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城市群协调发展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城市群协调发展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
当前公务员考试申论呈现出灵活性、科学性、具体性的特点,对于广大考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唯有抓住根本,方能应对新形势,中公申论频道为您提供更多帮助!这里可以>>>在线咨询。
仍有疑惑?我们来看看国考课程是怎么设置教学的。
【背景链接】2015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继推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之后,国家推动区域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其重大意义之一在于加快培育新的战略性增长极,表明和要求新时期的区域发展必须更多、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国土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标准表述】[内涵分析]城市群是在城镇化过程中,在特定地理空间上,以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和市场交易的高效区域网络为纽带,以一个或几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核心,由若干个密集分布的、不同等级的城市及其腹地,通过空间规模集聚和分工协同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城市——区域系统。
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国家经济要素的精华所在,是参与全球化竞争合作的最高端平台。
[特征分析]从成功的世界级城市群发展来看,城市群主要呈现五大特征:一是人口、资本、产业等经济要素高度集聚,人口规模在2000万以上,成为国家经济贡献的主体。
二是呈现显著的产业分工协同特征,首先是城市群之间产业分工明确,鼎足而立、相得益彰,如美国以纽约、芝加哥和洛杉矶为中心的三大城市群;其次在城市群内部表现为中心城市以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为主体,其它中小城市则以差异化、专业化的服务业及制造业为主,形成优势互补、联系紧密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
区域协调发展申论范文
区域协调发展申论范文在咱们国家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区域之间的发展就像是一场精彩的大合唱,每个区域都有着独特的“嗓音”和“旋律”。
然而,要让这场大合唱和谐动听,区域协调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啦。
就拿我所生活的地方来说吧,我住在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城市,这里高楼大厦林立,交通四通八达,各种现代化的设施让人目不暇接。
可当我有机会去到一些中西部地区时,那差距真的让我感触颇深。
有一次,我去了一个位于中西部的小县城。
刚到那儿,我就发现交通状况和我生活的东部城市大不相同。
在我们东部,地铁、公交、轻轨,各种交通工具无缝对接,方便快捷。
但在这个小县城,公交线路少得可怜,而且车辆老旧,班次也不固定。
这就导致人们出行要么靠走路,要么骑自家的电动车,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就很不方便。
再说教育资源,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我生活的城市,学校的硬件设施那叫一个先进,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一应俱全。
老师们也大多是名校毕业,教学方法新颖多样。
可在这个小县城,不少学校的教学楼都显得有些破旧,教室里的桌椅也不太整齐。
更让人揪心的是,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很多课程都没法开足开全,孩子们接受的教育相对单一。
还有医疗方面,东部城市的大医院那是设备精良,专家云集。
而在这个小县城,医院的医疗设备比较简陋,一些稍微复杂点的病就得往大城市跑。
有一次,我碰到一位老乡,他为了给家人看病,不得不带着病人辗转几百公里,到省会城市的大医院去,这一路上的艰辛和花费,让他愁眉不展。
不过,这几年国家大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情况已经在慢慢改善啦。
就说交通吧,国家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
新修的公路越来越多,路况也越来越好。
一些县城还通了高铁,大大缩短了与外界的时空距离。
我上次去的那个小县城,就新开通了一条高速公路,听说以后还规划了高铁站,这可把当地的老百姓高兴坏了。
教育方面,国家通过各种政策鼓励优秀的教师到中西部地区支教,还开展了线上教育资源共享,让中西部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课程。
五大发展理念申论
标题: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中国经济新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应运而生,它们将引领中国经济的新发展,推动中国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一、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在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环境下,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赢得竞争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中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发展,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以达到全面、均衡、可持续的发展。
在经济领域中,协调发展包括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等多个方面。
只有实现了协调发展,才能避免出现“木桶效应”,保证中国经济整体的高质量发展。
三、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发展方式。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环保、节能减排,推广清洁能源,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只有在保护好环境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保证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开放发展开放发展是指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只有开放才能获得更多的机遇和资源。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的深度融合。
五、共享发展共享发展是指让人民群众共同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在经济建设中,我们要注重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
只有实现了共享发展,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保证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经济新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只有认真贯彻落实这些理念,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
申论热点:秉持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申论热点:秉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后我党对经济发展观念的更新,首次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五位一体”发展战略基础上提出,并进一步发展为“五位一体”新发展阶段,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新发展理念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方式,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路线。
它告诉我们:发展是为人民服务,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绿色是健康发展的标志,共享是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秉持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多个方面深入把握,如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提高供给结构质量,推动技术创新,加强绿色发展,建立多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等。
首先,秉持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求——以人民为中心。
我们必须聚焦民生,将发展成果更多地贡献给人民,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具体做法有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发展健康产业,加强民生保障等。
其次,秉持新发展理念的创新要求。
创新是科技进步的推动力,也是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
要培育和壮大新型产业,拓展新的增长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鼓励大力发展科技型企业。
第三,秉持新发展理念的绿色发展要求。
加强环境治理,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从源头上遏制环境污染,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最后,秉持新发展理念的共享要求。
要深入挖掘发展红利,落实普惠性政策措施,将改革发展成果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综上所述,秉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需要在理念引导、发展战略、财政投入、产业布局、政策创新等多个方面坚定不移地把握这种发展思路。
