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7页word文档

合集下载

教学中应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教学中应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教学中应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1. 引言1.1 教学个性差异的重要性教学个性差异的重要性在于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认知方式、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

了解并尊重这些个性差异,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劣势,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

关注个性差异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基础。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来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而不是一刀切地对待所有学生。

只有在关注个性差异的前提下,教学才能更加精准地达到预期效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受益。

教学个性差异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教师们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应对,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因材施教的教学服务。

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和成就感。

1.2 因材施教的定义因材施教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这一概念强调教师应该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因材施教的核心理念是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风格,针对每个学生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自信心。

因材施教还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管理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率。

因材施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理解这一概念,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就。

2. 正文2.1 教学中个性差异的表现教学中个性差异的表现可以体现在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风格、情绪特点等方面。

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些学生喜欢音乐、艺术,有些学生喜欢科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应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教学中应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教学中应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1. 引言1.1 教学中的个性差异教学中的个性差异是每个学生独特的特点和特质,包括认知风格、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

这些个性差异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能力和需求。

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才能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

个性差异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应当注重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学习成绩。

只有充分认识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工作才能更加有效和有成效。

1.2 施教原则的重要性施教原则是教学中的基本准则,它指导着教师如何有效地传授知识和引导学生学习。

个性差异是每个学生所具有的独特特点,包括兴趣、学习风格、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在面对不同的个性差异时,采取合适的施教原则至关重要。

施教原则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

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施教原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力。

通过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力,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施教原则也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与沟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倾听学生的声音,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施教原则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认识和遵循施教原则,才能更好地应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

2. 正文2.1 个性差异对教学的影响个性差异对教学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这些差异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就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导致一些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无助或不受关注,而另一些学生可能会感到被忽视或浪费了自己的潜力。

尊重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尊重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任老师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主动传播者,其对象是一群活生生的,具有可塑性,有创造性的人。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就应本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从而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确定方法之前,首先我们要研究学生在各方面存在的差异,根据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随堂听课,总结出学生存在的差异特点如下:一、学习风格差异学习风格差异是学生个体差异的一种,其特点表现在:(1)具有独特性。

受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长期的学习活动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2)是稳定性和可塑性的统一。

(3)学习风格具有多维性。

二、内部动机差异内部动机指的就是无需外力作用的推动,是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

内部动机直接与活动本身有关,活动本身就是行动者所追求的目的。

三、认知方式差异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对信息加工的方式,也称认知风格。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些中如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全面的持续性发展呢?一、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行差异性教学1、首先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符合教学要求的不同层次目标,包括集体目标和具有层次的个人目标。

集体目标是教学大纲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全体学生都应当达到。

个人目标则是在集体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体原有知识基础、兴趣、能力等确定。

教师通过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设立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和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不断地由现有水平发展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2、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在依据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针对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

对于学习兴趣浓厚,爱好广泛,求知欲强,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学生可补充一些探索性强、思维量大的内容,促使其在知识的横向上加宽、纵向上加深;对于智力因素好,学习态度有偏差,但有潜力的学生重在调动非智力因素,引导他们在独立思考、刻苦钻研上下功夫,对于学习吃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重点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的引导,以强化基础、巩固技能为主。

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在教育领域,每个学生都拥有独特的个性特质和学习风格。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文将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并提供一些建议和观点。

一、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应该投入时间和精力来认识每个学生,包括他们的兴趣、学习风格、优势和困难等方面。

通过观察和沟通,教师可以获得对学生个性的初步了解。

也可以借助一些常用的评估工具,如个性测验等,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

二、差异化教学策略差异化教学是因材施教的核心策略之一。

它指的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方法、评估方式等,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差异化教学策略:1.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针对每个层次提供相应难度和深度的教学内容。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并避免他们的学习速度过快或过慢。

2. 不同的学习任务:给予学生不同类型和难度的学习任务,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风格和能力。

