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上海)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 专题突破课件:专题五 人口与环境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人口与环境第12讲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课件鲁教版
【问题探究】 探究 1 简述陕西省人口的分布特征。[区域认知] 探究 2 分析关中平原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原因。[综合思维]
[提示] 1.人口分布不均;南北少,中部多;集中分布在渭河平原(关中平原) 地区。 2.自然因素:降水量较多,气候条件优越;有渭河流经,水源充足;地形 平坦。 社会经济因素:交通网络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基础设施完善;经济水平 较高。
人口合理容量
【命题情景】 中国新闻网报道,预计 2033 年前后,中国人口的总量高峰将保持在 15
亿左右;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人口总和生育率在 1.8%左右。如果生育率 保持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 17 亿。那么中国人均 土地、水资源、森林、能源等都要比现在的人均拥有量降低 20%以上。
作用
自然因素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是决定一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_基__础__
社会经 经济发展水平、_生__活__水__平___和_产__业__结__构___等社会经济因素对一
济因素 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起重要作用
对外开放 程度因素
在一个对外开放的地区,资源的互补性强,可大大_提__高__人口 合理容量;反之,在一个封闭的地区,由于某些重要资源_匮__乏__, 人口合理容量大大降低
(1)自然因素
影响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气候
主要通过_气__温__、降水等影响人口分布
地形
不同地形条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进而影响着人口分布
水资源
稳定的_淡__水__水__源___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基本的物质条 件,对人口分布影响很大
影响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土壤
不同土壤由于_自___然__肥__力__、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 不同,进而影响到人口分布
2020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
2020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试卷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
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分析题,所有试题均为简答题。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抗击疫情向武汉赠送物资,以下哪几个与地区对应正确①黑龙江—大米②海南—苹果③陕西—香蕉④广西一蔬菜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③2.2020年3月28日傍晚,某一中学天文爱好者观测拍下“金星伴月”一幕,当天的农历日期是A.三月初五B.三月十二C.三月十九D.三月廿六3.右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下列四个城市中,该日白昼时间最长的是A.伦敦(约52°N)B.罗马(约42°N)C.开罗(约30°N)D.东京(约36°N)4.在山东省中南部岱崮镇附近,山体岩石多见三叶虫化石。
该岩石可能是A.花岗岩B.玄武岩C.大理岩D.石灰岩5.下列岛屿中,位于板块消亡边界的是A.中国海南岛B.美国夏威夷岛C.日本北海道岛D.英国大不列颠岛6.长江入海泥沙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长江①上游植被逐渐恢复②上游新修大坝增多③中游裁弯取直④河口海水侵蚀加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7.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上海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高出2.8度,这种“暖冬”现象与某一气压系统的减弱有关。
这一气压系统是A.阿留申低压B.印度低压C.夏威夷高压D.蒙古、西伯利亚高压8.世界各地淡水资源的数量差异很大,下列地区中,淡水资源最缺乏的是A.刚果盆地B.西欧平原C.东南亚诸群岛D.澳大利亚中西部地区9.中亚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位于天山山脉的北麓,湖面开阔,水质清澈。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人教版必修二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土层不断从手中流失,故该环境问题为水土流 失,水土流失属于生态破坏。
答案
解析
4.下列地区图示该环境问题最突出的是( )
A.东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
C.亚马孙平原 D.黄土高原
答案 D
解析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答案
解析
考向 3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读漫画,回答 5~6 题。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基础精准演练
探究一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考向 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模式图,完成 1~2 题。
1.人地关系中“环境反过来作用于人类社会”体现在图中的( ) A.①箭头中 B.②箭头中 C.③箭头中 D.④箭头中 答案 C
解析 图中①箭头,表示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资源,排除 A 项;② 箭头表示人类社会可以影响环境,排除 B 项;③箭头表示环境可以反过来 影响人类社会,C 项正确;④箭头表示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排除 D 项。
答案
解析
读某地景观图,完成 5~6 题。
5.图示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水污染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大气污染 D.噪声污染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环境问题为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
解析
6.图示环境问题主要出现在( )
A.城市
B.沿海地区
C.变化大 D.内陆地区
答案 A
解析 图示环境问题主要出现在城市。
度的采挖
A.①② C.③④ 答案 D
B.②③ D.①④
解析 据材料“数量不多,且因花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遭采摘、
盗挖,其种群逐年减小”“有学者担心冬奥会场地建设会进一步破坏动植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含解析课件新人教版必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地球家园的重要成员。保护和善待野生 动物,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我们必须作出的现实选择。
人们非法捕食野生动物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呢? 【答案】提示:生态破坏。
【基础清单】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概念: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 __不__友__好__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
