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公司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管理办法

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管理办法

企管法规处20XX年发布文件管控信息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管理办法(制度编号:XXX)1适用范围本办法规定了XX股份有限公司XX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库站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的管理内容及要求。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分公司、油库、加油站。

控股公司、参股公司参照本办法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办法的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中,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2.1《XX集团公司销售企业成品油库操作规程编写规范》(Q/SY1789-2015)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采用以下定义:3.1操作规程指工艺系统或设备从初始状态通过一定顺序过渡到最终状态的一系列准确的操作步骤、规则和程序,而非作业票控制的程序。

执行操作过程中遇到异常可以退守到上一个稳定状态,确保安全地逐渐过渡到最终状态。

4风险5职责5.1质量安全环保处是公司生产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的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督促相关业务部门组织操作规程评审和执行过程监督检查。

5.2业务运作二部主要负责监督检查加油站业务中与加油、加气有关的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的制(修)订、审核及执行过程。

5.3非油品业务处主要负责监督检查加油站与非油业务作业指导书的制(修)订、审核及执行。

5.4仓储分公司主要负责监督检查所属油库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的制(修)订、审核及执行过程。

5.5企管法规处主要负责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的发布。

5.6人事处主要负责监督检查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的培训管理。

5.7分公司主要职责为:5.7.1负责加油站、油库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分级)审批;5.7.2安全投资工程部门负责参与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的审核和评审,监督检查公司相关制度在本单位的执行。

5.7.3业务运作部门负责组织加油站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审核及执行过程的监督检查。

5.7.4人事、企管部门负责参与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的评审。

风险(LEC)评价作业指导书

风险(LEC)评价作业指导书

1. 目的为了能够正确使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以下简称LEC)开展风险评价工作,依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控制措施,控制风险,做到安全生产。

2。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产品的生产过程、原料及产品的购销过程、服务过程和办公区域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3。

职责3。

1 安全部负责本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修订、培训;3.2 各部、分厂负责依据本作业指导书对相应的作业活动开展风险评价工作;3.3 总经理负责本作业指导书的批准并督促各部、分厂认真执行;4。

工作程序4。

1 组成LEC工作小组各部门、分厂按作业活动选定相关人员组成LEC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应包含设备、工艺技术、操作、电气、安全等专业的人员,但就某项特定作业活动的LEC 分析参与人数要保证 3人以上,所选人员应经验丰富、知识面较广.4.2 选定风险评价的岗位、部位、装臵或常规作业活动;4.3 进行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填写《危险源调查表》;4。

3。

1 危险源的辨识参照《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附件《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分类》;4.3.2 危险源识别方法a。

询问和交流;b。

现场观察;c。

查阅有关记录、事故案例;d. 工作任务分析;e. 安全检查表;4.4 依据以下风险评价准则进行风险评价:使用LEC法进行风险评价时要考虑危险源在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情况下的风险.通过定量的评价法分析危险源导致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的大小,定量评价主要采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用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危险的大小.其计算公式是:D=LECL-—事故或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害事件环境的频率;C--事故或危害事件的可能结果。

表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表二:暴露于危害事件环境的情况(E)表三:发生事故的后果(C)表四:危险等级划分(D)4。

5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重大风险,建立《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若现有安全控制措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应制定新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危险性仍然较大时,还应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强管理,甚至为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加以防控.假如以上措施还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应做出停工、改变工艺等决定.4。

风险管控体系建设作业指导书

风险管控体系建设作业指导书

xx有限公司风险管控体系建设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安全部Xx年xx月xx日安全检查表分析(SCL)作业指导书(风险矩阵法)一、引用标准: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 18218--20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DB37/T 2971—2017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二、目的:为了能够正确使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以下简称SCL)开展风险评价工作,依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控制措施,降低风险,确保安全生产。

三、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生产过程、原料及产品的购销过程、服务过程和办公区域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四、职责:1、分管副经理负责本作业指导书的批准及监督各部门、车间执行;2、安环部负责本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修订、培训;3、各部门、车间负责依据本作业指导书对相应的作业活动开展风险评价工作。

五、基本概念:1、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2、危害辨识: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证的过程。

