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答案
2019年高考文化常识试题汇编(附答案)
高考最新文化常识试题汇编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
B.“当路”既可以指执掌政权,也可以指掌权之人,本文是后者的意思。
C.诏,是天子给臣属下达命令的一种文体,有手诏、遗诏等。
D.古人迷信,认为一些自然变化和人世吉凶祸福有关,把星象的异常变化叫“星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刺史,原是奉皇命检核地方官的职务,后成为掌一州军政大权的要职。
B.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是编纂历史书籍的重要根据。
C.嫡嗣,此处指皇位承继人,即太子。
嫡,宗法制度下妻或妾生的长子。
D.赠,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其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和荣誉称号。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易,指《周易》,是中国一部古老的占卜之书,约成书于尧舜时期。
春秋时期,有人依附于它的卦爻形式,借以发挥哲学思想。
B.兵部尚书,别称为大司马,是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明代为正二品。
兵部主要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事务。
C.监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指皇帝外出时,由太子等重要人物留守宫廷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D.驿,指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如“驿站”“驿馆”等;也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
文中指由朝廷专门指派的车马。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司,古代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仪同三司”非官职,仅指与三公同等待遇。
B.出,古时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也指“出仕”,即出来做官。
文中是前一种意思。
C.别都就是“陪都”,指首都以外另设的副都,中国最早的陪都出现在炎黄时期。
D.薨,古代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高等级的妃嫔或者封王贵族的死。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垂髫,相当于七岁的年龄阶段,女孩称为髫年,男孩称为韶年。
2019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含答案及解析2019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单选题85道)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2019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单项选择题85题含答案解析
2019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单选题 85道)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
2019届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练习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壹)1.下列相关文学文化常识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先要沐浴、更衣、独居,忌食鱼肉荤腥,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做“斋戒”。
②(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有司。
③(九宾)古代外交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④(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镬,古代的一种鼎。
⑤(上卿)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
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的位置。
大夫比卿低一等。
⑥(御史)战国时的史官。
秦代始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管理国家重要典籍,接受百官奏事等。
⑦(黄门驸马)宫中掌管宫门守卫的官员。
⑧(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⑨(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清对秀才的雅称。
⑩(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⑪(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也是天子的象征。
⑫(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与之同义的还有“致仕”。
⑬(视事)指上级官员到地方视察工作。
⑭(下车)官吏初到任。
A.①③⑤⑥⑨⑩B.②④⑦⑧⑪⑬C.①②④⑧⑨⑭D.③⑤⑥⑩⑫⑭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恨歌》中“梨园弟子白发新”的“梨园弟子”,是指唐玄宗在梨园里教练出来的一批艺人,后来称戏曲界为“梨园行”。
B.《过小孤山大孤山》中“列置烽燧”的“烽燧”即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信号,夜间燃的火称为烽,白天烧的烟称为燧。
C.《伶官传序》中“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的“少牢”指祭祀时用的牛、羊、猪各一头,羊、猪各一头则称为“太牢”。
D.《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韩老成,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二,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
2019届高考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
2019届高考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2019届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禅,也叫禅让制,,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1.C(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文中“授骁骑校”、“历迁协领”、“擢乌里雅苏台将军”的“授”“迁”“擢”,分别为“授予官职”、“调动官职”和“提升官职”的意思。
