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需铲除地方割据势力

合集下载

湖北省黄冈市历史高三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

湖北省黄冈市历史高三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湖北省黄冈市历史高三上学期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废除于清朝末期B. 科举制度选拔官员的唯一标准是考试成绩C. 科举制度促进了古代文化的发展,但阻碍了社会进步D. 科举制度在明清时期发展成为八股取士答案:A解析: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起源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并在清朝末期被废除。

A项正确描述了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和废除过程。

B项错误,虽然考试成绩是科举制度选拔官员的重要依据,但并非唯一标准,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因素也可能影响选拔结果。

C项错误,科举制度在促进古代文化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进步,因为它为士人提供了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D项错误,八股取士是明朝时期科举制度的一种形式,而非明清时期都如此。

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其中主张“兼爱非攻”的学派是: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答案: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各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主张。

其中,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即主张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

这与儒家学派的仁爱思想、道家学派的无为而治、法家学派的严刑峻法都有所不同。

因此,正确答案是C项。

3、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不包括:A. 推行推恩令B. 设立中朝C. 实行察举制D. 颁布《秦律》答案:D解析: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推行推恩令是为了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设立中朝是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加强皇权;实行察举制是为了选拔人才,加强官僚队伍的建设。

然而,颁布《秦律》并非汉武帝时期的措施,而是秦朝时期的法律制度。

因此,D项是不正确的选项。

4、在唐代,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右图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中央政权结构()A.秦朝B.西汉C.唐朝D.明朝解析:选C。

图片为三省六部示意图,秦、汉、唐、明四个朝代中,只有唐朝实行这一制度。

2.在宋代中央政府中,掌握财政权的是()A.左丞相B.右丞相C.三司使D.枢密院解析:选C。

考查基础知识。

宋代为削弱相权实行“二府三司制”,三司使掌财政权。

3.下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秀才看榜图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解析:选D。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通过考试形成的一种选官制度,根据关键信息“秀才”、“看榜”可判断正确答案为D项。

4.明朝中央机构中负责监察事务的官员是()①御史大夫②监察御史③六科给事中④按察使司A.①②③B.②③④C.②D.②③解析:选D。

①是秦汉时期的监察官员,④是明代地方监察机构,均不合题意。

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六科给事中与六部相对应,进行业务监督。

由此可见,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都是明朝中央负责监察的官员,②③正确。

5.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

”清末维新人士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家贫弱”的后果。

据此回答:(1)这两种看法是否互相矛盾?为什么?(2)请就科举制从隋唐的产生到明清以后衰落的历史,谈谈你对其作用的评价。

解析:解答该题首先要搞清两段引言的含义,前者是肯定科举制的积极作用,后者是抨击其消极作用。

在早期阶段,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而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其消极作用日益显现出来。

解答该题要紧紧把握住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评价科举制。

答案:(1)并不矛盾。

这两段话是分别对科举制度前期和后期所起不同作用的评价。

(2)这两段话是对科举制在不同时代所起作用的评价。

隋唐建立科举制度,适应了士族衰落,庶族兴起的客观形势,为庶族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为繁荣古代文化作出了贡献。

3.11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3.11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答案: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内部的分裂;二是各地军阀实力的增强,他们掌握兵权,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三是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导致地方军阀得以割据一方。
3. 论述题:论述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严重影响。政治上,国家分裂为多个军阀势力,中央政府权威丧失,政治动荡不安;经济上,军阀割据导致各地经济封锁,交通堵塞,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文化上,军阀割据造成文化倒退,教育事业受到严重影响,知识分子的生存环境恶化。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历史理解素养、时空观念素养以及家国情怀素养。通过分析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的相关史实,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形成对军阀割据局面的深刻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进行推理、分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 比较题:比较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割据与北宋时期军阀割据的异同。
答案: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割据与北宋时期军阀割据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中央权威丧失,地方军阀势力割据一方,国家政治动荡不安。不同之处在于,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更为严重,国家分裂为多个军阀势力,中央政府无法统一全国;而北宋时期虽然也有军阀割据,但中央政府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最终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学生互评(200字)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意识,我还将安排学生进行互评。学生互评主要关注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在互评过程中,学生需要尊重事实,客观评价同伴的表现,并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相互激励,共同提高。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 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 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问题: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答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极为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要理解这一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政治、军事、社会和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1. 军事压力与内外交困:战后巨大军事压力: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土广袤,军队分散,战斗力受损。

然而,国内局势并未因战胜日本而趋于稳定,国共内战爆发,使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分兵应付,导致兵员疲劳和资源分散。

外交压力:国际上,国民党政府受到国际社会的压力,尤其是美国在冷战时期的支持,使其在政治上受到牵制,不敢采取过于激进的政策。

2. 内部腐败与政治困境:内部腐败与失信问题:国民党政府在长期的战争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贪污腐败问题严重,官员失信于民,导致社会不满情绪高涨。

政治权力集中:蒋中正领导下的国民党政府在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政治体制缺乏民主机制,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

3. 经济困难与社会动荡:战后经济负担:抗日战争使中国经济受到巨大损失,而战后需要承担大规模的复兴和重建任务,但资金不足,财政压力巨大。

社会动荡与不满:战后,社会动荡不安,民众反感战争的巨大牺牲,政府无法有效应对社会问题,导致社会不满情绪蔓延。

4. 地方割据与民变问题:地方军阀割据: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在地方上与一些军阀和地方势力建立了复杂的关系,这些势力在战后的权力分配中产生了问题,加剧了政府内部分裂。

