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成因及对策

合集下载

现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及对策

现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及对策

高等教育 ・
青 年 时 代
Y O U T 第 l 8 期
现代大学生 网络道德 失范 的成 因及对策
郭爽提 ,陈春燕
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吉林 长春 1 3 0 0 2 2 要 :当今社会 正处 于一个飞速发展 的时代 ,网络是 其飞速发展 的产物之一 。网络道德 不仅 影响着 大学生的成才与
成 长,而且对校 园和谐 文化 的建设 产生影响 。导致 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 的原 因有很 多。应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 ,采取相 应措 施 来减 少以至杜绝 大学生 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确保 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 :现代大学生 ;网络道德 ;失范


大 学生 网络 道德 失范 的行 为表 现 ( 一 )色情污染和暴力 问题
( 一 )提升 网络道德意识 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一定 的经济基础总有一定 的 上层建筑与之相对应 。网络道德是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的产
慢慢 改变 自己的观 念 ,从而变得孤僻 ,与周 围的圈子甚至社 会格格不 人。色情和暴力对大学生人生观 和价值 观的形成 危
害 很大 ,甚 至 导 致 一 些 学 生 走 上 违 法 犯 罪 的不 归 道 路 。 ( 二 )网络 犯 罪
( 一 )网络法 规不健全 我国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 尚不健全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体现 出制 度上的不成熟 。由于时代 的进步 ,网络的发展 ,原 来颁布 的法律 法规 已经不适用于 当今情况 ,显 现出明显的滞
网络充斥着人们 的生活 ,人们接收到 的信息往往千变万化 , 众多信息迷惑着人们的双眼 ,影响着人们 的判断 。在这个信 息充斥的世界 ,判断力显得极为重要 ,有 自己的原则 ,能够
作 了初 步的探索 和尝试 。作为社会 问题 中新 出现 的网络道德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探究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探究

2016-02-1111:23宋丹丹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订阅2016年5期收成关键词:道德规范道德大学生宋丹丹(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安徽芜湖241003)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探究宋丹丹(安微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安徽芜湖241003)大学生网民在我国网络用户中占据着重要的比重,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在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对诸多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诸多不良的影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如何减小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晌、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修养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当前网络道德的总体现状出发列举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并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解决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成因;对策2015年7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了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讨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48.8%,手机网民5.94亿。

根据调查,在中国网民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占比为30.5%,大学本科学历占11.8%,而在全国高校的大学生中,上网比例高达90%以上,可见大学生群体是我国网民中一个比重很大也很活跃的群体。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信息,他们缺乏免疫力和判断力,网络垃圾信息不仅浪费了他们的时问,也对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谙多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便是其一,也是应当引起广大研究者更多关注的问题。

一、当前网络道德的特点(一)道德意识弱化、自我意识张扬虚拟性是网络最重要的特性之一,一旦进入虚拟化的网络世界,人的真实身份就可以被施盖,我们可以随时为自己创设或终止一个虚拟身份,这种网络身份的随意性、隐蔽性使得网民在网络世界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性,他们可以更加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选择交往对象等,这种虚拟性、隐蔽性和自主性使得网民的自我意识得到充分张扬,加剧了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出现。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及解决对策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及解决对策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及解决对策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变得愈发频繁和多样化。

随着网络行为的增多,一些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开始出现失范现象,给校园网络环境和个人成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现象1.1网络依赖过度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经常出现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平台等情况。

长时间沉迷网络,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甚至造成身体健康问题。

1.2网络欺凌和言语暴力在网络上,一些大学生存在着对他人进行侮辱、辱骂和人身攻击的行为,给校园网络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校园的和谐氛围。

1.3隐私泄露和信息过度分享一些大学生习惯将自己的一切都发布在网络上,包括一些私密的信息,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危险和风险。

1.4网络诈骗和违法行为在网络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的不谨慎进行网络诈骗、传销等违法行为,造成财产和精神上的损失。

2.1心理原因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表现失范,可能是因为缺乏自律意识,过度依赖网络获得精神满足。

2.2社会原因社会风气和网络环境的不健康也会影响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一些不良信息、不实信息的传播,容易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3家庭原因一些家庭对孩子的网络行为缺乏管理和引导,这也会导致大学生出现网络行为失范。