2.学习技法 (1)图表分析法。教材中运用了众多的插图对知识进行说明,学习时 要充分利用这些图表,按照读图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归纳语言的思路 进行。 (2)案例分析法。学习环境问题时可以结合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 坏、酸雨等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并根 据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这样可使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更加具体化。学习 可持续发展时,可结合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等材料,理解践行可持续发 展的具体措施。
【整合提升】 1.人地关系及环境问题的产生
2.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
由于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
含义
致生态退化,影响人类的
物质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
区别生产和生活来自产生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 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
机制 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 境承受能力
【名师助学】 小拓展: 环境问题的实质 从本质上讲,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人类目前所面临 的严重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与环境的不协调发展。 想一想1: 人口增长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吗? 【答案】不是。人口的增长可能会引发环境问题,但并不是环境问 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与环境的不协调发展。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环境问题 【情境探究】
2020版(上海)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 专题过关五 人口与环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15年以来,难民潮困扰欧洲。
读“难民潮迁移路径图”,回答1~2题:1.引起2015年难民潮的根本原因是( )A.收入下降B.灾害频繁C.战争威胁D.就业困难2.这次难民潮对欧洲带来的地理影响是( )A.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矛盾B.有利于提高欧洲的环境人口容量C.推动欧洲各国城市化进程D.提高欧洲国家社会保障水平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春运是一道特殊的风景。
2017年春运期间,360网站发布了《2017年春运网络购票大数据报告》,下图为2017年春运网络购票十大出发城市分析。
据此回答3~4题:3.从图中可以看出,2017年春运出发地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南方地区( )A.乡村生态良好,吸引城市居民B.侨乡众多,海外游客迅猛增加C.气候温暖,来此越冬人数增加D.经济发展较快,外来人口较多4.北京成为2017年春运网络购票十大出发城市中唯一的北方城市,其原因与南方地区不同的是( )A.历史文化名城,游客比重大B.高等院校云集,返乡学生多C.环境优美,吸引外来人口D.经济发达,劳动力需求量大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相比,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如下表所示。
(注: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读表,回答5~7题:5.根据该数据可以反映出我国( )A.人口增长加快B.出生率低于死亡率C.已进入老龄化社会D.劳动力仍较充足6.甲省( )A.人口进入零增长B.老龄化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C.有大量人口外出打工D.抚养比上升7.甲省最可能是( )A.贵州B.广东C.甘肃D.四川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是四川省的三个传统农区。
下表示意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以下简称“三县”)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情况(2014年)。
据此回答8~10题:8.“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形成原因是( )A.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劳动力投入量大B.计划生育政策下人口出生率低,增长缓慢C.生活、医疗条件改善,人均寿命延长D.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大,人口迁移率高9.“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A.土地流转加快,家庭土地流转比例降低B.加快了农村家庭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C.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D.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日益增强10.针对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现状,“三县”应( )A.全面放开农村生育政策,增加劳动力供应B.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C.实施大规模休耕养田制度D.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图甲表示2012年我国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乙表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
2020届上海高一地理下学期学业水平综合模拟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
1.A2.A3.A4.C5.B6.C7.B8.C9.C10.D11.A12.B13.A14.A15.B16.B17.B18.B19.B 20.D21.A22.C23.B24.B25.C26.D27.B28.D29.D30.D
31.(1)亚热带季风;高温少雨;温和湿润
(2)东南;日本暖流(分支);副热带高气压;加利福尼亚寒流
(3)冬季新瀉的气温低于旧金山。
因为冬季新瀉受来自高纬内陆的西北风(或冬季风)影响,而旧金山受来自低纬太平洋的西南风(或偏西风)影响,所以冬季新瀉的气温低于旧金山。
32.(1)
(2)水田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
(3)高度发达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灌溉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开阔;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大。
(任答三点即可)
33.(1)西南
(2)向南(顺时针或由高纬到低纬)向南(由高纬到低纬)寒流
(3)AD
(4)城市问题:①交通拥堵;②环境污染;③居住拥挤;④用地紧缺;⑤治安恶化等其它问题。
(5)应注意的问题:①节约用地;②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合理分区);③改造老城区;④ 优化环境(建设生态城市)。
34.(1)小麦水稻(顺序不能颠倒)
(2)化学工业纺织工业
(3)土地面积大,劳动力廉价丰富,政策支持等
(4)市场需求的变化,农业技术的发展等。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五 人口与环境课件
人口以青壮年为主。我国城市迁入人口以国内迁入占主导。第
