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练习第一单元课题2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试题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前预习】:1.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
2.观察变化时要对物质在变化前、和的现象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经过比较和分析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的结论。
3.用小刀轻轻地在蜡烛表面能划出划痕,说明它的硬度。
把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
4.蜡烛火焰分为、、,其中的温度最高。
5.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进行比较后发现: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比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但和比呼出的气体中的含量低。
【课堂练习】: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A.计算 B.测量 C.实验 D.推理2.下列实验中,观察不到明显变化的是()3.小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
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A.氧气 B.二氧化碳 C.棉线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4.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
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的变化。
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观察 B.实验 C.假设 D.做结论5.将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加入如图所示的两个集气瓶中。
(集气瓶Ⅰ盛有空气,集气瓶Ⅱ盛有人体呼出的气体),振荡后,集气瓶Ⅰ中无变化,集气瓶Ⅱ中产生白色沉淀现象,其原因是()A.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B.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C.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D.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低6.某同学为了研究酒精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请你把他的探究情况完成.(1)通过观察酒精灯内的酒精,酒精的颜色是色体;(2)闻闻它的气味,酒精有的气味;(3)用滴管吸取一些酒精滴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可见酒精(填“溶”或“不溶”)于水;(4)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然后把干燥的冷烧杯罩在酒精灯的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有出现,把烧杯倒立过来立即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石灰水,通过这两个现象说明酒精燃烧时生成和,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同步练习题(无答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下图。
以下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 蜡烛的内焰温度最高B. 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C. 子火焰中被点燃的物质是液态石蜡D.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2.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展的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 吸入的空气中不含CO2B. 呼出的气体全部是CO2C. CO2在呼出气体中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高D. O2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3.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是〔〕①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外焰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③燃烧能发光、发热④燃烧能生成水.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④D. ①②③④4.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证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B. 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C. 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D. 判断呼出气体中含有氮气的根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5.关于空气与呼吸排出的气体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空气与呼出的气体都是无色的气体,其成分完全一样B. 减少吸入空气中的氧气便转化为呼出的气体C. 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氧气有明显的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那么有明显的增加D. 吸入的空气中只有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6.为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采用如图装置进展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B. 吸气时,应将A翻开、B关闭,呼气时,那么相反C. 吸气时,瓶1试剂中出现气泡,液体变浑浊D. 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7.关于空气与呼出气体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对着玻璃哈气,玻璃上有小水珠,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高B. 对着蜡烛吹气,蜡烛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主要是二氧化碳C. 酥脆的饼干敞开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软,说明空气中有较多的氧气D. 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较高,呼出气体中不含氧气8.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B. 蜡烛在燃烧前由固体变为液体C. 将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可以变浑浊D. 吹灭燃着蜡烛产生的白烟主要是二氧化碳9.区别瓶内是人体呼出的气体还是空气,最简便的方法是〔〕A.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B. 把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C. 把点燃的木条伸入瓶中D. 观察颜色10.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下图〕,过一会儿后,在冷碟子的底都会搜集到新制的炭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习题(含答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答案: (1)三 (2)外 (3)白烟 (4)石蜡小颗粒 (5)石蜡+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 (6)二氧化碳、水蒸气 (7)氧气 (8)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化学实验或查阅有关资料→证实、修正或否定假设→得出合理结论或答案1.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1)化学与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2)古代炼丹、炼金对化学实验的贡献①发明化学实验器具;②发明制造物质的有效方法; ③找到分离物质的方法:蒸馏、过滤。
(3)化学实验①步骤:实验探究―→观察现象―→记录现象、数据、结果―→科学分析―→得出结论 ②作用: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例1】(山东泰安中考)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猜想假设B .查阅资料C .进行实验D .交流讨论解析:科学探究的形式多样,但都应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处理。
这里只需确定是否是盐酸,因此在了解酸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是最有效的探究方法。
答案:C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观察顺序 点燃蜡烛,观察火蜡烛燃烧产生的“黑烟”是蜡烛不充分燃烧生成的炭黑。
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得到的固体小颗粒。
(2)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①关注物质的性质。
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可燃性、稳定性等。
②关注物质的变化。
如是否有发光、放热现象,是否有气体、沉淀生成。