三、解决对策3.1培养自律意识大学生需要提高对网络的自我管理意识,明确时间安排,合理规划自己的网络使用时间。

3.2建立健康的网络环境学校需要加强对校园网络环境的管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规范网络使用行为,营造健康和和谐的网络环境。

3.3强化家庭教育家长需要建立正确的网络教育理念,引导孩子健康规范地使用网络,教育孩子避免网络行为失范。

3.4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大学生需要提高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加强防范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等风险意识,保护好个人和他人的网络安全。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及对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舆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主要方式之一。

尤其是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体之一,其言行举止往往代表着社会的一部分声音。

近年来,大学生网络舆论中出现了一些道德失范的现象,如网络谩骂、造谣传谣、人身攻击等,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的权益,也损害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本文将对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引导大学生在网络舆论中保持良好的道德行为。

一、心理溯源1. 网络匿名性带来的虚拟虚伪感网络是一个相对匿名的空间,大学生在网络舆论中不必面对面地直接与他人进行交流,这使得他们往往失去了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道德约束和责任感。

他们可能会因为网络匿名性而变得更加放肆和无所顾忌,甚至故意进行一些损害他人的行为。

2. 自我中心的价值观念现代社会对于个人自由、个性的强调,导致一些大学生产生了极端的自我中心的价值观念,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情绪,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权益。

在网络舆论中,一旦遇到与自己利益相冲突的言论或行为,他们往往会毫不犹豫地采取攻击、抹黑等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3. 缺乏道德教育现代教育体系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被忽略,很多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对于道德的认知和培养。

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网络舆论的力量和影响,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言行举止可能对他人造成的伤害。

二、对策建议1. 加强网络舆论道德教育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舆论道德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网络舆论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教育他们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积极的网络舆论习惯。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或举办讲座,向大学生普及网络舆论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培养他们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2. 提倡自律与自我监管大学生自身也应该提高自我意识,自觉遵守网络舆论的道德规范,培养自律的精神,不随意发布言论,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不盲目跟风煽情。

大学生应该培养自我监管的意识,即使在网络空间中,也要时刻提醒自己遵守道德规范,谨言慎行。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及对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大学生在网络上发表言论的机会愈发增多。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现象,比如恶意谩骂、传播虚假信息、散播负面情绪等。

这些不当行为不仅会损害他人的利益,还会给社会和自己造成负面影响。

探究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心理溯源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匿名性的影响在网络上,大部分平台都允许用户以匿名的形式发表言论。

这种匿名性会让一些大学生感到安全,认为自己的言论不会被追责。

他们可能会更加放肆地发布不当言论,从而导致道德失范的现象。

2. 自我控制的缺失大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阶段,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

当他们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时,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或者是出于一时冲动而做出不当行为。

3. 社交认同感和虚荣心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时,会受到自己社交圈的影响,追求他人的认同和赞美。

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和点赞,他们可能会在言论中夸大事实或者散播谣言,从而造成社会舆论的偏颇。

4. 群体效应在一些网络平台上,大学生可能会参与一些群体性负面行为,比如网络暴力、集体谩骂等。

在群体中,他们可能会失去个体的责任感,认为自己的行为不会对他人产生实质影响,从而放任自己的言论失范。

对策建议1. 提高网络舆论责任感大学生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时,应该提高自己的舆论责任感,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会对他人产生影响。

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网络舆论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信息和言论,同时提醒他们言行需谨慎,言论不能侵犯他人利益。

2. 加强网络舆论监管学校和网络平台可以加强网络舆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舆论管理制度,对于违反道德规范的言论,及时进行处罚和删除。

通过加大监督力度,可以有效减少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现象。

3. 促进网络舆论健康氛围学校和社会可以共同努力,通过举办网络舆论道德主题活动、征文比赛、讲座等形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舆论伦理观念,提倡积极向上、客观公正的言论风气,促进网络舆论健康发展。

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及对策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代写论文不仅深刻改变了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而且也深刻改变了我们思维与观念的精神世界。

即网络社会的交往规则已经颠覆了我们业已构成的传统的社会秩序、道德规范和价值信仰,传统的规范体系已经面临着解体与重构,而网络社会的道德秩序还没有构建起来,就面临着诸多的争议与冲突。