3、风险:发生特定的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

4、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接受范围的全过程。

5、可接受风险:根据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用人单位可接受的风险。

六、风险分级标准:1、基本准则:风险(R)=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分级原则:评价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 )表4、风险等级(R )判定标准:风险矩阵表后 果等 级七、安全检查表(SCL)分析步骤:1、建立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必须由熟悉装置的操作、标准、政策和规程的、有经验的和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协同编制。

所编制的安全检查表,应当是通过回答表中所列问题能够及时发现系统设计、操作等各方面存在的不符合标准的列项。

安全检查表分析的对象是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工艺流程等,检查项目是静态的物,而非活动。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有效推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工作,特制订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作业指导书。

2.成立组织机构公司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厂长、生产部长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分管负责人及各岗位人员应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3.实施全员培训本公司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本单位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并保留培训记录。

4.编写体系文件公司建立了风险管控制度、作业指导书、风险点统计表、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等有关记录文件,确定危险源辨识、分析、风险评价方法及等级判定标准。

5.工作程序和内容5.1风险点确定5.1.1风险点划分原则5.1.1.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公司风险点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将风险点划分按照原料、产品储存区域、生产车间、装置、公辅设施等功能分区进行划分。

5.1.1.2操作及作业活动公司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作为风险点。

5.1.2风险点排查5.1.2.1风险点排查的内容公司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确定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建立风险点统计表,见表6-7。

5.1.2.2风险点排查的方法风险点排查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等进行。

5.2危险源辨识5.2.1辨识方法5.2.1.1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作业指导书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作业指导书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作业指导书
一、概述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确保评估过程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本指导书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用于指导评估人员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二、评估目的
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和漏洞,为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提高组织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三、评估范围
1. 信息系统的资产识别,包括硬件、软件、数据等;
2. 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措施,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等;
3. 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和风险,包括内部威胁、外部威胁等;
4. 信息系统安全事件的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四、评估方法
1. 资产识别: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对信息系统的资产进行全面梳理和识别;
2. 安全控制措施检查:通过检查安全管理制度、技术防范措施等,评估安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3. 威胁分析:分析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和风险,包括威胁来源、威胁方式和影响程度等;
4. 风险评估:根据资产的重要性和威胁的可能性,评估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
5. 风险处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处理措施和建议。

五、评估流程
1. 前期准备:明确评估目的、范围和要求,组建评估团队,制定评估计划;
2. 资产识别:收集资产信息,进行资产梳理和分类;
3. 安全控制措施检查:对安全控制措施进行检查和测试;
4. 威胁分析:分析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和风险;
5. 风险评估:根据资产重要性和威胁可能性,进行风险评估;
6. 风险处理:提出风险处理措施和建议;
7. 编写评估报告:汇总评估结果,编写评估报告。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指对工作场所和相关活动中的危险源进行系统辨识,并评估其可能带来的风险程度的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可以有效地识别出存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防范。

二、目的本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份详细的指导,以便能够正确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三、步骤1.了解工作场所及相关活动:首先,学生需要了解所要评价的工作场所和相关活动的情况。

包括工作场所的位置、规模、业务类型等信息,以及所涉及的活动的具体流程和涉及的人员和设备。

2.辨识危险源: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工作场所和相关活动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这些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因素(如高温、高压等)、化学因素(如有毒物质、易爆物等)、生物因素(如病原体、细菌等)、人为因素(如操作不当、缺乏安全意识等)等。

3.评估风险程度:学生应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工作场所及相关活动的实际情况,对风险进行评估。

评估风险程度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

定性评估可以使用风险矩阵法,将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界定,确定其风险等级。

定量评估可以使用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出具体的风险值。

4.控制和防范措施:根据评估的结果,学生需要提出相应的控制和防范措施,以降低风险。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完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加强培训与教育等。

5.报告撰写:最后,学生需要将评估结果和相应的控制和防范措施整理成一份报告。

报告包括工作场所和相关活动的详细介绍、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估的风险程度、提出的控制和防范措施等内容。

四、注意事项1.要重视实地考察:学生应到实际工作场所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亲身观察和交流了解实际情况。

2.要慎重评估风险:在评估风险时,学生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基于科学依据进行评估。

切勿主观臆断或盲目估计风险值。

3.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和防范措施:学生在提出措施时,应考虑其可行性和实际操作性。