发生了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③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而不是孤立地关注某种性质或变化,经过比较和分析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结论。
【例2】点燃蜡烛时,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先熔化后燃烧B.火焰分三层C.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出现水雾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放热、变色生成什么物质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参考资料①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同步练习(含解析)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单选题1.人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A. 氮气B. 水蒸气C. 氧气D. 二氧化碳2.我们深呼吸一下,吸入的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 氮气B. 稀有气体C. 氧气D. 二氧化碳3.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的是()A. B. C. D.4.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区别是()A. 吸入的空气全部是氧气B. 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C. 吸入的空气中不含水蒸气D. 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不同5.下列实验中(如图),观察不到明显变化的是()A. 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B. 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C. 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D. 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二、实验探究题6.用如图装置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向集气瓶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末端。
用止水夹加紧左侧橡胶管,手握集气瓶。
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________。
操作c处现象d处现象从a处缓缓吸气5次无明显现象石灰水不浑浊从b处缓缓吹气5次出现无色液滴石灰水变浑浊①吸气、吹气时,c处现象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②吹气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7.请你根据教材中学过的知识完成下表: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得到结论比较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①________ ②________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投入水中,一段时间,无明显变化蜡烛浮在水面上,一段时间无明显变化蜡烛的硬度较低,③________探究火焰各部分温度的高低将一根细木条放入火焰中,约2秒后立即取出木条两侧被烧痕迹最重④________探究蜡烛燃烧后的产物(资料)硫酸铜(CuSO4)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⑤________三、综合题8.请解释下列实验中的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同步练习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1. 我国古代发明中与化学无关的是(B)A. 造纸B. 指南针C. 火药D. 烧瓷器2. 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D)A. 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B. 化学正在环境保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C. 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D. 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3. 日常生活中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B)A. 冬天的早晨,玻璃窗上出现美丽的雪花B. 食物腐败C. 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D. 用电热壶烧开水4. 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D)A. 台风B. 雪灾C. 山体滑坡D. 森林火灾5. 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C)A. 滴水成冰B. 木已成舟C. 百炼成钢D. 大浪淘沙6. 下列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的是(B)A. 蒸发B. 燃烧C. 爆炸D. 变色7. 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D)A. 颜色B. 状态C. 硬度D. 可燃性8.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前者属于物理性质,后者属于化学性质的是(C)A. 状态、熔点B. 硬度、密度C. 溶解性、可燃性D. 导电性、挥发性9.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既包含物理性质,又包含化学性质的是(B)A.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 碱式碳酸铜呈绿色,受热易分解C. 铝是银白色固体、易导电、传热D. 石墨是灰黑色固体,熔点较高10. 需要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来鉴别的一组物质是(D)A. 白醋和水B. 铜和铝C. 食盐和蔗糖D. 煤粉和黑火药11. 下列叙述表明化学性质的是(BD),表明物质化学变化的是(AC)A. 用粮食酿酒B. 镁条能燃烧C.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D. 金属易生锈12. 从下列概念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中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①在0℃时水结成冰(A)②汽油可以燃烧(D)③煤块变成煤粉(A)④酒精易挥发(C)⑤煤气燃烧(B)⑥鸡蛋变臭(B)⑦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D)⑧铁的密度是7.86g/cm3(C)13. 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金属。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比空气中多
燃着的木条慢慢 熄灭
燃着的木条较快 熄灭
呼出气体中含氧气比空 气中少
被呼气的玻璃片上 呼出气体中含水蒸气比
有水雾出现,放在 空气中的另一块玻
空气中多
璃片上无明显现象
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蜡烛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 水 。
⑶有一股白 烟 ,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 气 化后 的蜡烛蒸气被点燃,白烟是石蜡 蒸汽 凝结成的石蜡固体。
化学学习的三大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通过对实验
(3)烟与雾的区别:烟——固体小颗粒 雾——小液滴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实验前) 1)蜡烛的颜色、状态、 气味。 2)用小刀切割观察硬度。 3)将蜡烛放入水中
观察蜡烛的密度、水溶性。
组成: 石蜡和棉线 颜色: 白色
状态: 固态
气味:稍有气味
硬度: 较小 密度: 比水小
水溶性:难溶于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 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拉瓦锡利用天平进行定量研 究,弄清了物质燃烧的本质 。
拉瓦锡纪念馆一角
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 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 验得到的。由此可见实验在化学学习过 程中的重要地位:学好了化学实验,就 为我们学好整个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关信息: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 浑浊,下述实验中石灰水越浑浊,说明 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2.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木条燃烧 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测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过程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把蜡烛切成小块B. 燃烧后的气体在干燥烧杯壁上冷凝成无色液滴C. 燃烧后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蜡烛熄灭后观察到有白烟2.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蜡烛燃烧产生三层火焰,温度最高的是焰心B. 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C. 蜡烛熄灭后产生白烟D. 点燃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复燃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玻璃仪器洗干净时,内壁附着的水成股流下B. 