该理念的成功实践,不仅可以带动我国经济更好地向高质量转型升级,更可以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富有启示的宝贵经验。
同时,秉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完善现行政策,加强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等。
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加强科技创新。
着力打造国家自主创新体系,推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提高技术创新的精度和效率,推动经济由低端向高端迈进。
协调与发展申论作文
协调与发展申论作文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协调与发展是一对不可分割的伙伴。
协调是指各种因素之间的统一和和谐,而发展是指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协调与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首先,协调是发展的保障。
在社会发展中,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矛盾和冲突。
只有通过协调,解决各方面的矛盾和冲突,才能保障社会的发展。
比如,在经济发展中,需要协调企业利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使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相协调。
而在公共利益与个人权益之间的博弈中,也需要通过协调来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其次,发展需要协调的环境。
协调是社会发展的土壤,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实现发展。
比如,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能够提供良好的经济发展氛围,吸引外来投资、推动产业升级;一个协调的工作环境,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企业创新与发展。
因此,我们应当注重构建和谐、协调的社会环境,为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最后,发展推动协调的完善。
发展是协调的动力和动力源泉。
只有实现全面的发展,才能够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和平衡。
例如,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能够创造更多的财政收入,用于社会事业建设和改善民生。
在科技发展中,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能够带来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福祉。
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推动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更好的协调。
综上所述,协调与发展是一体两翼,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只有实现协调,才能保障发展的顺利进行;而发展也是协调的动力和源泉。
我们应当重视协调与发展,积极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只有在协调与发展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实现一个繁荣、进步的社会。
申论范文:深化东西部协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申论范文:深化东西部协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申论范文:深化东西部协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近年来,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愈发突出。
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短板,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
在当前的新时代,深化东西部协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全国范围的东西部联动协作,才能实现区域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
一、深化东西部协作的必要性1.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趋于饱和,而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仍然巨大。
通过深化东西部协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将东部地区的发展经验和先进技术引入到西部地区,帮助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步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2. 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实力。
东部地区人口众多,技术水平较高,资源、资金等方面相对丰富;而西部地区拥有广阔的土地、丰富的自然资源等优势。
通过深化东西部协作,可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将东部地区的技术优势与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相结合,助推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快速转化为经济实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培育新的增长点。
通过与东部地区的深度协作,可以为西部地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创新资源,培育新的增长点。
在东部地区的帮助下,西部地区可以加快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步伐,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为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二、深化东西部协作的路径和措施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应该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铁路、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缩小东西部之间的交通、能源等方面的差距,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2. 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
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应该加强对西部地区人才培养和交流的支持,通过引入优秀的教育资源,加强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为西部地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申论范文: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3篇
申论范文: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3篇申论范文: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全国人民齐刷刷地期待着新一年的宏伟计划和政策。
今年的两会议题之一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经济是国家繁荣的基础,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将引领中国在国际上更具竞争力地位。
下面我们分别从“发展高质量产业”、“加强人才培养与创新”、“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跨区域协作发展”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发展高质量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国家需要发展一定数量、一定规模、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世界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全球航空、海洋、极地等核心产业。
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产业,需要拓宽制造业条线,增加高端智能装备、高级机床等装备生产能力。
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周期是关键,继续发展先进制造业、新兴服务业,加大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投入。
二、加强人才培养与创新中国在产业与政策、资源、人才方面各有所长,发展经济需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与创新。
国家需要通过优化产业和教育配套政策,培养大量创新型高端人才。
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鼓励创新的优惠政策,支持全社会的创新和发明,为企业家和发明家打造适宜的生态。
三、推进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助于促进现代化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提高产业特色和水平,促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优质的供给资源。
要加强成本效益检查与审计,优化人才、科技、资本、以创新为核心的资源配置,提高市场主体的生产率,加快全国各地区产业升级和发展。
四、促进跨区域协作发展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时,不能只考虑政策单击产,还要考虑经济发展的区域特点。
需要建立多样化的、适合不同地域经济特征的产业体系,加强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合作。