民变与游击战:国共内战结束后,一些地方发生民变和游击战,使国民党政府难以维护地方稳定,需要大量军队和资源来镇压。

5. 外部压力与国际形势:国共内战:国共内战是国民党政府的重大挑战,消耗了大量资源和军力,使政府难以应对内外交困的局面。

国际形势:冷战时期,国际格局复杂,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之间的角力也影响了中国国内政治,使国民党政府在国际舞台上受到限制。

综上所述,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陷入全民的包围并迅速走向崩溃,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国历史上的反对外来侵略斗争

中国历史上的反对外来侵略斗争

中国历史上的反对外来侵略斗争中国是一个历经多次战争和外来侵略的国家。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曾经历过无数次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这些反侵略斗争,既是中国古代的壮阔历史,也是中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特质的重要体现,影响至今,贯穿了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即中原文化圈的抗外侵略、南方少数民族的抗外侵略以及近代以来的抗日侵略,探讨中国历史上的反对外来侵略斗争。

中原文化圈的抗外侵略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国家里,中原文化圈是社会文明最为发达,防御能力最强的一个地区。

从两汉时期开始,历史上的北方游牧民族就一直对中原地区发动侵略。

他们多以骑兵为主,往往规模庞大,造成中原社会的严重冲击。

在此之前,中原人民还不具备应对这类来犯的能力,所以很多时候只能选择外迁,或者付出极大代价维持社会的生存。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原地区逐渐产生了实力更强的中央王朝。

自汉、唐等朝代之后,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范围逐渐扩大,并且具备了更为坚韧的抵御能力。

两宋时期,南方农民战士在建立反抗军事组织的过程中,以抗金为主,这种斗争之爆发直到辽金时期,成为元代的打下铺路石。

南方少数民族的抗外侵略南方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上也曾经历过多次反侵略斗争。

南方地区的民族多样性,使当地的抵御能力相对不足,往往容易遭到外来侵略的打击。

但南方地区也形成了独特的反侵略斗争传统。

民间常使用诸如群众轮番上街、游击战、地下抗争等基本形式。

在唐朝时期,随着唐朝统一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被中国正式吞并。

但在唐末岁月,南方各地民族动荡的局面再次爆发。

在清朝时期,广西壮族领袖黄河马、藤县彝族起义将抗侵略斗争推向高潮,并与著名的五色旗组织结成联盟。

这场反侵略斗争赢得了广大华夏民族的尊重,成为了南方少数民族反侵略斗争长久的历史传统。

近代以来的抗日侵略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上,抗日战争是一场反侵略斗争的经典案例。

在二战之前,日本对中国的军事和经济侵略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破坏程度。

试析中国近代军阀割据形成的原因

试析中国近代军阀割据形成的原因

试析中国近代军阀割据形成的原因内容摘要:1916-1928年间,中国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这一现象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时期演绎到顶峰,长达十几年的军阀混战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格局异常混乱。

在辛亥革命后形成的北洋军阀集团在袁世凯死后分化,他们依靠手中所掌握的军队以及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大力培植个人势力,拥兵自重,占据不同地区,就此中国形成了割据的局面,中央政府的权威不复存在。

而割据军阀为了扩大个人势力,彼此之间进行战争,造成军阀混战的局面,从原先的中央集权到现在的军阀割据,在清末以来的民族危机下,中国政局发生剧烈变化,军阀割据局面便是这一历史进程的产物。

而这一时期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除了受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有关联,而当时的思想界的自治思潮对这一局面的形成也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军阀割据、危机、帝国主义中国近代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与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清朝末年由于帝国主义入侵而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及当时存在的地方社会政治思潮以及运动密切相关。

第一: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一、中国地理的分割性中国国土辽阔,同时地形复杂多样,北部为辽阔的平原,西部为崇山峻岭,南部是高山丛林,中间被江河湖泊以及山地分割,而这种复杂的地形使中国分割成各个相对独立的地方统治区域,当中央权力衰微之际,这些相对独立的地方区域便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而先天的地理优势又为这些割据势力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而在近代,同样的地理优势被利用,成为军阀割据形成的先天性条件。

近代军阀割据势力在地理优势方面运用的最好的莫过于四川。

四川全省几乎全被高山包围,与外界的交流较为困难,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四川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统治,实行自治。

在袁世凯统治时期,熊克武掌握着四川的军政大权,在护国运动之初,四川便宣布自知,护法运动时宣布不承认北京政府的合法性。

1918年,熊克武以四川靖国总司令之名派军驻防各地,同时收取赋税,就此掌控四川的军政大权,而下面的各防区也依据地理优势形成“小王国”里的割据势力,此后的刘湘、刘存厚等在四川盘踞多年,所依托的就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孔凡义在书中说道“四川省的独立性在传统社会中成为反集权主义的潜流,在军阀政治时代则成为在地方军阀割据的天然屏障”①。

中国近代史的军阀混战

中国近代史的军阀混战

中国近代史的军阀混战中国近代史的军阀混战,是诸多历史事件中极为复杂的一段。

自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陷入动荡和分裂的时期,政治经济都处于混乱状态,各地的军阀势力林立,形成了割据局面。

这导致人们的生活跟着陷入了恶循环,民不聊生,自然环境也深受影响。

一、军阀混战背景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但由于中央政府形同虚设,地方政府和军阀形成了统治阶层,导致国家动荡不安。

