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探讨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选择
一 文 / 宝 学 范
长期 以来 , 由于受经 济基 础 、 自然禀赋 、 区位 优势等 方 面 因素 影响 ,我 国区域经 济发 展极不 平衡 。特别 是改革 开放 以来 ,由于 国家 政策 向东部 地区倾 斜 ,促 进 了东部地 区经 济 的快速 发展 ,逐步 拉开 了东、 中、西部 地 区的经济 差距 。 目前 ,地区经 济发展 不平 衡 已成 为我 国经济 发展 中
具体包括 :对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 术企 业,减按 l % 5 的税率 征收所 得税 ;对创 业投 资企业 采取股 权投 资方式投 资于 未上 市 的中 小高 新技 术企 业2 以上 的, 可 以按 照其 年 投 资额 的7 % 股 权持 有 满2 的 当年 抵扣 该 创业 投 资 企 0在 年 业 的应纳 税所 得额 。 ( )促 进 资源保 护 、节 能减 排 的税收优 惠政策 。具 2
( ) 对 设 在 西 部 地 区 , 以 国 家 规 定 的 鼓 励 类 产 业 项 I 目为 主 营 业 务 ,且 其 当年 主 营 业 务 收 入 超 过 企 业 总 收入 7 % O
域 经济协 调发展 ,是摆 在我们 面前 的现实 课题 。
的企业 ,可减按 i %税率缴 纳企 业所得 税 。 5
的所 得 ,享受 6 的减 免所 得税 优 惠 ;对企 业 以税法 规 定 年 的资源 作为主 要原材 料 ,生产 符合 国家和行 业相关 标准 的 产 品取 得 的收入 ,减 按9 % 入收 入总 额 ;对 企业购 置 并 0计
实 际 使 用 税 法 规 定 的 环 境 保 护 、 节 能 节 水 、 安 全 生 产 等 专 用 设 备 的 , 该 专 用 设 备 的投 资 额 的 i % 以 从 企 业 当 年 的 O可 应 纳 税 额 中抵 免 。
所得税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所得税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当今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所得税作为一项重要的税收政策工具,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所得税通过调节收入分配,为区域协调发展创造公平的环境。
在不同的区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居民和企业的收入水平往往存在较大差距。
所得税实行累进税率,即收入越高,税率越高。
这意味着高收入者需要缴纳更多的税款,而低收入者则相对缴纳较少甚至无需缴纳。
通过这种方式,所得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减少贫富悬殊,为区域协调发展奠定公平的基础。
其次,所得税优惠政策能够引导资源向欠发达地区流动。
政府可以针对特定的区域,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制定一系列的所得税优惠政策。
例如,对于在这些地区投资设厂的企业,给予一定期限的所得税减免;对于在这些地区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个人所得税的优惠等。
这些优惠政策能够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和人才的生活成本,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流向欠发达地区,促进这些地区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再者,所得税的征收和使用机制有助于改善区域的公共服务水平。
所得税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其征收所得会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分配到不同的地区。
对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政收入不足的区域,中央和上级政府可以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为这些地区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用于改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能够增强区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所得税政策还能够促进区域间的产业转移和升级。
在一些发达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传统产业可能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此时,通过适当调整所得税政策,例如对主动进行产业转移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可以引导这些企业向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转移,实现区域间的产业协同发展。
同时,对于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给予所得税优惠,能够激励企业进行创新和技术研发,推动产业升级,从而优化区域的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用税收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用税收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中西部与东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从税制角度分析了影响差距的原因,提出了改革税收体制,促进中西部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
要适当放宽国家对税收政策立法的控制力度和范围,给予地方一定的补充立法权;调整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划分比例,加大中西部税收留成;扩大税基、转变优惠方式、降低税率、严格征收;完善资源税;改革税制结构,提高累进所得税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税收;税制改革;区域经济;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
政府对市场机制的宏观运行调控,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调控目标,准确的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出合理的政策和调控手段。
在国家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工具中,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应用更加直接,会迅速影响到所有企业,而货币政策的影响相对比较滞后,比如调整利率、调整准备金率都是通过利率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企业只有通过信贷才能感受到其影响。
税收作为政府重要的财政政策调控手段之一,其调控目标是与政府的总体经济目标相一致的。
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是传统的四大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这也是税收的调控目标。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强调环境保护和促进社会和谐,其中调节收入分配和协调地区间经济的均衡发展就成为税收政策的新目标。
一、我国中西部与东部经济发展的差距2008年以来,中西部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东部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相对差距有所缩小,但受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的制约,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薄弱、水平较低,整体社会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数据显示,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很长时期只占全国的17%左右,“十一五”期间提高到18.7%,仅提高了1.7个百分点。
综合竞争力和人均gdp方面,中部和东北仅相当于东部的3/4,西部不到东部的2/3。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西部只相当于东部的70%,比东部晚7年,西部2010年的水平仅相当于东部的2003年。
税收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税收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税收政策是各国政府调节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工具。
税收政策直接关系到企业和居民的经济行为,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在中国,税收政策也在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税收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调节税收政策的可行性。
