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学科课程资源库万能集气瓶 教学设计 四备 刘琳
初三化学学科课程资源库万能集气瓶 探究指导单 四备 刘琳
实验专题复习:万能瓶的使用空瓶半瓶满瓶【任务1】利用万能瓶中收集50毫升的氧气。
【任务2】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改进(如何防止操作不当引起水倒吸?)【任务3】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任务4】设计完整装置图及所需试剂,以完成如下实验目的:检验二氧化碳,除去二氧化碳,收集一氧化碳(注:装置不可重复使用)A中的方程式:B中的方程式:A B C【反馈练习】(2014中考)20.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干燥CO2 B.收集O2 C.验证CO2性质D.监控气体流速【生活现象解释】1、怎么证明给病人输上氧气了?2、工作原理和哪瓶一致?3、为什么给病人输液时用此装置?【实验原理分析】根据右图回答问题,当打开止水夹,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作业:33.(8分)化学课上,同学们做了人体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后,对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及含量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呼出的气体中有哪些主要成分,它们的含量是多少?【查阅资料】①呼出的气体中仍含有2O 。
②2CO 在饱和3NaHCO 溶液中的溶解度非常小。
【猜想与实验】猜想: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2N 、2O 、2CO 、水蒸气等。
实验Ⅰ: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⑵ 实验操作如右图所示。
⑵观察到的现象为 ,根据该现象可以判断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实验Ⅱ: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2N 、2O 、2CO ,并测量其含量。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B 是带刻度的量气装置)。
⑴ 实验纪录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①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关闭止水夹a~f 。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 打开b 、c 、d ,向B 中吹入一定量气体后关闭d ,并冷却到室温。
B 中液体进入到A中,B 中液体减少500 mL 。
收集500 mL 气体。
③ 关闭b ,打开a 、e 、f ,用打气筒向A 中缓缓充气,直到B 中气体刚好全部排出。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优秀教学案例
5.教学策略:本节课的教学策略灵活多样,包括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使得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肯定他们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二氧化碳制取实验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现象和收获。
2.教师鼓励学生在报告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对二氧化碳制取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倾听,勇于表达,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以生动有趣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同时,教师还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美、感受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在小组讨论和总结中,教师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
(二)问题导向
1.教师以二氧化碳制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的制取的探究教学设计
3.请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科普短文,介绍二氧化碳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6.总结反馈,查漏补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延伸学习: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了解二氧化碳的其他制取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自主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和技巧。
3.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不同条件下二氧化碳制取效果的差异,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实验。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知识拓展,提高素养: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1.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初中化学万能瓶教案
初中化学万能瓶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万能瓶的定义和用途。
2. 掌握万能瓶的结构和原理。
3. 能够正确使用和保养万能瓶。
【教学重点】
1. 万能瓶的结构和原理。
2. 万能瓶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1. 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养万能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话题:让学生观察实验室中的万能瓶,听他们对万能瓶的认识。
2. 简要介绍万能瓶的定义和用途。
二、讲解万能瓶的结构和原理(15分钟)
1. 展示万能瓶的外观和结构,讲解其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 介绍万能瓶的悬浮液、花洒喷嘴等原理和功能。
三、讲解万能瓶的使用方法(15分钟)
1. 演示如何正确打开和关闭万能瓶。
2. 告诉学生如何调节喷嘴的方向和喷射力度。
3. 强调使用后要及时清洗和保养万能瓶。
四、实践操作(15分钟)
1.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万能瓶浇水或喷洒溶液。
