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与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及应对措施建议
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及应对措施建议当前,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正面临巨大压力,这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一、就业形势分析首先,就业形势整体上趋势向好。
据官方数据,2019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365万人,稳中向好。
但是,从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形势并不容乐观。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其中本科生占比68.2%。
与此同时,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愈发凸显,一些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甚至不足50%。
原因之一是就业市场需求结构不断调整。
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科技、互联网、金融、文化等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
而传统行业的就业岗位受到严重挤压。
此外,社会转型期的就业形势也使很多毕业生面临就业时的“经验缺失”问题,而企业招聘越来越看重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这也导致了求职难度的上升。
二、应对措施建议在这个背景下,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应对措施建议:1.加强市场需求研究,推进就业服务创新加强市场需求研究对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非常必要。
通过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针对当地区域产业情况,了解相关就业岗位需求,帮助毕业生调整学科结构和职业技能,从而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建立市场化的就业服务机构,为毕业生提供多元化的职业服务,推进就业服务的创新,例如建立校企合作机制,鼓励毕业生参加创业活动等。
2.助力实践活动,提高毕业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在校期间,高校可以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培养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例如,高校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提供暑期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让毕业生更快地适应职场环境,理解职业发展规律和行业需求变化。
3.积极引导就业形式多元化当前,很多毕业生纠结于企业招聘难、工资待遇低等问题,进而采用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模式。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解决方案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解决方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逐渐变得竞争激烈,许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案。
一、就业问题的原因1. 就业观念不合理一部分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观念,过于追求高薪、高地位的职业,对于基层岗位和实习机会忽视或抗拒。
这使得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竞争力。
2. 专业不对口一些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就业困难。
这主要是由于教育体系和行业需求之间的脱节,使得某些专业的学生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岗位。
3. 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实践经验,这使得他们很难与有工作经验的竞争者相比较。
许多雇主更倾向于雇佣有实践经验的求职者,这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就业压力。
4. 就业渠道不畅一些学校的就业服务机构相对薄弱,学生缺乏得到就业信息和资源的渠道。
此外,一些大学生对于网络招聘平台和其他就业渠道的了解有限,限制了他们的求职范围。
二、解决方案1.加强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理性评估就业市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此外,学校还应注重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供创业支持和资源。
2.优化专业设置学校应对专业设置进行优化调整,将学科设置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促进专业和行业之间的对接。
同时,学校应开设跨专业的选修课程,帮助学生补充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3.加强实践教育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给学生。
通过实习、实训和校企合作项目,使学生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4.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就业指导和资源。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开展校园招聘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就业渠道。
同时,加强与校友资源的联系,为学生提供职业咨询和校友网络的支持。
5.鼓励创业就业政府可以提供一系列的创业就业支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发展自主创业。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形势备受关注。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经济的发展,大量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使竞争变得日益激烈。
本论文将从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和对策的提出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1.1 就业率下降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率呈下降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岗位供应紧张以及就业市场不稳定等原因所致。
无论是应届毕业生还是往届生,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1.2 学科专业结构失衡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学科专业结构密切相关。
由于某些专业的就业形势不佳,导致大学生人才结构失衡。
部分学科专业的就业率远高于其他学科,使得那些就业前景较差的学生感到无助。
1.3 就业需求与人才供给不匹配另一个问题是就业需求与人才供给之间的不匹配。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向的变化,一些行业对特定人才的需求有所减少,而一些新兴产业则有着迫切的用人需求。
这使得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
二、大学生就业对策提出2.1 多元化就业观念大学生需要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念,拥抱多元化的就业途径。
传统的稳定公务员岗位固然重要,但也应该考虑私营企业、创业和自主经营等就业方式。
同时,大学生应该注重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增加就业竞争力。
2.2 调整专业结构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应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除了传统热门专业,如工程、经济和管理等,还应加强对新兴行业的人才培养,如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环境保护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
2.3 提供职业指导和支持大学和政府应提供更多的职业指导和支持,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和行业动态。
