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着石头过河论”新解

合集下载

摸着石头过河所包含的认识论观点

摸着石头过河所包含的认识论观点

摸着石头过河所包含的认识论观点一、摸着石头过河的一层含义:1、因为河水可能较浑浊,看不到脚下的情况,不知深浅,如果可以摸着石头,顺着石头慢慢走,就不会有事,比喻对不熟悉的事物,我们要在慢慢探索中取得经验,从而找出解决办法。

为什么要摸着石头过河?因为过河的其他方式都没有了。

例如在工业落后国力积弱的旧中国,外国列强掌握着先进的工业技术,他们只会高价销售他们制造出来的产品给发展中的国家,从来落后就是要挨打的,处处受到限制的,外国实施技术封锁,甚至留学生也不准许回国,新中国成立后工业技术逐步发展,但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发展到很高的程度,也只能是一边探索一边前进。

从认识论上来理解,过河的动作就是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2、这里所指石头可以看作是规律。

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就像是河里的石头,要有一双发现规律的眼睛,要利用好规律。

总的来说,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和利用规律发展壮大。

3、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什么要“摸着石头过河”。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

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摸着石头过河,这就是创新,就是改革。

”,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找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二、摸着石头过河另一层含义:“摸着石头过河”原是一句民间歇后语,完整地说是“摸着石头过河——踩稳一步,再迈一步”或者“摸着石头过河——求稳当”。

这富有民间智慧的歇后语被借用来表示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表示面对新事物要本着稳妥的态度,进行探索。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所以要摸着稳当的“石头”。

“摸着石头过河”论的再思考

“摸着石头过河”论的再思考

“摸着石头过河”论的再思考内容提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将“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提并论,强调了二者之间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充分说明了中央领导集体的高瞻远瞩与求真务实的精神。

“摸着石头过河”对改革的特殊性、探索性、实践性和稳健性提出了再思考的必然要求,那就是“摸论”的长效性、实用性、正确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摸着石头过河” 改革稳定实用性正文: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将“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提并论,强调了二者之间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充分说明了中央领导集体的高瞻远瞩与求真务实的精神。

如果说“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即“中国改革走到现在,需要理性、需要统筹、需要全局观,必须进行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

”那么“摸着石头过河”则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改革的特殊性、探索性、实践性和稳健性提出了再思考的必然要求,即我们永远不能忽视自下而上倒逼改革的力量。

一、改革的特殊性决定了“摸论”的长效性。

“摸着石头过河”,是在勇敢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是改革开放三条经验——“猫论”、“摸论”、“不争论”中的其中一条。

“摸着石头过河”,对于大胆解放思想、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成了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经典话语。

“摸论”一经提出,就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一路走来。

改革的每一步,都是慢慢摸索的过程,这是改革特殊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摸论”具有强大生命力和长效性的表现。

第一、中国的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

改革是一项宏大的工程,中国的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全方位的改革,其复杂性和艰难性将是长期并存的。

每一项改革都是系统工程,而全面深化的改革则更是规模宏大、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性改革。

全方位的改革每一项都需要去探,去摸索。

计生政策的单独夫妇允许生两孩到鼓励生育,这还是一个摸的过程。

2020年《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演讲稿精选范文

2020年《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演讲稿精选范文

2020年《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演讲稿精选范文大家好!苏联曾经采取休克疗法进行改革,结果导致了国家解体。

那么改革应该怎样进行?中国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在改革中总结经验、反思问题,进一步地修正改革的方法,由此推动了中国改革。

我们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第一,改革的主要方法:摸着石头过河。

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一个辩证的推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达到人们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对于中国改革,邓小平曾经说,我们在形成一个统一的方案之前,先在局部进行改革,先在一个行业、一个地区进行改革,我们边改革边总结,看看是不是改革快了,还是改革慢了,太快的就收一收,在我们逐渐的总结反思当中,改革稳步地推向前进。

当然我们这种摸着石头过河不是胆小怕事,不是小心翼翼,不是畏畏缩缩。

邓小平说,我们要敢闯敢干,也就是说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当年设立深圳经济特区的时候他就说,中央没有钱,你们深圳大胆地干,杀出一条血路,不要像小脚女人那样,只有大胆闯大胆试,有冒险精神,有革命精神,才能够真正成功。