同时,外部势力也开始抢夺中国的领土和资源,国土遭到了残酷的侵略,形势更加严峻。

各地的军阀开始崛起,拥有自己的地盘和军队,他们提供了保护和安全感,但同时也在地方割据中压榨人民,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些军阀彼此间政治经济利益复杂地纠缠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政治局面。

二、军阀混战的影响在中国近代史的军阀混战期间,国家空前动荡,战争不断,人民生活陷入了极度困难中。

很多城市和乡村遭受了战争的摧残,人们饱受饥荒和疾病的折磨。

同时,由于政治动荡和战争的侵扰,自然环境也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导致许多种植物和动物的濒危和灭绝。

此时,大量的难民流离失所,生产力大量流失,社会秩序崩溃,人们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军阀们相互敌对,这种情况下,各地的生产力完全无法得到有效的整合,带来了巨大的浪费和损失。

在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日本帝国主义和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疯狂地开采矿产资源,可谓是烧杀抢掠,丧心病狂,这些富足的外部势力加剧了中国的内部动荡。

三、军阀混战的启示中国近代史的军阀混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首先,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政治和经济的稳定是保障人民福利的根本,破坏了政治和经济的稳定,自然会导致社会动荡和政治经济的伸缩不定。

其次,这段历史还说明政府的管理是有必要的,在国家存在危机的时候,政府应该采取最果断的措施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尊严。

最后,对外国的侵略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军阀混战不可忽视的因素,这告诉我们,国家必须保持警惕,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试析中国近代军阀割据形成的原因

试析中国近代军阀割据形成的原因

试析中国近代军阀割据形成的原因内容摘要:1916-1928年间,中国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这一现象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时期演绎到顶峰,长达十几年的军阀混战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格局异常混乱。

在辛亥革命后形成的北洋军阀集团在袁世凯死后分化,他们依靠手中所掌握的军队以及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大力培植个人势力,拥兵自重,占据不同地区,就此中国形成了割据的局面,中央政府的权威不复存在。

而割据军阀为了扩大个人势力,彼此之间进行战争,造成军阀混战的局面,从原先的中央集权到现在的军阀割据,在清末以来的民族危机下,中国政局发生剧烈变化,军阀割据局面便是这一历史进程的产物。

而这一时期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除了受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有关联,而当时的思想界的自治思潮对这一局面的形成也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军阀割据、危机、帝国主义中国近代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与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清朝末年由于帝国主义入侵而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及当时存在的地方社会政治思潮以及运动密切相关。

第一: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一、中国地理的分割性中国国土辽阔,同时地形复杂多样,北部为辽阔的平原,西部为崇山峻岭,南部是高山丛林,中间被江河湖泊以及山地分割,而这种复杂的地形使中国分割成各个相对独立的地方统治区域,当中央权力衰微之际,这些相对独立的地方区域便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而先天的地理优势又为这些割据势力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而在近代,同样的地理优势被利用,成为军阀割据形成的先天性条件。

近代军阀割据势力在地理优势方面运用的最好的莫过于四川。

四川全省几乎全被高山包围,与外界的交流较为困难,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四川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统治,实行自治。

在袁世凯统治时期,熊克武掌握着四川的军政大权,在护国运动之初,四川便宣布自知,护法运动时宣布不承认北京政府的合法性。

1918年,熊克武以四川靖国总司令之名派军驻防各地,同时收取赋税,就此掌控四川的军政大权,而下面的各防区也依据地理优势形成“小王国”里的割据势力,此后的刘湘、刘存厚等在四川盘踞多年,所依托的就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孔凡义在书中说道“四川省的独立性在传统社会中成为反集权主义的潜流,在军阀政治时代则成为在地方军阀割据的天然屏障”①。

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是( )夏朝 B、商朝 C、西周

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是( )夏朝 B、商朝 C、西周

6、河姆渡居民用什么工具耕地?
8、被称为圣人的是谁? 9、举出我国书法的三种字体? 10、周天子用什么制度统治?
1、我国远古人类中懂得爱美,用骨针缝 制衣服的是什么人?
2、干栏式房子是什么农耕居民 居住的? 3、东周分为哪两个时期? 5、尧舜禹的部落首领选举制 度称为什么制?
6、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什么? 7、负荆请罪涉及了哪两个历史人物?
10、皇帝这个称号是哪个朝代才有的?
列举出夏、商、西周的三位建立者和三位暴君。 夏 建立者――启 暴君――桀

西周
建立者――汤
暴君――纣
暴君――周厉王 )
建立者――周武王
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A、春秋末年
C、汉景帝时期
B、战国时期
D、汉武帝时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商鞅变法开始于哪一年?变法的内容和历史意义如何。
D.韩非是法家学派的创始人
汉武帝颁布“___”,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_______”。
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将近四年的战争, 历史上称为“____” 公元前__年,陈胜、吴广领导的___起义。建立 张楚政权。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两个代表人物是___和___。 秦国蜀郡守___在岷江中游修筑的___,是名 闻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A、春秋 B、西周 C、东周 D、战国
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韩非子 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下面哪本书(


A、《道德经》B、《论语》C、《尚书》D、《春秋》 战国时期,由于许多思想家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主 张,所以出现了“____”的局面 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周 ) )

八年级历史军阀混战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军阀混战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军阀混战知识点八年级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军阀混战。

这段历史时期,中国内部混乱不堪,民不聊生,各地军阀相互争战,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八年级历史军阀混战的一些知识点。