2. 督促学生注意使用方法和保养要领。
五、总结归纳(5分钟)
1. 回顾万能瓶的定义、结构和用途。
2. 总结使用方法和保养要点。
【作业布置】
请学生整理一份万能瓶的使用指南,包括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和保养要点。
【板书设计】
万能瓶的结构和原理、使用方法和保养要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全面了解万能瓶的结构和原理,掌握正确使用方法和保养技巧。
同时,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集气瓶(多功能瓶) (共32张PPT)
课堂小结
石灰水
A B
A瓶做安全瓶——防止停止加热时B中 石灰水直接倒吸入热的试管,而导致试 管炸裂
提升:1)“万能瓶”的伙伴们
气体液体 能进能出
气体只能进 液体能进能出
气体能进能出 液体只能进
2)用该装置验证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反应。
3)2010北京32.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 仪器已略去)做兴趣实验。每次实验时,打开止 水夹,均可见C瓶内的水流入D中,B中有气泡 逸出。(1)在A处放置燃烧的蜡烛,B中无色溶 澄清石灰水 液变浑浊,B中的试剂是 __________。蜡烛燃烧 C瓶内的水流入 D中, 生成的气体被吸入B中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使C瓶内压强小于 装置的液体流出,使相连 大气压,A处气体 的装置内压强都变小 被吸入B中。
试一试
原型
排 水
操作原型:集气瓶盛满水倒扣 在水槽中,有连续气泡冒出排 水收集,集满后用玻璃片盖住 瓶口正放在桌面上。
2)若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如何操作:
将瓶内装满水,反应一段时间后将ac连接,集满氧气后, 。 将此瓶用玻璃片盖好备用
议一议
明 确 确 定 与瓶内物质 收集方法 气体流向 密度作比较 大
1)用这个装置除去氧气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气体。
[小花方案]小花对上一个方案进行改进。A、B 中都盛放澄清石灰水,关闭K1、打开K2,从a 处通入混合气体,若B中无明显变化,则可以说 明 。
氧气中混有的二氧化碳气体已经除尽
小结2
体会“开关”的功能:1.
分液漏斗的活塞开关:
添加液体药品 ,控制产生气体的量及速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2.3制取氧气(第二课时)
武威第三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首页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第一 学期 总第 课时 授课者:
课题 2.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主备人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鲁雷
集体备课 教师
鲁雷 刘柏林
知识 技能
1、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5、移开导管
6、为什么要先移导管后停止加热
6、停止加热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 作能力和严谨的科 学态度
培养学生注意知识 的内在联系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和观察能力
[提问]
思考并操作
1、如何检验氧气
操作,观察现象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验 1、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 明 确 知 识 重 点 及 要
满?
—→
注意:集气瓶底放一层细沙或放一层水,防止生成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课本 P40 1、2、4
教学 反思
1/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2.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个
文字表达式
写出:过氧化氢
MnO2 ——→
水+氧气
加热
高锰酸钾 —→
复习旧知 锰酸钾 + 二氧
实验仪器等
一、用高锰酸钾制取
板
4、收集氧气 5、把导管从水槽中拿出 6、停止加热
书 二、收集氧气的方法:上排空气法、排水法、集气瓶验满的方法
设
计 三、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神奇的万能瓶(初三化学集气瓶的知识归纳)
神奇的“万能瓶”【FLDJ】一个集气瓶,一个双孔塞,一长一短的两个导管,组合成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多用仪器。
让我们来看看,它到底有哪些用途。
一、气体收集1.向上排空气法适合于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如CO2、O2等,气体从a端进入,空气从b端被排出;2.向下排空气法适合于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NH3、H2等,气体从b端进入,空气从a端被排出;仪器变式:如果瓶子倒放,则在收集气体时,所有的进出气口也应该交换,如CO2、O 2等气体应从b端进入,空气从a端被排出;而NH3、H2等气体应从a端进入。
3.排水集气法适合于不溶(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如H2、O2、CO等,气体都从b端进入,水从a端被排出;CO2因其产生速率大于其溶解速率,同样可用排水法收集。
若想测定被收集气体的体积,可将排出的水直接引入量筒,通过水的体积即可直观读出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二、气体干燥瓶中装入干燥剂,如浓硫酸。
需要干燥的气体都从长导管进入,从短的导管被排出的即为干燥后的气体;三、气体除杂瓶中装入适当的溶液,混合气体从长端进入,使溶液与其中的杂质反应,纯净的气体从短端被排出。
例如:瓶中装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
四、气体检验瓶中装入特定的溶液或药品,气体从长端进入,二者反应,产生显著现象,来证明某种气体的真实存在。
例如:瓶中装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证明CO2是否存在五、气体流量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装置。
氧气从长端进入,短导管输出氧气供病人使用。
医生可以通过水中冒出气泡的多少快慢,来确定是否有氧气输出及输出速度的快慢。
CHEMJIA共1页2013-10-11。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1.3走进化学实验室1-人教版
走进化学实验室《多功能瓶使用》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认识万能瓶(又叫多功能瓶)作为集气瓶的使用方法2、认识万能瓶(又叫多功能瓶)作为洗气瓶的使用方法3、认识万能瓶(又叫多功能瓶)作为量气瓶和医院给病人输氧气的使用方法【教学策略】1.先用传统的方法讲解多功能瓶作为集气瓶和洗气瓶的使用方法;2. 分析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气体的统一,找到规律;3. 把多功能瓶的使用分为储存气体和导出气体两大类,并找出各自的技巧;4. 拓展多功能瓶的使用方法,作为量气瓶和医院给病人输氧气用瓶:【教学过程】课题引入:中考经常会考察多功能瓶的使用,如何快速有效地掌握多功能瓶的使用。
