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 加快榆林创新转型——访陕西省榆林市副市长兰新哲
榆林市某园区兰炭企业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榆林市某园区兰炭企业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在榆林市的某个园区,有一家兰炭企业,该企业在煤炭加工和销售方面有着较大的影响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该兰炭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描述,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能够帮助该企业更好地发展。
问题一:环境污染严重由于兰炭企业需要进行煤炭的加工、燃烧等生产活动,这些活动会产生大量粉尘、废气和废水,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周围居民经常抱怨空气质量差,以及水源受到污染的问题。
解决对策:1. 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提高废气、废水处理能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优化生产流程,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粉尘和废气排放。
问题二:安全生产隐患由于兰炭企业生产环节涉及煤矿开采、煤炭加工等过程,存在一定的安全生产隐患。
员工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容易发生意外事故,企业面临着安全生产压力较大的情况。
解决对策:1.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更新安全生产设备,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降低安全生产风险。
问题三:资源浪费严重兰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煤炭资源浪费的问题,例如在运输、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浪费煤炭资源的情况比较严重,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也对资源造成了浪费。
解决对策:1. 强化煤炭资源管理,建立合理的煤炭采购、使用和回收制度,减少资源浪费。
2. 推行节能减排政策,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资源的消耗。
问题四:缺乏科技创新兰炭企业在生产技术上存在着滞后和落后的问题,缺乏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
解决对策:1.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科技创新项目,提升企业的科研能力和竞争力。
通过以上对企业存在问题的详细描述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引起兰炭企业的重视,并推动企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结交流经验 加强基地建设 全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工作交流会在京举行
单位 的 代 表 作 了典 型 发 言 。
当 天 下 午 进 行 的 交 流 会 由 中 国
产 学 研 合 作 促 进 会 副 秘 书 长 丁 雪伟
主持 。她 表 示 产 学 研 合 作 工 作 正 处 在 起 步 阶 段 ,要 结 合 多 方 面 的 力 量
共 同推 进 其 发 展 ,当前 国家 、企 业 、
庄经 济技 术 开发 区 、国 家新 媒体 产 业 兴 区将 着力 推
交 流会 开幕 式 于1 月2 日上午 举 基地的有关领导 ,高等院校 、科研院 技 术 创新 体 系 1 7
行 。国务 院参 事 、科技 部 原党 组威 员 、 所 、企业 和科 技 园 区的代 表 共 8 O余人 经 济 发展服 务 秘 书 长 ,中 国产 学研 合 作促 进会 常 务 出席会 议 。开 幕式 由中 国产 学研 合 作 业 开发 中心 巡视 员马彦 民 ,科 技部 计 区长 黄维 荣 主持 。
产 学 研 合 作
Id sr i ri - s ac si t i ∞ 『t r n u t Unv st Re e h4 tueCOj y e y r n t a a ̄ l o
总结 交流经验 加强基地翘
一 本 刊记
为总 结和 交 流各产 学 研 合作 创新 华 ,中国 民族 贸易 促进 会执 行 会 长刘 决 策 . 具有 重
高 校 和 科 研 院 所 都 越 来 越 重 视 产 学 研 合 作 希 望 大 家 就 如 何 更 好 地 发
会 上 , 京 大兴 国 家新媒 体 产 业基 地被 授 予 全 国 产 学 研 合 作 创 新 示 范基 地 。 为 北 图 中国产 学研合 作促 进 会 常 务副会 长石 定环 、 技 部 计划 司副 司长刘 玉 兰、北京市 大兴 区 科
政产学研用结合促进企业创新与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记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十二分会场
司 长 马 维 野 ,科 技 部 国 家 创 新 体 系 级 政 府 的 高 度 重 视 。 以 石 家 庄 高 新 创新 资 源 ,搭 建创 新平 台 ,完 善创
建 设 办 公 室 主 任 徐 建 国 , 中 国 工 程 区 、 秦 皇 岛 经 开 区 的 发 展 来 看 ,正 新 机 制 ,实 现 政 产 学 研 用 优 势 互 补 ,
转 型 升 级 提 供 了 一 次 难 得 的 学 习 与
张 勤 对 研 讨 会 的 召 开 表 示 衷 心 交 流 的 机 会 , 我 们 有 信 心 通 过 年 会
明 鹏 , 国 家 知 识 产 权 局 专 利 管 理 司 的 祝 贺 。 他 说 ,产 学 研 合 作 需 要 各 的举 办 和 论 坛 的 推 动 ,进 一 步 整 合
院 院士 屠 海 令 ,石 家 庄 国 家 高 新 区 是 当地 政 府 、 管 委 会 对 于 产 学 研 合 使 技 术 创 新 体 系 建 设 的 步 伐 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更 管 委 会 副 主 任 付 庆 文 ,秦 皇 岛 经 开 作 的 高 度 重 视 ,促 成 了 园 区 的 高 速 快 、更 扎 实 。 ”
中 国 科 协 党 组 成 员 、 书 记 处 书 产 学 研 各 界 的 与 会 代 表 10余 人 围 台 , 大 大 推 进 了 技 术 和 生 产 有 效 对 5
记 张 勤 ,石 家 庄 市 委 常 委 、 副 市 长 绕 会 议 主 题 展 开 探 讨 与 交 流 。研 讨 接 ,取 得 了 较 好 的 经 济 和 社 会 效 益 。
各 级 政 府 要 高 度 重 视 产 学 中 国 产 学 研 品 牌 建 设 联 盟 理 事 长 解 政 产 学 研 用 结 合 ,建 立 了 高 校 科 研 研 合 作 艾 兰 等 领 导 、 专 家 以 及 来 自全 国 政 院所 、 县 区 以及 企 业 技 术 对 接 的 平
政产学研金结合支撑榆林创新型城市建设
合 作 基 础上 ,增 加 了 “ 府 引导 ”和 创造 的 “ 政 三创 ”体 系
2 l .0十 技蔗 l 7 o 2 1 田科 尊 4
快 推 进 陕 北 煤 炭 生 态 科 技 产 业 园、
现代 农业 方 面 ,清 涧 巨鹰 公 司与
“ 产 学研 金 ” 合作 成 果 政
榆 林煤 化工 科技产 业 园、榆 林油 气 西 北农林 科技 大学 合 作 ,依 托 陕 西省
研机构为主导 、金融机构为资金保 障 和 关 键 。 近 年 来 ,榆 林 坚 持 “ 主 自
的 创 新 与成 果 转 化体 系 更 加 完善 。这 创 新 、 重 点 跨 越 、支 撑 发 展 、 引 领 种 五 位 一体 的新 体 系 ,通 过诱 发各 个 未 来 ” 的 总 方 针 ,探 索 出 了促 进 科 创 新 要 素之 间的 协 同效 应 ,形成 一 定 技 持 续 发 展 的 “ 创 ” 体 系 , 为 经 三 的 合 作 与运 行 机 制 ,将 各 种生 产 要 素 济 社 会 发展 提 供 了强 大 的 科 技 支撑 。 有 效组 合 , 现优 势互 补 、 异 发展 , 实 差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陕西省培育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的通知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陕西省培育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4.03.26
•【字号】陕发改高技〔2024〕605号
•【施行日期】2024.03.2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企业管理
正文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陕西省培育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设区市发展改革委、杨凌示范区发展改革局,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陕西省高水平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抢抓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扎实推进陕西省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培育,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陕西省培育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