可以通过职业咨询、实习就业指导以及创业培训等方式,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实践能力。
2.4 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为了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
学校应该与企业、政府和研究机构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和实际项目,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五、结论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机遇。解决毕业生的就 业问题需要高校、政府和毕业生共同努力。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 道,调整就业观念;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到基层或偏远地区工作; 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勇于尝试新兴行业和小微企业等不同领 域。通过共同努力,相信能够缓解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实现更加充分 和高质量的就业。
2、成功案例二:某毕业生自主创业,开设个人工作室。该毕业生在大学期间 就热衷于创新创业,毕业后更是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创业过程中,他充分 利用高校资源和人脉优势,拓展业务领域和市场空间。经过几年的发展,他的 工作室已经成为当地知名的创意设计企业,并为社会创造了较高的经济价值。 这一案例的成功经验在于毕业生能够敏锐地捕捉市场机遇,勇于尝试和突破, 同时善于利用高校资源提升自身实力。
谢谢观看
2、拓宽就业渠道
高校和政府应积极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鼓励他们到新兴行业、小微企业或 农村地区就业。例如,可以举办专场招聘会,邀请不同类型的企业和单位来校 招聘;建立人才库,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毕业 生到基层或偏远地区工作。
3、调整就业观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校毕业生应积极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要市场 需求和新兴行业的发展,勇于尝试不同的就业渠道和领域;要学会从自身实际 出发,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要摒弃“体制内”和“大企业”的思维定式,以 自己的长远发展为目标。
四、案例分析
1、成功案例一:某高校与当地小微企业合作建立的实习基地模式。该高校与 当地的小微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既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又为小微企 业输送了人才。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可以在实习过程中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和 行业特点,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企业也可以从中选拔优秀人才,为 自身发展注入活力。这一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高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共同培 养人才,实现了双赢。
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及解决途径研究
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及解决途径研究近年来,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高等教育的推进和人口红利的消失,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途径。
一、问题分析1. 就业压力加大: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容量相对较小,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2. 学历与就业不匹配:一方面,一些大学生受到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的欠缺,难以胜任工作;另一方面,大学生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差距,导致学历“超支”。
二、问题导致的影响1. 就业难度增加:大学生人数激增,使得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毕业生就业越发困难。
2. 就业质量下降: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部分大学生只能从事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就业质量难以保障。
3. 社会稳定受到威胁: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重化可能导致社会不公与社会动荡,给经济和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三、解决途径1. 培养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育,帮助大学生增加实践经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 开展职业规划教育:通过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明确自身的职业目标与职业规划,提高就业匹配度。
3. 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推动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实践的结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4. 鼓励创业就业:政府可以通过减税、给予补贴等方式,鼓励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5. 建立就业服务平台:搭建一个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服务,提高就业效率。
总之,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创业精神以及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才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并有效地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希望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大学生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和条件,实现更好的人才流动和社会稳定发展。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当前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就业现状并提出有效对策,本文将从就业形势、问题分析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就业形势分析由于各行各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
然而,仍存在以下问题:1. 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注重理论学习,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这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2. 岗位匹配不合理:大学生在职业发展选择上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常出现专业与就业岗位不匹配的情况。
这导致他们在工作中难以发挥自身专长,降低了就业的效益。
3. 城市资源分布不均:大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前往就业。
相比之下,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对大学生的需求较低,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二、就业问题分析根据就业形势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问题:1. 就业观念不合理:一些大学生过于追求高薪和稳定的工作,对自己的岗位和行业有着较高的要求,导致他们忽视了积累实践经验和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性。
2. 职业规划不足:大学生在学业阶段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潜力,缺乏对自己的职业规划。
这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盲目追随热门岗位,而忽视了自身的发展方向。
