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讲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0讲 区域经济发展
考点二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必备知识落实】 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
必然带来 城市化 ,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 工业化 。二者是一个相
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 2.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1)特定的国际环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产业结构 调整。 (2)国家的 对外开放 政策:是 对外开放 的前沿,有许多优惠
第30讲 区域经济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纲呈现] 1.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 展的方法与途径。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 题及解决措施。
【核心素养解读】 1.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认识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区域农业发 展条件、农业布局、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措施;结合图 文材料,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条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3.人地协调观:合理布局工农业,合理发展城市,促进人地协调发 展。
山区
发展特色农业和特 以 特色经济作物 为主,实现由___原__料____ 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关键能力突破】 一、农业发展措施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在每年的高考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本考法常常结合我国的具体区域考查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及措施。关 键在于因地制宜,结合区域自然特征分析。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一般从两个角度分析。 (1)根据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
1.图中的果树和农作物可能为( )
A.苹果树、棉花 B.桑树、水稻
C.梨树、甘蔗
D.柑橘树、小麦
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专题 精品导学案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1)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为例学习目标: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学习内容:一、区域农业发展一般思路1.定方向: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2.因地制宜调整__________和空间结构。
3.目标:形成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_____、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可持续发展二、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案例1.区域发展的条件与区域特点(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纬度偏高,较完整的自然地理区域。
思考:(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呈现什么规律?(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4)为什么松嫩平原的积温比西部的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要高?(5)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要丰富?区域自然特点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气候,南北温差较大,__________;河流—有__________汛,流量较____,水流平稳,结冰期____(除辽河);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_____、有机质含量____;生物—________资源丰富。
特:沼泽—三江平原—湿地东北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优势(1)地形土壤条件及土地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候条件:适宜,__________,可一年一熟,多种经营—_______条件是劣势,也是优势???(3)森林资源:________(4)草场资源:森林草原和草甸草原—丰富优质(5)渔业资源:拥有较大沿海_______,淡水湖泊和水库探究: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有利:1)_______充足,______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期长,农产品品质佳;2)农作物_________少;3)有机质易积累,分解和淋溶作用弱,土壤_______;4)积雪融化时可以缓解_________,改善土地墒情。
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专题 精品导学案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江苏省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习目标: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学习内容:一、复习-工业化和城市化1.城市化:是一个过程,也包含结果。
过程: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____人口——____人口;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____活动—____活动。
城市文明向农村____。
标志:(1)________;(2)____________(最重要);(3)城市____规模扩大。
城市化的最本质是什么?经济结构的变化——___产业的建立和集聚。
2、工业化(1)____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2)衡量指标3、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特点及关系城市化水平的两种不同含义:(1)单纯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看,____国家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2)但以城市基础建设看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应该是城市发展建设水平)滞后于____—导致城市化与工业化及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因而产生严重的“城市过度膨胀症”。
4、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意义: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1.江苏地理环境特点:我国南方地区,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之滨,邻近上海。
人地关系特点:____,文化发达2.江苏工业化和城市化现状3.存在问题1)忽视以人为本,重城市建设,盲目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城市建设问题2)工业化城市化伴随严重____问题3)城市化质量不高——城镇体系结构不尽合理4)欠城乡统筹4.发展前景与主要措施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措施:1.调整____,加大城市的聚集力、辐射力;2.“____”地发展城市群,建设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城市圈;3.工业发展促进____建设;4.保障进城农民利益,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
三、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珠三角工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区位因素:政策:国家____政策—首要;良好____;____丰富;地价相对港澳___;发达国家和地区的____——外资推动;全国最大的____之一——该地利于接受港澳地区产业扩散。
【高中地理】区域与区域发展(背诵版)【知识手册】高中地理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Chapter 1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多种多样的区域知识点1:不同类型的区域1.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
它是人们基于对世界的认识和实践的需要,在地域差异的基础上划定的。
2.区域特点(1)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
有些区域,边界是明确的;有些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3.区域划分(1)按照自然特征划分,如中国东部季风区或黄土高原区。
(2)按照人文特征划分,如汉语北方方言区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3)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分,如中国主体功能区。
(4)政府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的,例如:①行政区、经济特区、保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可以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①对口支援地区、国家扶贫地区,有助于消除贫困,体现社会公平。
①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①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除了促进经济发展外,还可以保护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创新力。
(5)客观存在的,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知的区域,例如中国科学家找出的中国野生稻分布区,科学家发现的低硒地区等。