同时,政府需要提供更多的财政、金融和土地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输血器,在区域间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共同发展现代化产业。
总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国家重大战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
与时俱进申论大作文素材
与时俱进申论大作文素材1.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探索新的增长动力现如今,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中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5G技术的商用化、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等,这些新技术的推广不仅促进了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同时也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2. 绿色发展与生态环保:构建可持续的未来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实现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对环保产业和清洁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中国应加强生态环保工作,改变以往的高耗能、高污染发展模式,积极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 社会改革与民生改善:解决实际问题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针对一些热点问题,政府应加大改革力度,推动解决深层次问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医疗资源紧缺等。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障,确保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4. 文化传承与创新:传承传统、开拓未来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底蕴,但在面对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中,文化传承也面临着挑战。
我们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同时推动文化创新,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文化成果,为中国文化的蓬勃发展提供新动力。
5. 政府治理与公共服务:提高治理效能政府的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加强政府治理能力建设,提高政府的责任感和效率,重视人民的合法权益,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治理和管理。
6. 区域协调发展:消除地区发展差距我国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而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让更多地区和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7. 社会信任与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信任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我们应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法治建设,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地区协同发展的申论素材
地区协同发展的申论素材地区协同发展是指不同地区之间通过合作与联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地区协同发展成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地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几个关于地区协同发展的申论素材:1.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地区协同发展可以通过促进产业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市场开放等方面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例如,中国珠三角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合作与协同,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服务业转型。
2.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地区协同发展可以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互补性发展。
例如,中国西部地区的资源丰富,而东部地区的产业发达,通过协同发展,可以实现东西部地区的互利共赢,使资源得以更好地利用,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3.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地区协同发展可以促进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共享,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例如,不同地区可以共同投入资源,打造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使每个地区的居民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
4.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地区协同发展可以促进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合作。
例如,不同地区可以共同制定环保标准,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共享环保技术和经验,实现区域环境的共同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5.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地区协同发展可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性发展。
例如,中国的农村地区往往面临人才流失、资源匮乏等问题,而城市地区则需要解决就业、生活等问题,通过地区协同发展,可以实现城乡资源的互补性发展,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地区的农业保障。
6.增强地区竞争力:地区协同发展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合作创新等方式增强地区竞争力。
例如,中国的长三角地区通过高铁、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的联通,推动了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协同发展,使得长三角地区成为了全球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基地,提高了整个地区的竞争力。
2018国考申论热点: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018国考申论热点: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
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当前公务员考试申论呈现出灵活性、科学性、具体性的特点,对于广大考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抓住根本,方能应对新形势,中公教育将伴你同行!背景链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与时俱进的理论研判,也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把握大势,站位高远。
习近平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题将发生深刻转变,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与过去40年相比也有了重大变化。
而现代化经济体系可促进经济平衡发展、充分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可“对冲”新时代的社会矛盾。
综合分析[论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习近平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
——习近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习近平[原因]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新时期的重要关口,高速增长阶段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热切召唤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
中国经济体系仍存在不少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打硬仗、啃硬骨头的攻关期已然到来。
在这样紧迫的形势下,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切中发展问题要害的锦囊妙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经济方略的路线图。
国考申论政策理论与时事热点分析
国考申论政策理论与时事热点分析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申论部分一直是考生重点关注和努力攻克的难关。
申论不仅考察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对政策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时事热点的分析和把握能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国考申论中的政策理论与时事热点,为广大考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政策理论是国考申论的重要基础。