3. 创业意识不强:一些大学生对创业机会缺乏敏感性,对自主创业持观望态度。
这使得他们更倾向于进入传统企业就业,而错失了创新和发展的机会。
三、对策建议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实践教育:大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设更多与社会需求紧密相关的实践课程。
比如,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引导正确就业观念:大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理解就业不仅仅是追求高薪和稳定的工作,更包括积累经验和提升自身能力。
学校和社会可以通过举办就业主题讲座、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一、概述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当前,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如何理性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探索有效的对策,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就业竞争激烈,岗位供需矛盾突出二是部分行业和地区就业压力较大,结构性失业问题凸显三是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和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就业市场适应性不强。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1.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背景与重要性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和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
与此同时,就业市场却未能同步增长,导致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背景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
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
这也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在有限的工作岗位面前,大学生们不得不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直接影响到他们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发展空间。
作为经过高等教育的精英群体,大学生们承载着家庭的期望和社会的责任。
顺利就业不仅意味着他们能够稳定地获得收入,提高自身生活水平,还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大学生的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状况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发展。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国家长远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深刻的背景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需要深入分析问题的成因,并从多个层面出发探讨有效的解决策略。
只有才能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也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贡献力量。
高校教育中的就业困境分析与解决思路
高校教育中的就业困境分析与解决思路一、高校教育中的就业困境分析高等教育一直被视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困境。
尽管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但我们应该认识到高校教育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下面将从人才供需不平衡、教育与实践脱节以及专业设置不合理等方面分析高校教育中的就业困境。
1. 人才供需不平衡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发生了变化,但高校教育体系相对滞后于社会需求的变化速度。
一方面,传统学科仍然是许多学校教学研究的重点,这导致部分专业毕业生数量过剩;另一方面,新兴行业和技术领域的就业机会呈现井喷态势,但相关专业毕业生数量却严重不足。
这种供需失衡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2. 教育与实践脱节高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但缺乏对实际工作环境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这导致许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因为他们缺乏与用人单位需求匹配的实践经验和技能。
同时,一些就业市场中迅速发展的行业和职位要求新颖、创新的思维方式,而高校教育却未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进一步加剧了教育与实践之间的脱节问题。
3. 专业设置不合理传统观念仍然影响着高校在专业设置上的决策,因此某些热门专业拥挤现象严重。
许多学生选择热门专业并滞留其中,导致竞争激烈和就业压力增大。
与此同时,一些较为冷门或综合性强的专业往往被忽视或轻视。
这种片面追求某些热门专业而忽视全面发展的倾向,限制了学生在就业市场中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二、高校教育中的就业困境解决思路针对高校教育中存在的就业困境,需要综合政府、高校和学生三方面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思路。
1. 增加职业导向和实践教育为了加强学生与职业市场之间的衔接,高校应增加职业导向和实践教育课程。
这包括提供更多实习机会、聘请企业导师参与指导、开设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的专业课程等。
通过与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将更容易获得实践经验,并且能够灵活地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大学生们更好地应对就业压力。
一、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1. 就业竞争激烈: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就业机会却相对有限。
许多优秀的毕业生面临着与大量求职者竞争的情况,使得就业压力倍增。
2. 缺乏实践经验: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这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3. 技能匹配不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场对于专业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许多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4. 薪资待遇较低: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往往会面临着薪资待遇不高的问题。
虽然薪资并不是唯一的考量因素,但低薪水可能导致大学生对工作的不满和动力下降。
二、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1. 提升综合素质:大学生应在学习的同时,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这包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拓宽人际关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
通过提升综合素质,可以增加自身的竞争力。
2. 增加实践经验:大学生可以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实习或社会实践项目。
通过实践,可以增强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并在求职时展示自己的实践经验。
3. 不断学习与进修:面对技能匹配的问题,大学生应该持续学习和进修。
通过参加培训班、自学或进行专业课程的进修,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使其与市场需求更加匹配。
4. 积极寻找机会:积极主动地寻找就业机会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多渠道的求职方式,如招聘网站、招聘会、人才市场等,扩大求职渠道,提高自己被企业发现的机会。
5. 开展创业或自主就业:如果找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大学生可以考虑开展创业或自主就业。