知识点2: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1.体现:区域的层级高低。
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较大尺度对应,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
2.关系(1)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由于存在行政隶属和管辖关系,不同尺度的行政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2)同一尺度的区域,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
一、区域的内涵剖析内涵具体表现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是地表的一部分,占有一定空间,这些空间可以是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等;如长江三角洲占有一定空间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范围有大有小,如东部经济地带的范围大于京津唐工业基地;有的界线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有的界线明确,如行政区有明确的区位特征每个区域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如甘肃省的干旱区位于该省西北部,湿润区位于该省的东南部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如甘肃省的干旱区的内部年降水量大致为200 mm以下,湿润区的内部年降水量大致为800 mm以上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分级性或多级性、层次性。
近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
第二讲(山西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编辑整理:第六讲第七讲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尊敬的读者朋友们:第十一讲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西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第十二讲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西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的全部内容。
第十三讲第十四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基础题组近年来,我国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建设迅速,这些特色小镇既有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旅游等支撑未来发展的产业,又有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并注重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据此并结合该省“首批特色小镇产业分类统计表”,完成下面两题。
产业类别高端装备制造信息经济产业金融产业旅游产业健康产业时尚产业历史经典产业数量6个5个4个8个2个5个7个1.(2017河北唐山一模)在该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中,所占比重超过20%的是()A.高端装备制造B.旅游产业C。
信息经济产业 D.历史经典产业2。
(2017河北唐山一模)加强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利于( )①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②扩大中心城市的功能与绿地面积③产业集聚、升级与拉长产业链④延缓人口老龄化与提高空气质量A.①②B.①③C。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第16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件新人教版
2.问题与对策 问题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对策 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重工业和机 械制造业,推动 产业升级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加强规划和管理,大力治理环境 污染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 重
特别提示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并非
是不可避免的。 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 产业升级困难、城市建设落后和生态环境等问题,如果在 发展之初或发展过程中统筹规划, 及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 验,就会大大减少问题的产生。
规范审答
1.获取和解读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不断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 转移,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安徽省经济欠发达,劳 动力充足,中小城市在资金、技术方面不存在优势,因而适宜 发展劳动力导向型、原料导向型工业。 我的答案:(1) D (2) A
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 有着特 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所示:
1.珠江三角洲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原因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重工业和机械制造 业不发达。为此,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在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 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 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
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 区域工业化 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工业化与城 市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
2.有利的地理条件 (1)良好的区位 位于我国 毗邻港澳, 利于接受港 → → → 参与国际分工 南部沿海 靠近东南亚 澳产业扩散 (2)全国最大的 侨乡 之一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核心知识梳理)-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
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核心知识梳理)【知识梳理】考点1. 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1.城市的作用: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周围地区提供工业产品和各种服务。
2.城市功能:是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
有些城市功能比较单一,有些城市则具备多种功能。
3.城市的辐射功能(1)概念: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
(2)影响因素:城市辐射功能的强弱与城市的规模等级高低及城市的功能有关,其辐射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城市腹地范围来表示。
一般来说,城市腹地范围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越大,城市辐射功能越强。
(3)城市发展与腹地特征:4.城市体系与关联网络考点2. 纽约的发展及辐射功能1.区位:位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中部的哈得孙河河口,港口条件得天独厚。
2.发展:伊利运河开通,大量的商品通过伊利运河很便捷地运往纽约港,纽约的腹地迅速扩展到中西部地区,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口岸。
3.辐射功能纽约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和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带动了周边城市不断发展。
以沿海发达的陆海空交通干线为轴,在大西洋沿岸中部出现五个大都市。
形成“波士华城市带”,纽约是该城市带的核心城市。
4.影响:考点3. 地区产业结构1.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
考点4. 产业结构的升级1.趋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2.体现:产业结构升级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原因: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1)比较优势的变化:在全球化背景下,每个国家或地区根据自身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相比而具有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比较优势可能逐渐丧失,而新的比较优势逐渐凸显,其主导产业需要转型,产业结构需要升级。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讲
协调发展
进,将成为热点命题
趋势
考点(一) 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考点(二) 美国农业区 考点(三)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考点(四) 江苏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探索 课时跟踪检测
考点(一) 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图表忆基础
1.读东北地区图,回忆下列知识。
(1)范围:A黑龙江、B吉林、C 辽宁 三省、D内蒙古自治区 东部。
地区 城市①附近地区 沿线山脉地区 城市②附近地区
类型
原因
[解析] 第(1)题,从气温、降水等方面比较气候特征差异。 第(2)题,根据图示地形、气候信息判断农业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答案] (1)城市①气温年较差大于城市②;城市①年均温 低于城市②;城市①年降水量小于城市②;城市①气候大陆性
强于城市②。