事实让我们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网络,我们不免开始怀疑:网络社会的道德和秩序在哪里?是由谁倡导的?又对谁起作用?谁主宰了人们的信息权和知情权?所以,生活在网络社会中的人们,作为人的许多权利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剥夺了。

人们不是被网络社会的交往规则所同化,就是被其边缘化了。

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特殊群体,无疑是受网络环境和思维方式影响最深最广的一个群体。

他们不但被网络所同化,而且因为缺乏有效的道德引导和伦理规范,网络独裁者甚至利用了大学生的某些心理偏好(如网络游戏、聊天等),造成了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自我异化。

这种对大学生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偏好、价值倾向和政治信念等等方面的全面影响,远非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那么简单,它要求我们全面深刻地检讨网络技术发展给我们带来的道德困惑和精神迷茫。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成因网络交往的特殊性对当前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也包括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生活方式。

目前,大学生之所以在互联网的发展中会出现道德失范的现象,主要是基于以下的两个原因:“自律道德”的弱化和难以形成“他律道德”。

1.“自律道德”的弱化“自律道德”是指人们进行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时,主要是受自己主观的价值标准支配,而不是外部规范的制约。

其道德判断具有主观性,是道德发展水平趋于成熟的主要标志。

由于互联网环境的特殊性,如互联网的不太友好及开放自由,网络和现实的分离,网络环境的“去个性化”状态,这些都将导致大学生的主观价值标准模糊和自主意识降低,自律道德弱化,并因此而造成网络道德失范。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摘要】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当今社会日益凸显,其主要表现为缺乏网络道德意识、网络暴力行为增多等现象。

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缺乏监管制度、缺乏道德教育和网络匿名性带来的问题。

缺乏监管制度使得网络空间成为一片法治真空,缺乏道德教育导致网络用户对道德规范缺乏认知,而网络匿名性则加剧了网络道德失范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网络监管与执法力度,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建立网络道德规范与榜样示范。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应对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维护网络空间的纯净和健康。

【关键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现状、原因分析、缺乏监管制度、缺乏道德教育、网络匿名性、加强网络监管与执法、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建立网络道德规范、榜样示范。

1. 引言1.1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人们在网络上的言行举止不当,造成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甚至危害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对于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分析和对策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现状。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涉及到网络欺诈、网络暴力、网络诽谤等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困扰。

我们要探究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根本原因。

主要包括缺乏监管制度、缺乏道德教育、网络匿名性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网络监管与执法、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建立网络道德规范与榜样示范等方面的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有效解决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2. 正文2.1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现状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现状在当今社会变得愈发严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世界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却时常出现。

网络欺诈、网络诽谤、网络暴力、网络侵犯隐私等现象频繁发生,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网络社会中,很多人缺乏网络道德意识,对他人利益漠不关心,只关注自己的利益。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及对策【摘要】大学生是网络舆论的重要参与者和传播者,在网络舆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大学生在网络舆论中表现出道德失范的现象。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原因、社会文化环境对其影响、缺乏网络道德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建设的对策,包括建立教育机制和加强网络道德规范建设。

文章指出,加强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建设是当务之急,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更加重视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参与网络舆论,促进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心理原因、社会文化环境、网络道德教育、教育机制、网络道德规范、必要性、发展趋势、展望1. 引言1.1 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现状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现状可以说是一个普遍存在且日益严重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网络舆论的主要参与者,也面临着道德失范的风险。

在网络上,一些大学生缺乏对他人言论的尊重和理解,频繁涉及人身攻击、谣言传播等不当行为,导致网络舆论失序和负面情绪蔓延。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着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也损害了大学生自身的形象和声誉。

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包括恶意造谣、恶意攻击、人身羞辱等,这些行为违背了道德伦理和公序良俗。

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行为举止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和文明程度。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现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其心理原因和社会影响,才能有效制定对策,建立健康、积极的网络舆论环境。

.1.2 大学生网络舆论影响力的特点1. 群体影响力: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在网络上的言论和行为往往能够快速传播,并对公众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他们可以聚集其他青年群体,形成一股庞大的网络舆论力量。