(2)题,青壮年人口迁入主要是因为城市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
高,故主要因素最有可能是经济因素。
答案 (1)D (2)B
易错点1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 高—低—高 低—低—低
出生率一般在 出生率、死亡
出生率、死亡
根据出生率、 死亡率及自然
b
b b
1.分析人口迁移 a
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移 c 对区域社会经 b 济发展的影响
知识点1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 1.(2016·舟山中学高一期中)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
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
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仍要坚定不移的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是
[考试标准]
专题五 人口与环境
节次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1.人口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人口增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 长模式 2.人口增长模式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 型分布地区
a 阐述人口 b 增长模式
并分析其
b 形成原因
3.环境的限制性 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 人口 合理 4.人口的合理容量 容量 (1)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 境承载力 (2)人口容量的特点 5.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人口 迁移 6.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的因素 (2)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
率自均然在增4长%率左在右,3率%在左1右%,以死上亡,
率一般都在1% 左右,自然增
增长率判断
1%以下
自然增长率在 长率在1%左右
地理学考复习:人口、迁移、环境容量PPT优秀课件
其分布及变化很大程度上 水源 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 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的人口移动
规模
土壤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发展而 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
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
矿产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 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
资源 生人口迁移
源开采而吸引人口移入
自然 灾害
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饥荒 或生态恶化迫使人们”背 井离乡”
(名校课堂)地理学考复习:人口、 迁移、 环境容 量PPT- 优秀课 件【标 准版本 】
下图示意某国2008年人口年龄结构,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信息反映出该国( )
A.为发展中国家
B. 人口出生率高
C.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D .中老年人口性别比失调
5.该国0~4岁的人口数明显多于5~9岁,其影响因素最有可
考点四| 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 流动行为。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如下两种: (1)国际迁移: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 (2)国内迁移: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 政区定居的现象。
B.高体力产业 C.高风险产业
D.高投入产业
主要移民国
国土面积
人口总数 移民人口总数
美国
962.9万平方千米
3.16亿
4578.5万
俄罗斯
1707.55万平方千米
1.43亿
1104.8万
德国
35.7万平方千米
8200万
984.5万
M
225万平方千米
2837万
906.0万
阿联酋
8.36万平方千米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性)课件:专题五考点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D.均不合理
解析:第(1)题,比较a方案和c方案两图可知,a方 案少儿人口比重小,而c方案少儿人口比重大,故D项正 确。第(2)题,分析三种生育率方案可知,a方案生育率 太低,导致老年人口比重太大,老龄化问题严重;而c方 案生育率较高,导致少儿人口比重较大,出现人口增长 过快问题;b方案生育率使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故 该方案较合理。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备考导航]
考点展示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 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 量的区别 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 原因 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 差异 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 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 影响
知识网络
原因是( )
A.出生率大幅下降 B.出生率大幅上升
C.死亡率迅速上升 D.大量年轻劳动力流入
解析:第1题,四个选项中,户籍人口数量最多的 是50~54岁;相对最少的是40~44岁。第2题,沿海地区 经济发达,吸引外来人员较多,而外来人员中年轻人最 多。
答案:1.D 2.D
(2018年6月·广东学考)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 “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 问题,为此我国2016年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如图为 人口增长模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答案:(1)外籍人口的大量迁入。该国石油资源丰 富;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2)问题:人口老龄化,养老负担加重;国防兵力不 足;劳动力不足。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答案:(1)D (2)B
判断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及分布的方法 1.数值法 高高低模式:一般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在30‰(3%)以 上的。 过渡模式(高增长):出生率在30‰(3%)以上,死亡 率在20‰(2%)左右的。 过渡模式(增长下降):出生率在20‰(2%)左右,死 亡率在10‰(1%)左右的。 三低模式:出生率和死亡率都维持在10‰(1%)左右 的,自然增长率<10‰(1%)。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课件:第七章 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共27张PPT)
考点一: 理解
按性质划分
●环境污染问题
●由环境污染演 化而来的问题
●生态破坏问题
●自然资源衰竭 问题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