B.原文“同治九年”“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是庙号。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式,备受重视。
笄礼是年满16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
5.B(A项应为“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C项“冠礼”为20岁,“笄礼”为15岁。
D项应是班固编撰。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颜师古二度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6.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理寺,中央司法机构。
2019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含答案抢分点二文化常识题——重积累,会推断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8页突破点一联想推断法解古代文化常识题[典例]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思维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审题干,明角度。
(1)“不正确的一项”,明确选择方向与选择数量;(2)“豪右”“顿首”“茂才”“京师”的表述哪一个不正确。
第2步:广联想,巧推断。
第3步,再审查,定答案。
回到文本语境,结合前后文再次审读查看,确定答案。
文化常识的复习范围及途径1.分类总共主要有四大类:天文地理、纪年纪时、姓名字号、礼仪制度。
2.途径(1)课内①人教版必修5“梳理探究”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②教材内容及注释。
(详见本书P118~P123)这是最主要的途径。
(2)课外平时做课外文言文中涉及的文化知识。
(详见本书P124~P128)掌握文化常识“两清”1.清楚常见的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所以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
对于这些常见的常识都要有所了解,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试题来分辨。
2.清楚易混易错点。
文化常识中有一些易混知识点,如“谥号”“庙号”和“年号”的区别等,对于这些知识点一定要分清。
突破点二分类识记法突破古代文化常识题(一)按照出处联系课文语境识记参考答案突破点一[典例]思维流程:第2步:首都臣下回答君主问话时的一种礼节下对上及平辈间答案:D突破点二(一)[例1]D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1-1C不是“佛教”,应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
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100道(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100道1.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秀才,在文中指察举制的科目之一,东汉时改称“茂才”。
与明清时期的“秀才”意思不同。
B.江左,古指江西。
古人习惯以西为左,以东为右。
六朝时江左为政治、经济中心。
C.策试,一般以政事、经义策问应考者,以其对政事的见识观其文辞之高低,以便量才录用。
D.赠,皇帝为去世官员加封爵位名号。
有时也把爵位名号赐予官员已故的祖先或妻室。
2.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领,指兼任,多指兼任相对高的官职,如《三国志》“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顷之,又领益州牧”。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D.万岁,千秋万世永远存在,表示祝颂、欢呼;也可以表示封建时代臣民对帝王的称呼。
3.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庐墓,古人在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
这就是“庐墓”,也指服丧期间居住的墓旁小屋。
B.台阁,汉代指尚书台,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中的“台阁”就是泛指大的官府。
C.东都,是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
隋唐时指洛阳。
当时京都在长安,洛阳在长安以东,因而称“东都”。
D.赠,是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谥”只能在死后获得,“赠”可在生前获得。
4.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序,即书序,是作者本人自撰或他人撰写的用以评论、介绍作品内容或作者意趣的文体,如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B.荫补,指在古代时候,子孙因先辈有功,可以享受恩典而取得入仕的权利,当官员有缺额时,可以被选任授职。
C.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的合称,与韩愈《师说》中所言“六艺经传”的六艺所指相同。
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一)学校与科举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国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
“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二)山川与地理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1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1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1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16.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
(精校)2019各地高考模拟文化常识精选题(二)
(精校版)2019各地高考模拟文化常识精选50题(二)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童,即长成大孩子。
中国古代贵族在子女成童时会为其举行成童礼,也就是现在的成人礼。
B.擢,本指由选拔而提升职务,与“陟”意思一致。
文中“擢进士甲科”则是指考中了进士甲科。