对于视觉型学生,可以提供图表和图像以帮助他们理解知识;对于口语型学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来促进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 个性化辅导和反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给予及时和具体的反馈,鼓励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三、灵活的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个性差异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考试和测验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应试能力,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灵活的教学评估对于因材施教非常关键。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多样化的评估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例如口头报告、小组项目、作品展示等,以允许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不仅可以更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及时的反馈和建议: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和进步方向等。

浅谈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

浅谈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

浅谈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浅谈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内容摘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每个教师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要对每个学生负责,我们应该认识到:转化一个差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我们一定要切实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

正如陶行知所言“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教育应当让学生得到适合他自己的最好的发展。

因此,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让教育真正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是很有必要的。

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

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转变态度,转变方式教师过去总是被许多美丽光环包围着,如“红烛”、“园丁”“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等,戴着这些光环。

教师的地位崇高了,教师的威严神圣不可侵犯了。

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被淡化了,他们不敢冒犯教师,不管越雷池半步,只能正襟危坐、俯首静听,唯唯诺诺,对教师敬而畏之,任凭教师摆布。

在这种气氛里,学生思维的火花被压制了,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了,创新意识没有了,特长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做到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并随时注意摒弃自己的陈规陋习,解除学生的束缚,与学生积极互动,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所有的学生,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自觉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

因为教师本身的优良品质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随时加强自身的修养,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联系中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一:个体差异的类型个体差异也叫个性差异、个别差异,是指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有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

不同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要因人定标,因材施教。

近年来,关于个性差异的研究是心理学、教育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学习风格、内部动机、认知方式等个体差异变量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活动或行为特点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

正是由于这种“全面”的差异性,才使得人与人之间各有千秋,千差万别。

但另一方面,个体差异又是有限的,人与人之间,特别是教育教学情景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只是在部分心理特征上有明显的或根本的差异。

认识这些差异主要从六个方面研究。

(一)能力的个体差异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具有多种因素的复杂结构。

要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必须具备多种能力。

而这些不同的能力往往又是融为一体的,多种能力的综合称为智能。

由于能力是一种外显的、对活动或工作任务具有直接影响的特征,因此被认为是最主要、最明显的个体差异变量。

(二)思维的个体差异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关系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是个体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

思维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思维的品质上,即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

也就是说,思维的品质就是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

(三)兴趣的个体差异兴趣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定向、维持和激励作用,特别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兴趣往往导致不同的行为,产生不同的结果。

兴趣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兴趣发展水平上的个体差异、兴趣品质上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稳定性上的个体差异。

(四)性格的个体差异性格是个人稳定的态度体系和相应习惯了的行为方式的结合,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稳定的个体特征。

由于它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核心部分,因而也是最重要的个性差异变量之一。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根据差异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根据差异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根据差异因材施教摘要:由于先天遗传因素、后天社会环境影响等原因,每个学生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应该在承认差异存在的同时,针对不同个性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分层教学,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因势利导,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

教师站在讲台上时,面对的是一群个性迥异的学生,他们有各自不同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面对这样一群完全不同的个体,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做的是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学习活动,并尽自己所能的满足他们每个人发展的需要。

而这中间包涵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学生的个性差异。

所谓个性,是指社会实践中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

而个性特征是指人们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

①它包括气质差异、性格差异、能力差异和性别差异等。

每个不同个体间,甚至同一个个体内,都会不可避免的存在个性差异,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会随着人的意识的转移而转移,因此我们只能而且必须重视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并且根据其因材施教。

在探讨如何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之前,了解一下影响个性差异的因素和个性差异的特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个性的形成无疑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最重要的是后天的培养,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而教师则是这些因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教育方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形成。

从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中可以分析出,个性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具有先天性和后天性,而除此之外,个性还具有整体性,即各种心理成分,如气质、性格、能力等,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结构成一个统一整体的,一个正常的个性应该是多样性的统一,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个性的第三个特点是稳定性。