通过创业可以发挥个人的优势,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6. 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在就业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
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就业挑战,包括就业渠道的多元化、就业竞争的激烈化、就业预期的个性化等。
那么,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有哪些呢?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应的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1. 就业渠道多元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传统的单位就业逐渐被新兴的创业、自主择业、远程办公等就业形式所取代。
大学生需要面对不同的就业渠道,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2. 就业竞争激烈化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市场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许多优秀的大学生可能面临着就业困难的问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
3. 就业预期个性化传统的就业观念逐渐被打破,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预期也变得越来越个性化。
许多大学生希望能够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追求与自己内心渴望相符合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
二、大学生就业对策1. 强化职业规划教育为了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就业市场,大学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通过开设职业规划课程、组织职业规划辅导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认清就业市场的潜规则,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除了传统的单位就业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创业、自主择业、远程办公等多种途径来实现就业。
大学应该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相关的创业政策和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选择的机会。
3. 提升就业能力在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时,大学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除了学术知识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就业技能培训课程,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
4. 创新就业方式为了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的就业预期,社会应该创新就业方式,提供更多多样化的工作机会。
这可以包括弹性工作制度、远程办公方式、灵活的工作时间等,让大学生可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对策探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对策探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扩招政策的实施,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走上就业之路。
然而,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就业市场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文将就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探究。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1.1 就业形势的挑战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一些传统岗位需求减少,而新兴产业和新型岗位的需求逐渐增加。
这就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他们需要具备更多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1.2 就业形势的机遇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政策的扶持,一些新兴产业和领域蓬勃发展,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比如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发展,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探究2.1 提升就业能力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参加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积累工作经验。
同时,还应该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提升,不断充实自己,提高就业竞争力。
2.2 增强创新意识在当前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下,创新能力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竞争力。
高校毕业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开拓创新思维,勇于尝试新事物,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2.3 发展跨学科综合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跨学科综合能力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素质。
高校毕业生应该注重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2.4 积极就业创业面对就业形势的挑战,高校毕业生应该积极拥抱变化,勇于创新创业。
可以通过自主创业、参加创业大赛等方式,实现自己的就业梦想,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结语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虽然面临着挑战,但也蕴含着机遇。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发展跨学科综合能力,积极就业创业,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开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困境,而且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本文将就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分析就业形势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一方面,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推行,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了竞争剧烈。
另一方面,经济形势并不乐观,许多企业面临着困境,减少了招聘岗位。
这些因素使得大学毕业生面临着较高的就业压力。
教育与岗位需求不匹配在当前的大学教育模式下,很多学校注重理论教育,无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然而,就业市场更加看重应用型、实践型的毕业生。
与此同时,许多大学生对择业方向和市场需求缺乏准确的了解,导致了教育与岗位需求的不匹配。
缺乏实践经验由于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或实习时机的匮乏,许多大学生在毕业时缺乏实践经验。
这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与有经验的应聘者相比处于劣势,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对策优化教育模式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高校教育模式的标准和引导,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结合。
学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的设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机来实践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其应对工作挑战的能力。