一、背景军阀混战是发生在1916年至1928年之间的中国大陆政治现象,这一时期中国内忧外困,四面楚歌,外有列强侵略,内有群雄逐鹿。

政局动荡,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贫困,农民生活凄苦,国家面临着一场严重的内战。

二、具体表现1. 各地军阀割据当时的各地省份都有自己的军阀,并且每个军阀都拥有自己的一支军队,在独立的区域之内进行统治。

这种分裂造成的后果就是各地经济的凋敝,民不聊生,物资匮乏严重。

2. 地方自治军阀在各地区实行的是地方自治,每个军阀区域内都有自己的行政机构和军警力量,这让中国的政治更加的复杂,行政机构无法协同一致,导致了内部失去公正的问题。

3. 粮食匮乏由于战争频发,经济凋敝,各地的农业生产也减少了很多,导致了粮食匮乏的局面。

不少人为了生计不得不涌向城市,到处流落,造成了社会治安日益恶化的问题。

三、影响1. 国家不稳定军阀混战时期,国家政局不稳定,经济陷入低迷,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而当时的政府却无法出现有效的措施稳定局面,这使得中国这一时期的国家发展被耽搁了很长时间。

2. 经济停滞由于战乱频繁,中国经济在这一时期停滞了很长时间。

失去了统一的经济政策,各地的经济都受到了很大的制约,经济发展没有了必要的条件和配套政策。

3. 社会不正常由于军阀混战时期长时间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只能通过强力手段,让社会变得不正常。

战后的重建让很多人变得越来越穷,资本大亨们想得到利润,开始搜刮财富,和穷人们相比,他们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这使得社会分裂成了两个极端。

四、结语军阀混战是一个充满血腥和战争的年代,这种时期对中国的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让一个曾经富庶的国家彻彻底底地陷入了一片黑暗。

学习历史,了解这段时期的事情,对于我们认识当今中国的历史,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三讲地方治理体系之优化 课件-2025年新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三讲地方治理体系之优化 课件-2025年新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4)消极影响: ①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②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 ③ 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败之风。 ④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核心概念阐释』汉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承袭与创新
辖区数州的行政权,是更有效地执行军事
防御任务的需要。
『核心概念阐释』隋唐地方行政制度的承袭与创新
18
对唐王朝国家秩序的作用: 监察地方、军事巩固、 边疆稳定、安抚安史余党
边镇兵 : 中央军
49万 : 9万
《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在唐后期150年里,河北三镇的57个节度使中,真正由朝廷任命的只有4人。内地 许多节度使也效法三镇,各占一方,唐朝统一局面破坏,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 面。割据的藩镇空前增多,藩镇割据造成了中央政府实际管辖地区的缩小;战乱不 断,公元907年,名义上的中央朝廷也被藩镇之一朱温夺去了,演变为五代十国, 成为唐代藩镇割据的延续。直到北宋统一,才结束这一局面。
④地理原因——由于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土地束缚了过多的劳动力,无法更 多的发展商业与手工业。而且领土面积较大,需要统一的管理。
4
『主干知识梳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变化 ①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②秦朝正式建立 ③西汉巩固 ④隋唐完善 ⑤北宋加强 ⑥元朝新发展 ⑦明清达到顶峰
②社会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周无子在诸侯割据局面下无能力的教训, 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③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 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奠定理论基础。

2024年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课件(新教材) 中国古代史专题整合

2024年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课件(新教材) 中国古代史专题整合

政策 内容
羁縻 中国古代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任用少数
政策 民族首领为地方官吏。源于秦汉,兴盛于唐
和亲 联姻
①西汉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西汉中期,昭君出塞,恢复和亲 ②唐朝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③清朝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
①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粟末靺鞨首领大
解析 据材料可知,西汉时期,地方第一级行政区“军需粮草自成一体,财力 雄厚”,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后来,“州”性质的变化体现了地方第一级行政 区的重要性,这样做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镇压地方叛乱,故C项正确。“地 方行政层级的调整” 是“州”性质变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A项错误。B、D 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2.救济优抚 (1)救济:为维护社会秩序,中国历代政府重视社会救济,政府主要负责救灾, 民间组织侧重于日常生活的赈济。 (2)优抚:优抚老弱贫苦群体、尊重与赡养老人是中国的传统,中国历朝都 重视对老弱病残的优抚,以宣扬政府的合法性。
对应训练
1.(2023山东青岛模拟)西周的名籍制度主要登记的是宫廷卫兵和军队士卒 的个人身份资料。春秋后期,开始出现以家庭为基本登记单位、包括“广 土众民”的户籍制度。人口管理制度的变化( A ) A.适应了诸侯争霸的需要 B.激化了社会矛盾 C.导致了宗法分封制瓦解 D.加重了民众负担 解析 由材料可知,户籍制度相较于名籍制度,更进一步加强了对民众的管 理和控制,有利于收取赋税和征派兵役,适应了诸侯争霸的需要,故选A项; 户籍制度是社会管理的途径,并未加重民众的负担,激化社会矛盾,排除B、 D两项;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宗法分封制的瓦解,排除C项。
2.民族交往
交往 内容
民族间 民族之间的战争给各族人民带来了灾难,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之 的战争 间的交往。匈奴、突厥等少数民族曾多次袭扰中原

高中历史第1章中国古代的政治家第3节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励精图治的清康煕帝学案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第1章中国古代的政治家第3节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励精图治的清康煕帝学案北师大版

第三节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励精图治的清康煕帝(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他是个天分极高、坚韧顽强的少年,即位后每日读书长达数个时辰,以至学习过苦而呕血。