酸雨、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等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 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 减少和破坏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典例剖析
例2.20世纪初至20世纪末,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
1998年以来,经过综合治理,如今洞庭湖的面积相比于 缩小后的面积扩大了五分之一,治理效果显著。据此完 成(1)~(2)题。
考点三: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概念:可持续发展是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而又不对后代人满 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构成危害的发展。
转变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效率 加强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
典例剖析
例4.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所
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 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据此回 答(1)~(2)题。
(1).( D ) ( 2).( C )
①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
然选择 ②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应建立一种环境
伦理意识 ③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④可
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
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
考点四: 简单应用协调人地关系的基本途 径
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 ——根本途径
考点二:了解不同历史阶段人地关系思想 及特点
历史阶段 人地关系特点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新考势课件:2-6 人口与地理环境
2.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1)对迁出地 ①有利:缓解当地人地矛盾,生态环境趋好;更好的开发土地资源;加强与外地经济、 文化、信息等方面的交流,促进技术的引进和收入的提高。 ②不利:造成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迁出地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对迁入地(考的多) ①有利: 劳动力方面:补充劳动力(如果是老人迁入的,则除外)。 经济方面:扩大当地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产业方面:促进××产业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人才、高新产业必答)。 生态方面:改善生态环境(如有涉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答)。 交流方面:促进信息、文化、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带动文化、技术创新(传统文化迁 移的必答)。 ②不利:增加公共设施负担和城市管理难度;增加住房、交通、卫生、教育、环境、 治安方面的压力。
人口文化构 成
主要是指各学 历层次在总人 口中所占的比
例
人口文化总体
水平过低,不利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
于高新技术产
高人口素质
业的发展
国家或地区人
人口职业构 成
口中,劳动者人 口在各个社会 部门分配的比
例
人口的职业构 成比例随着人 口数量的变化 及人口年龄构 成的变化将发
生变化
对于老龄化日趋严重 的国家和地区,要增加 养老院等职业的人员; 对于人口增长比重较 快的国家或地区就要 对婴幼儿托儿所和婴 幼儿教师的职业人员
(7)某大城市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为了调节职住平衡进行产业转移,也可能造成人口 的迁移。
考向一
考向二
第18页
引领高考/把握考试
二轮专题复习/考势 地理
4.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 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最常考查的一种形式是曲 线图或折线图,即利用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人口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人口迁 移统计图中,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迁出率、迁入率(如图 1);另外也有坐标 图(如图 2),它的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迁出率和迁入率,显示静止的人口迁移状况。
2020高中地理第五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 度过大
国家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
发展中国 较发达国家严重, 家 以生态破坏为主
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 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
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过分消耗资源带来 发达国家
的环境影响
过度消耗资源
观测日期
2月16日 3月2日 3月16日 4月2日 4月16日 5月2日
二氧化碳 111 61 32 56 18 37
北京市各项污染物污染指数
一氧化碳 臭氧 二氧化氮 可吸入颗粒物
77
20
99
138
32
19
39
105
19
31
22
500
32
49
79
260
21
32
40
324
25
51
44
76
环境 问题
具体内容
产生原因
典型事例
森林环境调节功 能下降
毁林开荒
热带雨林的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 沙化
砍伐森林、 开垦草原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我国北方冬、春季的
沙尘暴天气
生态 破坏
土地盐碱化
不合理的灌溉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的次生盐碱地
全球变暖、臭氧 层空洞
有害气体(温室气体、 氟氯烃化合物)的排
放
南极臭氧层空洞
境问题,制定综合处理环境问题的策略
环境问题 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具体内容
产生原因
典型事例
水资源、土地 资源、矿产资 源、能源短缺
人类对资源 的过度索取
华北平原用水紧张, 非可再生资源面临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考点3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课件
(4)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其中水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上海应开发新的水源地,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科学技术水平越高, 经济越发达,人口容量就越大。上海应大力发展科技, 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
结束 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1)与人口数量大致呈负相关的是( )
A.资源储量
B.工正相关的是( )
A.资源储量
B.粮食产量
C.环境污染程度 D.工业产值
解析:图中人口数量、粮食产量都不断增长,后期
增长减缓;工业产值前期迅速增加,后期略有下降;资
源储量不断下降,后期变化平缓;环境污染程度先增后
D.矿产资源