请各市区立足当地实际,深入分析产业创新发展现状,落实落细产业发展“五大体系”和“六个一”工作机制,突出抓项目、促创新、强主体、优生态,指导专业化园区做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培育工作,制定相应行动计划及时报送省发展改革委。
附件:陕西省培育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pdf
2024年3月26日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实践路径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实践路径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3)二、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 (4)2.1 新质生产力的定义 (5)2.2 新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6)2.3 新质生产力的特征 (7)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现状 (8)3.1 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趋势 (9)3.2 国内区域间的发展差异 (10)3.3 行业领域的具体表现 (12)四、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13)4.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4)4.2 产学研深度融合 (15)4.3 人才培养与引进 (17)4.4 政策支持与引导 (18)五、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案例分析 (19)5.1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典型实践 (21)5.2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案例研究 (22)5.3 服务业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 (22)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4)6.1 面临的主要挑战 (25)6.2 应对策略与建议 (26)七、结论与展望 (27)7.1 研究结论总结 (28)7.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29)一、内容概要本文档主要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实践路径”。
新质生产力是指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以技术创新、信息化、智能化等为核心,推动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型生产力。
本文首先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点,包括技术创新驱动、跨界融合、智能化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必要性,本文详细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包括政府层面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企业层面的创新转型、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等方面,以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实践参考。
1.1 背景与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全球正经历着一场以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变革。
这场变革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经济形态、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更在本质上重塑了生产力的内涵和形式。
在此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应运而生,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陕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路径及建议
陕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路径及建议作者:张鸿施磊来源:《新西部》2024年第05期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跃迁方向,是基于全面剖析我国现阶段发展环境与发展条件背景下,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本文立足于陕西资源禀赋,深度剖析产业发展现有布局,探寻陕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地域优势,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三方面入手,为陕西锚定产业转型关键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突破路径,推动陕西依托自身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与竞争点。
当前,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为生产力的跃迁提供了技术支持,使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成为可能。
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升级与变革。
当前,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赋能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积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是陕西面临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因此,探索陕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路径,是陕西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任务。
解读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新质生产力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版图下所孕育的全新经济引爆点,是传统生产力的跃升与进步,是以技术攻关为抓手、创新驱动为支撑、质量牵引为纽带,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规律的新生产范式。
第一,技术攻关夯实生产力基础。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使数字技术的攻关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关键性颠覆性技术通过搭建全新应用场景、赋能传统工艺升级和转变生产经营模式,为打造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生产力提供转型思路,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应运而生。
第二,创新驱动引领生产力变革。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自主自强创新能力,筑牢竞争优势,创新成为驱动生产力向“新”、向“优”变革的重要引擎,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三重维度为核心,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培育与发展作为任务导向,为新质生产力的打造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关于新高考背景下县域高中面临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新高考背景下县域高中面临问题的调研报告作者:吕铎张春锋白富东来源:《陕西教育·综合版》2023年第12期编者按2021年教育部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县中发展的总体目标。