其实摸着石头过河这种方法意味着我们的改革充满了不确定性,需要有勇气,有担当。

所以对于改革当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的这种勇气尤其值得欣赏。

当年在一次科教座谈会上,负责恢复高考方案的同志曾经向邓小平汇报说,我们有这样四条原则:一个就是自愿报名,领导批准是第二,第三是严格考试,第四择优录取。

邓小平说我同意你四分之三,领导批准就不要了,高考是个人的权利嘛。

所以这种改革的方向还是非常有勇气的。

改革的办法还体现了我们敢闯敢干的精神。

当年小岗村的人正是有这样敢闯敢干的精神才开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样的改革方式。

在企业当中也是这样,开始打破大锅饭,实行计件工资制,实行承包制,那么这些都体现了改革的勇气、改革的胆略。

对于深圳来讲也是这样,深圳正是以一种敢于突破的勇气,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才从小渔村成了一个现代化的都市。

请论述“摸着石头过河”的政策制定模式

请论述“摸着石头过河”的政策制定模式

请论述“摸着石头过河”的政策制定模式中国近30年的高速发展已使中国由文革期间的衰败与积弱积贫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最重要的举措莫过于改革开放,而指导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石中一条重要的经验那就是“摸着石子过河”。

事实证明,“摸着石子过河”是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在自我发展中不断自我纠错与革新中较为稳妥、不等不靠的主动式改革的发展模式,一条经过实践证明的成功的理论基础,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政策制定中的一条重要经验。

1980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讲话称:“我们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稳。

……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陈云文选》第3卷第279页)。

邓小平对陈云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说”完全赞同。

邓小平说提出的“要坚决地试,大胆地闯”、“杀出一条血路来”,都体现了这种思想。

“摸着石头过河”,是在勇敢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对于大胆解放思想、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这是一种适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的决策模式。

我国新时期的政策制定也是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形成了“摸着石子过河”的政策制定模式。

这一模式不仅适用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也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中国改革治理的基本思维范式。

“摸着石头过河”出于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话:胆子要大,但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看到不妥当的地方就赶快改。

这句话看似普通,却蕴含着当时符合当时改革开放我国实际情况的一种决策模式。

我国新时期的政策制定也是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形成了“摸着石子过河”的政策制定模式。

这是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政策制定中的一条重要经验。

有种说法是现如今的中国不需要在“摸着石头过河”,其实指导中国改革治理的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法并没有过时,相反,它应该成为今后中国改革治理的基本思维范式。

因为“摸着石头过河”是改革开30年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成果。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上,从最开始就没有先例而只有最终的目标,这就很容易走上“教条主义”。

“摸着石头过河”的内涵、实践及其新时代意义

“摸着石头过河”的内涵、实践及其新时代意义

过试验探索,总结经验,推而广之。
程。[13]第三种观点强调不能把“摸着石头过河”与
对于“摸着石头过河”这个改革方法,邓小平 加强顶层设计简单割裂开来,从这个角度讲,笔者
是完全赞同的。“我们每走一步都要总结经验,哪 较为认同这种观点。
些事进度要快一点,哪些要慢一点,哪些还要收一
济建设要想成功,也必须把经济建设规律同中国的 为,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变,很重要
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二是“稳”字当头,反对急躁 的一个原因,就是做到了基层“摸着石头过河”的
冒进。作为东方大国而且是刚刚建立起来的新中 实践探索与上层正确把握改革方向并使探索经验
国,急躁冒进是不可取的,中国国情和问题的复杂 及时政策化两者的有机结合,这是过去改革的路
一、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
“摸着石头过河”最早是由陈云提出来的。 1950 年 4 月 7 日,他在论及物价涨跌问题时指出, “要摸着石头过河,稳当点好。”[2]1951 年 7 月 20 日,他在中共中央统战部讨论工商联工作会议上又 指出,“办法也应该稳妥,这叫摸着石头过河。搞 急了是要出毛病的。毛毛草草而发生错误和稳稳当 当而慢一点相比较,我们宁可采取后者。尤其是处
性,决定了中国必须处理好发展与稳定、改革与稳 径,也是推进未来改革的方法 。 [12] 还有人认为,
定的关系,必须在持续探索中稳步前行。三是既承 顶层设计需要以“摸着石头过河”为基础,顶层设
认改革的必要性,又重视防控改革的风险,既强调 计的实施也离不开“摸着石头过河”的保障,“顶
经济建设和改革要稳,又允许试错。具体方法是通 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是一个交替进行的过
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发展,对中国尚在进行中的渐
“摸着石头过河”方法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进改革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8];也有学者强调,