解析:中东地区沙漠广布,淡水资源极为短缺,是
制约该地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答案:C
2.(2019年6月·广东学考)人口普查数难以反映的是
() A.人口总量
B.人口年龄结构
C.人口合理容量 D.人口受教育程度
解析: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虚数,要根据当地人生
活水平而形成的幸福指数来衡量。
答案:C
16
读下面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完成第5 题。
5.(2019·中山学考模拟)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友好程 度由好到差排列,三种模式的正确排序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解析:图Ⅰ中人口数量始终低于环境人口容量,故 人与环境关系最友好(即协调);图Ⅱ中人口数量虽超过 环境人口容量,但并未对环境造成明显破坏,且人口数 量很快降到环境人口容量之下,故总体也算协调。图Ⅲ 中新环境人口容量较原环境人口容量显著下降,这说明 在人口增长过程中,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故人与环境关 系最不友好。
2020版(上海)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word过关练:专题四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如图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
根据图中提相关信息,回答1~2题:1.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水文D.生物2.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M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A.团聚状B.带状C.网状D.棋盘状干热岩是一种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埋深数千米,其温度一般大于200 ℃。
干热岩主要被用来提取其内部的热量,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的方式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
据此回答3~4题:3.下列可能为我国干热岩资源富集区的是( )A.青藏高原B.长江三角洲C.松嫩平原D.黄土高原4.干热岩发电( )A.季节性强B.技术要求低C.大气污染严重D.有利于改善环境5.关于山区公路的分布和走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山区的公路主要分布在山间小盆地和山间谷地②山坡上没有公路分布③山坡上的公路走向呈“之”字形,以降低坡度④山区公路为了减小工程量,多呈直线分布⑤山区公路要避开陡坡和陡崖⑥山间谷地的公路多远离聚落分布A.①②④⑥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⑤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城区的空间分布图。
读图,回答6~7题:6.形成该城市空间布局形态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B.资源C.地形D.交通7.①②两城市建成区较其他建成区面积大的共同原因是( )A.河流沿岸,水运条件优越B.河流沉积岸,地形平坦开阔C.水能丰富,发展水电D.技术密集型工业迁入8.如图为我国主要能源需求量构成变化趋势图,该图表明( )A.我国能源进入“石油时代”B.化石能源所占比重不断提高C.天然气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D.能源需求的多样化程度降低9.宁西铁路东起南京,西至西安,途经五个省,总长1 075千米,是我国跨世纪铁路建设中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分析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三、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1.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1)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 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环境承载力是一个极限值。 (2)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 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 量。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状态下的数值。
2.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原因
类型
时期
特点
原因
原始型
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阶 段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 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处 于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 状态
生产力水平低下, 受丰收或灾荒,战 争或瘟疫影响
传统型
工业化初期
出生率高,死亡率下降, 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急 剧增长
生产力发展和医疗 卫生事业的进步
2.比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概念的区别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表解如下:
项目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涵义
实质 大小关系
共同点
最大人口数量(极限 适宜人口数量(最佳人口),是一个合
人口),是一个警戒值
理值
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由于制约的因素不确定,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造成的人 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的 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 定性
现代型
现代的发达 国家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自然增长率,有些国家出 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生活水平提高,观 念的转变,保险福 利发展,国家人口 政策的实施
二、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 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按照是否 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三)掌握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1.人口增长模式图解读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死亡率的转变。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的因素有家和地区(以欧洲和北美为代表)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阶段(即主要为传统型),世界 是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阶段,我国是现代型。
专题五 人口与环境
一、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一)了解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含义 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口数减去死亡人口数的净增人数 与同期平均人数之比,多用百分比或千分比表示。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二)了解人口增长过程及其地区差异