所谓个性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个性特征经常地、一贯地表现在心理和行为之中②,个性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正如“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最新文档】教师如何做到因材施教-范文word版 (6页)

【最新文档】教师如何做到因材施教-范文word版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教师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导语:因材施教是中国教育的传统,也是教育事业客观规律的反映。

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也大体相同,这是学生的共性。

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展开教育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注重因材施教。

教师如何做到因材施教一、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转变态度,转变方式。

传统上,教师就是管理学生的一个职业,这种定位使学生不敢在老师放纵,是学生对老师基本上是唯命是从。

在这种气氛里,学生思维的火花被压制了,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了,创新意识没有了,特长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做到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并随时注意摒弃自己的陈规陋习,解除学生的束缚,与学生积极互动,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所有的学生,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自觉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

做到利用各个教学环节,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并注意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及时沟通,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为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语言是信息传播主要工具,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注意做到讲话明白、简练、清晰,尽量使用幽默语言,注意观察学生流露表情,观察学生心理活动,控制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尽可能得到最大的提高。

二、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个性,我们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学生加以了解,然后再根据其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加以指责,而是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

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

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

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学习指导一、重点和难点1、重点:如何针对学生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的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2、难点:个性的特征。

二、学习要求(一)识记:个性、个性的结构、个性特征,气质、气质的类型,性格、性格的特征,能力、能力的分类。

(二)理解:1、个性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心理学依据。

2、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3、能力的个体差异的表现,智力的性别差异。

(三)应用:1、气质和性格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教师如何针对学生的气质和性格实施因材施教。

2、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认识和对待学生在能力上的差异。

3、4、第一节个性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心理学依据第一节古人云: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的教,只有适应了学生学的差异性,实施因材施教,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个性和个性差异(一)什么是个性1、个性的定义:个性(personality)又称作人格,最初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此次的原意是指希腊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面具具有随人物角色的不同而变换,体现了角色的特点和人物性格。

心理学沿用面具的含义,转意为人格,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2、个性的结构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基础和社会基础,是一个动态的内在心理结构,其功能是适应环境。

结构上个性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部分,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即心理过程的倾向性,指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倾向性,是个体对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性特征。

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它是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个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特点。

它表明一个人典型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

(二)个性的特征1、先天性和后天性。

人的心理有两大基础,即生理基础和社会基础,个性有遗传基础,但主要是后天的教育、训练、环境和社会活动造成的。

2、共同性和差异性。

针对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永川市南大街小学唐家业缝衣服要“量体裁衣”,种庄稼要“因地制宜”,打仗重“审时度势”,育人就要“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或采取不同的措施,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所需要的人才。

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是千差万别的,情感差异影响一时一事,认知差异影响一个阶段、一个方向,个性差异可能影响一生。

育人有方的善教者应当把这些个别差异作为教育教学展开的前提,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因材施教,不拘一格地促进学生潜能的充分发展。

新的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的实施,给教育工作者带来许多思索,要求教师也要转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面对的学生,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是因循守旧,按照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还是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他学有所成呢?800年前,南宋教育家朱熹在总结孔子教学经验时说过“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从此“因材施教”作为重要的教学传统久传不衰,意即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的教育,不拘一格地促进学生潜能的充分发展。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总结了前人的教育经验,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采用或提出了某些合理的教育做法,是值得珍视的。

比如,他曾经分析与评论他的学生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彦??”{意思是说:“高柴愚笨,曾参迟纯。

颛孙师偏激,仲由太卤笨”}。

有一次,仲由问::“听到了就去干吗?”孔子讲:“不能。

”冉求再问:“听到了就去干吗?”孔子说:“干吧!”公西华有些疑问,便问孔子:“两个人的问题相同,而你的答复相反。

我有点糊涂,想来请教一下。

”孔子回答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意思是说:“冉求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给他壮胆;仲由好胜,胆大勇为,所以我要压阻他”}。