公司风险识别与评估规范

公司风险识别与评估规范

作业风险防范和辨识手册生产部分吉林省吉能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两江水力发电公司编审委员会主任:郑锡恩副主任:崔连庆梁龙泽编委:刘建军武广辉孙立刚杨应序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目标为公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对公司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通过发展战略取得了显着成绩,但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风险始终存在,安全管理依然存在薄弱环节,与国内先进水平和为公司快速发展提供坚强支撑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亟待进一步巩固安全生产基础。

公司通过借鉴和吸取现代风险理论结合水电站生产运行的特点,系统研究了风险管理在水电站生产运行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编制了《水电站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规范(生产部分)》,本评估规范在水电站日常的运行和检修工作基础上,围绕着人、机、料、法、环各环节综合梳理、统计、分析和归纳作业人员、作业设备、作业物资、作业环境、作业对象以及作业管理可能存在的风险,提炼和归纳基本风险和风险要素,针对风险要素分析初步确定可能发生的风险种类,提出应对风险的措施和要求,有利于增强各级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

本评估规范所明确的评估方法,符合公司水电站安全管理发展方向,符合公司标准一体化要求,希望公司全员都能够认真学习,长期坚持应用,努力实现公司构建全员主动参与的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相信通过它的推广应用,对于公司建立和完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管理“可控、能控、在控”,为公司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支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录一、编写说明1.前言本说明介绍了吉林省吉能电力集团有限两江水力发电公司(简称公司)安全风险管控体系中《生产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规范》(简称《评估规范》)的编写过程、特点、使用方法,旨在帮助公司生产和管理人员了解和使用管控手册,在评估规范的指导下,深化操作或作业可能存在风险的认知,规范现场风险的应对,通过手册的使用,有效防范各类安全事故风险,强化人员安全生产的意识和执行力。

2.编制过程2.1.总体思路生产安全风险体系是以投运的电站生产安全为研究对象,整个体系按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分两部分:-安全性评价查询标准-生产安全风险管控和辨识其中《安全性评价查询标准》(简称《查询标准》),是针对电站设备、设施本身存在通用的、普遍的、重大的问题和缺陷所进行的安全评价查询标准,这些缺陷既可能是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遗留的,也可能是设备和设施长期运行引发的故障和失效,查询标准制定和使用旨在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价及针对性的整改,结合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逐步提高设备整体运行的安全水平。

2023版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全]

2023版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全]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了在识别与评价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包含职业卫生)风险过程中,统一标准,细化要求,易于操作,制定本作蛇旨导书。

2适用范围本指导书用于本公司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分级和风险分级控制的实施工作。

3职责与分工3.1安全部负责制定并指导监督实施本指导书。

3.2现场负责人依据本指导书进行风险分级评价。

3.3现场操作人员依据本指导书参与现场危险源辨识分级评价、制定管控措施。

3.4总经理负责督促程序、指导书的落实。

4.术语与定义4.1危险源(危害因素):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4.3危害因素辨识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害因素并确定每个危害因素特性的过程。

4.4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组合。

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

可能性,是指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大〃坏口程度。

4.5风险评你也称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因素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4.6风险度(也称危险性):是指危害因素辨识完成后,需要将危险程度量化,即需要计算每项危害因素的风险大小,其计算出的风险值称为风险度或危险性,据此分析认定风险等级。

5危害因素辨识5.1危害因素辨识方法本公司使用两种常用方法实施危害因素辨识并进行定性风险分析:一是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主要用于对作业活动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二是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主要对静态设备设施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

5.1.1工作危害分析法该方法是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具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是辨识危害因素及其风险的方法之一,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识别。