从蜡烛上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沉入水底C. 将燃着的木条插入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D. 硫在空气里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4.根据实践经验,你认为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A. 用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制取炭黑B. 用6B铅笔芯做导电性实验C. 将食品干燥剂(CaO)加入水中制取石灰水D. 将缝衣针淬火处理后制钓鱼钩5.在“人吸人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呼出的气体中体积分数含量最多的是氮气B. 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C. 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D. 呼出的气体仍然是混合物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蜡烛刚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二氧化碳气体B. 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C. 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不宜作为植物的养料D.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造成大气污染,应该停止对化石燃料的开采和利用7.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物质生成B. 红热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产生白光C.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D.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8.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所示),过一会儿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一单元课题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同步训练(含答案)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训练(含答案)一、单选题1.人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A. 氮气B. 水蒸气C. 氧气D. 二氧化碳2.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下列哪一种现象是不对的()A. 罩在烛火上方的烧杯内壁一开始出现少量水雾,随后消失B. 可以看到烧杯内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C. 如果罩住烛火时间太长,烧杯底部将会变黑D. 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跟着被点燃3.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下列正确的是()A. 空气中小木条燃烧更旺,说明空气中所含氧气多,所含二氧化碳少B. 人体呼出气体中小木条立即熄灭,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所含氧气少,所含二氧化碳多C. 两个集气瓶中的小木条都不会熄灭,说明两瓶中所含气体成分一样D. 人体呼出气体中的小木条首先熄灭,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所含氧气较少4.在“人吸人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呼出的气体中体积分数含量最多的是氮气B. 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C. 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D. 呼出的气体仍然是混合物5.下列有关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人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B. 难以观察到空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C. 观察到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会熄灭,所以呼出气体中不含氧气D. 呼吸过程消耗了氧气,属于缓慢氧化6.我们曾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过探究,下列关于“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的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 将集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B. 气体集满后,先盖上玻璃片,再将集气瓶拿出水面C. 将集气瓶盛半瓶水后,用手堵住瓶口再将集气瓶倒放到水里D. 可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临时放在水中,等用时再从水中取出7.在“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B. 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C. 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D. 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8.有关蜡烛的燃烧和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火焰的温度最高的是外焰②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③燃烧时发光、放热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A. 仅①②③B. 仅④C. 仅②③④D. ①②③④9.用如图所示方法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通过实验1可以得出呼出气体中的CO2含量比空气中的高B. 实验2中在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比在空气中燃着的木条燃烧时间长C. 通过实验2可以得出呼出气体中的CO2含量比空气中的高D. 通过实验2可以得出呼出气体中的O2含量比空气中的低10.右图是探究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差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第一单元 课题2 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第一单元课题2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达标巩固一、选择题1.下列是蜡烛燃烧实验中对相关现象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B.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碳化变黑C.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石蜡受热熔化,发生了化学变化B.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C.由石蜡能漂浮在水面上可得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的物理性质D.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描述的是石蜡的化学性质二、填空题3.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对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
实验用品:蜡烛、火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4.某研究小组在燃着的蜡烛上方放一冷碟(如图4-K-1 所示),发现碟子底部变黑,为了研究该黑色固体的成分,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图4-K-1[提出问题] 该黑色固体是什么?[查阅资料] 石蜡是一种白色的固体,熔点低,不溶于水,常用于制作蜡烛或润滑剂,石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时有炭黑生成。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黑色固体是生成的二氧化碳;乙同学:黑色固体是未燃烧掉的石蜡;丙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1)甲同学的猜想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小江同学将碟子底部的黑色固体收集起来,点燃后发现黑色固体能燃烧,生成了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了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基础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基础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B.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C.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D.石蜡可燃,燃烧时发光、放热【答案】A【详解】A:石蜡是从石油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混合物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小的固体。
A错。
B:石蜡熔化温度较低,受热易熔化成液体,俗称蜡油。
B正确。
C:石蜡放在水中,不溶于水,浮在水面。
所以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C正确。