摸着石头过河所包含的认识论观点

摸着石头过河所包含的认识论观点

摸着石头过河所包含的认识论观点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顶层设计强调了社会制度的重要性,强调了要从整体着眼,坚持系统优化的观点看问题“摸着石头过河”形象地揭示了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勇于开拓并稳步前进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这丝毫没有否认理论研究、统一规划、科学预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但是,真理只能从实践中来,并回到实践中去检验,这就离不开“摸着石头过河”。

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结合,是一切成功社会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基本规律。

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结合,必须把握好二者的动态平衡。

其精要和紧要在于,实践者要演好再平衡的角色,以砝码的增减保持二者的平衡和互补。

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就是在为顶层设计积累经验,探索路径,构筑条件,即使是挫折和教训,也是在进行错误排除和负面警醒;顶层设计也是在一面设计一面试验,一面检验一面完善,让摸着石头过河的成果惠及更多、更广。

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在结合中融合,共同使实践臻于理想并无限逼近完美。

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结合,必须把握好二者的动态平衡。

其精要和紧要在于,实践者要演好再平衡的角色,以砝码的增减保持二者的平衡和互补。

当大家都在说、都在干摸着石头过河时,我们要强调顶层设计的全面性和决定性作用;当人们都在强调顶层设计时,我们不能忘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当社会对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的看法莫衷一是甚至相互对立时,我们要强调二者的统一性,强调落实和实践的重要性。

在当前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有了目标和时间表,也有措施和路线图,但我们还要密切关注实施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不确定因素等各种变量,要有对顶层设计进行及时完善的预期和预案;不仅要以敢闯敢试的精神,大力推进顶层设计的实施,更要有审慎稳妥的理性,坚持进行阶段性局地化尝试、试验和检验,从而让顶层设计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成效。

这是实现二者相结合的最高境界。

毛概-浅议摸着石头过河

毛概-浅议摸着石头过河

毛概平时作业浅议“摸着石头过河”姓名学号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浅议“摸着石头过河”田富云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摘要:“摸着石头过河”的论断是邓小平改革理论中充满哲理的经典之句,对我国开辟改革开放道路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其在新时期的作用及意义进行讨论关键词:摸着石头过河新时期为什么要“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的论断是邓小平改革理论中充满哲理的经典之句,是在我国开辟改革开放道路时提出的,这提示提示共产党要积极探索发展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毛泽东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

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

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就要犯错误。

”【1】这就要求共产党“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

【2】然而要兼顾诸多来走一条自主之路谈何容易,“摸着石头过河”就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种中国特色的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绩改革开放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思想下不断地稳步推向前进的。

改革开放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要适应新形势不断地融人到世界一体化进程中去。

因此,在应对如何改革过时的旧体制,形成具有朝气与活力的新体制时,邓小平等同志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鼓励群众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并指出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的都可以试,并不断总结、完善。

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18个农户冒着危险召开秘密会议,带头搞“大包干”,拉开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的序幕。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时全国的情况并不一致,只有1/3的省干起来,许多人在观望。

另外有许多人不同意,家庭承包还是社会主义吗?所以,并不是先有政策,而是根据群众的不断实践来制定措施和政策的。

再如改革开放初期设立经济特区,刚开始建立时有很多不同的意见,但通过摸索、试验,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人们便开始接受、认可。

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

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
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过去适用,今天仍然没有过时。因为摸着石头过河的本质,就是摸规律,就是在实践中探索和把握继续前进的规律性。虽然我们取得了改革开放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问题和不足。例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很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要立足新的实践,要靠新的不懈探索。这就是我们要重视运用摸着石头过河这一具中国特色、符合国情的改革方法的原因所在。
摸着石头过河,作为一种方法,有两个特点:一是从“点”开始,逐步向“面”拓展,随着时间上的持续、空间上的扩大,个别经验上升到一般经验;二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摸索创新,再由领导层进行概括、总结和推广。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面对外开放,涉及到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领导方式、工作方式等方面的转变,无论对国家、民族,还是对每一名社会成员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向实践要观念和思路,向实践要体制和机制,向实践要发展模式和具体做法,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就。
顶层设计本是一个建筑学、工程学、艺术学、经济学概念。我们强调对改革的顶层设计,是要重视宏观思考、总体谋划、整体规划。顶层设计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它是自上而下“系统谋划”的过程。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基础上,以已有的经验为起点,在一定的理论、理念指导下,制定出政策、规划,从上到下,层层贯彻落实。第二,它是一个谋划全局、带动长远的过程。“不能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不足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一样,在推进改革开放过程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顶层设计有利于巩固摸着石头过河的成果,拓展和深化改革开放。例如,我国的全面改革是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开始的,起初也只是局部活动。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拓展和深化改革提出了指导意见。正是这一顶层设计,农村改革成果得到巩固,并向城市改革推进。