可见孔子很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并且善于区别对待。

孔子认为“天生德”,“上知与下愚不移”,这是一种唯心的形而上学的观点;但是他承认个性的差异,主张“因材施教”,则又是一种不回避矛盾与讲求实际的见解。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教育,就要扬其所长,补其所短。

只有尊重个性,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乘着优越于他人的翅膀飞向属于自己的天空。

如何实行尊重个性、因材施教:一、改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主体发展思路构建学生主体地位,是新的课堂教学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在此观念指导下的教育行动,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展。

在教育活动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合格的公民。

每个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潜能,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和要求。

因此,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

善于发现并尊重学生的兴趣,尤其是相对稳定的、具有发展潜能的兴趣,逐步培养其优秀的品质和健康的个性。

教师转换角色是成功构建学生主体的基本保障。

角色转换的核心是要变“主宰”为“主导”。

二、营造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平台对教师来说,比学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愉快宽松的成长环境。

民主平等意识又是创设这种环境的思想基础。

因此,教师应改变过去当传授者和训导者的角色观念,转变成教育教学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融为一体,与学生一样平等,放下架子(权威者的架子),放下面子(勇于承认教学中的失误、错误和不足之处)。

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允许学生对课本、教师等权威提出质疑。

给学生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和时间,给学生提问题的机会和时间,彼此相互尊重、互学互动。

这样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去大胆猜想、想象,大胆推断和得出结论,才能有效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与发展。

三、欣赏学生的不同“声音”赏识是个人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它体现的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

渴望认同、渴望赏识,是每一个学生深层的精神需要。

学生同样有被欣赏、被尊重、渴望自我实现的需要,正是这一系列的需要成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教育就要顺应或激发学生的各种需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发展与张扬。

珍视差异,因材施教.doc

珍视差异,因材施教.doc

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珠泉完小张海英《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在学生独特的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在特殊而又具体的教育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在学习和掌握人类社会历史文化成果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以及主体能动作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在学习语文时表现出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差异性。

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能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这些差异就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教育资源。

怎样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呢?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比较有效:一、针对基础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根据学生能力和学习基础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不同层次: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

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差异,保护自尊心、树立自信心,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一)、目标弹性化: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基础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学习目标。

学生可完成与自己基础相适合的学习目标,再逐步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如教《和时间赛跑》一文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供学生选择,来实现有效性开发,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

1、基本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哪些事;体会时间的意义。

2、中等目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形成1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3、摘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抑扬顿挫的语调,表情丰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课外练笔,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怎么想就怎样写,说出自己最强烈的感受)。

(二)辅导层次化: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会遇到不同的困难,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或点拔,进行分层次分类的辅导。

如优秀生对教师布置的富有创新性的问题有时会感到困难;中等生对概括性的问题把握不准;学困生常常在自学中遇到许多困难。

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话题:励志成长心理学教育方法学生[摘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个性,张扬个性,呼唤对个性化教育的研究。

深入研究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确定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并探索针对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的方略,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因材施教个性差异实施方略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它把教育和人的基本幸福、人的自由、人的尊严、人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以现代人的精神培养现代人,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这种教育中的以人为本要求满足每个学生的个别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并张扬之,以实现每个人的最优发展。

这种理念呼唤对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的研究。

一、个性差异个性一词是由拉丁语persona而来,它是哲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对象,因此,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其定义亦非常之多。

心理学沿袭了persona的意义,用以说明个人在人生舞台上的行为模式中表现出来的内心活动。

这种表述指明,个性是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差异即心理的个别差异,是指每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并带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差异。

主要指在能力、兴趣、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

学生个性差异形成的原因,一方面与先天的生理因素(如神经系统的特征)有关,而更重要的是由于他们在后天生活中所接受的千差万别的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和影响以及他们在活动中对现实所采取的不同态度造成的。