税收优惠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税收优惠是政府为了刺激某些特定产业的发展,引导企业投资和发展,减轻企业税负的一种政策。
在中国,多个省市实行了税收优惠政策,如广东、海南、浙江、上海等地。
这些地区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为了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首先,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提高企业的税负水平。
通过减免企业的所得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各项税收,企业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更灵活地开展经营活动。
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此地投资,让企业觉得更有发展前景。
其次,税收优惠政策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税收优惠政策有助于培养和吸引优质企业来区域投资和发展,加速发展缓慢的企业业务。
税收优惠政策能够促进向着发展多元化经济结构的目标不断迈进。
因此,实行税收优惠政策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的税收收入。
税收优惠政策是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税收抵免问题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除了税收优惠政策之外,税收抵免也是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税收抵免是企业在完成特定行为获得税收减免的政策、制度和措施。
如同地产税、车船税、企业所得税等多方面抵免政策。
但是,税收抵免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税收抵免政策不公平性问题。
由于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税负和税理政策不同,导致有些企业可以获得多次抵免。
其次,税收抵免的政策面过大,细则需要负责人长时间申请和审核,负担较高。
最后,税收抵免还会对现金流产生较大影响,导致部分企业没有实现获利,并且还有可能影响税收的实际收入。
在本文讨论的语境下,税收抵免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其不公平性问题。
由于税收理论和税收实际情况的多样性,税收抵免政策的具体制定会存在一定政策倾向和不平等性。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探讨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运用财政货币政策调整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状态,历来是各国政府作用于经济的重要手段,更是中央政府通过财政货币政策的制衡机制约束和支持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最终引导资源市场、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在区域之间的调整,以缩短由于历史原因及市场机制自发作用而形成的地区经济差距。
本文侧重就税收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用做初步探讨。
一、税收政策对区域经济的机理分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般具有六个方面的内涵:(1)促进国家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即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2)逐步缩小地区之间居民生活福利水平的差距,使贫困地区摆脱贫困,使尚未脱贫的数千万人口能够过上温饱有余的生活。
(3)促进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形成合理的地区分工布局。
(4)消除地区壁垒,建立全国统一市场。
不断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资源配置效益的提高。
(5)加强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作。
通过横向的经济联合与协作,促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资金、技术、人才的合理流动。
(6)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平等、稳定、和谐的现代化社会。
基于上述认识,税收政策作为财政收入分配政策的重要方面,是通过价格传导机制,投资、消费、国际贸易,公共产品的供给三个方面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
(一)价格机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和作用是通过价格分配来实现的。
价格分配作为生产、流通领域中伴随着产品供给或商品交换而实现的价值分配,制导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价格运行,以此来支持或限制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结构。
由于税收与价格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税收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价内税来说,税收是价格的组成部分,是通过在产品或商品的销售收入中征收一定比例的税收来实现的:而对于价外税而言,当生产成本固定时,税额的高低决定了商品价格的高低,进而影响销售额及企业能够实现的利润。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价外税仍然是价格的组成部分。
税务优惠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
税务优惠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税务优惠政策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减免税收和提供税收优惠,税务政策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也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激励力量。
本文将探讨税务优惠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实施的必要性和挑战。
一、税务优惠政策的背景和意义税务优惠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措施,通过减免企业税负、降低生产成本,鼓励企业扩大投资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这些政策可以在不同层面和领域发挥作用,如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个税等,还可以针对特定行业、地区或发展阶段实施差异化的优惠政策。
税务优惠政策的实施可以带来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 促进投资和创业。
税收优惠可以降低企业的税负,鼓励企业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特别是对于创业者和初创企业来说,税务优惠政策可以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2. 增加就业机会。
税务优惠政策可以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激励企业招聘更多员工。
通过增加就业机会,可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消费和市场需求的增长。
3. 优化资源配置。
税务优惠政策可以引导企业资源向特定行业和地区倾斜,推动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4. 增强地方竞争力。
通过差别化的税收政策,不同地区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制定适合本地发展需求的税务优惠政策,提高地方的投资环境和竞争力。
二、税务优惠政策的实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税务优惠政策的实施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税收优惠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和资源流入特定地区,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其次,税务优惠政策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再次,税收优惠可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最后,税务优惠政策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吸引更多外资和跨国公司的投资。