2. 观念更新速度快:大学生是一个年轻且受过良好教育的群体,他们更容易接受新观念,更加开放和包容。

他们在网络舆论中更容易引领潮流,影响其他人的思想和态度。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及对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发的道德失范问题备受关注。

由于网络匿名性、社交媒体的便捷性和传播速度快,大学生在网络上表现出了一些道德失范的倾向,比如恶意攻击、人身攻击、谣言传播等不良行为,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也损害了网络空间的正常秩序。

本文将从心理层面进行溯源,探讨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原因,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匿名性带来的虚拟假面网络提供了一种相对匿名的交流环境,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容易变得鲁莽和冲动,因为他们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不需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这种虚拟假面给了他们一种逃避责任的感觉,导致一些道德失范行为的产生。

2. 社交媒体的“点赞”文化社交媒体上的点赞和评论成为大学生获取自我认同和满足感的一种方式,他们可能会在网络上制造一些引人注目的话题、敏感话题,以获取更多的点赞和关注。

这种追求“赞”和关注的心态可能会导致他们忽视道德底线,放任自己的行为。

3. 社会焦虑和心理压力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表现出的攻击性行为和寻求注意的行为,往往是他们内心焦虑和压力的外在表现。

在这种心态下,他们更容易情绪失控,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主要与匿名性、社交媒体的“点赞”文化,以及社会焦虑和心理压力有关。

针对这些心理溯源,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强化网络伦理教育大学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网络伦理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网络并非法外之地,网络言行也要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2. 建立网络舆论监督机制大学可以建立健全的网络舆论监督机制,对违反网络道德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这种监督机制不仅能够惩罚不良行为,也能够起到震慑作用,让学生知道网络言行也要负责任。

大学生网络表达道德失范调研报告

大学生网络表达道德失范调研报告

网络表达是网民主体在网络空间对某一公众性事件、个体事件、社会现象、国内外时政热点等的语言陈述和文字表述,具有价值评判的选择性、价值偏向的主观性、道德评判的迁移性等特征。

大学生群体既是网络空间中体量较大、思想活跃、网络表达积极的网民群体,也是最容易受到道德失范的网络表达影响的重要群体。

网络表达道德失范不仅给正在价值观形塑"黄金期"的大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因此,探究大学生网络表达道德失范的成因及纠治进路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论题。

一、大学生网络表达道德失范的主要类型1.语言暴力型,个人情绪化表达。

由于网络空间具有开放性、自由性以及包容性特点,再加之网络表达的匿名性和真实身份的隐藏性,一部分大学生在网络表达时容易忽略或者脱离真实生活中的道德约束,仅仅以自身的喜恶偏好为基础,肆意地通过网络表达想法、宣泄情绪。

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最为突出的表征就是在网络表达时对某一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当事人进行语言攻击和肆意谩骂,或者对关注同一事件但持有不同观点和意见的网民进行侮辱性的网文回复。

当大学生的语言暴力性网络表达得到持有相同观点和情绪的其他网民的认同和支持后,极个别大学生会变本加厉地持续输出语言暴力,其网络表达可能会更加偏激。

2.跟风传谣型,盲目从众性表达。

网络谣言是由网民出于一定目的而发布且在网络空间造成一定程度负面影响的未经官方权威证实的传播性较广的虚假信息。

由于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官方辟谣滞后性等特点,网络谣言会引发民众焦虑情绪和社会恐慌,破坏政府公信力。

随着我国法制的日益健全,网上造谣传谣违法犯罪活动被惩处的例证不胜枚举。

但是对于传播和散播谣言者及其行为的强制性约束规制仍有待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造谣传谣者有机可乘。

大学生由于缺乏网络谣言辨识能力和抵制网络谣言的自觉意识,可能会在相关网络谣言文案的留言区盲目跟风转发和传播谣言,更有甚者进行以“谣”评“谣”,在社交媒体的网络表达中以"第一时间”占有和转发网络谣言作为网络社交中的"炫耀资本”,不断博取"眼球"和获取"流量"。

[浅谈,大学生,网络,其他论文文档]浅谈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大学生,网络,其他论文文档]浅谈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及对策”论文关键词:网络道德失范网络道德教育论文摘要:伴随着网络的普遍使用,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凸显出来。