摸着石头过河所包含的认识论观点

摸着石头过河所包含的认识论观点

摸着石头过河所包含的认识论观点第一,“摸着石头过河”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摸着石头过河”,强调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条件、地点和实践为转移。

条件不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同,要勇于突破实践中特别是理论上的各种障碍。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强调的:“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④因此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所有条条框框的束缚,解放思想,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去大胆探索。

“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反对照抄照搬,要将别人的经验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第二,“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基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党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所形成的正确的思想路线。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随着我党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成就,社会主义改造比较顺利以及苏联经验和国际环境的影响,我们党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逐渐偏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给党的事业和国家建设造成了重大损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得以确立,我们党的事业和国家的建设才重新回到了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道路上来,开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思考、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我们党终于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而这条道路的探索过程正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具体体现。

第三,“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主体应当具备敢闯敢试的大无畏精神和敢于负责、勇于承担责任的广阔胸怀。

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⑤他还说:“搞改革完全是一件新的事情,难免会犯错误,但我们不能怕,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停步不前。

“摸着石头过河”新解

“摸着石头过河”新解

“摸着⽯头过河”新解
“摸着⽯头过河”来源于四川民间⿁怪故事
在百度搜了⼀下“摸着⽯头过河”,竟然发现⼀种说法:这句话是四川⼈骂⼈的话!
原⽂如下:
“摸着⽯头过河”来源于四川民间⿁怪故事:
有⼀个少年书⽣夜晚出游,路遇⼀⿁。

⿁迷了路,要和少年书⽣结伴⽽⾏。

书⽣慨然应允,于是两个结伴同⾏,⼀路相谈甚欢。

⾛了许久,前⾯出现⼀条⼤河。

少年书⽣说:河⽔很深,我们从桥上过河吧。

那⿁说,不⾏啊,如果⾛到桥中间,听到三声鸡叫,第⼀缕阳光会把我的游魂照散。

少年书⽣就说:那你下河从⽔⾥过河吧,河⽔⼜深⼜暗,听不到鸡叫,阳光也照不到。

那⿁说:好是好,可⽔⾥什么也看不见啊。

书⽣就说:那你摸着⽔⾥的⽯头过河,绝对稳当。

那⿁于是就下河⼊⽔,在⽔⾥摸⽯头,东摸⼀块,西摸⼀块,不断地摸,不断打转,结果在⽔⾥摸了三千三百年,⾄今还在那条河⾥摸⽯头。

“摸着⽯头过河”原意为“哄⿁、糊弄⿁”。

“摸着⽯头过河”四川俚语意思是“傻⼉、畜⽣不如、犯贱”。

歇后语原话是:“摸着⽯头过河——哄⿁”。

是⼈哄“⿁”。

令⼈震惊的是,有“⿁”把⼈哄了N年,说:“摸着⽯头过河——稳稳当当”。

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解

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解

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解哎,说起“摸着石头过河”,这话儿听着就挺有画面感,是不是?就像咱们小时候,夏天热得跟蒸笼似的,跑到河边去凉快,脚丫子一伸进水里,嘿,那凉丝丝的感觉,别提多舒服了。