一.多功能瓶的用途的分析:1. 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当集气瓶正放时:对于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比如H2),从短管进,空气由长管排出。
对于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比如O2),从长管进,空气由短管排出。
当集气瓶倒放时:对于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比如H2),从长管进,空气由短管排出。
对于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比如O2),从短管进,空气由长管排出。
2. 排水法收集气体适用于不溶或难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的气体气体从短管进,水由长管排出。
3.检验气体瓶中装入检验气体的溶液,气体只有从长口进入液面以下。
两者才会充分反应。
所以,应该气体从长口进。
4. 除杂和干燥气体瓶中装入适当的溶液,含杂质的气体从长口进。
使溶液与其中的杂质充分作用后,纯净的气体从短口出。
即长进短出。
5.给病人输氧气(导出气体)a接氧气瓶b接病人的鼻孔运用本装置可以①观察有无氧气输出②观察输出氧气的速率③增大氧气的湿度6.用液体排出气体,取用瓶内的气体适用于长进水短出气二.巧用多功能瓶(找规律)多功能瓶的用途大致分为两类:收集气体(储气);干燥气体和除杂(导出气体)1.收集气体(储气)分为排空气法和排水法:(1). 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当集气瓶正放时:根据刚才的分析,对于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比如H2)会聚集在集气瓶的上方,用位于上方导管进气,我们可以理解为氢气在上方,离上方导管近,即“就近原则”;对于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比如O2),会聚集在集气瓶的下方,用位于下方导管进气,我们可以理解为氧气在下方,离下方导管近,即“就近原则”;当集气瓶倒放时:对于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比如H2),用位于上方导管进气,我们可以理解为氢气在上方,离上方导管近,即“就近原则”;对于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比如O2),会聚集在集气瓶的下方,用位于下方导管进气,我们可以理解为氧气在下方,离下方导管近,即“就近原则”;因此,进气导管与导管的长短没有关系,只与导管的上下位置有关系,气体离哪个导管近,就从哪根导管进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优秀教学案例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展示图片、邀请学生分享等方式,引发学生对空气问题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运用实验、多媒体等技术,生动形象地讲解空气的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气体性质和用途。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空气知识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改进方向。同时,教师通过观察、点评、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学习能力。
5.作业小结:布置关于空气保护的文章写作作业,要求学生在文章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这种作业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又巩固了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空气知识。同时,教师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4.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空气污染的实例,加深学生对空气问题的认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与空气知识相关的研究主题。
2.引导学生围绕研究主题进行讨论,如空气质量指数、室内空气净化等。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反馈,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气体的性质和用途等。
作为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制定本章教学目标时,我注重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紧密结合,力求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的奥秘,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有关空气问题的能力,如空气质量、空气污染等。
初三化学学科课程资源库空气和氧气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四备 刘琳
1、回忆、巩固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初步认识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并初步应用;了解基本概念“物理性质”。
3、初步学习探究氧气性质实验的操作,学会对氧气性质实验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和描述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
4、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及其本质特征,能够区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四、课前任务设计
课前学习资料
课前学习指导单
五、课上任务设计
一、交流展示
展示学生的知识梳理结构
二、质疑促学
1.其他同学对展示交流的同学质疑,对自己的课前学习单加以订正、修改
2.例题讲解
朝阳目标P27典型习题16-17
三、合作探学
朝阳目标P29 12、13、,P28 18
四、自测评学
朝阳目标P28 1—11 P26 1—15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学科
初中化学
教学内容(课名)
空气、氧气
该内容总课时
1课时
翻转课时
第1课时
一、学习内容分析