16岁时,他以智慧和勇气设计铲除了专权跋扈的辅臣鳌拜,将皇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此,他以超群的胆识和兼容并包的胸怀,开始治理被破坏得伤痕累累的大地。

他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康熙帝。

那么,康熙帝为中国历史的进步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又有哪些不足之处?对康熙帝应该如何客观评价?本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教法案例本节课从六个框目讲述了清康熙帝的文治武功,主要包括两个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康熙幼年登基,除掉权臣稳政局;二是康熙帝对清朝的统治。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有为皇帝,历来赞多贬少,与之相关的历史电视剧或故事也很多,建议教师将之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出来,以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第一部分“康熙幼年登基,除掉权臣稳政局”,就是教材第一目“幼年登基,铲除鳌拜”的内容。

它并非是本节课的重点,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了解基本史实,教师简单点拨即可。

教师的点拨应该围绕本课整体的教学核心——对康熙帝的评价来展开,为更好地评价康熙帝做好必要的铺垫:少年康熙勇挑重担,以其过人的智谋巧擒权臣鳌拜,掌握了实权,稳定了政局。

这突出显示了康熙帝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非凡气度和过人胆量与政治睿智。

第二部分“康熙帝对清朝的统治”,包括教材第2—6框目的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建议教师从四个方面讲解。

(1)反对分裂,维护统一。

主要把握三个关键点:①平定三藩;②统一台湾;③平定噶尔丹。

康熙帝通过这些措施,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权。

这是康熙帝对中国历史做出的一大贡献,非常值得肯定。

(2)抗击沙俄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康熙帝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了沙俄侵略者,并使之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从而有效地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领土主权。

这是康熙帝对中国历史做出的又一大贡献。

(3)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社会经济。

东汉末年的地方割据诸侯与地方势力的崛起

东汉末年的地方割据诸侯与地方势力的崛起

东汉末年的地方割据诸侯与地方势力的崛起东汉末年,政权腐败,社会动荡,随之而来的是地方割据和诸侯势力的崛起。

在这一时期,地方豪强趁机强大起来,形成了一系列的地方割据势力,给国家政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起义失去了政治动力,政权的衰落以及地方势力的兴起。

一、地方割据的背景东汉末年,政局动荡,国家统治日益腐败,社会秩序混乱。

这时,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如黄巾起义等,使得中央政权无暇顾及地方政权的巩固,给了地方势力崛起的机会。

同时,东汉王朝内外交困,民不聊生,导致了百姓对中央政权的不满和失望,这也为地方割据和诸侯势力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二、地方割据的原因1.政治腐败:东汉末年政府腐败严重,高官污染,贪污盗窃,导致政令不行,农民税赋沉重,社会秩序混乱。

这使得一些豪强利用手中的权力,形成了一定的势力,进行地方割据。

2.军队实力:一些地方豪强拥有强大的家族势力和军事力量,他们经常招兵买马,聚敛财富,积蓄实力,这使得他们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称王称霸,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

3.地理环境:一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有利于发展经济和壮大势力。

例如益州地区的刘备,建立了蜀汉势力,因为益州地理条件优越,人口较多,军事资源丰富。

三、地方割据势力的表现1.割据一方:地方割据势力主要在一定地区内称王称霸,建立自己的政权,实行一定的统治和管理。

例如刘备建立的蜀汉、孙权建立的吴国等,这些地方割据势力具有相对稳定的政权,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

2.军事发展:地方割据势力通过招兵买马、扩充军队,实力不断壮大,这使得他们能够在战乱的时期保住自己的地盘,还能经常对外扩张,争夺更多的资源和地盘。

3.加强经济建设:地方割据势力为了加强自己的经济实力,主要采取了开发农耕业,振兴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等措施,这些措施使得地方割据势力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

四、地方割据势力的影响1.农民利益:在地方割据势力的统治下,有些时候农民的生活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依然负担沉重的税赋,这可能是因为地方割据势力需要农民的财力和劳力用于发展自己。

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军阀割据现象

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军阀割据现象

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军阀割据现象中国近现代史被称为“战乱年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军阀割据。

从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经历了多次内战、分裂和动荡,其中军阀割据现象占据了一个重要的篇章。

一、军阀割据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军阀割据是指在一个国家的领土范围内,由多个军阀或军阀集团投资兵权,各自掌握一个或多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安全等实际权力,形成了多个相互独立、相互竞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政治割据现象。

军阀割据的主要特点是:一方面,各个军阀之间存在着竞争和冲突,因此常常发生小规模的战争或武装冲突;另一方面,各个军阀之间也需要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因为没有一个军阀拥有足够的力量来对付其他所有的军阀,同时也需要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来维持自身的实力和统治地位。

二、军阀割据的形成和原因军阀割据现象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近代政治制度不稳定和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1.政治制度不稳定。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政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新政府缺乏足够的政治和制度建设经验,政治制度不稳定,无法有效地控制地方势力。

2.社会矛盾激化。

清朝末期,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面临巨大的困境和挑战,社会矛盾激化,各种族群、阶层和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尖锐。

3.外来势力干涉。

在中国近代史的大部分时期,外来势力一直在干涉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领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挑战。

三、军阀割据的影响军阀割据现象的最大影响就是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分裂和矛盾,导致了严重的动荡和动乱。

具体表现在:1.破坏了国家统一。

中国各个地方势力实力互不相让,在实现政治统一方面存在很大的阻碍。

2.阻碍了经济发展。

军阀割据的存在极为不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地方军阀往往对本地政治和经济资源进行严密控制,从而制约了经济活动的开展,影响了民生。