然而,税务优惠政策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政府需要平衡税收减免和财政收入的关系,确保税收政策的可持续性。
其次,税务优惠政策可能存在滥用和不公平现象,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保证政策的公正性和执行力。
税收政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税收政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税收是一个极其关键的政策工具。
通过调节税收政策可以对经济进行微调,改变各个地区和产业之间的相对收益,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本文将探讨税收政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其局限性与发展方向。
一、税收政策的理论基础税收政策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企业、个人所得财产的强制性征收,采取不同税率、税额、免税政策进行调节。
税收政策作为调节国家经济的政策手段,其目的是平衡国家财政收支和促进经济发展。
税收政策的基础是“公平与效率”的原则。
税收制度应当是公平的、公正的,并应满足收入再分配的目标,使财富得以更好地分配。
而另一方面,税收制度也应当具有高效性,能够激发企业和个人投资增长,促进经济发展。
基于“公平与效率”的原则,税制设计应该在对收入有最小影响的情况下实现适当税收。
适当稅收可消除产生的货币和资金需求,并避免影响生产力和经济增长。
二、税收政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1、税收政策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税收政策是地域分布不均的重要原因之一。
发展税收优惠政策、调整税收体系等手段,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举例来说,2016年财政部推出了“营改增”税制改革,取消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不合理税收分成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增值税税率和扣税率,有利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服务行业的发展。
2、税收政策对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税收政策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和选择,进而影响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税收政策也直接影响地区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态。
税收高低会影响到企业的融资成本以及投资策略,不同地区税收差异有时候会导致企业资源的向“税负优惠”区域的倾斜,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竞争力。
三、税收政策的局限性与发展方向1、税收政策局限性任何税收政策都是有其局限性的。
一方面,税收调节过程中政策不得已会考虑多种因素,对于企业和个人往往会存在“征税不足,受益不均”现象,造成利益分配问题;另一方面,税收征收的标准和税率也会因为信息不对称、政治意蕴等因素造成行为偏激。
推动区域税收协同发展
推动区域税收协同发展税收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
然而,由于不同地区的特殊条件以及税收政策的分歧,区域税收协同发展面临许多挑战。
为了促进区域税收协同发展,各级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实现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平衡。
首先,政府应加强区域税收政策的协调。
各地应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但同时应与周边地区进行沟通和协商,避免出现税收政策的重叠和冲突。
政府可以建立区域税收政策协调机制,通过定期会议和信息共享,及时了解各地税收政策的调整情况,并及时调整自身政策,以实现税收政策合理性和有效性的提升。
其次,政府应推动税收征收和管理的协同发展。
区域间的税收征收和管理存在着差异,一些地区存在漏税和逃税的问题。
政府可以加强税收征收和管理的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大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税收征收和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此外,政府还可以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建立起高效的纳税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纳税人的全面监管,减少逃税行为的发生。
再次,政府应推动税收收入的合理分配。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税收收入也存在差异。
政府可以根据地区的特殊情况,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同时,政府还可以在税收收入分配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建立起更加公平合理的税收收入分配机制,提高税收的公平性和效益。
最后,政府应加强对区域税收政策的监测和评估。
政府可以建立区域税收政策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各地的税收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税收政策,以保证税收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对税收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为推动区域税收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推动区域税收协同发展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各级政府应加强税收政策的协调,推动税收征收和管理的协同发展,合理分配税收收入,并加强对区域税收政策的监测和评估,以实现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平衡。
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引导
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引导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通过调整税制,政府可以对经济主体的行为产生影响,以达到促进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本文将从减税和优化税制两个方面,探讨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
一、减税对经济发展的引导减税是税收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增加消费者购买力,从而刺激经济的增长。
首先,减税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通过减少企业所得税等税收,政府可以降低企业的税负,使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和创新研发,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其次,减税还可以增加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促进消费。
在物价上涨、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较为突出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减少个人所得税等税收,增加居民的收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刺激消费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减税还可以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支持,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二、优化税制对经济发展的引导除了减税,政府还可以通过优化税制来引导经济发展。
优化税制主要包括改革税收结构、完善税收制度等方面的措施。
首先,改革税收结构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
税收结构的调整可以通过降低间接税比重,提高直接税比重,来加大对高收入人群和高利润企业的税收调节力度。
这样一来,可以实现收入的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收入分配的合理性,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其次,完善税收制度可以提高税收的征管效率,减少税收征收成本。
通过推进税收电子化、自动化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税收的征管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从而为企业和居民减轻负担,增加信用度,提高税收征管的合规性。