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学会分析实验结果的误差原因,感悟:实验过程影响实验结果、细节决定成败。通过氧气的性质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描述事物的能力、(如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同一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活动中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对空气质量的调查、对教材p26图2-8的解读知道当今世界的三大环境问题、空气的污染源、严重危害及防治,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情感;通过硫的燃烧实验进一步感悟绿色化学的含义,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探究实验和学习空气组成发展史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作风。
初中化学智取气体装置教案
初中化学智取气体装置教案
授课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了解气体的特性和性质,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 气体的性质和特性
2. 气体收集与测量
3. 利用气体性质制备气体实验操作
教学材料:
1. 氢氧化钠(NaOH)
2. 醋酸(CH3COOH)
3. 气体收集瓶
4. 气体发生装置(漏斗、玻璃管等)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认识气体的性质和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氢氧化钠和醋酸反应制备气体实验,利用气体收集瓶收集气体。
3. 实验观察:观察收集到的气体的性质和特性,记录实验现象。
4. 思考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收集到的气体是什么,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气体的性质和特性。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气体的性质和测量方法。
6. 拓展延伸: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操作,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实验,了解气体的性质和特性,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合作,积极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三化学学科课程资源库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四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
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并不陌生,但本节课的特点就是需要记忆的内容居多,也想通过这一节课的复习,学生能具备探究事物内在本质的能力,培养出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培养学生用化学的视觉去看待世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三:拓展提高,合作探学
朝阳目标P30 13
活动四:课堂检测
朝阳目标P29-307—12
六、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学科
化学
时间
授课人
刘琳
授课班级
初三1、2
课型
复习课
教学内容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一、学习内容分析
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三气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它的学习能对氧气的掌握起着巩固和提高作用,也为学生今后学习C、CO2、CO、H2CO3、CaCO3等物质及其衍变打下基础,做好铺垫,从研究方法看,这节采用学生共同参与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对学生以后研究其他物质具有指导意义。从教育目的看,它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对整个地球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由于CO2含量的增加造成的温室效应已引起了全人类的共同关注,全面系统的研究CO2的性质具有现实意义。
四、翻转独学任务设计
课前学习资料课前Biblioteka 习指导单五、小组互学任务设计
《非凡集气瓶》教学设计
《非凡集气瓶》教学设计一、教学意图集气瓶在化学实验室与实验探究题中时有出现,由于其功能多样、用途广泛,很多同学对其作用只是一知半解,甚至容易出现错用的现象。
针对这一情况,为帮助学生系统了解并掌握多功能的常见用途,并巩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笔者将两者进行适当的融合,以气体的制备、收集、检验、除杂等实验为载体,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多功能的用途。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多功能瓶作为集气贮气瓶、洗气瓶和量气瓶的作用;过程与方法:在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气体制备与性质实验中,发现并总结多功能瓶的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简单集气瓶变身非凡多功能瓶的实验,树立“思维有多远,你的路就有多远”的思想。
三、教学方法小组实验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四、实验仪器药品实验仪器:集气瓶、带孔橡皮塞、烧杯、玻璃弯管、镊子、木条、火柴、镊子、量筒、胶头滴管、纸巾实验药品:石灰石、稀盐酸、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锌粒、稀硫酸、双氧水、二氧化锰、蒸馏水五、教学过程情境引入:展示一组实验室中关于气体制备与性质的实验装置图,就其中的集气瓶所起到的作用进行讨论,分析多功能瓶的常见功能:如贮气瓶、洗气瓶、量气瓶。
抽签分组:根据所给的实验仪器与药品,抽签选择你想要探究的主题,共同走进多功能瓶的世界,一起来了解它丰富的内涵。
实验注意事项:1.仔细阅读实验材料;2.绘制实验装置图;3.组装实验装置;4.检查装置气密性;5.实验并总结。
请每组的代表对本组的探究内容做以简要介绍。
分组实验:多功能瓶探究之贮气瓶多功能瓶探究之洗气瓶多功能瓶探究之量气瓶组织讨论:组织每组同学就本组实验的概况做简要的总结,并就实验报告书上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解答。
巩固练习:1.如下图所示,该装置有洗气、检验及储气等多种用途。
(1)若用此装置来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时,在锥形瓶内应该盛放的试剂是。
(2)若要验证氢气中是否混有氯化氢气体,锥形瓶内应该盛放的试剂是。
空气教学设计wh 全国初三化学优质说课教案
《空气》教学设计武汉市武钢六中郑秀芳指导教师: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玲莉一、设计意图9年级学生对空气并不陌生,在小学的自然课上就已经了解了空气的有关知识,但不够准确。