目前,县域高中面临着教育资源短缺、教育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
面对新高考改革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天然弱势的县中能否适应新变化和新要求,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中完成县中使命,仍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进一步探索。
本期刊发新高考背景下县域高中面临问题的调研报告,以具体经验为例,探索县中的良性发展之路。
新高考改革对县域高中来说,既是办学挑战,又是发展机遇。
本文以陕西省榆林市子洲中学为例,结合陕西省教育厅委派西安中学整体帮扶子洲中学的先行经验,综合分析了县域高中在新高考背景下面临的突出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一、调研的背景陕西省子洲中学地处陕西省北部子洲县,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生源和师资流失严重,家长教育意识淡薄,这些因素限制了子洲中学在提升教学水平和学校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发展。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本次调研的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高一年级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分析的能力,包括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的自我认知程度,对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以及相应的大学专业的了解情况等;二是高一年级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熟悉程度以及在教学中的落实情况等;三是高一年级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和职业类型,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情况等;四是学校硬件设施的配置与新高考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的匹配情况等。
本次调研采取了个别访谈、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向陕西省子洲中学高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家长以及全体高一年级教师发放网络问卷,收回有效问卷共288份。
三、新高考背景下,县域高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一)对学生的挑战在新高考背景下,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加强烈,而这导致县域高中面临的生源流失问题愈加严重。
201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单位)获奖名单
江 苏省 泰 州市科 学技 术协会 江 苏省 张 家港市科 技 局 内蒙古 自治 区 巴林 左 旗科技 局 内蒙古 自治 区乌兰 察布 市科技局 南京 中创科 技投 资有 限公 司
专 题 报 道 E翟亚圈圆圜
2 1 0 0年中国产学研 合作创新奖 ( 个人 ) 获奖名单
( 共 9 按 姓 氏 笔划排 序 ) 名
马玉 国 黑龙 江省智诚 医药科 技有 限公 司董 事 长
历 军
陈在根 上 海宝信软件 股份 有 限公 司总经理 陈志 同 北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机 械 工 程 及 自动 化 学 院教 授 一研 究所 悬挂 团队学科 带头人 陈 轶 杰 兵 器工业 集 团第二 0 南京 农 业 大 学 副 校 长 周 光宏 李统凯 广 东 电 子 工 业 研 究 院 院 长
安 文 河海 大学苏 南经 济发展研 究所所 长
曲 宝 源 山 东智 方仪表科技 有 限公 司总 经理
易清 明 炬 力集成 电路 设计有限公 司、暨南大学科技特 派 员 罗常青 北 京海格神 舟通信科技有 限公 司产品部 副总 工程 师
侯保 荣 中 国工程 院院士 、 中科 院海 洋研 究所研 究员 姚 善 艮 佛 山市 国星 光 电股份 有 限公 司研 发 中心 副主 任
华 中科 技 大学 吉林 市科 学技 术协会
江 苏省 江阴市人 民政 府
中国科 技 Βιβλιοθήκη 询服 务 中心 中国科 学技 术 大学
江 苏省 姜堰 市科技 局
江 苏省 南通 市科技 局
中国科 学 院北 京 国家技 术转 移 中心 中 国科 学 院广 州分 院 中 国科 学 院昆 明分 院
中国科 学院沈 阳分 院
转型跨越 有序开发 循环利用 全面推进榆林新型工业化进程
鱼 毫鸯 | 发 . i 健
帮带新农村建设的“ 府谷现象” 。
工作
20亿元 以上。“ 0 十二五” 期间 , 工业投 三是解决体制机制 问题 , 进一 步落实 投资总额的 7 %。形成 3 亿 吨原煤 、 设。四是着力解决 融资 问题 。 5 . 5 加快资
二 、十 二五 ” “ 工业 发展 思路 及今 年 入累计达 30 00亿元 , 占全市固定资产 推进工 作 的主体 ,加快 推进 园区建
近年来榆林 的经济快速发展引起 10 万 吨原 油 、0 立 方米 天然 气 、 本市场建设 ,推进企业上市工作 ; 50 20亿 创 了中央的高度关注。20 年 l 月 , 50万 吨 原 盐 、5 0万 吨 甲醇 及 下 游 新融资体系 , 08 0 胡 0 20 试行设立金融业发展专 锦涛总书记亲临榆林视察, 对榆林的发 产品、0 万吨聚氯乙烯 的生产能力和 项资金 ; 50 着力 改善金 融生态 , 设榆 建 展给予充分肯定 , 总书记认为榆林“ 发 20 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 ,原煤转化 林 金 融 服 务 功 能 区 ; 快 创 业 投 资 基 加 20 展势头好 , 很有希望”指示我们“ , 要研 率提高到 4 %以上。到 2 1 年全市地 金和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 , 0 02 聚合 民间 究形势, 把握规律, 因应对策 , 推进经济 区生产 总值在 2 0 09年 的基 础上翻一 资本 , 支持 工业经 济建设 ; 健全 民营 社会健康发展; 要珍惜资源 , 节约利用 , 番 , 成省 上 提 出 20 亿 元 的 目标 任 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 完 80 着力解决 中小企 搞好深度转化” 中央政治局委员、 。 中组 务 ; 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30 亿 业融资难的问题 ; 00 加快基础设施和城 部部长李源潮视察榆林时, 要求榆林搞 元 ; 实现工业总产值 25 亿 元 , 90 折算 市建设步伐 , 引外来投资 。五是建 吸 好能源经济“ 百年战略” 研究。省委、 省 增加值 15 亿元 , D 70 占C P的 6. 2 %。 5 政府出台了支持榆林跨越发展的2 条 7
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管理探索Һ㊀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杨㊀静ꎬ谢金良ꎬ王㊀峰ꎬ王海伟摘㊀要: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对于地方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ꎬ不仅能促进竞争力的提高ꎬ同时也有利于创新乘数效应的有效提升ꎮ然而就目前形势来看ꎬ地方创新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ꎬ例如ꎬ企业参与积极性差㊁科研院所作用未得到发挥㊁政府没有明确的定位㊁高校资源没有合理利用ꎬ同时用户的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ꎮ这就是明显的协同创新的制度体系㊁目标规划㊁合作共赢的创新文化以及互惠互利的激励机制缺乏ꎬ而形式主义和阻碍有效沟通过的壁垒多ꎬ概括而言就是 四缺两多 ꎮ本文认为当今时代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促进地方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深入发展ꎬ分别是改变目前存在的协同创新的形式主义㊁对其制度体系进行建立健全㊁对目标进行明确㊁促进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㊁打破各组织之间存在的交流障碍㊁营造共赢的文化氛围ꎬ推动 双创 的提升发展ꎬ着力于地方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ꎬ不断进行改革ꎬ促进创新创业更好地发展ꎮ关键词: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ꎻ发展理念创新ꎻ地方一㊁当前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遇到的困难在地方场域中ꎬ在科学规范㊁相对稳定的制度下ꎬ多元创新主体相互间产生作用㊁交流及影响而形成了规则和运行过程ꎬ并从中得出创新成果ꎬ进而促进地方社会㊁经济得以快速发展㊁转型ꎬ也有效推动创新主体得到发展ꎮ无论是地方政府㊁高校㊁企业㊁科研院所还是用户等ꎬ通过这套规则和运行规程ꎬ作为主体他们都有明确的角色定位㊁功能定位ꎬ能有效地将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ꎮ对于多元主体而言ꎬ他们在一起并不是简单地资源的集合ꎬ也不是 