D:石蜡燃烧发出白光,发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点睛】2.有关蜡烛性质探究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C.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答案】D【详解】试卷第1页,共78页A、蜡烛燃烧生成的气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正确;B、蜡烛燃烧过程放热会使石蜡熔化,故选项正确;C、刚熄灭的蜡烛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而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能被重新点燃,故选项正确;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
故选:D。
3.一元硬币的外观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
在讨论时,甲同学说:“我们可以先拿磁铁吸一下”,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假设B.观察现象C.设计实验D.作出结论【答案】C【详解】根据叙述可知“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是一个具体的操作实验过程,在提出问题,假设问题,设计与分析,实验,检验实验,报告与交流的基本环节中应属实验的环节。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习题精选 (新版)新人教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A.数学计算B.化学实验C.逻辑推理D.物理测量2.蜡烛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焰心主要是石蜡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火焰最明亮B.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碳化变黑C.燃烧后只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3.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C.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4.下面记录的是探究普通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现象,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是()A.普通蜡烛是手感滑腻的固体B.普通蜡烛放入水中会下沉C.蜡烛燃烧的火焰可以分为三层D.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可以被点燃5.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6.下列收集人体呼出气体的操作正确的是()A.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从上往下直接盖住瓶口B.收集好呼出的气体,迅速从水中取出集气瓶,盖上玻璃片C.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在水中盖好玻璃片后取出,正放在桌上D.集气瓶集满气体后,放在水中,等用时再从水中取出7.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如图l—7所示的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A.a熄灭,b更旺B.a更旺,b熄灭C.a、b都变旺D.a、b都熄灭8.通过下列实验你能得出哪些结论?(1)小白鼠放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 .(2)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瓶壁和液面会出现一些白色的固体物质,说明 .(3)夏天盛放冰块的杯子外壁常常附有一层水珠,说明 .9.探究实验:专用仓库要求控制库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要对库内气体进行取样检查,你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取出库内气体的试样?参考答案1.B2.B正提示:描述实验时的现象一般不能将生成物的名称说出]3.D[提示: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放热,发出黄色火焰,没有白烟产生]4.B[提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探究普通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现象的观察,可知普通蜡烛放入水中不会下沉,这是因为石蜡的密度小于水]5.B[提示:氧气可支持燃烧,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减少,木条燃烧不旺,故B错误]6.C正提示:玻璃片应从一侧往另一侧推,玻璃片应在水中盖住,不能取出后再盖,集气瓶集满气体后不能放在水中]7.B[提示:氧气支持燃烧,会使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会使木条熄灭]8.(1)空气中含有氧气(2)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3)空气中含有水蒸气9.可用以下方法,仪器:注射器及封口或集气瓶及玻璃片;操作方法:先将100mL注射器推到顶,到仓库抽取空气,并密封气体样品,或先将集气瓶盛满水,盖好玻璃片拿到仓库,然后将水倒尽,再盖好玻璃片拿出仓库,即收集到仓库内的空气.其他方法只要简单、合理亦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先后做了多次报告。
下列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2.小丽同学以“我们所穿的衣服是什么面料”为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1)找出自己穿过的几件衣服进行观察、对比,同时还做了一张表格,从衣服商标上摘录了面料的种类。
(2)到服装厂了解制造衣服常用的面料,并收集了几种不同面料的下脚料。
(3)在空气中分别燃烧几种不同的面料,观察并记录它们燃烧的现象。
(4)归纳得出所穿衣服用的是什么面料。
在以上探究活动中,没有涉及的科学方法是()A.调查法B.观察法C.文献法D.实验法3.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
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选项问题对问题的回答A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主要成分是石蜡蒸气B火焰为什么向上?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C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A.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D.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教4.做蜡烛燃烧的实验时,下列有关讨论中正确的是()5.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B.实验2中白瓷片的两表面无明显变化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杆最先变黑D.实验4中烧杯的内壁有水雾生成6.某同学看到装有薯片的包装袋总是鼓鼓的,里面充有气体,他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袋内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实验方案: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已收集该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获得证据:……得出结论:……(1)他提出的问题是。
(2)其他同学一致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合理,正确的实验方案是:将收集的气体,观察现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word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成分相比,明显减少的是()A. 氮气B. 水蒸气C. 氧气D. 二氧化碳2.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
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
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A. 猜想B. 实验C. 推理D. 归纳3.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集满的正确方法是()A.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B. 加入石灰水充分震荡C.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内D. 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充分震荡4.在开展呼吸作用的实验研究之前,小雨根据生物学知识指出:“人体呼吸作用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
这在科学研究中属于()A. 猜想或假设B. 提出问题C. 制定计划D. 结论5.小黄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的()A. 提出假设B. 收集证据C. 设计实验D. 作出结论6.某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 建立假设B. 收集证据C. 作出结论D. 设计实验7.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物质是()A. 水B. 食盐水C. 澄清石灰水D. 糖水8.下表列举了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解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 中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选项问题对问题的解答A 火焰为什么向上?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B 探究火焰不同部位温度的高低?将火柴梗横插入火焰中2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变色情况C 火焰上方的黑烟是怎么产生的?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小颗粒D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石蜡蒸气遇冷形成石蜡固体A. AB. BC. CD. D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是( )A. 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最亮B. 熄灭后有白烟生成C.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 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10.在开展呼吸作用的实验研究之前,小雨根据生物学知识指出:“人体呼吸作用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这在科学研究中属于()A. 猜想或假设B. 提出问题C. 制定计划D. 结论11.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继续燃烧,而在呼出的气体瓶内熄灭。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1、2 同步习题(Word版 无答案)