综上所述,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
减税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增加消费者购买力,进而刺激经济增长;优化税制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减少税收征管成本。
当然,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考虑到经济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利益,不能单纯追求短期效果,需要权衡和协调各方的利益,做到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1 、财政政策方面 财政 政 策 与 我 国 的经 济 政 策是 相 一 致 的,财政政策依附于我国的经济政策。现在, 财政政策 实行 的是 采用税收返 款和体制补 助 的方式 ,这在一 定程度上也 体现出 了相对 公 平 性 。由于东部 、南部地 区率 先发展基数 自 然很高 ,而处于 中部、西部 、偏远 民族地 区 的经济发 展落后不 能与发达地 区相 比拟 ,所 以基数 自然很低 ,这在一定程 度上可 以理 解 为一种地 方歧视 。现行 的财税 政策不仅没 有 解 决 由于 历史原 因而造成 的地 区差异 ,更 有 甚者连公 共卫生 、食品安全 、医疗器械等 公 共事业方 面也存在 相当大 的差距,这就 导致 了落后地 区更加落 后、发达地 区更加发达 情 况的发生 ,这不仅 没有缩小 地区间 的贫 富差 距,反而 呈现 了逐 步扩大 的趋 势,这极大 程 度 上打击 了落后地 区人 民的 自尊心 、 自信 心 和平衡感 ,挫伤 了人 民奋发进 取的积极性 , 所以现行财税政策亟需调整 。 由于国家进行财税调控,经过层层剥离, 到基层 的资金也 并不是很多 ,所 以是有 的地 区想要致 力于促进 本地 区发 展往往 因为资金 不足不得 不 中止 原计划 ,由于上级部 门对 资 金的管理 和规划极 其不到位 ,同时执行 时的 随意性也 比较大 ,这就在一 定程度上 导致 了 资金未能 得到最有 效的利用 。再加上 国家 的 财 政投资 资金来源 于政府 的财 政资金和 国债 资金 ,这种 模式存 在最大 的不足便是可利 用
一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我 国区域发 展的财税政策 存在
的问题
伴随着 改革开 放政策 的实施,一 部分南 方地 区的城市率先 发展 了起 来走上 了富裕 的 道路 ,这 是 国家政 策的允许 ,同时也 是国家 发展 的需 要 ,一 部分地 区先 富裕起来而后 通 过先富帮 带后富 的方式从而 实现共 同富裕 , 所 以这在 一定程度 上奠定 了现 在区域之 间发 展不平衡 的现状 ,也可 以说 这是改革 开放 的
税收与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向西部地区投资,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此外,中国还通过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为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上海自贸区
05
CHAPTER
结论与展望
税收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税收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结果。合理的税收政策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合理的税收政策则可能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
未来研究应从多角度、多层次深化对税收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解,进一步揭示这一关系的内在机制和规律,为制定更加有效的税收政策提供指导。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税收与区域经济发展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税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对税收的影响税收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
01
CHAPTER
税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降低企业税负,增加企业利润,从而吸引更多投资。
税收优惠
投资环境
投资结构
税收政策可以影响区域内的投资环境,如减少税收壁垒,提高税收透明度等。
区域经济政策通常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这些措施会对税收产生直接影响。
例如,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减免增值税等措施可以降低企业税负,促进企业发展,从而增加税收来源。
区域经济政策还会对地区间的经济竞争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不同地区的税收水平。
03
CHAPTER
税收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
根据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战略,制定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
巴西通过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向内陆地区投资,促进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此外,巴西还实施了“零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在边远地区投资建厂,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税收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税收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税收政策作为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减税优惠、税收收入分配以及税收政策的激励作用三个方面对税收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
一、减税优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减税优惠是税收政策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它能够通过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首先,减税优惠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和生产经营。
其次,减税优惠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地方,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最后,减税优惠还可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促使各地企业加大创新和改革的力度,提高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二、税收收入分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税收收入分配是税收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关系到不同地区之间的财富分配和社会公平。
合理的税收收入分配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而不合理的税收收入分配则可能导致贫富差距扩大,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确保税收收入公平合理的分配,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税收政策的激励作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税收政策不仅仅是对企业的税收征收与减免,它还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对于区域经济来说,税收政策的激励作用可以引导各地区积极创新、改革和发展。
举例来说,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给予企业在技术创新、绿色环保、科研开发等方面的奖励和支持,以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创新活动。