正如恩格斯所言:“人的性格是先天组织和人在自己一生中,特别是在发育时期所处的环境这两个方面的产物。

”在教育实践中分析和了解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时,更多地去考察他们的性格、兴趣和能力等心理特点是必要的。

(一)学生性格的差异学生的性格表现在他们对现实的态度和活动中的意志特征上。

首先,从学生对现实事物的态度和意志特征的结合看,学生的性格有不同的表现;其次,学生性格的差异还表现在他们对现实的态度或意志的某一个别特征上;另外,由于气质的不同,学生的同样的性格特点在形成过程中和表现上也都显示出个别差异。

教资作文完成模板因材施教

教资作文完成模板因材施教

教资作文完成模板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教育实践中,因材施教的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教育阶段和各个学科领域,它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因材施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和了解,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习成绩、学习反馈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其次,因材施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技能,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喜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通过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更加乐于接受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再次,因材施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对于优势明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挑战性学习任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对于劣势明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帮助,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水平。

通过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实现个性化发展。

最后,因材施教也是一种教育公平的体现。

在教育实践中,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通过因材施教,可以更好地保障每个学生的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

总之,因材施教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教育实践中,因材施教的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教育阶段和各个学科领域,它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个性差异免费范文精选

个性差异免费范文精选

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今后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独特的世界”,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其独特的创造潜力,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

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他们为人处事方法的不同,导致了他们的个体差异。

面对这些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同一性”,忽视了个性的培养。

用同一标准培养学生,用统一目标规范学生,用统一进度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教育学生,用统一的试卷操练学生,这是一种不公平,也不公正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使学生的潜力得不到充分的释放,个性得不到充分施展。

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尊重差异,正确对待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

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

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

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就是为具有不同智力潜能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从现在角度来看,其意就是承认差异、进行有差别有层次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使每个人都有所得,每个人都有所提高和发展。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部分学生表现活跃,发言争先恐后;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丝毫没有进入思考状态,或者没有优等生那样反应快,还没等他们举手,别人早就说出了答案。

其实,学生不积极发言,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我相信所有的老师都遇到过,这是学生的差异造成的结果。

学生的个体差异大,归结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的智力差异大;教师上课为完成任务赶进度,顾不上关照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备课时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教师一直关心并探索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
在中学作文教学实际中,普遍存在着“一刀切”现象:教师过分强调学生写作能力同步训练的重要,命题单一,指导统一,批改划一,讲评归一,往往用一个标准、一套模式、一种方法、一条思路去要求全体学生,指导全班几十名学生的作文训练。

学生在这种同步训练中便自觉不自觉地逐步形成一种写作心理定势:写作时都是按照教师所倡导和推崇的或各级各类考试中常见的,也是各种写作指导书籍中所津津乐道的某种写作模式去布局谋篇、遣辞造句,要么生搬硬套,无所用心,要么东拼西凑,移花接木,要么凭空杜撰,为文造情。

至于他们自己的生活积累、思想感情积累以及兴趣爱好等,在这种既缺乏表达的外在激励机制、缺乏心理冲动的内有诱因的训练模式中,只能“躲在深闺人不识”了。

这样一来,全班几十位同学乃至全国成千上万的中学生所写的作文往往是同样一个腔调,同样一副面孔。

根据心理学理论来看,这种作文训练的“一刀切”的做法是严重违背中学生心理发展客观规律的。

中学生虽然处在发展的同一个阶段,心理活动具有某些共同性或普遍性,但是,不同年级、不同班级或者同一级的不同学生之间在心理发展的水平、心理活动的方式、特征诸方面并不是整齐划一的。

由于学生的写作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诸种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以达到动态平衡的心理活动过程,而与写作关系十分密切的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知识经验等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每个学生的
写作心理活动的形式、水平、内容等必然蒙上鲜明的个体色彩,是独特的“这一个”。