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重大战略决策等,都是申论命题的重要来源。
例如,新发展理念、乡村振兴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等,这些政策理论不仅反映了国家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也是考生在分析问题、提出对策时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
以新发展理念为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向。
在申论考试中,可能会出现关于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绿色发展与环境保护、对外开放与合作、共享经济与社会公平等方面的题目。
考生只有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和要求,才能在答题中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
在申论中,可能涉及农村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治理等多个方面。
考生需要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结合具体案例和实际情况,分析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时事热点则是国考申论的鲜活素材。
时事热点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反映了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
例如,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教育公平、养老保障、网络治理等。
疫情防控是近年来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在国考申论中,可能会考察疫情防控中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可以从政府的防控措施、社会各界的参与、科技在防控中的应用等角度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建议。
脱贫攻坚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成果。
区域协同发展申论范文
区域协同发展申论范文在我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区域就像一个个性格迥异的小伙伴。
有的区域如同活力四射的“时尚青年”,经济发达,科技领先,各种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有的区域则像是质朴憨厚的“实干家”,资源丰富,在传统产业上默默耕耘。
区域协同发展,就像是让这些小伙伴们手拉手,发挥各自的优势,一起向着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
区域协同发展是实现整体繁荣的“金钥匙”。
我们可不能让各个区域各自为政,“自扫门前雪”。
就像一家人,如果大家都只想着自己的小房间,不管客厅、厨房这些公共区域,那这个家肯定是乱糟糟的,也没办法真正舒适起来。
当东部沿海地区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在对外贸易、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蓬勃发展的时候,如果不把它的经验、技术、资金等要素和中西部地区共享,那中西部地区就只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打转,全国的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北京就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大脑”,拥有众多顶尖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丰富的人才资源。
天津呢,如同一个有着独特技艺的“工匠”,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底蕴深厚。
河北则像是一个有着无限潜力的“壮劳力”,土地资源广阔,劳动力充足。
以前,它们之间的协同可没那么顺畅,就像三个伙伴各玩各的,没有形成合力。
但是现在,通过区域协同发展,北京的一些非首都功能开始向河北、天津疏解,天津和河北承接了相关产业转移的同时,也得到了北京的技术和人才支持。
比如一些企业从北京迁往河北,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带动了河北当地的就业和相关产业的升级。
这京津冀协同发展起来了,就像是打造了一个超级“组合体”,在全国的发展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再看看长三角地区,这里简直就是区域协同发展的“模范生”。
上海就像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高度发达。
江苏、浙江等地就像一群聪明伶俐的“小跟班”,制造业强大,民营经济活跃。
它们之间的协同那叫一个紧密,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就像把各个城市用无数条血管连接起来一样。
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就像串门走亲戚那么方便。
2020广州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长三角一体发展
2020广州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长三角一体发展2019年12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纲要》明确,到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跨界区域、城市乡村等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在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提出观点]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
[机遇挑战]重要机遇。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经济优化升级交汇融合,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决策,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新机遇。
主要挑战。
国际上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趋势放缓,世界经济增长不确定性较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
区域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跨区域共建共享共保共治机制尚不健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科创和产业融合不够深入,产业发展的协同性有待提升;阻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行政壁垒仍未完全打破,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尚未形成;全面深化改革还没有形成系统集成效应,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尚未建立。
这些都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意义]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提升长三角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能级和水平,引领我国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有利于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路径模式,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内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综合实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
关于中国经济的申论范文
关于中国经济的申论范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经济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经济的稳定与繁荣的重要支撑力量。
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调整。
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之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依赖出口导向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中国经济过度依赖传统的制造业和基础产业,不能够有效地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也无法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
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需要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发展服务业,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提升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人口流动,城乡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明显。
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中国政府需要加大对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约束等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面临着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人民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