第 1 节变化、性质和实验步骤基础练习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B.酒精挥发C.瓷碗破碎D.雪糕融化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酿酒酿醋B.干冰降雨C.汽油燃烧D.食物腐烂3.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无色无味B.铝呈银白色C.食盐易溶于水D.碳酸易分解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氢气用于填充气球B.红磷燃烧测空气中氧气含量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D.氧气供给呼吸5.物质反应过程中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属于()A.物理变化B.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C.化学变化D.既没有物理变化也没有化学变化6.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7.对蜡烛及燃烧的探究结论:(1)蜡烛通常为色的体,密度比水,溶于水。
(2)蜡烛燃烧时:①蜡烛燃烧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冷却后又。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一.理解变化和性质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B.酒精挥发C.木条燃烧D.水结成冰2.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鲜奶制酸奶B.黄豆酿酱油C.糯米酿甜酒D.水果榨果汁3.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4. 火箭发射B.煤的燃烧C.风力发电D.酸雨侵蚀5.李林同学在不同季节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春天花朵掰成花瓣B.夏天粮食酿成美酒C.秋天水果榨成果汁D.冬天冰砖凿成冰雕6.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雪糕融化B.煤气燃烧C.粉笔写字D.湿衣晾干7.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对着干燥玻璃片呼气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D.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CO28.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工业制氧气B.钢铁生锈,纸的燃烧C.汽油挥发,食物腐烂D.蜡烛燃烧,蜡烛熔化2.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下列物质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B.金属铜能导电C.纯净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D.铁丝能在纯氧中剧烈燃烧2.阅读下列信息: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很容易制成薄片;铝的密度较小(2.7g/cm3),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作用,生成致密的保护层——氧化铝;铝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人教版2021届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测试:第一单元课题2
人教版【最新】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测试: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通过对______________以及对______________的观察、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可以发现______________和验证______________,学习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二、单选题2.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B.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D.石蜡可燃,燃烧时放热,并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3.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此白烟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棉线D.石蜡小颗粒4.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
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的变化。
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假设B.实验C.观察D.做结论5.文言同学在化学课上发现,蜡烛上方的烧杯底部出现大量的黑色物质,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实验现象B.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C.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6.通过观察蜡烛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是()①燃烧时发光、发热;②蜡烛燃烧时有水雾生成;③火焰温度的最高处是外焰;④蜡烛先熔化再燃烧;⑤熄灭后蜡烛冒白雾。
A.①②③B.③④⑤C.④D.①②③④三、实验题7.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同步练习及答案(第1单元课题2_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5分钟训练1.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通过对______________以及对______________的观察、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学习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思路解析:要了解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实验能力。
答案:实验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化学原理科学探究2.通过学习教材上关于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你能总结一下化学学习的特点吗?思路解析: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活动,教材中总结了关于化学学习的三个特点,要求学生了解,以指导今后化学的学习。
答案:(1)关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观察、记录、描述、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10分钟训练1.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B.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D.石蜡可燃,燃烧时放热,并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本题考查蜡烛点燃过程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
石蜡硬度较小。
答案:A2.下列气体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 空气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基本化学性质,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
答案:B3.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下列气体中,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一组气体是()①空气②氧气③人呼出的气体④二氧化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思路解析:氧气、空气均可以助燃;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氧气含量低,也不支持燃烧。
答案:C4.正确量取8.5 mL液体,应选用的合适仪器有()①5mL量筒②10mL量筒③50mL量筒④胶头滴管A.②B.①④C.③④D.②④思路解析:选择仪器时应该选择与所取溶液的体积最接近的量筒来量取。