这样的激励措施可以带动各地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税收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减税优惠能够促进企业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税收收入分配关系到区域间的财富分配和社会公平,对于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至关重要;税收政策的激励作用可以引导各地积极创新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因此,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合理的政策设计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税收制度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税收制度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税收制度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税收政策的灵活与否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本文将探讨税收制度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利弊。
一、税收制度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促进作用1.1 资金流动的平衡税收制度的完善可以促进资金在区域间的平衡流动。
通过建立合理的税率调整机制,各个地区之间的税负差异可以被有效缩小,资金流通的障碍减少。
比如,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吸引外资并促进跨地区投资,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1.2 产业结构的优化税收制度的差异化可以实现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
通过对不同地区实施不同的税收政策,可以引导本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
举例来说,对技术含量高的产业给予税收优惠,可以吸引高科技企业集聚,推动区域经济实现产业链的整合与提升。
1.3 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税收制度的合理分配可以推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协调。
通过地区间的税款划拨机制,可以保证财政资源的公平分配,进而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解决区域经济差异化带来的公平和发展不均衡问题。
二、税收制度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与问题2.1 资金流失的风险税收制度的差异化可能导致资金的流失风险。
一些地区可能因为税负较高而导致企业流失,从而影响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税收制度需要建立起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企业稳定在当地并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2 政策协调的难题税收制度的差异化也会导致政策协调的难题。
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可能会相互制约、冲突,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经济发展的不协调。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各级政府需要加强协调与合作,制定沟通机制和协商机制,共同解决税收政策差异带来的不协调问题。
2.3 逃税和避税的风险税收制度的差异化也可能导致逃税和避税行为的增加。
一些企业可能会利用不同地区税收政策的差异来进行逃税和避税行为,从而损害了国家财政收入和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税收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监管机制,减少税务风险。
税收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
税收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税收政策是指国家通过税收的调控和管理,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税收政策通常是针对不同的经济主体,包括国家、企业、个人等的政策,而本文将主要探讨税收政策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税收政策的作用税收政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税收政策可以为国家提供财政收入,维持政府的运作和开展公共服务工作;另一方面,税收政策也是国家调控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税收政策的引导下,企业、个人等经济主体可以更好地运作,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
二、1. 扶持政策的实施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差距,国家可以实施不同的税收扶持政策,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协调。
对于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可以给予税收减免、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吸引投资和人才,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对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则可以采取去行政化、去行政化等措施,促进其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
2.调节政策的实施税收政策还可以通过调节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方向,以达到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针对目前一些地区产业结构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国家可以实施不同的税收政策,引导企业和资本流向绿色能源、文化创意、高新技术等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减少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实现地区经济发展平衡。
3. 助力产业升级税收政策还可以支持和鼓励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
比如,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煤炭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国家可以调整税收政策,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产业,提高地区经济发展的长期可持续性。
三、税收政策的问题与挑战税收政策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具体包括:1.政策的平衡性和可操作性税收扶持政策的实施需要考虑国家整体利益和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避免政策倾斜和滥用的问题。
此外,如何保证税收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也是制定有效税收政策的重要因素。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财税政策协同研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财税政策协同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促进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从而实现共同繁荣。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各成员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财税政策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研究如何协调各成员国的财税政策,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了一系列财税政策改革措施,以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求。
由于各国的国情、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差异,这些财税政策改革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诸多困难和挑战。
有必要对各国的财税政策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其中的协同机制和潜在问题,为制定有效的财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财税政策协同进行探讨,分析各成员国在财税政策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健康发展。