加油站风险分析作业指导书

加油站风险分析作业指导书
AQ3010-2007,2008年1月1日
18
《加油加气站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AQ/T3050-2013,2013年10月1日
19
《安全评价通则》
AQ8001-2007,2007年4月1日
20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
AQ3013-2008,2009年1月1日
21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2.1.4
风险是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风险(R) = 频率(L) × 严重度(S)。
2.2
2.2.1
2.2.2
1.有助于危害辨识的三个问题:
1)是否存在危险源?即查找危险源。
2)谁(什么)会受到伤害?
3)伤害如何发生?
2.危险源分类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本身发展中的作用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包括各种能量源和能量载体);
13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15630-1995,1996年2月1日
14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
GB13690-2009,2010年5月1日
15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1986,1987年2月1日
16
《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
AQ3009-2007,2008年1月1日
17
《加油站作业安全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3号(2014年),2014年12月1日实施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2009年5月1日实施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8号修改,2009年8月27日实施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衡量作业指导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衡量作业指导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东营市泰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二零一七年五月目录一编制目的 (4)二编制依据 (2)三编制要求、目标与原则 (5)四编制机构 (5)五编制程序 (6)六编制方法 (6)七危险源辨识(危害因素辨识) (7)八风险评价和风险分级 (16)一编制目的为落实省政府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要求,特制定本指导书。

指导书规定了公司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各项要求的指导性方法和实施建议,旨在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实现“关口前移、风险导向、源头治理、精准管理、科学预防、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要求,使公司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提升公司本质安全水平,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本指导书适用于公司风险分级管控。

二编制依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公司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安办发【2016】10号)DB37/T-2882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2883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东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东营市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东安发【2017】4号)及其他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相关政策等要求。

三编制要求、目标与原则明确开展该项工作的严肃性和总体要求,以及开展该项工作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和坚持的原则,确保该项工作开展的长期性、有效性。

3.1总体要求:结合本公司特点,建立精准、动态、高效、严格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公司风险实施标准化管控。

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评价作业指导书

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评价作业指导书

中铁十八局集团公司作业指导书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作业指导书二00三年六月天津第一章概述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是首要工作,也是个初始评价。

识别出与组织相关的所有危险源,评价出重大危险源,并针对其制定管理方案,加以控制和预防。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两大类:一、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为第一类危险源。

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遭到破坏或失效,事故将不可避免。

常见的危险源如下:a.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b.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c.能量载体;d.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e.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等。

二、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为第二类危险源。

其通常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指的失误,即人的行为的结果偏离了预定的标准;物的因素通常是指物的故障,即由于性能低下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系统的运行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照明、粉尘、通风换气、噪声和振动等物理环境。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一、危险源辨识评价控制步骤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步骤图见图一。

(一)业务活动分类内容包括工程、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

(二)危险源辨识辨识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并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类别进行分类。

如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16—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分为六大类:物理性危险源(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行物危害;明火;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熔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化学性危险源(易燃易爆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生物性危险源(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源(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行为性危险源(指挥失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因素);其他危险源。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制度(四篇)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制度(四篇)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制度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是组织内部的一项制度,其目的是为了规范风险评价工作流程,确保风险评价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的制度内容:1. 目的和适用范围: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适用范围,例如对某个项目、业务流程或组织整体进行风险评价。

2. 责任和权限: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和权限,例如风险评价的负责人、风险评价小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3. 评价方法和工具:介绍风险评价的方法和工具,例如风险矩阵、风险金字塔、故障树分析等。

说明各个工具的使用范围和操作流程。

4. 数据收集和分析:说明数据的收集方式和来源,例如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专家咨询等方式收集数据。

指导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以得出风险评价结果。

5. 风险等级划分和评价指标:明确风险等级的划分标准,并列举评价指标。

指导评价人员如何根据评价指标对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

6. 报告和沟通:规定风险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格式,以及报告的提交和审批流程。

指导如何与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沟通,以便针对评估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

7. 更新和审查:规定风险评价的更新和审查周期,以及应进行更新和审查的情况。

例如,新项目启动、现有项目变更、内外部环境变动等。

8. 监督和纠正措施:明确对风险评价过程的监督和纠正措施,例如内部审核、外部审计、持续改进等。

阐明违背风险评价制度规定的行为将受到什么样的处罚或制裁。

以上是一个可能的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的制度内容,具体制度的内容可以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制度(二)是指为了规范风险评价作业,并确保风险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组织制定的一套具体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指南。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目的和依据:明确风险评价作业的目的和依据,包括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组织内部要求等。

2.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明确风险评价作业的组织机构,包括风险评价委员会、风险评价组织负责人和评价人员等,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责分工。

建筑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作业指导书(模板)

建筑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作业指导书(模板)