3.妨碍了社会进步。

军阀割据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分裂和矛盾,不利于民族团结,也不利于社会进步和现代化。

九一八事变中的中国国内局势

九一八事变中的中国国内局势

九一八事变中的中国国内局势九一八事变,即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的中国历史事件,标志着日本侵略的全面展开。

这场事变对中国国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了国民政府的动荡和困境,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内部矛盾。

本文将就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局势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

1. 南京政府权威动摇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民政府日益无力维持领土完整和国家独立。

在这场事变中,中国南京政府显得无能和软弱,无法有效应对日本侵略行动。

这种无力和无能使得南京政府在国内失去了相当的声望和权威。

同时,国内的社会动荡和民众对于政府的不满情绪也日益增加,使得南京政府的合法性受到了质疑。

2. 地方割据势力崛起九一八事变后,一些地方割据势力抓住了时机,开始崛起并对南京政府形成威胁。

这些地方割据势力以军阀和地方政权为主,通过控制当地资源和军队,建立起了相对独立的行政和军事体系。

例如,东北的“东北易帜”,桂系领导的广西军阀政权等都是九一八事变后崛起的地方割据势力,削弱了南京政府的统治。

3. 社会动荡与民族团结九一八事变对中国民众产生了巨大震动,引起了国内一系列的社会动荡。

民众群起抵制日本侵略,社会运动和民族抵抗活动蓬勃发展。

这种社会动荡和民族团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国内局势,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和对于南京政府的压力。

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起义和农民抗日游击战争提供了契机,加剧了国内矛盾和动荡。

4. 经济崩溃和社会动乱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日本侵略导致的经济封锁和资源掠夺,中国经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财政困境和通货膨胀问题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动荡和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

中国社会的不稳定和动乱进一步加深了南京政府的治理困境,使其难以有效应对国内问题和外敌侵略。

5. 国际压力与外交困境九一八事变所引起的国际舆论压力对南京政府的外交斡旋构成了严峻挑战。

国际社会对于日本侵略的谴责迫使南京政府在外交方面更加被动,难以获得有效的支持和援助。

这使得南京政府的外交困境更加严峻,进一步削弱了其在国内局势中的地位。

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与地方政权

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与地方政权

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与地方政权中国的民国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在此期间,各个地方出现了一批军阀,他们通过武力手段夺取地方政权,形成了割据局面。

这些军阀们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地方政权,并通过经济手段来获取收益和财富。

本文将就这一时期的军阀割据与地方政权进行探讨。

一、军阀割据的形成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主要是缘于北洋政府的失去控制力。

辛亥革命后,中央政权已经相对衰弱,各地区的军阀们纷纷借机夺取地方政权。

他们通过军事力量的掌控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地位。

这些军阀们往往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他们通过控制军队和地方政权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二、军阀割据的原因军阀割据形势的出现,既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内部原因的作用。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对抗外来侵略的需要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

内部原因则主要是军阀们内部的争斗和利益冲突。

无论是外部因素还是内部原因,都使得各个地区的军阀们开始了争夺地方政权的竞争。

三、地方政权的建立与运作在军阀割据的局面下,各地区军阀们建立了自己的地方政权。

他们通过掌握行政、经济和军事等权力,来稳定自己的地位。

这些地方政权往往以军阀们的名义来行使权力,但实质上是个人的统治。

他们通过管理地方经济、收税和贸易等手段来获取财富,并通过镇压反抗势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四、军阀割据的影响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给中国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它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秩序,导致了局部战乱和社会动荡。

其次,军阀们过度索取财富和控制权,导致了地方经济的衰败和民众的生活困苦。

最后,军阀割据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使得政府无法有效治理国家。

五、对军阀割据的应对为了解决军阀割据的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中央政府试图通过军事手段来收复失地,但效果并不明显。

其次,政府试图通过经济手段来削弱军阀们的实力,包括改革税收体制和加强地方经济建设等。

然而,受限于时代和条件,这些努力的效果并不明显。

六、军阀割据的结束与影响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直到1928年北洋政府成立后才得到基本解决。

清朝的军阀混战与地方割据

清朝的军阀混战与地方割据

清朝的军阀混战与地方割据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1644年建立至1912年覆灭。

在清朝晚期,由于内外因素的交织,清朝内部出现了军阀混战和地方割据的现象。

这是清朝末年政治动乱的一个重要表现,给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一、军阀混战的背景1. 政治动荡:清朝末年,政治腐败严重,官员贪污腐化,对内外问题无力应对,国家内外形势复杂,政治动荡加剧。

2. 社会动乱:人民生活贫困困苦,饥荒和民变频发,民众对清朝统治日益不满,群体活跃度上升。

3. 外国干涉:列强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导致国家主权受到侵蚀,削弱了清朝的统治能力。

二、军阀混战的原因1. 内部矛盾激化:清朝政权内部存在封建统治与地方派系争斗的矛盾,各派军阀为争夺政权而展开残酷的冲突。

2. 经济疲软:清朝后期经济衰退,国家财政困难,军队士兵长期拖欠工资,部分军队只能靠抢掠百姓谋取生计。

3. 地方割据:军阀混战加剧了地方割据现象,形成多个相对封闭的势力范围,大大削弱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力。

三、军阀混战的影响1. 社会动荡:军阀混战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民众生活受到重大影响,各地发生战乱、抢劫和暴力事件。