方法,初步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教学设计也是为突破这一难点展开。
二、教案探究活动:设计实验,用燃烧法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设置问题情景: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能不能用类似胶头滴管吸水方式测定氧气的含量呢?2、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组织学生分组实验。
4、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分组讨论,选择实验用药品,设计实验方案并相互交流。
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汇报、交流实验成果。
发现问题——用燃烧蜡烛、纸张、火柴的方法无法准确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体会当很难用机械的方法把空气中的氧气排出时,可以用点燃蜡烛(或纸张、火柴)的方法把氧气消耗掉,定性的认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
在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探究乐趣的同时,发现新的探究问题。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提出问题,选择什么物质才能比较准确的测出空气中氧气含量?引发进一步探究。
2、介绍可燃物──红磷(展示红磷样品)。
3、介绍实验装置。
4、演示实验,并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5、利用等待集气瓶冷却的时间,组织学生预测、讨论得出结论。
(多媒体动画演示集气瓶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的现象)熟悉药品、装置。
预测、观察实验现象。
记录实验现象,完成探究报告。
在观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得出结论。
产生认知冲突,进一步激发探究欲望。
提供资料,启发学生对实验结果作出合理的猜想。
在前面两个小实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知道气体体积的测定方法。
介绍:介绍化学史知识多媒体课件配合:介绍拉瓦锡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倾听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做激励性的评价,增强其对事物认识的好奇心、求知欲。
组织学生交流对空气中各种气体主要用途的认识,看图归纳。
交流、看图查漏补缺组织学生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专题复习:万能瓶的使用
空瓶
半瓶
满瓶
【任务1】利用万能瓶中收集50毫升的氧气。
【任务2】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改进(如何防止操作不当引起水倒吸?)
【任务3】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
【任务4】设计完整装置图及所需试剂,以完成如下实验目的:检验二氧化碳,除去二氧化碳,收集一氧化碳(注:
装置不可重复使用)
A中的方程式:
B中的方程式:
A B C
【反馈练习】(2014中考)20.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干燥CO2 B.收集O2 C.验证CO2性质D.监控气体流速
【生活现象解释】
1、怎么证明给病人输上氧气了?
2、工作原理和哪瓶一致?
3、为什么给病人输液时用此装置?
【实验原理分析】
根据右图回答问题,当打开止水夹,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作业:
33.(8分)化学课上,同学们做了人体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后,对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及含量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呼出的气体中有哪些主要成分,它们的含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①呼出的气体中仍含有2O 。
②2CO 在饱和3NaHCO 溶液中的溶解度非常小。
【猜想与实验】
猜想: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2N 、2O 、2CO 、水蒸气等。
实验Ⅰ: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⑵ 实验操作如右图所示。
⑵
观察到的现象为 ,根据该现象可以判断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实验Ⅱ: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2N 、2O 、2CO ,并测量其含量。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B 是带刻度的量气装置)。
⑴ 实验纪录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①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关闭止水夹a~f 。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 打开b 、c 、d ,向B 中吹入一定量气体后关闭d ,并冷却到室温。
B 中液体进入到A
中,B 中液体减少
500 mL 。
收集500 mL 气体。
③ 关闭b ,打开a 、e 、f ,用打气
筒向A 中缓缓充气,直到B 中气
体刚好全部排出。
,D 中
液体为475 mL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 关闭e 、f ,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
白磷燃烧,产生大
量白烟,放出大量
热。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2O 。
⑤ 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f 。
,D 中剩余液体为400
mL 。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
2N 。
⑵ 数据处理
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的含量
同学们经过3次重复实验,确认了呼出气体中的主要成分及含量。
【实验反思】
⑴ 该实验设计依据的2N 性质有 (填字母序号)。
A .难溶于水 B .不能和NaOH 溶液反应 C .无色无味的气体
D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⑵ 实验Ⅱ操作⑤中,若C 中气体未完全冷却就打开f 并读数,则所测2O 的体积分数 (填“偏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