答案:D30分钟训练1.下列实验中(如图),观察不到明显变化的是()思路解析: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低,不能观察到明显的沉淀变化;澄清石灰水滴入到二氧化碳集气瓶中,会产生碳酸钙沉淀;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点燃的火柴会立即熄灭;蜡烛罩在干冷的烧杯上,燃烧产生的答案:A2.(经典回放)在进行过滤操作时,除了使用铁架台(带铁圈)、烧杯、玻璃棒以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是()A.酒精灯B.蒸发皿C.漏斗D.量筒思路解析:主要考查过滤所需的仪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有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有答案)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迷信1.(中考·威海)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发生,小丽以为鹅卵石中能够含有碳酸盐。
在此进程中,没有运用的迷信方法是()A.猜想B.实验C.推理D.归结2.以下有关石蜡性质的描画中,错误的选项是()A.石蜡是无色、无味的固体,硬度大B.石蜡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D.石蜡可燃,熄灭时发光、放热3.某同窗将蜡烛置于充溢氧气的集气瓶中熄灭,发现瓶壁有水雾发生,接触瓶壁的手感到发烫。
由此,他得出了以下结论,你以为不契合此实验的是() A.蜡烛熄灭放出热量B.蜡烛熄灭有二氧化碳生成C.蜡烛熄灭有水生成D.蜡烛在氧气中能熄灭4.以下方法中能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A.区分通入廓清石灰水中B.区分观察颜色,闻气息C.区分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三瓶气体中D.以上方法都不行5.在〝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务实验中,有一下几种说法:其中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廓清的石灰水变混浊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熄灭更旺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D.判别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6.以下有关蜡烛熄灭的实验现象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蜡烛在空气中熄灭发黄光,放热,有黑烟B.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枯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C.蜡烛熄灭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D.用火柴扑灭刚熄灭时蜡烛上方飘出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熄灭7.(中考·滨州)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延续展开了屡次报告。
以下罗列了报告中触及的效果及对效果的回答,其中〝对效果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8.在以下蜡烛熄灭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画错误的选项是()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B.实验2白瓷板外表无清楚变化C.实验3外焰局部的火柴梗最先炭化D.实验4将一个内壁涂有廓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混浊9.某化学兴味小组的同窗对蜡烛及其熄灭停止了如下探求,请回答有关效果:(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水中,可观察到蜡烛浮于水面上。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同步基础训练题 含答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猜想假设 B.查阅资料 C.进行实验 D.交流讨论2. 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A.模仿B.对比C.推理D.假设3. 实验室中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物质是( )A.水 B.食盐水 C.酒精 D.澄清石灰水4. 下列各项描述中,不属于描述蜡烛燃烧的现象的是( )A.点燃蜡烛时,石蜡先熔化成液态,然后边汽化边燃烧B.火焰分为三层C.生成物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D.吹灭蜡烛时,烛芯有白烟冒出5. 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得更旺6. 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
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A. 归纳B.实验C.推理D. 猜想7.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气体体积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氧气:空气>呼出气体②二氧化碳:空气<呼出气体③水蒸气:空气<呼出气体A.②③B.①③C.①②③D.①②8.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过程既包含物理变化也包含化学变化B.图1实验可用于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高低C.图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证燃烧后的某种产物D.图3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一种新生成的可燃性气体9.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的是( )10. 化学是一门以________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________得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01 知识管理
1.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化学科学的基础:化学是一门以______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上的重大发现和科研成果是通过______得出的。
化学实验:观察变化时要对物质在变化前、________和________的现象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经过比较和分析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的结论。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点燃前:蜡烛是白色固体,______溶于水,且密度______水。
燃烧时:蜡烛的火焰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层,其中______温度最高;用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在烧杯内壁上很快有一层水雾,说明蜡烛燃烧有______生成;用一个用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发现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燃烧还有__________生成。
熄灭后:白烟从烛芯冒出,若点燃白烟,能被点燃。
3.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
呼出气体中含有__________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
02 基础题
1.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时,小亮提出:“人体呼出的气体可能比吸入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多。
”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猜想与假设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
2.在擦玻璃时,人们常向玻璃“哈气”,再擦会使玻璃擦得更干净。
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
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
3.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A.模仿B.对比C.推理D.假设
4.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不能被点燃
5.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高
D.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
6.下面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
(1)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中通入空气的试管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中哈气的镜片上的现象是出现________,对比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 中档题
7.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可能观察不到实验现象的是 ( )
8.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
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B.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C.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D.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9.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碳化
D.实验4将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10.(滨州中考)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