1+1 类型的组合ꎬ而是以地方协同创新机制为载体ꎬ在地方创新生态体系中相互作用ꎬ进而产生出更多的创新能量ꎮ然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ꎬ创新主体的能量并没有被激发出来ꎬ协同创新还处在发展初期ꎬ整体职能满足平台共建㊁人员共用以及资源共享等方面ꎬ发展在 点 和 面 上进行ꎬ还需要往纵深层面发展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协同创新的发展ꎬ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现:(一)政府没有明确角色定位ꎬ无法有效发挥引导服务功能政府在地方协同创新系统中是不会直接进行创新活动的ꎬ但是其发挥的作用却是不容小觑的ꎬ不比其他创新出体差ꎻ反之ꎬ它的作用其实是至关重要的ꎮ政府代表公共大众行使权力ꎬ其在 双创 政策的制定㊁落实及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ꎬ为了促进 双创 工作顺利开展ꎬ必须要促使政府的引导㊁服务及监管等功能得到有效发挥ꎮ然而ꎬ目前在 双创 工作开展过程中ꎬ地方政府对于自己的角色和职能还无法明确ꎬ政府依然固守着官本位的思想ꎬ严格把控着各项权利ꎬ进而无法在 双创 过程中做到更好地服务ꎬ很难推动 双创 工作突破瓶颈ꎮ尤其近些年ꎬ为了推动发展ꎬ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好的方针政策ꎬ但是地方部门虽然积极响应号召ꎬ出台了一些政策ꎬ但却是在没有理清文件精神㊁更没有与自身相结合基础上产生的ꎬ这样不能有效推动发展ꎬ反而会引发一系列问题ꎮ这些都不难看出地方政府对于这种新常态还是有些陌生的ꎬ管理方式不到位ꎬ领导结构也与当前时代发展需求不想适应ꎬ使其引导和服务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ꎮ(二)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ꎬ创新的收益低于成本地方政府为了得到良好的政绩ꎬ在地方协同创新系统中ꎬ定会积极推进各方面发挥最大潜能实现资源共享ꎬ进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实现转型发展ꎻ其中高等院校为了有效了解社会发展对于高校及科学研究提出的新要求ꎬ也为了满足其教育教学㊁可续研究以及服务社会等发展需求ꎬ会积极参与到协同创新体系中ꎬ主动寻求与行业的合作ꎮ然而ꎬ目前面临的问题就是ꎬ在协同创新系统中ꎬ高校㊁科研院所一腔热情ꎬ而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却不高ꎮ在创新中企业发挥着主体作用ꎬ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将其作为服务的重点ꎮ企业追求的是利润ꎬ而我国的大部分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无法实现有效对接ꎮ实际上ꎬ高校经常会送一些学生进企业实习ꎬ组织教师进行挂职锻炼ꎬ或是着眼于企业的发展展开一系列研究ꎬ但其实并不能为企业发展带来帮助ꎬ反而会使其成本有所增加ꎮ因此ꎬ大多企业不愿意开展合作ꎬ大多只是走走形式而已ꎬ企业不能积极参与其中ꎮ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新和创新效益的矛盾ꎬ这样的矛盾不利于创新机制的建立与发展ꎮ(三)高校智力资源未能有效利用ꎬ四大职能脱离地方需求创新离不开高素质人才ꎬ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同样如此ꎮ高校的优势就在于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ꎬ其在人才㊁科技服务及知识的输出以及创新创业平台构建等方面的优势是无可比你的ꎮ然而ꎬ目前我国高校的智力资源并为得到有效利用ꎬ与发达国家相比ꎬ我国高校对创新的推动还多要提升的空间ꎮ最主要的就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需求ꎬ高校的四大职能却无法满足ꎬ这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体现ꎬ一是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与地方特有文化相脱节ꎻ二是高校专业与教学内容的安排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相脱节ꎻ三是科学研究的内容和方向与地方经济转型及社会发展需要相脱节ꎻ四是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实际发展需要相脱节ꎮ虽然现在地方高校已经逐渐努力与社会实际相适应ꎬ但是在能力方面还是无法达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ꎮ高校教育目前处于尴尬的地位ꎬ一方面没有做到助力国家㊁政府发展ꎬ另一方面也没有真正做到与地方实际相结合ꎮ(四)科研院所与地方创新体系不相融合当前共享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ꎬ随之思维模式㊁创新模式以及发展模式也得到了发展变化ꎮ在当前 互联网+ 快速发展的社会情况下ꎬ无论是知识㊁技术的更新ꎬ还是模式与产品的更替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ꎬ这也就凸显了跨界意识与合作意识的重要性ꎮ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ꎬ创新创业面临的困难也逐渐提升ꎮ当前面对的一些问题都是较为棘手的ꎬ伴随着改革发展向 攻坚期 深水期 的发展ꎬ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已不再是单纯的某一个问题ꎬ而是复杂烦琐的系列性问题ꎮ因此ꎬ为了有效推动新时期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ꎬ需要对跨界合作㊁交叉学科㊁融合发展等做到足够的重视ꎮ科研院所一般是在特定领域较为专业ꎬ并且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专业性研究组织ꎬ它的成立往往是围绕着一类社会问题ꎬ然而其专业性㊁权威性的特点却在跨界㊁共享㊁融合等趋势发展的过程中限制了研究院的发展ꎬ特定领域的限制ꎬ使其未能很好地沟通外界大环境的信息㊁能量和资源ꎮ尤其是在 双创 时代飞速发展的情况下ꎬ科研院所的这种滞后性逐渐凸显ꎬ有些科研院所已经无法融入创新创业系统了ꎬ这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ꎬ不利于地方协同创新机制的有效建构ꎮ(五)创新过程忽视用户需求ꎬ社会痛点未得关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ꎬ一方面要及时对传统的生产㊁营销及发展方式进行变革ꎬ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质量ꎻ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用户的需求ꎬ坚持 用户为王 的全新思想ꎬ以此为基础为创新寻找着力点和突破点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是竞争格局创新差异化ꎬ引领新领域发展ꎮ关起门来自己做是创新最大的障碍ꎬ要想创新首先要以用户的需求为一切的出发点ꎮ当前ꎬ在创建地方协同创新机制过程中ꎬ各方面将重点放在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ꎬ却忽视了用户的需求ꎬ地方中存在的很多推动创新的 需求源 未能得到重视ꎮ无论是地方政府ꎬ还是企业㊁高校㊁科研院所等ꎬ国家政策与发展规划是其目光追随的重点ꎬ对用户需求却缺乏关注ꎬ 政-产-学-研 未能达到 用 这一环节ꎬ这样就源于此ꎬ这也造成了全国范围地方协同创新大同小异的局面ꎮ所有层面都围绕着高层ꎬ却忽视了创新发展的痛点问题ꎬ这是一种根基不稳ꎬ没有生命源泉的创新机制ꎮ二㊁从创新角度出发给与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建议(一)健全协同创新制度体系ꎬ明确创新主体权利义务制度是各项活动开展的依照ꎬ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同样如此ꎬ首先要在响应党中央㊁国务院 双创 精神ꎬ在创新创业已有的政策和制度上ꎬ着重强调 双创 工作中协同创新机制的重要作用ꎬ加快地方协同创新制度体系的建立完善ꎬ促使各部门密切交流ꎬ促使创新政策的协同效应得以有效发展ꎮ建立这样的体系ꎬ最先要做的就是明确政府的角色㊁权力和职能ꎮ促进地方清单制度不断发展完善ꎬ要做到权力的明确ꎬ使政府简政放权ꎬ实现对政府权力的透明化监督ꎬ最大限度地发挥权力的效能ꎻ推动 放管服 改革进展ꎬ使地方政府明确自身在协同创新机制中扮演的角色和应发挥的职能ꎬ逐渐转型为服务型政府ꎬ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公共服务㊁宏观管理以及政策引领等方面的水平ꎮ其次ꎬ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也要对地方协同创新中高校㊁科研院所㊁用户及行业企业的权利㊁义务与责任进行明确ꎬ使他们能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定位ꎬ进而各抒己见ꎬ推动创新创业的快速发展ꎮ特别是要推动 