但水深不深,底下有没有石头绊脚,可得咱们自己摸索着来,对吧?这“摸着石头过河”,其实就是咱们人生路上的一种智慧,一种态度。

它告诉我们,遇到没走过的路,别急着冲,也别怕,得一步步试探,一点点感受。

就像你第一次做蛋糕,没经验,不知道面粉放多少合适,那就一点点加,边加边搅拌,看面糊的黏稠度,直到感觉对了为止。

这不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嘛!咱们在职场上,也经常得这么干。

比如,你接了个新项目,以前没搞过,心里直打鼓。

这时候,你就得像探险家一样,先研究研究地形图,再找个“石头”——也就是前人的经验、同事的建议,甚至是自己的直觉,一步步往前挪。

遇到难题了,别慌,停下来,好好琢磨琢磨,看能不能找到个“石头”垫垫脚,继续前行。

有时候,这“石头”可能不太好找,甚至根本就没有现成的。

那咋办?你就得自己造个“石头”,也就是创新、尝试新方法。

就像那些创业的大佬们,他们一开始也是啥都没有,全靠一股子闯劲和不断试错,才摸出了自己的路。

这过程,可不就是一场场“摸着石头过河”的大冒险嘛!当然啦,这“摸着石头过河”也不是说就得瞎摸、乱撞。

你得有方向感,得知道大概往哪儿去。

这就像开船出海,你得有张地图,还得有指南针,不然摸来摸去,摸到鲨鱼窝里去就完蛋了。

所以,咱们在摸石头的时候,也得时不时抬头看看天,想想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还有啊,这“石头”摸多了,你也就有经验了。

下次再过河,你就知道哪块石头稳当,哪块石头得绕着走。

这就像咱们常说的“熟能生巧”,多摸几次石头,你就能成过河的老手了。

总之啊,“摸着石头过河”就是一种既谨慎又勇敢的人生态度。

它告诉我们,面对未知和挑战时,别害怕,别退缩,要敢于尝试、敢于探索。

只要咱们心里有数、脚下有路,那就没啥过不去的河!你看我说的这些,是不是挺接地气的?就像跟你面对面聊天一样。

摸着石头过河的意思

摸着石头过河的意思

摸着石头过河的意思
摸着石头过河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成语,它的意思是在做事情时要小心谨慎,步步为营。

就像过河时,不知道河底有什么,所以要摸着石头才能过去,这样才能避免踩到危险的地方而受伤。

这个成语的含义也可以解释为在完成复杂的任务时需要慢慢来,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踏实地一步步地前进,才能成功。

这也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太急躁,要有耐心和毅力,才能取得好的成果。

另外,摸着石头过河也可以比喻创业和经营。

在创业和经营中,我们也需要探寻和了解市场的需求和竞争环境,不能盲目地做决定,而应该经过深思熟虑、逐步试错的过程,才能逐步发展壮大。

总之,摸着石头过河是一种谨慎、稳健、深思熟虑的做事方式,它教导我们如何在面对困难和未知的情况下,保持冷静和清晰的头脑,勇于探索和尝试,不断向前。

- 1 -。

摸着石头过河歇后语

摸着石头过河歇后语

摸着石头过河歇后语
1. 摸着石头过河——稳稳当当。

就像我学骑自行车的时候,一开始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小心翼翼的,可不就得求个稳稳当当嘛,最后不也学会了呀!
2. 摸着石头过河——试探着来。

你看那刚学走路的小孩,不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般试探着来嘛,慢慢地不也就走得顺溜了!
3. 摸着石头过河——心中有数。

好比考试前的复习,咱得摸着石头过河,知道自己的薄弱点在哪,做到心中有数呀,才能考出好成绩呢!
4. 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

这像极了创业的人,不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才能走向成功的嘛!
5. 摸着石头过河——慢慢来。

就像我学做饭的时候,可不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慢慢来嘛,最后不也能做出美味的菜肴了呀!
6. 摸着石头过河——谨慎前行。

你想想那探险家在未知的地方探索,不也得摸着石头过河谨慎前行嘛,否则多危险呀!
我的观点结论:摸着石头过河是一种很实在的做事方法,在很多时候都能帮助我们稳妥地前行,虽然可能会慢一点,但结果往往是好的呀!。

浅谈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辩证关系

浅谈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辩证关系

浅谈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辩证关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改革中,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摸着石头过河是加强顶层设计的基础。

中国的改革是前无古人的宏伟事业,如何改革没有现成的答案,只能依靠实践中的大胆探索,摸着石头过河。

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寻找改革的规律、认识改革的规律。

摸着石头过河中积累的经验,探索的规律是加强顶层设计的重要经验基础。

加强顶层设计是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进改革的现实要求。

但是,加强顶层设计并不是放弃摸着石头过河,改革依然需要大胆试验、大胆突破,通过摸着石头过河为顶层设计提供经验基础。

另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要求。

摸着石头过河中探索的新认识、新做法只有提炼为政策、概括成理论,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成为一种顶层设计,摸索的成果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推进改革的深化。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没有顶层设计的盲目摸索必将使我们迷失方向。