加强就业指导与培训高校应该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与培训效劳。
这些效劳可以包括职业规划、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
同时,学校还应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时机和专业培训,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环境。
加强实习实践时机政府、学校和企业应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时机给大学生。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并给予相应的补贴。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实习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时机,增加其实践经验。
加强就业市场信息发布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需要及时、准确的就业市场信息。
学校和政府应共同做好就业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为学生提供有关就业市场的动态信息。
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调整就业方向,并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做出准确的决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面对就业市场的竞争,大学生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背景、原因分析以及解决方案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背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背景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
首先,中国人口众多,高校的扩招政策导致了大学生人数的大幅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每年中国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人数超过800万。
然而,就业市场并未能同时提供足够的岗位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导致供需失衡。
其次,由于工作经验的缺乏,许多企业更青睐具备实践经验的应届毕业生。
这给未毕业的大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就业压力。
再者,一些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对口,导致他们面临更艰难的就业状况。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可以主要分为教育问题和经济结构问题。
教育问题是指大学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的脱节。
许多大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要求有一定差距,缺乏实践经验。
另外,大学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忽视了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得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的难题。
经济结构问题则主要表现为行业结构不合理,缺乏高技能、高科技人才的需求。
一些传统行业不再受到社会的青睐,而一些新兴行业却缺乏熟练的人才。
这导致了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鸿沟。
三、解决方案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以下几个解决方案。
1. 加强职业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教育部门应与就业市场紧密合作,调整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加强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学校可以设置更多的实习机会,与企业合作,提供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实际工作中所需的经验和技能。
此外,还应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职业发展目标。
2. 鼓励创业和自主就业政府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和自主就业。
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提供资金支持和指导服务,为大学生创业搭建平台。
高等教育中的就业困难问题与解决策略
高等教育中的就业困难问题与解决策略一、就业困难问题的背景和原因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具备就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
然而,在当前社会环境下,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就业困难问题。
1. 教育与人才供需不匹配在高等教育领域,大量院校为了争夺生源采取扩招政策,导致人才市场的竞争激烈且供过于求。
许多毕业生面临着找工作难、找正好岗位更难的现状,使得就业形势变得相对困难。
2. 专业结构失衡由于宏观调控不当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一些热门专业供大于求,而一些新兴行业和技术类岗位则紧缺人才。
例如,传统文科类专业大量涌入导致了文科类毕业生出现较高的就业压力。
3. 职场需求与学校培养目标脱节在某些情况下,学校课程设置过时或无法及时跟随职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学生在毕业后与实际工作岗位存在较大鸿沟。
此外,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而忽视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是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原因。
二、解决高等教育中就业困难问题的策略针对高等教育中的就业困难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策略来改善就业形势,并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1. 联动产学研学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应加强合作,在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上更加贴合企业需求。
通过设立实习基地、举办双向交流活动等方式,将校内知识与行业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应对就业困难问题的关键。
政府、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应共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为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创新项目支持等资源,以培养更多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
3. 建立职教融合机制高等教育需要与职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
通过推动高校与职业教育院校的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平台等措施,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对各类优秀人才的需求。
4. 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学校应加大对毕业生就业辅导力度,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扩招政策的实施,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走上就业之路。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1.1 就业形势严峻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许多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的情况,尤其是一些非重点院校、非热门专业的毕业生更加困难。
1.2 就业结构不合理当前,一些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即一些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容易就业,而一些非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较大。