政 产 学 研 用 一体化合作关系和保障制度的建立ꎬ使协同创新机制的重要地位和云从程序在制度层面得以明确ꎮ(二)制订协同创新目标规划ꎬ构筑地方创新发展生态如果地方协同创新机制的推进没有目标可言ꎬ那么这将是一个不实际的存在ꎬ其作用更是无法得到有效发挥ꎮ地方协同创新系统在之后的发展改革中ꎬ其涉及的各方面主体ꎬ包括地方政府㊁科研院校等ꎬ都应该参与到地方协同创新机制中长期构建目标和发展规划的制定中ꎮ相较于其他机制ꎬ地方创新机制同样是由虚拟的沟通交流体系㊁创新行动体系㊁组织领导体系以及信息反馈体系几个部分构成ꎬ要想对这一概念进行深入得理解ꎬ并且将其转化为工作方式方法ꎬ就必须要明确分解㊁界定地方协同创新之际的高年㊁作用㊁结构以及内容ꎮ不同地方协同创新机制的不同和独特之处就在于此ꎮ地方协同创新机制应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宜的机制ꎬ并根据当地社会需要设定重点问题㊁所需条件以及目标效果等ꎮ(三)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激励机制ꎬ激发协同创新持久动力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利益分析法研究可得ꎬ利益分析是地方协同创新长效工作机制建立的前提条件ꎬ要在政产学研用多方主体协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方意见ꎬ进而为地方协同㊀㊀㊀(下转第10页)三㊁提高国有企业政工师工作质量的措施(一)提高政工师的素质在国有企业中员工人数较多ꎬ面对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ꎬ政工师首先要具备较高的素质ꎬ并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ꎬ这样才能更好处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ꎮ在企业管理中ꎬ政工师需要具备较好的言谈技巧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ꎬ这样才能为员工化解各种矛盾ꎬ并为员工树立正面㊁阳光的形象ꎮ在国有企业中担任政工师一职ꎬ必须要对该岗位有充足的热情ꎬ并热爱自己的岗位ꎻ同时还需要关心每一位员工及家人ꎬ给员工最大化的关爱ꎬ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ꎮ尤其是针对一些深陷困境的员工ꎬ在心理上安慰和辅导员工ꎬ促使与员工之间搭建一座信任的桥梁ꎻ还需要注重采取有效的新方式ꎬ最大化实现令人满意的实际效果ꎮ(二)以企业作为工作的中心在国有企业管理中ꎬ政工师的主要工作就是为了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ꎬ促使企业拥有健康的发展方向ꎮ所以政工师必须要意识到岗位的重要性ꎬ并注意自己的工作应以企业为中心ꎮ政工师在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时ꎬ还需要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ꎬ这样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的不足之处ꎬ是否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ꎬ改善工作方法和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ꎮ政工师以企业作为工作的中心ꎬ就必须要全身心投入到其中ꎬ做好本职工作ꎬ针对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ꎬ必须要及时有效的解决ꎬ同时还需要具备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ꎬ促使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全面㊁深入地开展下去ꎮ(三)将现代科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由于社会在不断进步与发展ꎬ在国有企业管理中ꎬ各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在不断诞生ꎬ那么在政工师工作中ꎬ就应该把当下最先进最科学的知识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ꎮ在终身学习理念下ꎬ政工师要想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ꎬ必须要不断给自己充电ꎬ促使自己的思路和观点做到与时俱进ꎬ同样还需要多读多写ꎬ促使自己的思路和观念始终走前企业的最前面ꎮ政工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文化素养ꎬ才能满足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需求ꎬ促使企业的发展适应社会的发展ꎮ这些对于政工师而言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ꎬ政工师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ꎬ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ꎮ四㊁结语综上所述ꎬ政工师是员工之间良好的润滑剂ꎬ是国有企业幕后工作者ꎬ是企业组织与氛围的营造者ꎬ在国有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ꎮ在国有企业中ꎬ大部分员工都没有把自己的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对待ꎬ只注重自己是员工ꎬ做好本职工作即可ꎮ而政工师的存在主要是对这些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ꎬ改变员工的认识和思想ꎬ拓展员工的知识和视界ꎮ而我国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ꎬ对国有企业政工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ꎬ所以当下必须要提高政工师的素质ꎬ坚持以企业作为工作的中心ꎬ将现代科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ꎬ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国有企业政工师的工作质量ꎮ参考文献:[1]张伟.政工师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ꎬ2018(8):89-90.[2]高艳红.国有企业管理中政工师的角色定位及作用探究[J].青年时代ꎬ2016(13):227.作者简介:崔海荣ꎬ青海西矿杭萧钢构有限公司ꎮ(上接第2页)创新机制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激励机制ꎮ为此ꎬ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其一ꎬ应肯定企业盈利的性质ꎬ为企业的利益提供保障ꎬ使协同创新机制能够有效应对甚至解决企业在营销㊁人才供给及生产等各方面遇到的问题ꎬ使企业能在这一过程中看到利润ꎬ大大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ꎬ进而使其创造性得以激发ꎮ其二ꎬ要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推动利益分配机制的建立ꎬ对所有创新所得收益根据各个主体贡献的大小进行合理的分配ꎬ多劳多得ꎮ其三ꎬ完善奖励机制ꎬ对于有特殊贡献的个人和组织进行合理的奖励ꎬ进而激发组织及个人积极参与协同创新机制ꎬ并为推动机制发展而发挥自身能力㊁智慧ꎮ(四)培育合作共赢创新文化ꎬ营造平等参与互动氛围文化的力量不容小觑ꎬ必须得到重视ꎮ要想有效推进地方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与发展ꎬ就必须要重视文化的力量ꎬ一是要重视创新型文化的培育发展ꎬ同时要一次为基础对地方特有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深入的挖掘ꎬ推动平等㊁共赢协同创新文化的发展ꎬ升级发展创新型文化ꎮ地方政府首先应改掉 以官为尊 的传统固守思想ꎬ大力发挥自身的服务能力ꎬ树立合作和责任观念ꎬ利用有利条件为协同创新发展营造氛围ꎬ并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积极发挥代工作用ꎬ保障和支持协同创新的发展ꎮ高等院校应不断升华和延伸大学文化ꎬ在地方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在团队协作㊁联合攻关以及协同育人等方面的优势ꎬ要将其特有的文化创新的传承的功能进行有效发挥ꎬ进而推动协同创新的发展ꎮ当前企业中的企业文化同样属于合作文化和创新文化的一种ꎬ可合理的对其进行融合发展ꎮ三㊁结束语综上所述ꎬ在全社会范围内促进创新型文化的培养是构建地方协同创新机制第一步ꎬ随之还要对地方传统文化㊁行政文化㊁企业文化以及大学文化进行有利的吸收ꎬ形成系统创新文化ꎬ进而促进新时期创新创业和协同创新的深入发展ꎮ作者简介:杨静ꎬ谢金良ꎬ廊坊职业技术学院ꎻ王峰ꎬ廊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ꎻ王海伟ꎬ廊坊市第四中学ꎮ。
坚定前进方向 释放创新潜能