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在顶层设计指引下摸着石头过河是我们淌过改革深水险滩的唯一通道。

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我们在改革中注重基层探索,大胆尝试,又要强调顶层设计引领,胸怀大局,努力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关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解读

关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解读

关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解读作者:吕玥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14期摘要摸着石头过河是我们国家改革之初主要应用的改革方法,改革开放30多年过去了,人们对于是否继续采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进行改革,也产生了一定的分歧。

本文旨在对摸着石头过河的定义、特点以及我们仍然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原因作一定的解读。

关键词摸着石头过河定义特点需要原因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1对摸着石头过河定义的解读1.1实践基础上摸规律的渐进改革方法观竺乾威认为:“摸着石头过河作为一种渐进改革方法,是在实践基础上摸规律,是有效的。

”欧阳英也认为:“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以循序渐进的方法,边干边摸索经验。

”蔡永生也认为:“摸着石头过河,指在实践中走一步、看一步,一边探索,一边推进改革开放,既不裹足不前,又不盲目冒进。

”同时,他还认为:“摸着石头过河的本质,就是摸规律,就是在实践中探索和把握继续前进的规律性。

”齐卫平说:“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从以上学者对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他们均认为摸着石头过河是实践基础上摸规律的渐进的改革方法。

1.2渐进改革观李喆在《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一文中,认为:“摸着石头过河是渐进式的改革,是由下到上、先易后难的改革。

”在他的论述中及从文章通篇来看,作者并没有涉及“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性,只是单纯的说到“摸着石头过河”是一种渐进式的改革。

1.3试错观胡鞍钢说:“‘摸着石头过河’是中国改革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就是我曾说过的试错法。

”“在中国的实践中,这称为‘试点法’,即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或个别产业、个别行业率先试点,看到效果、取得经验后,方才作为正式制度进行整体推广。

”试错观本身也可以看做是实践基础上摸规律的渐进改革方法观。

因为试点就是实践,取得经验就是摸规律,从个别到整体就是一种渐进。

不同的是,试错观明确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由“点”开始。

摸着石头过河体现的哲学原理

摸着石头过河体现的哲学原理

摸着石头过河体现的哲学原理“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听上去有点儿简单,但里面的哲学可不少呢!想象一下,在大河边,你得过河,但水流汹涌,眼前又没有桥。

怎么办呢?你就得弯腰捡石头,看看哪块稳当,先试试,踩上去。

如果没事儿,继续往前走;要是滑倒了,嘿,那就赶紧再找个别的石头。

听着是不是有点儿像我们生活中的处境?每个人都在这条大河里摸索着,生怕一不小心就掉进水里。

生活就像过河,有时候你根本不知道前面会有什么。

要么有石头,要么就是深水区。

不过,你不去试试,怎么知道哪块石头稳,哪块不靠谱?这就像我们每天的决定,今天吃什么、去哪玩,甚至是工作上的选择,都是在“摸石头”。

有时候觉得特别对,结果一到河中心,才发现脚下的石头原来是个假象,唉,心里那个懊恼啊!但这就是生活嘛,难免会摔一跤。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朋友,他总是特别谨慎。

每次出去都要计划得天衣无缝,生怕出点儿差错。

结果有一天,他计划了一个完美的假期,却因为下雨而泡汤。

你说,计划再完美,遇上天公不作美,那也没办法。

反而我那个比较随性、爱“摸石头”的朋友,每次都能找到一些小惊喜。

虽然也有时候碰到坑,但总能笑着过去,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人生就是这样,经历了才知道,所有的尝试都不白费。

“摸着石头过河”这理念还教会我们一个重要的事:灵活应变。

生活中的事情,没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就像那块石头,今天踩上去觉得很稳,明天也许就滑了。

这时候,你得赶紧调整,学会适应。

说实话,有时候也挺累的,脑袋里七上八下,心里也忐忑,但回头一看,那些经历其实都是成长的滋养。

再说说这些石头,有的看上去很大,感觉能扛起一片天,结果踩上去却像是泡沫一样;而有的石头,看着小得可怜,结果站上去竟然稳得吓人。

这就像那些人,有些人看上去光鲜亮丽,背后却是一堆故事;而有的人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可能身上藏着的却是金光闪闪的宝藏。