C.廷试,是指科举制度中由皇帝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又称“御试”。
D.金紫,也说“金印紫绶”,文中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当时的官服及佩饰,象征高官显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荫补,我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指下辈因上辈功业或地位而获得特殊待遇。
B.丁内艰,也称为丁母忧,丧制名。
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
C.圣学,一般指圣人治学之法、修学之道、成学之径、饱学之意,有时特指孔子之学。
D.免丧,又称“夺情”,意思是为国家放弃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衔枚是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
B. 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 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
D. 赙赠是指封建时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4.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谪”常指“古代官吏被降职或流放”,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有“迁”“贬”“黜”等。
B.“奥援”为“暗中支持、帮助的力量;有力的靠山”之意,其中“奥”释为“深”。
C.“尚书”为古代官职名,始于战国,以后历代相承。
文中指“六部”中“户部”的最高官职。
D.“廪”可解为“储存粮食的仓库”“储藏的粮食”“公家发放的粮食”等意,后来泛指俸禄。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最后一级考试即会试通过者的称号,它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语文文化常识训练(含答案解析)
一、高考试练之判断正误1.(2019全国Ⅲ卷)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2.(2018全国Ⅲ卷)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3.(2017全国Ⅰ卷)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4.(2017全国Ⅱ卷)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5.(2017全国Ⅲ卷)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6.(2016全国Ⅰ卷)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7.(2016全国Ⅰ卷)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8.(2016全国Ⅱ卷)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9.(2016全国Ⅲ卷)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10.(2016全国Ⅲ卷)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11.(2016全国Ⅲ卷)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12.(2015全国Ⅰ卷)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13.(2014大纲卷)“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二、模拟演练1.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乞归,请求辞职回乡,请求交给。
表示此类意义的词还有“乞归养”“乞骸骨”“致仕”“致政”“休政”等。
B.领,有兼任之意。
古代表示兼职、代理官职的词语有“权”“兼”“摄”“判”“署”等。
C.视事,即考察政事,明代通常会派遣廷臣管理地方事务和对原有机构进行视察、改革以整饬吏治、革除积弊。
2019年高考文化常识专题精炼答案
14、D【解析】周之“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 15.答案 B【解析】元朝开始设立“行省”,文中“河南”指黄河以南 16.答案 D【解析】社稷是土地神和谷神的总称 17.答案 D【解析】“相传为孔子所作”有误。 18.答案 C【解析】“会试”错,应是“殿试”。 19、答案 D【解析】“军令”一般由兵部掌管,“考课”一般由吏部掌管 20 答案 C【解析】“俄出知杭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 21.答案 C【解析】“报”,特指皇帝对臣下奏章的批复 22.答案 D【解析】“歃血”,古代举行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 旁,以示信守 8 誓言。选项中表述的行为是“衅钟、衅鼓” 23.答案 C【解析】误为会试内容。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 举考试。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 均可参加。通常在八月举行,又叫“秋试”。 24、答案 A【解析】“至正”并非“庙号”,而是年号,惠宗才是庙号。 25.答案 C【解析】“学士”不单指翰林学士,后世还有内阁学士。 26 答案 A【解析】进士分为三甲:一甲 3 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 出身、同进士出身。其中一甲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27.答案 A【解析】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派遣。
高考文化常识专题精炼答案
1.答案 C【解析】“相当于后代的县令”错误。地位要高于县令。汉武帝分全国 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 员。 2.答案 B【解析】错在“迁古代称平调官职”,“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 也指降职,文中指升职。 3.答案 C【解析】“旧典”指旧时的制度、法则。 4、答案 A【解析】特指农历的说法,且“晦”,是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5.答案 C【解析】C 项:宋代四大书院是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 阳书院。东林书院是当时著名书院。D 项中的中试在古代指科举考试被录取或符 合规格的意思。 6.答案 C【解 析】“赦免冯唐之罪”错,赦免“魏尚”;"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两 句:用汉文帝与冯唐故事。