坚定前进方向释放创新潜能作者:铜川市科学技术局来源:《新西部》2022年第06期铜川市委、市政府把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作为发展的头号工程,坚持高位推动、搭建平台、培育主体和集群,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为主线,以重点产业“链长制”为统揽,以创建国家高新区和省级农高区为承载,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建设成效显著。
科技创新既是陕西省的优势所在,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新时代追赶超越的最大动力和潜能。
去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坚持高点谋划、强力推进,创造性地提出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
铜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作为发展的头号工程,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为主线,以重点产业“链长制”为统揽,以创建国家高新区和省级农高区为承载,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建设成效显著,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统筹布局,成效显著1、高位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成立领导机构,召开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暨铜川市创建国家高新区推进会,印发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任务推进表》《政策包》和《任务颗粒化清单》,形成高位推动格局。
围绕“西安研发、铜川转化”“关中建设、铜川增材”“陕西制造、铜川配套”,深化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理工大学等院校合作,初步形成了“秦创原铜川创新谷+N个飞地园区+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N个产业基地”的秦创原铜川模式。
2、建设平台,立体联动“孵化器”构建迈出新步伐一是高标准建设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与西安交通大学、航天科技和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等42家高校院所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先后引进谢赫特曼、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光机所等团队,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21个,建成谢赫特曼诺贝尔奖新材料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物联网绿色发展研究院、铜川空间科技研究院、铜川高端装备产业研究院等重点企业研究所(院)31家。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榆林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榆林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2.14•【字号】陕政发〔2018〕9号•【施行日期】2018.02.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榆林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陕政发〔2018〕9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经过多年发展,榆林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我省经济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支持榆林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有效发挥带动作用,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提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充分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顺应环境气候变化趋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优化生态安全屏障,提高抵御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提升经济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保障能力。
(一)加快灾后恢复重建。
支持榆林以市政、交通、公共服务等领域为重点,全面恢复和提升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实施子洲县无定河应急供水、清水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抓紧子洲、绥德、米脂引黄供水可行性研究,加快子洲、绥德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支持绥德灾后分洪洞等工程建设。
全面整修受损县乡道路、通村公路,修缮医院、学校等设施。
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恢复重建任务。
要加大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支持力度,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优先申报年度各类国家投资计划,优先纳入省级相关专项资金年度计划。
(二)提升城乡规划和建设水平,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支持榆林对中心城区和县城防洪能力进行全面评估,抓紧修订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科学规划城乡防洪体系。
支持榆林提高中心城市和县城设防标准,逐步改造现有市政、水利设施,补齐榆林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短板。
优化城市水系,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符号,提升城市品位。
加快榆林古城保护开发,完善中心城区功能,高标准高起点建设重大公共服务设施。
榆林产业发展措施
榆林产业发展措施引言榆林作为陕西省西部的重要城市,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民生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榆林市政府积极推动产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榆林产业发展的措施。
1.加强产业政策支持榆林市政府通过制定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大力支持和引导企业发展。
政府提供优惠税收政策,降低企业负担,鼓励投资。
此外,政府还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2.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榆林市以其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注重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
首先,榆林市依托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积极发展能源化工产业。
其次,榆林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发展物流和交通运输业成为其重要的支柱产业。
同时,榆林市还注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挖掘农村特色资源,推出一系列优质农产品和旅游产品。
3.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榆林市政府重视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技术研发和创新项目。
对科技型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参与科技创新。
与此同时,政府还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4.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为了提高榆林市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效益,榆林市政府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政府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政府还积极引进外资,引导企业进行国际合作,提升产业竞争力。