这导致了一些专业人才供需失衡的局面。
1.3 就业质量亟待提升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整体上较高,但就业质量却亟待提升。
许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薪资低、职业发展空间小、工作环境差等问题,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2.1 加强就业指导与培训高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
可以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举办就业技能培训班等形式,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技巧。
2.2 拓宽就业渠道高校可以积极与企业合作,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举办校园招聘会等活动,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选择空间。
2.3 优化专业设置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情况,合理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
鼓励学生选择热门专业,同时加强对非热门专业的就业指导,提升非热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2.4 加强实习实训高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实习实训安排,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实习实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岗位要求,提前适应职场环境。
2.5 建立就业服务平台高校可以建立健全就业服务平台,为毕业生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就业服务。
通过平台发布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指导、开展职业规划等服务,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高校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
高校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一、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据统计,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874万人,其中本科毕业生占比超过60%。
然而,仅有65.6%的毕业生能够在毕业后6个月内找到适合的工作,其余的毕业生则面临就业困难。
二、原因分析1.供需不平衡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而各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并没有相应的增加,因此,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的情况。
2.素质不合格部分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困难,其主要原因是素质不合格。
一些毕业生存在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对自身职业规划不够理性等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能力。
3.信息不对称一些毕业生由于缺乏信息和社会经验,对于就业市场了解不足,难以顺利进入就业市场。
同时,用人单位也无法准确了解毕业生的能力、素质和岗位匹配情况,从而影响了毕业生就业。
4.受到行业结构限制一些行业并不适合全部毕业生入行,需要具备特定的技能或经验才能胜任。
因此,高校毕业生的选择面受到行业结构限制。
三、对策建议1.提高专业能力和素质高校应该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注重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
2.拓宽就业渠道学校应该积极推动人才市场建设,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同时,毕业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了解和拓宽就业渠道。
3.加强信息共享学校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职业咨询和指导机制,为毕业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就业信息。
同时,社会各界也可以积极开展招聘活动,扩大招聘范围,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加强行业对接高校应该积极开展与企业、产业等的深度合作,促进行业和高校的有机结合。
同时,通过就业联合会等组织,搭建行业与毕业生之间的桥梁,让毕业生更好地融入到行业中。
四、结语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大力度。
只有通过提高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加强信息共享和行业对接等方式,才能更好地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解决方案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大学生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提高就业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
一、就业问题的原因1. 就业观念的不合理许多大学生普遍存在就业观念的不合理现象。
他们往往过度追求名校名企,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或者普通职位缺乏足够的认同感。
这种观念限制了他们的就业选择范围,增加了就业压力。
2. 技能不符合市场需求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过于注重理论学习,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应用能力。
当他们步入职场时,往往无法满足当前市场对于专业技能的要求,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3. 缺乏职业规划和实践机会大学教育过程中,职业规划和实践机会的缺乏也限制了大学生的就业发展。
许多大学没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导致大学生在职业选择和规划上存在困惑。
同时,大学生缺少实践机会,无法锻炼并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解决方案1. 营造正确的就业观念大学生需要转变就业观念,认识到每个行业和企业都有其独特魅力和发展潜力。
在就业选择上,大学生应该注重个人兴趣和专业特长,并认识到不同的职业发展也能带来丰富多样的人生经历。
2.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高校应通过开展实践课程、实习实训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校园组织和社团活动,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并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3. 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高校应建立健全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和个人发展规划。
学校可以组织职业讲座、招聘会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的就业情况和岗位需求,从而更好地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
4. 加强校企合作高校应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实习就业基地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毕业后的就业岗位。
同时,企业也应积极参与大学生培养,提供实习、校园讲座等形式的支持,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
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探讨其中的问题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通过深入研究与分析,本文希望能够为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优化高等教育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文章将首先概述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总体状况,包括就业率、就业结构、就业满意度等方面的数据,以及当前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