据《汉书·冯唐传》记载:云中太守魏尚治军有方,“使 匈奴远 避,不近云中之塞”,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时“虏差六级”多 报了六颗首级,被文帝“下之吏,削其爵”。冯唐竭力为魏尚辩白,认为文帝“赏 太轻, 罚太重”,颇失人心。文帝幡然醒悟,当日便令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官复 原职,并拜冯唐为车骑都尉。节:兵符,古代使节用以取信的凭证。持节:是奉 有朝廷重大 使命。云中: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境内,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 区。 7.答案 B【解析】《易经》不仅是卜筮之书,也是哲学思想之书,文中“开国承 家,小人勿用”非为卜筮。 8.C【解析】 领:以高位兼低职;行:兼摄(官职)。 9.答案 C【解析】“谥号”错,应为“庙号”。 10.答案 D【解析】“丁内艰”指母亲去世。 11.答案、A【解析】根据上下文意思,这里的“粮道”指官名,明清两代都设督 粮道,督运各省漕粮,简称“粮道”。 12.C【解析】“科举”不是由户部掌管,而是由礼部掌管。 13.答案 B【解析】“全国土地、赋税”由户部掌管。
2019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99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99题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
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
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
1.B(缮在此处意为修补,修缮铠甲兵器,准备作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
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
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2.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3.A(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
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2019古代文化常识问答,80%的题你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古代文化常识问答,80%的题你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前段时间发布的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了今后高考将把古代文化常识列入考核当中,所以呢?小心贴心的从网上搜罗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文化常识知识点,希望能帮到大家,so童鞋们赶紧来看看呗~1、春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除夕)2、熬夜守岁是那个节日的习俗?(除夕)3、除夕节燃放爆竹的习俗相传是为了干什么?(驱赶年兽)4、北方过年要吃那种食物?(饺子)5、南方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吃鱼,有什么吉祥的预兆?(年年有余)6、“爆竹声中一岁除”是描绘的什么节日?7、春节是农历的那一天?(正月初一)8、有着猜灯谜、耍龙灯等民俗的节日是?(元宵节)9、上元节又被称之为什么节?(元宵节)10、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寒食节)11、清明节是那一天?(四月五日)12、踏青赏花是那个节日的习俗?13、扫墓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革命先烈是那个节日的习俗?(清明节)14、在清明节前后有一种特有的汉族食物,那种食物是什么?(清明果/清团)15、端午节传承是为了纪念那位爱国主义诗人?(屈原)16、端午节是农历的那一天?(五月初五)17、端午节有着吃什么事物的习俗?(粽子)18、端午节这一天和雄黄酒是为了?(克制蛇、蝎等百虫)19、什么节日有挂菖蒲、蒿草、艾叶的习俗?(端午节)20、赛龙舟是什么节日的习俗?(端午节)21、苏轼词“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描绘的是那个节日?(端午节)22、七夕节是农历的那一天?(七月初七)22、乞巧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七夕节)22、牛郎织女的传说家喻户晓,那么他们相会正好是我们的什么节日(七夕节)23、穿针乞巧是什么节日的习俗?(七夕节)24、“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描绘的什么节日?(七夕节)25、中元节是那一天?(七月十五)26、鬼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中元节)27、俗称七月半的是什么节日?(中元节)28、中秋节是农历的那一天?(八月十五)29、嫦娥奔月是中国哪个节日的传说?(中秋节)30、有着拜月赏月吃月饼习俗的是那个节日(中秋节)3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描绘的是那个节日?(中秋节)32、吃月饼是那个节日的习俗?(中秋节)33、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等习俗的是那个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34、重阳节是那一天?(九月初九)3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绘的是什么节日?(重阳节)36、喝腊八粥是什么节日的习俗?(腊八节)37、冬至全国各地有着吃饺子、羊肉的习俗,相传这些习俗可以?(驱寒取暖)38、民间相传龙抬头是指的那一天?(二月二)39、根据中国古代的历法,我们有多少个节气?(二十四)40、腊月二十三民间有着祭什么的习俗?(灶神)41、我国四大名绣是?(苏绣、湘绣、蜀绣、粤绣)42、“花开时节动京城”指的是什么花?(牡丹)41、而立之年指多少岁?(三十岁)42、不惑之年指的多少岁?(四十岁)43、知天命指多少岁?(五十岁)44、花甲之年指多少岁?(六十岁)45、古稀之年指多少岁?(七十岁)46、耄耋之年指多少岁?(八九十岁)47、四书是指?((《论语》、《大学》、《孟子》、《中庸》)48、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49、古代贵族学习的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50、汉字六书是指?(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51、三山是?(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52、中岳是指那座山?(河南嵩山)53、西岳是指那座山?(陕西华山)54、东岳是指那座山?(山东泰山)55、北岳是指那座山?(山西恒山)56、南越是指那座山?(湖南衡山)57、五湖是指?