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和意义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各国或地区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市场统一开放、产业协同发展、政策协调与制度创新等目标的过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各国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实现资源的互补与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打破贸易壁垒,促进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扩大市场规模,通过加强国际贸易与投资合作,各国可以共同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实现市场的多元化与全球化。
这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促进产业协同发展,通过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协同,各国可以实现产业的分工与协作,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税收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
税收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地区经济发展也日益快速。
税收政策作为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工具,对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就税收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税收政策的作用税收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用财政手段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工具之一。
税收政策通过对经济主体税负的调节,能够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从而对经济运行总体上产生影响。
税收政策对于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
首先,税收政策可以改变地方财政收支结构,增加地方财政收入,通过政府的财政投资、公共服务、减轻企业负担等方式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同时,税收政策也可以改变企业的经营行为,通过减税降费等方式激发企业的投资、扩产等行为,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此外,税收政策还可以对不同地区的特殊情况进行差别化调整,对劳动力资源匮乏地区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促进产业转移,这对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也非常重要。
二、税收政策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税收政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综合考虑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以达到鼓励增长的效果;二是由于税收政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税收政策也会导致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三是税收政策对地区间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的调节作用。
1. 制定区域差别化税收政策税收政策要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
比如,对于发展水平较差的地区,可以采取减税降费、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进入,刺激地区经济发展。
同时,还可以加大对重点行业的支持,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地区产业加快发展。
2. 税收政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税收政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地制宜。
在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为成熟,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税收政策的作用就不如在欠发达地区那么显著。
此时,要减少对经济的扭曲性作用,避免过分的介入,促进市场的稳定运行。
促进税收与经济发展协调
促进税收与经济发展协调税收与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方面,两者之间的协调合作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税收作为一种财政手段,可以通过调节经济活动来促进经济发展,同时经济发展也可以为税收提供更加稳定的收入来源。
本文将探讨促进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首先,税收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可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提供,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通过合理的税制设计,可以鼓励企业投资和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的增长。
例如,降低企业所得税率可以增加企业利润,激励企业扩大投资规模,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此外,税收还可以通过调节消费和投资行为来影响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向更具竞争力的产业和领域转型升级。
然而,税收政策也需要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协调。
过高的税负会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抑制企业的投资和创新活动,从而制约经济增长。
因此,税收政策需要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进行适时调整,避免对经济发展形成过度压力。
此外,税收还应当注重公平性,避免过度集中财富,防止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通过建立合理的税收分配机制,可以确保税收政策的公正性和可接受性,同时提高社会稳定性,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为了促进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举措。
首先,应当加强税收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高税收的透明度和效率。
通过减少税收优惠和漏税现象,增加税收征管能力,提高税收负担的公平性。
其次,可以通过减少行政审批和市场准入限制,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增加税收收入。
此外,还可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他们解决融资难题,提供创业环境,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
另外,应当加强国际税收合作,防止跨国企业通过避税手段减少税负,确保税收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总之,税收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协调关系。
税收通过促进经济发展为国家提供财政支持,而经济发展也可以为税收提供更加稳定的收入来源。
如何通过税收政策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如何通过税收政策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在当今社会,城乡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所在。
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税收政策可以通过调节资源配置来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
长期以来,城市在工业和服务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农村则主要依赖农业。
为了改变这种不平衡的产业结构,税收政策可以对农村的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给予优惠。
例如,对于在农村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可以给予一定期限的税收减免,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流向农村,还能促进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在税收优惠的引导下,企业更有动力在农村投资建厂,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乡村旅游等服务业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带动农村的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繁荣。