2. 国家分裂:地方割据的现象严重破坏了清朝的统一和稳定,国家分裂成多个势力范围,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权。

3. 经济困境:军阀混战加重了清朝经济的困境,各地财政困难,商业和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对外贸易中断。

四、对军阀混战的处理1. 清政府的努力:清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军阀混战,组织军队进行镇压和武力平定,但效果有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 军阀合纵:一些军阀之间为了争夺更大的地盘和政治利益,进行合纵连横,形成联盟,但这种联盟往往不稳固,很快分崩离析。

3. 外国干涉:外国列强看准了清政府内部纷争,通过插手干涉,瓦解清政府对内各派势力,加剧了军阀混战。

五、军阀混战对中国的启示1. 军阀混战反映了清朝统治的软弱,对内外问题无力应对,不同派系的倾轧加大了国家危机。

七年级历史第6课 附答案解析

七年级历史第6课 附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朕选儒臣于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①造成重文轻武的局面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结合教材内容“宋太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可知,宋太祖这一举措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所以①③正确,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下图反映了北宋A.在地方设置节度使B.加强中央集权C.分割宰相职权D.改革科举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在地方设置节度使是唐玄宗时期的措施,结果造成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北宋吸取教训,削夺节度使的权力,故A不符合题意。

依据题干“兵权”“地方财政”“赋税都上缴了”,结合所学知识,北宋把地方兵权收归中央,又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赋税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符合题意。

依据题干“兵权”“地方财政”“赋税都上缴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分化地方权力,这与分割宰相职权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依据题干“兵权”“地方财政”“赋税都上缴了”,可见没有涉及选官制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宋太祖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其中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的是A.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赋B.削弱丞相的大权C.派文臣管理地方政事D.实行统兵与调兵权的分离【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宋太祖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赋,将地方赋税大部上缴中央,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故A符合题意。

丞相是中央大臣,削弱丞相的大权与削弱地方权力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派文臣管理地方政事属于在行政方面削弱地方权力,故C不符合题意。

中国建国初期行政区划

中国建国初期行政区划

中国建国初期行政区划新中国成立后,在单一制的基础上,国家根据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形势,对行政区划层级进行了三次大的调试。

通过行政区划层级调试,促进了官僚体系的层级划分和有效运转,推进了现代国家建设。

01大行政区的建立与撤销1大行政区是在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在战争时期,各根据地、解放区机关设置繁复,单位多、机构多、人员多,给领导和指挥带来不便。

为了改变这种缺乏领导中心的行政组织方式,1942年,党在军区、分区建立党委或中央分局,并配置一名强有力的领导,实行党领导一切的“一元化”领导体制。

这种行政组织方式解决了传统方式运行低效的问题,有效促进了党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1新中国成立前期,为了尽快恢复地方秩序,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中央决定将全国分为若干行政区域,代表中央,驭繁于简,跨越数省,集中力量,统一管辖。

02设立六大行政区11949年12月16日,政务院第11次政务会议,通过了《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组织通则(各大行政区军政委员会适用此组织通则)》,确立了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划以上的最高一级行政区划的地位,并且规定了机构设置和人员组成。

此时设立五大行政区,即东北、华中、中南、西北、西南。

11952年11月,中央政府增设华北大区。

“各大行政区最初设立军政委员会作为过渡性机构,不经各地区人民代表会议选举,由中央政府任命。

”1军事行动结束,大行政区制度完成了其从分裂到统一的使命。

随着各地土地改革彻底落实,各级权力机关和政府机关的组建,大行政区制度组织领导方式已经不适应当时的政治形势。

为了保持国家稳定和政策的延续性,国家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将大行政区的领导机构统一改为行政委员会,并撤销其最高级行政区划的地位,仅作为中央派驻各大区的派出机构。

这一改革削减了大行政区划的权力和职能,加强了中央集权。

之后,随着国家进行全面社会主义改造和高层之间的一些分歧,国家加快了大行政区制度的撤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急需铲除地方割据势力
元旦前夕,深圳突然宣布将限制汽车牌照。

引起全国震动。

对汽车进行限牌,发轫于中国特权意识最浓厚的城市北京,其后逐步在大城市中蔓延至上海、广州、贵阳、石家庄、天津、杭州等地,而此前一直被曾被誉为中国大陆最开放、最富有市场精神的深圳,亦放弃不限牌的承诺,加入限牌城市行列,令外界顿感失望。

国内部分机动车限牌的举动,只是地方割据乱象的冰山一角。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早已经形成了地方割据的乱世,世相纷乱,令人触目惊心。

地方割据与行业割据,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又一个互相割裂,互相恶性竞争的独立王国。

新年前游历广东,在好几个城市的街面上,欲买一包兰州香烟,却被告知没有这个牌子,细问一下,并非这个牌子的烟不好,而是在广东,尚没有市场准入,市场上不准卖。

香烟的市场割据,由来已久。

尤记十几年前,红安烟厂没有被武烟强行并购之前,曾生产过一种名为“闯爷”的香烟,名字很吊,口味也好,其时因为烟草市场管制,“闯爷”仅凭口碑传播,以及春节红安人外带,竟然杀出一条血路,闯荡出了一片名声,假如没有权力主导的拉郎配式的并购,以及烟草的市场割据,可能当年如今闯爷已经名满天下了。