正如我国著名的现代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人间的思想、情感诚然不甚相悬,但也决不会全然一致”,“各有各的自得经验”,“各人的经验有深浅广狭的不同”,“情感的强弱周偏各人不同”。

这就使得学生的写作心理活动出现千差万别。

就中学生来说,这种差异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思维品质的差异。

学生写作心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差异,而思维的差异集中表现在思维品质上的差异。

在思维的广阔性方面,有的学生写作思路开阔,想象丰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而有的学生写起作文来则思路狭隘,就事论事,钻牛角尖,甚至“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在思维的流畅性方面,有的学生思维敏捷,构思顺畅,提起笔来往往能不假思索,一气呵成,“七步成诗”;有的学生写作时则思维迟钝,常常是冥思苦想,左顾右盼,动作迟缓,如同“挤牙膏”。

在思维的逻辑性方面,有的学生构思严密,思路清楚,写的文章显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可谓天衣无缝;有的学生则思维紊乱,“剪不断,理还乱”,写的文章常常是脉络不清,前后矛盾,可谓破绽百出。

在思维的独立性方面,有的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和不同层次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思维具有发散性或求异性,所写的文章常常是匠心独运,心裁别出,时发惊人之语;有的学生则思想保守,囿于成见,写作文一味模仿,人云亦云。

其二,写作能力的差异。

正如人的一般能力有大小强弱之分一样,作为特殊能力的写作能力也是各不相同。

在审题能力方面,有的学生对题目的要求判断准确,对题目规定的取材范围辨识明确,对题旨理解正确,所写的作文必然符合题意,切中肯綮;有的学生则对题目所要求的文体识别不清,对所规定的取材范围确定不明,对构思行文的重点把握不准,写出的文章势必不得要领,甚至离题万里。

在构思能力方面,有的学生立意高远,构思精巧,材料的选择贴切得体,材料的剪接、组织严密合理,写出的文章思想深刻,结构严密,详略得当,过渡自然;而有的学生提起笔来常常不知道该取什么材,达什么意,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哪些该详写、细刻,哪些该略写、精描,胸无成竹,无从下手。

在表达能力方面,有的学生词汇积累丰富,提起笔来文如泉涌,妙语联珠,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叙事、状物、抒情、说理均处理得恰到好处,写的文章文采斐然,读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有的学生则语言干巴,词汇贫乏,写起文章来,搜肠刮肚,一字一顿,不讲究章法技巧和炼字炼词,写出来的作文平平淡淡,给人以味同嚼蜡之感。

在修改能力方面,有的学生既能从大处着眼,又能从小处着手,既能改思想,又能改语言;而有的学生或懒于改文,习惯于“毕其功于一役”,或把思维局限在某个点之上,在文字上兜圈子,在语句上费脑筋,而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结构等根本性的问题却置之不理,一篇文章改来改去,面貌不变,风采依然。

其三,气质的差异。

作文活动与人的气质有密切的关系,气质不同的人,其写作方式、写作习惯以及文章的风格等均存在很大的差异。

多血质的学生往往对新奇的事物、新颖的标题等具有浓厚的兴趣,写这方面的东西会倾注极大的热情。

他们写文章时,思维灵活,动作敏捷,能够下笔成文。

文章风格激情奔放,动人心魄。

然而,他们往往比较浮躁,认识事物常常停留在外表,浅尝辄止,分析问题不够周密严谨,轻率下结论,因而文章通常缺乏思想的深刻性、结构的严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可谓瑕瑜共存,经不起推敲。

胆汁质的学生感情强烈而迅猛,教师的命题如果恰好触及他们的“动情点”,他们的情感就会如火山爆发,喷涌而出,汩汩不绝地流淌到稿纸之上,写出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文章来。