(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58、长江三峡是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59、中国四大名园的拙政园、留园位于哪里?(苏州)60、颐和园位于哪里?(北京)61、避暑山庄位于哪里?(河北承德)62、北京故宫是那两朝皇帝的居住地?(明、清)6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了长江三大名楼中那一楼上看到的景色?(滕王阁)64、“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描绘了长江三大名楼中那一楼上看到的景色?(黄鹤楼)65、岳阳楼因为一篇文学作品而闻名天下,请问是哪一篇文学作品?(岳阳楼记)66、有着中国瓷都之称的是那里?(景德镇)67、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位于哪里?(湖南长沙)68、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白鹿洞书院位于哪里?(江西庐山)69、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书院位于哪里?(河南商丘)70、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位于哪里?(河南嵩山)71、武当山是那个宗教的名山?(道教)72、武当山位于哪里?(湖北十堰)73、相传浙江普陀山是佛教那位菩萨的道场?(观音菩萨)74、中国八大菜系分别是?(鲁、川、苏、粤、闽、浙、徽、湘)75、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76、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77、我国第一部诗集?(《诗经》)78、我国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79、我国第一部论语体著作?(《论语》)8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史记》)81、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82、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史书?(《汉书》)83、我国第一部历史评论专著?(《史通》)84、我国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85、京剧分为哪五种行当?(生旦净末丑)86、京剧中表现忠勇、正义、威武、庄严,大多用于富有血性的人物一般用什么脸?(红脸)86、京剧中表现公正、无私或表现暴躁、鲁莽、耿直的人物一般用什么脸?(黑脸)87、京剧中表现、大多现阴险、狡诈、居心叵测的人物一般用什么脸?(白脸)88、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89、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90、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西汉)91、巾帼不让须眉中的巾帼是指?(女性)92、巾帼不让须眉中的徐梅是指?(男性)93、中华民族的摇篮是?(黄河流域)94、苏轼的《题西林壁》如今刻在?(江西庐山)9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三个季度还是三年?(三个季度)96、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苏武牧羊)97、中国八大古都是?(西安、洛阳、北京、开封、南京、杭州、安阳、郑州)98、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10个)99、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地支”共有几个字?(12个)100、蹴鞠盛行于那个朝代?(唐朝)101、我们用“沉鱼”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西施)102、我们用“落雁”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王昭君)103、我们用“闭月”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貂蝉)104、我们用“羞花”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杨贵妃)105、“文武二圣”指的是?(孔子、关羽)106、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的宫殿是?(布达拉宫)107、「环肥燕瘦」中的「燕」是指谁?(赵飞燕)108、诗文书画中的四君子是哪四种植物?(:梅、兰、竹、菊)109、诗文书画中的岁寒三友子是哪三种植物?(松、竹、梅)110、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111、二八佳人是几岁的女孩?(16岁)112、四大石窟中的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113、四大石窟中的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114、中国第一座佛寺是?(白马寺)115、中国书法、书画使用的是什么纸?(宣纸)116、中国已经发现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117、通行于西周时期,铸在青铜上的文字,后世称为?(金文)118、一甲子是多少年?(60年)119、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120、中国的十二生肖是指?(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121、古代科举中殿试前三名分别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122、连中三元是指那三元?(解元、会元、状元)123、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124、五行分别是指?(金、木、水、火、土)125、两仪是指?(阴、阳)126、四象是指?(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127、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128、五伦是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129、三教是指?(儒、释、道)130、“亚圣”是指?(孟子)131、人性本恶是谁提出来的?(荀子)132、“桑梓”指代的是?(家乡)。
文化常识:2019年高考语文(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单选题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100道(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100道1.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秀才,在文中指察举制的科目之一,东汉时改称“茂才”。
与明清时期的“秀才”意思不同。
B.江左,古指江西。
古人习惯以西为左,以东为右。
六朝时江左为政治、经济中心。