这种意外的发现,让我们在摸索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还记得小时候,那时候特别喜欢玩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话题管理“摸着石头过河论”新解
时间:2012-10-22 13:21:13 用户:水深水浅专业度:10743
人气数:572 评论数:2 收藏数:2转发到:
更多>>
“摸着石头过河”的比喻意义是指办事谨慎,边干边摸索经验。

创新管理模式与体制改革,由于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参考与借鉴,那么就需要边过河,边摸石头。

能够摸得到石头,那么证明此处河水浅;不能够摸到石头,有可能水很深,使管理者的手够不着石头,还有可能是这段河水处,根本就没有石头可以摸。

过河的管理者,分为三种。

一种是在河边观望着,口里说着要过河,就是不肯挪动身体,迈出一步;二种是已经走到河中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处,就不肯再走了,害怕水深,怕被淹死;三种是成功过河的人,水浅的地方就摸着石头,水深的地方就游过去,或者想别的办法过河。

过河要考虑三种因素。

首先的要考虑的因素是要不要过河的问题,由谁率先过河的问题。

如果用在变革管理方面,那就是要不要变革的问题,是谁来领导变革的问题。

其次要考虑的因素是河水深浅的问题。

如果用在管理方面,那就是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与大小程度。

最后要考虑的因素是用什么方法过河的问题。

如果用在管理方面,就是战略与战术的问题。

要不要过河,这跟领导者的思想观念是相联系的。

有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天天说着要怎么怎么样做,但就是说一套,做一套;有的干脆只说不做。

企业要解决的问题,还是一直摆在那里,就是没有人去改变一下。

有时雷声大,雨点小。

有时只打雷,不下雨。

所以,要过河,是要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的。

要就不过河。

如果真的要过河,那么就必须言行一致,坚决过河。

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万丈深渊,都要以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的信念过河。

没有这种决心,那么永远只停留在想过河的思想与语言上,而没有行动,过河只是海市蜃楼。

说得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要不要过河,是过河的前奏。

只有远见卓识的人与勇敢者,才能过河。

过河,要不就是领导身先士卒,作为榜样,率领众人过河;要不就是员工们有人敢先过河,而领导站在河边怕湿脚,远远望着员工们过河;要不就是领导与员工们一起携手,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共同过河。

但是中国的现实是,老百姓们已经过河了,领导们还在摸着石头。

观念的滞后,行动的迟缓,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河水的深浅影响着过河的难易程度。

河水越浅,过河越容易。

河水越深,过河越困难。

只有河水浅的时间,伸手就能摸到石头,也就能摸着石头过河。

河水深的时候,手再长,也摸不到石头,除非潜入河底摸,才能摸到石头。

企业的问题排在那里,只有像疱丁解牛一样,有条不紊找到关键的部分与线索,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个接一个的简单与细小的问题,这样就容易解决些。

要想办法,把河水弄得浅一些,就有石头可摸。

这石头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方案。

在没有其它的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过河时,我们也可以用石头的替代品,例如桥、船、木筏,或者是救生衣,一样的可以让我们过河。

也就是问题的解决,不止是石头一种,还能另辟蹊径找到更多的石头替代品。

在摸不到石头时,我们要仔细观察,身边有没有救生衣,周围有没有船之类的替代品。

这在于企业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本身的固有资源,来作为石头的替代方案,从而实现过河的目标。

如果现实情况,河水深,既没有石头可摸,又没有其它替代品让我们过河。

那么我们只有利用本身的优势与核心能力,游过去,这样一样可以让我们达到过河的目标。

在游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被水淹死了。

比喻着做任何事情,都要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在过河之前,要到游泳馆或者小水塘,先锻炼与学
习怎么样游泳。

学会了游泳的技能,那么过河时,就算水深,就算没有石头可摸,我们一样可以游过河去。

所以,企业与管理者需要过河时,具备游泳的技能与学习游泳的能力,是非常关键的,这涉及到将来过河的问题。

摸着石头过河,石头比喻着条件与能力。

过河比喻着思想观念、愿景与目标。

摸比喻着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

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与决策者,不但要身先士卒摸着石头过河,有时还需要游着过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