本文简要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并提出了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1.网络环境的特殊性为网络道德失范提供了可能。

首先,网络的非中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导致网络道德环境中,充满了各种与我国传统道德相冲突的“异质”道德,强烈冲击着现实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其次,网络的隐蔽性、无约束性和虚拟性,弱化了大学生内在的道德信念,导致道德主体感淡漠。

网络是一个失去了某些强制“他律”因素的自由空间,是一个淡化了社会背景、“社会控制因素”的虚拟社会,在网络环境中缺少社会舆论的监督,使“他律”作用下降,容易诱发道德行为的失控。

再次,网络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失范行为,为大学生提供了不良的榜样示范。

而众多负面“榜样”的频繁出现,恶化了网络环境,加剧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

2.网络德育的滞后是导致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因素。

首先,网络德育在许多学校是“盲点”、“空白”。

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中学时就已“触网”,但多数人在中学时并未接受过网络德育。

进人大学后,许多高校的网络德育仍然处在缺失状态,没有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教育和引导,致使他们在网上的不道德行为得不到及时教育和控制。

其次,一些已经开展网络德育课程的高校,由于沿用现实社会德育的传统模式来解决网络道德问题,缺乏针对性,使教育的力度和效果不尽如人意。

再次,网络德育中教育者丧失了教育优势,缺乏预见性。

在现实社会中,对于既有道德,教育者往往先于学生认识、体验、实践,因而教育者能够预见处理学生在品德发展中的矛盾,保持一定的教育优势。

而网络德育并非如此。

网络正处于发展中,网络道德的诸多方面都不确定。

教育者与学生同时经历这个发展过程,教育者无法达到现实社会德育中所具有的那种优先性和主动性,更为被动的是相当多的教育者对于网络知识的了解和运用网络技术的水平还远远低于我们的教育对象(大学生)。

最新 浅谈大学生网络生活中道德失范的原因-精品

最新 浅谈大学生网络生活中道德失范的原因-精品

浅谈大学生网络生活中道德失范的原因当前高校在传统道德领域还是比较重视的,但在网络伦理与道德方面的较少涉及,那么,大学生网络生活中道德失范的原因是?网络科技作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福利,另一方面也给人类带来很多的道德伦理问题。

网络所呈现的虚拟世界里的“数字化”生存模式,日益凸现的网络色情、网络犯罪、人际疏离等道德失范问题不容忽视。

本文以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大学生网络生活中道德失范的原因,为重新建构大学生网络生活道德体系创造条件。

一、大学生网络生活道德失范的现状网络世界具有虚拟性,人在网络世界里更容易完全释放自己,将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礼仪都抛在脑后,因此,各种各样违背网络道德的行为便随之发生。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于迷恋网络,染上“网络毒瘾”。

近日对我院部分大学生做了一个每天上网时间的调查,数据显示:每天上网4小时以上的占到了20%,由此可见,沉迷于网络的大学生还为数不少。

并且这么长时间的上网并不是都用来学习,而是用来看网络电影、电视,玩网络游戏,聊天等其他娱乐。

更有甚者早上一起床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奔到电脑前打开电脑,然后就连接上网络,甚至忘了洗漱和吃早餐,在电脑前不吃不喝不动地坐上十多个小时,逃课逃学,严重影响了学业。

过于迷恋网络,一上网就精神百倍,一下网就精神倦怠,整天想着网络世界的一切,脱离现实,在虚拟与现实中来回穿梭。

在虚拟世界中可以任意定位自己的角色,回到现实却难以面对,从而导致人格异常和心理障碍,逃避现实的个人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变得情感冷漠,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2.网络语言粗俗,随意攻击他人。

网络语言由于网络社会的自由和无序,失去传统语言规范的约束,网络攻击和谩骂正成为互联网的一种风格。

在互联网的聊天室和BBS等言论空间里,人们随意发泄自己的不满并报复着漠不相识的人。

有时只是上网速度慢了点,有时掉线等原因稍微等时间长了点就劈头盖脸地攻击对方,这种随便的侮辱和谩骂,故意挑衅,地域攻击,使得网络空间充满火药味,这些都无时无刻不在污染着互联网的环境,可以说整个网络社会在道德伦理上是一个失控的状态。