5.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榆林市政府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
政府鼓励企业加大对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力度。
为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引进人才提供经济和生活上的支持。
同时,政府还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他们留在榆林发展。
结论通过以上的措施,榆林市成功推动了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然而,榆林市还面临一些挑战,如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等。
因此,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政策,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第五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第五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纪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6.01•【字号】陕政发[2007]18号•【施行日期】2007.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第五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纪要的通知(陕政发[2007]18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第五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纪要《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努力开创新阶段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工作新局面》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陕西省人民政府二○○七年六月一日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努力开创新阶段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工作新局面2007年4月18日至20日,省政府在榆林召开了第五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
会议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正永同志主持,省委副书记、省长袁纯清同志和副省长、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领导小组组长洪峰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省级有关部门和延安、榆林两市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举行了榆林经济开发区煤机制造和大型化工设备制造、榆横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榆神高速公路等项目开工奠基及国华锦界电厂一期项目竣工剪彩仪式,考察了兖矿60万吨甲醇、榆天化15万吨醋酸等在建项目。
会议在认真总结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研究明确了基地建设进入科学发展新阶段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
现纪要如下:一、基地建设已进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会议认为,1998年原国家计委批准榆林能源化工基地总体规划以后,基地建设开始启动。
经过几年的努力,以2003年省委、省政府召开的第一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为标志,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陆续进行了一系列规划布局、基础配套、招商引资等工作,为后来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形势发展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从今年起,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将进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加快创新转型实现跨越发展——榆林市第一医院“十二五”期间将跻身陕西省“十强”医院
加快创新转型实现跨越发展——榆林市第一医院“十二五”
期间将跻身陕西省“十强”医院
康延良;富士山
【期刊名称】《新西部(上旬刊)》
【年(卷),期】2013(000)001
【总页数】1页(P73)
【作者】康延良;富士山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十二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 [J], 张微微;姜橙;肖菲喆;李威;李雪佳;林海锋;王卓青;饶从志
2.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榆林创新转型——访陕西省榆林市副市长兰新哲 [J], 马武松
3.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榆林创新转型——访陕西省榆林市副市长兰新哲 [J], 马武松
4.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延安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J],
5.做强中医特色实现跨越发展——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简介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度榆林市重大科技创新奖励的决定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度榆林市重大科技创新奖
励的决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榆林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7.03.30
•【字号】榆政发〔2017〕16号
•【施行日期】2017.03.3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奖励
正文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度榆林市重大科技创新奖励的决
定
榆政发〔2017〕1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为深入实施“创新引领、主动转型”战略,促进我市各重点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按照《榆林市重大科技创新奖励办法》有关规定,经评审组审定、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审核,市政府决定授予孙启文同志“榆林市重大科技创新奖”。
希望全市科学技术工作者向获奖者学习,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努力创造更多支撑和引领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成果,为建设“三区一高
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榆林市人民政府
2017年3月30日。
凝聚科技人才智慧 服务榆林创新转型
凝聚科技人才智慧服务榆林创新转型
赵静
【期刊名称】《科协论坛》
【年(卷),期】2014(000)009
【摘要】近年来,榆林市科协认真贯彻“科教引领、创新转型”战略,在人才的培养、举荐、奖励、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有益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主要做法是:
【总页数】2页(P50-51)
【作者】赵静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科协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16
【相关文献】
1.凝聚委员智慧服务中心工作——河南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中共组讨论《政协工作报告》侧记 [J], 王丽
2.凝聚智慧力量服务科学发展——写在厦门市老科协成立十周年之际 [J], 贺向东
3.上海市科协凝聚智慧服务创新转型 [J], 姜晓凌;
4.凝聚科技智慧服务创新转型 [J], 无;