3.读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回忆下列知识。
(1)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①地位全三国江最平大原的是、我比国较商稳品定率的最商高品的粮商基品地粮生产基地 ②特点大 地规 区模专机业械化化生生 产产
(2)存在问题: 人口激增 、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 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地区
城市①附近地区 沿线山脉地区 城市②附近地区
类型 畜牧业
林业 种植业
原因
高原地形,降水少,草场资源 丰富
山地,森林资源丰富
平原地形,降水较多,河流提 供灌溉
[一站归纳]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农业 活动
商品粮生产
畜牧业生产
林业生产
地形 区
平原地区
西部高原区
山地、丘陵地区
自然 条件
(3)农业发展方向:
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区域间经济发展》期末知识梳理
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知识总结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综合考虑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确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农业部门。
1.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
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二、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1、东北地区概况⑴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⑵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⑶位置:纬度位置:390N—530N,纬度高,跨度大(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2、地理条件⑴自然条件①气候a.类型及特点:温带季风气候;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雨热同期;无霜期80—180天,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
b.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水热条件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C.本区南北热量状况不同,作物分布也有差别。
如表所示。
②地形:包括平原、山地、高原三类地形单元,便于开展农业多种经营。
东北区的地形分布状况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如表所示。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⑵社会、经济条件:①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对农业生产有原料需求,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经济格局。
②交通运输便利: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2019-2020版课堂讲义同步系列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节
【即时巩固】
1.下图为“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外部
术、设备和管理,在本地加工完成后,大批产品经过香港等地
的转口贸易供应国际市场,属外向型经济。 该阶段工业基础
薄弱,矿产资源贫乏,劳动力丰富廉价,因此优先发展劳动密 集型工业。 慢。 劳动密集型工业附加值低,因而工业产值增长较
(2)第二阶段,虽然众多优势如政策、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等
逐渐丧失,但多年初级阶段的积累已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
产业升级 面临困境 (1)___________
科技实力 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_________ 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市场规模 , 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 _________ 南岭 的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 而珠江三角洲受_______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酸雨 的危害。 ①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特别是_______ 水质型 ②水污染严重,“_______”缺水问题突出。
1990年以后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劳动力成本低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_____________
劣势
的优势逐渐丧失
全球化、信息化 蓬勃发展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世界经济_______________ 劳动力 背景 _________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 寻找新的出路 主导产 业 劳动密集型 _______________ 产业 构调整 高新技术 产业 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习目标: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措施学习内容:
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为例
一、区域农业发展一般思路
1.定方向-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农业生产布局)
3.目标:形成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可持续发展
二、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案例
1.区域发展的条件与区域特点(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1)区域的空间特征(位置、范围等)
(2)区域自然特点
(3)区域社会经济特点
特别-东北农业发展现状
北大仓
具有全国意义的粮,豆,甜菜生产基地
出现各具特色的区域农业景观
2.农业发展限制性问题
从农业自然区位角度---热量不足,低温冻害
从人为不合理利用角度
从农业生态问题
3.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总方向-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农业专业化区域
①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②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④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⑤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
分地区-因地制宜-空间结构
①平原耕作农业区: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产业化、生态化(商品化)-- 绿色食品基地
②山区--森林林业、特色产区天然林保护;立体开发、特色化—原料型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转变
③西部草原畜牧业区: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集约化、生态化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江苏省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复习-工业化和城市化
1. 城市化
2. 工业化
3.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4.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意义
二、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1.江苏地理环境特点
2.江苏工业化和城市化现状
工业化进程较快,水平较高,历史上城市化较早,城市化发展迅速
3.存在问题
1)忽视以人为本,重城市建设,盲目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城市建设问题
2)工业化城市化伴随严重环境问题
3)城市化质量不高——城镇体系结构:不尽合理;
4)欠城乡统筹
4.城市化建设的思路
1)加快实现“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
化,城乡一体化”。
2)打破旧体制下的行政区划,增强城市聚集力,带动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3)适当发展特大城市,加快发展大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重点培育中心城镇。
三、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
1.珠江三角洲地理环境特点
1)区域的空间特征(位置、范围等)
我国南方地区,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2)区域的结构及资源社会经济特点
人文—改革开放前工业基础薄弱
①珠三角工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区位因素:
②工业化过程
③城市化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2.江苏工业化和城市化现状
—政策优势不再明显;对外资吸引力下降;产业基础较弱];科技人才也弱
于长三角和京津;腹地小,市场狭小
3.存在问题
1)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3)工业化城市化伴随严重环境问题
4)城镇体系结构:不尽合理-各城市功能结构趋同
4. 发展对策与主要措施
1)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促进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分工合作,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
3)加强规划与管理
典型例题
例题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概述制约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
例题2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4)S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