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探究

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探究

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探究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别是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网络更是他们学习、娱乐、社交的主要场所。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这不仅损害了个人形象,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风气。

我们有必要探讨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1. 虚假信息传播在网络上,一些大学生给自己贴上一些虚假的标签,故意制造一些不实的信息,以获取关注和赞美。

有的大学生会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自己去了某个名人餐厅吃饭的照片,而实际上是网上下载的。

这种行为不仅不负责任,还违反了网络道德。

2. 恶意攻击他人在网络上,大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互相攻击的现象,采用语言暴力来伤害他人。

有的人通过匿名账号在社交平台上进行人身攻击、谩骂、诋毁等,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他人的感情,还容易引发网络暴力事件。

3. 隐私泄露随着网络的普及,一些大学生在社交平台上频繁地发布自己的生活细节、家庭信息和朋友圈,这种行为很容易导致个人隐私被泄露,甚至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1. 缺乏网络道德意识由于对网络道德的缺乏了解,一些大学生对于在网络上该如何行为做人没有太多的规范。

他们认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自己的行为不会受到现实生活的制约,因此容易产生一些道德失范的行为。

2. 缺乏自律意识在网络上,一些大学生缺乏自律意识,不能自控自己言行,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诱惑和影响,从而做出一些违背道德的行为。

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一些大学生在看到别人发一些不良信息、观念时,模仿跟随,从而导致自己也走偏了方向。

3. 缺乏家庭教育一些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对于道德规范和底线缺乏了解,从小没有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并对网络上一些不良行为缺乏警惕性和抵抗能力。

三、对策探究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网络空间与现实生活一样重要,并要求他们遵守相同的道德准则。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及对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社交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缺乏相关教育和规范,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常常失范,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

本文将通过心理溯源,分析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主要受众和参与者,他们通常处于性格发展和认知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大学生往往存在着自我表达的需求和社交认同的渴望,而网络平台提供了一个方便的渠道来满足这些需求。

由于大学生的心智和道德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诱导,产生一些道德失范的行为。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原因还可以追溯到社会环境的因素。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给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资讯,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泛滥和虚假信息的问题。

大量的信息和社交媒体上的各种言论容易给大学生带来困惑和冲突,让他们很难准确判断网络舆论的真实性和价值。

一些网络平台的商业化运作和追求点击率的趋势,也加剧了大学生的道德失范。

一些大学生为了获得关注和赞赏,故意夸大事实、编造谣言等行为,以此来吸引眼球。

这种商业化运作和点击率的竞争,激发了大学生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导致他们在网络舆论中失范。

针对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力度。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承担起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如何判断信息真实性等。

家庭则可以加强对子女网络使用的监督和引导,与他们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网络行为意识。

提倡网络舆论的负面标签化。

为了减少网络舆论的道德失范行为,社会应该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管和管理,对那些散布谣言、侮辱他人、诋毁他人声誉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惩罚。

加强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和宣传,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推动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其救治之道

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其救治之道

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其救治之道【摘要】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社会环境、自身意识观念、教育引导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建立监督机制的措施。

结论部分强调了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视和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呼吁大学生自觉提升网络道德修养。

通过本文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引起社会对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重视,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关键词】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社会环境、自身意识、教育、监督机制、重视、环境、修养。

1. 引言1.1 网络道德在大学生中的重要性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工具。

在大学生群体中,网络的使用频率更是非常高。

网络道德在大学生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网络道德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形象和社会评价。

在网络上留下不良言论、不良行为等,都会被他人看到,甚至会对个人形象和名誉造成不良影响。

一个没有网络道德修养的大学生,很容易在网上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这将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网络道德也与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在网络上,大学生会与同学、老师、亲友以及其他网友进行交流和互动。

如果缺乏网络道德,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将受到影响,甚至会导致不良后果。

网络道德在大学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学生应该重视网络道德,自觉提升自己的网络修养,做一个遵纪守法,言行得体的网络公民。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网络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也为建设和谐网络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1.2 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现状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存在着道德标准不够明确的问题。

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一些大学生常常会在网络上言语粗鲁、人身攻击他人,甚至参与传播虚假信息、不良内容,造成了网络世界的道德混乱。