这类学生的写作风格粗犷豪放,气势磅礴,表达方式以叙述、抒情见长。

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具体细致,分析问题也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因而写出的文章尤其是议论文总是难免出现几处漏洞,感人有余而服人不足。

粘液质的学生写作文审题认真细致,构思深刻严密,行文谨慎小心,修改全面具体。

可是他们常常对新鲜事物不够敏感,感情虽细腻却不强烈,动作虽沉稳却不快捷,因而,构思时往往左思右想,选材时犹豫不决,行文时瞻前顾后,写出的文章既缺乏新颖的见解又缺乏强烈的感情。

抑郁质的学生性格内向脆弱,多愁善感,观察细腻,甚至能够洞幽烛微,并且有深刻的体验。

因此,他们写的作文一般比较细致具体,叙述事件详尽完整,描写事物精雕细刻,抒发感情缠绵悱
恻,阐述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文章的风格比较平安,鲜见夸张性的语句。

但是,这类学生常常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隐藏在内心深入,教师很难把它激发出来。

既然学生的写作心理是千差万别的,中学作文教学就应该充分适应这种个性差异。

对此,中外有许多教育家作过精辟的论述。

叶圣陶先生强调,教师进行作文指导要有的放矢,使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诚实的话”;赞可夫主张,不要让学生去写别人的思想,应要每个学生写出有鲜明个性的文章来;苏霍姆林斯基更加明确具体地指出,教师不要任意限制学生写作的题材和形式,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选择题目,取材立意、布局谋篇方面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

可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使教学适应学生的心理差异。

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走出“学生厌写,教师厌教,耗时耗力,效率不高”的怪圈。

为此,在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都要以学生的写作心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每个学生写作心理活动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因人制宜,因材导写。

首先,命题要有选择性。

传统命题作文,几十人一题,不分层次,要求单一,学生没有选择余地,有话无法说,无话偏要说,从而导致学生对作文产生讨厌、恐惧心理。

因此,教师在命题时,要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从每个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出发,每次命题尽量提供难易不等、类型不一的若干道作文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任选其中一题完成作文,倾吐心中的
“积蓄”。

即使全班学生写同一道作文题,也要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区别对待,拉开档次。

其次,指导要有针对性。

作文写前指导要针对学生实际,因人而异。

一般说来,对写作能力强的学生,要充分发挥他们写作的主动性,尽量让他们独立作文,指导的重点放在思想的点拨上,而对其布局谋篇、遣司造句一般不作指导。

对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应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必要时还要帮助他们解决选材组材、用词造句方面的困难,由扶到放,逐步提高要求。

对具有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学生,在指导时要侧重于帮助他们对材料进行精加工,使他们认识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材料背后蕴藏的意义。

对具有集中性思维品质的学生,则要启发他们展开想象和联想,帮助他们广泛占有材料,并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处理材料。

再次,批改要有灵活性。

教师批改作文不可千篇一律,对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作文,批改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对优等生,要鼓励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边写边改,在培养他们自改能力的同时,批改的重点放在思想和情感之上。

对中等生,教师尽快审阅草稿,提出修改意见,让他们自己修改。

对少数差生,批改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尽量面批面改。

对那些“快笔头”或风格以豪放见长的学生的作文,批改要细致些,尤其是字词句的运用要细加审查。

对“慢笔头”或风格以婉约见长学生的作文,批改则可“随便”些,只要看看其结构和立意是否合理正确就可以了。

最后,讲评要有层次性。

教师在讲评时不应只盯在少数几个优等
生的作文上,在选这些学生的作文作为讲评范文的同时,还要注意到不同层次的作文,特别对进步较快的中、下等生的作文,要倍加青睐,多加选用。

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或许会在某次作文中技高一筹。

要把这类学生的作文作为讲评的重点,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写作过程:自己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打算选用哪些材料,中间有哪些变动,写后有什么体会,等等。

这样做,对全体学生,尤其是中差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写作的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写作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责任编辑:飞雪阅读:人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