C.策试,一般以政事、经义策问应考者,以其对政事的见识观其文辞之高低,以便量才录用。
D.赠,皇帝为去世官员加封爵位名号。
有时也把爵位名号赐予官员已故的祖先或妻室。
2.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领,指兼任,多指兼任相对高的官职,如《三国志》“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顷之,又领益州牧”。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D.万岁,千秋万世永远存在,表示祝颂、欢呼;也可以表示封建时代臣民对帝王的称呼。
3.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庐墓,古人在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
这就是“庐墓”,也指服丧期间居住的墓旁小屋。
B.台阁,汉代指尚书台,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中的“台阁”就是泛指大的官府。
C.东都,是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
隋唐时指洛阳。
当时京都在长安,洛阳在长安以东,因而称“东都”。
D.赠,是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谥”只能在死后获得,“赠”可在生前获得。
4.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序,即书序,是作者本人自撰或他人撰写的用以评论、介绍作品内容或作者意趣的文体,如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B.荫补,指在古代时候,子孙因先辈有功,可以享受恩典而取得入仕的权利,当官员有缺额时,可以被选任授职。
C.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的合称,与韩愈《师说》中所言“六艺经传”的六艺所指相同。
2019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答案1C[“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2B[“常用来指孩子,‘豆蔻年华’指的是孩子未成年,十三四岁”错,应该是“常用来指少女,‘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
]3B[“齐宣王”应改为“齐桓公”。
]4C[“亲戚”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此处指的是包括父母兄弟等在内的内外亲属,而不是“外亲”。
]5C[“在各乡举行”错,应该是“在各省省城举行”。
]6B[“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7C[“以籍贯命名”错,昌黎韩氏于唐是一时望族,韩愈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昌黎先生”。
]8D[“指国家的最高学府”说法不严密,“国子监”指的是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9D[“少牢”指古代祭祀用的羊和豕,没有牛。
]10A[“运气就好”错,应该是“运气不好”。
]11D[“黔首”并不是“尊称”。
]12B[“薨”指的是诸侯死,而“不禄”指的是士死。
]13D[这种姿势表示轻慢傲视对方。
]14D[古代以水北、山南为“阳”,以水南、山北为“阴”。
]15C[“‘人定’在‘黄昏’之前”错,应该是“‘人定’在‘黄昏’之后”。
] 16B[“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错,应该是“战国时为宫廷侍卫”。
]17C[“案”并不指书案,而是指端饭的托盘。
]18D[“师生”错,在“五常”中没有师生关系,应改为“朋友”。
]19C[“起于明代”错,应该是“起于隋朝”。
]20C[“指的是阴历每月的三十日”错,应改为“指的是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120答案1、答案:D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70,古稀双庆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141。
2、答案:D解析:“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是唐代温庭筠的《苏武庙》说的苏武的事,而颂王昭君的对联是“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3、答案:B解析:题干“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唐代王维的《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劝君”与“与尔”有第二人称相对,“更尽”与“同消”有动词相对,“一杯酒”与“万古愁”数量词相对,所以选B项。
A项“天涯涕泪一身遥”是唐代杜甫《野望》中的诗句;B、“与尔同消万古愁”是唐代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C、“八骏日行三万里”是唐代李商隐《瑶池》的诗句;D、“替人垂泪到天明”是唐代杜牧《赠别》的诗句。
4、答案:C解析:“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燧人氏钻木取火”、“精卫衔石填海”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
5、答案:B解析:院试是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的一种考试,也叫章试。
各地考生在县府里参加考试,由省里的提督学政主持,考取者称生员,俗称秀才(茂才)或相公。
明清科举制度,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为省一级考试,由翰林或部院官员主考,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由礼部主考,合格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考试合格者为进士,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名者称为“连中三元”。
6、答案:D解析:《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房名。
《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谥号“文正”。
《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
《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号稼轩。
《王右丞集》,作者王维,官至右丞。
《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此集为唐穆宗长庆年间编辑。
7、答案:C解析:“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
”我国黄河中下游一带,在北回归线以北,终年不会有太阳直射,阳光会从南面照射,山的南面可以被太阳照射到而北面则受不到阳光照射,所以山南为阳,俗称“阳坡”;山北为阴,俗称“阴坡”。
