担更多的工作压力和责任,工作时间可能也会相对长。
相比之下,大型企业往往拥有更优越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因此,毕业生更愿意选择进入大型企业就业。
毕业论文-论发展中小企业及扩大就业
- - -..毕业论文题目:论发展中小企业与扩大就业论发展中小企业与扩大就业【摘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无数事实和实践表明了发展中小企业是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但在扩大就业方面,中小企业还面临着缺乏高素质人力资源、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人才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
为此,必须鼓励中小企业的创建和发展,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大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力度,使中小企业的发展为扩大就业做出更大贡献。
【序言】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要求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通过合理的内部分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然而,企业的生产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中小规模的企业更能满足差异化的市场需求,甚至还能够取得一定的垄断利润。
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对扩大就业贡献突出。
根据西方及欧美一些国家的专家对就业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新增就业岗位基本上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
从当前世界各国企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的分布来看,平均就业规模9-15人的微型和中小企业一般占一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65%-80%的就业人员在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中就业。
发展中国家每千人拥有企业数量为20-30个,在发达国家这一指标值为45-55个。
而根据2006年全国经济普查,我国每千人企业数仅为2.5个,即使把上规模的个体工商户也算作中小企业,每千人企业数也只有3.1个,大大低于世界各国的水平。
也就是说,我国在中小企业促进就业方面潜力巨大。
本文将就我国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中的重要贡献、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展开论述。
一、重要贡献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5%以上,而中小企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长是28%。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值和服务价值已经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60%,上缴的税收占了我国税收总额的50%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问题研究
作者:盖晓庆
来源:《教育界》2011年第15期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突出。
究竟是哪些因素成为横亘在大学生和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之间的高墙,如何引导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如何培养毕业生适合中小企业需要的就业素养,如何增强中小企业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如何从政策层面上解决毕业生的后顾之忧,促进毕业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惊险一跳”,是当前需要迫切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毕业生中小企业就业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一)传统就业观念严重束缚大学生就业
调查中发现,在是否愿意去中小企业求职的问题中,63.1%的毕业生表示愿意,但是在希望工作单位的性质这一问题中大部分选择了国家机关、大型国企、事业单位,二者存在严重的矛盾性,说明大学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对择业标准的选择、对求职现状的认知以及对就业难原因的分析等都蕴涵着较高的合理性成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不切实际的地方。
64.8%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目标主要以北京、东部的直辖市或大中城市为首选,造成这些地区的毕业生严重过剩,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浪费现象,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就业假性饱和。
在被调查的941人中,有38.4%的被调查毕业生来自小城市或者县城、农村,仅1.9%的毕业生就读高校位于小城市,74.3%的被调查学生就读于直辖市或者省会城市。
在被调查希望工作的城市时,有64.8%的人希望留在北京或者东部直辖市、大城市,选择地域不限的仅有11.8%;有38.3%的毕业生期望在国家机关工作,50.2%的毕业生希望能够在大型国企工作;有48.0%的毕业生希望是国家机关公务员,52.7%希望自己是管理人员。
(二)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毕业生结构性过剩
调查显示,能够从事与自己专业基本相关或者完全学以致用的仅占到43%,甚至有接近1/4的毕业生从事着与自己专业完全没关系的工作。
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导致了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过剩。
(三)应届毕业生对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认识不够
当被问及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就业的原因时,应届毕业生反应的首要因素是福利待遇低,占到54.1%,其次是管理不规范、公司稳定性差、社会保障不规范,占到41%左右,32.6%的应届毕业生认为自己去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小。
但就已经在中小企业就业的毕业生调查显示,毕业生对自己所在单位的整体评价还是比较高的。
70%的毕业生认为企业领导人水平很高,86%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公司管理比较规范,自己的利益基本可以得到保障,62.2%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在公司有提拔的可能。
事实上与应届毕业生的认同有很大的区别,这也刚好吻合了对应届毕业生对中小企业是否有深入接触了解的问题中,仅仅6.6%的毕业生表示比较了解,大部分了解不深,更是有28.7%的应届毕业生从来没有接触过。
表一:已就业大学生对自己所在的企业印象
表二:应届毕业生是否愿意到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求职
表三:应届毕业生与中小企业的员工是否有过深入接触
(四)中小企业缺乏政策支持
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体制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单位受到限制。
据调查,不少中小型私营(股份)企业急需大学水平的管理技术人员,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解决不了大学生的派遣、落户口、接档案等问题而招不到人,这也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心自己的身份丧失而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就公司稳定性差方面,应届毕业生和已就业毕业生的认识表现出了一致性。
调查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在中小企业工作的大学生对自己目前工作的满意度时,仅仅3.1%的毕业生认为会非常满意,非常不满意占到了25.9%,但就已就业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对自己的薪资待遇、未来发展表示满意,愿意一直在中小企业工作的占21.5%。
二、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策略
(一)加强就业引导,改变就业观念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传统的就业观念严重束缚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改变就业观念成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改变就业观念,不仅仅指大学毕业生应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改变希望到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要求工资高一点、工作好一点、生活舒适一点的“三大”和“三个一点”的择业观,同时家长、学校、社会也应该改变就业好坏评价方式,改变对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较高、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多种形式灵活就业不能认同、接受不了大学生失业的现实等等观念。
高校要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毕业生就业引导,做好“大学
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就业项目的宣传引导工作,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政府要统筹做好各类就业项目的政策衔接,完善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健全配套政策,鼓励毕业生留在基层留在中小企业,为基层和中小企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二)改善培养方案,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高校的人才观及相应的培养目标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导致培养目标与市场需要的不适应。
调查发现,现代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其次是“潜力”。
目前,大学培养方案,都严格规定了专业实习时间和相关要求,但是,在实际操作上还是存在一定的水分,导致大学毕业生普遍感到所学专业知识与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差距较大,而企业普遍感到大学生“眼高手低”。
因此,如何科学设置大学生培养方案,以及增强大学生培养方案的法律权威成为高校必须面对的当务之急。
(三)拓展就业市场,增强就业合作
表四:已就业大学生进入中小企业工作的途径
调查显示,大部分毕业生是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或是企业招聘进入到中小企业(总数占到90%以上),在此过程中,学校推荐的作用没有被充分的发挥出来。
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考虑,学校特别是就业指导中心应该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充分利用校友等社会资源,拓展就业市场、建立就业实训基地,探索订单式培养方式,提供学生与企业双向交流学习的机会,增强大学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信息,以及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知识、技能、能力要求的了解,充分发挥学校的品牌影响力,增强学校的推荐能力,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四)完善政策扶持,提高中小企业的稳定性
完善并有效实施毕业生就业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等制度,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
为有效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国家早已制订了一些特殊政策规定,如就业促进法、新的劳动法、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养老保险等。
但现实中,真正得到彻底落实的相当难,有的制度在一些企业形同虚设,这就很难稳定毕业生的就业,造成毕业生就业后又失业。
要解决毕业生的“就业后勤”保障,还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比如:在一些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没有有效实施,导致毕业生就业不稳定,拼命往国有企业、事业、政府部门单位挤。
所以,要使毕业生安心在城市基层、西部、私营企业等领域就业,政府要加强服务职能,在制度执行上还应加大推行力度,改革现行的人事制度不相适应的地方,满足人才流通需求,使“先就业,后择业”的现代就业观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 姚裕群. 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若干对策[J]. 湖南社会科学, 2009(03).
[2] 姚裕群,李从国. 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对策体系研究[J]. 东岳论丛, 2009(1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