建筑公司(模板)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作业指导书1范围本作业指导书明确了***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的效果等内容。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指南编制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T 644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山东省建筑企业双体系整套资料》Q 2418917053《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882-2016《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资料规程》DB37/T 5063—2016《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14—032—2004《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3术语和定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指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分部分项工程。

保证项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定项目中,对施工人员生命、设备设施及环境安全起关键性作用的项目。

一般项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定项目中,除保证项目以外的其他项目。

4基本要求4。

1成立组织机构***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部,应分别建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组织领导机构,明确成员组成以及职责、目标与任务,全面负责企业和项目部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研究、统筹、协调、指导和保障等工作。

4。

2实施全员培训公司应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安全培训计划,按照公司、项目和班组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本企业、本工程项目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并保留培训记录.4。

3编写体系文件***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编制风险分级管控作业记录、风险点登记台账、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有关记录文件。

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文件编制:审核:批准:2022 年目录1.合用范围 (1)2.编制依据 (1)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1)3.1 总体要求: (1)3.2 工作目标: (1)3.3 基本原则: (2)4.职责分工 (2)5.术语和定义 (2)5.1 风险risk (2)5.2 可接受风险acceptable risk (3)5.3 重大风险major risk (3)5.4 危(wei)险源hazard (3)5.5 风险点risk site (3)5.6 危(wei)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 (3)5.7 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 (3)5.8 风险分级risk classification (3)5.9 风险分级管控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3)5.10 风险控制措施risk control measure (4)5.11 风险信息risk information (4)5.12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risk classification control list (4)6.风险点的确认 (4)6.1 风险点划分的原则 (4)6.2 风险点排查 (4)7.危(wei)险源辨识 (5)8.风险评价 (6)8.1 风险评价方法 (6)8.2 风险评价准则 (7)8.3 风险评价与分级 (7)8.4 确定重大风险 (8)8.5 风险点级别确定 (8)9.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8)10.风险分级管控 (9)10.1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9)10.2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9)10.3 风险告知 (9)11.文件管理 (10)12.分级管控的效果 (10)13.持续改进 (11)13.1 评审 (11)13.2 更新 (11)14.附件 (1)1.合用范围本实施方案合用于XXXX 公司范围内的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5.4.2评价发生危害事故、事件旳也许性有多大,重点考虑危害发生旳条件(例如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发生)、现场有否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品、应急措施、监测系统、作业指导书、员工培训)、事件或事故一旦发生,与否能发现或察觉,同类事故此前与否发生过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旳频繁程度;
5.4.3评价风险。结合所辨别旳危害事件发生旳也许性及后果旳严重性,并决定其风险旳大小以及与否可以容忍旳风险;
5.8.2识别作业活动过程中旳危险、有害原因一般要划分作业活动,作业活动旳划分可以按生产流程旳阶段、地理区域、装置、作业任务、生产阶段、部门划分或者将上述措施结合起来进行划分。进入受限空间,储罐内部清洗作业,带压堵漏,物料搬运,机(泵)械旳组装操作、维护、改装、修理,药剂配制,取样分析,承包商现场作业,吊装等皆属作业活动。作业活动划分后,应填写《作业活动清单》。
5.4评价风险和影响
评价小组应对所识别旳危害事故、事件或环境原因加以科学评价,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也许影响旳最大范围,以便采用有效或合适旳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减少或控制在可以容忍旳程度,详细环节包括:
4)
5.4.1决定所识别旳危害及影响发生旳后果有多严重,重点考虑法律法规规定、伤亡程度、经济损失、环境影响旳程度大小、持续时间以及对分企业形象旳影响;
5.4.4对所识别旳不可容忍旳风险以及重大风险进行汇总,编制《重大风险信息登记表》。
5.5风险控制
一般及一般以上风险必须制定针对性旳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减少危害和影响,防止潜在事故旳发生。对各单位辨识、评价出来旳重大或不可容忍,单独制定管理、控制、改善方案,报企业审查。
5)
5.5.1风险控制措施旳内容
风险分值D=LEC。D值越大,阐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长安全措施,或变化发生事故旳也许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旳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容许范围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一、成立评估小组分公司成立有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加的评估小组,所有评估人员需专业技能、资格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环境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同时也应鼓励其他员工参与危害和环境影响的确定。