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能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税收政策还能通过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来缩小城乡差距。
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是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税收收入可以用于加大对农村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此外,可以通过发行专项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并给予相关投资者一定的税收优惠,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比如,对于参与农村道路建设的企业,在企业所得税方面给予一定的抵扣;对于投资农村水电设施的企业,在增值税方面给予适当减免。
这些税收优惠政策能够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和成本,提高其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税收政策在促进农村教育和医疗事业发展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教育和医疗是保障民生的重要领域,然而城乡之间在这方面的差距仍然较大。
通过税收调节,可以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农村教育和医疗事业。
对于在农村兴办学校和医院的企业或个人,可以给予税收减免或财政补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处】《法学杂志》2006年第1期【关键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税收政策【写作年份】2006年【正文】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运用财政货币政策调整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状态,历来是各国政府作用于经济的重要手段,更是中央政府通过财政货币政策的制衡机制约束和支持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最终引导资源市场、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在区域之间的调整,以缩短由于历史原因及市场机制自发作用而形成的地区经济差距。
本文侧重就税收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用做初步探讨。
一、税收政策对区域经济的机理分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般具有六个方面的内涵:(1)促进国家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即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2)逐步缩小地区之间居民生活福利水平的差距,使贫困地区摆脱贫困,使尚未脱贫的数千万人口能够过上温饱有余的生活。
(3) 促进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形成合理的地区分工布局。
(4)消除地区壁垒,建立全国统一市场。
不断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资源配置效益的提高。
(5)加强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作。
通过横向的经济联合与协作,促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资金、技术、人才的合理流动。
(6)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平等、稳定、和谐的现代化社会。
基于上述认识,税收政策作为财政收入分配政策的重要方面,是通过价格传导机制,投资、消费、国际贸易,公共产品的供给三个方面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
(一)价格机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和作用是通过价格分配来实现的。
价格分配作为生产、流通领域中伴随着产品供给或商品交换而实现的价值分配,制导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价格运行,以此来支持或限制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结构。
由于税收与价格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税收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价内税来说,税收是价格的组成部分,是通过在产品或商品的销售收入中征收一定比例的税收来实现的:而对于价外税而言,当生产成本固定时,税额的高低决定了商品价格的高低,进而影响销售额及企业能够实现的利润。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价外税仍然是价格的组成部分。
(二)从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国际贸易这三个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来说。
第一,税收不仅可以通过投资收益和投资成本中的折旧因素来影响投资,而且税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对一地区的投资决策和投资行为。
第二,税收不仅可以通过税种的设置、税率的高低等鼓励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产品的生产和对商品的消费。
而且可以来限制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生产或消费行为,进而调整国家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地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流动。
第三,在国际贸易规则体系和本国税收法律法规基础上建立的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及进口货物税收政策,对调节和满足我国对资源、技术性产品的需求,促进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此外,税收在引进外资,调节劳动力供给、促进就业增长,特别是在吸收和消化科学技术成果、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 [1]等方面,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调节作用。
第三,税收政策通过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规模与数量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两方财政理论认为,纳税的实质是纳税人为满足包括自身在内的整个社会公共需求而付出的成本。
从交易活动的角度分析,双方交易的对象就是公共产品,税收收入就是纳税人为取得公共产品而向政府支付的价格。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税收政策影响着公共产品的提供进而影响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如果一个地区税收收入较为充实,地方政府就能提供较为充足的公共产品,降低交易成本,产生外部性,影响私人部门的产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二、现行税收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效用分析近几年来,国家对相关地区、行业和纳税人给予不同程度的税收政策优惠, 在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方而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据有关部门调研分析,对在税务部门办理了纳税登记的纳税人执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其范围为全国人大、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相关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税收政策,主要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减免、民政福利企业减免、高新技术企业减免、资源综合利用减免、中西部投资减免、投资减免、再就业扶持等14项。
结果表明:2003年全国减免额(不合关税、农业税、出口退税和进口代证),相当于当年税收收入20466. 14亿元的13. 65%。
享受税收政策优惠的纳税人户数为696. 75万户,占纳税户数的比重为24. 8%,有近1/4的纳税户享受着不同程度的税收政策优惠。
其中,享受减免税优惠的纳税人户数为47. 82万户,个体户数为648. 93 万户。