资源的匮乏和不可持续利用也制约了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环保措施,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利用资源,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中国经济面临着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着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
中国需要更加积极的参与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维护自身的发展利益和稳定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需要继续改革开放,适应全球经济的新形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政府需要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推动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申论对称分论点
申论对称分论点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
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创新驱动: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2. 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也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3. 人才培养: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政府应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
4. 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应该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和互利共赢。
二、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保障人民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方面。
在社会建设方面,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民生保障:政府应该加大对民生保障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民生水平。
2. 社会管理创新:政府应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完善社区治理结构,加强社区服务和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3. 扶贫济困: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实现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4. 促进就业: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就业,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监管和服务,提高就业质量。
三、文化教育文化教育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文化教育方面,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传承与创新:政府应该加大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鼓励文化创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2. 教育公平与质量:政府应该注重教育公平,加强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扶持力度,同时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3. 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提高国家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协调发展申论范文
协调发展申论范文
协调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
协调发展强调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都要协调发展,各自发挥作用,互相促进。
只有实现了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在发展中,沿海地区发展得快,内陆地区相对欠发达,这给协调发展带来很大困难。
政府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中心城市引导周边地区共同发展。
同时也要让资源向内陆地区倾斜,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
我们应加强各行业间的协调发展。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要同步发展,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要协调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也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撑。
只有各行各业协同发展,我们的经济结构才能不断优化升级。
我们还需要保证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协调。
经济增长不能以牺牲社会进步为代价,也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我们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绿色发展。
同时也要解决好就业问题,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实现协调发展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各个领域都能发挥相互促进的作用,我们的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性。
这也是新时代我们应该着重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区域协调发申论作文
区域协调发申论作文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地域间竞争的日益激烈,通过区域协调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性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首先,区域协调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拥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
通过区域协调发展,可以将资源优势互相串联起来,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布局和优化利用。
例如,东部沿海地区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可以发挥其产业集聚和开放程度的优势;而中西部地区则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可以发展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领域。
通过区域协调发展,可以实现各地资源的互补性发展,提高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其次,区域协调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我国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水平和发展差距的问题。
一些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和城市化进程的困扰;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发展水平。
通过区域协调发展,可以实现各地区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进一步完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格局。
例如,可以通过加强交通网络的构建,促进各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益。
最后,区域协调发展可以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发展。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和巨大的发展挑战。
通过区域协调发展,可以避免各地区之间的竞争性发展和不合理的资源消耗,实现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协同发展。
例如,可以通过实施区域性产业政策,引导各地区发展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产业,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总之,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发展,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申论热点素材100例 -回复
申论热点素材100例以下是一些申论热点素材的例子:1. 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2. 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假冒伪劣等食品安全隐患。
3. 教育问题:教育公平、质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4. 健康与养生:老龄化社会、慢性疾病防控、健康教育等问题。
5. 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衡、人口流动等人口相关问题。
6. 社会公平正义:贫富差距、就业歧视、社会福利等方面的问题。
7. 互联网与新媒体:网络安全、个人隐私保护、虚假信息等问题。
8. 城市化问题:城市交通拥堵、住房问题、城乡发展不平衡等方面的问题。
9. 医疗卫生: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患关系、医疗费用高等问题。
10. 职业发展与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歧视等问题。
11. 新能源与环保: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垃圾分类等环保问题。