二、选择和确定评估范围和对象评估小组应首先识别出公司从事的经营活动、产品或服务范围,包括生产活动、产品、储运、装置、设备、设施、服务、检维修、消防、合约商的服务和设备,以及行政和后勤等活动的全过程。

生产范围应包括从规划、设计、建设、投产和产品销售的全过程。

所有可能导致重要的危害和环境影响的活动,包括非常规活动、检维修等都必须充分得到识别。

在确定评估范围后,评估小组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估对象:1)按生产流程的各阶段;2)按地理区域或部门;3)按装置、设备、设施;4)按作业任务。

对所确定的评估对象,可按作业活动进一步细分,以便对危害和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

同时应对工作活动的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包括:1)所执行的任务的期限、人员及实施任务的频率;2)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3)用到或遇到的物质及物理、化学性质;4)工作人员的能力或已接受的任务培训;5)作业指导书或作业程序;6)发生过有关的事故经历、作业环境检测结果等。

三、选择危害识别方法评估人员应根据所确定的评估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估方法,包括安全检查表(SCL)、工作危害分析(JHA)、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方法、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等。

在选择识别方法时,应考虑:1)活动或操作性质;2)工艺过程或系统的发展阶段;3)危害分析的目的;4)所分析的系统和危害的复杂程度及规模;5)潜在风险度大小;6)现有人力资源、专家成员及其他资源;7)信息资料及数据的有效性;8)是否是法规或合同要求。

评估小组首先制定安全检查表(SCL)对工作环境、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对日常工作活动、工艺操作等采用工作危害性分析(JHA),在此基础上,对于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特别是以前经常发生事故的或其他类似装置、部位发生过如火灾、爆炸、人身伤亡等重大事故的,则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两只方法结合进行危害分析,对新项目或项目设计开发初期阶段,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分析法。

四、识别危害根源和性质危害识别要考虑以下问题:1)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2)谁(什么)会受到伤害?3)伤害怎样发生?评估人员应通过现场观察及所收集的资料,对所确定的评估对象,识别尽可能多的实际和潜在的危害,包括:1)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置的缺陷。

2)人的不安全行动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误动作、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某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

3)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包括物理的(噪音、振动、湿度、辐射),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

4)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管理。

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充分考虑发生危害的根源及性质:1)火灾和爆炸;2)冲击与撞击;3)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4)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5)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等);6)设备的腐蚀;7)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露;8)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

包括水、气、声、渣、废物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以及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和由此产生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死亡(包括割伤、挫伤、擦伤、肢体损伤等);疾病(如头痛、呼吸困难、失明、皮肤病、癌症、肢体不能正常动作等);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水、空气、土壤、地下水及噪音污染;资源枯竭。

危害识别应考虑由于过去或将来的运作、产品或服务可能造成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及环境影响,包括以往生产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丢弃、废弃与处理活动等。

同时也应考虑异常(包括启动、关闭、维修、停机、工程开始/结束及其他非预期运行的情况)以及事故和潜在的紧急情况(比如火灾、爆炸、泄漏、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而造成的紧急疏散、人员伤亡或重大环境污染)。

五.评估风险和影响评估小组应对所识别的危害事故、事件或环境因素加以科学评估,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降低或控制在可以容忍的程度,具体步骤包括:1)决定所识别的危害及影响发生的后果有多严重,重点考虑法律法规要求、伤亡程度、经济损失、环境影响的程度大小、持续时间以及对本公司形象的影响。

2)评估发生危害事故事件的可能性有多大,重点考虑危害发生的条件(比如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发生)、现场有否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品、应急措施、检测系统、作业指导书、员工培训)、事件或事故一旦发生,是否能发现或察觉,同类事故以前是否发生过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3)评估风险。

结合所辨别的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并决定其风险的大小以及是否是可以容忍的风险,风险评估的结果可分为以下几种:低风险(L×S=1~5)一般风险(L×S=6~10)较大风险(L×S=11~20)重大风险(L×S=21~25)4)对所识别的不可容忍的风险以及重大风险进行汇总,并编制重大及不可容忍的危害及重大环境因素清单。

六.风险控制风险程度的大小是制定何种控制措施的依据,各部门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见下表。