从税种构成看,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增值税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方面,其中增值税减免占减免总额的32. 8%,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减免占28. 87%,企业所得税减免占26. 39%,上述三税减免额所占比重为88. 13%,其他所得税减免仅占11. 87%。
从减免发生的环节看,由税务部门负责管理的“征前减免”占84. 25%,“即征即退”和“先征后退”减免占13. 08%;由财政部门负责办理的流转税先征后返减免占2. 67%»上述14项税收政策优惠,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体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新办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实行所得税税收优惠,即经营期10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年度起“免二减三”,并限定9个行业,以引导投资。
二是对特定区域和特定项目投资实行税收优惠。
即对设在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外商投资企业以及设在经济特区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老市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分别不同情况,按减征的税率征税;凡属于能源交通、港口建设项目等,报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按减征的税率征税;对从事港口、码头建设的中外合资企业,对先进技术企业及其再投资部分,优惠程度更宽泛。
三是为贯彻民族政策,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县企业,需要照顾和鼓励的,经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可定期减免所得税。
四是对革命老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所得税减免,等等。
对“老、少、边、穷”地区的税收优惠,其特点是与社会政策相联系,即税收优惠多为社会性减免。
调研统计数据显示,国家实施的上述税收政策优惠对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对外开放、缩小地区差距、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在减轻外国投资者的税收负担,使其获得更多投资利益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政策效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体现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减免税行业分布以第二产业为主,减免税额占减免税总额的65. 99%。
第三产业减免税额占减免税总额的比重亦达32. 54%。
在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减免税额占减免税总额的56. 36%。
税收减免较大力度地支持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协调增长。
按各减免政策分类,对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是力度最大的项目之一,减免税额占减免税总额的比重高达8. 96%。
这项政策不仅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本身的发展,也使更多的相关产业从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成长中受益。
此外,对资源综合利用减免税收186. 42亿元、投资抵免所有税额102. 82亿元,以及对能源交通建设减免税收52. 41亿元,支持了循环经济发展,鼓励了企业更多地采用先进技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二)促进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国家充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从吸引外资和扩大出口两方面促进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在我国吸引外资的各项政策中,税收优惠一直是受外商关注的政策之一。
2003年享受税收减免优惠的港澳台投资企业为2. 47万户(次),两类外资企业减免额占减免税总额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高于各种类型的内资企业,对加快我国外资企业发展、吸收外商投资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鼓励外贸出口,2003年全国办理出口退税2039亿元,占税收收入的比重近10%,有力地支持了外贸出口,当年出口总额增长速度达34. 7%»(三)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
长期以来实施的鼓励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快了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相继实施的一系列中西部地区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在缩小地区差距、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2003年实施的中西部投资专项减免税达152. 90亿元,主要针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民族产业减免及能源政策减免税近30亿元,部分沿海开放地区税收优惠政策也适用于西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税收减免的力度逐步加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四)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税收优惠政策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解决社会问题方面作用明显。
一系列刺激住房消费、鼓励民间投资、促进出口增长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拉动三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为全面运用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社会稳定,国家制定了照顾弱势群体、实施扩大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2003年对民政福利企业减免、“非典”专项减免、下岗再就业扶持减免以及扶持民族产业减免税收共计389. 71亿元,这些减免税收政策有效地扩大了就业,改善了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完善税制、优化税收调节功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的角度看,现行税收优惠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减免税种类较多。
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减免规定较多,政策比较分散。
有些税收优惠政策产业导向不够明确,对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环境保护类产业虽给予了一定的税收1 光惠,但力度仍然偏小。
在改善投资环境对引导资金流向所起作用的认识上有所偏差,政策制定上对交通、基础设施等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先行发展的区域税收优惠在吸引投资方面的作用不明显,造成投资流动性大,短期投资增多。
投机性加强,不利丁•投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合理分布。
二是有些减免税收政策规定在方式上不够科学。
减免税收政策存在享受减免的对象不一致的现象,如高新技术开发区税收优惠政策仅适用于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企业,这给区外高新技术企业带来税收上的不公。
对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认定由主管部门负责,但有些地方多头管理,难以保证严格执行标准,有些政策规定比较粗糙,比如民政福利企业减免税,按照安置残疾人占职工比例划分,达到规定比例的可减免增值税、所得税,如同“大水漫灌”,代价较大,效果并不好。
从总体上看,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以直接减免方式为主,而投资抵免、加速折旧等间接优惠方式运用较少,影响了税收政策的实施效果。
三是税收优惠政策的法律级次普遍不高,权威性、规范性不够,特别是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的特点不突出。
四是减免税收优惠,由于而宽量多,其规模较大影响财政增收,特别是以所得税优惠为主要内容的税收政策优惠,给财政收入带来了很大损失。
同时,税收优惠还受一个地区财政承受能力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