水(河流)的方面,由于地形是西北高向东南渐低,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东流的河流在流动时会倾向于往东南方向流动,南岸较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下淘,南岸相对高差大,地势低湿,岸下难受光照;北岸反之。
江阴:处于长江南岸。
汉阳:汉水的北边。
过去的汉阳与汉口连成一片,在《明史》中说到,汉水一直是从龟山之南流入长江河口大致就在今天的鹦鹉洲头汉阳汽车渡口。
大约十五世纪初,汉水在郭茨口改道。
河水的特点就是裁弯取直,这次汉水径直向东流经龟山之北入长江,形成了今天的模样。
所以,今天的汉阳应该改称为“汉阴”才是。
衡阳:处于南岳衡山的南边。
华阴:西岳华山的北边。
8、答案:A解析:五更计时法: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半夜为三更。
由此推算:一更天约在19:00时至21:00时;二更天约在21:00时至23:00时;三更天约在23:00时至次日1:00时;四更天约在1:00时至3:00时;五更天约在3:00时至5:00时。
“点”是比“更”小的夜计时单位。
古时为计时准确的需要,又把每个“更”划分为五个“点”。
经推算可知,一“点”等于现今的二十四分钟,五个“点”的时间正好是一“更”。
“五更三点”是“早晨5点72分,即6点12分”;“三更四点”是“凌晨1点96分,即2点36分”。
9、答案:B解析:史圣: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医圣:张仲景,名机,南阳郡(今河南邓州人一带人),东汉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著有《兰亭集序》。
画圣:吴道子,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有“吴带当风”之美誉。
茶圣:陆羽,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
诗圣: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
10、答案:C解析:诗魔——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所以人称“诗魔”。
诗鬼——李贺,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诗佛——王维,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了“诗佛”之称誉的诗人。
诗仙——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诗圣——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诗豪——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
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诗囚——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七绝圣手--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称之为“七绝圣手”。
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杜紫薇——杜牧,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温八叉——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1、答案:D解析:上联言苏门父子三人均为填词名家,下联四大家是韩、柳、欧、苏四家,其中苏家包括苏洵、苏轼、苏辙,仍然是对苏门的盛赞。
12、答案:A解析:《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
司马迁著《史记》,其史学观念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又称前汉书,东汉班固撰,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晔撰。
《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
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史书。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
13、答案:B解析: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统称,其中包括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中气和节气相间地排列。
从春分起十二个中气分别是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和雨水,分属于十二个以地支排列的月份。
春分后的节气是清明,其后的节气依次是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立春和惊蛰。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
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
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
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4、答案:C解析:“干支纪法”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这种“干支纪法”形成的一种历法,叫干支历。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六十甲子表:01 甲子11 甲戌21 甲申31 甲午41 甲辰51 甲寅02 乙丑12 乙亥22 乙酉32 乙未42 乙巳52 乙卯03 丙寅13 丙子23 丙戌33 丙申43 丙午53 丙辰04 丁卯14 丁丑24 丁亥34 丁酉44 丁未54 丁巳05 戊辰15 戊寅25 戊子35 戊戌45 戊申55 戊午06 己巳16 己卯26 己丑36 己亥46 己酉56 己未07 庚午17 庚辰27 庚寅37 庚子47 庚戌57 庚申08 辛未18 辛巳28 辛卯38 辛丑48 辛亥58 辛酉09 壬申19 壬午29 壬辰39 壬寅49 壬子59 壬戌10 癸酉20 癸未30 癸巳40 癸卯50 癸丑60 癸亥15、答案:A解析:三省六部制的职能:三省,分别为: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
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六部,分别为: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
户部:负责土地、户口、财政、国库等。
礼部:负责科举、祭祀、典礼、学校等。
兵部:负责军事、军政事务。
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
具体审判事务另有大理寺负责。
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三司审。
工部:负责工程、屯田、水利、交通等事。
16、答案:B解析:“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