随后,文章将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如经济形势、产业结构、教育制度、个人能力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当前高等教育在大学生就业中的角色与问题,如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实践教学、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文章将提出一系列教育对策。
这些对策旨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文章还将探讨如何通过教育改革和创新,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希望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为改善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优化高等教育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升,大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长。
然而,这种增长并未带来预期的就业繁荣,反而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就业竞争激烈:由于大学生人数的增加,以及企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使得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需要经历长时间的求职过程。
就业结构不合理:当前,大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一些热门行业和高薪职位上,而一些需要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经验的职位却难以招聘到合适的大学生。
这种就业结构的不合理,不仅使得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也影响了社会的经济发展。
就业质量不高: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为了追求高薪和稳定的工作,往往忽略了自身的职业发展和个人兴趣。
这使得他们的就业质量不高,难以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与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与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摘要:随着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展,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凸显。
这与高等教育存在的资源扭曲配置,院校盲目扩张,教育系统内部结构失衡不无关系。
因而,改革高等教育制度,转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完善就业市场机制就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就业形势高等教育就业问题对策探讨1、当前中国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1.1全国长期性就业压力依然存在人口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复杂,扩大就业的任务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繁重。
目前我国仍处于劳动力资源增长的高峰期,城镇新增就业群体、累积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等要求就业的总规模每年在2500万人左右,而新增就业机会不足1000万人。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1月份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数据,中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9.4% 。
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就业与失业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困扰着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的发展。
1.2大学生数量猛增激化就业供需矛盾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学历、高素质的劳动力越来越受欢迎。
但从供给的角度看,高校扩招引起毕业生大规模释放。
据统计,1998年普通高校招生人数是108.4万,2001年跃增到115万人,2003年达2l2万人, 2005年超过338万人,2007年的招生人数已达到565.9万;而2007年11月底全国500万应届毕业生中尚有143万未能就业,2009年610万名大学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的比例可能占到1/4。
大学生就业问题显得日益突出。
1.3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导致人才流动性欠缺著名经济学家张曙光认为:“中国市场化进程不彻底,仍处在市场分割的状态。
”目前,由于户籍制度和农地制度,再加上城市政府的就业歧视政策,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是分割的。
由于市场分割固化了不同区域之间就业机会和未来发展机会之间的差异,在大城市存在较多适合高学历者的就业和发展机会的前提下,加之技能投资具有资产专用性,很多大学毕业生都选择长期滞留在大城市。
高等教育行业中的就业困境及改善方案
高等教育行业中的就业困境及改善方案引言:高等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高等教育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困境。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行业中的就业困境,并提出改善方案,以帮助大学毕业生更好地就业。
一、高等教育行业中的就业困境1.1 就业岗位不足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然而,就业市场并没有相应地扩大,导致就业岗位不足,竞争激烈。
大学毕业生往往面临着就业机会有限的局面。
1.2 求职技能不符尽管大学毕业生在学术方面颇有造诣,但他们在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方面往往存在欠缺。
许多企业更倾向于雇佣有工作经验的人才,而对缺乏实践经验的大学毕业生不太感兴趣。
1.3 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在一些学科领域,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相脱节。
一些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困难,因为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改善方案2.1 提升职业技能培养为了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应加强对职业技能的培养。
引入实践技能的课程,如实习、项目实训、模拟经营等,帮助学生获得实践经验,提升职场素养。
2.2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高校与企业合作关系的加强可帮助了解实际市场需求并提前调整专业设置。
通过开展企业讲座、校企合作项目等形式,学生可以更好地与企业互动,了解就业市场的最新动态。
2.3 设置多样化的就业指导及培训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包括职业测评、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帮助学生提升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发展自主创业精神。
2.4 加强实习与实践机会为了解决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高校应积极争取更多实习和实践机会。
与企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将课堂理论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2.5 强化就业跟踪和服务建立健全的就业跟踪机制,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帮助。
同时,加强学校的就业服务中心建设,提供个性化的就业咨询和辅导,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就业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与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要:随着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展,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凸显。