不同风险程度相对应的控制措施风险程度控制措施低风险维持现状,保持纪录一般风险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较大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完善安全措施重大风险完善管理制度和安全防护措施,加强员工培训,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配备齐全应急救援物资。

较大或重大的风险、环境影响是公司制定目标及隐患治理、管理方案的基础及依据,各部门负责制定控制计划,采取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减少危害和影响,防止潜在事故的发生。

1.风险控制措施的内容1)风险控制的技术措施:●消除风险的措施;●降低风险的措施;●控制风险的措施。

2)风险控制的管理措施:●制定、完善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制定、落实风险监控管理措施;●制定、落实应急预案;●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

2.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公司应根据以下条件,选择适用的风险控制措施:1)可行性、可靠性;2)先进性、安全性;3)经济合理性;4)技术保证和服务。

五、更新危害及风险信息在下列情形下危害记录应及时更新: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2)操作有变化或工艺改变;3)有新项目、加工过程或产品;4)有因事故、事件或其他来源的新认识理解。

如果没有以上所描述的变化,也应至少一年内进行一次评审或检查危害识别结果。

且当进行基建、生产日常运行中各种操作、开停工、检维修作业、变更等活动前均应进行危害识别风险评估,相关的识别频率与方法见下表。

不同作业相关的识别频率与使用方法作业频率使用方法日常作业活动、开停频繁进行JHA、SCL工、检维修特定时间进行PHA新建、扩建、改建及其他变更设备、设施SCL关键生产装置、设施定期进行评价标准评估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分数人员伤亡程度财产损失停工时间法规及规章制度符合状况形象受损程度55死亡、终身残废、丧失劳动能力≥15万元全厂停车>48h违法省内或同行业44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职业病、慢性病、住院治疗≥5万元全厂停车>24h 潜在不符合法律法规集团公司33需要去医院治疗,但不需要住院≥2万元部分停车不符合公司规章制度标准二级公司22皮外伤、短时间身体不适<2万元不停车不符合本厂规章制度本厂11没有受伤无不停车完全符合本岗位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分数偏差发生频率安全检查操作规程员工胜任程度(意识、技能、经验)防范、控制措施55每天发生,经常从来没有检查没有操作规程不胜任(无任何培训、意训不够、缺乏经验)无任何防范或控制措施44每月发生偶尔检查或大检查有,但只是偶尔执行不够胜任防范、控制措施不完善33每季度发生月检有操作规程,只是部分执行一般胜任有,但没有完全使用(如个人防护用品)22每年发生周检有、但偶尔不执行胜任,但偶然出差错有,偶尔失去作用或出差错11偶尔或一年以上发生日检有操作规程,而且严格执行高度胜任(培训充分,经验丰富,意识强)有效防范控制措施风险评估表(R)重大及不可容许风险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方法简介一、工作危害分析(JHA)(适用于作业活动、生产过程的分析)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害。

分析步骤:1)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3~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

分解时应:观察工作;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结合上述三条。

2)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3)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害后果。

4)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5)进行风险评估。

6)建议安全工作步骤。

二.安全检查表分析(SCL)(适用于设备、设施、操作规程的分析)是基于经验的方法,是分析人员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

安全检查分析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分析步骤:建立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从有关渠道(如内部标准、规范、作业指南)选择合适的安全检查表。

如果无法获取相关的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必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制定检查表。

分析者依据现场观察、阅读系统文件,与操作人员交谈以及个人的理解,通过回答安全检查表所列的问题,发现系统的设计和操作等各个方面与标准、规定不符的地方,记下差异。

分析差异(危害),提出改正措施建议。

三、预危险性分析(PHA)(适用于项目、工程的初期阶段的分析)是在项目、工程的初期阶段,特别是在设计、施工的开始之前,对系统存在危害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

对现有及已建成的装置、设施进行维修、改扩建之前进行宏观的、粗略的危害和潜在的事故分析。

为HAZOP、FMEA、FTA、ETA等危害分析提供依据。

分析步骤:收集系统包括项目、工程、装置的有关资料;识别可能导致事故、事件后果的主要危害;分析产生危害的可能原因及导致事故的可能后果,通常并不需要找出所有的原因;分析每种事故所造成的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