大学生缺乏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

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而大学生往往缺乏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轻易将个人信息泄露在社交网络上,导致了隐私泄露风险的增加。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及对策在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意见、表达观点的重要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也在不断增长。

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他们的网络舆论道德问题日益凸显,其中心理因素是影响其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从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及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尚未成熟。

由于大学生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道德观念尚未完全形成和巩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

在当代社会,大学生要面对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网络舆论往往成为他们宣泄压力的途径,而在这个过程中易于违背道德准则。

大学生存在攀比心理和虚荣心理。

在社交平台上,大学生常常会因为追求点赞量、关注度而发布一些迎合大众口味、违背伦理道德的言论和行为。

面对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

教育是解决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问题的根本途径。

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家庭和社会也应该给予大学生正确的导向,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帮助他们正确应对困难和压力,避免将负能量和不良情绪转移到网络舆论中。

建立健全的网络舆论监管机制。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控和管理,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网络舆论秩序。

在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问题中,心理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他们的网络舆论道德问题必须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建立健全的网络舆论监管机制,我们可以为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问题找到有效的对策,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及对策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互动的重要场所。

然而,网络上的舆论环境却十分复杂,虚假信息、恶意评论等现象层出不穷,尤其在大学生中更甚。

面对网络上的各种声音,大学生们应该具备正确的网络道德素养,并积极维护网络秩序。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及对策。

首先,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与其个人素养水平有关。

大学生因年纪较轻,对社会知识体系的认识不够深入,受到网络上浮躁、虚假的信息环境影响,可能容易受到恶意评论的诱惑,毫无顾虑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涉及到恶意攻击、人身攻击等。

其次,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与其道德观念有关。

一些大学生缺乏宽广的道德视野,容易将自己的权益凌驾于他人之上,对网络舆论缺乏责任感和道德担当。

同时,一些大学生由于受到家庭教育不足,道德底线模糊,导致对网络舆论缺乏判断力和敏感性。

最后,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与其心理健康有关。

一些大学生因为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丧失了实际生活中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际交往能力,容易看不到网络舆论的危害性,甚至不自觉地陷入到网络暴力的泥淖之中。

第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大学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学校应该与家庭共同为大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支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舆论,并提高其对社会的责任感。

第二,注重对网络道德教育的引导。

大学生应该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网络文明知识,提高自我修养,增加对网络舆论的敏感性和判断力。

通过普及网络道德知识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增强其维护网络秩序的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第三,推动高校建立网络舆论监管机制。

学校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舆论监管机制,并严格执行,对于发现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现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惩罚;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让学生在维护网络舆论秩序中有担当,有责任。

总之,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复杂,既涉及个人素养,又与道德观念和心理健康有关。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及对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论日益成为社会公共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掌握好网络舆论的发展趋势,合理表达自己的想法,已经成为每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但是,网络舆论也存在一定的道德失范现象,这种心理现象应该如何溯源,才能找到对策呢?一、心理溯源:互联网匿名性的影响互联网匿名性是指在网上表达意见或发表言论时,用户不必公开真实身份,这种匿名性给了人们一种表达自由的感觉,但是,由于网络上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发表言论,这种匿名行为却往往引发了一些负面问题。

首先,由于匿名性,人们不必担心自己言论所引发的社会反感,从而放任自己的言论,进而导致了网络言语暴力行为的出现。

第二,匿名性也导致了网络上的诈骗行为不断增加。

人们通过假冒他人身份,在网上广泛传递虚假信息,从而骗取他人的财产。

第三,网络匿名性也导致了一些网络诽谤事件的发生。

人们在网络上发表谣言、诽谤他人,而无法得到有效的教育惩治。

二、解决措施:推行实名制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为了解决网络匿名性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推行网络实名制,让用户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时需要使用真实身份,以此来减少因网络匿名性而引发的一系列负面问题。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教育大学生要学会自律,从而善用网络。

我们应该教育孩子们,在网络世界中,必须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可发表不实言论、人身攻击、侮辱行为和其他妨碍大众心理健康的行为。

总之,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匿名性概念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解决问题时,应该注重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同时,从实践上推进网络实名制的落实,从而促进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3·
·教育广角·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已成为网络舆论的主流,各种网络舆论平台给大学生提供了新的网络交际方式。