这与高等教育存在的资源扭曲配置,院校盲目扩张,教育系统内部结构失衡不无关系。
因而,改革高等教育制度,转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完善就业市场机制就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就业形势高等教育就业问题对策探讨
1、当前中国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1.1全国长期性就业压力依然存在
人口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复杂,扩大就业的任务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繁重。
目前我国仍处于劳动力资源增长的高峰期,城镇新增就业群体、累积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等要求就业的总规模每年在2500万人左右,而新增就业机会不足1000万人。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1月份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数据,中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9.4% 。
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就业与失业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困扰着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的发展。
1.2大学生数量猛增激化就业供需矛盾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学历、高素质的劳动力越来越受欢迎。
但从供给的角度看,高校扩招引起毕业生大规模释放。
据统计,1998年普通高校招生人数是108.4万,2001年跃增到115万人,2003年达2l2万人, 2005年超过338万人,2007年的招生人数已达到565.9万;而2007年11月底全国500万应届毕业生中尚有143万未能就业,2009年610万名大学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的比例可能占到1/4。
大学生就业问题显得日益突出。
1.3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导致人才流动性欠缺
著名经济学家张曙光认为:“中国市场化进程不彻底,仍处在市场分割的状态。
”目前,由于户籍制度和农地制度,再加上城市政府的就业歧视政策,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是分割的。
由于市场分割固化了不同区域之间就业机会和未来发展机会之间的差异,在大城市存在较多适合高学历者的就业和发展机会的前提下,加之技能投资具有资产专用性,很多大学毕业生都选择长期滞留在大城市。
市场分割提高了流动成本,导致高学历人才选择就业的机会相对较少。
2、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教育资源扭曲配置
根据世界各国初级、中等、高等教育这三级投资结构的一般规律和发展态势,在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最初阶段,三级教育投资的分配结构应呈“金字塔”形,即高等教育的投资比例最低。
根据我国2006年的教育经费统计数据计算所知,初级教育的比重继续下降,占23%,而高等教育的经费比重已达30%以上。
将有限的教育资源过多地投向收效低的高等教育,其结果是令耗费大量教育资源的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形成“知识型劳力过剩”,造成教育投资的严重浪费。
2.2高等院校盲目扩张
自从政府确定了把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方针后,各地都在加快高等教育发展。
我国大学生招生人数的扩张速度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尽管取消了国家分配,但由于教育行政部门管住了生产供给的一头,教育决策和就业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就会造成教育过度。
由于官办,国家承担了很大一部分教育经费和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在城市高端劳动力市场相对出现拥挤现象时,个人只好追求更高的学历以突显自己,产生“高学历热”。
2.3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结构失衡
一是教育层次不均衡。
有些地方甚至不顾自身条件,刮起一股高校“升格热”,导致本科生比例过大,挤占了专科生的就业市场,为企业的“人才高消费”创造了条件。
二是学科结构不均衡。
专业中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很多高校为了创收,盲目追逐开设热门专业,专业质量没有保证,产生了知识性失业与职位空缺的矛盾。
三是教育质量不均衡。
入学率的大幅度提高意味着生源质量下降,减少必要的教学资源,高等院校的平均教学质量下降。
3、解决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探讨
3.1合理安排教育投资的比例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要有一定的合理比例,一国教育发展水平应该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一定程度的协调发展,甚至可以适当超前于经济发展,但不能盲目允许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政府应当合理调配教育资源,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通过政策、教育投资及信息引导等措施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使我国由人力资源的成本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本的素质优势。
3.2高等教育必须直面社会与市场
一是适应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
高校必须与市场结合,根据产业结构
和市场所需及时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二是保证生源竞争力,大力提升高教质量。
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注重培养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复合型人才。
三是明确教育目标,狠抓实践培养模式。
主动走进社会、走入市场,积极培养职业性应用型人才,是让学生成功进入社会的有效方式。
3.3突出高等教育先导性功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在科学迅猛发展的形势下,高等教育应面向未来,以“教育先行”的方针培养新型人才,促进社会进步。
今天的高等教育要瞄准几年或几十年后未来新经济有关的关键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因此,高等教育应从基础产业向主导、先导产业转变,要培养能推动社会进步的前沿性人才,通过新兴产业创造岗位,扩大就业。
3.4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和择业观
一要打破区域限制。
把大学生择业的区域从省会大城市向包括中小城市、乡镇村在内的全国各地转变。
二要打破专业限制。
鼓励学生根据个人气质、性格和特长及早制定科学合理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勇于跨专业就业。
三要打破计划体制观念。
鼓励大学毕业生中业务素质扎实,具有创新意识,有很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的人自主创业。
3.5完善相关市场化就业机制
建立专门机构,促进就业信息流通。
应在社会上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将社会上的职业信息收集加以整理、分析、研究,形成准确资料提供给学校,使其加强市场对人才需求计划的预测。
同时,应解除就业制度市扬化的障碍,简化人才流动手续。
减低人才流动成本,才能通过市场经济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王小光.“双稳健政策”下的2005年宏观经济展望[J].新华文摘,2005,(5).
[2]陈庆修.实现充分就业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DB/OL].国研网,2005-01-26.
[3]张曙光.对我国学历教育过度和专业性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思考[EB/OL].(2008-10-1)[2009-07-20].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 ViewSumm-aryaspx?docid=140911&chnid=32&lesfid=94&gourl=/drcnetcommon.w eb/DocViewaspx.
[4]胥秋.从过度教育现象看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失衡[J].高教发展与评
估,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