5.凝聚核心要素创新服务机制着力推进科技人才工作 [J], 闻泉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项 :榆 林 市 可持 续 发 展 实 验 区建 议 。 市 科 技 局 将 收 集 到 的 企 业 技 术 是 动 力 。 榆林 能 源 化 工 “ 大 课题 ” 十 在 设专项 1 5项 榆 林 市 科 技 资 源 中心 需 求 和 难 题 汇 编 成 册 ,提 供 给 各 高 省 市科 技 联 动 资 助 下 , 全部 通 过 校 地
现 一 种 怎 样 的态 势 ?
家 到 榆 林 合 作 交 流 ,设 立 科 技 合 作 机 构 的 有 关 领 导 应 邀 参 加 。会 上 签
0 0 兰 新 :近 年 来 ,榆 林 市 委 、市 项 目 2 0余 项 ,取 得 成 果 2 0余 项 。 订 了 多 项 市 校 合 作 协 议 .在 全 省 乃
项、 榆林 国 有企 业 需 求专 项 2 项 。 1 三 力 促 进 经 济 社 会 跨 越 式 发 展 的 决 项 目绩 效 空 前 。 是 各 高 校 推 介 科 技 项 目和 成 果 1 定 》 关 于 实 施 科 技 创 新 工 程 建 设 5 6 、《 战 略 合 作 优 势互 补 , 惠 双 赢 互
为校地 合作进一 步 询 、评 审 、
良好 基 础 。
鉴 定 等 ,把 方 向 ,保 质 量 。
是 捷 径 。一 是 利 用 农 高 会 等 国 内
产学研 合作 的主要 做法
围 绕 中心 、项 目带 动 , 术 突破 外 有 重 大 影 响 力 的 科 技 展 示 和 交 流 技
涉 6 个 3 著 成 效 . 技 水 平 和 全 民科 学 素质 得 部 人 才 办 、省 科 技 厅 、教 育 厅 、人 力 人 . 及 3 家 企 事 业 单 位 的 1 4 岗 科 到 显 著 提 高 . 技 创新 与服 务 体 系 建 资源 和 社 会 保 障厅 、 融 机 构 、西 安 位 .分 布 在 能 源 化 工 、现 代 特 色 农 科 金
签订协 议 4 4项 。 有 关 企 业 和 高 校 谈 20 0 9年 和 2 1 0 0年 .榆 林 市 会 同 妥 了 合 作 意 向 3 2项 。推 介 首 批 人 才
破 . 技 资 源 整 合 与 成 果 推 广 取 得 显 中 国产 学 研 合 作 促 进 会 、省 委 组 织 项 目有 :急 需 引 进 高 层 次 人 才 321 科
技合作项 目1 0项 ,并 推 出 了 多项 人 养 与 引 进 项 目 ,并 广 泛 邀 请 高 校 及 求 、 场 等优 势 与 院校 的 科 技优 势 对 市
才 科技 需 求项 目。这 些 项 目的 推 出 科 研 院 所 专 家 作 为 评 委 ,参 与 重 大 接 .实 现 互 惠 双赢 。 拓 展 领 域 、国 际合 作 . 进 创 新 引
记 者:由 于在 产 学研 合 作 方 面的 是 重 点 。紧 紧 围 绕 中心 工 作 ,以项 目 平 台 抢 抓 机 遇 ,努力 参 与 ,认 真 学
突 出成 绩 , 0 9 , 林 市 政 府 荣 获 为 载 体 , 以重 大 关 键 瓶 颈 技 术 难 题 习 以 促 进 我 市 农 业 科 技 再 上 新 台 20年 榆
二是 企 业 技 术 需 求 类 项 目 1 0个 , O 包 反 馈 给 企 业 选 择 参 考 ,积 极 为 校 地 财 政 安 排 3 0万元 ,神 东 公 司 、神 木 5
括 能 源 化 工 1 项 、 代 农 业 2 项 、 合 作 牵 线 搭 桥 。 二是 制定 出 台政 策 0 现 8 城
建 设 专项 4项 ;榆 林 市 能 源 化 工 支 柱 校 科 研 院所 ;同 时将 高 校 、科研 院 合 作 实 施 。 关课 题 共 安 排 经 费6 2 相 67 产 业 和特 色农 业 科 技 合 作 专 项 7 项 。 所 的 最 新 科 技 成 果 信 息 收 集 起 来 5 万 元 . 中省 科 技 厅 安 排3 0 其 0 万元 . 市
项 ,其 中 成 果 推 广 类 8 6项 ,公 关 研 创 新 型 城 市 的 政 策 规 定 》 等 十 多 项 是前 提 。近 几 年 ,我市 积 极 与 西 安 交 发类 7 9项 。 相 关优 惠 政 策 。鼓 励 支 持 企 业 与 高 通 大 学 等 近 2 0所 大 学 建 立 战 略合 作
中 国 产 学 研 合 作 促 进 奖 , 今 年 榆 林 为 突 破 口 ,实现 产 学 研 对 接 与 合 作 。 阶 :积 极 开 展 国 际合 作 与 交 流 先 后
市 叉被 列 入 第三批 中 国产 学研 合 作 2 0 0 6年 ,市 委 、市 政 府 主 要 领 导 牵 与 澳 大 利 亚 悉 尼 大 学 、 加 拿 大 奎 北
¨ 。
洲
r
l 围科 紫 困 牛 技座
业 、城 市 综 合 管理 、文 化 卫 生 等领 域
政府 主导 、领 导 重 视 , 策 支持 伸 到 共 建 研 发 中心 、产 业 基 地 等 创 政
的7 6个 专 业 。推 介 的科 技 引进 项 目 是 关 键 。一 是 政 府 主 导 ,主 动 与 相 关 新 体 系 : 由 单 一 品 种 试 验 示 范 到 大
产 、学 、研 ”全 面 合 作 使 榆 林 的 科 市 委 组 织 部 、 科 技 局 与 多 所 高 校 签
向 、政 府 为桥 梁 、企 业 为主 体 、校 地 技 贡 献 率 呈 跨 越 式 增 长 . 到 5 % 以 订 了 校 地 合 作 项 目 .有 关 企 业 与 高 达 O 优 势 互 补 、 学 研 结 合 的 科 技 创 新 体 上 。市 校 “ 、学 、研 ”合 作 在 榆 林 校 签 订 了 校 企 合 作 协 议 ,会 上 共 计 产 产 系 取 得 了 令 人 欣 喜 的 成 绩 。总体 来 进 入 了新 阶 段 。 说 . 大 关键 性 技 术 攻 关 取 得 显 著 突 重
创 新 示 范 基 地 。在 您 看 来 , 林 主 要 头 启 动 了 ” 林 市 跨 越 式 发 展 研 克 大 学 等 开 展 合 作 ,在 草 、 羊 、 枣 、 榆 榆
有 哪 些 做 法 与 经验 ,可 以 给 兄 弟地 究 和 “ 林 能 源 化 工重 大技 术 应 用 薯 四 大 主 导 产 业 技 术 合 作 方 面 拓 展 榆
会 上 ,榆 林 市 副 市 长 兰 新 哲 作 为 第 三 批 中国 产 学 研 合 作 创 新 示范 基
产 学研 合作 取 得 丰硕 成果
社 会 发展 取 得 了显 著 成 绩 , 这主 要 得
设 进 展 加 快 . 技 对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市 政 府 等 单 位 .在 西 安 举 办 了 两 届 科 榆林 市校 地产 学研 合作 峰会 暨 ” 科
有 :一 是 科 技 创 新 难 题 类 项 目 1 高 校 签 订 战 略 合 作 协 议 ,建 立 长 效 面 积 推 广 : 由 初 级 产 品 开 发 延 伸 到 5 2
项 ,包 括 “ 1 1 ”科 技 创新 工程 专 机 制 。先 后 与 西 安 交 通 大 学 等 近 2 深 加 工 和 “ 度 转 化 ” 6 21 0 深 。 项 2 O项 ; 1 5 ”科 技 创 业 工 程 专 项 所 高 校 院 所 签 订 了全 面 科 技 合 作 协 2 上 级 支持 、资 源 整合 ,多级 联 动
区一 些 启 示 ?
研 究 两 大 专项 十 大 课 题 已对 榆 林 迅 速 。二 是 利 用 国 家 及 陕 西 省 外 专
6项 .市 政 引导 、高 校 主 导 、企 业 主 体 、人 才 主 创 新 .推 动 科 技 成 果 推 广 应 用 . 市 蜂 会 .共 策 划 合 作项 目 2 全
力 、项 目支 撑 、金 融 支 持 ”的 科 技 创 产 学 研 合 作 工作 走 在 了 陕西 省 前 列 。 府 与 1所 高 校 签 订 了 战略 合 作协 议 . 1 新 体 系建 设 . 步 形 成 了 以市 场 为导 初
21 O 校 地 产 学 研 合 作峰 会 共 校 、科 研 院所 共 建 现 代 农 业 和 工 业 关 系 .共 建 陕 西省 工业 研 究 院 ,围绕 0年
签订 了合 作 协 议 3 4项 。其 中签 订 战 工 程 技 术 研 究 中 心 、 基 地 和 专 家 工 榆 林 四大 资源 能源 化 工 支 柱 产 业 开 略协 议 7 , 订 高 端 人 才 引 进协 议 作 站 , 严 格 评 审基 础 上 , 先 安 排 展 战 略 合 作研 究 。 与 西 北 工 业研 究 项 签 在 优 还 5 ,签 订人 才培 养协 议 3项 ,签 订 合 作 项 目。 是 加大 投 入 . 立 3 0 院 、陕 西 能源 化 工 研 究 院 、陕 西轻 工 项 三 设 00 市 校 科 技 合 作 项 目9 , 订 校 企 科 万 /年产 学 研 专 项 基 金 . 实 人 才 培 业 研 究 院 等 全 面 合 作 ,将 榆 林 的 需 项 签 落
县 府 谷 县等 配套 1 O万 元 ,相 关企 6
市建设与社会发展 1 0项 、生 态 环 境 鼓 励 和 引 导 校 地 产 学 研 合 作 。 先 后 业 自筹 5 1 万 元 。通 过 资源 整 合 . 8 7 校 8 、神 东 煤 炭 集 团公 司需 求专 项 2 制 定 出 台 了 《关 于 增 强 自主 创 新 能 地 、 企 联 手 ,省 、市 、县 多级 联 动 , 项 3 校
记 者 :“ 一 五 ” 间 , 林 经 济 贡 献 率 逐 年 增 大 。 十 期 榆
据 不 完 全 统 计 . 榆 林 市 利 用 教 引领 、创新 转 型 ”高 层 论 坛 ,省 委
产 益 于 现 代 工 业 的 快 速 崛 起 和 科 技 创 新 “ 、学 、研 ” 相 结 合 的 形 式 .积 极 省 政 府 和 中 国 产 学 研 合 作 促 进 会 的 的 强 力支 撑 , 中产 学研 合 作 功 不 可 与 北 京 、 上 海 、西 安 等 全 国 4 其 0多所 有 关 领 导 .省 级 有 关 部 门 ,北 京 、上 没 。总体 来讲 ,榆 林 的 产 学研 合作 呈 院 校 合 作 . 后 有 4 0多 名 国 内 外 专 海 和 在 陕 高 校 ,省 级 工 研 院 和 金 融 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