12. 财政税收:税收改革、财政支出优化、社保体系改革等财政税收问题。
13. 交通发展:公共交通改善、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等交通方面的问题。
14. 资本市场与金融改革:金融监管、国有企业改革、民营企业发展等金融问题。
15. 农村发展: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农民收入等农村发展问题。
16. 技术创新与科学发展: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科技合作等科技创新问题。
17. 文化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保护、文化产业发展等文化问题。
18. 专业化就医:医生分级诊疗、医疗水平评估、医疗服务价格等医疗问题。
19. 人工智能与就业:自动化取代人力工作、职业转型、职业技能培养等人工智能就业问题。
20. 社会治理与综合治理:社区管理、社会信用体系、重大突发事件处置等社会治理问题。
21. 科技与隐私权:人脸识别技术、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科技与隐私权的平衡问题。
22. 网络购物与消费权益:假货问题、售后服务、商品质量监管等网络购物消费权益问题。
23. 网络文化与精神文明: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暴力、网络道德建设等网络文化与精神文明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论热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2011国家公考《申论》热点总论。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之主体功能区
理论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18)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发挥资源优势和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加大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区发展力度,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
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挥产业和科技基础较强的优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
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强化交通运输枢纽地位。
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发挥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自主创新中走在全国前列。
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消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
实行地区互助政策,开展多种形式对口支援。
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
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
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加强国际通道、边境城市和口岸建设,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19)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对人口密集、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部分城市化地区要优化开发。
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化地区要重点开发。
对影响全局生态安全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对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要禁止开发。
基本形成适应主体功能区要求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体系,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和利益补偿机制,引导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进发展……内容素材例举——广东:
“双转移”符合区域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战略
省域内部的区域协调发展及主体功能区的清晰定位,其路径就是产业转移以及人口、劳动力的转移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两大战略,就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
我们研究区域协调发展,如何协调发展,有两个路径,一个是产业转移,另一个是人口和劳动力的转移。
产业转移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一条重要路径
省域内部的区域如何协调发展,第一条路径就是产业转移。
对于转移地来说,哪些产业应该转出去?对于承接地来说,如何承接产业转移、承接什么样的产业转移?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从产业转移地来说,珠三角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之一,在这个最发达的地方,现在要素成本在上升,外源型的经济也因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欧美市场的需求不像过去那么强劲了,这就需要外需内需并重,尽可能使内需扩大,因此需要升级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优化空间布局。
就是说有一些产业,比如说耗能高、占地多、劳动力密集型、附加值低的产业应该转移出去,不然高端产业、高科技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就没有发展的空间。
从转入地来说,比如说粤西、粤北地区,当然应该承接一部分产业的转移。
如何承接,我觉得就是要改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的改善是承接转移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西部大开发中,我们希望沿海地区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但是经过十年的时间,其他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和变化,只有产业转移不理想。
我们总结原因发现,实际上就是投资环境不理想,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
硬环境就是基础设施,软环境就是政策有没有优惠、管理是不是高水平、服务意识是不是很强等。
人口、劳动力转移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另一重要路径
区域协调发展的第二条路径就是人口和劳动力的转移,当然首先是劳动力的转移。
农村富余劳动力很多,“三农”问题很难解决,就在于农村有太多的人口,富余了很多劳动力,要把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出来,尤其是要把交通不便、土地很少的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出来,转移到城市、发达地区,使他们从事二三产业。
“十二五”期间也要将这个作为重点的工作。
转入地承接转移产业,要很重视生态保护,主体功能定位要清晰
“十二五”时期除了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还有主体功能区战略。
主体功能区在“十一五”纲要里有很明确、全面的表述,就是要根据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来确定一个区域的主体功能的定位。
“十一五”规划纲要里明确了四类地区,重点开发地区、优化开发地区、限制开发地区和禁止开发地区。
对于限制开发地区,实际上要创造条件将人口转移出来,这样才能使那里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改善,才能成为发达地区的生态屏障,为我们提供生态资源。
广东省提出“双转移”,这实际上是符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也符合主体功能区战略。
“十二五”规划建议对主体功能区战略有非常具体的表述,就是要在适合发展的地方加快发展,在不适合发展的地方加强保护,要将城市建设得更像城市、将农村
建设得更像农村。
实际上四类主体功能区可以转化为三类地区———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生态地区。
城市地区从事二三产业,要将第二产业做得更强,将服务业发展起来。
城市的主体功能是发展二三产业。
农村的主体功能是发展农业,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还有生态地区,实际上从国家来说,三江源地区等这些都是生态地区,这些地区不能承载更多的人,人多了对生态环境就会产生破坏,就会对下游地区形成很大的威胁,要把他们逐步转移出来。
广东省和全国有共同之处,珠三角地区很发达,粤西、粤北经济相对欠发达,但是粤西、粤北又是重要的生态屏障。
一方面它要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另外一个方面又要对生态保护很重视,主体功能定位要清晰。
题型例举——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为我国可持续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确保主体功能区划能够在各地顺利实施?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我国的经济空间版图,尤其是对我国的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根本的在于改变过去国土空间开发的无序、无度和盲目状态,这种无序、无度和盲目的开发主要表现在超越了当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通过主体功能区规划促使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确保主体功能区划能够在各地顺利实施:一是国土开发立法,主体功能区规划也一定要赋予其法律效力,否则难免会出现“墙上挂挂”;二是充分发扬民主,要广泛征求当地公众的意见,不能只是专家和决策者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