可惜,地方割据,使多少潜在的英雄好汉,倒在未起之时。

在盐业领域,徐州一男子因为跨市买盐,就被重罚。

而这种割据程度,突破了省一级范畴,甚至深入到了市一级,因为连云港也是江苏的市。

同在一个省,跨一个市就形成割据势力,这种情形,不仅盐业存在,很多领域都存在。

割据势力的存在,严重危害了中国经济,制约了中国的全面崛起。

其中,以高速公路最为典型。

最近,很多地方的高速公路收费,已经到期,为延续收费,花样百出,很多在原来的高速基础上,搞一点小工程,接着收费,有的改个名字。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而收费高速公路,可谓是中国地方割据的缩影。

中国公路高额收费问题,已为世所公认。

目前,全球收费公路总长约14万公里,其中10万公里在中国,占总公里数的70%。

我国公路收费高于欧洲9倍,各种过路过桥费已高达运输企业成本的1/3。

广州到北京运输成本高于从广州到美国。

如此高昂的成本,已经使中国国内事实上形成了重重关卡,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以前,国内严重的关卡问题,之所以没有彻底暴露,乃是因为外向型经济使中国以外贸为主,所以,“北京至沿海”的运输成本高于“沿海到美国”的成本,并未引起重视,而在内需时代之后,“从沿海到北京”的贸易模式,将取代“从沿海到美国”的模式,大陆交通,将重新取代海运,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商业贸易通道。

中国发展,急需奔驰,各地的公路收费,已成为中国腾飞的拦路虎。

如此,则国内交通成本的上升,使交易各方开始有切肤之痛。

各种过路费和关卡通融费用,尤其显得无法忍受。

扫平国内关卡,对于中国实现大国崛起战略,至关重要。

事实上,纵观全球现代史,扫平国内关卡,成为各个大国崛起的先决条件之一。

统一的国内市场、公平的市场经济、完善的法律保障,相对先进的政治制度,是各个大国崛起的普遍规律。

而要实现国内市场的统一,扫平国内关卡,荡平“诸侯经济”,则是大国崛起必然之路。

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国内诸侯林立,各地关卡多如牛毛,工商业发展受到巨大制约。

1868年,明治政府发表《五条誓文》,成为明治维新的纲领性文件,其中的第四条,即是宣布废除封建内地关卡,实现国内自由贸易。

明治维新倡导的“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战略,由此得以推行,扫平国内关卡之后,日本“殖产兴业”的国家战略得到彻底实施。

仅仅用了25年时间,即崛起为世界强国。

美国在南北战争之前,也是国内矛盾重重,南部种植园主和北部制造业集团之间、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之间、地方主义与国家主义之间、奴隶制和废奴主义之间,冲突从经济领域延伸到政治、文化、宗教等领域,直至爆发南北战争。

南北战争之后,美国的国内关卡被扫平,各个州之间的贸易,基本畅通无阻,由此形成了庞大的国内市场。

而美国也从此启动了“大陆战略”,随着芝加哥成为美国的交通中心,美国由立国之初偏重外贸的美洲大国,转型为内生性的世界经济强国,国内消费的比例,远大于外贸,庞大的国内市场对于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强国居功至伟。

未来,中国也将从非均衡时代,过度为全面崛起,在此情况下,国内的重重关卡,将成为实现“大陆战略”的巨大阻力。

在金融危机的逼迫下,很多中国企业,已经将市场中心从海外转移到了国内,与此相应,以前借重于港口和海运的商业通道,亦将重新回复到借助公路和铁路。

最近几年,中国高铁的兴起,也与中国经济即将步入内需时代暗合。

目前,中国的内需占比,尚在40%左右,而且很多都是政府消费和基础消费,将来中国的内需占比如果达到目前大陆性大国通常的70%左右,则统一的国内市场,将至关重要。

废除国内关卡,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时势所迫。

国内关卡林立,不仅使工商业贸易成本剧增,更使全国性的产业布局,无法完成,产生了遍布全国的“诸侯经济”。

要素流动的不自由,使全国资源配置不合理,先进区域无法完成突围升级,后发地区亦重复先进地区的道路。

整个国家徘徊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无法完成转型升级,这对于中国的未来崛起,伤害巨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之所以逐步崛起,靠的就是逐步扫除形成市场隔离的各种因素,扩大市场。

无论是价格开放,还是户籍开放,都是如此。

而无论是横向的限车、限路、拦路收钱,还是纵向的行业割据,特许垄断经营,均造成了市场的分割。

形成了事实上的地方割据势力和行业割据势力。

石油帮、秘书帮、山西帮等新三大帮均已覆灭,其中,石油帮代表行业割据势力,山西帮代表地方割据势力,无论何种割据势力,都是对形成统一国内市场,统一国内社会与政治体系的一种危害,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急需铲除地方割据势力,行业割据势力,为国家的整体崛起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

如任由城市限制车牌,则未来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将成为孤城,如任由行业垄断,则未来所有的垄断国企,都将成为内藏贪腐的独立王国。

横向和纵向割据,都将危及中央政权的威权和稳定,埋下天下大乱,国家分裂的隐患。

改革需有敢啃硬骨头的豪气与自信,就行业而言,三桶油最为强势,石油帮的覆灭,已拉开了破除行业割据的序幕。

就地方而言,北京最为强势,山西帮的覆灭,亦足以引起北京的警醒。

在中国的第二次改革浪潮中,北京应该为改革作出表率,而非凭借直辖市的和首都的地位,画地为牢,割据自雄。

京津冀一体化,北京天津连开个车都互相限制,搞什么?直辖市是一种鞭策,而非一种特权。

走在最前面,不仅意味着荣耀与辉煌,更意味着责任与牺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