大学生在回复、留言以及分享中出现一些非理性的、盲从的、起哄性的言论,甚至出现谩骂攻击、披露隐私等。

这些影响大学生的网络文化认知和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和树立,影响和谐社会的建立。

一、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现象的表现及成因
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失范现象越来越令人担忧,表现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涉假现象。

据调查,约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有过网上抄袭行为,三分之二以上的大学生遇到或发生过网上不文明现象,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在网上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和散发未经认真核实的信息。

甚至网络道德失范现象还渐渐侵蚀着当代大学生的“三观”教育。

事实表明,大学生对网络中非主流导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应有的认识。

男生对网络游戏、色情网页的接触程度远远高于女生,他们虽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但往往不规范的随意行为较多,道德判断力和舆论监督机制尚待建立。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并非一种偶然现象,而是各种内外因素造成的:
1.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部因素。

大学生有其特殊的身心发展规律。

正处于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发展的重要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互联网上内容庞杂、良莠不齐的信息极易对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产生极大的挑战,对大学生进行道德选择、价值判断产生很大的干扰作用。

他们具有旺盛的求知欲,但社会生活经验相对缺乏,现实生活中的失落感会使他们选择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作为逃避现实的途径。

而面对网上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世界,缺乏社会经验的他们常常感到无助,不知怎样做才是恰当的行为,从而容易引发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2.网络的特点及监督机制等外部因素。

一是网络的内在特点。

虚拟网络中,网民不必以真实身份出现,可以以多种身份参与网络活动,具有匿名性、隐蔽性。

这种生存状态给网民创造了“去个性化”“非人格化”的场景,使得各种现实的社会关系都不复存在,从而容易使部分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大学生网民的自身行为失去尺度与分寸,做出各种道德失范行为。

二是监督机制不完备。

网络空间安全、健康、有序的运行,客观上需要有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特别是较完善的刚性的法律监督机制。

我国政府也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但总体来说现有相关法律制度还很不健全,滞后于网络发展的实际状况,执法机制也很不完备,因而整个监督机制缺乏足够的威慑性,难以有效防范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出现。

试论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成因及对策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谢道文
摘 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开放,大学生在网络舆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是自身发展规律、网络的特点以及监督机制不完备等各种因素作用造成。

通过建 立健全网络立法,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保障网络文化安全,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监督,加强大 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等措施加以消除。

关键词:网络道德失范 成因 对策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4-11-0134
二、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对策
1.建立健全网络立法,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保障网络文化安全。

刘云山同志在关于净化网络环境的讲话中强调,要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工作迈上新台阶。

国家已把净化网络环境当做一个长久的目标。

学校要做好网络宣传教育,可以实行校园网络屏蔽或网络舆论监督机制,加强网络信息内容的管理,在校园网上多共享一些符合现代大学生价值体系的资源。

而作为大学生更要从自身做起,杜绝网络舆论的失范问题,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多积累社会经验,学会判断是非。

2.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监督。

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

为防止大学生受到极端错误言论的影响,必须健全网络社会管理机制。

要及时全面掌握网络舆论,正确疏导负面舆论;要发现和培养一批“网络意见领袖”,如人民网强国论坛、CCTV 网上论坛。

这些网络意见领袖发挥了领导和先锋作用,为正确的舆论造势。

广大高校要积极进行自身的网站建设,内部网站要提高吸引力,努力摸索大学生喜爱的方向,提高公信力,博得学生的信任。

3.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思想道德教育。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代大学生的价值体系不完善。

在现在的大学教育中,普遍出现了熬夜上网,不顾学业,迟到、旷课现象严重。

学校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阵地,建立良性与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空间,通过电子论坛、教师博客、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

同时,要让同学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以及自身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开展一系列具有引导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有组织的直接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

总之,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但主要是大学生和网络信息的原因。

要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以及网络舆论的特征,构建和谐的网络舆论体制,必须通过国家、学校和大学生自身共同的努力,最终实现网络舆论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顾习龙,吴一凡.网络舆论危机对大学生伦理道德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08
[2]刘云山.需要健康绿色文明互联网 建立完善长效机制[N].人民网201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